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爬為主的體育游戲設計
1. 幼兒園仰面手腳著地爬行游戲教案
設計意圖 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對於激發幼兒的體育活動興趣、促進幼兒以體能為主的各方面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有效促進幼兒身體、智力的發展,而且對幼兒情感、社會性及自我概念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價值,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動作。對於幼兒來說,游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基本動作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發展幼兒手腳著地及負重著地爬的能力,鍛煉四肢力量。 2、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協調性。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遵守紀律,在排隊中互相謙讓、等待的良好行為品質,以及樂於助人的精神。 活動准備: 1、「烏龜殼」每人一個。 2、長、短部隧道各兩個。 3、球及放置紙球的筐兩個。 活動過程 1、師生一起做海洋世界操。 2、教師介紹活動內容:可愛的小海龜。(提出要求:手腳著地爬)。 3、在教師引導下幼兒動腦筋在場地中用各種方式爬行。(往前爬,往後爬,往左爬,往右爬,曲線爬,旋轉爬) 4、聽信號各種方式爬。 5、教師引導:想一想,小海龜還缺了什麼?(龜殼) 6、幼兒背著龜殼聽信號以各種方式爬行。 7、游戲:"愛助人的小海龜"。 「海龜媽媽把海龜蛋下在了外面,海水漲潮要把蛋淹沒。小海龜們一起幫海龜媽媽 把蛋揀回來。」 「海水退潮後再把蛋送回去。」 規則: (1)從各自的龜殼下鑽出,爬過地道拿蛋,每次拿得越多越好,再從旁邊爬回,將蛋放在自己的龜殼下。 (2)從各自的龜殼下拿出蛋,爬過地道將蛋送回原處,再從旁邊爬回。 8、放鬆活動:小海龜長大變老了。 活動延伸: 在孩子熟練掌握手腳著地爬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手腳爬和匍匐爬。
2.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小螞蟻爬爬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小螞蟻爬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小螞蟻爬爬1
設計思路:根據小班幼兒的身體發展特點和規律,以及3—4歲幼兒的好奇心比較強,又加上小班幼兒特別喜歡爬,但是機械式的爬枯燥無味,就難以激起幼兒的興趣,應該為幼兒精心設計游戲場景,在一系列游戲場景的變換中練習爬的動作。但是很多幼兒都不能掌握正確的爬要領,以及在爬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基於這些具體情況設計如下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學會正確的爬的姿勢以及提高幼兒的動作的靈活性。《綱要》中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練習手膝著地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嘗試倒退爬,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二、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一、材料准備:小螞蟻頭飾;沙包製成的紅、綠糧食若干;紅、綠筐各一個;墊子搭乘的小橋一個;背景音樂。
二、經驗准備:了解有關螞蟻生活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准備活動——聽音樂做動作聽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做熱身運動:頭、肩、腰、腿、膝、腳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螞蟻寶寶,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熱身運動讓幼兒充分活動各個關節,防止在活動中受傷。
二、基本活動
(一)練習各種不同方式的爬行動作
1、自由爬教師邊念兒歌便帶領幼兒自由爬,為後面的游戲爬做好准備。並提醒幼兒不要相互碰撞,注意安全。
自編兒歌:今天天氣好晴朗,跟著媽媽去散步。
螞蟻螞蟻爬呀爬,螞蟻螞蟻爬呀爬。
2、有序爬鼓勵幼兒一個接一個有序地爬過墊子連接而成的小橋。
3、尋聲爬通過玩"捉迷藏"的游戲,請寶寶們拉下頭飾蒙上眼睛,傾聽媽媽的互換,手膝著地爬著找媽媽。
4、嘗試倒退爬(播放"獅王進行曲")寶寶聽什麼聲音?前面發生什麼事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引導幼兒向前爬)哎呀!是一隻正在找食物的老虎,快向後退。(引導幼兒向後倒爬)聽,沒聲音了,讓我們再次向前爬。(引導幼兒再次向前爬)
三、游戲:螞蟻背豆豆引導幼兒尋找場地一頭用沙包製成的小糧袋。
請幼兒將紅、綠兩色的小糧袋安顏色標記運回相應的糧倉。(師友共同檢查游戲結果)小結:啟發幼兒總結出爬的時候背部要保持平穩。
螞蟻媽媽:糧食不夠怎麼辦?
引導幼兒在場地中發現"大豆"鼓勵幼兒一起合作把"大豆"抬回去。
四、放鬆練習,結束活動。(時間2分鍾,運動量小)律動《一隻小螞蟻》鼓勵幼兒先拍拍手臂、膝蓋、再互相拍拍手臂、膝蓋。
注意事項:
1、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爬時眼睛要向前看,避免與其他幼兒相撞,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關注幼兒的衛生,教育幼兒手爬臟了不要亂摸,特別不能揉眼睛、吃手等。
【活動評析】:
根據《綱要》中健康領域的目標,運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還嘗試了倒退爬,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活性,讓幼兒感受到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本次活動的特點:
首先,趣味性方面:幼兒喜歡小螞蟻,扮演聰明可愛的小螞蟻會讓他們覺得很有趣。過"小橋尋聲爬躲避大老虎"等,整個活動以游戲的方式貫穿始終,孩子們和教師一起游戲玩耍。自然輕松而富有親情的游戲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到集體活動的無窮樂趣。
再次,層次性方面: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自由爬、一個接著一個爬、嘗試後退爬、背著物體爬等一系列游戲活動,不斷提高練習要求,逐步發展孩子們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最後,綜合性方面:幼兒園的教育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各領域的目標是統一的,差別僅僅在於側重點不同。因此,活動設計時整合了科學、社會領域的相關的知識,力求做到與其他領域的融合,注意多層次的整合。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小螞蟻爬爬2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嘗試倒退爬,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1.沙包若干、大籃子一個、鈴鼓一個、背景音樂。
2.幼兒已儲備了有關螞蟻生活習性的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時間:2分鍾運動量:較大)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螞蟻寶寶。)
師:今天天氣真晴朗,寶寶們,讓我們一起活動活動吧!
(音樂起,幼兒隨教師做熱身運動:頭、肩、腰、腿、膝、腳。)
2.練習手膝著地向前爬。(6分鍾)
(1)自由爬。
師:來,寶寶們,跟著媽媽在地上爬爬,去散散步吧!在散步之前,媽媽還有一個要求:寶寶們爬的時候要手、膝蓋著地慢慢爬,看好路,不要撞到別人,好嗎?
(教師邊念兒歌邊帶領幼兒自由爬行,提醒幼兒不要相互碰撞。)
(兒歌:今天天氣真晴朗,小小螞蟻真高興,跟著媽媽去散步。手膝著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穩哦!)
(2)聽信號爬。
師:聽,什麼聲音?(鈴鼓)。寶寶們,我們來聽著鼓聲玩一玩吧。一會聽到鈴鼓敲的快,我們就快點爬。鈴鼓敲的慢,我們就要一步一步慢慢爬。
3.嘗試倒退爬。
游戲:巧避大熊。
(「獅王進行曲」的音樂響起,聲音忽大忽小。)
師:寶寶們快聽,什麼聲音?前面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引導幼兒向前爬)哎呀!是一隻找食物吃的大熊,快向後退。(引導幼兒練習向後倒退爬)聽!聲音沒有了,讓我們看看大熊走了沒有?(引導幼兒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復2~3次。)
4.鞏固倒退爬
師:剛才你是怎麼倒退爬的?讓我們再試試吧。
5.游戲:螞蟻背豆。
(1)找「糧食」
師:寶寶們,運動了這么久,肚子有點餓了。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尋找糧食回家做午餐吧。(引導幼兒尋找場地一頭用沙包製成的小糧袋。)
(2)運「糧食」
請幼兒將小糧袋運回相應的糧倉。(師幼共同檢查游戲結果。)
師:怎樣爬才能讓糧袋不容易掉下來?(啟發幼兒爬的時候背部要保持平穩。)
6.放鬆練習,結束活動。
小螞蟻跟著媽媽隨音樂做放鬆活動。(鼓勵幼兒先自己拍拍手臂、膝蓋,再互相拍拍手臂、膝蓋。)
3. 爬的體育游戲名稱
爬的體育游戲名稱《highriser》
游戲將會讓玩家進入到高塔中來,用我們的軀體來不斷進行攀爬吧!並且在不斷攀爬的過程中來慢慢登頂高峰,進入到我們的游戲挑戰中來!最後讓你來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4. 小班體育兔式爬行的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和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幼兒挖掘塑料圈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慾望。
3.通過多種游戲形式,培養幼兒團結協作、互幫互組、樂於動腦等良好的品質。
4.可在游戲活動中向幼兒滲透知識教育,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而靈活選定。
活動准備:准備與幼兒數量相同的塑料圈、兔寶寶頭飾、兔媽媽兔爸爸大灰狼頭飾各一個、胡蘿卜及胡蘿卜種子道具若干,背景音樂若干。
活動內容:
第一部分——大灰狼來了
幼兒扮演兔寶寶,教師扮演兔媽媽和大灰狼,播放音樂《小兔乖乖》,全體以塑料圈為道具按音樂情節表演舞蹈和故事情節,激發幼兒對塑料圈的喜愛,同時對幼兒進行安全等教育。
第二部分——播種和收獲
組織幼兒將塑料圈擺成「羊腸小道」,帶領兔寶寶跳過「羊腸小道」到山上播種胡蘿卜、澆水、施肥及收獲,可以走、跳過圈,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同時了解作物的生長與收獲,體味勞動的辛苦與快樂。(可以播放背景音樂,如《春雨沙沙響》、《勞動最光榮》等節奏歡快的兒童歌曲)
第三部分——自由玩圈
教師鼓勵和激發幼兒大膽想像和創新,挖掘塑料圈的多種玩法,可自己玩,也可以多人合作玩,可以拼圖,可以用身體繞圈......這一部分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間,以幼兒自主游戲為主,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人這一現代教育理念。
第四部分——組織幼兒結束游戲
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組織幼兒「開汽車」回教室等等,可以看情況而定。可以組織幼兒討論和發表自己的游戲體會和心得,教師從中抓住和發掘有價值的教育契機。
5. 幼兒中班體育活動「鑽爬類」的教案(詳案)
鑽爬類?是啥?
6. 小學生攀爬能力的游戲有哪些體育深
爬越橫向跳箱。重點,一腳用力蹬地,另一腳跟著上提。難點動作連貫、協調、安全落地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動作方法和技能,體驗活動樂趣,發展身體靈巧性、協調性,鍛煉果斷、勇於克服困難等心理素質,養成安全練習意識和習慣。2.學會欣賞與評價,融入團結互助與友愛,增強自我勇氣與信心,獲得展示自我,保護自我,挑戰自我的體驗。
7. 體育游戲爬爬樂游戲玩法
一、熱身活動。
小小解放軍入場-腕關節活動-北斗神拳。
幼兒分兩隊,在老師的口令帶動下原地踏步和跑步,向前走。
二、基本活動。
情景游戲:學習解放軍爬行的技能。
游戲:自由爬。
幼兒探索墊子上得各種爬法,老師巡視指導、幫助和保護。
規則:前面第一個小朋友爬過第三個墊子,第二個小朋友方可開始。
1)雙手、雙腳屈膝爬。(螞蟻爬)
2)雙手、雙腳爬過地墊。(蜘蛛爬)
3)匍匐爬。(烏龜爬)
4)橫著爬。(螃蟹爬)
5)倒著爬。
教師小結:多種方法一一嘗試,讓我們看哪種姿勢爬的最快。
游戲2:快樂向前沖。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練習各種爬法,(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並設置障礙物增加難度,老師巡迴作指導。
1)雙手、雙腳爬。要求腿和胳膊要伸直,蜘蛛爬。
2)螃蟹爬。要求手、膝同一方嚮往前爬。
3)匍匐爬。要求身體一定要貼著地面。
教師小結:很勇敢、進步很大,爬得非常快!
三、游戲活動:
游戲1:我是小小解放軍.技能考核階段,設置情境:解放軍要去打仗,途中會遇到山坡,草地,池塘,鼓勵幼兒探索如何渡過,大膽頑強的完成任務。
規則:幼兒分兩組,比比那組爬得快。
1.設置障礙物紙盒,幼兒練習爬行。
2.匍匐爬過平衡木。
3.爬過障礙物輪胎。
教師小結:教師小結:小朋友爬的真快,很勇敢,熟練地完成每一項技能,都可以成為小小解放軍。
游戲二:智勇大沖關規則:
1.幼兒分兩組,一組手握海綿棒上下擺動,一組穿過大海浪,根據音樂快慢來爬。
2.兩隊互換角色進行游戲。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很勇敢來闖關,今天我們靠自己的能力、團隊合作完成游戲活動,你們真棒。
四、放鬆活動.
伴隨音樂,隨老師做放鬆運動。
8. 爬越過障礙物的大班游戲叫什麼名稱
《袋鼠媽媽和小袋鼠》。
訓練孩子動作的敏捷性和控制能力,培養父母孩子之間的協調性。
游戲方法:孩子扮演小袋鼠站在前面,媽媽扮演袋鼠媽媽站在後面,雙手搭在孩子的肩上。母子二人節奏一致地向前跳躍。當爸爸扮演的大狗熊出現時,袋鼠媽媽和小袋鼠趕緊站住不動。大狗熊繞著他們轉一圈,做出各種怪相,袋鼠媽媽和小袋鼠如果忍住不笑不動則勝利。
相關信息:
合理適度的游戲允許人類在模擬環境下挑戰和克服障礙,可以幫助人類開發智力、鍛煉思維和反應能力、訓練技能、培養規則意識等,大型網路游戲還可以培養戰略戰術意識和團隊精神。
游戲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又翻譯為Play、Game、Pastime、Playgame、Sport、Spore、Squail、Games、Hopscotch、Jeu、Toy。游戲多指各種平台上的電子游戲。
9. 幼兒園大班體育游戲教案《爬》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體育游戲教案《爬》,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勇敢探索的 精神。
3、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重點與難點
學習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在有高度、有間隔的物體上爬行或行走。
材料及環境創設
1、到消防中心看消防戰士爬雲梯、懸繩的實戰演習。
2、各種小器材若干(裝水的可樂瓶、小花傘、豆腐盒子、球、沙袋等)。
3、輪胎若干。
4、高度不—,寬窄不一的竹梯4架或更多。
活動流程
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提供材料、自由探索——難點練習、重點指導——游戲結束、放鬆身體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幼兒聽音樂、扮演小猴,和老師一起進行運動前的准備活動:如爬樹、摘桃、游戲、過橋等。
2、 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師啟發:前面有4架梯子,它們的高低是不一樣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每個小猴自己想辦法從梯子上過去,不能掉下來,看誰的本領大。
(2)幼兒自由選擇梯子和玩具,根據自己想出的方法,從梯子上過去,教師要注意保護,並對幼兒想出的方法加以肯定和鼓勵。
3、難點練習,重點指導。
(1)讓方法好,速度快和方法雖笨拙但堅持到底的幼兒作示範。
(2)提高活動的難度和增加活動的密度①幼兒快速從梯子上爬過去,到對岸摘桃子,然後從另一側跑回來②幼兒自由選擇各種小器具頂在頭上或身上其它部位,從梯子上走過去,名為"雜技演員"。
③對岸小兔家著火了,幼兒快速通過梯子,排成長龍(有的幼兒站在平地上,有的幼兒站在梯子上)接力運水(可樂瓶),幫助小兔家滅火。
4、游戲結束,放鬆身體。
大火順利地撲滅,幼兒聽著音樂,模仿洗臉、洗澡、擦乾身體等動作,收拾好活動器具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