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學生的體育課游戲教學設計
1. 求小學體育教案(表格式,內容隨意)
體育課教案有兩種,一種是理論課教案,另一種是實踐課教案.雖然它們的格式不同,但基本方法、步驟、要求都是一致的.體育教師在編寫體育教案前要充分理解教學目標、動作要領、重點、難點、誘導練習、輔助練習、教學組織、教法步驟和教學要求等.
教學目標是一節體育課所能達到的教學結果和標准.它包括知識目標、情感目標、發展身體和培養能力目標四個方面.
動作要領是指某項身體練習的技術基礎.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對新教材的技術動作用動作要領來描述.也是對某項身體練習的各個環節的簡潔描述.對復習教材的技術動作可以用動作要點來描述.
重點有雙重含義,體育課的重點和教材的重點.體育課的重點是指一節課中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之處.教材的重點是指身體練習的關鍵環節.
難點是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就是部分動作學生難學,教師難教.難點不一定是重點,重點也不一定是難點,但兩者是相互聯系的,只有掌握了難點,才能更好地掌握重點.
誘導練習是指正確掌握動作技術所採用的過渡練習.這種練習在動作結構、肌肉的用力順序和集體所承受的內外刺激等方面與所學的動作大體相同,但比較簡單.
輔導練習是指掌握動作技術所採用的相關身體素質練習.提前進行相關教材的輔助練習,有利於掌握某教材的技能.
教學組織是指教學的常規、隊列隊形的運用、學生的分組,教學組織輪換、場地器材的組織及教學環境的組織等.教學組織可用圖示和符號來表示.
教學步驟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的復合詞.它要求教師將一節課中採用的教學方法按課的進行過程——表述在教案中,以有利於教師掌握教學過程,方便教學.
教學要求是指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基本願望和條件.它包括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完成動作的質量要求,對執行課堂常規的要求,保護幫助的要求及課的組織要求.
一、 體育理論課教案的編寫
1. 確定教學目標.理論課的教學目標一般包括知識技能目標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標兩個方面.明確目標應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考慮,並符合全面、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要求.
2. 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理論課教學一般圍繞一個教材進行學習,因此課的重點與教材的重點是一致的.教學的重點也就是教學中必須突出和強調的地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之處.一般教學目標確定的知識和能力訓練點即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難以理解和領會的內容也就是教學的難點.對於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師應該詳細准備,盡可能講得透徹.
3. 設計教學過程和選擇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也就是程序,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怎麼講、如何提問、時間如何分配等等,都應該預先考慮.教學方法的確定應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水平有針對性地選擇.盡可能採用啟發式教學,避免滿堂灌,使整堂課有講有問,誘導性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性思維,允許學生討論時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在提問時應緊扣教學重點,難易程度要適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正確的解答.因此,教師要對傳授的知識必須正確理解,對補充的資料要核實,切忌一知半解.
4. 板書設計.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高度概括,也是教師教學意圖的體現,必須周密考慮,反復推敲,精心設計,設計時要做到條理清晰,概括性強,文字精練,重點突出,正副板書布局合理,使板書起到強化教學的效果,加深學生的影象,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5. 課後小結.有的稱「課後反思」.每當一節課結束之後,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美中不足的體會,教師就必須進行課後反思.這樣有利於教師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業務水平.
二、 體育實踐課教案的編寫
實踐課的格式和寫法有多種多樣,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文字敘述式,另一種是表格式.文字敘述式教案一般是按上課的順序依次書寫,比較容易,但不如表格式教案一目瞭然.表格式教案一般按表格的規定填寫,比較清楚,既便於自己看,又便於別人檢查,但書寫比較復雜.相比而言,表格式教案簡潔明了,目前大多數教師採用.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有的教師還創造了卡片式教案、圖表框架式教案等新的教案形式.總之,不管採用何種格式都應以清楚、簡明、扼要為原則.
1. 確定教學目標.課時目標的確定首先依據單元教學目標,並針對課本教材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其次必須依據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體育課教學目標必須符合全面、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要求.
2. 設計課的內容和組織教法.這是編寫教案的主體,通常是先設計,後書寫.
課的內容:設計課的內容首先要考慮基本部分的教材,如果一節課有兩個以上的教材內容,則應先確定先後順序,然後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找出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再根據重點和難點考慮必要的誘導練習及輔助練習的方法.基本部分構思成熟後,可根據需要考慮准備部分的練習及結束部分的放鬆練習等.
組織教法:組織教法的設計比較復雜,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分組設計,分組輪換的選擇;結合教法,什麼步驟在前,什麼步驟在後,採用何種隊形練習效果最佳,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生隊伍的調動,如何利用場地與器材,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練習次數,學生練習時教師如何指導、如何進行情感交流、安全措施、教學比賽、游戲規則及要求等等.
3. 合理安排各項內容練習的時間和練習次數.課的各個部分時間主要是根據每部分在全課所起的作用來決定.以45分鍾一節課為例,通常准備活動部分的時間是8~10分鍾,基本部分的時間是30分鍾,結束部分的時間是3~5分鍾.各項內容的教學時間是指課的內容一欄各項教學內容的時間來安排.
練習次數是指每項練習中一個學生的練習次數.安排時應根據課的組織及各項內容的教學時數來決定,確定練習次數要留有餘地.
4. 設計課的生理負荷和練習密度.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以該班中等水平的學生為依據,根據全課的安排、場地器材與氣候條件,設計課的脈搏曲線、課中最高心率、全課的平均心率和練習密度.
5. 計劃本課所需的場地器材和用具.安排時,場地的運用要相對集中,盡可能充分利用學校的器材條件.考慮成熟後,應在場地器材一欄內填寫本課所需的場地器材和用具的名稱、數量、規格,以便課前准備.
6. 課後小結.有的稱「課後反思」.課後小結是完成教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個教師在課後將本次課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優缺點及改進的方法等簡明扼要書寫在課後小結欄目中,以便今後的備課提供參考,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所以,不管是體育理論課和實踐課,只要把握以上的幾個環節,編寫出來的教案就應該是一份優秀教案.
2. 如何在小學體育課中進行游戲教學設計
為了使小學體育課對學生產生吸引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使體育課上得更生動活潑、有實效,發展游戲者的體力和智力,或是為了娛樂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同學們在游戲的運用過程中,可以創造性的發展游戲的內容,制定游戲新的規則,以及不斷創造新的游戲,提高體育游戲的功能,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完全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方面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我想談談關於游戲教學在小學體育課中的應用。
一、游戲中滲透德育教育
每個游戲差不多都是集體活動,學生參與游戲活動時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盡其責,在活動中都體現出不怕苦不怕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每次活動中,學生都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如通過「負重接力」游戲,可以使學生掌握所授技能和搬運的能力,又可以發展學生奔跑、靈活和協調的素質,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遵守規則、認真鍛煉、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友愛的品質。在游戲中,教師要使學生懂得是與非、勝與負、誠實與虛假、遵守規則與違反規則等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游戲中表現出誠實、勇敢、頑強和勝不驕敗不餒等好的思想品質。
二、體育游戲在身體素質練習中的應用
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傳統的身體素質練習動作難度小、負荷大,素質練習,比較簡單,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練、抵觸情緒,不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通過游戲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則可以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練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達到提高素質、增強體的效果。如:發展腿部力量的「時代列車」、「立定跳比遠」、「蛙跳接力」、「雙人蹲跳」,發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車」、「平衡角力」、「推人出圈」,發展靈敏素質的「打龍尾」、「擲沙包」、「打活靶」等游戲,可以根據不同的游戲法用於素質練習,學生比較興奮,積極性較高。
身體素質練習中的運動量較大,運用游戲進行練習,學生情緒較高,興奮性強,但興奮性過強容易出現傷害事故。練習中,教師要注意運動量的控制,防止負荷過大,同時要採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現傷害事故。
三、體育游戲教學的組織原則
無論什麼游戲,都必須具備學生、場地、器材、規則等條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戲,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去選擇體育游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組織游戲教學要注意以下原則:
1、體育游戲應適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特點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年齡在7-12歲之間,這時期的他們可謂是不知疲倦的年齡。多動、喜歡無約束、紀律性缺乏。對於這些特點,我們在上體育課時,如果只是一味的進行書本教法是沒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們要把書本的知識要求轉變成游戲方式,也就是說用游戲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標。
如:在以往50米跑教學中,學生對50米跑感到枯燥無味。練習中表現出百般無奈,感覺十分疲勞,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我採用了「人球比賽」的游戲後,效果就不同了。用球作為學生的比賽對象,學生受到強烈的刺激,容易培養興趣並能持久。
籃球運球教學時,可以用運球追趕比賽,讓一個球性較好的學生在前面運球,其他同學運球追趕,追趕上的加小組的得分。這樣既滿足了他們好動的心理,又滿足他們的集體好勝心。同時,也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2、體育游戲應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
體育游戲是為體育課教學服務的,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隨便使用體育游戲,而置教學內容不顧,要根據具體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如:在快速跑教學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進間傳球接力」的體育游戲。
3、體育游戲要結合實際,便於教學
有些時候,學生的上課的主動性不強,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們在編排游戲時,應該注意到班級的特點的同時,還要考慮這一游戲是否結合實際,便於教學。如果要快速跑時,讓他們毫無范圍的亂跑,要發號施令時就非常的困難,甚至教學的效果也就體現不出了。我們要讓他們在不亂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他們,使得他們的積極性高漲,活躍課堂氛圍,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4、體育游戲應為多方面服務
結束部分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體育游戲對於心理、機體的放鬆具有獨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協調放鬆,輕松愉快合為一體的游戲性放鬆活動,能轉移大腦皮層運動神經的興奮,使運動器官得到放鬆與恢復,使學生恢復到較好的身心狀態。因此,在整理活動中,游戲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點,內容和形式上做到新穎,輕松活潑,精彩幽默,使學生擺脫體育活動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在游戲的具體運用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等特點,選用和創編一些帶有舞蹈動作的游戲和以放鬆為主帶有智力競賽的游戲。還可以利用教學器材進行游戲化動作。如「器材快速歸位」、「組字」、「擺圖案」等游戲,既有利於組織,又進行了整理活動,並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具有一定的「興趣保留」結束體育課,以較好的身心狀態投入其它課程的學習。
總之,游戲教學是小學重點教材之一,它深受學生喜愛,又有很好的鍛煉價值。我們要不斷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發揮游戲的作用,把游戲教學教好、教活。充分發揮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實踐證明:恰當地運用體育游戲這種「特殊的練習方法」對於完成教學訓練任務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求10種左右適合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體育課上做的游戲
丟手絹:(1)請一個小朋友拿著手絹圍著自己的圈跑。
(2)當唱到"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拿手絹的那一個小朋友就把手絹悄悄的丟在另一個小朋友的身後,然後繼續圍著圈跑。
(3)當唱到"快點快點捉住他"時,撿到手絹的小朋友就應該馬上去追剛才那個丟手絹的小朋友,要圍著圈追。
(4)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個空位子旁就馬上坐下,這樣,追的小朋友就算沒追到,所以,就該他再來丟手絹。
(5)如果追到了,就該被追到的小朋友再來丟手絹。
老鷹捉小雞:(1)由一個人扮演老鷹,一個人扮演母雞,其他人扮演母雞的小雞,
(2)游戲開始前所有小雞都要躲在母雞身後,讓老鷹去抓跟不上母雞的小雞,被抓到的小雞就出局了,看剩下幾只小雞,一直到所有的小雞都被老鷹抓住,游戲結束時。
(3)一直抓不到小雞,則母雞獲得勝利
跳繩
踢毽子
拍皮球
過欄桿
跳高
捉迷藏
一二三不許動:(1)一起叫口令:「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
(2)口令完畢,立即保持靜止狀態,無論本來是什麼姿勢,都必須保持不動。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說話,或者笑,或者行動,則這個人是游戲失敗者。其他人可以打他的手心懲罰,並且叫口令:「你為什麼欺負我們木頭人,木頭人不說話!」
(4)然後再開始下一輪木頭人游戲
比劃數字是多少就多少人抱一起
4. 適合小學體育課的游戲
在體育課上做一些游戲,學生不僅不會感到無聊,而且還會提高團隊精神。下面是為大家搜集的小學體育課室外小游戲,供大家參考借鑒,謝謝閱讀。、
一、三打白骨精(培養反應靈敏)
這個游戲有兩個人就能玩。先背向而站,相距二步遠。游戲開始後兩人一塊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並在原地合拍雙足跳三下,注意唱到最後一個「精」字時,必須同時做180度跳,同時在落地前還要做一個造型動作。造型動作有三種:1、抬起左膝,右手反掌心在額前作搭涼棚狀,同時左臂微屈勾拳為孫悟空。2、雙手插腰,兩腿側開為白骨精。3、雙手合掌於胸前為唐僧。這三個童話人物的制約關系是:孫悟空勝白骨精,白骨精勝唐僧,唐僧勝孫悟空。如果正巧造型相同,那麼重來一次,方法同前,一旦造型之間建立了制約關系,負者就要給勝者恭敬地鞠一個躬。
二:「隊列練習」。
方法: 游戲者圍成圈。游戲開始,教師指定任何一人從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開始游戲,第一人說:「立正!」同時做稍息的樣子。第二人應接著說:「稍息!」 同時做成立正的樣子。。第三人應接著說:「向左轉!」 同時做向右轉。第四人接著說:「向右轉」 同時做向左轉。如此交替進行。如果某人發生錯誤,必須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然後從發生錯誤的人開始,繼續游戲。
規則:①講話與動作必須同時進行。②前後兩人之間不能停頓時間過長,否則為失敗。
三、勝進敗退
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各成縱隊分別站在兩條起點線後,彼此相對站好。游戲開始,教師發令後,兩隊排頭做蛙跳跳向對面起點線,當兩人相遇時,停下來猜拳,勝者繼續向前跳,敗者退出遊戲回到本隊隊尾。與此同時,敗者隊的第2人立即起跳,與勝者相遇時,停下來猜拳,依前進行,最後以先達對方起點線的隊為勝。猜拳的負者須立即歸隊,不準阻擋對方前進。必須在猜拳後負方隊員向回跑時,負方的下一個人才能起動跳出。
四:以下3種方法可任選一種.一對一比賽,3次2勝
1、人面向,兩腳左右開立,足尖與對方足尖相觸,兩臂在胸前彎曲,掌心向前與對方手掌互貼.教師吹哨後,2人一掌用力互推,迫使對方腳步移動為勝.
2、人面向相距兩臂左右開立,教師發令後,2人推對方手掌,以使對方失去平衡為勝,在互推中可採用假動作.
3、人面向,相距一步,各將左腳提起並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左腳踝關節,以右腳站立.教師發令後,2人互用右手推對方,迫使對方左腳著地為勝.
五:占圈
方法:每人用一根跳繩在地上圍成一繩圈,繩圈隨意分布在規定范圍內,但圈之間最少相距1米,教師無繩,不擺圈。開始在教師帶領下,在圈間的通道上做各種行進間准備活動,當教師突然發出口令後,教師與學生立即各搶佔一圈,未佔到圈者為失敗。
規則:
1.行進間准備活動時,不許從圈內通過。
2.先進圈者算佔領。
3.搶占時不允許做推、擠等侵人犯規動作。
要求:做操時始終要注意領操人動作
六:一切行動聽指揮
方法:教師立於圓心。學生按逆時針行進。當教師雙手上舉時,學生做足尖步走;教師手下舉時,學生做矮子步走;教師右手側舉時,學生面向圓心,向右做側並步跳。教師左手側舉時,學生面向圓心,向左做並步跳。
規則:做動作中始終注視教師,不得效仿他人。
要求:反應要快,變換動作迅速無誤。
5. 適合小學生在體育課上玩的游戲有哪些
沒有。
6. 求小學生體育課熱身小游戲
1、游戲《搭山洞》
游戲規則:首先,把全班同學分成三隊,其中兩隊的人數一樣多,兩隊的人必須豎著站,然後兩兩成對兒,用手臂或者長條物品做成一個拱形的洞,這就是山洞了。
另外一隊的同學排著隊從這個山洞裡鑽過去,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讓這個山洞碰到屁股和身子。那樣的話就起來跑到隊的最後面。鑽山洞的時間由我們來限制,時間到了,就換鑽山洞的這一隊去當山洞,換另一隊來鑽了。這樣,不停地循環下去。
2、游戲《小兔找山洞》
游戲規則:參加游戲的兒童,每兩人一組,手拉手,站在場地周圍扮"山洞",另外約的兒童蹲在"山洞"里扮小兔,"小兔"比"山洞"多兩個,多出的"小兔"站在場地中央。游戲開始,"小兔"從"洞"中跳出,一起念兒歌:"小白兔,沒有洞,一二三,三二一,快快找個小山洞。"
邊念邊按兒歌的節奏,四散地雙腳向前跳,念完最後一個"洞"字,"小兔"趕快跑去找"山洞",鑽進"洞"里蹲下。沒有找到"洞"的"小兔"與做"山洞"的兒童從排頭依次交換位置,游戲可反復進行。
3、游戲《城門城門幾丈高》
游戲規則:幼兒圍成圓圈,手拉手,兩個小朋友做城門,幼兒邊走邊念兒歌"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大刀,走進城門套一套,問你吃橘子吃香蕉"兒歌結束城門落下,被關在城門里的人選擇吃哪種水果,選擇誰就站在誰身後。(做城門的兩名幼兒提前商量好自己是哪種水果)。
4、游戲《綠燈跑跑》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兩名幼兒在圈外,一個當作追的人,手裡拿著綠燈的幼兒當被追者,游戲開始後那綠燈的幼兒快要被追上時,為了保護自己可以將手上的綠燈給圈上的一名幼兒,這名幼兒拿著綠燈繼續跑,游戲反復進行,被追上時游戲轉換角色進行。
5、游戲《切西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兒做"切西瓜"邊念兒歌邊繞著圓圈走,並做"切西瓜"的動作,念到最後一個字時,將身邊兩位幼兒拉著的手切開,然後站在被切開的位置,被切開的兩名幼兒則必須立即超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達原味位的即為再次游戲的"切瓜人"。
7. 適合小學一二年級的體育游戲和教案有哪些
教學目的: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小學體育的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一、二年級教學目標:〈一〉 進一步了解上體育課和鍛煉身體的好處,知道一些保護身體健康的簡單常識和方法。〈二〉 進一步學會一些基本運動,游戲,韻律活動和舞蹈的方法發展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三〉 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遵守紀律,與同學團結合作。
8. 怎樣寫小學體育教學設計
1 直線型。這種設計可以理解為從幾個關聯或者概念的幾個層次,進行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設計可以逐步推動步驟的實施最後完成整個技術或者技能的一種設計.例如: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它要完成的是原地傳接球----側身跑動---移動中的傳接球這幾個流程。教師根據這幾個流程設計若干個教學步驟逐步推進整體技術。體現形式由分解到整體的概念性推進。這就是我所說的線型。通常情況下這種教學體現的是教學思路清晰,節奏緊湊,給人感覺很流暢。如果教學設計不合理,就會產生脫節,隊伍調動頻繁甚至完不成教學的達成度。它體現一個教師思維的傳統性,經常可以看見的教學一貫性,也就是說,很多體育教師在拿到教材時的第一反應順序或者說是技術的還原。
2 折線型。這種設計可以理解為一個主題框架下的若干次延伸。它體現的是一個點向外延伸很多的觸角。它的基本模式是:從一個技術或者技能開始,向其他方向的一種嘗試,體現若干個聯系(可能)等。比如快速跑教學。從快速跑的基本技術開始學習,然後利用跑的基本技術去完成:反應、靈敏、速度、耐力、追逐、接力、搬運、協同等等跑的形式。不斷增加學生的心理體驗,從而達成對快速跑學習的不斷刺激。通常情況下顯示一個教師的思維發散性。「條條大道通羅馬」。教學駕馭好的話體現出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和實際運用結合巧妙,甚至貼近生活,學習具有實際運用效果。如果體現不好的話,就會給人感覺畫蛇添足。這樣的教學設計對於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功不可沒。
3 台階型。簡單的就可以理解為爬台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逐步提升學生學習難度或者境界,不斷有層次上的變化。這種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是:跳一跳就夠得到,不跳肯定夠不到。若干個台階已經形成,學生必須付出思考和努力,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等形式進行。比如教學中的基本技術學習----技能掌握--技能實踐---技能拓展等方式。這種教學形式往往體現教學分層或者教學競賽。所謂「望梅止渴」,讓學生形成對比和挑戰,激勵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教學組織好的話,表現出學生都能「吃飽」,而且根據學生的學情體現學習的靈活性。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挑逗性」。表現不好的話,就會出現「該吃的沒吃到,不該吃的也沒吃到」。「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它體現一個教師思維的跳躍性。這種教學設計利於提高學生的體育行為和興趣,在學習體育的同時加強學生學習方式的鍛煉,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對於技能自動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6ATRsNAvOCdwKqSR6vP9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