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游戲趣味性特點
『壹』 《如何加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
如何加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
現在的課程標准提倡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踐,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游戲教學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娛樂性的特點,它能夠把我們的教育目的和教學目標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能夠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運動技術和技能。那麼,如何發揚和繼承傳統游戲教學法並把他運用教學中呢?
一﹑認真的組織教學,關注學生的興趣
通過全面系統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具備參與和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體育的動機和興趣。體育興趣是認識和從事體育活動的一種傾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體育(或某一個項目)產生了興趣,表現出了一種求知慾望,這對體育教學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體育興趣對學生學習體育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我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應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體育課一般分為引導課,新授課,復習課和考核課四種類型。新授課是學習的新教材,授課方式是以「練」為主,任何一項教材學生要掌握它都必須經過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就要以其組織教學,根據學生動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課的類型只是體現了本節課的授課方式,並不能體現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對某一教材發生了興趣,不管哪種類型課都是願意學習的,都是有興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學習內容,都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認認真真的學,並且認認真真的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體育課要時時刻刻,千方百計的增加學生上課的興趣,更要激發學生們對它的興趣,鍛煉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艱難的道德品質。
二、體育教材知識和鍛煉價值,充分體驗運動鍛煉的樂趣的一種教學組織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趣味性教學是搞好中學體育教學的關鍵,也是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的基礎。本文運用實驗對比法對趣味性教學在體育課中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並在此基礎上,對趣味性教學在中學體育課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一些探討, 得出了一些教學經驗和教學措施,把它記錄下來以期在以後的體育教學中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如有不但之處還望同行們批評指正。
三﹑改革體育課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興趣
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是趣味性教學的根本基礎,體育教師自身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趣味性教學在體育課中的質量和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掌握本專業學科的最新理論知識,了解體育教學改革的動態、信息,提高從事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這樣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更能提高教學效果。
四、趣味性教學的重要原則
(一)趣味性教學就是要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身心為基礎,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趣味性教學法十分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參與、理解、掌握、以及創新運動的樂趣,能夠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三)堅持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1.注意在基礎課的素質練習中,堅持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基礎課一般是指身體素質的練習,如短跑、原地擺臂、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俯卧撐等,這些基礎項目的練習,對中學生來說無疑是枯燥無味的。為了活躍體育課的學習氣氛,體育教師就應該堅持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使他們樂學樂練。
2.注意體育課內容的交叉安排。一般來說,上了一至兩節身體素質的基礎練習課以後,應該換一至兩堂學生喜歡的球類課或者將素質練習與球類課搭配進行。同時也要注意室內外課的交叉和田徑、球類、武術、體操項目的交叉。
3.注意多變性和多樣性。在體育課中,要注意項目的多變性和多樣性,不能千篇一律。在一節體育課中,不能一個訓練項目安排到底。同時每堂體育課都最好安排十幾分鍾的自選項目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練習。
4.中學生貪玩、好奇,喜歡爭強好勝,虛榮心較強。因此,體育課上應適當增加一些競技性和娛樂性項目。這樣做一是可以起到調節作用。二是可以增強凝聚力。三是可以增強競爭意識。四是可以檢驗學習效果。
(四)、趣味性教學的有效途徑
激發學生上好體育課的積極性和興趣是趣味性教學的有效途徑。持續「激趣」是引起學生愉快體驗並逐漸形成體育興趣的重要條件,在趣味性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激趣因素的運用。
1、語言激趣
正確運用評價,對學生要多表揚、多鼓勵、多關懷,少批評,相信他們的潛力。經驗早已證明,當教師對青少年學生一次成功的表演、一次滿意的練習乃至一點積極的響應和進取的苗頭及時給予肯定、鼓勵,都會引起更加積極的反響,而且會越來越「來勁兒」,並產生群體效應。這樣學生就容易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還會不斷發展。
2、游戲激趣
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體育游戲都帶有集體性,特別是分隊游戲體現更為突出。如果在課堂中恰當地安排這樣的游戲,在游戲中每個同學為了取得集體勝利,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努力拚搏。在體育教學中,可根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以及教學內容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設計、創造多種多樣的活動內容,使內容以游戲的形式出現,這些游戲集趣味性與技術性於一體,能吸引學生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
3、音樂激趣
讓音樂進入體育課堂,藉助各種各樣的健康、快樂的音樂來創設體育課中的情境。藉助音樂我們可以使體育中的准備活動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跟著音樂自主活動,自主練習,或者教師還可根據一些音樂自編一些韻律舞蹈,利用音樂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教師所要求達到的負荷量,學生學習起來則會感到「課進行,趣更濃」。
4、創新激趣
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改革教法、學法、課堂組織結構。做到既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徵和心理需要,又「堂堂有別,課課有異」,使學生對每次課都保持新奇感和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耐久跑容易使學生感到單調枯燥,素質練習使學生感到重復乏味,教師可利用障礙跑、自然地形跑、追逐跑、領先跑、男追女跑或女追男跑等形式的變換來發展學生耐力;在素質練習中,伴有計時、計數的小型競賽和同一素質不同方法的練習,都會相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會感到教材內容有變化,學習之中有競爭和興趣。
5、競賽激趣
利用競賽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競賽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應注意競賽的方式,要使各類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不然會使不善於此項目的學生常因失敗而喪失信心。比如說進行男生、女生的對抗賽,「強強」對抗賽,「弱中」追逐和 「中強」追逐等競賽性質的訓練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學生的興趣。
在終生體育教育理論的認識學習的基礎上,我們認為不妨將這一終身目標按照各個教學時期的特點化分為一個有序的,遞進的目標體系,在制定各個時期的工作目標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心理等相關的因素。總之,在實行新課標,大力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今天,使學生學習「寓體育於興趣之中」,感受到體育課的歡樂,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體育活動。
『貳』 如何增強體育游戲的趣味性----體育游戲《小青蛙捉害蟲》案例分析
本學期我園就以體育游戲作為教研題目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如何讓幼兒喜歡體育游戲?成為我們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將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練習變成吸引幼兒的游戲活動,讓趣味性成為游戲的靈魂,以此來提高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達到輕松樂學的氛圍。那如何來增強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呢?一、適時營造游戲情境,增強游戲趣味性。 情境教學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他們主動的、自覺的活動。體育游戲的情境更加是游戲中的活躍部分,是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小青蛙捉害蟲》的案例中我首先安排給自己和幼兒都帶上了小青蛙的頭飾,讓大家沉浸在把自己當成小青蛙的身臨其境的效果情境中,再去談練習雙腳、單腳跳的基本動作就合情合理,生動有趣了。有了游戲的心裡情境,其次就是為幼兒營造一個環境情境。要能體現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教育因素。例如在活動中是這樣安排的: 教師:「農民伯伯給媽媽打來了電話,說他的田地里發現了許多害蟲,你們願意幫農民伯伯捉害蟲么?」 教師:「要想去農民伯伯的田地要經過一個荷塘,小青蛙們要從荷塘的荷葉上跳過去,才能順利達到田地里。荷葉是有規律的,小青蛙們可不能亂跳,如果沒有按照荷葉的指示跳,你就掉進荷塘里,不能去幫農民伯伯捉害蟲了。」 情境中交代了游戲的場地、玩法及規則,極大的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怎樣才能順利的幫助農民伯伯捉到害蟲?孩子們躍躍一試。情境與游戲相融合,使游戲更具有趣味性,幼兒也更加有興致地投入游戲,實現了預期的教育目標。二、逐漸提高游戲難度,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根據運動心理學的理論,在相同強度的刺激頻繁作用後,大腦皮層容易產生抑制,使人的注意力下降,並感到心理疲憊,因而一些連續的動作,會使幼兒感到無趣,降低游戲的趣味性。而新穎的刺激則會引起大腦皮層產生新的興奮,激發幼兒運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可以通過對游戲難度的增加,來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小青蛙捉害蟲》的活動中,一開始小青蛙練習雙腳、單腳跳的方式是由教師設置的較為簡單的荷葉路,通過一輪的游戲之後,游戲開始增加難度了。 教師:「剛才一陣風吹過,將荷塘上的荷葉吹亂了,現在我們要怎樣通過呢?」 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剛才經過的路不見了,需要自己尋求一條可以通過的荷葉路,這次不再是單純的練習單、雙腳跳,而是要運用眼睛找路,要為自己尋求一條簡單、安全的荷葉路,單、雙腳跳的能力要更靈活才能通過荷塘。把握游戲線索,順應幼兒的運動流程和需要,無疑挑戰給幼兒帶來了樂趣。在游戲中,這一難度的變化,依據了幼兒心理、生理的特點,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游戲的探索中,帶來了新鮮感、刺激感、滿足感。也給游戲帶來趣味性,使活動得以繼續拓展。三、增加競爭因素,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幼兒都有好勝的特點,通過競爭能使幼兒處於一個不同程度的緊張狀態,從而激發他們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游戲更有趣。《小青蛙捉害蟲》的最後,「媽媽」提出讓男孩、女孩分成兩隊,看看哪一個團隊的小青蛙能以最快的速度幫農民伯伯捉到害蟲並返回,一時間和氣的游戲氛圍立刻壟上一層競爭意識,大家都想成為第一,期待誰是最後的冠軍?游戲的趣味性也真切的體現出來。這種競爭是一種愉快的競爭,這也是體育游戲趣味性的重要來源之一。趣味性使體育游戲充滿了吸引力,孩子們在游戲中身心都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叄』 少年期體育游戲教學的特點與策略有哪些
少年兒童體育游戲的教學有以下特點:
一教學內容
齡前雖然在幾年的生活中對於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的動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由於年齡小,受到體力與智力上的限制,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較難的動作還是難以較好的掌握。因此,學齡前兒童體育游戲教學的任務,除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之外,還有培養基本活動能力的任務,為他們日後掌握生活技能、生產勞動技能以及學習體育動作技術、戰術奠定基礎。因此,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以走、跑、跳、投擲、攀登、爬越、鑽越、追捕、躲逃等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的動作為主。在小學高年級的游戲中,可適當採用一些簡單的體育運動技術作為游戲的素材。
二教學形式
兒童的體育游戲形式變化多樣、趣味性較強。兒童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不均勻,興奮點易轉移,因此注意力不集中。在兒童的注意中,有意注意正在開始發展,無意注意還占著主導地位。游戲的形式如果變化多樣、趣味性強,才能引導兒童的無意注意的指向與集中,使游戲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還可適當地採用一些具有表演情節的游戲,中、高年級可採用一些具有情節的分隊競賽游戲。這些情節對於此年齡階段年齡的孩子是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小學中、高年級的男孩還特別喜歡那些能表現他們的體力、敏捷、機智與主動精神的球類游戲及對抗競賽游戲;女孩除喜歡對抗競賽游戲之外,還特別喜歡一些優美協調的、韻律感強的,或者平衡一類動作的游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小學生的這些愛好,適當地投其所好,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在選用教學形式時,切忌以大人的心理來衡量兒童的愛好,很多在大人看來毫無興趣可言的游戲,但小孩卻玩得津津有味。
三教學方法
(一)多採用直觀的方法
兒童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方式為主,抽象邏輯思維發展
的水平還比較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這樣。因此在游戲
教學時,應多採用直觀教學方法,這樣效果會好些。例如,在使兒童了解游戲的線路時,多採用示範的方法,或採用圖
解;在講解的語言上,多採用形象的語言,並要配合一定的
手勢。
(二)語言要生動形象
兒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無意注意比有意
注意更能持久與集中。因此,在兒童的游戲教學中講解要
簡短,只要能使兒童明白游戲的做法就行了。講解的方式
也要適合於兒童的年齡特點,要生動形象,多採用啟發式、提問式的方法,以啟發兒童開動腦經,在游戲中培養他們的
智力,同事也有助於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四教學注意事項
在組織兒童做體育游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以下各種練習
負重過多的練習及時間較長的靜力性練習
兒童的骨骼正處於生長旺盛的時期,骨組織內有機物較多,無機鹽較少,骨松質較多,骨密質較薄,骨骼富於彈性,骨的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發生變形。長時間的站立
和負重,容易影響下肢骨的發育,甚至造成下肢骨的彎曲變
形及產生扁平足。
2.經常需要憋氣、肌肉過分緊張以及運動負荷過大的練習
兒童的心血管系統發育不完善,心縮力弱,心率快,每
博輸出量與每分輸出量比成年人小,少兒在運動時主要靠增
加心率來增加輸出量,不適應大運動負荷量的練習。因此,在組織兒童做體育游戲時,運動負荷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
過長;不宜過多做經常需要憋氣的練習、緊張性練習、
靜力性練習,以免心臟長時間負擔過重,得不到恢復,造成
心臟過度疲勞甚至損害。
3.較長時間的耐力練習
兒童的胸襟狹小,呼吸肌力量弱,呼吸表淺,肺活量較小,呼吸頻率較快,在進行激烈運動時,在乳酸含量的增長
比成年人明顯,說明無氧代謝供能的能力較低。因此,不
宜進行時間過長的耐力練習,因而多採用以發展有氧代謝為
主的練習。
(二)游戲的規則要少而簡單
游戲時一種有規則的娛樂活動,游戲的規則是隨著游戲
本身的發展而發展的。學齡前幼兒的一些游戲還沒有明顯
的規則,大一點的學齡前兒童的游戲,也只有極簡單的規則。學齡前兒童,雖然比學齡前兒童大了幾歲,但還是年幼無知,思維理解力還比較低,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游戲規
則也應比較簡單,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執行。
『肆』 為什麼說體育游戲具有綜合性的特點
幼兒園體育工作的任務是通過兩條途徑來完成的:一是體育活動(包括早操、體育課以及戶外體育活動等常規鍛煉方式);二是體育游戲。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與體育游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邏輯上是包含關系。兩者的聯系主要體現在它們的目標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提高幼兒對身體鍛煉的興趣,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都是為了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讓幼兒掌握各種基本動作的技能、技巧。兩者的區別表現為在鍛煉幼兒身體、促進身體各機能發展以及增進健康等方面的側重點不同。如果說體育活動是面向全體、照顧絕大多數幼兒能力水平而進行的鍛煉身體大骨骼關節和大肌肉群機能的泛化健體活動,那麼體育游戲則是注重個性張揚,允許自由發揮,不求一致發展的側重鍛煉幼兒小肌肉群以及身體局部機能和關節精細動作等幼兒健體活動;如果說幼兒園體育活動沒有競賽屬性,因而不具有勝負輸贏的特點,不需要經過太大的努力,不必花費太多的氣力即可普遍達到健體的目的,那麼體育游戲則更多地具有競爭色彩,幼兒通過努力可以不斷達到更高的競技水平,通過勝負的差異,體驗成就感與榮譽感,在享受成功與勝利的愉悅的同時,不斷增強和發展自信心,從而形成銳意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也就是說體育活動相對只有鍛煉的屬性,而體育游戲除了鍛煉之外,還具有趣味和競技的屬性。從某種層面上看體育游戲更像是能全面發展幼兒身心的綜合課程。因此,體育游戲有著不同於體育活動的獨特的設計思路與組織方法。
首先,體育游戲必須貫徹靈巧性原則
體育游戲應設有發展幼兒靈巧機能的內容和機制。這是針對幼兒機體能力的發展需要提出來的。學前兒童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動作雖已基本成形,但動作的准確性、協調性都比較差──即缺乏靈巧性,動作的整體形態還顯得較為笨拙。通過設有靈巧訓練內容和制約機制的體育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神經系統對肌肉的調節作用及其對精細動作的控制能力,使幼兒的各項基本動作的發展逐步朝著准確、協調、熟練的方向轉化,從而形成正確、合理的動力定型。
靈巧性原則要求體育游戲的設計必須有機動應變的可行性存在。如一般運動類體育游戲那種跑動中的急停、轉身,「老鷹抓小雞」游戲中的躲閃動作等,都屬於含有機動、應變制約機制和相關運動能力的訓練內容。
靈巧性原則還要求多安排或穿插進行有益於發展幼兒精確能力、協調能力的游戲內容,如用拍皮球進行計時賽,用球拍端乒乓球過獨木橋等等。
其次,體育游戲必須體現智慧性原則
體育游戲過程要能夠讓幼兒有機會閃現出智慧的亮點。體育游戲除了擔負「育體」的任務,同時還應包含「育智」的成分,通常在較大型的體育游戲中,都存在一個怎樣完成游戲才能做到多、快、好、省以及提高游戲的成功率和取勝率的問題。故意給幼兒留下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考空間,有利於促使幼兒積極開動腦筋,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戲,這就是貫徹智慧性原則的基本含義。體育游戲也只有體現出較多的智慧性,才有可能顯示出較多的趣味性。而「好玩」則是促使幼兒積極參與體育游戲的一個重要的內在驅動力。
為了更好地體現智慧性原則,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的討程中,應該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戲的多種方法的選擇餘地,這樣就能不斷地拓展幼兒的想像空間和創造空間,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如果一種體育游戲只有一種完成方法,就很難說它是一則好的體育游戲,同樣是「穿山洞」、「過障礙」、「走下坡」,就應該有不同的「穿」法、「過」法和「走」法。這正是優秀體育游戲的價值所在。
再次,體育游戲必須堅持教育性原則
體育游戲具有較多的競技性、趣味性,除了能發展、完善幼兒精細動作和局部機能之外,更能在心理上使幼兒體驗各種感受:或成功,或失敗;或歡樂,或痛苦;或希冀的實現,或期望的落空。這其中就有一個如何促進幼兒心理成熟與適時進行思想教育的問題。之所以說體育游戲更像是一個綜合教育課程,是因為它包含了一個對幼兒進行多重心理素質培養和個性調教的過程。
體育游戲的教育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培養幼兒自信、自強品質和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等優良道德風貌的塑造上。一個好的體育游戲或者說一個能較好地體現教育性原則的體育游戲應該既能表現個人價值,又能體現集體力量。為此,在設計體育游戲時,教師應有意識地把個人項目與集體項目有機結合在一起,既不搞單一的個人項目的游戲,也不搞純粹的集體項目游戲。換句話說,所有表現個人技能的游戲最好都用組隊的方式來進行。這樣既能顯示個人的價值,又能體現集體的力量,使幼兒在獲得成就感(或產生失落感)的同時又能切實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強大,感受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等等,以利於互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的形成。
最後,體育游戲必須強調安全性原則
安全第一是對學前教育工作中各項具體活動的普遍要求,在體育游戲的設計、組織過程中更應強化安全第一的觀念。體育游戲具有競爭、競技和趣味性強的特點,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難度,幼兒參與的慾望一般都比較強烈。這就使得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忘乎所以」,會不同程度地產生一些激動的情緒,再加上有允許自由發揮來完成游戲的餘地,因此每個幼兒完成游戲的過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師也就無法完全事先預料游戲過程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就要求事先准備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於未然。為確保安全,必須在所有的游戲道具的使用和裝備上考慮周全,使之在任何條件下都安全無虞。比如,整個的游戲空間、場所、環境沒有任何尖銳的稜角和堅硬的器具,不會產生撞擊情況,不會因摔跤而造成傷害等等。這就要求游戲應在有草坪、有木地板或地毯覆蓋的平面上進行;應採用質地輕柔、稜角圓滑的木材或塑料、橡膠、泡沫、海綿等製作的器材作游戲的道具;游戲材料的立體高度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諸如「獨木橋」、「蹺蹺板」、「平衡木」之類的安裝設計高度離開地面二三十厘米即可;游戲的固體材料或液體材料均應無毒、無臭、無刺激性、無腐蝕性,不會因接觸而產生任何不良反應。
體育游戲還要特別防止人為的傷害。因為有時在比輸贏的過程中幼兒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矛盾沖突,教師應及時進行疏導、調解,簡要地說出正確的行為方式,讓他們及時化解矛盾,繼續游戲,直至完成。
『伍』 游戲教學內容的特點是什麼
1、具有趣味性
教材中的游戲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趣味性強,能滿足小學生好奇、好動和求新、求異、求變的心理需求。
2、具有情節性
教材選用的游戲都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學生能在游戲活動中扮演某些角色。
3、具有競爭性
游戲一般都是以對抗形式開展,對抗中會有勝負。
4、具有簡約性
教材中的多數游戲都比較簡單,學生必須從簡單中尋找成功的方法和途徑,這就有利於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分析、果斷決策。
游戲教學的基本原則
(1)游戲的開展應有一定的目的性
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在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和其他教學要求,圍繞教學目的來設計游戲,這樣游戲的目的十分明確,不是為做游戲而做游戲。
(2)游戲的開展要有一定啟發性
開展游戲既是為了學習,鞏固所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應在游戲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看些富有創造性、挑戰性的游戲。,如看圖猜物就是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游戲。
(3)游戲的開展應多樣化
俗話說「把戲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戲,玩過幾次就沒有新鮮感了,不能玩很長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設計新鮮游戲,不斷地翻新游戲的做法,以適應教學的要求。
『陸』 體育游戲的主要特點是娛樂性,競賽性和教學性的有機結合對嗎
體育游戲以增強體質、陶冶性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的,與其它教學內容相比,有著鮮明的教育教學意義。體育游戲融體力開發和智力開發於一身,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休閑性、啟智性、競賽性、創造性為一體,深受人們喜愛,在學校體育...
2
『柒』 幼兒園體育游戲的重要性有哪些方面
1、、體育游戲的趣味性,有助於促進幼兒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 「人的健康在於運動」,相信這句話你一定不陌生。同樣,幼兒的健康更是如此。
2、幼兒身體的各機能發展還不完全,根據其身心發展特點,幼兒需要得到不斷的體能訓練及提升,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長。因此,運動對他們來說尤其重要。
3、體育活動不是機械的訓練,而是將基本動作技能的鍛煉融入趣味性較強的游戲之中。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動作。
4、中班幼兒玩「小馬運糧」游戲,讓幼兒穿上「馬蹄」,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更容易進入游戲的情境,在穿越不同障礙的同時,鍛煉了幼兒走、跑、鑽、平衡等綜合技能。
(7)體育游戲趣味性特點擴展閱讀:
幼兒的許多游戲是真實社會生活的縮影,通過虛擬情境,將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動作方式去重演別人的活動,也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了解社會交往的手段。
幼兒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交往是幼兒個性發展和社會化發展的基礎,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通過多種方法,利用游戲規則和玩法誘導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參與行為。
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了與同伴間溝通、互動的機會,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能以發展。藉助體育游戲這個平台,大大提高了幼兒間交流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與社會交往能力。
『捌』 體育游戲教學原則有哪些
體育游戲教學原則有趣味性原則、目的性原則、簡易性原則、針對性原則。
1、趣味性原則
創編的體育游戲要具有新穎性、趣味性,讓學生有新鮮感。趣味性是體育游戲固有的特點,缺乏趣味的游戲,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因此,在創編游戲時,可以多挖掘一些生活素材、喜劇素材、文化素材、地方特色素材,在游戲的競爭性、動作設計、規則方面多下功夫,可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習慣不同的、相反的或難以協調的動作來組織游戲。
2、目的性原則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其目的是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決不僅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玩得高興。因此,運用體育游戲的目的要非常明確。在身體鍛煉方面,體育游戲具有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功能,因此創編時應適當融進一些身體素質練習,讓學生在娛樂中得到身體鍛煉。
3、簡易性原則
創編的體育游戲在方法上要簡單易學,在規則上要便於操作和裁判,創編時一定要合理設計,並進行必要的實踐考證,嚴格把握好操作環節和裁判標准。有些體育游戲雖然形式新穎、內容富有吸引力,但由於游戲組織的方法比較復雜,不方便在體育課上進行,這樣的游戲最好不要選用。
4、針對性原則
創編和選擇游戲時要考慮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條件、認知能力等多種因素,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與其特點相適應的游戲。
體育游戲在結束部分的運用
游戲用於課堂教學結束部分,有其獨特的作用。小負荷游戲的運用,有助於消除疲勞,讓學生從興奮狀態過渡到相對平靜的狀態,完美地結束一堂課的學習,為下面的文化課學習創造條件。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有助於提高各種運動技能,有助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它的趣味性、競爭性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玖』 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體育游戲各有哪些特點
特點如下: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願的活動。游戲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生活。和工作比較,游戲是一種非功利性的活動,它更重過程而不重結果。游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不是直接創造財富。游戲伴隨著愉悅的情緒。
其實幼兒體育課可以玩的游戲有很多,而且可以配合器材道具,比如長繩、呼啦圈、毽子或者是利用世紀萬成體育包器材,比較常見的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玩過的東西,但是同樣是一個器材,老師也要想出不同玩法。只用一根繩子玩游戲,舉例:
1、「過獨木橋」:可以把繩子平放在地面,隨意擺放成線,讓孩子在上面走。
2、「跳房子」:也是將繩子放在地面,彎曲90度,擺成多個「弓」字形的折線,看起來就像幾個小格的房子,讓孩子進行跳躍動作。
3、「跨界線」:在地上鋪一張墊子,或在室內進行,孩子輪流牽繩,並將繩子舉起一定高度,高度可調節,不同的高度,可以鍛煉孩子鑽爬能力。
角色游戲的特點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游戲主題、角色、情節、材料的使用均與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有關。如在「醫院」的角色游戲中,幼兒扮演醫生,用聽診器給人看病,往往並不能正確地使用聽診器,會出現病人說頭痛則聽頭,說肚子痛則聽肚子,說腳痛則聽腳。
有時幼兒還會病人哪裡痛就給哪裡打針;也有的幼兒會一邊打針一邊說:「小朋友,別害怕,阿姨輕輕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在玩「公共汽車」的游戲時,幼兒會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車站,1元1人,請快上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