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體育游戲絲帶
❶ 請問什麼叫區角游戲
區角游戲是幼兒在游戲區(或稱活動角、活動區)中所進行的某種特定活動。區角游戲的區域包括角色游戲區、積木區、玩沙玩水區、語言圖書閱讀區、音樂表演游戲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自然角、益智區、操作區等等。
開展區角活動能夠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增強幼兒的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1)大班體育游戲絲帶擴展閱讀:
常見的活動區角:
1、生活區:通過生活模仿性操作與練習,發展孩子編、系、扣、穿、夾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語言區:通過圖書、圖片、頭飾、手偶等的觀察、操作、拼擺等講述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美工區:通過撕、貼、剪、畫、捏、做等美術操作表現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4、科學區:通過各種科學小游戲及數學操作活動,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和動手操作等能力。
5、建構區:利用積木、酸奶盒、易拉罐、紙盒、玉米瓤等進行的建構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空間知覺,發展幼兒的空間想像力、動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❷ 適合幼兒的小游戲
適合3個月寶寶的游戲有哪些?這些有趣開發智力的小游戲別錯過
3個月的寶寶身體發育已經有很大進步,和麻麻的互動也越來越多,這時候的小人兒,睡眠、吃奶都有了一定的規律,醒著的時間也多了起來,利用這些時間,可以多和寶寶互動啦!
從這個月齡開始,互動游戲不再是單一的發育某種運動或感知覺,更多的是幾種感知覺或運動的結合,比如視覺和大動作發育的結合、觸覺和精細動作的結合。介紹的時候我也會從游戲的特點著手,和大家分享游戲對寶寶能力的具體開發。
大動作發育
1.幫助翻身
3個月的小寶貝背部力量有所發育,這個時期的小寶貝已經有側身的跡象(也有一小部分寶寶已經可以自主翻身),這時我們可以讓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練習翻身,如幫助他們側身、頭部移動,這有助於預防寶寶平頭的產生。當然,孩子感興趣時才能進行這些游戲。
具體做法:先用寶貝感興趣的玩具吸引寶寶玩,然後慢慢向側面移動玩具,寶寶順勢會有側身動作。
2.水盤
在新生兒的游戲稿中,鍛煉孩子的觸覺中我們看到過用一個平盤盛水,讓小寶貝踢的活動。(《小嬰兒怎麼玩?別錯過這些開發寶寶智力的小游戲》)
這里也可以拿來用,鍛煉腿部力量的同時還能發展感知力,水是溫溫的,一會兒會變成涼的。
3.滾動球
我們從出生就介紹過的趴(tummy time),每天幾分鍾,一天三四次,寶貝脖子和背部力量也得到了鍛煉,頭可以抬起,雙臂也能支撐上半身的重量。
3個左右的寶寶,趴著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互動游戲了。讓寶寶趴著,用彩色球吸引寶寶注意力,隨著球的移動,他們的頭和脖子也隨著轉動,視覺跟蹤力和背部力量發育同時得到了鍛煉。
躺著的時候讓寶寶捧著比較輕的球,練習抓球時的精細動作和雙手配合能力。
精細動作
3個月的寶貝,手和眼可以協調點了,看到的東西可以調動手去抓握,鍛煉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
1.彩虹海綿條
這個我家廚房洗餐具的時候用過,有很多種顏色,可以買來讓寶寶玩,剪成可抓握的寬度,直接抓,或者放到盛盤中放些溫水讓寶寶抓,鍛煉精細動作和觸覺感知力。
2.圍巾
這個是他們很喜歡的活動,容易抓握,在玩的時候我們還會和我們互動著拽著玩,寶寶的小手也可以感受到圍巾的質地。
3.絲帶
在健身架上綁上彩色絲帶,寶寶會自主抓握,還會隨著綵帶的移動而移動,是鍛煉視覺跟蹤和運動技能的不錯的游戲。
這個絲帶可以保存好,等寶寶會坐的時候還可以玩。
前庭系統發育
1.與寶寶共舞
寶寶情緒好的時候,打開他喜歡聽的歌曲,抱著寶寶共舞:輕柔有節奏地變換動作,配合音樂作出左右、上下、轉動等動作,如果跳舞的同時移動寶寶手臂,他們會更愉悅。
這個游戲能刺激寶寶前庭系統發育:前庭系統是所有感覺神經中最早發展的,在孩子腦功能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庭系統與視覺、聽覺、雙側統合、情緒中樞等很多神經系統的運作息息相關,大一點的孩子上課時坐姿端正、不東倒西歪、注意力專注等,就是前庭、視覺、動覺系統的共同作用。
觸覺
1.觸摸書
觸摸書不僅有色彩豐富的畫面,還會隨畫面有模擬材質設計,比如小老虎,老虎身上會有一塊毛茸茸的材料,讓寶寶摸。
觸覺書不僅可以觸摸到形式多樣的感官體驗,小動物怎麼叫?什麼顏色?吃什麼食物?媽媽講解的時候,還對聽覺、視覺和語言發育有幫助。如果是雙語觸覺書,等孩子語言敏感期,還可以進行英語啟蒙。
味覺
1.玻璃瓶味覺體驗
3個月的寶貝已經可以把抓到的東西往嘴裡塞了,為了安全起見,可以把材料放到透明玻璃杯中讓寶寶觀察、聞聞,檸檬、桂皮、松樹枝等帶有氣味的都可以讓寶寶嘗試。
味道大的比如檸檬之類的可以在杯子上套上保鮮膜,扎幾個孔,讓寶寶體驗不同味覺帶來的感官刺激。
語言發育
1歲前是寶寶分辨語音的敏感時期,大腦此時會對聽到的語音因素進行分析和儲存,需要大量地傾聽各種不同性質的聲音,促進大腦聽神經的發育。
這個時候寶寶可以與媽媽互動,發出「啊、哦、咯」的聲音,媽媽經常與寶寶面對面的交流、用誇張的表情逗笑、撓癢癢肉、用簡單的詞,比如「哦」引導寶寶。寶接受的語言刺激越多,寶寶早說話的概率越大。
認知與社會性行為
1.鏡子游戲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游戲墊上擺個大鏡子,把寶寶放到鏡子旁,他們還不認識鏡子里的人是誰,但是會很感興趣,會對鏡像出來的表情、動作產生反應,沒准兒還會回饋更多的表情來互動。
註:一般9個月大寶寶,才開始認識自己。
2.捉迷藏(Peek-a-boo)
這個游戲是讓寶寶理解對象恆常性的,即使看不到物體了,物體還是存在的。理解這個概念是一個重要的認知里程碑。
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臉或用其他東西遮擋,問問寶寶媽媽在哪裡?之後可以換別的東西和寶貝玩,移開遮擋物,觀察寶寶的表情和狀態。
如果是愉悅的,可以繼續和寶寶玩,如果寶寶表情緊張或害怕,就再推遲一段時間再玩。
❸ 幼兒園自製戶外體育器械
1.易拉罐做的梅花樁 六個一組用膠帶纏在一起 幼兒可以在上面走 練習平衡能力。 2.布飛盤 3.可樂桶從中間剪開,留上半部分,握住口 ,可以玩沙包、小球拋接游戲。 4.奶粉桶兩個一對中間開一個小洞 裝入pvc管,可以當舉重器材,也可以好幾組放在地上,當跨欄。
❹ 幼兒園科學各種繩子比長短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並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並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徵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1、人手一隻籃子。裡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綵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字 1、2)。 3、音樂《紅綢舞》。 4、場地布置:紅綠黃三個圈作舞池。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一)老師變魔術。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秘密。 (二)幼兒變魔術。 1、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一)兩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麼發現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著也可豎著斜著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一個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願的幼兒進行檢查。 (二)嘗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里取出三根綵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綵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三、游戲:綵帶飄起來。 播放《紅綢舞》,和幼兒共同跳起來,把綵帶舞起來。 課後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准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游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盡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❺ 急求感恩的心主題班會互動小游戲
可以這樣,其中兩個人做爸爸媽媽,然後一個人做孩子,表現父母對我們的愛,其他三個人在一旁朗誦,關於一些感恩的詩,讓下面的同學們懂得感恩,然後讓大家說出回家怎樣感謝爸爸媽媽的方法,然後大家一起唱感恩的心,六個同學在前面領著大家做手語(這時可以六個同學手上那個燭台)。前面還可以讓每個小組分別讀一首感恩的詩,再讓同學們自己講一些平時別人是怎麽關愛自己的,再做個PPT,就很不錯了。我覺得你不應該做小游戲,這樣不是太能表達感恩這個主題。祝你這次班會開展順利!!(這是我自己想的哦,有勞動成果的,其他人不得抄襲,ME是原創)
❻ 怎樣自製體育玩具
一些自製體育玩具的做法:
一、易拉罐玩具:
1、梅花樁——用鐵絲或寬膠帶把幾個易拉罐固定在一起,間隔放置,幼兒即可在上面行走,練習平衡動作
2、響罐——在易拉罐內裝入豆子等顆粒狀物把口子封住,搖動即會發出響聲。
二、飲料瓶玩具:
1、套圈——在果奶瓶外用紙片貼畫各種小動物進行裝飾,用鐵絲做成圓形套圈,幼兒可用圈去套小動物。
2、保齡球——收集藍貓咕嚕嚕果奶瓶,進行清洗後按一定位置放置,幼兒流時用一小球滾擊。
三、布制玩具:
1、葫蘆娃——用彩色布內裝海綿縫製成葫蘆形狀,幼兒可利用其進行投擲、拋接等練習。
2、漢堡王——用舊布剪兩層半徑約7厘米左右的圓形,中間裝少許海綿類填充物,將兩層布縫合。幼兒相互拋接玩,還可頂在頭上作平衡練習
3、多變綵帶——用一米多長的細長條布一頭繫上小木棒製成綵帶,幼兒可旋轉、飛舞、拋轉著玩。
4、布袋娃娃——用布袋縫制而成,袋上進行一定的裝飾,底部縫合,幼兒站袋內,用手拉住袋口跳,練習協調能力。
5、彈力球——用布包住彈力球,後系一根皮筋,可自由控制彈性。
6、飛鏢——用木夾子夾布製成飛鏢,供幼兒投擲。
四、繩類玩具:
毽子——用塑料包裝帶撕成細絲,一端以長繩固定,內在一重物做重心製作而成,幼兒游戲時可一手拉繩子用腳進行踢玩
五、紙盒玩具:
大鞋與小鞋——用皮鞋盒,在中間挖孔,幼兒游戲時把小腳伸進孔內行走。
四、其他:
1、拍毽子:硬紙板裁剪出乒乓球拍形狀,用廢舊廣告紙裝飾,最後用透明膠布把球拍四周粘好。為增加球怕硬度,多用幾層硬紙板。再用廢舊方便袋剪成條做成毽子。這個游戲就可以玩拍毽子又可以直接踢毽子。
2、襪球:用女式絲襪裝上碎布,壓緊後打上結,再塞碎布再打結,一個普通的絲襪可以打上三個節,幼兒玩起來安全又有趣!也可給襪球拴上繩子,孩子們就可以當毽子踢了
3、高爾夫球:報紙捲成結識的棍,易拉罐瓶身中間淘一個洞,把棍塞進洞內,用透明膠布裹緊,再用報紙做個報紙球,幼兒就可以模仿高爾夫球玩游戲啦!
❼ > 佳佳是怎麼樣學習系鞋子上的蝴蝶結的呀_大班系列活動教案:《學系蝴蝶結》
·小兔子的蝴蝶結
小兔子的蝴蝶結 媽媽買回了一根七彩絲帶,給小兔子扎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小兔子來到外面,看見一群小老鼠在草地上玩游戲。 一隻小老鼠說: 我們來玩跳繩吧。 大家都贊成。但他們沒有繩子。一隻小老鼠看見了小兔子的蝴蝶結,對小兔子說: 把你的絲帶借給我們跳繩好不好? ...·一雙有蝴蝶結的鞋
一雙有蝴蝶結的鞋 有一天,梅梅跟媽媽去逛超市。 梅梅被眼前一雙帶有蝴蝶結的鞋吸引住了,媽媽對梅梅說: 等你會打蝴蝶結的時候,我就給你買。 梅梅回家後,就讓媽媽教她打蝴.....·系蝴蝶結的南瓜
系蝴蝶結的南瓜 每年的萬聖節前夕,南瓜一條街上都熱鬧非凡,喜怒哀樂各種表情的南瓜燈擺滿了所有店鋪的櫥窗。和往年一樣,今年依舊是威先生的南瓜燈賣得最好。 威先生用紅色的綢帶在所有南瓜梗上都系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紅色的蝴蝶結襯托著金燦燦的南瓜,再配上一個古靈精...·尾巴扎蝴蝶結
一雙有蝴蝶結的鞋 活動目標: 1、掌握系鞋帶的正確方法。 2、理解故事,記住短句 先繞一個圈,兩頭交叉繞一繞,拉拉緊 。 3、提高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❽ 大班這個地方真奇妙的教案
小班藝術教案: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2、學習通過傾聽歌曲來擺放樂句形象卡片。
3、體驗彩色世界的奇妙樂趣。
活動准備:
磁帶《彩色世界真奇妙》錄音機
樂句形象卡片:藍天 綠草 紅花 彩虹等等
彩色絲帶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
玩顏色接龍游戲
「今天,薛老師又要來和你們玩顏色接龍游戲了。看誰說得又快又准。」
「寶寶們今天真棒,說出了這么多不同顏色的東西,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2、學習歌曲
「彩色的世界真奇妙,我真想來唱一唱呢,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呀?」
老師范唱 「好聽嗎?聽了這首歌有什麼感覺呀?」
「你聽到歌里有什麼顏色呀?」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顏色標記。
老師第二次范唱 「仔細聽一聽,什麼是藍藍的,什麼是綠綠的,什麼是紅紅的。」
分析歌詞,出示樂句形象卡片。
游戲:師唱,幼兒找樂句形象卡片
「找一找,我唱的是哪一張。」 「我們一起來唱唱看找得對不對。」
「 喲,都找對了,真了不起,我們一起看著這些圖片來唱一唱吧。」
「我們一邊唱,一邊跳起舞來吧。」邊唱邊做動作
「我們一起給客人老師來表演吧。」
3、音樂游戲 綵帶舞
「彩色的世界漂亮嗎?」「薛老師這里也有好多漂亮的顏色呢,寶寶們來選一種自己喜歡的,讓我們唱著歌兒和顏色們做游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