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體育攀爬游戲教材分析
㈠ 安全教案中班《攀爬傢具很危險》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一),提問並引出主題。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廚房)
2、從什麼地方看出來是廚房?(有刀、鏟、爐等物)
3、你家有廚房嗎?(有)廚房在什麼地方?
4、小結:廚房裡有這么多東西,小孩子個子矮,應少到廚房裡去玩,為什麼呢?因為廚房中隱藏了很多種危險。
二、知道:第一種危險:廚房中刀具的危險。
1、出示刀:玩具刀與真刀的對比。輕和重、大和小的對比。
2、提問:廚房裡的刀是拿來做什麼的?如果小朋友去廚房玩刀,刀不小心落在自己的腳上,會怎樣?
3、出示圖(二):一個小孩玩廚房裡的刀,刀落地,差點落在幼兒腳上,真危險。讓幼兒看圖和感知一下真刀,讓其明白:廚房裡的真刀不能玩,如果不小心落在地上,腳上都會受傷,還會砸著腳趾,很危險!
三、第二種危險:廚房燃氣爐的危險
1、讓個別幼兒找出燃氣爐玩具,讓小朋友想想廚房中燃氣爐有危險嗎?有哪些危險?
2、出示圖(三):一個小孩在廚房裡自己去開燃氣爐,爆出了火光,射在小孩臉上。
3、師:小朋友自己不能開燃氣爐,因年齡小,掌握不好開關,燃氣泄漏會中毒,還會引發燃氣爆炸的。
四、第三種危險:炒菜時油爆在臉上,眼睛裡的危險。
1、出示圖(四),讓幼兒觀察後講出:媽媽在炒菜,個子矮、年齡小的孩子不能靠近鍋邊,油爆在臉上、眼睛裡,小朋友哭了。
2、知炒菜的油爆在臉、眼上,會燒傷、會瞎眼等。
五、第四種危險:用熱水瓶自己倒水,從爐子上取放的危險。
1、出地圖(五):一小女孩手抱開水瓶自己去廚房倒爐子上的開水。
2、讓小朋友說出圖中的危險。
3、師:燒開的水或剛做好的飯菜溫度高,不小心碰倒了會被燙傷的。
六、要避免這些危險,有什麼辦法?(遠離廚房,不一個人在廚房裡玩……)
七、看《安全伴我行》手冊,讓小朋友一邊看一邊講出廚房中有哪些危險,並把看到的故事說給小朋友們聽,幼兒一起交流
活動延伸:
回家到廚房裡看看還會有哪些危險,和爸爸媽媽一起交流避免危險的辦法。
㈡ 幼兒園長龍攀爬器械小、中、大可以怎麼利用這個長龍攀爬設情境游戲
摘要 幼兒園戶外運動性區域活動是根據園所環境,因地制宜創設不同的運動區域,投放不同的運動材料,讓幼兒在良好的體育環境中自由結伴、自選內容、自主活動的一種體育活動形式。本文以戶外攀爬區域為例,介紹我園的創設原則和部分游戲活動。戶外攀爬區域可以發展幼兒上下肢力量、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培養幼兒的膽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針對攀爬區對幼兒身體動作發展和心理品質發展的價值,再結合攀爬區活動和幼兒園環境的特點,我們在創設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安全性原則。安全性原則主要包括環境材料安全和教師的安全意識兩方面。我們將環境材料的安全因素融入場景設置中,外部標識性環境讓幼兒了解各運動區的場地、材料及活動的注意事項,為幼兒充分運動做好周密的鋪墊。例如:在進入攀爬區活動時,不同班級幼兒戴不同顏色的胸牌,利於教師分辨指導;區域入口處的鞋印、插牌、胸牌等,用於控制進區活動的人數;區域場地上的箭號,指引幼兒運動的方向。同時,每個區都有標志牌,圖文並茂介紹該區的內容玩法、注意事項等。我們還拍攝幼兒正確攀登、翻越竹梯的姿勢,並將照片貼在相應的活動器械旁。 2.游戲性原則。戶外攀爬區域的創設,教師考慮得最多的是保持攀爬活動的游戲性。例如:在每一處攀爬網上,教師都會設置一系列的主題和情境。山坡處的攀爬,以「翻山越嶺」的情境進行游戲;依靠大樹搭建的攀爬網,引導幼兒給樹上的小鳥送食物;凌空掛起的垂盪繩,設置「我要飛得更高」游戲情境。在趣味游戲中進行攀爬練習,孩子們的進步很明顯。
㈢ 體育教材分析怎麼寫
一、基本活動教材內容的設計特點
發展人體基本運動能力的項目比較廣泛,內容比較多,為了能使教師在短時間的教學中促進學生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與實踐,基本活動的教材內容特別注意精選了以下教學內容(見下表)。
基本活動
供教師選用的具體內容
隊列隊形
1.排隊,解散,集合;2.看齊與轉法;
3.便步,齊步,跑步走、立定,簡單的圖形走;4.轉彎走,簡單的變隊形。
基本體操
徒手操。
走
1.各種姿勢的自然走(包括自然地形走);2.矯正姿勢的各種走。
跑
1.各種姿勢起動的自然跑;2.較短距離的快速跑,迎面、往返接力跑,障礙跑,各種追逐跑;3.稍長距離的耐力跑,走與跑交替,自然地形跑。
跳躍
1.各種方式的單雙腳跳,跳上跳下;2.立定跳遠,走幾步和跑幾步跳進沙坑;3.跳過各種小障礙,直跑屈腿跳高。
投擲
1.用各種方法投擲輕物體,擲遠,投准(使用小球、小棒、沙包等);2.地滾球,投、拋小實心球。
滾翻
1.各種方向的滾動;2.各種方法的前滾翻和創新活動。
攀爬
1.模仿動物的爬行;2.攀爬、爬越障礙。
韻律活動和簡易舞蹈
1.在音樂伴奏下進行韻律操練習;2.模仿動物形象的簡單的舞蹈動作。
這些內容在知識、技能體系的編排方面,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與兒童的生活、運動實際相聯系
正確的身體姿勢和走、跑、跳、投的動作,可以說是一個現代人健康的形體要求和基本生活與運動能力的需要。基本活動的教材力求以讓兒童掌握基本的生活和運動的知識、技能為出發點,讓兒童知識、技能的掌握與他們實際的生活和運動緊密相連,使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程中知識、技能的學習對他們來說是有用的和具有實際意義的。
(二)層次清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在內容的選擇中,既有培養正確身體和行走姿勢的隊列隊形、基本體操等內容,還有發展運動能力的基本動作方法的學習,如走、跑、跳、投等,而且還有培養學生柔韌、靈敏、協調、平衡等能力和感覺的滾翻、攀爬、韻律活動等內容,教材相互間密切聯系,共同促進學生身體發展,並且都是基本、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活動形式也都接近學生的生活和運動實際,簡單易學,基於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
(三)教材內容具有較大的開放性
教材內容的開放性可以使教學內容常教常新,並且有助於教師根據地方、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以及當時的課程資源和教學條件組織教學,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師教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提高教學效果。在基本活動的教材內容選擇中,我們只是給教師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可發展的、比較豐富的、人體基本運動的學練內容的範例,這些內容和範例的設計,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思想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靈活進行選用、創編和發展。例如,對基本活動教材的基本體操中的「模仿操」的教學,教師就可以這個操的動作為模本,結合當地的風俗人情、地方動植物和體育文化傳統等的實際進行創編,或者設計情節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實際進行模仿的表演,等等。教材設計的開放性,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教育性和實效性,更能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有助於轉變師生教與學的觀念和方式
每一個運動內容的學習都由概述、具體學習動作的動作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提示、教法建議、評價要點等部分構成。這種知識、技能體系的體例結構設計,有利於教師全面了解教學內容,更好地分析、研究教材,更好地選用教材和挖掘教材的內涵,使教學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也能更好地發揮教師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以促進學生形成主體學習意識。尤其是在教學提示和教法建議部分,從怎樣指導學生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方面,給教師提出了許多實用性、可操作性強的建議。這對於促使教師教學觀念和方式的轉變,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有積極作用。
二、走和跑教材分析
(一)走和跑教材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1. 教材內容簡析。在水平一教師教學用書中,走和跑的教材選擇了以下一些內容:各種姿勢的自然走,手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腳掌走,沿地面上的窄道、直線或看遠處目標用前腳掌走;各種姿勢起動的自然跑,自然站立式起跑,30米自然加速跑,30米快速跑,各種方式接力跑(20~30米),各種方式的追拍游戲,400~600米走走跑跑,400~600米一般耐力跑。
走和跑教材內容的編排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與學生生活和活動實際密切聯系。在學生已經比較熟悉的日常走、跑的基礎上,安排各種走和跑的動作學習。例如,各種姿勢的自然走,在生活中自然走動動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走的姿勢,以逐步培養學生正確走的動作和身體姿勢。(2)注重運動能力發展,強調多元價值目標的達成。本書走和跑選擇的教材內容非常注重通過動作方法和技術的掌握,培養學生各種體育運動能力。例如,通過各種走和跑動作方法和技術的學練,來發展自然走步的能力、快速反應能力、自然和快速奔跑的能力、長時間走和跑的耐久能力以及靈敏性、協調性和平衡性等,並且使學生在掌握走跑動作方法和發展各種體育運動能力的過程中,增進身體健康,發展想像力、觀察力和模仿力,同時在各種游戲和競賽中注重對學生集體主義、遵守紀律和規則、尊重對手的教育,以及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等良好作風與意志品質的培養,使學生通過走跑的運動載體來獲得身心和諧發展。(3)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知識、技能的掌握,由淺入深,從源於對生活實際中走和跑自然狀態的感性認識,逐步向正確的動作方法和技能的學習、掌握過渡;從短距離、游戲性的走和跑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較長距離的走和跑的鍛煉,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思想品質等進行鍛煉和培養,豐富學生的情感和對走跑的價值認知。例如,走的練習,從各種姿勢的自然走——兩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腳掌走,再到沿地面上的窄道、直線或看遠處目標用前腳掌走,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用前腳掌自然放鬆走的動作技術,培養學生走的正確方法和身體姿勢。
2. 設計思路。走和跑的設計主要以兒童所熟悉的日常活動素材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在走、跑的游戲中,學習和掌握走、跑的正確動作方法和身體姿勢,著力培養進行走、跑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懂得如何自然輕松地參與走、跑運動,並通過走、跑動作方法學習的實踐來體現走和跑運動的多元教育價值。
(二)走和跑教學實施建議
1. 注重對走跑教材要點的分析。對走跑教材要點的分析,建議教師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走和跑動作技術的要點。這在教師用書中已經結合不同的內容進行了明確表述。對走跑動作技術要點進行分析,便於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明確教師在動作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學習走跑動作方法技術中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影響學生學習和掌握正確動作方法、形成運動技能的關鍵技術環節等。這樣更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2)教師教學時應注意的要點。教學中應注意的要點涉及的面比較廣泛,對此進行分析,有助於全面達成教學目標,體現出運動技術學練的載體功能。例如,怎樣激發學生興趣,怎樣保持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力,怎樣挖掘走跑運動的多元教育價值,怎樣在走跑教學中確定合理的運動負荷,怎樣讓學生通過走跑動作的學練知道安全運動和健康的含義,等等。
2. 學練手段和方法多樣化。針對兒童身心發育特點,對兒童的走跑教學,宜多採用直觀教學,多做活動性走跑游戲,並應多樣化。每次練習持續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引起學生神經系統的疲勞;走跑運動強度不應超過學生身體的負擔能力,尤其要防止長時間站立和負重;在走跑的教學中應注意通過生活中的案例,來啟發和引導學生對養成走跑正確身體姿勢的意義認識,並通過多種手段與方法來增強脊柱的鍛煉,防止脊柱和胸廓的畸形。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導,有意注意時間短,學生對教師的長時間講解與單調的練習會產生厭倦情緒。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求新、求變、求異的心理特點,多採用走跑的情境式、學導式、主動式、合作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多運用模仿性、活動性游戲的練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走跑活動的樂趣。
3. 注重發展走跑運動能力。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而走和跑的動作又比較簡單,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到走和跑的活動或游戲中來,在參與中學會一些走跑的簡單動作與方法,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走跑的運動能力,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各種體育運動的技術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應避免把未來簡單的動作教得復雜化,不宜用競技運動的訓練手段和動作要求來進行走跑的教學。
4. 充分運用走跑游戲和競賽的載體功能。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走跑教學,游戲和比賽的方式運用比較多,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對游戲或比賽勝負的心理作用,充分利用和發揮游戲、比賽在走跑教學中對學生的教育、鍛煉作用。例如,各種姿勢起動自然跑的練習,可以用游戲或者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嘗試,同時在游戲或比賽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分析哪種姿勢起動比較快。這樣,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和靈敏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模仿、分析能力,如果分組進行比賽,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尊重他人的精神和意識。並且通過個人和小組的比賽,還可以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公正誠實、勇於拼搏、積極進取、克服困難等品質。
㈣ 幼兒園仰面手腳著地爬行游戲教案
設計意圖 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對於激發幼兒的體育活動興趣、促進幼兒以體能為主的各方面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有效促進幼兒身體、智力的發展,而且對幼兒情感、社會性及自我概念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價值,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動作。對於幼兒來說,游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基本動作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發展幼兒手腳著地及負重著地爬的能力,鍛煉四肢力量。 2、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協調性。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遵守紀律,在排隊中互相謙讓、等待的良好行為品質,以及樂於助人的精神。 活動准備: 1、「烏龜殼」每人一個。 2、長、短部隧道各兩個。 3、球及放置紙球的筐兩個。 活動過程 1、師生一起做海洋世界操。 2、教師介紹活動內容:可愛的小海龜。(提出要求:手腳著地爬)。 3、在教師引導下幼兒動腦筋在場地中用各種方式爬行。(往前爬,往後爬,往左爬,往右爬,曲線爬,旋轉爬) 4、聽信號各種方式爬。 5、教師引導:想一想,小海龜還缺了什麼?(龜殼) 6、幼兒背著龜殼聽信號以各種方式爬行。 7、游戲:"愛助人的小海龜"。 「海龜媽媽把海龜蛋下在了外面,海水漲潮要把蛋淹沒。小海龜們一起幫海龜媽媽 把蛋揀回來。」 「海水退潮後再把蛋送回去。」 規則: (1)從各自的龜殼下鑽出,爬過地道拿蛋,每次拿得越多越好,再從旁邊爬回,將蛋放在自己的龜殼下。 (2)從各自的龜殼下拿出蛋,爬過地道將蛋送回原處,再從旁邊爬回。 8、放鬆活動:小海龜長大變老了。 活動延伸: 在孩子熟練掌握手腳著地爬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手腳爬和匍匐爬。
㈤ 走跑跳攀爬鑽八大基本動作是什麼
走跑跳攀爬鑽八大基本動作有走、跑、跳、鑽爬、投擲、平衡、攀登和翻滾。
幼兒是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機能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幼兒園應以游戲的形式,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是完成幼兒體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幼兒期
幼兒期是建立人的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和健康行為方式的關鍵期。身體鍛煉作為幼兒活動的一種方式,不但是以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增強幼兒的體質為主要目的,而且還具有滿足幼兒模仿、運動、娛樂、交往、表現、競爭、審美等多種需要,促進幼兒智力、個性、品德、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發展的功能。
中班幼兒是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機能發展的重要時期,應以發展他們的運動技能為主要目標。在幼兒園以游戲的形式,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是完成幼兒體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㈥ 幼兒園「攀爬架」游戲規則是什麼
攀爬架的時候穿著的衣服不要太薄也不能太厚。
攀爬架的時候衣服不要帶有繩子或者硬物、胸針等。
小孩不能在攀爬架上打鬧。
小孩在攀爬架上需要愛護器材。
㈦ 俯卧爬行教案怎麼寫
一、設計思路:
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以思維活動與身體練習緊密結合的體育課程特徵,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會體育與健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讓學生學會動腦、學會健身;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懂得生命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爬越能力是人的基本運動能力之一,每個學生從孩提時代不用教自身已具備一定的爬越能力與實踐能力,而現在仍然將爬越作為體育課的基礎教材,目的是通過反復的練習不斷促進學生手腳協調活動能力的提高。本學期攀爬教材共有4課次,本課為第二課次,在教學時藉助「鐵絲網—小土坡—高地」的情景設置,採用設疑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練習興趣。此外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促使學生學會手腳協調用力爬越30cm高障礙物的動作,並嘗試同伴間「笑臉」評價的方法,體驗的精神品質。
三、學情分析:
1、教學對象:小學二年級學生 2、學生攀爬學習基礎分析:
心理特點分析:該班學生活潑好動,自控能力相對薄弱,注意力容易轉移。
生理特點分析:該班學生身體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勞,運動能力開始出現差異。
認知能力分析:該班學生已經知道攀爬的基本動作要領(手腳協調用力),開始逐漸懂得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並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運動能力分析:通過一年級學習的模仿各種動物爬行,爬行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做到手腳協調用力,並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四、教學目標:
1、體驗爬越30厘米障礙的動作,掌握上下肢協調用力的方法,提高身體的靈敏、協調性。
2.學會障礙接力的方法和規則,發展奔跑能力及上下肢力量。
3.逐步養成合理自我保護意識、樂於動腦的學習習慣和合作謙讓的良好品質。 五、教材重難點 重點:上下肢協調用力
1/7頁
難點:跨腿內收、相互謙讓 六、場地器材
大海綿墊8隻、短繩33根、體操凳4個、錄影機1台、磁帶1盤、鐵絲網2個、及時貼若干個、透明膠1隻、笑臉粘紙若干
七、教學流程
1、熱身部分;選用「看誰反應快」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韻律操練習,充分活動開身體,為後面的練習做好准備。
2、基本部分:本課採用設疑的教學手段來貫穿整個情景教學的,創設三個場景,層層遞進的,一環扣一環,從爬過鐵絲網—爬越小土坡—佔領高地,每個場景都設置了問題,如:在爬過鐵絲網中—「你用什麼方法爬過鐵絲網」、翻越土坡中—「你們能順利的爬過土坡嗎」、「佔領高地」中—「老師採用的方法對你們爬越有什麼影響」用問題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相互討論、自主學習。。
3、結束部分:在老師的帶領下,利用放鬆舞蹈《螢火蟲》進行舒緩放鬆,最後以學生交流,互談體會和收獲,進行評價總結。
㈧ 幼兒園體育游戲的重要性有哪些方面
1、、體育游戲的趣味性,有助於促進幼兒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 「人的健康在於運動」,相信這句話你一定不陌生。同樣,幼兒的健康更是如此。
2、幼兒身體的各機能發展還不完全,根據其身心發展特點,幼兒需要得到不斷的體能訓練及提升,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長。因此,運動對他們來說尤其重要。
3、體育活動不是機械的訓練,而是將基本動作技能的鍛煉融入趣味性較強的游戲之中。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動作。
4、中班幼兒玩「小馬運糧」游戲,讓幼兒穿上「馬蹄」,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更容易進入游戲的情境,在穿越不同障礙的同時,鍛煉了幼兒走、跑、鑽、平衡等綜合技能。
(8)中班體育攀爬游戲教材分析擴展閱讀:
幼兒的許多游戲是真實社會生活的縮影,通過虛擬情境,將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動作方式去重演別人的活動,也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了解社會交往的手段。
幼兒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交往是幼兒個性發展和社會化發展的基礎,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通過多種方法,利用游戲規則和玩法誘導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參與行為。
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了與同伴間溝通、互動的機會,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能以發展。藉助體育游戲這個平台,大大提高了幼兒間交流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與社會交往能力。
㈨ 教師如何指導幼兒的戶外體育游戲活動
一、創設良好環境,提供豐富器械,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
創設游戲的環境及條件,實質上就是教育者將教育的意圖客體化於環境之中,以潛在影響和間接方式影響著幼兒的行為和活動。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是科學、全面地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為幼兒創設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戶外場地,如:綠茵如錦的草坪、色彩斑斕的跑道、沙池、戲水池。還有供幼兒踢、跳、投、鑽、爬、攀、滑的大型運動器械和多功能大型玩具。為了使幼兒的活動器械豐富多樣,供幼兒足夠地自由選擇的材料和空間,老師和家長們利用廢舊材料精心製作了各種動作練習的玩具。如:零頭布縫制的小沙包、大沙袋;紙板和毛線編織成的軟飛盤、流星球;舊報紙捲成的紙棒、及揉成的紙球;雪碧瓶做成的保齡球、拉上松緊帶就成了跨欄等等。真正的使我園戶外環境達到了綠化、美化、教育化和兒童化的要求,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又能使孩子們感到舒適、安樂、愉快。
二、教師應面向全體,尊重個體差異,給予幼兒必要的引導和指導。
1.合理劃分場地,關注孩子運動能力和興趣,豐富活動內容。
我們將園內的戶外場地合理劃分,有「跳躍區」、「投擲區」、「攀爬區」、「各種球類玩耍區」、「合作比賽區」等等。例如:我們針對男孩子喜歡踢足球這一現象,專門為他們在幼兒園的草坪開設了一個小小足球場。除足球場外,我們還依據幼兒運動特點,開設了投籃場、保齡球場、門球場,提供羽毛球,小網球拍玩單打或雙打的游戲,進一步豐富了游戲內容。在「跳躍區」,我們為孩子提供了羊角球、布袋跳;不同跳房子的格線;紙板製作的荷葉等多種材料,引導幼兒嘗試多種跳躍活動。有的是鍛煉幼兒向前跳躍能力的,我們為孩子提供了不同高度的台階。有的是鍛煉幼兒向下跳躍輕落地能力的,我們為孩子提供懸掛小星玩縱跳觸物;有的是鍛煉幼兒向上跳能力的,我們為孩子提供跳繩玩雙足跳、單足跳。在「投擲區」,為使幼兒投擲動作更加精準,我們還豐富了投擲區游戲內容,老師和孩子一同用膠卷盒與塑料繩自製的小章魚、報紙球,引導幼兒玩「章魚跳圈」、「打果子」的投擲游戲;提供塑料小動物玩「套圈」的游戲;這些活動使幼兒動作的准確性加強了。在「合作比賽區」我們為幼兒提供一些小障礙物玩「走小路推鐵環」、「捉尾巴」、「三人二足」的活動的游戲等等,鍛煉幼兒靈活躲閃和動作協調配合、團結協作等能力。
2.關注幼兒個體差異,給予不同的幫助和支持,促進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
我們教師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經驗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高,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一名引導者,也是富有童心的游戲夥伴,要特別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游戲方法 。對於個別膽小或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應巧妙的引導孩子參與到游戲中去,並加以指導和幫助。我們首先要給他安全感,其次要多用鼓勵地話語或微笑支持他們、肯定他們,或讓大膽、能力強的孩子去帶領他們,使他們樹立起勇氣和自信。對於不愛運動的孩子,教師就應該鼓勵他們選擇活動項目或向他們介紹有趣的活動內容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一次戶外活動,小朋友都拿著一個皮球在玩,只有豆豆無精打采,看來他又不想參與活動了。我故意把一個球踢到了他的腳跟前,在他面前玩球,看到我和小朋友們都玩得那麼開心,豆豆似乎已經有了興趣,待他的積極性被我們調動起來後,我馬上召集孩子們和他一塊比賽。氣氛就這樣活躍起來了,他快活的融入到游戲當中。
對於動作發展過慢或者過快的孩子來說,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要選擇和設計適合他們發展的游戲和器械。不能讓滯後的孩子落得更遠,也不能讓超前的孩子停滯不前。在戶外活動中,教師的觀察力要非常敏銳,我們要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真實的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根據他們的反映我們可以對教育措施進行及時的調整,可以有效的保證戶外游戲活動順利進行。如:孩子在跨跳活動中,我們把小河的寬度設計的有寬、有窄,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在寬的地方一躍而過,能力較弱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過而不會躊躇不前,讓每個孩子都能通過小河,也就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老師也加入到游戲隊伍中,和孩子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遇上不敢跳過去的孩子要悄悄去拉著他(她)的手一塊跳過去,在毫不留痕跡的情況下幫助他(她)克服困難。教師只有在了解每個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讓孩子自主選擇游戲,主動參與游戲,才能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3.關注孩子游戲進程,提供相應的支持,使游戲深入發展。
當游戲玩到一定程度時,孩子興趣開始降低,教師要加大活動難度,使活動既有連續性,又富有挑戰性。如:在「攀爬區」玩「奪紅旗」的游戲中,孩子已學會匍匐爬、側鑽、攀岩等動作,負責該活動區的老師發現,玩這個游戲的孩子漸漸少了,於是提供了墊子,增加了側滾動作;提供了攀繩增加了爬的難度。通過豐富游戲內容和增加動作難度又使孩子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玩的孩子又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