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體育游戲輸家
① 什麼是贏得輸家的游戲
負責的投資者不僅理解而且會親自執行他們的投資策略。如果股民們都能遵循這個常識性的投資方法,投資績效將會得到大大的改善。自主的投資者能避開大量與自身利益沖突、降低投資回報的華爾街負面干預。見多識廣的投資者不會盲目從眾而遭受損失,還能避開像伯納德?麥道夫這種江湖郎中的騙局。作為睿智的指導者,查爾斯建議我們通過認識自己和投資方案來取得成功。「認識你自己」,這句鏤刻在特爾斐神廟上的名言,提醒人們,最難認識的就是自己。——譯者注親身實踐明智的投資者會自食其力。自稱無知於是把財產交給專業人士管理的策略也會失敗。除非一個人懂得足夠多,足以評估投資顧問的能力,否則怎麼選對顧問呢?諷刺的是,個人投資者不斷索取足夠的信息來評估投資服務商的技能,最終放棄了自己做投資決策的權利。學習始於閱讀。查爾斯?埃利斯的《贏得輸家的游戲》為我們指明了一個偉大的起點。伯頓-馬爾基爾(BurtonMalkiel)的《漫步華爾街》、約翰-博格爾的《博格爾長贏投資之道》和我的《非傳統的成功》都試圖幫助個人投資者建立合理的投資模式。這些書都提出了簡明易懂的方法,濃縮起來和兩三頁的詩歌一樣簡短。但是,為什麼這些書都寫了幾百頁呢?書中只有很少的文字在描述結論,大部分都是在激勵個人投資者建立一個明智的投資模式,堅定其貫徹該投資模式的決心。《贏得輸家的游戲》是最能讓讀者信服的書之一。自主管理投資組合的觀念讓很多投資者感到畏縮。事實上,正確的解決方法是要找到一種基本的、簡單的方法來應對在個人投資周期內的市場下跌。正如查爾斯發現,我們需要「注意我們不能委託給他人的部分——為自己考慮,為自己行動」,畢竟,「我們就是這樣做出其他決定的,如和誰結婚,在哪裡生活,是否要學會一種樂器,去哪裡運動,打什麼領帶,點什麼菜……」要把管理投資組合列入自己的職責清單。極少有理財經理會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督促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組合負責。在利益至上的華爾街,客戶的利益被置於理財經理的自身利益之後。讓經紀商(傭金)、基金經理(基金規模)和金融顧問(高額費用)獲益的投資組合,恰恰會讓投資者受害。如果利益和責任相沖突,理財經理只會損人利己。理解你的投資投資界存在兩種投資者——能做出高質量積極管理決策的一小撮精英分子和既無資源又沒接受過戰勝市場所需訓練的大部分人。要想成為精英中的一員,需要全身心投入,理解和利用市場機會。能做到這點的人鳳毛麟角。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想像自己擁有積極管理(擊敗市場)的技能,從而追求代價高昂的策略,最終卻走向失敗。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應該加入「消極管理俱樂部」。在這個俱樂部里,成員們並不會在今天異常高效的市場中尋找邊邊角角的機會,而是明智地接受市場的一切。關於投資指數基金的跟蹤市場策略,查爾斯舉了一個十分有力的例子,說明了指數基金簡單、透明、低成本、稅收優惠、高收益等特點。《贏得輸家的游戲》里提到了共同基金長期表現不佳。例如,第17章提到,在過去的十年內,指數基金的收益率高於80%的共同基金。令人震驚的是,投資者遭受的損失實際上比查爾斯說的還要大。首先,書中的績效數據必然沒有統計到大量破產的基金,也就是生存者誤差(survivorbias)現象(查爾斯在第14章做了很好的解析)。這部分基金投資者經歷的痛苦並沒有在進取型基金的分析中顯現出來。其次,這些績效數據還沒有計算稅收。和稅務低效的共同基金相比,稅收優惠的指數基金擁有相當的優勢。最後,在購買共同基金後,大量投資者為經紀商支付認購費用(前端收費或後端收費),原因在於經紀商通過多重基金份額類別的復雜系統進行收費,而對不同等級的投資者收費方式也不同,這些也沒有在標准績效數據中表現出來。根據生存者誤差、稅收、費用等因素調整後,再進行指數基金和積極管理基金的比較,指數基金就具有不可逾越的優勢。當投資者認識到指數基金的優越性後,下一步就是選定一家投資管理機構。華爾街在其追逐利益的過程中,連一些基本產品,例如被動投資工具也不放過,往往收取過高的年費以及前端或後端認購費用。幸好,先鋒基金(Vanguard)和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TIAACREF)在非營利的基礎上操作,以最低廉的價格為投資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事實上,不以盈利為目的,使得這兩所機構能夠消除利益驅動和託管職責的沖突,從而能夠專注服務於投資者的利益。(我是教師退休基金會的董事、約翰?博格爾建立了先鋒基金,查爾斯也是先鋒基金的董事。)盡管查爾斯-埃利斯為指數基金的優越性舉出了有力的例證,但投資者的反應並不理想。在財經演員們喧鬧的建議聲中(全美廣播公司的吉姆-克萊默(JimCramer)就是例子)和每月熱銷基金的促銷廣告中(追求利潤的大型基金公司的輿論控制),倡導理智投資實踐的理性聲音很少受到關注。因此,到2007年年底,指數基金只佔5%多一點的比例,其他近95%的資金都流入毀滅財富的進取型基金經理手中。在理性世界裡,這個比例應該反過來才對。
② 很多人其實只是業余選手,打乒乓球為何會怕輸
人生處處充滿競爭,競爭延伸到方方面面,大多時間為物質利益去競爭,有一句老話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但也為面子,為精神上的勝利去競爭。精神上取勝的載體常是展現自己某些才能。某些才能或者技能高別人一頭,精神上就得到極大的滿足,為自己贏得了面子,藉此,在人群里獲得更高的威望或心理地位。打乒乓球是玩技巧的活動,只有勝了別人才能證明自己的球技水平,才能得到球友欽佩的眼光,才能在球友群里有地位,有威信。所以,大多業余乒乓球手常有想贏怕輸的心理,總想用球技來證明自己。
筆者覺得,想贏怕輸的心理,在業余乒乓球群體里沒有必要。業余球手就是為了健身和 娛樂 ,至於輸贏應該順其自然,積極與球友切磋,不在乎輸贏,表現大度風采,贏球不驕傲,輸球不在乎,只要玩得過癮,玩得開心就行。過分地在乎輸贏,長期下去,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勢,贏球心理痛快,輸球心裡憋屈,這種大起大落的心理對身體是有害的。這種好勝心如果固定下來,形成性格,延伸到生活里,往往使自己失去淡定的人生態度,功利性太強。這種態度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特別是業余乒乓球手中的中老年人,千萬不要好勝心太強,要淡定再淡定,否則,有可能當場身體就會出問題。
業余球手在球場上不要怕輸球,輸球不一定是壞事。乒乓球的技術是一項一項積累起來的,當你學一種新技術的時候,注重了新技術的應用,不在乎分數的得失,肯定會輸球,但學到了新技術,球技進步了。業余乒乓球屆的一些大佬說過:「不輸球進步不了,也不能成為高手。」因為經常想贏球,肯定會用最熟練的技術,時間長了,技術固定為那幾招,沒有新東西,技術不豐富,永遠是低水平的球手。善於學習新技術,不怕輸球的業余球手才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談談個人看法之前,先聊自己,本人對技術是有比較高的追求,學會一門技術並能應用到實戰當中,覺得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就好比我學會了擰拉,在實戰中可能十個能擰上3.4個漂亮的,就覺得是進步了,值得,但是丟了6個球,那6個球當中有幾個不用擰失誤的話,還有可能2-3分可以有得分的機會...所以,在實戰中,檢驗,實踐了自己的技術運用,缺輸了球,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因為本人的想法是先技術派,再實戰派。但是,大多數球友,都是管你什麼毛技術,能打上打死對方就是好技術,這個筆者只同意一半。
言歸正傳,不怕輸的人,沒有;不想贏的人,也沒有!所以,標題不應該是「很多人」,這是所有人的本性。
實際當中,我們見過的那種所謂看上去「怕輸」的人,簡單歸納幾類如下,希望加深「理解」。
第一類人:基礎教練。這類人基本功是很好的,但是有些是直接從體校出來或者培訓俱樂部出身的,並沒有獲得很重量的大賽獎,有部分人會兼職或者全職做一些基礎教練的工作,他們不是技術不好,是因為實戰太少,如果去實戰,那肯定吃虧,尤其業余比賽,不規范的東西太多,從一開始,就已經是不公平了,實戰本來就少,加上業余的各種「花里胡哨」的違規 不公平比賽,如不發球不拋發合力球的,違規膠皮的,發球遮擋的...等等,對於正規軍出來的人來說,自然不願意去參加,覺得那不正規,輸了真的不服氣,而且可能很多時候,輸給那些「歪瓜裂棗」的老油條,確實心理不爽,由於這些原因,乾脆不參加,不願意打,正常,筆者就經歷過這個階段。尤其年輕那會兒,我看到球場上不合規的人跟我打,立馬就沒心思了,因為有些球輸的憋屈!後來,參加工作久了,慢慢就習慣了,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跟比較正規的人打,但抵觸情緒就沒有年輕那會那麼大了...更何況,有時還教著學生,如果打比賽總部拿大獎,也不好...畢竟是吃飯的傢伙,不要自己砸自己的飯碗,要是專業性高點的比賽,輸了就輸了,無所謂,過的去...
第二類人:追求技術上的進步,筆者屬於半個這種類型。我去打球,基本就是沖著自己的缺點去的,加上太胖,體力不行,所以經常選擇性打一些球,比如,我發現某人發球 特別好,就想去處理他的發球...而有些發球沒有特色的,可能就選擇不打;有人搓球特別好,我想進步自己拉下旋技術,這個時候會找他打,可有些喜歡打上旋球的,暫時不在考慮范圍之內...,所以,很多時候,都會被人認為怕輸不敢跟「某某」打球,其實,這只是階段問題。首先追求的技術進步並針對這樣的條件和機會實戰,在打和不打之間有選擇,造成部分的錯覺。
第三類人:不想打。所謂不想打,就是不對眼的那種人,有些球友因為性格問題,就是不喜歡跟某些球友打,如果是比自己水平高,自然會被認為是怕輸,其實不全是。比如把,廣東這邊分什麼ABC等級的業余比賽,假如我本身是C的水平,我跟C打都不怕輸,我還怕跟A打的輸嗎?肯定不是怕輸,是不想打!所以,當你認為自己的水平高,人家水平低的不願跟你打,不一定就是怕輸,也許有其他原因。就好比,很多反膠選手,不想跟長膠選手打球一樣,不是怕輸,是因為打的郁悶...
第四類人:愛護面子的人。就是球場上那種為了一個爭議球搞的面紅耳赤的那種人,怕們怕輸,就是為了面子,當然,合理的訴求是應該的。前面說了,誰都想贏,誰都怕輸,但是,業余比賽,又不是什麼大獎賽,打一場球,一個球真的這么重要嗎?你要是水平真的比人家高,你不在乎這一分球;你要是水平真的比人家低,你更不在乎這一份球;掙這一份球死去活來的球友,我覺得都是不自信的人,再稍加自私,說白了,你覺得自己也就跟對方差不多,所以,1分都很重要!當你在掙這一分的時候,代表著你就是跟他差不多水平的,別杠,現實9成以上都是。假如你是個C的水平,碰到人家A的水平,別說一個球,2個球隨便你拿走都可以,因為你照樣干不過!水平擺在那裡。這個時候,去掙,真的沒有意思。但要區分的是,球場上,每一分球都是要力爭打好!有爭議的球,或者裁判漏判的球,在普通業余比賽中,真的沒有必要較真,你以為是在打國際大賽啊?所以,這個時候,真的是友誼第一! 當你站在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或者別的大型的商業大賽的時候,你可以爭取一下...事情也是要一分為二的看。
第五類人:沒有必要打。很多高手或者有經驗的人,目測一下對方基本就知道自己打的過還是打不過,打的過的,沒有非必要,其實也不想打;打不過的,除非真想學習一下,平時也不願意打,所以也關乎「怕輸」的問題;那他找什麼人打?找那種比自己水平高一點點,有3-4成機會贏的對手打。有樂趣,又有競爭。這里也分享一個乒乓球實戰心得:那種人打球進步最快?就是你每次都找那種比你高一點點水平的人打球,然後慢慢戰勝他,再找下一個比你水平高一點點的人,再戰勝他...這樣去實戰打球的人,進步最快! 你要是總找跟自己一樣,或者差一點點的人打,打10年,進步都不大;你要是找那種比你水平高很多的人,進步會比較慢,當然,進步肯定有;所以,乒乓球打球,找到合適的人打,也是野戰的一個好方向。那種一進球場,找各種人打的人,進步也比較忙,因為他對球的理解是沒有章法的,是混亂的,他的手感根據不同的人的經驗,也是混亂的...,在沒有堅實基本功做底子的情況下,這樣打下去,基本打不出高水平。
當然,就像筆者之前說的關於四個階段的基本功,如果你過了前2個階段了,出去實戰,進步還是比較大的,真的要打的比較好,四個階段完成後,大膽出去實戰,重點改進自己的技術在實戰中的調整,實戰個幾年,想不成為高手都難。
記住,誰都想贏,誰都怕輸。所以,輸贏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自己比,你今天進步了嗎?
就算是怕輸,你也要問,今天怕輸的心理少一點了嗎?
服氣別人比你強,是一種高貴品德;
不服氣別人比你強,也是一種動力;
怕輸不是全部,還有很多不是因為輸贏這么簡單。
總之,快樂你就打,不快樂,不打就是了! 你覺得有必要,你就打,沒有必要,不打也可以。
我是「楊磊談乒乓」,我來回答。
第一,「怕輸」是人性。 上學,怕考不及格;談對象,怕失戀;找工作,怕求職不成;做生意,怕賠錢;打球,怕輸球;寫問答,怕沒人看!哈哈。其實問題的本質是一樣的,人性使然——追求成功,厭惡失敗。
第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怕輸。 有的球友拿輸贏不往心裡去,無所謂;有的球友不願意輸球,但是能理性看待輸球,而且還能從輸球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把失敗墊在腳底下,成為自己成長的階梯。
第三,再現實一點說,輸球會丟面子,打破一些虛假。 個別球友,平時吹得雲里霧里,實際水平並沒有那麼高,有點濫竽充數的意思。沒有真功夫,所謂端的越高,摔得越慘。所以,一般不打比賽,迫不得已參加比賽,也特別怕輸。一打比賽,就露餡了,泡沫就破了。當然,這是極少數的情況。
乒乓球業余選手和專業選手還真的有很多不同。
首先,業余選手因為水平上的差距,分為三六九等,水平在同一個層次的人經常一起練球,這樣才有趣味,練球才有進步。水平相差大了,根本打不到一塊去,兩個人都很累。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球館,雖然人挺多,但如果你是菜鳥,那就找不到玩的對手哦。
二,乒乓球是國球,全國各地都開展的非常好,每個地方經常會有一些業余比賽,這就給那些業余選手一個競技的舞台。一般參賽選手都有多年的打球經歷,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他們想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尤其是那些曾經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他們在業余界有些名氣,很多球迷都想一睹他們的風采。這就給了他們很大壓力。在比賽中就背了包袱,無形之間,一種想贏怕輸患得患失的心裡讓他們在賽場上放不開,最後多半鎩羽而歸。
其實乒乓球比賽就是一個鬥智斗勇的 游戲 ,不了解對手,不追求變化,不制定戰術,內心想贏怕輸,多半會打不好比賽的。這就造就了一些選手看起來是國家隊打起來是生產隊的現象。
試問世間人,誰願意輸,誰不想贏?即然相贏,那就會怕輸。只不過有人表現的強烈一些。
競技 體育 ,顧名思義,每一項 體育 運動,都要競出技術水平高底,乒乓球項目是競技 體育 中一項。業余選手打乒乓球,是體現自已技術,與對方比較高底,用輸贏去恆量,輸,就證明自己乒乓球技不如人。
我是贏了開心,輸了也沒有不開心[捂臉]
怕輸是人之常情,不管是比賽還是工作學習,其實大家都想贏。
每個人從上小學甚至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了比,小紅花要比別人多一些,識字要比別人多一些,考試分數要比別人高一點。
再大一點,家長會給你報各種特長班書法,游泳,跳舞,演講,口才,英語,乒乓球,奧數,美術等等。
為什麼呢?就是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再大一點就不是特長班了,就是補習班了,各種文化課。一對一的,也可以是5到10人的小班,也有幾十人的大班。
由此可以推斷出,打乒乓球也不例外,想贏怕輸說明這個人思維正常,價值觀正常,不用大驚小怪。
我們小時候課間打乒乓球,由於人太多了,有一個人連庄先發球,接不住發球的,就這一拍子就可以走人了,接住發球就可以打三個球,三球兩勝,輸的被淘汰,贏的連庄繼續玩。
說實話,如果剛拿拍子接球沒接住的就立刻下台老丟人了。
但是規則就是這樣,所有的人一視同仁,不想丟人,就自己找時間好好練。我也是有一天下午找了一個打球最好的同學練了一下午,讓我的球技大漲,後來在這樣的玩法中也常常連庄。
我有一個同學,由於沒有人陪他練球,就自己拿著球拍拿著球對著牆練習,一到下課就對著牆狂練,過了一個月之後上去打球也是打的有模有樣,進步很迅速。
當然也有人怕輸,也沒有練球,打了幾下就不打了,徹底放棄了。
所以說,不管是職業選手還是業余選手,還是比業余還業余的選手,只要是打球,只要是比賽都想贏,都不願意輸。
人生也是如此,哪有想輸的呢?
這個只是個別人的心裡吧,對輸贏看的很重,倒不如放下。既然是業余的,打球就是為了 娛樂 ,鍛煉身體,那麼在乎輸贏為何?還是要把心態放正,放好,別那麼在乎輸贏。人生很長,不是什麼都得輸贏的,贏了開心,輸了也開心,總結教訓,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
我不怕輸,每次新學一個技術,都直接拿來用,刻意去用,只要感覺新技術有進步就感覺很高興,而不是保守的用熟練的手段,因為用新技術拿來練球失誤太多反而不好意思,比賽時候丟分懲罰自己,對方得分高興[捂臉]我也高興。
③ 職業體育是生意嗎對此你怎麼看
職業體育,也稱為商業體育,是一種競技體育活動,其追求競技游戲的票房價值並瞄準商業利潤。
④ 請問在伊川檯球廳里女生喜歡打的檯球桌叫什麼名字
叫九球台,也簡稱花式球台,或者九球檯球桌,如果你喜歡,可以自己買台放家裡娛樂,如果是在伊川開檯球廳,你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一個賣這的地方,他們是自己做的檯球桌,在河南知名度很高!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廠」,你上網路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以下地圖中的紅色按鈕 B 和 A 就是他們的位置,你點擊一下紅色按鈕就能看到詳細資料。
D擬真的撞球游戲,可二人同時比賽,且可調整角度及球台的遠近距離,且當推竿時更有推竿的真實感受。可謂史上最強的檯球游戲,支持-Ball, Snooker 等各種游戲模式。無論從畫面上還是游戲方式和音效上,都達到驚人的逼真程度,就好像在真實環境里玩檯球一樣的感受。有著華麗的畫面以及完美的音效,其出色的品質在今天看來仍令人稱贊。特別是完善的練習模式,非常適合初學者提高檯球水平。(要在GAMESPY ARCADE 聯機,需要下載最新的補丁。國外有VP最新版本,可在其官網下載,不過要付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虛擬檯球
英文名稱:Virtual Pool 別名:維真檯球
發行時間:年月日
製作發行:開發商: Digital Mayhem
發行商: Interplay
語言:英語
玩家感受
其實檯球游戲好不好不在於畫面,主要的還是物理模擬水平咋樣,這個游戲是美國十幾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研究的成果,他的數學表達式模擬真實環境簡直是世界無敵的了。
購買這個系列的游戲的玩家都會獲得一個承諾-如果在你按照游戲的進程通關後而在現實世界中你的球技沒有提高的話,那麼你將能夠以購買游戲的價格獲得退款。我們不知到自這個系列的游戲第一款發布以來有多少人去退過款,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Interplay在《虛擬撞球》系列中的各款游戲上的投資沒有一款能夠比這部最新作更能夠安全的獲得回報了。如果你在這部傑出的撞球模擬游戲上花了些時間,但在現實在你的球技一點兒也沒提高那麼就只有兩個原因了:一是你的球技實在太高,所以沒有什麼可以讓你提高的了;二就是你沒有胳膊。
事實上游戲開發商在這部游戲的幾個關鍵的部分都做到了真正的提高和改進——最重要的是增強的多人游戲支持以及職業賽模式幫助你訓練提高技術以上網挑戰高手。
我們不能要求一個體育游戲比撞球還要更適合於網上對戰:低ping時間不是游戲的必備條件,這項運動的本身特點決定了游戲在網上運行很穩定。如果對聯網對戰有興趣,那就安裝GameSpy Arcade,用你的email上網注冊一下,有空咱們可以對戰一番哪,我的gamespy上的id是greengenus或gzhanghailin。
游戲中的明星高手是Jeanette Lee,人稱黑寡婦。這是個女明星,在游戲中她將指導你,怎麼樣,很有趣吧。從她身上你能夠學到打撞球的許多技巧。目前我玩過的最好的檯球游戲,模擬逼真度相當高,全 D 的環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算用來學習檯球都完全沒問題,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該游戲對機器配置要求不高,想當年我的 C + 都可以玩哦。游戲中包括了當今職業檯球協會幾乎所有的正式比賽項目,例如 -Ball,Snooker 等,其中 -Ball 是我最愛玩的,曾經在游戲的生涯模式里過五關斬六將,一直打到最終 BOSS ,結果被 BOSS N: 直接淘汰,最郁悶的還是對戰中我基本只是個看客,因為稍有差錯 BOSS 就一桿端了...
說起這個 BOSS 就不得不提這款游戲的代言人--Jeanette Lee 。這位世界著名的美籍韓裔球後是世界上最光芒奪目的美女職業檯球手,不光是她的球技出眾,更由於她每次比賽的一身黑色裝束、配上她冷艷的容貌,比賽時專注的表情,除了令對手膽寒外,同時也為他贏得了「黑寡婦」這個聽起來邪氣十足的外號。我也是接觸這款游戲後認識的她,後來看到她的資料,得知她在歲的時候在脊椎里埋植了兩根鋼條才得以重新站起來,歲遇見檯球,僅用年時間就成為職業球手,之後的一年半時間內就奪得世界第一的寶座。出道至今,贏過世界女子檯球協會個冠軍和世界錦標賽冠軍,而我前面所稱的 BOSS 就是她啦,真的很厲害的說,光看她的母球走位就是一種享受,而且游戲中可是包括 Jeanette Lee 語音解說以及大量的視頻教學哦。
虛擬檯球 (張)
你可以使用你的獎金買更好的球桿,從諸如Joss and Viking等有名製造商出品的盒子來裝球具。但在一開始的比較長的時間里,你會一直使用你的最初的球桿。游戲有種風格不同的撞球游戲,盡管大多數玩家喜歡流行的球,球或直接式入袋式玩法,但象Bowliards式和火奴魯魯式變體玩法還是值得一試的。所有游戲有三種球桌供選,而且對於每種球桌可以調節球速、球袋尺寸和袋口。玩過幾輪之後,你已經可以進入職業模式。你的職業撞球生涯從美金的開始,即使是經驗比較豐富的撞球玩家都會栽在這里厲害的"大鬼"和老闆手裡,但隨著你一路過關,輸家的補償也會不斷增加哦游戲將重點放在撞球的物理體上和游戲的選項,對於D的角色並不是如何重視。游戲的物理學模擬比前部作品更好。游戲中的個比賽地點的環境氣氛沒有做過多的渲染-舉個例子,你也許會聽到啤酒瓶「波」的打開的聲音,手機的聲音,還有在地下室中的貓叫聲,游戲的圖像也不錯,但並不華麗,即使在最高的解析度下差別也不大。游戲以真實為前提,在這部游戲中你能夠收到更好的訓練。好了,如果你是個撞球迷的話,這絕對是你提高球技的一個好機會,還不快下載試試!
游戲截圖
狻翎網游戲圖片欣賞:
游戲截圖(張)
配置要求
基本配置:
Pentium MHz
MB RAM
Windows///ME
DirectX .
MB hard-disk space
x CD-ROM drive
DirectX-certified video card
DirectX-certified sound card
推薦配置:
Pentium MHz and MB DirectX-certified video accelerator
操作
在選項裡面,可以調解析度 (settings -> video mod)
主要鍵位
關於擊球,默認是S鍵,按住S鍵後,推拉滑鼠可以擊球,根據推拉的速度可控制擊球力量
S - 擊球
M - 調整母球位置(如BALL中對手犯規後,按住M鍵可以擺球)
E - 調整擊球位置
B - 調整球桿的高度
V - 調整視覺角度
U - 撤銷,返回擊球前的狀態,在練習中非常有用
R - 重放擊球畫面,在練習中非常有用
常用鍵位
在 settings -> keyboard mapping里,可以設置自己習慣的鍵位
A: Aim,瞄準
B: Raise Butt of Cue,調整球桿的粗頭兒
C: Move Center Point,移動視野位置
E: Move Cue Tip,移動擊球點位置
F: Vary Tracking Force,改變跟蹤速度
G: Toggle Ghost Ball,跟蹤白球
H: Select Another Ball To Move,選擇其它球移動(只在trick/setup shot模式能用,先按M鍵出現標記,再按住H鍵,就能移動標記到其他球上方,松開H就選定,再按M移動。[] )
L: Toggle Table Lines,顯示擊球路線
M: Move Ball,移動球
O: Overhead View,俯視
R: Replay Last Shot,重新播放前一次擊球
S: Shoot,擊球
T: Toggle Tracking,鎖定跟蹤
U: Undo,撤銷
V: Change View,轉換視角
W: Walk Back From Table,走回桌後
X: Examine Table,檢查桌子
Y: Your User View,用戶視角
Z: Zip To Result,快速顯示擊球結果
>: Toggle Amplify,擴大角度
<: Toggle Fine Tune,鎖定角度
+/=: Increase Replay Rate,加大回放速度
-: Decrease Replay Rate,降低回放速度
/ : Type Chat Message,打字聊天
L Mouse: Zoom,放大縮小視野
Ctrl-A: Set Adversary View,設置對手視角
Ctrl-B: Spot Lowest Ball,辨認小號球
Ctrl-C: Call Shot,呼叫撞擊,即選手出桿擊球前必須指定球指定袋
Ctrl-D: Draw Game,平局
Ctrl-G: Return To Game,回到游戲
Ctrl-K: Kibitz Shot,由電腦擊球(僅適用於QUICK PLAY)
Ctrl-L: Load Saved Game/Position,載入游戲
Ctrl-M: Miscall Last Shot,叫錯球
Ctrl-P: Push Out,趕出場
Ctrl-Q: Quit Current Match,退出當前游戲
Ctrl-S: Save Game Or Position保存游戲
Ctrl-T: Change Player Turn,交換玩家次序
Ctrl-V: Return To Video,返回錄像
Ctrl-W: Set User View,設置用戶視角
Ctrl-[: Called Safety,讓球
INS: Spot/Pocket Ball Menu,拾球菜單
ESC: Enter Menu System,退出菜單系統
消除游戲畫面中的鋸齒
簡單說明一下吧``: 裝完顯卡驅動桌面->屬性->設置->高級->疑難解答->硬體加速->設置為完全加速!!! : 開始菜單-> 運行[輸入命令dxdiag+回車] ->診斷工具->顯示-> directdraw加速啟用 directD加速啟用 AGP紋理加速啟用 :右鍵-〉屬性-〉兼容
(若發現AGP紋理加速被禁用,請設置BIOS,把顯卡可以佔用的內存空間放到顯卡本身顯存的一倍,不行的話請更新主板驅動)
典型擊球
下面說一下一次典型的擊球。進入游戲,選Quick Start,或Career,要先Create Player,選中你自己,然後還要選對手,根據情況可以選Computer Opponents(人機對戰),Human Opponents(二人輪流),Remote Opponents(遠程對手,互聯網如區域網)。然後進入游戲,假定你先開球,拖動滑鼠,可以使桿繞母球移動,按住M,可以移動母球,按住E,可以改變母球上的擊球點,按住B改變一下球桿與檯面的角度,按一下.(句號),可以放大力量(記住,最好只在開球時用),再按一下是取消。瞄準好後,按住S,這時桿是被鎖定的,只能出桿。向後拖動滑鼠一定距離,然後快速向前推出,就和你推桿一樣。我的感覺,這個推桿速度和真實的情況有些相似,大家慢慢體會吧。
⑤ WWE是游戲嗎
wwe 世界摔角娛樂的英文縮寫
是美國著名職業摔跤上市公司 世界摔跤娛樂主要以職業摔跤為主,以戲劇式的風格進行摔跤競賽,為目前世界最大的職業摔跤企業。
所以你問是游戲么,當然 現在的電子游戲也有WWE職業摔跤的體育游戲。
而WWE 是人們對美國職業摔跤的一種簡稱。
⑥ 美國職業美式足球游戲怎麼玩
美式橄欖球(American football)(美式足球)是橄欖球運動的一種,美國最流行的運動,為北美四大職業體育之首。美式橄欖球起源自英式橄欖球,傳入美國後規則改變,改為採取攻防線進行回合制爭球、沒有跑位限制,並且可以向前拋擲傳球,這運動的目的是要把球推進到對手的端區得分,得分方法有多種,包括持球越過底線,拋球到在底線後的隊友,或把直放在地上的球踢過兩枝門柱中間射門。比賽時間完時得分較多的一隊勝出。美式橄欖球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接觸性體育運動,由於球賽中往往會與對方球員有強烈的身體沖撞,因此球員需穿戴頭盔和護具出場。
⑦ 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究竟有多難
假設你有很高的天賦,同時也受到成績優異的專業電子競技俱樂部的青睞,那麼下一步也是非常困難的一步。如何說服你的家人同意你踏上電子競技之門。
回憶說,2019年加入該團隊的江城在安卓和蘋果區排名第一。教練特意找到了自己的家,但很難說服一位16歲孩子的母親讓她的兒子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他的母親對電子競技知之甚少,也不相信兒子會獨自離開。後來,團隊的另一名成員趙軍和他的母親一起去工作。俱樂部讓兩個同齡的年輕人住在一間卧室里,並有一個伴侶。她還詳細介紹了俱樂部的條件和情況,江城的母親同意了。」
還有一些孩子很有天賦,但他們的父母總是不同意,只能放棄。」過去,不同年齡的父母或老人不了解電子競技。隨著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和家長自身的年輕化,許多80後家長現在認為,如果他們的孩子真的能成為電子競技選手,那就太酷了。他們中的一些人直接把11歲的孩子帶到俱樂部,被勸阻了。他們不會接受15歲以下的孩子。
80%淘汰,電子競技不玩游戲
青年訓練營不是一個每月通過吃、睡、上網和玩游戲來掙錢的地方。當你第一次來到這里時,隊員們都很年輕。他們大多數是第一次離開父母。每天的訓練時間長達13-14個小時。今天他們仍然是隊友。他們將成為be明天就被淘汰了。只剩下一個了。有多少新生在第一次經歷高強度訓練時感到頭暈和嘔吐麻木,手指麻木
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這個時候,你還會覺得玩游戲很香嗎?
⑧ 怎樣成為一名職業游戲玩家
需要的條件:
天賦:這個很重要,並不是像2L說的有時間菜鳥一樣很厲害。世界上玩某個游戲時間長的人練得多的人不少,但真正厲害的還是那幾個。菜鳥練久了只會達到某一個水平,再練效果微乎其微。
心理基礎:除去技術要素,在各項具對抗性的賽事里心理要素也是決定高低勝敗的關鍵。有時候一個猶豫、一個不知所措、一個不平衡等,就會影響到一個操作,而一個錯誤的操作所帶來的對勝負的影響可能十分巨大……
時間:對游戲的熟悉和上手度對於職業玩家來說也很重要,對某一操作所容許的失敗率控制在最低、對游戲的熟悉度和對情況的處理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要靠砸時間砸出來的。
金錢:這個也很重要。國內的游戲市場不比國外,即使你水平很不錯,但在出名前也很難拉到贊助費,除非你一開始練就能拿到大型比賽的獎金……平時生活和練習等各方面費用算起來沒有固定工作或是收入還是很吃力的。
年齡:年齡大了反應力適應力精力等各方面都會開始下降,這時候就該考慮轉行了。所以職業游戲玩家是個永遠年輕的職業。像以前像神一樣的梅原,在2002年後就基本沒什麼作為了……
注意:心態很重要,並不是一從事職業游戲玩家就一定要拿到好的成就,也有可能一直到退出都還是默默無聞,而且在國內雖然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項體育項目,不過社會輿論依然對於電子游戲持反對態度,政策上也只是將電子游戲作為一種產業來對待。要做好不被人理解的心裡准備。而且電子競技是一項考驗心智體的運動,除了嫻熟的技術外,良好的心裡基礎和體質也很重要,不要只顧著一味的練習。
先說這么多了。
祝LZ玩得開心——
⑨ 在職業規劃課上 可以做什麼有關游戲
職業規劃實際上與工作相關性非常強,所以職業規劃也要以工作的解決思路相結合。
在這過程中魚骨圖的做法,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展開視野,理解全程的把控,對於人生的起點到人生一定平台高度的把握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一個游戲「過迷宮」中,共有9名參賽者,每人一份同樣的迷宮圖,要求每個參賽者在5分鍾內到達圖中終點。其中設有「收獲」和「陷阱」,在到達終點的過程中,每踩到一個陷阱加4步;每拿到一份「收獲」減3步;最多可選擇五條路線,每多做一次選擇加4步;最後獲勝的標准有三點:1、步數要少;2、收獲要多;3、速度要快。
游戲進行到最後,出現了以下幾種結果。
1、一名參賽者提交的時間約為三分鍾左右,觀察其到達終點的進程,我們發現基本直達,且一路踩著「陷阱」而來。總結起來是:速度快、步數極多、收獲極少;
2、五名參賽者提交的時間約為5分鍾,觀察其到達終點的進程,我們發現每個人都走了至少三條路線。總結起來是:速度較慢、步數多、收獲較多;
3、2名參賽者基本是在再三提示下匆促提交,觀察其到達終的進程,我們發現其中一個人只選擇一條路、另一個人選擇了兩條路線,兩個人統一的特點就是謀而不決。總結起來是:顯些超時、步數多、收獲持中;
4、一名參賽者提交的時間為4分鍾,觀察其到達終點的里程,我們發現只選擇了一條路線。總結起來是:速度快、步數少、收獲持中;
在游戲結束之餘,不禁引人思考,如果說將穿越迷宮的過程比作職業生涯規劃,那麼針對游戲中以上四種不同的結果來解讀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對職業生涯規劃。
一、投機取巧,捷徑型。
筆者認為,第一種捷徑型在游戲中看似速度較快,但是卻最有理由成為游戲中最大的輸家。在游戲中勝出的條件並非僅僅取決於速度,而是速度、收獲、步數並存。
反觀我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看似「捷徑」有可能就是最大的「彎路」。本游戲中最近的路線中布滿了陷阱且少有收獲。一則在職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不是踏踏實實的專研專業知識、學習社會知識,而是學習一些花拳秀腿隨時准備投機取巧,想藉此在職場上提升;二則在人員招聘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應聘者,應聘工作只是為了單純的提薪、提福利、提職位,而並非著眼於日後的發展和職業的前景;三則,在擇業的過程中經常會有這樣一種現象,大多數擇業者都去選擇一些有名的國企、外企、合資企業,卻對那些有前景、有發展空間的民企、私企冷眼相對。對於前三種企業即使是利於發展的崗位也要你爭我奪,而對於後兩種企業即使各方面條件都有利於發展也不予理會,孰不知職場至勝取決「實力」,而這實力來源於自身能力,而非企業規模。職業生涯並非不可以走捷徑,但走捷徑的前提一是找到真正的捷徑;二是避開途中的陷阱。
二、有始無終,選擇型。
筆者認為,第二種選擇型在游戲中看似頭腦靈活,但也不可能成為贏家。選擇型經過反復嘗試雖然會選擇一條收獲較多、步數較少的路線,但由於走的路線較多,一則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二則因多次選擇而導致步數增多。在現實生活談及工作經常有朋友這樣說:「聽說現在某某行業、某某職業很熱,學完這個證、那個書的就轉行。」結果行業是到是轉換了一大堆,卻沒有一個穩定下來,知識到是也學到了一些,卻是博而不專,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反而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定位;另者,就是無法正確處理職場上的困難與挫折,公司是一家又家的換,問題是一個又一個的來,最後對整個職業生涯失去信心;再者,就是一腳踏多船,選來選去,跳來跳去,最後都弄了個無疾而終。事實上,就如迷宮游戲一樣,無論你選擇了多少條路線,無論每條路線中都存在著怎樣的優勢與不足,而你最終都只可以確定並有始有終的延著其中的一條路線到達終點。職業生涯中多份選擇就多份途徑,但過多的選擇必然導致一些有始無終的客觀現實,也必然要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某種意義上講職業發展也是有時限性的。
三、謀而不決,完美型。
筆者認為,第三種完美型在游戲是看似深思熟慮、老謀深算,但最終卻無法成為游戲的贏家。這類完美型始終無法做出選擇和決定,而由於怕超時做出的決定又絕非最佳的選擇。
反觀現實工作中的一種現象,在招聘工作中就遇到過許多初入社會的青年人,一要公司規模、二要自身職位、三要薪資待遇、四要福利到位、五要發展空間等等,倒是考慮周全,結果是眼高手低,一挫再挫,到最後匆匆促促的找了一份並不見得適合自己的工作。後果可想而知,時間、精力、熱情全浪費掉,到頭來還是不盡如人意。另一種現象則是出現在職場「失意」族裡。想做「金領」又考慮到仕途無歸;想做「銀領」又恐高處不勝寒;想做「白領」又難於選擇職業和專業;想做「藍領」又不肯踏踏實實的從基層做起;最後只能是望洋興嘆,做一個職場的「失意」族。其實在職業生涯中要多謀而善決,而並非謀而不決,白白葬送了機會。
四、中規中矩,規劃型
筆者認為,第四種規劃型在游戲中穩扎穩打、勤思、善能,最終可成為游戲中真正的贏家。此類規劃型在游戲的結果中可以看出,每一步都中規中矩,在保持速度的同時,兼固收獲,又盡可能的避開陷阱,至始至終的堅持同一路線少走彎路。
在職業生涯中,努力是必要的,而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決定選擇一個職業的時候,就應該始終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前進。當然其中也會夾雜著這樣那樣的干擾、這樣那樣的陷阱、這個那樣的困難和挫折,但始終保持職業的方向感和目標感,規劃職業生涯以目標為導向,是職業生涯致勝的關鍵。正如游戲最終的贏家一樣,如果他如捷徑型一樣不迴避陷阱;又如選擇型一般頻繁的變換路線;或如完美型一樣謀而不決。那麼他註定不會取得勝利。反之亦然,人說職場如戲如夢。但唯一不同的是,戲有落幕;夢有醒時;而職業生涯則關系著人生的事業成敗,重如泰山!
縱觀通篇四種類型,輸家和贏家之差,筆者認為就在於前者疏於規劃而後者則善於規劃。
⑩ 如何成為一名職業游戲選手
需要的條件:
天賦:這個很重要,並不是像2L說的有時間菜鳥一樣很厲害。世界上玩某個游戲時間長的人練得多的人不少,但真正厲害的還是那幾個。菜鳥練久了只會達到某一個水平,再練效果微乎其微。
心理基礎:除去技術要素,在各項具對抗性的賽事里心理要素也是決定高低勝敗的關鍵。有時候一個猶豫、一個不知所措、一個不平衡等,就會影響到一個操作,而一個錯誤的操作所帶來的對勝負的影響可能十分巨大……
時間:對游戲的熟悉和上手度對於職業玩家來說也很重要,對某一操作所容許的失敗率控制在最低、對游戲的熟悉度和對情況的處理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要靠砸時間砸出來的。
金錢:這個也很重要。國內的游戲市場不比國外,即使你水平很不錯,但在出名前也很難拉到贊助費,除非你一開始練就能拿到大型比賽的獎金……平時生活和練習等各方面費用算起來沒有固定工作或是收入還是很吃力的。
年齡:年齡大了反應力適應力精力等各方面都會開始下降,這時候就該考慮轉行了。所以職業游戲玩家是個永遠年輕的職業。像以前像神一樣的梅原,在2002年後就基本沒什麼作為了……
注意:心態很重要,並不是一從事職業游戲玩家就一定要拿到好的成就,也有可能一直到退出都還是默默無聞,而且在國內雖然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項體育項目,不過社會輿論依然對於電子游戲持反對態度,政策上也只是將電子游戲作為一種產業來對待。要做好不被人理解的心裡准備。而且電子競技是一項考驗心智體的運動,除了嫻熟的技術外,良好的心裡基礎和體質也很重要,不要只顧著一味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