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幼兒體育游戲
1. 幼兒園游戲名詞解釋
1·角色扮演是一種特殊的游戲動作,是兒童以自身或他物為媒介對他人或他物的動作、行為、態 度的模仿,也可以說是一種象徵性動作。 2·機能性角色:這是兒童通過模仿範例或對象(如司機)的一兩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動作(如轉動方向盤)來標志他所模仿的對象。 3·游戲內容:指兒童在游戲中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中事物或現象的范圍規定。 4·游戲形式:是兒童在游戲中展現於外的一切行為表現的方式,它構成游戲的外殼。 5·娃娃游戲:在游戲的研究領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論和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理論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叫做「娃娃游戲」(doll-play)的研究式樣。一般的模式是給幼兒一大堆娃娃,它們穿著各種服飾以標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等等。這些娃娃和一些游戲材料組成了某種生活情景,如家庭環境。然後讓被試在玩娃娃時,講一個關於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員通過對兒童的行為表現的觀察,對兒童所講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與兒童的談話中,可以記錄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擊性、深層的情緒障礙問題等 6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主要是訓練知覺,進行感官教育和發展智力。如嵌插圓柱(大小高矮不同),比較各種木條(寬窄、厚薄、長短不同)和立方體(大小不同),各種幾何圖形嵌板(三角板、圓板、五邊形板、梯形板等),粗滑、重量不同的材料,發聲盒、鈴和音樂教具,寫字及計數材料,等等。蒙台梭利教具構成了蒙台梭利教學法的核心· 7·游戲指導的「三段論式」在我國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形成了一套來自前蘇聯學前教育學的領導游戲的「三段論式」的方法模式,即對主題角色游戲的組織上分成開始——進行——結束三個階段。在開始階段,教師的任務是了解幼兒游戲的願望(扮演什麼角色),幫助幼兒布置游戲環境;在游戲進行過程中幫助幼兒擴展游戲情節;在游戲結束時對幼兒的游戲與游戲中的行為表現進行總結評價。 8·剩餘精力說:剩餘精力說代表人物是德國思想家席勒(F.Schiller)和英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斯賓塞(H.Spencer)。生物體都有維護自己生存的能力,生物體進化得越高級,這種能力就越強。兒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動(吃飯、洗手等)外,不需謀生,所以除了維護正常的生活外,還有剩餘精力,同樣高等動物除了維持生存所必須消耗的精力之外,也還有剩餘精力。兒童和高等動物的剩餘精力必須要找到出路消耗、發散出去,否則就像不透氣的蒸汽鍋,要發生爆炸,於是就用自然的無目的的活動方式——游戲以獲得快樂,這樣就產生了游戲。游戲就是兒童和高等動物對剩餘精力的一種無目的的消耗。而低等動物的精力只能用於保存自己,無剩餘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戲。 9、生活預備說:生活預備說也叫預演說或能力練習說、前練習說。代表人物是德國的生活學家和心理學家格魯斯(K.Gross)。格魯斯以自然選擇理論為基礎,認為人和動物有一種與環境斗爭的生存本能,新生兒或幼兒動物在遺傳上繼承了一些不夠完善的本能,這些不完善的本能最初不能適應復雜的、充滿競爭的生活,而游戲則是對這種本能的無意識的訓練和准備,幫助兒童加強日後所需的本能。 10·同化和順應:所謂同化,是指在某個情景中,兒童使用他已經獲得的圖式或技能從事並完成活動。而順應是兒童為了完成某種目標而嘗試新的圖式或技能。 11·內部動機:動機作為推動人去活動的心理力量,指向於解釋個體活動的原因。我們可以把活動動機分為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活動本身來自於活動主體自身的需要。 12·以人代人是指兒童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形體動作、表情、言語等來模仿或假裝成他人或某一非屬於自己真實身份的角色的行為及其特徵,即角色扮演。它是兒童象徵性認知功能的一種表現形式。 13·角色行為:角色行為是以他人為參照系,根據表象來模仿別人的行為。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現的成分。最早發生的不成熟的角色行為表現為角色的動作。這種角色的動作最早在嬰兒階段發生,但往往是一種自我模仿。 14·以物代物:以物代物是用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不在眼前的物體,並且能夠用被代替物的名稱命名當前的物體。 15·情景轉變:情景轉變是使行為脫離它原有的真實生活情景即動作脫離真實背景。 16·游戲是發生於一定情景中,外部有可觀察的行為表現,內部有特定心理體驗的兒童主動自願、自主自由的活動。 17·活動區的相容性:所謂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 18、自製玩具:自製玩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原料製作自己喜愛的玩具;二是指教師根據教育活動的需要,有目的地製作玩教具,以補充現成玩教具的不足或缺陷。 19、教學游戲:以教學方式來組織兒童的游戲,是教學游戲的組織形式。這種游戲實施的組織,實質上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實施教學,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即教學的游戲化。 20·角色意識:指能夠分辨現實中的我與游戲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裝別人也能夠在游戲中辨別真假。
2. 適合幼兒的體育游戲有哪些
1、老鷹抓小雞:一人扮演老鷹,一人扮演雞媽媽,多人扮演小雞。小雞們一個接著一個地拉著雞媽媽的衣服。老鷹去捉小雞,雞媽媽兩臂張開護著小雞們,不讓老鷹捉小雞,老鷹只能捉最後一隻小雞。小雞如果被老鷹抓到,就算輸了。
2、給小動物喂吃的:在大紙盒上貼動物頭像,幼兒站在一定距離外,要站在規定的地方投球,一個接一個地投,不能搶。設法將皮球投進紙盒裡,鍛煉投擲和目測能力。
3、傳球游戲:幼兒要先以各種方式站好,從頭頂開始傳球依次傳遞,不能越位傳遞。也可以進行腿下傳、左右傳、邊跑邊傳等。傳球游戲能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提高幼兒配合、協作的能力。
4、學會拉大鋸:兩人一組,自由組合,互相對坐,雙腳自然盤曲,雙手對握,隨著兒歌節奏做前俯後仰的動作。鍛煉幼兒的大臂肌肉群,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5、捉尾巴:幼兒兩人一組,各自在後腰帶上繫上彩繩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同時你要保護自己的尾巴。抓到對方尾巴者為勝。
6、幫熊伯伯運東西:將幼兒分成三組,首先要走過一座獨木橋,然後跳過房子,再小心的走過小路,最後拿起繩子,雙腳踩繩向前跳過小河,運上東西後跳繩返回,放入小籃內,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游戲以此進行,在規定的時間內運回最多的勝利。
3. 什麼是幼兒體育游戲
就是通過體育游戲使幼兒從中學習不僅是身體而且還有智力,運動負荷適量,適應全面發展身體,活動技能簡單基本,並且有趣味!!!
4. 名詞解釋:幼兒體育
1、《幼兒體育》將幼兒體育技能內容作為編寫線索,從走開始,依次為跑、跳、投擲、平衡、支撐、鑽爬、攀登等,重點闡述了幼兒正確動作技能的訓練方法;
2、介紹了體育游戲的創編及指導,幼兒隊列和體操隊形的編排與訓練,以及基本的幼兒徒手操和持輕器械操的訓練。
3、全書運用180餘幅插圖、圖表等,介紹了幼兒常用體育游戲活動,詳細介紹了12套(種)幼兒基本體操。《幼兒體育》供中職幼兒教育專業二、三年級學生使用,同時也可作為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輔導幼兒體育的參考用書。
(4)名詞解釋幼兒體育游戲擴展閱讀:
幼兒體育的益處:
經常參加運動鍛煉的孩子,可以使他們掌握多種運動技能,改善肌肉工作的協調關系,提高他們從事運動的能力和技術水平。是神經興奮與抑製得到增強。
體育鍛煉時加速了人體全身的血液循環,使正處於造骨時期骨組織中的血液供應得到改善,使其得到更多營養物質,促進造骨過程進展加快。
人體在運動時,肌肉產生的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加快、加深,以促進二氧化碳的排除以及氧氣的吸入。兒童少年經常從事運動,就能促使他們呼吸系統的發育,提高其機能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幼兒體育
5. 什麼是幼兒園的游戲活動和什麼是幼兒園的體育活動
分開給你回答 其實幼兒園是就是玩哪有體育游戲之分 不過既然你這么問了 我就負責點吧 1:下面是游戲活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做准備運動,活動身體。 師:小朋友們,過會我們要玩一個游戲,現在大家跟著我活動一下身體,等下才能表現的更好。 小鳥飛,飛啊飛,拍拍翅膀飛啊飛。(上肢運動) 小鴨走,走啊走,搖搖擺擺走啊走。(下蹲運動) 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俯背運動) 小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跳躍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樹,引出遊戲。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是什麼?(小樹)哪個小朋友能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樹有什麼好處?(能乘涼、小鳥可以住在樹上……)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小樹。今天我們玩的游戲就和這小樹有關。游戲的名字叫「愛護小樹」。在我們旁邊,地上畫了個什麼圖形?(圓圈)小朋友們先拉好小手,站在線上,圍成一個大圓圈。 2、老師交代游戲規則 師:老師把小樹放在圓的中間,因為風好大,小樹快被吹倒了。所以我們先請一位小朋友站在圓內用手扶著小樹。圈上的小朋友就要手拉手邊走邊念:「小樹,小樹,我們都愛護。」這時,扶樹的小朋友可以隨便叫一個小朋友的名字,比如:「XX,請你來護樹。 一、 二、三!」說完就松開手,被叫到的小朋友就要馬上跑上去扶住小樹,兩人交換位置。如果被叫的小朋友在叫他的小朋友到他位置前沒扶到樹,就是接著扶樹。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反應最快,最注意。 3、教師提要求 師: (1)扶樹的小朋友叫名字時,聲音要大聲,清楚,讓大家都聽得見。 (2)扶樹的小朋友要在數完「 一、 二、三」後才能松開小樹。 (3)圈上的小朋友不能推擠。 4、開始游戲 教師與幼兒一起游戲,在游戲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提醒,讓幼兒更清楚游戲的規則。 5、分組進行游戲 幼兒人數較多,可讓幼兒分組游戲,使幼兒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對活動情況進行評價。 師:小朋友今天玩的開心么?大家表現的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戲的規則。(找出未能扶住小樹的原因)我要表揚XXX。他反應很快,注意力很集中,跑得也很快,小樹被他很快的扶住,就不怕大風吹。小朋友為他鼓鼓掌,也為你們鼓鼓掌,因為你們也很棒 2、做做放鬆運動 師:小朋友也都累了吧?現在和老師做做放鬆活動,抖抖腳,抖抖手(舒展運動),然後回教室,小朋友口渴了要記得去喝水。 2:幼兒園體育活動 小班體育游戲教案 活動名稱:老貓睡覺醒不了 活動目標: 1、練習輕輕的走和跑。 2、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准備一個老貓頭飾一個,小貓頭飾若干。在場地周圍放些障礙物供幼兒躲藏。活動前學習游戲中的兒歌。 活動過程: 1、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歲音樂做模仿小貓走的動作。 2、展開: (1)教師講解游戲玩法,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2)游戲中教師應指導和提醒幼兒走和跑時角邀輕輕落地,以免被老貓聽見。 (3)幼兒熟悉游戲後請幼兒輪流扮演老貓。 3、結束:帶領幼兒散步。 幼兒園小班游戲教案體育游戲玩拖拉車 一. 活動目標練習向指定方向走,培養正確的走路姿勢 二. 活動准備 1. 場地准備一條起點線,一條終點線,相距6米。 2. 帶小輪子的動物玩具若干。 三. 活動過程1. 教師介紹游戲玩法每個小朋友都用線牽拉著一件小動物玩具,站在起點上.老師說:「預備------走!」小朋友們拉著小動物向前走,到達終點後,可領著小動物到終點線右邊的草地上「吃草」,或拉著小動物在附近自由走動。老師說:「小動物,回家吧。」小朋友們拉著玩具往回走。2.注意事項 (1).做游戲時應注意,只有聽到「預備-----走」或「小動物,回去吧」的指令,小朋友才能開始向前或往回走。 (2).在走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碰到別的小動物。 2. 幼兒活動,教師觀察教師要觀察幼兒走路的姿勢,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姿勢。3.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小班體育游戲活動教案《愛護小樹》 幼兒園小班體育游戲活動教案《愛護小樹》 時間:5月10日星期二上午(第二周)班級:小三班 指導老師:實習者: 活動內容:體育游戲活動《愛護小樹》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練習聽信號迅速反應,鍛煉幼兒動作靈敏、協調。 2、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培養幼兒對緞煉的興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團隊精神。 3、教育幼兒應該愛護小樹。 活動准備與環境創設: 1、製作小樹一棵。 2、場地布置如右圖。
6. 幼兒園體育活動有哪些名稱
幼兒園體育活動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球類活動、繩類活動和沙包運動。簡介如下:
一、球類活動:
1、傳球:幼兒排成一路縱隊,將球從頭上、左右體側、胯下由前向後或由後向前傳遞。
2、拋接球:自己向上拋球,自己接著,向上拋球由低逐漸增高。二人以上互相拋接球。
3、趕球走(跑):幼兒手持木棍,把球從場地的一端,邊撥邊行進到場地的另一端。
4、夾球行進:幼兒把球夾在兩膝處,學企鵝走;兩人背對背或臉對臉夾球學螃蟹走。
5、運球走(跑):邊拍球邊向前行進。
2、集體跳繩比賽:一根長繩,兩名幼兒抓住繩的兩頭甩繩,其他幼兒輪流跳繩比賽。
3、曲線跑:幼兒把自己手中的繩子放在地上,擺成曲線,然後順著同曲線跑。
4、過獨木橋:兩條繩拉成相距10厘米的平行線為獨木橋,幼兒在平行線中間走,踩繩、出繩為落河。
5、跨小河:兩條繩拉成相距40厘米左右的平行線為小河,幼兒從上跨跳過去。
6、走鋼絲:一條繩拉成直線為鋼絲,幼兒踩繩行進。
7、左右行進跳:一條繩拉直放在地上,幼兒在繩的兩邊左右輪換行進跳。
8、雙腳分合跳:兩條繩平行放置地上,幼兒在繩內跳起,雙腳在繩外落地,再跳起雙腳並齊在繩內落地。
9、雙腳向上跳過繩:繩子提到一定高度(30厘米左右,繩最好有彈性),幼兒從繩上跳過去。
10、跳方格和米字格:將繩子擺成十字形和米字形,4—8名幼兒同時由自己格內向前面格里連續跳。
三、沙包運動
1、投擲沙包:向遠方、向目標投擲沙包。
2、拋接沙包:向上自拋自接,兩人互拋互接,一人將兩包輪換連續向上拋接(抖包)。
3、頂包:把沙包放在頭上行進。
4、夾包:雙腳夾包向前方擲出。
5、踢包:用左右腳內側向上踢包(如踢毽)。可繫上帶踢;把包放在腳面上向前踢出,對面小朋友接著,再往回踢。
6、投包:兩邊小朋友用包投中間的小朋友,中間的小朋友可躲閃,亦可將包接住,如果既沒躲開又沒接著包為失敗者,輪換角色再玩。
7、背包:一名幼兒彎腰低頭,另一幼兒將包輕輕放在其背上,看他是否知道包在哪,並把包拿下來。拿下來者二人輪換角色。
8、打包:幼兒跳起來打摸懸掛的沙包。
9、跳房子踢包或撿包:幼兒將沙包投向畫的房子或用圈擺成的房子,幼兒跳進房子,按一定程序踢出或撿出沙包跳出來。
10、擊包:縫制較大的沙包(沙袋)掛起來,幼兒用拳擊沙包,練習臂力。
7. 名詞解釋 學前兒童體育游戲
和孕婦做運動
8. 幼兒體育游戲是以什麼為主要內容
小班、報紙飛飛:將各自的報紙打開放在胸前向前走,誰最後才讓報紙掉下來,誰就是冠軍。
跑的途中報紙不能掉地,同時手不得接觸報紙(練習跑)
中班、青蛙跳荷葉:人兩張報紙,雙腳踩一張,再將另一張報紙放在前面,學小青蛙雙腳跳在前面的報紙上,再把後面的報紙放在前面,雙腳跳到前面的報紙上…看誰最先到達終點(學習雙腳並朧跳躍)
大班、丟紙球:場地左右各站一名幼兒拿著紙球,其餘幼兒站在場地中間,拿紙球的幼兒丟中間的幼兒,中間的幼兒不能被紙球擊中,否則下場,看誰能堅持到最後。(練習幼兒躲閃的能力)
9. 請問幼兒體育游戲是什麼領域什麼活動
正規性體育活動相對比較注重幼兒動作與技能的訓練,目的性、計劃性較強。在各種游戲的活動開展中培養幼兒的平衡、鑽、爬、跳躍、投擲、攀登、走、跑等能力,教師主要採取講解、示範、指導、評價等途徑讓幼兒明確活動目的要求,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某種活動,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和發展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師及時的給予指導和評價,幫助幼兒開展體育活動。例如:在大班體育活動《小公雞》中,老師從游戲的方式、口吻由始至終指導,組織幼兒進行活動,活動要求非常明確:在活動中練習單腳獨立的技能,並能在活動中機智靈敏、善於躲閃。活動開始,老師便以大公雞身份組織教學,通過客觀的游戲情節牽引著每位幼兒參與這個活動,從開始的公雞找食-練本領(單腳獨立)-再找食-再練本領-至狐狸捉公雞等系列情節,使幼兒不僅在活動中玩得開心,而且不自覺中練到了某項技能,使之得到鍛煉。又如:在《一球多玩》的活動中,幼兒在歡快活躍的音樂情景中自由的做著各種准備活動,把身體各部分都活動開來;他們有的手捧皮球在娃娃跳;有的拿了球在做球操;有的在繞球走、跳;有的在拍球等。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一人一球能怎樣玩?看誰的玩法最棒!此時幼兒都踴躍的投身於想一想、玩一玩、創一創的自娛自樂活動中,只見有的幼兒把球壓在身下,身體挺直,兩手試著離開地面,用一個球作為身體支撐點;又見有些幼兒夾球跳、走;還見一些幼兒在滾球、追球,玩累了,就把球當成一張小椅子坐在身下休息。此時老師請個別玩得有創意的幼兒示範給其他夥伴看,並及時進行鼓勵;接著,活動要求又變成了兩位幼兒玩一隻球,幼兒馬上兩兩組合起來。有的幼兒玩起了背靠背夾球走;有的幼兒則用手臂、肩膀小心翼翼的夾球走;有的幼兒玩起了互相拋接球、上下傳球、用頭頂球走等……慢慢地,幼兒想出的玩法越來越多。老師參與在活動中,時而觀察著每個幼兒的表現、時而開心地和幼兒玩著;時而發現了新玩法,及時在幼兒面前示範。整個活動幼兒參與積極、思維活躍,做到了活而不亂;又使幼兒在不斷創編新玩法的同時,讓自身動作和技能得到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