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民族游戲
❶ 中國傳統文化游戲有哪些
成語接龍、象棋、圍棋。
1、成語接龍。成語接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字游戲。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還是體現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一個縮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成語接龍規則多樣,游戲公平、公正。
2、象棋。象棋是中國傳統棋類益智游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已有記載。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主要流行於華人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象棋是中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
❷ 中國節日時的民俗游戲有哪些
1、苗族的「苗童毽趣」
苗毽具體起源於什麼時候暫無考證,據苗族寨老說是從「古老古代」就興起來的。這種活動深受苗族男女青少年喜愛。每年春節期間,從初二到十四,各寨毽堂都是人頭攢動,彩毽飛舞,蘆笙嚶嚶,歌聲悠揚,蔚為壯觀。
2 、傣族的「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3 、黎族的「竹竿舞」
當一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會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一倒,並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於跳竹竿舞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為機靈敏捷,應變自如而博得姑娘們的青睞。
4、壯族的「板鞋競速」
板鞋競速是由多名運動員一起將足套在同一雙板鞋上,在田徑場上進行的比賽,以在同等的距離內所用時間多少決定成績名次。目前正式的比賽項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個項目。
5、白族的」跳花盆「
是白族青少年喜愛的傳統跳高活動。比賽開始,由兩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們用腿和腳尖疊成一定的高度,讓小夥子跳過去。
隨著高度的不斷升高,兩邊的姑娘再以拳頭為標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頭高度,以跳得高者為優勝。
❸ 朝鮮民族都有什麼有趣的民間體育項目
盪鞦韆,是早期朝鮮族節日里的一種民俗游戲。後來,隨著逐漸普及而演化成了一類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在如今的朝鮮族中,盪鞦韆是婦女們最喜歡的體育活動之一,也是慶祝節日和運動會時必不可少的項目。
早在13世紀,在高麗史《雀忠獻傳》一書中,就有「端午忠獻設鞦韆戲於柏井洞宮,宴文武四品以上三日」的記載。到了15世紀,出現了把金鈴系在鞦韆之上,測量騰空直上的高度來定優劣勝負比賽。18世紀時,朝鮮詩人申光洙曾細膩地刻畫了朝鮮族婦女盪鞦韆的動人形象:「青薴裙和白薴衣,端午節日著生輝。桐花院落鞦韆索,推向空中貼地飛。」歷史上,凡是有朝鮮族聚居的地方,就有盪鞦韆活動,鞦韆是隨著朝鮮族人到各地定居而逐漸發展起來。
早期的朝鮮族盪鞦韆設置,其鞦韆繩索往往系在山坡、河岸的大樹上,每逢節日,朝鮮族姑娘們成群結隊,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輪番比試。隨著發展,出現了立架系索的鞦韆,也就是將兩根木桿按梯形豎立,高約10~12米,兩柱之間橫架一根圓木,稱為衡。將合掌心粗細的兩條繩索系在衡上,繩索底部放登板。鞦韆架前的一定距離處豎立兩根竹竿,高度5米,兩竿項端連上一條長繩,繩中央繫上一串鈴檔,稱鈴竿。這種設置的鞦韆比賽方式有盪高和踢鈴兩大類,其中又分單人盪、雙人盪兩種。
盪高鞦韆,是指盪鞦韆時以盪的高度來取決優勝。計高度的方法是在桿上系高度線,在規定的時間內,以碰線次數多者為勝。
踢鈴鞦韆,是將鈴桿上的銅鈴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以盪鞦韆時碰響銅鈴的次數來取決優勝。
隨著這一活動的發展和普及,盪鞦韆的比賽規則不斷完善,競賽的特點也更加趨於力量和技術的較量,並越來越受到朝鮮族甚至其他民族的青睞。1986年始,鞦韆被列為全國少數民族的正式比賽項目,並在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首次進行了比賽。
跳 板
跳板,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一項傳統活動。關於這一活動形式的來歷,民間還有這樣的傳說,古時候,按照風俗朝鮮族的婦女們不能出家門,天長日久便閑悶無聊。於是她們就發明了一種叫做跳板的游戲,名為做跳板游戲,實則是騰躍半空來觀看牆外的風光。天長日久,這一形勢逐漸演變為一項傳統的體育活動了。
舊時,朝鮮族的跳板活動常在元宵節、端陽節、中秋節中舉行,成為節日婦女們的助興娛樂。現在,這一活動已經成為朝鮮族的一項很有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跳板一般長5.5米,寬35~40厘米,厚5~6厘米。跳板中央的下面放一「板墊」,用稻草捆或草袋裝上上做成,高度30厘米,一人坐在木板中央用身體重量壓住。
跳板比賽時一般兩人一組,各站在跳板的一端,輪番向空中跳起,落下時用力踏板,將對方彈起至空中,此起彼落,越縱越高。在空中可作各種動作,如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轉跳、空翻跳等等。
跳板比賽分「抽線」和「表演」兩種。「抽線」是在跳板兩端各置一線團,抽出線頭系於比賽者的腳踝上,在規定時間內,以比賽者彈跳時抽出的線的長度,量出其所彈跳的高度來判定勝負;而「表演」則包括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兩種,主要根據比賽者的騰跳動作難度和姿勢來進行評分。自選動作可手持扇子、花環等,裁判按其所作動作的難度、完成的質量及姿勢優美的程度評分。裁判員一般為四人,刪去其中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中間平均分數。
頂罐走
朝鮮族婦女以吃苦耐勞著稱,而頂罐走路就是朝鮮族婦女很重要的一種生活習俗。她們從兒時起即開始學習頂罐走路,在長期的鍛煉中能作到頂罐不用手扶,走起來自然輕松,大方有節奏。後來,這一生活習俗就逐漸地演化成一種很有特色的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頂罐走」。
在如今的朝鮮族聚居區,每逢節日,朝鮮族婦女都身著各色彩裙,舉行頂罐競賽走比賽。頂罐走項目類似競走,只是競走時頭上要頂著一隻水罐。頂罐走分為有80米、100米、200米和400米接力走及障礙走等不同的形式。比賽時可利用田徑跑道設起點和終點。比賽開始前,參加者要將水罐放在起跑線上站好位置,發令員「預備」聲一落,就將水罐置於頭頂,發令員「走」字喊出後,參與比賽者即按規定路線快速前進。其中,在發令員比賽令發出前不得搶行,搶行兩次即按犯規論並取消比賽資格。在比賽行走過程中,水從罐中溢出以及水罐跌落等同樣也是以犯規論。頂罐走比賽中,也可通過各種不同的動作與隊形變換來進行表演。
頂罐走這一項目可以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對參與者的腰部和下肢耐力鍛煉也有一定的作用。由於這一形勢較少受到場地條件的限制,所以便於開展。
鐵連極
朝鮮族有著較為豐富的傳統武術活動,且歷史已達五百年余年。在朝鮮族武術活動的武術套路中,器械套路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而「鐵連極」就是其中一類很著名的器械。
鐵連極,類似漢族地區武術活動中的大梢子。其造型是在一根齊肩高的棍端附有一圓環,環上套連著三根並列成放射狀的短節,長有尺余。習武者把持鐵連極的方法是雙手握棍,一旦將其舞動起來,風格勇猛,控制范圍大。舞動鐵連極有砸、掄、掃、纏、蓋、架、格等技法,有時還配以多種身形,更是異常精彩。
❹ 幼兒園六大區角的民族游戲玩法
1、游戲名稱:蛋盒塗色游戲玩法:提供裝雞蛋的蛋盒,引導幼兒參照老師的範例,大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在蛋盒上用塗色。 游戲規則: 不要將顏料滴在操作台上,並且用完一種顏色後要將畫筆洗凈後再去用另一種顏色。 2、游戲名稱:美麗的花瓶游戲玩法:提供裝有紙彈簧的飲料瓶、吸管及各色花片,將吸管和各色花片做成花朵後將其插在飲料瓶里裝飾成美麗的花瓶。 游戲規則:用吸管和各色花片做花朵時可以用雙面膠或透明膠固定,剩餘的垃圾不能放入花瓶內,要將垃圾放入垃圾桶里。 3、游戲名稱:裝飾紙杯游戲玩法:提供各種彩紙、橡皮泥等,用剪刀將彩紙剪出各種形狀的小紙片後再用膠水將其固定在紙杯上或者可以將紙杯用橡皮泥裝飾成紙杯娃娃及小動物等。 游戲規則:用橡皮泥裝飾紙杯時,不要將各色橡皮泥混合在一起;用膠水固定小紙片時不要用太多的膠水。 1、游戲名稱:有趣的磁鐵游戲玩法:提供大頭針、回形針、塑料片、橡膠片、紙片等讓幼兒依次探索嘗試用磁鐵去吸以上物體,看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不能吸住什麼東西? 游戲規則:在活動中加強小組合作意識,並做好實驗記錄單。 2、游戲名稱:奇妙的顏色游戲玩法: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混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另一種顏色,用紅、黃、藍這三種顏色可以調出許多種顏色。 游戲規則:在探索變幻的顏色過程中要注意操作常規,不能將顏料水灑在操作台上。 3、游戲名稱:吹泡泡游戲玩法:自由選擇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形狀的吹泡泡工具用泡泡液吹出好玩的泡泡來,探索吹出的泡泡分別是什麼形狀的? 游戲規則:用吹泡泡工具輕輕蘸取泡泡液,拿起來後用嘴吹,不能在盛有泡泡液的容器里吹。注意勿將泡泡液濺入眼內。 4、游戲名稱:尋找空氣游戲玩法:提供各種塑料袋,把袋口張開,然後用力一晃,把袋口捏緊,這時口袋會鼓起來。再將裝滿空氣的口袋朝臉放氣,會有涼颼颼的感覺。 游戲規則:捏緊口袋時速度要快,不要讓口袋漏氣,否則口袋就不會鼓,也就沒有空氣了。 1、游戲名稱:套戒指游戲玩法: 將相應數量的點子戒指套在對應的寫有數字的手指上。 游戲規則:看清手指上的數字與相應數量的點子戒指套在一起不能張冠李戴。 2、游戲名稱:圖形卡片一物多玩游戲玩法: 將各色各種形狀的圖形卡片用來分類、排序、配對或拼貼美麗的圖案。 游戲規則:選擇其中一種玩法,將其放在操作紙板上操作,不要將圖形卡片散落在地上。
❺ 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游戲拜託了各位 謝謝
鞦韆 蹺蹺板 朝鮮族的
❻ 民間游戲有哪些
民間游戲:
1、老鷹捉小雞
老鷹捉小雞,俗稱「黃鷂吃雞」,又叫「黃鼠狼吃雞」,是一種多人參加的益智娛樂游戲,在戶外或有一定空間的室內進行。這種游戲,對發展學生靈敏性和協調能力,培養學生合作練習,合作意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游戲需要至少三個人,一人當母雞,一人當老鷹,其餘的當小雞。小雞依次在母雞後牽著衣襟排成一隊,老鷹站在母雞對面,做捉小雞姿勢。游戲開始時,老鷹叫著做趕雞運作。母雞身後的小雞做驚恐狀,母雞極力保護身後的小雞。老鷹再叫著轉著圈去捉小雞,眾小雞則在母雞身後左躲右閃。
❼ 有趣的民間游戲
1、踢毽子
踢毽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體育活動之一,起源於漢代,由古代蹴鞠發展而來。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2、盪鞦韆
用途游戲用具,將長繩系在架子上,下掛蹬板,人隨蹬板來回擺動。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並流傳至今。
3、拔河
拔河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拔河這項活動,不過在那時不叫拔河,而稱為「鉤強」或「牽鉤」,後演變為荊楚一帶民間流行的「施鉤之戲」。拔河為雙方各執繩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屬於中國的傳統運動項目。2015年12月,韓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一起申請的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成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抓石子
關中東部叫「抓子兒」「抓石子」或「抓核兒」,玩的是小石子或桃核。抓羊拐是西安的叫法,因為羊拐是羊脊椎上的骨頭。抓羊拐在關中西部一帶叫「抓羊兒」,玩的是一些又圓又滑的小石頭。叫法有別,玩法大同小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抓羊拐不是女孩子的專利游戲,男孩子也很愛玩,互相PK,跳橡皮筋才是女孩子的專利游戲,男孩子很少玩。河南部分地區稱之為——抓撈摸合。
5、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游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80年代。跳皮筋起源於明末清初,至於是誰發明已經無從考證,據說起源於今天的河北一帶,當時是一種民間雜技,後慢慢在廣大人群中推廣開。在清朝皇室,跳皮筋是後宮妃子、公主主要的娛樂項目之一。
6、丟沙包
沙包項目屬於民族、民間傳統的體育項目。究其起源,已難以考證。與大多體育項目與民間游戲一樣,丟沙包由來已久,最早將溯源於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會用石頭等硬物擊打獵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且作為游戲當然不能用石塊等利器,於是人們開始用傷害性較小的沙包代替。中國最早的球類運動是手球類的, 而丟沙包可能就是這種早期球類運動。
7、蹴鞠(現代足球的祖先)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書中記載:西漢時身為「安陵阪里公乘」的項處,因迷戀「蹴鞠」,雖患重病仍不遵醫囑繼續外出蹴鞠,結果不治身亡。其後蹴鞠一詞在《漢書》中多次出現。不過,漢以前的戰國,稱古代足球為「蹋鞠」。現代足球的大致玩法和形狀規則都是蹴鞠演變而來。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❽ 中國的傳統游戲有哪些
翻花繩、解綳綳、羊拐、跳橡皮筋、捉迷藏、騎馬馬、拔紙牌、折紙、七巧板、變虎貓、剪紙、滾鐵環、丟手絹等
1、翻花繩
翻花繩,中國民間流傳的兒童游戲。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稱法,如線翻花、翻花鼓、挑綳綳、解股等等。這是一種利用繩子玩的玩意,只需靈巧的手指,就可翻轉出許多的花樣。在馬來西亞,翻繩用的繩子一般是橡膠圈,國外的材料則有毛線、麻線、呢絨繩或棉紗繩等。
用一根繩子結成繩套,一人以手指編成一種花樣,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翻成另一種花樣,相互交替編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編翻下去為止。這個游戲最大的樂趣在於翻出新花樣,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
2、解綳綳
一種民間兒童游戲,多為土族女孩所喜愛,可能來自漢族相同的民間兒童游戲。一般兩人玩,玩時用一根細線繩,然後由另一人雙手用挑、穿、勾等方法改變原來的圖形兩人輪流解綳,綳構出各種幾何圖形,能者為勝。
3、丟手絹
丟手絹,又叫丟手帕,我國傳統的民間兒童游戲。開始前,准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游戲開始,被推選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外行走。丟手絹的人要不知不覺地將手絹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後。
被丟了手絹的人要迅速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然後迅速起身追逐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時坐下,如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可表演跳舞、歌謠、講故事等。
4、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港澳地區常稱跳橡筋繩)是經典的兒童游戲之一。1960年代至1990年代間極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愛,是兩腳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種動作的全身運動。它以跳躍為主,穿插著點、邁、勾、挑、跨、碰、壓、踢、絆、攪、繞、盤、踩、掏、擺、頂、轉等十幾種基本動作,同時以各種技巧動作編排成組合動作,配合歌謠,跳出各種花式圖案。
5、滾鐵環
滾鐵環,舊時傳統兒童游戲,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於全中國。玩家手捏頂頭是"U"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直徑66厘米左右的黑鐵環向前跑。有的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更響亮。
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個人活動、集體競賽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競速、有100米障礙(如繞樹叢、過獨木橋)、4×100米接力等比賽項目。
❾ 我國少數民族有哪些有趣的游戲
朝鮮族是個愛好體育運動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鞦韆等活動都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性。延邊素有「足球之鄉」的美譽,過去主要是男子參加,近年來一些地方也組織了女子足球隊。摔跤的方式較獨特。
打鞦韆、跳板和頂壇競走是婦女的體育運動。她們盪鞦韆的特點是:高、飄、悠、巧、柔、美、歡。鞦韆繩一般都拴在高大樹木上結實的橫枝上,在鞦韆前方的上空懸有綵帶或鈴鐺,盪起的鞦韆板能觸及這個標志才能贏得歡呼與贊揚。朝鮮族民間有句俗話說:「姑娘時不跳跳板,出嫁後就會難產」。因此,跳板運動很受重視與喜愛。頂壇競走是直接來源於勞動生活的體育項目,壇或罐中都裝有水或米,規定一定的距離,參賽者甩開雙手瀟灑走一回,先到終點而滴水不灑者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