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讓孩子放下手機的游戲
A. 孩子沉溺手機游戲,父母不打不罵,該如何讓他輕松放下手機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現在的孩子一邊享受著網路帶來的便利,而另一邊又沉溺於手機游戲。作為父母,怎麼才能在不打不罵的情況下讓孩子輕松放下手機呢?我覺得有如下的這些措施。
總的來說,放下手機也不是那麼困難的,只要父母幫助孩子合理地安排好時間,找到生活當中的樂趣,多發現好玩的事情,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也會慢慢戒掉對手機的依賴。父母也不要過多地苛責孩子,偶爾讓孩子放鬆一會。
B. 打罵無用,家長用這3招,孩子乖乖放下手機,不再沉迷游戲
導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大量的電子產品,尤其是 手機 。我們對手機越來越依賴,許多孩子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 低頭族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隨處可見。盡管手機的出現確實使我們的生活更輕松便捷,但對孩子而言,手機玩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現在暑假的到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玩兒手機、打 游戲 ,父母也非常著急於孩子對手機沉迷。
還有一些孩子拿著父母 辛辛苦苦賺來的錢 在 游戲 中買裝備,或是打賞某些主播等。有個新聞報道說,一個做環衛工人的母親辛辛苦苦攢下四萬元錢,卻被自己年僅12歲的孩子 揮霍一空 ,就為了打賞一個網路主播。 這表明長時間玩兒手機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
如果父母真的想 解決問題 ,幫助孩子放下手機,必須先找到問題產生的 根本原因 。
1、父母的影響
實際上,孩子成長過程中會下意識地 模仿和學習父母的行為舉止 ,可以說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玩兒手機,那孩子也會這樣。 長此以往的沉迷玩兒手機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導致視力下降,還會使得孩子不愛思考,思維緩慢,學習也會跟不上。
實際上,現在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如果父母有較強的家庭教育的觀念,就會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讀書看書, 為孩子樹立榜樣 。
如果父母無法避免在家裡長時間玩兒手機,那一定要明確讓他知道你用手機在做什麼, 引導孩子 健康 地使用手機 。
2、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路上有太多誘惑,也因為小孩子 自我控制能力差 ,就會無法避免這種誘惑。如果同新聞報道的那個孩子一樣,花掉了家裡的積蓄,這會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孩子的認知能力不足,他們的金錢觀念並不明確。但手機是一把 雙刃劍 ,如果使用得當,將對孩子大有裨益,但如果使用不當,孩子就會毀了。
用獨特的教育方式,著名主持人倪萍讓自己的孩子從 游戲 迷逆襲成學霸
倪萍的兒子虎子從小就對 游戲 很痴迷,在學校為此經常被叫家長。 但沒想到倪萍會對兒子說:我們不上學了,回家玩去吧!
倪萍不僅 沒有指責 自己痴迷 游戲 的兒子,還讓他不受限制地在家裡玩。她也放下工作和兒子在家開心地玩了三天 游戲 。
誰也沒有料到,就這樣過了幾天後,虎子 主動 告訴倪萍他 想上學 。有很多人對此感到困惑,但是不得不說倪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成功。
1、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平時在孩子面前盡量少玩兒手機, 多讀書 或者 和孩子一起做 游戲 、玩耍 。
如果父母當著孩子的面一直玩兒手機,孩子的 好奇心 會讓他覺得手機上有非常好玩兒的東西,也想拿著玩兒,一步步的孩子就會沉迷手機。
另外,在孩子看到自己其他的朋友、同學已經有手機,想讓家長也買給自己的時候, 父母一定要拒絕 。別人都有的東西未必是對自己好的。一旦孩子痴迷玩兒手機,想要戒掉就會很困難。
2、告訴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當孩子對手機產生興趣時,父母先不要用打他或罵他的方式制止他,而是應該正確引導他。首先, 告訴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比如查詢學習資料,玩益智 游戲 等, 讓孩子知道手機最重要的用途是學習知識 。
3、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通常導致孩子沉迷於手機的原因是在家裡沒有其他的 娛樂 活動,或是父母看到孩子玩手機沒有正確引導。父母平時一定要帶孩子多進行 戶外活動 ,踏青、 旅遊 等等。這不僅可以放鬆心情,而且可以增強孩子的身體 健康 。
這個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並不是每個父母都像教育家一樣會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如果父母總是愛用評判、講道理、甚至是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反而會適得其反,效果差,也會越來越困難。
結語 : 孩子的生活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父母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使用正確且適當的教育方式,避免陷入教育誤區。
C. 讓孩子放下手機的方法
和孩子一起運動(游戲)。這樣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父母和孩子在運動過程中,身體之間的接觸、視線交流以及彼此之間無拘無束的笑,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有助於加強親子間的情感交流,能夠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
和孩子一起閱讀。大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愛看書,但閱讀習慣不是一下就可以強迫來的,而是從小的潛移默化形成的。從小的和孩子一起閱讀不僅能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其實也是一種良性互動,可以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和孩子一起接觸大自然。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聽聽鳥兒枝頭叫,蟲兒草中鳴。看看蝴蝶叢中舞,魚兒水中跳。聞聞泥土的芬芳,嘗嘗溪水的甘甜。放放風箏,聽聽耳畔的風聲。生活不僅是城市喧囂,還有大自然的寧靜。
讓孩子練一門才藝。比如練舞蹈、彈鋼琴、學唱歌、下下圍棋。這種對孩子進行的高雅藝術熏陶,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注意力、協調力與自信力。這三種能力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特別重要的。
陪孩子一起練書法。孩子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主要是訓練了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動作,從而使它們更加協調和靈活。經常有規律的訓練,更有益於有益於大腦的生長發育。和孩子一起練,孩子書寫的慾望會更濃烈。
給孩子講偉人故事,樹立遠大理想。中外名人故事很多。無論是古代的「胡服騎射」「曹沖稱象」,還是近代老一輩革命家故事,體壇明星故事。都可以講給孩子聽。「志當從高遠」,從小樹立遠大目標,自覺遠離手機游戲。
D. 家長只要學會哪2招,就能讓沉迷手機的孩子乖乖放下手機
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若是再這么玩下去,以後可就廢了,針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其實想讓孩子改掉沉迷手機游戲的壞習慣,家長只需要學會這4招就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放下手機。
1、轉移孩子注意力
有些家長比較省錢,不願意給孩子買玩具,認為玩具這東西玩一會兒就丟了,買幾天就不用了太浪費。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想法,對很多孩子來說,玩具的吸引力遠比手機要大,家長可以通過玩具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別讓孩子一直沉迷於手機游戲。
但是要注意,家長贊揚孩子的時候不能太敷衍,也不要太籠統,這樣孩子才會主動放下手機和家長溝通交流,也會變得越來越出色。除此之外,家長們還可以買一些育兒的書籍來學習相關的育兒知識哦。
E. 三個技巧,教你幫孩子放下手機,遠離游戲
四定法:
確定學員受眾:
對於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感到困惑、迷茫、無助的父母們。
確定學員痛點:
我們大多數父母対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而感到困惑、迷茫、無助,竟不知道如何下手對孩子進行教育。
確定本課目標:
這節課我們主要了解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我們最應避免的錯誤做法以及我們通過三個科學而有效的方法幫孩子放下手機,遠離游戲。
確定核心方法:
1.做榜樣引導法
2.轉移注意力法
3.賺取使用權法
【片頭】
大家好,我是一米陽光。
【上期回顧】
上節課我們分享了XX
【課程引入】
作為父母,我想你一定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1.我們的孩子只要看到手機就開始玩游戲,視手機為生命,認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被動應付學習。
2.我們的孩子原來學習成績很好,自從有了手機,沉迷游戲,成績大幅度下滑,不再有上進心。
3.我們的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一提到學習就脾氣暴躁到歇斯底里,不想去學校,甚至嚴重到想輟學。
心理學家阿德勒那句話:「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們都全力以赴地愛著孩子,而大多數的父母卻不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更不會通過科學有效地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甚至有些父母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部分父母養而不教、教而無方。因此,關於孩子各種教育的問題也隨之就出現了。特別是現在,我們的大多數孩子越來越迷戀手機,沉迷游戲,這讓很多父母陷入迷茫與焦慮之中,甚至有些時候感覺措手不及,惶恐不安。
其實,孩子在叛逆期不管有什麼樣的狀態和表現,我們一定要對孩子的叛逆期有高度的認識,而且要格外重視,意識到這是孩子在不斷地成長,絕對不能忽略對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的正面引導和教育。那麼,今天我就教你通過三個方法幫孩子放下手機,遠離游戲,讓其快樂成長。
【課程預告】
今天這節課,我會教你通過三個方法,科學而高效地幫孩子放下手機,遠離游戲,釋放你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壓力,幫助孩子樹立和增強自信心,從而激勵孩子積極向上。
這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我們最應該避免的錯誤做法。第二部分,三個方法幫孩子放下手機,遠離游戲,快樂成長。
學完這節課,相信你會正確對待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這件事情,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會再迷茫,再害怕,再無助。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我們最應該避免的錯誤做法。
【課程主體】
一、 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我們最應該避免的錯誤做法 。
1.說教、嘮叨式教育
現在的孩子對手機格外痴迷,看見手機,就十分歡喜。只要手機到手,就開始毫無節制地玩,不管有學習任務,還是沒有學習任務,更不管周內還是周末,他們此時心裡就一個念頭:天不大,地不大,唯有手機最大。我們這些父母真可謂是苦口婆心,好話壞話一遍又一遍就像復讀機一樣,給孩子說光說盡,千言萬語足以匯成汪洋大海,淹沒孩子,不僅沒有把孩子叫醒,而是一次次把孩子推向深淵,最終孩子對我們的說教與嘮叨選擇了自動屏蔽。
我們只注重了說教的時機與次數,而根本沒有注意說教的質量與結果。孩子対於我們的說教與嘮叨早已產生了免疫力,最終只能是置若罔聞,在網路游戲的世界裡越陷越深,而給我們帶來的卻是焦躁不安。
2.包辦、妥協式教育
我們大多家裡現在最多兩個孩子,要麼就是獨生子女。我們的孩子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到穿什麼衣服,小到應該玩什麼玩具,更不要提洗襪、洗鞋子這些簡單的活兒,就包括上下學的書包要麼在我們的肩上,要麼就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一切我們給包辦的妥妥的。他們就像一個個木偶一樣,在我們的寵愛中生活。
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就這樣慢慢地形成了,孩子只要哭鬧發脾氣,我們就會無條件地妥協,一方面可能是我們家境優渥,一方面可能是為了我們耳根清凈,這兩種息事寧人的無底線的妥協,會讓孩子形成一個意識:只要使招,父母就得妥協。所以,才有了今天孩子手機拿在手裡玩游戲,我們三令五申說教他們根本不會理會,若我們強制沒收,他們就會選擇兒時的把戲「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望而卻步了。
3.批評、打罵式教育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接受的就是以暴制暴式的教育,有的父母總是喜歡用貶低、威脅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深受父母思想的影響,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理論,再加我們上平時工作的忙亂、壓力大等原因,教育孩子越來越沒有耐心,更不會選擇精細化的教育方式,只要遇到孩子犯錯就會大發雷霆,不是罵就是打,若孩子拿手機玩游戲屢教不改,定會把手機摔個支離破碎,這樣的粗放的教育方式,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
批評教育孩子是可以,我們必須要學會就事論事,不能動不動就破口大打罵,棍棒伺候。我們教育孩子目的是為了解決出現的一些不良的問題,而不是給孩子增加沒必要的負擔。這樣教育的時間長了,孩子在我們面前會越來越無言,寧願沉迷游戲之中,也不會和我們交流溝通。
二、巧用三個方法,幫孩子放下手機,遠離游戲。
1.榜樣引導法
教育界經常說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復印件出問題,要改的是原件!」
我們下班回家及時放下手機,要麼夫妻雙方一起進廚房,要麼一起打掃家,孩子學習時,我們也能夠放下手機,進入學習狀態,與孩子一起學習。即使我們不再說教,孩子認為爸爸媽媽都在學習,所以他們會更努力。相反,如果我們在孩子面前整天手機不離手,甚至有些時候因為我們看到一些搞笑的情境,跟著一起說笑,孩子的好奇心會更重,這樣孩子就不會專注於學習,他要麼坐著左顧右盼,要麼會跑過來和你一起看,時間長了,他會對手機慢慢上癮,認為手機這么好,無須學習,才有了今天我們的孩子對學習不專注,無心思,而對手機過分依賴的結果。
其實,孩子就是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作為父母,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放下手機,孩子放心上,做好孩子的榜樣,奠定孩子美好未來的基礎,才能培養出比自己更優秀的孩子!
2.轉移注意力法
當孩子的注意力一旦全部集中在手機上,這處理起來卻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即使你把手機藏了,他會翻箱倒櫃找;手機摔地上了,他會想盡辦法再弄一個。如果他實在沒有辦法可想,他可能會正面和你挑戰,輕則,我們還能適應,萬一重了,後果不可想像。因為,他對手機有癮了,這個時候我們再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不僅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
其實,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可以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平時多帶孩子出去一起玩,帶上孩子和要好的同學打打球,游游泳,看看電影,騎車兜兜風,組織孩子們來一場輪滑比賽等等活動。時間一長,孩子活動的習慣就會慢慢形成,孩子就不會那麼痴迷手機,他們自己會主動要求你帶著他出去。
這種有益於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不僅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釋放學習上的壓力,還有娛樂性,同時也能享受到親情和友情,令人身心舒暢,對身心都能起到很好的調節效果。
3.賺取使用權法
「無以規矩,無以成方圓。」這句話同樣適應於教育孩子。
當我們的孩子過分痴迷手機時,我們可以讓孩子通過幹家務活、讀書、提高成績、在家與學校的表現等等,通過這些方法來一一賺取一定的積分,根據積分的多少,然後兌換成玩手機的具體時間,而玩手機的這個時間一定是每周的周末、假期,要求必須定時、定點、定量,其它的時間一律不允許玩,孩子按規定時間玩完,一定要把手機交到我們的手裡,我們平時也一定要把手機管理好。如果定了這樣的規矩,一定要約法三章,嚴格執行,不能孩子稍微說兩句好聽的話或因為你忙,就把手機甩給孩子,這樣的話,前面所做的努力就都半途而廢了,後果會更嚴重。
孩子大多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平常慣的,只要我們多動腦筋,耐心引導,相信用這個方法,孩子會慢慢疏遠手機,在學習與生活上會更積極向上。
【本期小結】
我們總結回顧一下今天的課程,我們在第一部分探討了孩子迷戀手機,沉迷游戲,我們最應該避免的錯誤做法。第二部分探討了具體的解決方案。1.做榜樣引導法;2.轉移注意力法;3.賺取使用權法。我們通過這三個簡單而高效的方法來幫孩子放下手機,遠離游戲。相信以後,當孩子再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都不會再退縮和害怕,一定會充滿勇氣和力量!
【下期預告】
好啦,本節課就到這里,下節課我們將為你分享.......。
【片尾】
我是一米陽光,咱們下節課見!
F. 家長難題,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游戲
讓孩子放下手機關鍵在家長,家長平時多注意觀察,一旦孩子拿手機就要對他監督、限時,即便查閱學習資料這樣正當的理由,也要限時,絕不能讓孩子成癮。過度玩手機對學生危害極大,家長需高度重視。除此之外,老師也要經常教育學生不玩手機,不在手機上布置作業……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促使孩子真正放下手機。
總之,平時給孩子多買些書,買些開發智力的玩具,陪孩子閱讀,做手工,畫畫,運動,親子節目等給孩子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多往學習方面引導,父母必須樹立更高更好要求,從小培養,從小抓起,相信孩子一定能有改變!
G. 可以控制孩子手機的的軟體有哪些
在不良信息泛濫的當前,未成年沉迷手機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家長想要對孩子的手機加以管控已經成為目前很普遍的現象,在家長之間似乎達成了共識。
目前市面上的管控軟體有不少,家長真正了解的卻很少。熊孩寶、格雷盒子、愛熊寶這三個軟體都具備讓家長合理管控孩子手機的功能。雖說出發點是一樣的——控制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機,但功能和體驗和體驗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這里小編進行了一個橫向測試,對這三款軟體進行比較,分析每款軟體的優勢、劣勢,精益求精的幫助家長們尋找最合適的監管軟體。
一、限制功能
1.熊孩寶、格雷盒子、愛熊寶這三款軟體都具備應用限制功能。
2. 而控制網址的功能熊孩寶和格雷盒子有這樣的限制功能,愛熊寶暫時沒有。具體情況可以參考上圖。
3. 親情號碼設置,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這三款軟體都可以設置親情號碼防止陌生電話帶孩子的打擾。但使用下來的感受格雷盒子的電話攔截方面還需要改進。
二、監控內容
家長通過熊孩寶軟體和孩子的手機進行綁定,進而就可以獲取到孩子的活動記錄。可以被家長獲取的內容有孩子使用的軟體、網頁以及每個軟體、網頁的使用時長。格雷盒子對這個監控內容同樣可以獲取使用的軟體、網址及各項使用時長。愛熊寶因為沒有對網站進行限制的功能,監控內容這也不存在網址的記錄。
三、防沉迷功能
熊孩寶的防沉迷設置按星期設置,每天可以使用的時長,一天中可以使用的時間段都有設置,設置比較靈活。相比格雷盒子和愛熊寶的一鍵管控給家長的選擇要多一些。
四、內容資訊
這個板塊目前愛熊寶相對熊孩寶和格雷盒子來說有已經有一定的架構,熊孩寶在這各方面還需改進。這個內容資訊還是看家長們的訴求,就我個人使用而言還是功能實用偏重要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