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類別 » 打游戲可以分泌什麼激素

打游戲可以分泌什麼激素

發布時間: 2022-10-09 04:30:51

『壹』 為什麼無聊游戲會讓人上癮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會分泌很多快樂激素,這能保持大腦對快樂激素的高度敏感性。而玩無聊游戲雖然不會使快樂激素大量釋放,但玩家不用通過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歡樂。這樣簡單易得的快樂,自然要比那些需要努力嘗試才能夠獲取成功的快感的大型單機游戲更受人喜愛。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應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下載游戲,並應用相應的游戲體驗,其中80%的手機游戲看起來都相當無聊和浪費時間,卻讓體驗者欲罷不能,人們為什麼會喜歡這些無聊游戲呢?現在就讓我們進入人的大腦,看看究竟是什麼導致人們會如此痴迷於這些無聊游戲。

人們為什麼會喜歡無聊游戲?

曾經有人因為坐地鐵時玩微信小游戲《飛機大戰》而不幸坐過站,那是一款非常簡單的黑白游戲,玩家僅需要通過左右躲避飛機或者炸彈來完成游戲,和《Flappy Bird》異曲同工,游戲玩家總是抱怨,這些游戲根本停不下來。類似的游戲還有《偷菜》、《憤怒的小鳥》、《小鱷魚洗澡》、《水果忍者》以及種類繁多又雷同的消除游戲等。

游戲不是“魅惑蘑菇”,也沒有《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面癱教授那樣風流倜儻,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如此具有吸引力?科學家發現,我們的大腦中會分泌多種能讓人體會到快樂感、安全感和成就感的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快樂激素”(Happines Hormone),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包括:能讓人產生快感的多巴胺,為人們帶來激情和活力的去甲腎上腺素,負責產生欣快感和鎮痛的內啡肽,還有協助我們戰勝困難、產生勇氣的催產素等。

在我們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這些激素的釋放水平其實是很低的,這樣能夠幫助我們維持心情和狀態的平靜。只有當我們達成了某個目標,大腦將會作為獎勵,增加某種或多種快樂激素的分泌,這些快樂激素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滿足和成功的喜悅。達成目標的難易程度與最終完成目標時快樂激素分泌的多少呈正相關,這也就是說,當我們達成越艱難的任務,越能夠從中產生快樂和滿足。

正是有了大腦這種“反饋獎勵機制”,幫助我們強化了那些能促進快樂激素產生的行為,從而使得我們願意堅持完成艱巨的任務。也正是有了這種“反饋獎勵機制”,使人類能堅持從事長期、有計劃的活動,以來更好地適應環境。

人腦中存在數千億個神經細胞,人之所以會憤怒,會悲傷,會快樂,都是由於腦部信息在它們之間傳遞造成的。然而,神經細胞之間存在間隙,就像兩道山崖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山澗,訊息要跳過山澗才能傳遞過去。這些神經細胞的連接部位名叫突觸(synapse),負責發射和接收信息的雙方分別被稱為突觸前膜和突出後膜,中間的鴻溝當然就是突出間隙了。當信息到達突觸,前膜就會製造一些小泡泡把一些神經遞質包裹,讓信息“飛”過山澗傳遞過去,再由突觸後膜的特殊關口進行接收。神經遞質有很多種,只有“口令”對上了才能將信息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而前文中提到的快樂激素之一的多巴胺就是這樣一種神經遞質。所以,當游戲玩家每次清除一種圖案的點或擊垮一個敵人時,我們的大腦就會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到達突觸,突觸釋放多巴胺,雖然游戲里所帶來的滿足感和現實生活中可能稍有差異,但是它能夠釋放的多巴胺的數量足夠讓人感到想要再玩一次。順便提一句,有些葯物可以作用於突觸的前膜、後膜或者突觸間隙,從而使神經遞質無法傳播。我們最常用的就是各種止痛葯劑,被用來阻斷痛覺神經信號的傳遞。

無聊游戲為什麼反而比精良游戲更容易讓人上癮?

縱觀游戲世界,並不缺乏精緻、耐玩的游戲,有些甚至比好萊塢大片的效果更加刺激,但科學家們發現,像《Flappy Bird》這種無聊游戲,反倒會比製作精良的大型單機游戲更容易讓人上癮,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會分泌很多快樂激素,這能保持大腦對快樂激素的高度敏感性,一點點成功就可以獲得大腦給予的獎賞以及滿足感,這樣人們才有動力去完成長期、艱巨的任務。毒品正是刺激了大腦中的鴉片受體,從而在不用勞動的情況下產生大量快樂激素,所以受到很多追求“過把癮就死”的不良青年歡迎。而玩無聊游戲雖然不會使快樂激素大量釋放,但玩家不用通過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感受到歡樂——也許只是越過了一根管子,也許只是擊碎了一架飛機就能得到滿足感。這樣簡單易得的快樂,雖然比吸毒要費力氣一些,但自然要比那些需要努力嘗試才能夠獲取成功的快感的大型單機游戲更受人喜愛。

“再嘗試,再失敗,仍然失敗但有進步。”如果一個游戲太過容易精通,人們就會很快失去興趣,可如果它太難了,太需要技巧了,往往經過幾次挑戰還不通關,會讓人們過早地放棄。最令人痴迷的那種游戲莫過於讓人在每次嘗試之後都有進步,它滿足了人們希望提高技巧的深層願望,盡管這些技巧真的沒啥用。

另外,是否沉迷於無聊游戲與玩家本身的特質也有關系。在沖動性的相關研究中發現,沖動性指數(UPPS總分)較高的人,比較容易在互聯網、電子游戲、煙草、賭博、暴飲暴食等方面上癮,而沖動性指數較低的人,則比較容易控制自己的放縱行為,不太容易沉迷於其中。究其原因或許有兩條,基因遺傳或者家庭教育。由於動物實驗已經說明白鼠也分為高沖動個體和低沖動個體,所以很多人認為沖動性高低是天生的,後天對其影響非常小;但是通過訪談調查發現,家庭教育也確實會促使孩子形成高沖動或低沖動的行為模式,到底是家長的沖動模式遺傳到了孩子身上,還是孩子從家長的教育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沖動模式,這是個問題,就像性取向是如何形成的一樣,學術界還存在著巨大爭議。但是,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的原因,都不能成為“我就是那種玩游戲容易成癮的人”這種看似義正詞嚴的論斷的借口。

科學家們還發現,很多人之所以痴迷於無聊游戲,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過大,而無聊游戲可以幫助大腦偷懶。這種無聊游戲操作簡單,還具有很強的重復性,可以讓我們的大腦能得到休息,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減壓的好方式。另外,由於這些游戲通關周期短,非常有利於在工作不忙的間隙時間背著老闆或老師偷偷玩,也給玩家帶來了另外一種令人興奮的刺激感。

這種無聊游戲真的一無是處么?

據國外媒體報道,研究人員在研究是什麼使得《Flappy Bird》等游戲讓人慾罷不能,以幫助開發出可提升記憶力或其它能力、甚至可以治療失調症的游戲,造福人類。此結論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實驗室中得到,那裡的研究人員在試圖搞清楚是什麼使得人們對游戲上癮,並研究如何利用電子游戲來使得人類的大腦更加強大,更加靈活,更加健康。研究人員通過神經影響技術來研究玩家的大腦,寄望所收集回來的數據有助於開發出可在玩的過程中變化的電子游戲,根據玩家的表現提高或者降低難度。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他們最終可能將開發出可治療抑鬱症或者注意力缺乏多動症的游戲,或者可重新疏通大腦提高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游戲。

羅徹斯特大學神經科學家達芙妮·巴夫利埃發現,玩兩周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後,人們可以提升視覺注意力、思維推理和決策技能。愛荷華州立大學2007年的一項研究對玩與不玩電子游戲的外科醫生進行了對比,最終發現,在腹腔鏡手術中,那些玩家比非玩家的行為速度要快27%,而且出錯次數要少37%。

上文中也指出了游戲成癮和人的沖動性相關,所以,這些簡單的小游戲,有時候也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測試,通過記錄被試玩游戲時間來劃分高沖動性組和低沖動性組(在零食成癮的相關實驗中就用過類似方法,不過游戲改成甜餅,娛樂時間改成了甜餅的個數)。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科學家們希望在未來,這些手機游戲會變得更加有用處,不只讓人沉浸其中,還能給人類帶來幫助。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患者因為某種疾病去看醫生,醫生會給患者開處方,建議他玩兩周食品葯品管理局批準的一款電子游戲呢。

『貳』 是不是玩網路游戲腦內能分泌激素 比玩單機強烈

是的,我也非常贊同。

『叄』 人為什麼會喜歡玩電子和網路游戲

我想就自己對心理學粗淺的了解,來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

正像漲工資所說,熱愛電子游戲的人,把游戲當真。這看起來是很傻的一件事。我至今都記得自己玩過的第一款電子游戲,那是在三十年前。當時我父親帶著我在公園里玩,發現了一台奇怪的桌子,桌面上有一塊黑白屏幕。後來我才知道,我有幸玩到了這個世界上第一款電子游戲。他的名字叫《pong》

第一次玩《大金剛》,我拼了命的去拯救公主,甚至因為沒錢續幣而痛哭流涕,後來我技巧嫻熟,成了游戲廳第一跳躍高手,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保護別人的沖動和能力。第一次玩《三國志》,火燒新野,縱橫赤壁,草雉在手,又有誰能擋我?而也正是因為這個游戲,使我越來越喜歡《三國演義》,而同時,我也學會良好的合作多麼重要,豬隊友又是多麼坑人。敢搶我包子的,我都拒絕和他做朋友。第一次玩《街霸2》,我的紅人被小夥伴的和尚打得滿地亂滾,後來我急眼了,給他來了一個壯漢的大坐。我一直比較抗拒格鬥類游戲,大概就是因為,每次都是以游戲開始,打架告終,回家還有一頓胖揍。第一次玩《生化危機》,好幾天睡不著覺,甚至在床底下偷偷藏了一根木棍,半夜上廁所的時候,都要拎在手上,防止被突然沖出來的僵屍咬壞了腦子。正是在游戲裡面,我扮演的角色不斷成長,不斷強大,不斷克服困難,這種自我滿足就像毒品讓人上癮。但是游戲並不是現實生活,沉迷並不是熱愛的借口,只是無法自控的托詞。其實一個人成熟的主要標志,就是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我見過很多成年人,一怒拔刀,血濺五步,然而那隻是他們幼稚的標志。

人為什麼喜歡玩電子和網路游戲,這個問題剛好和我的游戲經歷有關,我來談談:

我是一位70後的游戲愛好者,記得在讀高中時,大概是在96年左右,那時,互聯網還不發達,那時候的我,喜歡去街上的游戲廳玩街機,比如「三國志」、「街霸」、「恐龍快打」、「懲罰者」等,當時一元錢可以買3到4個幣,後期游戲熟了,經常一個幣通關,一元錢可以玩上大半天,很有成就感,後來高中畢業,又喜歡去網吧玩游戲,那個時期還沒有互聯網,喜歡區域網聯機玩「紅色警戒」、「星際爭霸」等,有時會通宵達旦的在網吧呆上幾天,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過了很快樂,游戲對抗勝利的滿足感讓人身心愉樂。後來自己走向了社會,前期喜歡玩網路游戲、比如「傳奇」、「奇跡」等,後來工作忙,不喜歡網游各種各樣的打卡、簽到、公會任務、定點攻城等,約束自己的時間,但是喜歡玩游戲的習慣還是沒有改變,後期玩電玩比較多,從早期的FC紅白機,一直到現在的SWITCH、PS4、各種各樣的掌機、除了微軟的XBOX沒買過,其它的都擁有過,最後結合我的經歷談談人為什麼喜歡玩電子和網路游戲,主要原因有:

1、人的愛好,有人喜歡旅遊、有人喜歡體育、有個喜歡音樂,同樣有人喜歡電子和網路游戲,電子和網路游戲可以給人帶來快樂、身心愉樂。

2、電子和網路游戲可以解壓,現在的人,都過得很不容易,上到老闆、下到普通的工人、學生、家庭成員都處在一個很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白天要面對事業、工作、學習、家庭關系處理,壓力很大,電子游戲和網路游戲提供了一個虛擬的空間,可以讓人把暫時的煩惱丟開 ,去尋找自己在虛擬社會中的快樂和滿足感。

3、游戲也是一種益智和腦力、動手能力提高的一種渠道,特別是對抗型的游戲、從人物特性、裝備、技能運用、線路選擇、按鍵操作等,遊玩過程中,可以鍛煉人的腦力活動、動手能力,但是最好不要沉迷游戲、耽誤自己的學業、事業、家庭等,適可而止。

最後,電子和網路游戲也是很多電子產品、互聯網、軟體開發等行業的商業化重要途徑,整個產業鏈上也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最近幾年,國家對游戲產業,既有開放,又有約束,都是為了整個游戲行業得到健康發展,希望您可以享受到游戲給您帶來快樂,同時又能成游戲行業發展的一員,給當下游戲行業出份自己的力量。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與電腦的橫行,現在差不多家家就算沒有電腦也會有手機,這樣接觸到電子游戲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還記得我小時候,家裡是沒有電腦的,就算是手機,也是現在熟稱的老人機,只能用來接打電話,更別談用手機來玩電子游戲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小夥伴怎麼玩耍的呢?我們會一起約著釣龍蝦,一起玩老鷹捉迷藏、或是用撲克牌一起玩新編的游戲、再或者就是下棋。。。。。。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智能手機出現後,身邊的朋友就會多半拿手機玩了,用玩手機的時間替代了大家多半一起玩的時間,再就是大家宅在家裡,想和朋友見面或是買吃的,都可以通過手機就可以實現,大家就會變得越來越依戀手機。手機上越來越多的新功能被發現,沒事做的時候就會通過玩游戲來打發時間,再就是大家可以和朋友一起組隊玩游戲,用玩手機游戲或是網路游戲替代了大家見面玩的游戲,對於現在來說,游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純碎是我個人的看法,對於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人為什麼會喜歡玩電子和網路游戲?

首先呢,我們從那個時代角度去考慮,電子游戲和網路游戲他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先來說說電子游戲吧,還記得20年前吧,基本上大街小巷,電子游戲廳一個挨著一個,五毛錢可以玩一個下午,最起碼他能帶來快樂吧!

其次呢,我們也能從電子游戲中了解一點,其他方面的信息,也能豐富我們的大腦認知。

網路游戲這個就厲害了,縱觀網路游戲史,簡直是一個比一個火爆,我相信它還會繼續火爆下去的,而且國內的游戲玩家已經和國外的游戲玩家有很多交流。

慢慢的他就會變成一種游戲文化。

然後最重要的就是要說這個電子游戲和網路游戲,一定要有自控力,不然的話,那可真是孩子們的不幸啊!

最後呢,也希望大家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游戲。千萬不要玩物喪志。

說到人為什麼喜歡玩電子和網路游戲,就得說一下游戲的意義,那我們就從游戲(注意不是電子游戲)的起源來看。有記載的最早的游戲是在大約三千多年前。在一個歐洲偶家有一年出現了全國范圍的巨大飢荒,然而幾年都沒有好轉。於是人們通過玩游戲來解決食物不足的問題,包括抓骰子,抓鬮等等常見的游戲來撐過一整天不吃東西,第二天吃東西來克制玩游戲,一玩就是十八年。所以游戲的起源就是一種有益的逃避。但關鍵是我們要知道,逃避不解決問題,只是延緩問題的解決時間。因此游戲可以說是一種有目的性的逃脫和逃避。

但在電子、網路游戲盛行的現代,雖然已經沒有了飢荒,但通過研究發現玩游戲會給我們帶來東西,使我們保持較好的狀態。

游戲是一種媒介。它們本質上並不是好的或壞的。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專注於研究電子游戲的負面影響,例如某些暴力游戲對心理的影響。如今,科學家們正越來越多地研究電子游戲的潛在好處。他們的研究表明,各種各樣的游戲可以提高智力,改善從視覺到記憶的一切。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收益是否會持續下去,能否應用於非游戲任務。但電子游戲似乎實際上對大腦有益。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和開發教育類電子游戲的教育拱橋(Ecation Arcade)的主管埃里克·克洛普弗(Eric Klopfer)說。「人們不喜歡玩簡單的游戲,而游戲能夠鼓勵玩家堅持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大多數游戲會涉及到大量的腦力勞動,玩游戲可以提高其中任何一項的能力。在不同的研究中,快節奏、多動作的電子游戲已經被證明可以提高視覺敏銳度、空間感知能力等。復雜的、基於策略的游戲可以提高其他認知技能,包括工作記憶和推理。

除此之外,能給人們帶來最直接也是最直觀的感受是,玩游戲能夠促進某種激素的分泌,直接帶來愉悅感和滿足感,這也是人們喜愛玩游戲的直接原因。

說了這么多,其實喜愛玩游戲並沒有什麼對與錯,也沒有應該或不應該,我們的評判標准應該是玩游戲有沒有給自己或者是周邊人帶來負面影響,有沒有帶來好的、能摸得到的東西。

在玩游戲前別忘了轉手就是給我一個贊。

喜歡玩游戲的人大部分還是年輕人,但是也不代表年紀大點的就不喜歡玩,可能相比下來沒有那麼熱衷而已,年紀輕的人喜歡玩刺激些的游戲,年紀稍微大點的喜歡玩些娛樂型的游戲,總之絕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玩游戲的,我們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時間也是被游戲充斥著,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游戲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樂趣。

誰的童年是沒有游戲的童年?估計微乎其微吧,從小到大,游戲就已經佔領了我們的生活,小時候哪怕玩過家家也可以玩的津津樂道,純真快樂彰顯無余,當然隨著科技的發達,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小孩童年不在是泥里打滾童年,而且拿著手機或者坐在電腦前扭動著滑鼠玩著喜歡的電子游戲,其實慢慢的發現,雖然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有些東西還是失去了,而且找不回來,那時候童年所帶來的歡樂不是現在簡簡單單玩幾把電子游戲能換取的。

現在的80後和90後已經慢慢變老了,80後的孩子都很大了,90後也都開始要當爸爸或者媽媽,生活的壓力有時間就是這么不講情面,耍幾個大巴子,苦點累點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過的好點,但是游戲可以給我們忙碌的生活帶來些許快樂,能短租的忘記苦與累,可能很多朋友會說,我們不迷戀游戲,我們只是為了調節生活的苦悶。

您好,我是testZcan,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以孩子角度來看, 為什麼他們會花大量時間與精力沉迷於電子游戲? 那就是 獎勵與刺激 ,大多數學生 玩的網游都類似於LOL、cf、王者榮耀一類的游戲 。例如我就是沉迷於其中的學生, 我們能感受到游戲帶來的危害嗎?除了近視真的感受不到 。我們能感受到游戲帶來的益處嗎? 多著呢 ! 現如今的游戲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知識的增長,基本上所有的游戲都有自己的亮點。例如答題闖關類游戲能夠讓我們懂得中國的博大精深,fps類游戲能認識國際知名武器,防塔類游戲能夠讓我們增加策略性,解密類游戲能夠讓我們在緊張的時候緩緩放鬆,這些都是游戲的特點。

因為好玩,嘿嘿對啦英魂之刃戰略版出兵的時候還是觀察好自身的士兵,與輸贏有很大的正比關系。很值得一玩的一個游戲哦

用空虛來擺脫空虛

電子游戲一般是用來緩解壓力的。比如說我的世界,它是可以開發想像力,而且擁有足夠大的自由空間。人們在裡面可以自由的行走,這樣可以快速的去緩解壓力。一般火的游戲是有較大的自由空間。比如說刺激戰場,有大多數的成年人會去玩。因為人喜歡錢,在游戲裡面裝備就相當於我們人類世界的錢,吸引人們奪取。人們在玩電子游戲時可以大大的去緩解人們生活或工作的壓力。所以人們是比較喜歡去玩電子游戲的。

這是我自己的觀點,對此你們怎麼看呢?請在下方留言評論告訴我吧!

『肆』 如何看待熬夜玩游戲的女生

慾望所趨 打游戲會刺激大腦激勵機制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以使人產生愛與快樂的感覺,而有些人認為晚上打游戲更加刺激,沒有人打擾。這實際上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有很多工作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比如生長激素的分泌,肌肉的生長,大腦要處理很多代謝廢物如果長期得不到睡眠,所以作為女生來說更不可以這樣。

『伍』 為什麼長時間打游戲後感覺身體特別難受

如果頭都很木,心情煩躁,有可能是頸椎病,我侄兒13歲就是這樣,最好找一下醫生看一下,現在頸椎病已經低齡化,長時間上網、玩游戲都使你保持久坐的狀態,而缺少必要的肢體活動,給你埋下了頸椎病的隱患。

你不要太有心理壓力,好好地規范自己的生活作息,就能讓自己健康起來,
小動作可防頸椎病

首先,仰頭觀天。取直立體位,兩手下垂,兩腳與肩同寬,頭緩緩抬起,仰望天空,仰視角盡量達最大限度,眼睛盯住一個目標,保持這種姿勢15秒鍾左右。

其次,按摩頸部。取直立或坐式,用雙手拇指按揉頸部後側,先按中間部位,後按兩側肌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復按揉15次。

第三,兩目虎視,用手足撐地,使身體呈弓形,轉頸回頭,「左顧右盼」,左右各轉動15次。「左顧右盼」時重在轉頸部,不是只轉眼睛。

第四,搖頭晃腦。將頭部按照前、後、左、右的順序搖晃,如此將頭部搖晃一周,再向反方向搖動,各做10次。最後是互相爭力。兩手十指交叉,手掌置於頸項後,將頸部用力向前推,頸項則向後挺直,兩力方向相反。與此同時,左右轉頭搖晃5次。放鬆,停片刻後再重做。

你同時又熬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長期以來人類適應環境的結果。熬夜會損害身體健康。因為,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都是在夜間睡眠時才分泌的。前者在黎明前分泌,具有促進人體糖類代謝、保障肌肉發育的功能;後者在入睡後方才產生,既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也能延緩中老年人衰老。故一天中睡眠最佳時間是晚上10時到凌晨6時。

經常熬夜的人,應採取哪能些自我保健措施呢?一是加強營養,應選擇量少質高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B族食物如牛奶、牛肉、豬肉、魚類、豆類等,也可吃點乾果如核桃、大棗、桂圓、花生等,這樣可以起到抗疲勞的功效。二是加強鍛煉身體。可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興趣進行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熬夜中如感到精力不足或者欲睡,就應做一會兒體操、太極拳或到戶外活動一下。三是調整生理節律。常年熬夜者應根據作息時間表,並不斷修改至適應。四是消除思想負擔。常熬夜者切忌憂慮和恐懼,應樹立信心,在夜晚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和高昂的情緒。

『陸』 請問下,當人體玩游戲時可以增加大腦的激素分泌嗎

你這樣的情況對於人體玩游戲增加大腦的激素分泌,神經性的興奮調控中,玩游戲高度集中中可以讓病情下降可能性不大的
應注意合理的休息保養氣血。飲食的保養。不要長期的玩電腦。適當的增加運動增強抵抗力很重要的,可以適當的補充維生素補鈣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472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908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371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456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818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101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802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89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866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