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问答 » 幼儿认知型游戏有哪些方面

幼儿认知型游戏有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 2022-05-25 10:52:37

① 依据学前儿童游戏的认识分类,可将游戏划分为有哪些

学前儿童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分类,幼儿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1、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指儿童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期儿童典型的、特有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1)幼儿认知型游戏有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创造性游戏如:

1、角色游戏:指儿童通过扮演角色,借助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

2、结构游戏:指儿童通过各种物品,如积木、沙、石、泥土等材料建造各种各样的东西,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才能。

3、表演游戏:让儿童按照各种故事中的内容,情节,角色来表演节目,如唱歌,跳舞,戏剧。

② 有益孩子自我认知的身体游戏有什么

两岁宝宝的游戏以简单有趣为主,只要孩子感兴趣的,玩起来有意思就行,这个时期的孩子不要刻意去教孩子要认知什么。因为孩子在玩耍的过程当中,他是吸收性心智,自然会在环境、游戏互动中吸收到他该吸收的东西,很难有固定时间下来与宝宝玩,或者等你有时间了,宝宝却对其他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我一般是就地取材,生活就是游戏,当然,也是要买适当的玩具,我家的有积木,组装小汽车,彩虹圈,套管,绘本,不多。

培养其有爱,无私。人的价值是爱的交流体现。能爱人和被爱,人有存在感。爱是感觉,要互动。从小陪伴孩子欣赏天地自然,喜欢但不占有。爱是给予,不是索取。天地万物有灵,生命是平等的,不因个人喜恶伤害弱小无辜。

③ 心理学家皮亚杰 从儿童认知发育的角度,把游戏分为哪几类

1.感知运动期—练习性游戏
2.前运算期—象征性游戏
3.具体运算期—规则性游戏

④ 儿童游戏认识分为哪几类请举三个例子

游戏分为认知和教育作用两大类。游戏的认知分类又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它能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在幼儿生活中,再也没有任何其他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加深刻的了。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又可以分为:①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可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为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常说:“你假装是爸爸”,“我是老师”,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借助真实或替代材料,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例如,把积木当作饼干,把椅子当汽车,幼儿当爸爸、当老师、当孩子等。幼儿能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假设想象的世界。同时又能意识到真实的世界,这标志着幼儿思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游戏,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它的材料色彩鲜艳,形状各异,游戏形式多样,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愉快的结构活动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学会物件用完后归放原处、学会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合作、学会协商等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顺利进行结构游戏的保证。③表演游戏:也称戏剧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一种重要游戏类型,幼儿根据现成的教材,共同制作道具、布置情景,共同协商角色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交流、合作的乐趣。在游戏中,不但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愿望,并能学习一些优美的语言,体会一些积极的情感,明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而且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每个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和场所,是按照故事、童话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⑤ 请简述游戏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角色扮演,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它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作为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角色游戏因具有帮助幼儿的去自我中心、促进与人合作、丰富情感体验等价值与作用,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意义重大。

⑥ 幼儿游戏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功能

1.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幼儿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的发展。游戏使幼儿身体的各项器官获得活动,能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还有利于幼儿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游戏可以丰富巩固幼儿的知识,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材料的摆弄、操作,有利于丰富、巩固对有关物体性质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幼儿在于游戏伙伴共同游戏过程中,有利于获得人与...
3.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之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正是在这些交往中幼儿的社会性得以发展。幼儿在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巧,学会如何尊重他人。游戏都...
4.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游戏能够帮助幼儿解决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于焦虑和各种冲突。游戏是幼儿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幼儿在游戏时往往会全神贯注

⑦ 学前儿童游戏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主动游戏──主动游戏即是个体必须参与该项活动,其乐趣从亲身参与活动中获得。惟当儿童期迈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发展消耗很多能量,且因为家庭和学校赋与儿童的任务与责任愈来愈多,在时间和体力两方面均不容许的情况下,主动游戏便日渐减少。例如,赛跑、绘画、玩泥巴、打电动等均是。

2
被动游戏 ──被动游戏也可称为娱乐(amusement),个体并不须要亲自参与活动,其乐趣得自于观看他人活动,个体不必耗费很多的精力,个体从中所得到的乐趣,并不亚于主动游戏。例如,看电视、看漫画、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等被动游戏。

END
依认知程度来分
1
功能性游戏──发生在出生至两岁的感觉动作期,游戏内容毫无主题与组织,纯然只是感觉器官的刺激输入,可帮助个体感官的功能成熟。例如玩各种玩具,抓、捏、敲、咬、闻、听等。 象征性游戏──发生在运思准备期,从两岁开始,五、六岁为高峰(亦称戏剧性游戏)。此时儿童喜欢模彷成人的角色行为,透过各种象征的物件或举止动作达到模彷的目的,从中获得快乐,扮家家酒即为典型的象征游戏。

2
规则性游戏──六岁开始,八、九岁为高峰。游戏内容为有规则的竞赛。有游戏规则、角色分配、动作技巧的限制等,例如,躲避球、棒球、接力赛跑等。

END
依社会性来分
独自游玩──婴儿两岁以前的游戏,纯属感觉与动作方面的游戏。玩弄简单的玩具和运动探索自己的身体,是游戏的主要项目,故此时期称为“感觉动作试验”(Sensory motor-experimentation)的游戏。婴儿期的游戏以“独自娱乐”为主,是所谓的“单独游戏时期”。例如玩各种玩具,抓、捏、敲、咬、闻、听等。

旁观游戏──本阶段比独自游玩更进一步,儿童开始对周遭人事物感觉到好奇,进入直觉判断时期。儿童喜欢站在旁边看别人游戏,被玩耍的小朋友和游戏所吸引,惟生理机能控制能力仍未非常良好,加以对不熟悉的人事物怕生,是以借由从旁观看获得愉快的情绪,但不愿意参与游戏。例如:喜欢站在游乐器旁观赏。

平行游戏──和其他小朋友在同一场所玩着同样的玩具,不过这时其他的小朋友只是游戏的诱因,儿童之间既不会发生从属关系,也不会有互助合作的行为,只是在一起各自玩各自的游戏,因此也可以说是“集体的单独游戏”。例如:儿童在球池中各玩各的。

4
联合游戏──四至五岁幼儿的游戏,会出现简单的互动行为,像是相互指挥、模彷、命令或交换玩具等。囿于能力的不足,仍无组织、规则或角色安排的情形,仅是简单的互动行为而已,称之为“联合游戏”。例如:儿童可以一起在沙堆玩挖沙子或堆叠沙塔的游戏。 合作游戏──儿童游戏进入本阶段,则是属于高认知能力的游戏发展,游戏是有目的的,有一定的主题、具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角色安排、游戏器材及游戏规则等,例如,躲避球、棒球等,需要同伴之间相互的分工合作。

END
注意事项
0-1 岁孩子的游戏:大部分时间是在婴儿床、地板或大人身上,多数时间躺着、会靠着坐着、翻身,再大一点会扶着站,喜欢伸手拿东西、玩手和玩脚、享受不停的摆动身体的那种感觉。开始会吃手、吃玩具、伸手出来拿东西、敲敲敲等,大一点会拉一拉、扭一扭、转转等,所有自己的身体够得到的东西都可以拿来玩,例如玩手、脚、被子,玩玩具的目的是满足感觉需求或探索玩具功能。此时对人比玩具有兴趣,会注视人脸,及夸张的表情。
1-2 岁孩子的游戏发展:动作能力进步到可以自己行走、站起来、坐下、弯腰、攀爬等,主要活动领域是床、地板、游戏床四周、邻居家中,喜欢探索所有新奇、不熟悉的事物、但不会注意危险。操作玩具的动作包括丢掷、捡拾、塞、拉、锤、敲打等,会将两个物体叠高、拆开、聚拢,对于动作及会动的东西特别感到兴趣,喜欢研究这些新奇的事物,但注意力不持久,会快速转移到其他玩具上。喜欢模仿眼前的事、大人、动作,例如打电话、扫地,只会玩简单假装游戏,拿电视遥控器当手机。会独自玩、看别人玩、和大人玩躲猫猫等,会可把玩具给人、但喜欢拥有、较坚持、可协助收玩具。
2-3 岁孩子的游戏发展:开始会跑、跳、骑三轮车,喜欢到邻近地区、公园等地方玩。会操作能力会感觉、拍、重击、倾倒、充满、捏挤、推拉等,会叠积木、玩拼图(4-5 片),对小东西、会动的零件、杂乱的东西特别感到兴趣。此年纪孩子会模彷做简单家事、抱洋娃娃、或照顾弟妹等。和别人平行的玩,若有大人陪伴可持续 1-2 小时,对于玩具多是抢夺、独自玩自己的游戏,少找大人,喜欢有自己的地盘。
3-4 岁孩子的游戏发展:动作能力更进步,跑的速度与跳的距离增加,自行车会骑的距离更远,喜欢探索家中、家附近新的地方。出线较精细动作操弄,会捶打、分类、塞填小东西等,喜欢组合玩具、分开组件、或完成简单的设计,已可静静的玩 30 分钟。喜欢假扮各种角色,会模彷妈妈做家事、玩洋娃娃、或照顾弟妹等,会跟着音乐作动作、玩乐器,喜欢有图片的书,会参与 2-3 人联合的游戏,常变换玩伴,但合作能力有限,有时会轮流。
4-5 岁孩子的游戏发展:4-5 岁的孩子喜欢攀登、用力的活动、表演夸张的动作,开始上学, 会拼 10 片左右拼图、喜欢有设计及成品的组合玩具,喜欢想象及表演,会唱歌、跳舞、韵律感好,喜欢听故事。
5-6 岁孩子的游戏发展:动作控制及平衡都不错、单脚跳、交互跳、翻筋斗,主要活动领域是学校。善于材料组合、使用工具,会绘图或美劳设计、有具体的成品,喜欢缩小的物件、如玩具火车,发挥东西的用途重真实、实际,模仿成人做家事、装扮,扮演各种玩偶、熟悉的事情或故事,重当下喜欢想象及表演,会重复看熟悉的书。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举报
投票(1)
有得(0)
我有疑问(0)

⑧ 有哪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戏时让一个发展充满生机和可能的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各种室内外游戏活动,促进了身体器官的发育和生长。在游戏中,幼儿与自然环境中得阳光、空气和水分充分接触,增强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能力得到发展:在户外游戏时,儿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跃,使大肌肉得到锻炼,肌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都得到增强。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孩子们前后左右移动奔跑;“炒黄豆”的游戏中,孩子们甩动胳膊念儿歌,最后两人举起一侧手臂共同翻转身体180度;“动物跳跳跳”的游戏中,孩子们一会儿学小青蛙蹦一蹦,一会儿学小猫咪轻声走路等。而室内游戏,大多是较为安静平和的游戏,多为操作类、语言类、表演类、益智类等游戏,比如建构区的积木、积塑,美工区的涂涂画画、切切剪剪,益智区的拼图等,使幼儿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锻炼,发展了精细动作。
(二)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人得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前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对哟额如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游戏促进幼儿感官发展
感知觉是幼儿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通道。各类游戏,有其是操作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感官练习的机会。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戏中,幼儿通过发现两幅图中得不同之处,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幼儿视觉观察力的发展;“摸物体,猜名称”的游戏中,将一些物体,诸如苹果、橘子、帽子、手表等放在一个口袋里,请幼儿摸,然后猜一猜是什么,这个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触摸觉;再比如一些音乐游戏,像大家很熟悉的“抢椅子”“击鼓传花”等,促进了幼儿听觉的发展;一些感统类玩具设施,如大陀螺、平衡木、大龙球等使幼儿的感官得到了大量的练习。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需要交往,从而引发了积极使用语言的动机。比如说大家一起玩什么游戏,谁和谁一组,谁违反了游戏规则,是否要换个新玩法,等等,对这些话题的商讨促使幼儿之间出现了较为频繁的交流。
还有些游戏,本身就喝语言密切相关,属于语言类游戏。如“拉大锯”这个游戏中,幼儿边做动作边念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去。”“跳皮筋”的游戏中,跳得人边跳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念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便升高一次,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则换人。再比如一些手指游戏,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幼儿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发展了语言能力。

⑨ 幼儿游戏观察的内容可从哪些方面进行

1、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2、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3、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儿在室外游戏比在室内游戏更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

4、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在与熟悉的同伴游戏时,幼儿会展现较高水准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若开学初就进行观察,可能会低估幼儿真实的游戏能力。

5、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9)幼儿认知型游戏有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观察的方法

1、行为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出现与否,观察者将准备观察的项目列出,当出现此项目行为时,就在该项上画“√”。运用行为核对表进行的游戏观察比较系统,记录信息更快捷。

2、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与行为核对表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关注特定的游戏行为,便于记录信息。然而,等级量表不仅仅简单地显示幼儿出现或未出现的行为,观察者还可以自己决定幼儿呈现的游戏行为的等级,并评价这些游戏行为的质量。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⑩ 幼儿园游戏的类型有哪些它们的概念和特点是分别什么

一、 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 (一) 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此类游戏的分类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它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是目前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认的分类方法。但容易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带来误区。 (二) 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朱邓丽娟等:《幼儿游戏》(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1 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以下四种: (1) 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大肌肉活动,如需手脚协调的攀、爬、抛、捉等动作;小肌肉活动,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图等,需运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进行。 (2) 建造性游戏:儿童利用大小积木或拼插玩具来制作房屋、桥梁或其他物品。 (3) 创作性游戏:需要儿童用心去创作、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作力。一切美工活动、玩沙、玩水游戏均属于此类。 (4) 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2 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三) 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宫再英:《幼儿园自选游戏成果发布会》,《学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 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 此两类游戏的分类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手段性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而目的性游戏则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自由参加游戏。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操作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流于形式。 (四) 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 方展画(1990)方展画:《幼儿游戏的类型》,《幼儿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应从三个维度来对游戏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包括:个体--社会维度、生理--心理维度、认知--情绪维度;其中又分为五类:满足型游戏、适应型游戏、运动型游戏、认知型游戏、情感型游戏。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820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1239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1699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1802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1130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25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2146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1332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1199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