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可以玩的游戲
1. 學算盤有什麼技巧么
學算盤的技巧是:
1、首先要把加、減、乘、除口訣背熟。
2、其次,在算盤上多練習指法,練習指法是打好算盤的關鍵,指法練習好了,操作中既能打得快,還能打得准、不帶珠。
3、然後,找一些題結合口訣練習多大,打得多了,也就熟練了。
4、最後,要想快速打或參加比賽,可以學習打算盤的快捷方法。如:心算加口算三行並成一行打,還可以雙手打,乘法可以採用空盤前乘等等。
5、總之,要想把算盤打熟、打快、打准,唯一的途徑就是多練習。
指法
二五珠算盤:一般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撥珠(亦有極少數非常熟練的人五個手指都用上的),三個手指的基本分工是:
拇指撥下珠向上靠梁。
食指撥下珠向下離梁。
中指撥上珠靠梁和離梁。
一四珠算盤(或一五珠算盤):兩個手指的基本分工是:
食指撥上珠向下靠梁。
食指撥上珠向上離梁。
拇指撥下珠向上靠梁。
食指撥下珠向下離梁。
2. 童年時玩的游戲
一、跳皮筋
這個游戲是最受我們女孩子歡迎的,幾乎從幼兒園玩到初中,高中生就沒有跳這個的了O(∩_∩)O,我是這方面的高手,因為我在同齡的孩子中長的最高,別的孩子綳得再高,在我眼裡還是不高的,都能跳,所以分組的時候大家都希望和我一組,到最後都能大獲全勝,呵呵
二、跳格格
這個游戲的玩法是在一塊比較光滑的地面畫上田字格(還有其他格子,玩法不一樣而已,我就會這種簡單的),把算盤的珠子穿成一串,然後丟到某個格子里,單腳跳著把珠子踢到規定的格子里。
三、彈跳棋
玩這個游戲的主力是男生,不過我們也喜歡。就是跳棋那樣的玻璃球,或者比那大的都可以,A彈中了B的,那B的玻璃球就歸A了。通常會選一些地勢「復雜」的地方來游戲,這樣難度大點才有意思。我在這方面技術還不行,經常輸,有了玻璃球才玩。
四、抓子兒
這個子兒就是杏子核,夏天玩的時候比較多,因為夏天才有杏子吃嘛,而且就站在桌子邊玩,全都是手的動作,不用運動就不熱,所以適合夏天玩。把杏子核丟在桌上,然後用一隻手(通常是右手,左撇子例外)拋起一顆,在空中的的子兒沒有落下之前迅速抓起桌上的子兒,再接住空中的那顆,至於一次抓多少,就另外規定了,還有用手背顛簸的,玩的花樣比較多,我只會普通的O(∩_∩)O~
五、踢毽子
這個大家都熟悉,城市的孩子也會玩,就不多描述了
六、丟手絹
這個大家也都熟悉吧,圍成一圈兒,一人拿著手絹,唱完一首歌,手絹落在誰的身上,誰就得表演一個節目,唱歌、講故事、跳舞等都可以。記得這個游戲在春遊的時候最有意思,那時候參加的人很多,有時候還有老師,大家一邊吃東西一邊玩著看錶演,很有意思。
七、煮假假飯
顧名思義,就是做假的飯,這是我們實現「創業夢想」的一個模擬游戲,呵呵。通常兩三個孩子開家餐館,其他的孩子扮演客人,有時候同一個人得扮演好幾個客人。做飯的原料都來自田野里的野草,筷子用樹枝做,盤子一律用碎瓦片,還得簡單的搭一個灶,放上一個最大的瓦片當鍋。長的好看的野草就賣貴點,難看的就便宜些。樹葉當鈔票,經常都裝著滿衣袋的「鈔票回家」,然後還要清點。
八、過家家
不管是城裡的還是鄉下的孩子,應該都玩過吧。小時候大家都想做大人,就通過這個游戲過過癮。好像上小學三年級之後就沒有玩過了,那個時候和男生相處就得注意點了,不然謠言滿天飛,呵呵,現在的孩子更早熟,估計都沒有多少孩子玩這個了,鄉下還是有的,比如我的侄女兒還在玩,而且是個女權主義者,呵呵。
九、套綳綳
這個就是用一根繩子,在手上套出不同花樣兒,有風車、面條、降落傘、火箭等,我只會這幾樣,呵呵。有的女生很厲害,能套出很多種,我都說不出名字。
十、老鷹捉小雞
這個就不用介紹了。
3. 有哪些數學游戲
游戲包括
1.數字對對碰
玩法:點數數點和動物形象,拼合相對應數量的拼片,感知數字、數點、動物個數的對應關系。
2.數字轉轉轉
玩法:小朋友圍坐一圈,每人5張卡片,正面朝上放在面前,組合好的指針放在中間,依次轉動,最先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到所示卡片的小朋友將卡片放在中央,先出完所有卡片的小朋友獲勝。
3.數字縱橫格
玩法:選擇一張游戲卡插入格子板,找到同時滿足顏色、數字二維表格的游戲片,放到對應的位置上。可以幫助孩子理解顏色和數量的二維特徵。
數學游戲有哪些
4.紙箱算盤
玩法:紙箱的橫向鏈接珠子,這是一款極具創意的算盤,邊玩珠子邊學算術就是這么簡單。
5.馴鹿賽車
玩法:晾衣架和扭扭棒做成孩子最喜歡的馴鹿,再准備一條刻有數字的紙條。家長和小朋友每人認領一隻馴鹿,通過搖篩子來確定馴鹿奔跑的刻度,比比看誰的馴鹿跑的最快!
4. 珠心算課堂游戲有哪些
有一些律動或是手指操,主要是兒童的靈活性!如:扭扭屁股彎彎腰,拍拍小手跺跺腳,摸摸肚子搖搖頭,全身運動跳一跳。
5. 小時候用算盤玩的一種游戲 求名字
「殺珠子」?
我小時候玩過 一方用2個珠子的短方 一方用5個珠子的長方
間隔開 一進一退 然後玩的時候以退為進 消去鄰邊對方突出的珠子
土話是叫這個名字 不知道規范的稱法是什麼
覺得滿意請及時採納哦~
6. 小時候玩的畫個格子然後個三個石頭擺成一條線就贏的游戲是什麼
游戲的名字叫井字棋。
游戲規則:一人一個代號,一次在一個格子填一個,有連貫的3個就畫一條線,算是得了一分,誰的分數多誰就贏了。
其他的童年游戲
1、丟手絹
規則說明:「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地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大家一邊唱這個歌一邊游戲。
2、抓小雞
規則說明:一種多人游戲,在戶外或有一定空間的室內進行。由一人扮演老鷹,一人扮演母雞,其餘扮演小雞。小雞們一個接一個的一字連接在母雞後面,母雞需要擋住老鷹,不讓其抓到身後的小雞,而老鷹就要通過跑動等辦法抓住母雞身後的小雞,或是讓小雞鏈斷開。直到一定數量的小雞被抓到。
7. 算盤怎麼玩貓捉老鼠
方法如下
長的算珠一邊是貓短的一邊是老鼠,然後游戲一開始是以貓鼠中間的算盤框為界,一個一個錯開來頂住邊界,然後就是兩個人輪流操作,
8. 記得我小時候玩算盤時玩過一種游戲,求名字
孔明棋?。。
9. 有沒有用算盤玩過貓捉老鼠的游戲誰還記得怎麼玩嗎
我90後,記得小時候和爺爺一起玩的!超好玩!依稀記得是長的算珠一邊是貓 短的一邊是老鼠 ,然後游戲一開始是以貓鼠中間的算盤框為界,一個一個錯開來頂住邊界,然後就是兩個人輪流操作,算珠往邊界頂的話可以把對面頂回去,如果能把某一方的算珠全部頂到後面成一排的話就贏了!好像是這樣的歡迎補充!
10. 兒童算盤的用法,算盤的用法圖解
兒童算盤的用法
近日,整理舊物件,一把算盤映入了我的眼簾。打量那把算盤,那是一把長39厘米,寬9.5厘米,木框、木桿,黑色塑料珠組成,且上珠是1粒,下珠是4粒,共17檔新改進後的算盤。從購買時間1991年3月6日來看,距今已經有三十多年了。之所以知道購買時間,是因為那把算盤的框架內側有我親筆寫下的記錄文字,要不然哪裡記得起購買時間呀。
使用過的最後一把算盤
可以說,這把算盤是我工作生涯中最後一把使用過的算盤了,其意義自然非同一般。
標准算盤
其實,我與算盤打交道還是在的時候,那時候,數學課本上有專門的珠算課程,那學期開學不久,老師就讓我們每人准備一個算盤以便學習,於是給我買了一把木框木珠子的簡易算盤,當時是上面2粒珠子,下面5粒珠子的標准算盤,上珠算課時,我們就帶到學校里去。老師教學用的則是一把很大的算盤,用一根繩子系住算盤的兩頭,然後掛在黑板上面的釘子上,讓我們學生看得清清楚楚。我們發現,老師的算盤與我們的不同,它串起珠子的桿子是帶毛頭的,老師說這樣便於珠子的固定,否則垂直掛著珠子就難以固定,無法開展教學,因此,珠子的上下移動必須要用力才行。上珠算課的前幾節,老師先是讓我們背加減法的珠算口訣,加法是什麼一上一、二上二……六上一去五進一等等,減法是什麼一去一、二去二……四上一去五、二上三去五等等,開始只是死記硬背,也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直到後來老師的分析講解加實際操作示範,才懂得了口訣的含義,也學會了具體的。加加減減,,學學練練,幾堂課下來,居然喜歡上了珠算,發現用算盤來計算真是很方便啊,不得不佩服我國古代勞動的偉大創造。後來,放學回家,我們還用算盤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為生活添了彩,為此,我對算盤更感興趣了。
中國珠算博物館品
中國珠算博物館品
珠算的雛形
據有關資料記載,算盤是我們祖先最早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人們往往把它的發明與中國古代發明相提並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後來進化成算盤,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岳《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三才。」北周甄鸞注雲:「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與現今不同。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先生,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其中一種就是珠算,可見最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選》無名氏《龐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公元1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宋代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巨幅畫作中居然有它的一席之地,足可以反映出算盤是當時商賈手中不能缺少的工具。可見,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這一計算工具了。算盤的形狀,呈長方形,四周由木條為框,內有軸心,俗稱「檔」,檔的上端中間用一根橫梁隔開,上端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端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運算時後撥珠子運算,謂之珠算。由於算盤的功能是計算買賣、賬務使用的,人們總結出許多運算口訣,使之計算的速度更快,便有了四則運算的口訣。2013年12月4日,教科文正式審核批准,中國珠算列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的珠算等級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以後,我竟然與算盤有緣,與算盤同行,為工作添力。剛開始在基層工作的幾年,時計算收款的金額要用算盤,當然是上檔2粒珠子下檔5粒珠子的老式算盤。後來調到會計崗位後統計數據時更要用算盤,此時的算盤已經經過改進,出現了上檔1粒珠子,下檔4粒珠子的算盤,看起來精巧,使用起來似乎更方便。盡管那時已經有了電子計算器,但是比較起來還是算盤好用,特別是加減法還是算盤計算的速度快。為了提升使用算盤計算的精度和速度,1989年我參加系統的業務知識培訓,勤奮練習,算珠碰撞的噼里啪啦聲常常響徹大樓,我的珠算計算技巧得到提高。一個仲春的下午,我參加了蘇州市珠算協會的珠算等級考試,一番努力沒有白費,順利了珠算普通5級。回到工作崗位後,我繼續努力練習,苦練珠算本領,不久又通過考試了珠算普通4級。這在當時的同事中,已經算中上水平了,因為大部分人只是普通5級的水平,據說達到5級就可以當會計了。當然,要升至更高的級別,是非常困難的,不僅要腦子靈活,手也要靈巧,要速度快、正確率高。4級的標準是要求20分鍾內完成10道15個數相加減(其中加減數中更大的是6位數)的加減法題目,加上各10道乘除法(更大被除數6位,除數3位,更數4位數)的題目,且要求加減法題目、乘法題目、除法題目每項正確率達到80%。級別越高,要求自然越高。通過了4級的我心裡已經滿足了,因為這樣的水平足以滿足工作需要了,於是就沒有再努力追求更高的級別。當時,我最佩服的是我的一位事,她居然可以雙手同時算盤珠進行計算,無怪乎她拿到了珠算能手一級,別說在全系統,就是整個吳江也沒有多少的。
電腦excel表格計算
1992年8月,我從計會崗位調到了秘書崗位,後來又到了人事、等崗位。再加上進入新世紀後,電腦逐步普及,許多計算的東西只要輸入電腦,任何你要求的結果都能既快又准地幫你搞定,從此,算盤逐漸淡出了我的視野、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珠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想,算盤中蘊含的古代中國勞動的智慧還是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那就是我們做人要像算盤的外觀一樣,規規矩矩,方方正正;要像算盤珠子一樣,服從撥動、調遣,能進能退,能上能下,從不計較自己的得失,不計較位置的高低,但求數據准確無誤。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不少使用的語言與算盤有關,如用「打如意算盤」表示想做不可能辦到的事,用「精打細算」表示會當家理財,用「鐵算盤」形容辦事能嚴守規章,鐵面無私,用「肚子里打算盤」形容有心計等等。這些生活語言既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想到這些,想到我與算盤相處的那段日子,我毫不猶豫地將那把曾經與我相處多年、使用多年的最後的算盤收了起來,這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 :嚴宏耕
責任編輯:沈瑤、朱宇婷
技術編輯:吳英
圖片 :嚴宏耕、館及 絡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 歸原 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 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 。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1、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2、註明姓名和 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 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文中,請單獨發送。
3、如之一次投稿,文末請附 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 可自行處置(同一 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給你一個 ,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你!
以上就是與兒童算盤的用關內容,是關於算盤的分享。看完算盤的用法圖解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