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體育游戲多人合作
A. 幼兒園合作小游戲
現代社會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人的社會性行為——正確的交往、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幼兒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接班人更需要有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經過三年多的幼兒園生活,大部分幼兒有了相對穩定的合作交往夥伴,但是局限性很大。很多幼兒只和坐在一起的同伴交往,或者是找一個興趣、愛好、性格相 近的同伴交往。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與夥伴們交流,我們利用晨間活動、區角活動、體育游戲等各種形式,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展示自己的特長,介紹自己的興 趣、愛好,讓同伴更多的了解幼兒。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同伴交往、合作,開展合作游戲,學會協調矛盾,幫助孩子們掌握與人交往的正確方法,使他們能自信地 與同伴交往合作,讓幼兒在合作中學習,合作中做人,合作中進步,合作中成長! 案例一: 今天的晨間活動是玩玩報紙,要求幼兒找到好朋友兩個一起來運球。兩人用一張報紙把球運到對面去,看哪組最先到達終點,中途不能讓球掉下來,哪組掉下來了, 要重新開始游戲的。游戲開始了幼兒自由找朋友。很快孩子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陳木子很快地找到了和自己一樣高個的張國蕾,雖然張國蕾平時不怎麼愛講話 的,但是游戲時還是有朋友邀請她一起玩。她們兩個很快地把報紙拉好,然後把球放在報紙上,兩個人一前一後開始向前移動了,但是因為兩人都是面對面走的,國 蕾走得慢了點,球掉下來了,她們又重新開始玩。這次是木子在前面,而且兩人都是面向前面走,嘴裡還一起數著一二一,眼睛向著前面看,這下她們很快就到了終 點了。通過這次活動,讓平時不怎麼合群的國蕾也參與到活動中來,並感受到了勝利的喜悅。 案例二: 又到了區域活動時間了,今天的語言區里還是一樣的熱鬧,「你貼我講」故事林的游戲已經進行了好幾次了,孩子們的興趣依然不改,今天是李湖波和姚玲娜兩位小 朋友在玩游戲。他們設置了小熊過橋的游戲場景,因為這首兒歌幼兒已經掌握了,所以他們就選了這個故事,開始李湖波來講:「有一隻小熊膽子可小了,做什麼事 情都要媽媽幫忙。有一天他要過河去玩,但是要過河要經過一座橋,小熊來到橋邊看到了高高的小橋搖啊搖的,還有下面的河水聲音好響啊,這怎麼辦啊?小熊好害 怕啊……」講到這里他們開始換角色了,現在輪到姚玲娜講了:「小熊可害怕了,但是又沒人能幫他,他急得大聲地叫"媽媽,媽媽快來啊,小熊好怕啊,快把小熊 抱過橋啊"。可是媽媽沒聽見,這可怎麼辦呢?最後還是河裡的鯉魚伯伯鼓勵小熊的,叫小熊眼睛不要看著小河,眼睛看著前面,抬起頭身前跑,小熊終於跑過了小 橋,小熊可開心了,鯉魚伯伯也可高興了。
B. 幼兒園集體游戲
小馬星球很高興回答你:
可以讓幼兒園兒童一起參加的集體游戲:
一、我是小彈簧
目標:能以肢體動作來表現繞彈簧過程及其彈跳特性,體驗與同伴合作、協同游戲的快樂。
准備:較為寬敞的場地
玩法:幼兒圍成圓圈,教師念兒歌:「我們都是小彈簧,按一按,跳一跳。按得輕,跳得低;按得重,跳得高。跳跳跳,跳跳跳,真是快樂的小彈簧。」幼兒跟念並做跳躍動作。再選一個幼兒念兒歌,其他幼兒跟念並做跳躍動作。
二、熊和樹
目標:能按信號快走和保持身體姿態,大膽想像樹和熊活動的動作。
准備:較為寬敞的場地
玩法:教師或幼兒扮「熊」,站在終點線上背向大家,其餘幼兒四散站立在起點線後。「熊」站在原地不動時,小樹邊做動作邊向終點快走。「熊」回頭時,小樹停止不動,保持原來姿勢。如「熊」發現「樹」動了,則「樹」被淘汰。游戲繼續,以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勝者扮「熊」。
三、老鼠籠
目標:提高鑽、跑及躲閃的技能,發展大肌肉群,鍛煉身體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准備:較為寬敞的場地
玩法:1、教師和幼兒手拉手站成一個大圓圈做「老鼠籠」,手拉手舉起並念兒歌:「老鼠老鼠壞東西,偷吃糧食偷吃米。我們搭個老鼠籠,咔嚓一聲捉住你。」
2、3~5名幼兒站在大圓圈裡扮演「老鼠」,在「老鼠籠」四周鑽進鑽出。
3、當念到「咔嚓一聲」時,扮演「老鼠籠」的幼兒立即放下手蹲下。未及時逃出圓圈的「老鼠」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兒繼續站在大圓圈上做「老鼠籠」。
四、認出大灰狼
目標:通過游戲鍛煉幼兒四散追逐跑和跳的技能,訓練幼兒的靈活、協調能力。
准備:大灰狼頭飾一個
玩法:1、幼兒站成大圓。教師念著兒歌「叮叮當,叮叮當,認出一隻大灰狼」,依次與小朋友拍手,當念到「狼」時,即把大灰狼頭飾套該幼兒頭上,讓他扮演大灰狼,可以任意選擇吃什麼動物。
2、大灰狼說:「我要吃掉小白兔」其他幼兒就學著兔跳動作向四面逃。
「我要吃小鹿」其餘幼兒就四散奔跑,大灰狼去追。
五、粘泡泡糖
目標:鍛煉幼兒的靈活反應能力。
准備:較為寬敞的場地
玩法:所有的孩子圍成一個圓圈,邊拍手邊說:「粘泡泡糖,粘泡泡糖。」孩子問:「粘哪裡?」老師說:「粘肩膀(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孩子馬上兩人一組互相碰肩膀。
六、捕小魚
目標:練習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躲閃跑。
准備:圈一個,畫一大圈當池塘,圈裡畫一些叉叉代表小石洞
玩法:選一個小朋友做漁翁,其餘小朋友做小魚,念兒歌「小小魚兒水中游,左瞧瞧,右瞧瞧。呀!漁翁來了趕緊跑!」念完後,小魚就在池塘里跑,漁翁就來捉魚。可以蹲在叉叉上代表躲進小石洞,但每個只能躲一條魚,需要其他小魚來救才能動。當老師說「天黑了,漁翁要回家了」游戲結束,然後慶典還有幾只小魚沒被抓到。
七、跟蹤追擊
目標:提高滾接球、拋接球的能力。培養動作靈敏性、協調性。
准備:球若干
玩法:幼兒站成圓圈,選一名幼兒扮追蹤者站在圈內。圓圈上的幼兒通過滾接球或拋接球的方法把球相互傳遞,但不能傳給左右的人。追蹤者在圈內跑來跑去,想方設法把球奪到手。傳遞過程中,誰傳的球被追蹤者搶到就與追蹤者交換角色,擔任搶球任務。
八、凍人
目標:通過跑的動作,訓練幼兒的抑制能力。
准備:用紅黃藍蠟光紙卷三個小紙筒,做成三種顏色的鼻子,貼在凍人的鼻子上。
玩法:扮演凍人的三個幼兒站在場中間。當兒歌念完後,站在場地一邊的全班幼兒跑向另一邊,被凍人手拍著的幼兒就被凍住了,不能再跑。被凍者可由第二次游戲時營救人拍他一下,解凍後跑回線內。
九、一年四季我知道
目標: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或跑,發展走、跑的能力。
准備:用卡紙做春、夏、秋、冬四塊牌子
玩法:在場地四周劃分春夏秋冬四個區域,游戲開始,全體幼兒邊跑向場地四周邊念兒歌:「小朋友,本領高,一年四季全知道。春天過去夏天到,夏天過去秋天到。秋天過去冬天到,冬天過去春天到。」
兒歌念完,教師發令:
「夏天!」幼兒們馬上學做游泳的動作,快步跑到夏天的區域內;
「冬天!」做雪花飄的動作,快步跑像冬天的區域內;
「春天」做小鳥的動作快步跑向春天的區域內;
「秋天」做落葉邊轉圈邊跑到秋天的區域內。
十、電風扇
目標:學習原地自轉,練習平衡能力,通過游戲情境和形象的語言,嘗試做自轉的動作。
准備:較寬敞的場地
玩法:聽口令做動作
電風扇准備——幼兒兩臂側平舉作好准備;
電來了——幼兒自轉2—3圈,自轉時嘴裡可發出「呼呼」的風聲;
停電了——幼兒兩臂放下,停下來站在原地不動。
十一、黑夜找朋友
目標:練習閉眼向前走,提高平衡能力。
准備:較寬闊的場地
玩法:幼兒站成面對面兩排,相距10米左右。
一排幼兒先閉上眼睛,對准對面的幼兒走去,走幾步後,教師說「天亮了」,幼兒睜開眼睛確定一下目標方位,老師又說「天黑了」,幼兒雙眼閉上,繼續向前走。另一排幼兒在原地雙手接走過來的幼兒,並叫其名字,找到朋友。
十二、小孩小孩真愛玩
目標:鍛煉幼兒反應能力、觀察能力
准備:椅子若干
玩法:小朋友坐在場地一端的小椅子上念兒歌「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兒,摸摸那兒,摸摸大樹(或其他)跑回來!」最後一句由老師一個人說,說完小朋友就向著老師所指的東西跑去,快速摸一下跑回來。最快到達的小朋友為優勝者。
十三、小小守門員
目的:鍛煉幼兒踢球和控制球的能力。
准備:球若干個
玩法:1、將幼兒分成甲乙兩個橫隊,兩隊相距6米站立。甲隊每人腳下放一個球,乙隊雙腿開立,與左右同伴腳抵腳(如圖)。
2、游戲開始,甲隊同時踢球射門,乙隊進行堵截(用手接球或用腳擋球,踢回)。射門成功,一球得1分,然後互換位置,射進球多的隊獲勝。
規則:只能用腳踢;射門必須在兩端守門員的外側腳之內;守門員不得離開守門去堵截。
十四、小雞吃米
目標:鍛煉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准備:任意活動音樂
玩法: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當雞舍,扮演小雞的幼兒站在圓圈內。另選一名幼兒扮演飼養員,手拿一些小硬紙片或是小塑料茶塑當米,站在圈外。歌曲開始,「飼養員」邊唱邊隨節奏在圈外撒「米」,老師突然中斷音樂,「小雞」出圈爭拾。再次播放音樂,結束時,拾得多者獲勝並當「飼養員」。
十五、跳圈運糧
目的:練習單腳跳。
准備:沙包若干個(多於參加游戲的幼兒)
玩法:幼兒站成人數相等的四路縱隊,按四個方位站立。教師發令後,每隊第一名幼兒單腳跳到中間圓圈裡取出一個沙包,換另一隻腳單腳跳回並擊第二名幼兒的手。依次進行。做得對又快的隊獲勝,小班可換成雙腳蹦。
C. 大班幼兒在運動中有哪些合作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而實現共同目標,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這種社會交往活動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新綱要》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
大班幼兒正處於幼小銜接的重要時期,對幼兒進行合作能力的培養,為其進入小學打好基礎有著重要作用。那麼如何培養大班幼兒與同伴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呢?
1. 榜樣的示範力量
布魯納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教師的行為,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種教育因素,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在幼兒的心目中,「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資仿效的榜樣」(凱洛夫語)。在培養幼兒合作能力時,教師之間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例如: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兩位老師一起參與游戲,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合作的情景,結構游戲中兩人合作搭好一件物品,體育游戲中兩人一起合作和幼兒比賽,音樂游戲中兩位老師配合,一個唱一個跳等都為幼兒提供積極的行為榜樣。此外,對自主進行合作的幼兒,及時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進行表揚,為幼兒樹立榜樣。
2. 給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
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一些合作游戲,如共同完成一幅畫或進行兩人合作或幾人一組的體育游戲等,為幼兒合作創造機會。這樣合作共同配合來完成一項任務,把每個人的想法和意見都融進去,這時兩個或幾人協商的過程,就為幼兒提供了鍛煉的機會。比如在運動游戲中有一個「救傷員」的游戲,要求兩名幼兒自由組合,去抬一個裝著娃娃的擔架走過梯子。這就需要幼兒合作了。首先兩個人的速度要一致,誰走得快或者太慢都不行。走的快的人需要遷就一下走得慢的人,這樣才能安全地走過梯子,另外,這兩個孩子還要照顧到擔架上娃娃的安全,不能讓娃娃掉下去。再如,混齡活動中幫助弟弟妹妹穿脫衣服、解扣紐扣,請小朋友把心愛的玩具拿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這樣拓寬幼兒合作對象的范圍,鞏固幼兒對不同合作環境的適應性。幼兒經過這樣育人商量、討論和鍛煉,合作能力大大加強,也體驗了育人合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這樣幼兒的合作能力就會在反復的鍛煉中得到提高。
3. 讓幼兒學習合作的方法
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地表現出合作行為,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如在表演故事的游戲前,大家應該一起商量如何分配角色,遇到問題時要協商解決,當玩具或游戲材料不夠用時,可互相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幼兒逐漸習得合作的方法和策略,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4. 讓幼兒嘗嘗合作的「果實」
幼兒之間的合作交往常常會帶來積極愉悅的結果,幼兒體會到合作的積極效果,即共同利益的滿足或目標的達成,這對幼兒鞏固、強化合作行為進而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是極為重要的。這時教師對幼兒的積極行為進行表揚,他們就會感到合作的快樂,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合作行為更加穩定和自覺化。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既不能放過每次讓幼兒合作的機會,還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創造和提供合作的空間,並通過多種活動方式,引導幼兒團結合作,幫助他們獲得成功與快樂,使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逐步、有效地提高。讓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除了富有進取開拓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善於與他人合作的成功者!
D. 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
漫長寒冷的冬天過去了,終於盼來了令人雀躍的春天,在這美麗的春天裡帶著孩子們到戶外做一些好玩的小游戲,讓孩子更深切的體會春天的氣息,觀察植物生長,接觸大自然,更好的認識世界吧!
1.游戲名稱《木頭人》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走邊念兒歌"我是一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看誰堅持一分鍾"念到最後一個字時所有幼兒擺出造型不動。老師說時間到才能動,游戲反復進行。
2.游戲名稱《粘泡泡糖》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邊走邊念兒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頭頂上,兒歌說粘到哪就粘在身體的什麼部位,為增加趣味興趣,可讓幼兒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3.游戲名稱《城門城門幾丈高》
游戲規則:幼兒圍成圓圈,手拉手,兩個小朋友做城門,幼兒邊走邊念兒歌"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大刀,走進城門套一套,問你吃橘子吃香蕉"兒歌結束城門落下,被關在城門里的人選擇吃哪種水果,選擇誰就站在誰身後。(做城門的兩名幼兒提前商量好自己是哪種水果)
4.游戲名稱《綠燈跑跑》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兩名幼兒在圈外,一個當作追的人,手裡拿著綠燈的幼兒當被追者,游戲開始後那綠燈的幼兒快要被追上時,為了保護自己可以將手上的綠燈給圈上的一名幼兒,這名幼兒拿著綠燈繼續跑,游戲反復進行,被追上時游戲轉換角色進行。
5.游戲《切西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兒做"切西瓜"邊念兒歌邊繞著圓圈走,並做"切西瓜"的動作,念到最後一個字時,將身邊兩位幼兒拉著的手切開,然後站在被切開的位置,被切開的兩名幼兒則必須立即超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達原味位的即為再次游戲的"切瓜人"
6.游戲《老鼠籠》
游戲規則:一半幼兒做老鼠籠,一半幼兒做老鼠,做籠子的幼兒大聲念兒歌,"老鼠"不停地從"籠子"里鑽進鑽出(從幼兒的手下面鑽進鑽出)。當兒歌念到最後的"抓住你"時,小老鼠要趕快鑽進"籠子",扮演"老鼠籠"的小朋友趕緊蹲下,沒有鑽出去的"小老鼠"就被抓住了。被抓住的幼兒,就去做老鼠籠,沒有被抓住的"小老鼠"繼續游戲。
7.游戲《網小魚》
游戲規則: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幼兒做小魚,一部分幼兒做漁網,做漁網的幼兒圍成一個大圈,做魚兒的幼兒站在圓圈中間,游戲開始,全體幼兒念兒歌"魚兒魚兒游啊游,游到西來游到東,魚兒魚兒快快游,小心漁網網住你"兒歌念完,扮作小魚的幼兒找空隙鑽出來,四處跑開,圓圈上的幼兒做一個大渝網,盡量把魚兒網住,游戲重復進行,逃出的小魚做漁網。
8.游戲《我是蘿卜》
游戲規則:參加者一人做追捉者,其餘人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跑動。游戲開始後,捉人者可任意追某一人。當被追者快被捉住時,可以立定雙手交叉搭在兩肩上說:"我是蘿卜",這樣追捉者就不能捉他。當蘿卜的人要等同伴來拍一下,表示救了他,這樣才可繼續跑動。捉人者捉到一人後,就與被捉者對換角色,被捉到的人當下一輪捉人者,游戲重新開始。
9.游戲《紅燈綠燈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站在起始線後做好准備,一名幼兒在場地的另外一頭發號施令,游戲開始,幼兒開始走步,發號施令的幼兒背對幼兒念"紅燈綠燈停"念到停時轉身,此時走步的幼兒不能動,動的幼兒暫停一次游戲,游戲重復進行,直到發號施令的幼兒被走步的幼兒拍到。
10.游戲《丟手絹》
游戲規則:幼兒圍成一個圓圈,一名幼兒一邊唱著歌一邊在小朋友們的後面跳,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幼兒就馬上把手絹放在一個小朋友的後面。如果這個小朋友發現我把手絹放在他後面時,他就要立刻拿起手絹來追我,幼兒呢就馬上跑,當跑到這個小朋友的位置前,我就蹲下。然後請沒追到我的小朋友來玩。如果被追到了,那麼被追到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哦。
11.游戲《扎手絹》
游戲規則:幾位幼兒手拉手,成一個圓圈。甲乙兩位幼兒在圈外相對的地方分別將手絹紮成圈上幼兒的手腕上;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往順時針方向跑,將對方扎的手絹解下,扎在前一位幼兒的手腕上;紮好再往前跑去解前面的手絹……若另一位幼兒還未紮好被追上則為輸者,與被扎幼兒換位,游戲繼續開始。
12.游戲《捉龍蝦》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單腳站立或跳躍當龍蝦,其中兩名幼兒手拉手當漁網去捉龍蝦,若被抓住了就當漁網與那兩個幼兒手拉手去抓龍蝦,直到所有的龍蝦被捉住,游戲結束。如果快被捉住了就蹲下來表示安全,不能去捉了。
13.游戲《籠中鳥》
游戲規則:籠中鳥,籠中鳥,關在籠中的小小鳥,何時出來跳一跳。夜過去,天亮了,與仙鶴烏龜一起逃。
猜猜身後誰在鬧?游戲規則: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圈兒,籠中鳥用兩手捂住自己的雙眼蹲在正中央。大家一邊圍著籠中鳥轉,一邊唱歌謠,唱道"一起逃"的時候,大家一起蹲下來。唱到"猜猜身後誰在鬧"的時候,籠中鳥要猜出身後的人,並叫出他的名字。被猜中者換在中間做籠中鳥。
14.游戲《搭山洞》
游戲規則:首先,把全班同學分成三隊,其中兩隊的人數一樣多,兩隊的人必須豎著站,然後兩兩成對兒,用手臂或者長條物品做成一個拱形的洞,這就是山洞了。另外一隊的同學排著隊從這個山洞裡鑽過去,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讓這個山洞碰到你的屁股和身子喲,那樣的話你就起來跑到隊的最後面吧!鑽山洞的時間由我們來限制,時間到了,就換鑽山洞的這一隊去當山洞,換另一隊來鑽了。這樣,不停地循環下去。
15.游戲《冰塊融化了》
游戲規則:做冰塊,做冰塊,大的大,小的小,方的方,圓的圓。當聽到老師說念完兒歌時,你們要擺出一個造型,不能動;當聽到太陽出來了,冰塊融化了,你們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16.游戲《小兔找山洞》
游戲規則:參加游戲的兒童,每兩人一組,手拉手,站在場地周圍扮"山洞",另外約的兒童蹲在"山洞"里扮小兔,"小兔"比"山洞"多兩個,多出的"小兔"站在場地中央。游戲開始,"小兔"從"洞"中跳出,一起念兒歌:"小白兔,沒有洞,一二三,三二一,快快找個小山洞。"邊念邊按兒歌的節奏,四散地雙腳向前跳,念完最後一個"洞"字,"小兔"趕快跑去找"山洞",鑽進"洞"里蹲下。沒有找到"洞"的"小兔"與做"山洞"的兒童從排頭依次交換位置,游戲可反復進行。
17.游戲:《跑火車》
游戲規則:教師用粉筆在操場上畫好火車圖,幼兒進行單腳、雙腳跳或直線曲線走。
18.游戲《捉青蛙》
游戲規則:用粉筆畫一個正方形場地,部分幼兒站在方形內當做青蛙,另外一部分幼兒站在四邊外做捉蛙人。青蛙設法保護自己不被外面的人摸到,捉蛙人要阻止青蛙跑出去。
19.游戲《卷炮竹》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頭尾不相接隨著兒歌"卷爆竹"跟著帶頭的幼兒向里走成螺旋隊形。卷好後一名幼兒點炮竹,發出呲呲呲的聲音,帶頭小朋友跳起發出"砰"聲接著其他幼兒跳起發出"啪"聲,向後跳一步不動。游戲重復進行。
20.游戲《貼人》
游戲規則:全體幼兒圍成兩圈(兩人一對)面向圓心站好,找出兩名幼兒追逐跑,跑的幼兒被追到之前可以貼到任意一組幼兒內圈的幼兒前面,後面的幼兒成為被追著,被追上的話,兩幼兒互換角色,游戲反復進行。
E. 幼兒園合作游戲有哪些
幼兒園的合作游戲是非常多的,比如兩人三角,比如丟手絹等游戲,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因為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去培養合作能力,能夠讓孩子對於合作有更加明確的認識。
F. 體育游戲對幼兒合作意識培養的內容方法
在戶外活動中,同伴合作行為不同方面的特點均不同,首先同伴合作行為的背景特點有:大多發生在幼兒園內;隨著兒童年紀的增加,活動中出現合作行為的頻率增加;合作行為大多發生在戶外運動中;在不同功能區的發生有一定的情境性。同時合作行為的主題也有特點:合作行為多發生於合作性的游戲;主題為解決問題的合作行為發生的頻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同伴合作行為類型也有特點:合作行為的發生大多由物導向;合作主體間的關系主要是平等的合作關系;合作行為的水平隨著兒童年紀的增長而提高。同伴合作行為的策略的特點有:親社會策略最多;隨著年紀增長,兒童所使用的策略逐漸豐富多樣且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合作策略。
戶外活動中同伴合作行為受幼兒自身因素的影響。一是幼兒的年齡,隨著幼兒年齡增長,其身體方面(身高、體重)的改變會產生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的增強,同時,幼兒的心理也逐漸改變,其認知能力、交往能力也會增強;二是幼兒的性格,性格好的幼兒會比較受歡迎,活潑善良並善於交流,而性格略差的幼兒往往霸道、粗魯並不受歡迎。
三是幼兒對社會的認知,社會認知作為個體行為的基礎,它決定著幼兒是否能夠感受到他人的情感,間接性的影響著幼兒與他人進行合作性的態度以及合作的過程是否順利;四是幼兒的專注程度,也可以稱作注意力,我們可以很輕易地注意到,幼兒的注意力往往不是那麼集中,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例如,若一個幼兒在進行活動而周圍等候著的幼兒在打鬧嬉笑時,這個合作性活動往往不能順利進行,同時,當一個活動並不能吸引幼兒時,他們的注意力更加容易被轉移。除了上述因素外,幼兒自身的情緒、經驗、理解能力都會對合作行為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在戶外活動中,外部環境也會對同伴合作行為產生影響。一是活動的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活動材料,不同的活動過程都會影響幼兒的行動方式,決定幼兒的合作行為是否能夠發生,同時還會影響幼兒的情緒和心理,因為在安全溫馨的情況下幼兒才會更願意與他人合作;
二是教師的權威,教師是幼兒成長過程中較重要的人,在幼兒園的生活中離不開教師的幫助,而且教師在年齡和心理上都有著絕對的優勢,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因此教師的權威和干預會間接地影響幼兒同伴合作的進程。
三是榜樣的影響,幼兒會通過觀察榜樣而產生新奇的反應,而且在幼兒階段其模仿能力較為突出會對合作進程產生促進作用;四是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家庭是孩子一出生就接觸到的場所,父母關系不融洽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不好的影響;五是社會文化的影響,這是一把雙刃劍,當今媒體是社會文化傳播的有利媒介,如果幼兒看的動畫片是關於友愛的,便會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反之如果是暴力的內容,幼兒發生反社會行為的可能性便會增加。
G. 有什麼游戲適合幼兒園小朋友做的(多人的)
老鷹捉小雞 目標: 一、 能躲閃的跑和走。 二、 能遵守集體規則。 三、 具有一定的協作精神。 游戲規則: 一、 三人一組,分別當老鷹、母雞、小雞,排頭幼兒當母雞, 張開兩臂,扮小雞的幼兒用手拉住前面幼兒的衣服,扮老的幼兒與母雞面對面站好。 二、游戲開始時,"老鷹"立即捉小雞,母雞張開兩臂保護小雞,小雞隨母雞左右移動,靈活閃開,不讓老鷹捉到。小雞如被捉到,角色輪流調換,游戲重新開始。 游戲指導: 一、 老鷹和母雞不能碰到對方。小雞和母雞不能脫離。 丟手絹 游戲目的:鍛煉幼兒的走、跑的能力,訓練幼兒的反應能力。 游戲准備:手絹一塊,室外空地。 游戲玩法: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撒開手蹲下,選一名幼兒手持手絹,沿順時針或逆時針繞著小朋友走,圈上的幼兒一起拍手唱:「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到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唱到輕輕地放到小朋友的後面時拿手絹的幼兒將手絹悄悄地放到圈上某一個小朋友的身後),唱到: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時,如果被丟給手絹的幼兒還沒有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丟手絹的幼兒就要捉住他表演節目或背誦兒歌。若在唱的過程中幼兒自己發現了手絹,就要拿起手絹,快速追逐丟手絹的幼兒,若追上就要請丟手絹的幼兒表演節目,若追不上,兩人交換位置,游戲重新開始。 游戲規則:在丟手絹的過程中,圈上的其他幼兒誰也不準告訴被丟給手絹的幼兒;丟手絹的幼兒必須在他不注意時丟給他手絹,圈上的幼兒邊拍手邊唱歌。 穿樹林 目標:會繞障礙物快跑。 准備:木柱十根。 玩法: 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再分為甲乙兩組,兩組面對面,分別在起跑線後站好。游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後,各隊甲組第一個幼兒向前快跑,繞過每根木柱後跑向乙組,拍乙組第一個幼兒的手,然後站到乙組的對尾。乙組第一個幼兒用同樣的方法跑向甲組,這樣依次進行,以先跑完的一隊為勝。 規則: 1、跑時不能碰到木柱,必須豎起後再跑。 2、接力的幼兒要被拍到手後才能跑出。
H. 如何組織幼兒園體育運動中的集體游戲
組織幼兒體育游戲,主要先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 根據孩子年齡的特點,開展戶外活動是以體育活動為主,幼兒天生好動,所以根據天氣變化,有時戶外也玩智力,角色游戲,體育活動能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如:磁鐵活動前布置好場地,給幼兒分了3組,講解一下規則,設置了兩個磁鐵,避免等待現象,因剛開始孩子興趣濃厚體力也好,活動中根據孩子發展與動靜交替原則,老師獎勵跑的快的孩子,讓孩子休息一會,活動結束以後,教師和幼兒一起放鬆身體,恢復體力,整體游戲中,孩子活動感興趣,也培養孩子們頑強勇敢自信的品質以及集體的榮譽感。
I. 幼兒園有哪些合作性游戲
很多啊,比如說丟手絹,比如說就是兩個人一起合作做一些東西。兩個小朋友在一起合作可以增強他們的動手的,你還有可以增加他們的關系。在幼兒園的時候多做一些這些游戲,對小孩子是很有幫助的。
J. 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玩的多人游戲
一、我是小彈簧
目標:能以肢體動作來表現繞彈簧過程及其彈跳特性,體驗與同伴合作、協同游戲的快樂。
准備:較為寬敞的場地
玩法:幼兒圍成圓圈,教師念兒歌:「我們都是小彈簧,按一按,跳一跳。按得輕,跳得低;按得重,跳得高。跳跳跳,跳跳跳,真是快樂的小彈簧。」幼兒跟念並做跳躍動作。再選一個幼兒念兒歌,其他幼兒跟念並做跳躍動作。
二、熊和樹
目標:能按信號快走和保持身體姿態,大膽想像樹和熊活動的動作。
准備:較為寬敞的場地
玩法:教師或幼兒扮「熊」,站在終點線上背向大家,其餘幼兒四散站立在起點線後。「熊」站在原地不動時,小樹邊做動作邊向終點快走。「熊」回頭時,小樹停止不動,保持原來姿勢。如「熊」發現「樹」動了,則「樹」被淘汰。游戲繼續,以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勝者扮「熊」。
三、老鼠籠
目標:提高鑽、跑及躲閃的技能,發展大肌肉群,鍛煉身體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准備:較為寬敞的場地
玩法
1、教師和幼兒手拉手站成一個大圓圈做「老鼠籠」,手拉手舉起並念兒歌:「老鼠老鼠壞東西,偷吃糧食偷吃米。我們搭個老鼠籠,咔嚓一聲捉住你。」
2、3~5名幼兒站在大圓圈裡扮演「老鼠」,在「老鼠籠」四周鑽進鑽出。
3、當念到「咔嚓一聲」時,扮演「老鼠籠」的幼兒立即放下手蹲下。未及時逃出圓圈的「老鼠」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兒繼續站在大圓圈上做「老鼠籠」。
四、認出大灰狼
目標:通過游戲鍛煉幼兒四散追逐跑和跳的技能,訓練幼兒的靈活、協調能力。
准備:大灰狼頭飾一個
玩法
1、幼兒站成大圓。教師念著兒歌「叮叮當,叮叮當,認出一隻大灰狼」,依次與小朋友拍手,當念到「狼」時,即把大灰狼頭飾套該幼兒頭上,讓他扮演大灰狼,可以任意選擇吃什麼動物。
2、大灰狼說:「我要吃掉小白兔」其他幼兒就學著兔跳動作向四面逃。
「我要吃小鹿」其餘幼兒就四散奔跑,大灰狼去追。
五、粘泡泡糖
目標:鍛煉幼兒的靈活反應能力。
准備:較為寬敞的場地
玩法:所有的孩子圍成一個圓圈,邊拍手邊說:「粘泡泡糖,粘泡泡糖。」孩子問:「粘哪裡?」老師說:「粘肩膀(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孩子馬上兩人一組互相碰肩膀。
六、捕小魚
目標:練習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躲閃跑。
准備:圈一個,畫一大圈當池塘,圈裡畫一些叉叉代表小石洞
玩法:選一個小朋友做漁翁,其餘小朋友做小魚,念兒歌「小小魚兒水中游,左瞧瞧,右瞧瞧。呀!漁翁來了趕緊跑!」念完後,小魚就在池塘里跑,漁翁就來捉魚。可以蹲在叉叉上代表躲進小石洞,但每個只能躲一條魚,需要其他小魚來救才能動。當老師說「天黑了,漁翁要回家了」游戲結束,然後慶典還有幾只小魚沒被抓到。
七、跟蹤追擊
目標:提高滾接球、拋接球的能力。培養動作靈敏性、協調性。
准備:球若干
玩法:幼兒站成圓圈,選一名幼兒扮追蹤者站在圈內。圓圈上的幼兒通過滾接球或拋接球的方法把球相互傳遞,但不能傳給左右的人。追蹤者在圈內跑來跑去,想方設法把球奪到手。傳遞過程中,誰傳的球被追蹤者搶到就與追蹤者交換角色,擔任搶球任務。
八、凍人
目標:通過跑的動作,訓練幼兒的抑制能力。
准備:用紅黃藍蠟光紙卷三個小紙筒,做成三種顏色的鼻子,貼在凍人的鼻子上。
玩法:扮演凍人的三個幼兒站在場中間。當兒歌念完後,站在場地一邊的全班幼兒跑向另一邊,被凍人手拍著的幼兒就被凍住了,不能再跑。被凍者可由第二次游戲時營救人拍他一下,解凍後跑回線內。
九、一年四季我知道
目標: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或跑,發展走、跑的能力。
准備:用卡紙做春、夏、秋、冬四塊牌子
玩法:在場地四周劃分春夏秋冬四個區域,游戲開始,全體幼兒邊跑向場地四周邊念兒歌:「小朋友,本領高,一年四季全知道。春天過去夏天到,夏天過去秋天到。秋天過去冬天到,冬天過去春天到。」
兒歌念完,教師發令:
「夏天!」幼兒們馬上學做游泳的動作,快步跑到夏天的區域內;
「冬天!」做雪花飄的動作,快步跑像冬天的區域內;
「春天」做小鳥的動作快步跑向春天的區域內;
「秋天」做落葉邊轉圈邊跑到秋天的區域內。
十、電風扇
目標:學習原地自轉,練習平衡能力,通過游戲情境和形象的語言,嘗試做自轉的動作。
准備:較寬敞的場地
玩法:聽口令做動作
電風扇准備——幼兒兩臂側平舉作好准備;
電來了——幼兒自轉2—3圈,自轉時嘴裡可發出「呼呼」的風聲;
停電了——幼兒兩臂放下,停下來站在原地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