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游戲舞龍燈圖片
『壹』 簡介舞龍燈的由來
土家族民間體育活動之一--舞龍燈
舞龍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活動,各民族都有舞龍燈的習俗,傳說,土家族在很早以前沒有舞龍習慣。有一年,久旱不雨,禾苗枯黃,溪河斷流,來了一位能算天氣晴雨陰旱、人間禍福的鬼谷先生,對土家人說:「大家不要愁,今天午後未時排雲,戌時下雨,城內下三分,城外下七分」。他這話,被治水的金勾老龍聽到後心想,凡間有如此能人還要我管什麼水?!頓生嫉妒,便賭氣將玉皇大帝命他在城內城外的下雨量倒改過來分。結果,傾盆大雨,水淹城內,房屋倒塌,淹死了許多人這事被當坊土地向玉皇大帝啟奏後,玉皇大帝把金勾老龍打入天牢,七天後斬首示眾。觀音菩薩知道此事向玉皇大帝求情保救老龍。沒待觀音開口,玉皇大帝就放陰劍把金勾老龍斬成九節。此後,鬼谷先生又來對土家人說:「老龍被斬,是和我賭氣而喪命,但他對民間做了不少好事,他死了,你們要為他燒點香紙。」於是,土家人就製作九節金龍,到各村寨起舞,叫人們敬奉,求老龍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久之,舞龍亦成為土家族的傳統習俗。但是,土家舞龍,在城鎮是舞全國各地大同小異的布扎龍,在土家山寨舞龍與各地有別,其自成特色。主要有以下幾種
『貳』 民間體育游戲有哪些
民間體育游戲:鬥百草、放風箏、騎竹馬、盪鞦韆、捉迷藏、鬥蟋蟀,還是跳房、跳百索、拔河、賽龍舟、摔跤、下土棋等等
民間游戲是指流傳於廣大民眾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主要流行於少年兒童中間和節日里成年人娛樂節目之中。有些游戲項目在發展中逐漸完備,最後形成了競技項目或雜技藝術。生動有趣,沒有功利色彩的民間游戲和競技活動,每個炎黃子孫都會感到親切。這種親切感總是與朗朗的笑聲和濃濃的鄉情融在一起。
(2)體育游戲舞龍燈圖片擴展閱讀:
游戲特點:
1、隨意性。從游戲的組織和取材角度來說,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規則,但又具有隨意性。一些游戲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葉子,就可以開始游戲,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圖形玩「走子」游戲。
2、趣味性。民間游戲能夠代代流傳是因為具有極強的趣味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例如,跳皮筋可以邊說兒歌邊跳,玩法上可以從一根到兩根、三根。再如摔煙紙盒,其中好看的圖案、扇的動作和紙盒摔在地上發出的聲音都給幼兒帶來了樂趣。
『叄』 舞龍為什麼屬於體育運動呢這個運動是什麼樣的呢
很多人都不理解,其實舞龍也算是一個體育運動,它主要是屬於中國民俗的體育運動。舞龍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它從古代就開始具有,所以它傳統文化底蘊非常豐富,這個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活動逐步的被發展為一種體育活動,因為舞龍這個項目是需要與體育運動結合的,它現在不斷的創新,不斷的融合一些相關的體育進去,所以也就慢慢的變成了一種體育運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舞龍這個體育運動的主要過程是什麼樣的,以及它經常在什麼時間出現。
以上這個故事請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肆』 舞龍燈的由來
相傳,古代人們把龍、鳳、麒麟、龜稱為四靈,是吉祥的化身,美好願望的寄託。傳說龍王興雲降雨,造 福人間。
龍作為一種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崇拜的 民族象徵,是藝術創造的產物,它集獅頭、蛇身、魚尾、 鳳爪於一身,匯勇猛、靈活、友善、高貴於一體,綜合 了人民的理想、願望、智慧和力量,象徵吉祥與幸福。 據傳,早在漢代時期,舞龍燈活動已很普遍。
民間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傳 至唐宋,舞龍在民間已很興盛,舞龍燈的形式和表演技 巧已很完善。
關於舞龍燈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年,晉陽大地旱情嚴重,玉帝讓金角龍王給晉陽地區播雨,而金角龍王將雨播到南方,淹死了很多百姓。玉帝知訊後,將金角龍王問罪貶斥,老龍王為贖罪,每年新春之際,下凡界拜訪百姓,許諾來年定降喜雨,讓晉陽大地風調雨順,五穀豐收,過上美好幸福的日子。
(4)體育游戲舞龍燈圖片擴展閱讀
舞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舞龍的人,通常都安置在當地的龍王廟中,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將龍身從廟中請出來,接上龍頭龍尾,舉行點睛儀式。
龍身用竹紮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為引導。舞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
舞龍是個大節日,舞到任何一處都會受到招待。舞龍的隊伍有時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這叫「龍換酒」。等到舞龍完畢,就將首尾燒掉,龍身送回廟內。
龍也就很自然的做了農作物的司雨神。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後稷。
『伍』 什麼是玩龍燈
龍,是中國人眼中的吉祥之物。很多民間娛樂和體育活動,都有「龍」的參與,玩龍燈就是其中之一。玩龍燈,又叫舞龍燈,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文化活動,很多民族都有舞龍燈的習俗。以前,只在春節、元宵節期間表演,如今,每逢節日慶典,舞龍燈都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
根據龍燈的製作材料,可將之分為:布龍、草龍、篾龍、板凳龍(用長板凳相接)。龍燈的結構龍頭、龍身、龍尾三個部分構成,總共分為若干節(一般總節數為奇數,常見的包括九節龍、十一節龍和十三節龍),每節內部均放置一隻蠟燭。龍睛、龍角、龍須、龍鱗等細節非常逼真,龍身再繪以黃、赤、青等不同顏色,舞動起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尤其是夜間觀看,一隻只巨龍騰空而起,口中噴射火焰,讓人贊嘆不已。
玩龍燈在中國歷史悠久,漢時已經相當普遍,唐宋時期更是流行。宋代吳自牧著的《夢梁錄》載:「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如今,玩龍燈已經發展成為形式多樣、玩法復雜、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
玩龍燈,一般都是一人手持「龍珠」在前面開道引路,伴隨著鑼鼓家什,龍頭緊隨龍珠,擺出要捉住龍珠的樣子,龍身和龍尾則隨著龍頭做出各種動作和反應。舞龍,不需要專業和固定的演員,有興趣的人都可參與。但是,參演的人一定要具備一定的體力方可將龍舞得活靈活現,民間有種說法叫「龍頭要有力氣,中間晃來晃去,尾巴多走三里地」。玩燈龍的動作多種多樣,有黃龍下海,金龍抱柱,二龍戲珠,老龍翻身,金龍過海等等。同時,節數不同的龍燈,表演時側重的方面也不同,九節以內的側重於花樣技巧,較常見的動作有:蛟龍漫遊、龍頭鑽檔子、頭尾齊鑽、龍擺尾、蛇蛻皮等。十一節、十三節的龍,側重於動作表演,金龍追珠,騰挪跌宕,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不管是幾節龍燈,表演時難度最大的是「三角癲」。「三角癲」也是鬧龍燈的一種玩法,就是在龍燈保持直線行進的情況下,中間幾節忽然做出左右搖擺或將本節龍體抬高的動作,其他演員隨之做出相應反應。這種玩法如果配合得好,整條龍燈會出現波浪起伏、環環相扣的效果,使之更加逼真好看。但是,一旦出現配合失誤,就可能引起龍身著火脫節的情況。這就需要有人統一指揮,並要求演員集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