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類別 » 體育區游戲活動觀察表

體育區游戲活動觀察表

發布時間: 2022-11-06 02:45:56

❶ 區域游戲活動幼兒園觀察記錄表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是對3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區域游戲活動幼兒園觀察記錄表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區域游戲活動幼兒園觀察記錄表篇1

觀察目的:

1、用塗色的方法給自己喜歡的物品裝飾。

2、體驗繪畫活動的快樂。現象描述:在美工區里,DYT小朋友選擇了一件衣服開始塗顏色。DYT小朋友說:「我給衣服塗上漂亮的顏色。」小瑤小朋友也來給衣服塗顏色。我請幼兒觀察小朋友衣服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顏色是什麼樣的。DYT小朋友等幼兒看了一會,就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顏色塗了起來。DYT小朋友塗好了拿給我看,說:「這是我媽媽家裡的衣服,這個顏色是媽媽最喜歡的一件衣服。」

思考與分析:

《指南》社會領域人際交往,目標⒈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DYT小朋友比較喜歡參加塗顏色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DYT小朋友對於老師提供的游戲材料感興趣,能積極嘗試操作,大膽地製作自己的作品。DYT小朋友在活動中,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己挑選顏色,均勻塗色。努力嘗試完成作品。在以後的游戲中,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同伴服裝的顏色、花紋,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建構區里的`小朋友在拼搭小花,DYT小朋友也來了,我建議幼兒拼搭大的花和小的花,DYT小朋友搭了一個大的花,我建議幼兒圍起來一起搭花,DYT小朋友說:「我要搭一個大花籃,可以把搭好的花放進去。」他們一邊拿著積木一邊拼搭著。這時,小豪把一些積木散落到了地毯上,很開心地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DYT小朋友看到了,把積木主動撿起來了。

在玩建構區的游戲中,幼兒積極參與,學會了拿一片搭一片積木,在活動中能完成拼搭小花、大花。相互合作,大膽想像建構。《指南》社會領域的目標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DYT小朋友在活動中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的建構水平顯示出了差異。這體現了《指南》中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關注個別幼兒,引導幼兒愛護游戲材料,一起來拼搭作品,使幼兒之間能相互學習,不斷提高建構水平,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區域游戲活動幼兒園觀察記錄表篇2

觀察實錄:

小衡今天選擇了自主角色游戲並當起了電影院的老闆,他選了笑笑和小琦當電影院的員工,游戲開始前,他先跟笑笑說:「你跟小琦去畫計劃表吧,我來做座位號。」笑笑按照老闆的要求開始畫計劃表規定價格,小衡根據電影的內容畫了好幾張電影票並且寫上了不同的座位號。電影院的生意很好,小琦負責檢票,小衡負責播放。小衡放了一分多鍾後就暫停了電影說結束了,顧客開始不滿電影被暫停與老闆吵了起來。

行為分析:

小衡是一個做事有計劃的孩子,從他游戲的行為中可以發現,他招收員工後可以清晰合理地給她們安排各個工作進行分工合作。他的游戲經驗比較豐富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也較高,所以在開展新游戲時是比較順利的。但在游戲過程中,為了不讓外面的顧客等待就暫停了正在播放的電影,與顧客發生了矛盾。小衡沒有為現在觀影的顧客考慮,脫離了現實生活經驗,所以導致了游戲的中斷。

指導與調整:

1、梳理幼兒游戲經驗,在游戲發生矛盾後我首先考慮了材料的投放,在電影院中播放的電影都在3分鍾左右,不存在電影太長的問題,在游戲中,小衡是老闆,看見顧客在外等待便想直接中斷電影,開始第二場,所以引發了與正在觀影中顧客的矛盾。在游戲後我與小衡和其他小朋友們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電影的經驗。如在本場電影開場後,買了票的顧客是否能進入電影播放廳看電影?在電影院看電影會中途停止嗎?電影院還有哪些服務可以提供等等問題,通過討論交流和分享來豐富幼兒的經驗。

2、豐富幼兒交往經驗。在游戲中,由於小衡的操作不當,與其他小朋友發生了爭吵,出現了消極情緒。在游戲結束後,我與小衡單獨進行了溝通,在游戲組織方面,小衡是很有條理的,但在發生矛盾時應該要採取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我通過情境回憶,與小衡一起討論事情還有哪些解決方法,幫助其豐富交往經驗。

❷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小班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小班(通用5篇)

教師的觀察是為了眼下的判斷和即刻要採取的教學行動的話。而就教師全部的教學行為而言,從有意識的程度來排列,則是從無觀察的教學行為、以觀察為基礎但無記錄的教學行為。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幾篇區域活動觀察記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小班 篇1

班級:小二班

日期:第二周20XX年3月2日

主題:親親一家人

執教:陳超

活動目標:

1、喜歡模仿成人角色,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做什麼的。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手指靈活度。

3、能遵守區域活動的規則。

材料投放:

娃娃家:布娃娃、毛絨玩具若干,娃娃家套裝玩具一套,餛飩、自製面條、餃子等若干。品嘗區,各市糖果盒、糖果、卡通茶杯若干。

小醫院:醫院套裝玩具一套,自製鹽水瓶若干,葯瓶若乾等。

語言區:幼兒圖書若干,幼兒活動材料。

美工區:幼兒活動材料《紙工》P2頁,《紅燈籠》,彩泥,蠟筆、畫紙等。

指導建議:

1、美工區:幼兒在做《紙工》《紅燈籠》時,因為小班的小朋友接觸剪刀剪紙還不是很多,教師在幼兒動手剪紙的工程中,要重點指導,並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幼兒做完成品時,要及時給予幼兒鼓勵,提高幼兒以後做紙工的信心和興趣。

2、其他區域活動時,要注意每個區域的活動規則,並鼓勵幼兒在區域中多說,和其他幼兒多交流。

觀察原因

小班的幼兒在紙工游戲中,慢慢開始接觸需要用剪刀完成的作品,因為小班的幼兒手指靈活度還不夠,大部分又是初次接觸需要用剪刀的手工,所以我想讓我們班的小朋友慢慢開始接觸需要用剪刀幫助完成的紙工作品,慢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觀察記錄

有而在聽講的過程中還是很認真,很投入的。可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部分孩子還不會用剪刀,而我在給他們做示範的時候,又恰恰忘了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剪刀,使他們本來就還不靈活的小手顯得更加的笨拙,雖然有一部分的幼兒能完整的剪下需要的紙片,可是他們也沒有正確的是用剪刀。

思考與對策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在手指靈活度的方面還是欠缺的,他們的手指小肌肉群的發育還未全部完成,所以需要做一些細致的游戲或動作都還不是很協調,特別是需要使用剪刀時,就很明顯了。我覺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是只在紙工活動上,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課堂上完全能說明白的,除了在日常活動和交流中,指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外,還需要家長平時在家中能讓孩子有目的地剪一剪,練一練,這樣對孩子的手指靈活度和小肌肉群的發展都有好處。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小班 篇2

背景分析:

這段時間,我班正開始《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探索活動,孩子們對動物表現出很親近的感情,也喜歡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兒行為實錄:

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說: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說:它去拔蘿卜去,還有的說: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後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干什麼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著耳朵聽著,有的先說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說:「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說:「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著,最後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著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說是小兔,子瑜說:「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於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小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著、積累著。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並非演戲,取之於生活而又用至於生活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於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准備上,創設更貼近小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小班 篇3

觀察目的:

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觀察對象:

「娃娃家」的五位幼兒

觀察時間:

20xx年12月5日區域活動時間

觀察地點:

小三班教室「娃娃家」

觀察實錄:

今天是第三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5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寶寶。孩子們進區後,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也要了當媽媽」,原來是欣欣和萱怡小朋友都爭著當媽媽了,而其他三位小朋友都已經戴好了角色牌,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

我蹲下身子問欣欣和萱怡:「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萱怡搶先回答:「因為我平時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欣欣也說:「我也喜歡當媽媽。」

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就對娃娃家的寶寶說:「那我們先來朗誦剛學過的《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兒歌吧!」孩子們馬上大聲的念起了兒歌,兒歌念完,我馬上問:「為什麼說是幸福的家呀?家裡有些什麼人呢?」一旁的「爺爺」鉦文說:「有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爸爸泓博」也在一邊補充道:「還有小朋友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梵希點點頭說:「我家也是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裡,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三個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說:「爺爺、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欣欣和萱怡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萱怡來當『媽媽』,欣欣當『奶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奶奶』當的好?可以嗎?」通過調節和勸說,萱怡最終當上了「媽媽」, 欣欣當上了「奶奶」。剛開始「奶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奶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觀察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已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自己選擇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裡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乾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奶奶」的角色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選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選角色牌。其實孩子們對於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調整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裡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念兒歌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並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麼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的投入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並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克制自己,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願、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小班 篇4

觀察對象:

姜涵潤,阮怡澤,王雨欣,黃文爍。

過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姜涵潤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阮怡澤和王雨欣,黃文爍,張逸軒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非常開心。今天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王雨欣和黃文爍分別欣賞著自己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說著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姜涵潤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

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說「一會兒老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昂?」姜涵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著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很強,可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像接受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苟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著自己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特點:

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內容。這樣的幼兒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總認為自己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內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

從案例中,姜涵潤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己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導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議。以直接建議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擇自己所喜愛、興趣的活動內容。幫助幼兒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表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賴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賴心強,不願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積極、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己,並對她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慾望。

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小班 篇5

圖書區是我最近觀察的重點區域,在這么久的時間內,我看到幼兒在區域中不斷的進步,我也在不斷的解決區域中各種存在的問題。現在基本上能安安靜靜的坐在凳子上看書,並能一人一本書,看完後把書送回家後再去拿另一本。在進入閱讀區時,我讓幼兒自主選擇是否要來閱讀區來,一次只能限制六個人,如果還有人想來就到下次活動中再來,這樣幼兒就不會爭著都想來的情況。

在閱讀前,我都會交代閱讀的規則,「輕輕拿,輕輕翻,認真看」,還有就是一定要安安靜靜的看書,不撕書,看完把書送回家,要按書的頁碼順序翻閱。在我指導幼兒時,我都是溫柔撫摸,輕聲言語,深情眼神的,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說的能力,讓幼兒能展開自己的想像,說出自己的想法。現在幼兒都能基本上看懂一些讀本,繪本的故事情節了,語言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現在我們實行下午區域活動,讓幼兒能盡情地玩,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這周主要關注的是閱讀區,多培養幼兒愛讀書,愛看書,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一次開展這樣的活動,有些不知所措,但開始借鑒了一些同事的意見,掌握了基本的區域活動流程,充分來發揮區域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但從我實行中來看,根本達不到我們所要求的程度,值得讓我反思一下接下來怎麼來進行以後的活動。

一開始我在網上查到了很多的關於閱讀區怎麼開展的資料,有些比較實用,但有些不太實際,不適合我本班的實際情況,只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進入區角時,我把整個教室里的區角都向幼兒介紹完整,方便幼兒以後選擇區域。在進入區域時,我還特意教幼兒每個區域中有些要注意的事項。但實際我在操作的時候,幼兒根本不聽你的,自己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教室里一團糟,亂哄哄的。從初次開展活動後,我會記錄了一些不可預知的情況,考慮了幼兒小班的年齡特徵和本班情況方便下次的活動更好地開展。

;

❸ 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四篇)

【篇一】大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對象:浩浩

時間:12月18日

觀察區域:建構區

投放主題材料:建構積木、各種形狀的紙板、硬紙筒

幼兒活動情況:

區域活動開始了,浩浩來到了建構區,他對搭建窯洞非常感興趣,一邊對照老師提供的圖片,一邊搭建自己的窯洞,就在馬上要成功時,卻被來來回回取積木的彤彤給撞倒了,馬上要做好的窯洞就這樣頃刻間變成了「一片廢墟」。看到我過來,他說:「我剛搭好的窯洞被碰倒了。」「不要沮喪浩浩,剛才的窯洞搭的非常好,老師相信如果你重新搭一遍的話,一定會搭的更好。」然而,當浩浩就要再次完成時,卻發現沒有半圓形的積木和紙板了,窯洞的搭建停滯了,他嘗試了好幾種辦法來替換半圓形積木和紙板,都沒有成功,沮喪的告訴我「看來今天的窯洞是沒辦法搭好了。」「浩浩,不要放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一定能想出好辦法將窯洞搭好的。」最後,在嘗試了好多種辦法後,浩浩終於將窯洞再次搭好了。

教師指導情況:

1.給幼兒適當的鼓勵與引導,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2.在幼兒遇到困難時,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指導。

效果:

在教師的提示鼓勵下,幼兒堅持完成搭建作品寶塔山。

分析:

搭建過程中,浩浩很投入,能按照圖片的提示進行搭建,遇到困難時能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克服困難,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中途絕不放棄,非常有耐心的完善自己的作品,堅持搭建完成,最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反思:

1.幼兒的合作意識還有待加強。

2.教師深入參與角色,觀察幼兒的需求,並將材料准備更加豐富一些。

【篇二】大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班級:大一班

觀察對象:澤澤

觀察時間:12月14日

觀察地點:戶外

觀察情況:

在體育活動《大閱兵》的准備活動中,澤澤今天情緒非常興奮,踏步邊跳邊踏,做動作的節奏也比往常快很多,眼睛東張西望,手也不時打到前面和旁邊的小朋友身上,沒有辦法堅持完成動作,在幾次提醒未起到作用後,我把他換到了最靠邊的位置,這下他才意識到自己碰到了別人,可是過一會又開始亂蹦亂跳了。

觀察分析:

1.該小朋友平時就比較好動,這是入冬以後第一次去戶外活動,對久違的戶外充滿新鮮感,比較興奮。

2.他的爺爺今天在幼兒園圍欄後看他,可能被他發現了,所以顯得比較興奮,他很想表現給爺爺看,但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行為。

指導措施:

針對這一現象我與澤澤進行了個別談話,澤澤是一個特別愛表現的孩子,於是我引導他了解解放軍戰士在閱兵時威武神氣的表情與動作,向他講解解放軍戰士是如何堅持到底,克服困難完成訓練。以此種方式逐步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控制自己,堅持遵守活動規則。

【篇三】大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班級:大一班

觀察對象:嘉嘉

觀察時間:12月5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情況:

今天集體教學活動內容是藝術《寶塔山》,由於考慮到課上小朋友看圖能方便一點,我讓孩子們面對電視機像平時一樣坐成了橫三排。活動一開始大家看著圖片中的寶塔山進行了熱烈地討論,這時,西西冒出了這么一句話:「老師,嘉嘉的腳翹在了我的椅子上!」於是,我停下話語,對嘉嘉進行了很簡短的勸說,好不容易把腿放下去了,回到剛才討論的話題上,可嘉嘉邊上的悅悅又告訴我:「老師,嘉嘉他用手拽我的衣服。」沒辦法,我將嘉嘉調到了第一排最顯眼的地方,原想這回肯定沒事了,他會認真的聽講了,哪知他低著頭彎下腰擺弄起他的鞋子來,不管其他幼兒多麼激烈的討論都不能吸引他抬起頭來看一看,我提醒他了,他才抬起頭來,當我的視線離開他,他就又去研究他的鞋子了,我仔細一看,原來他穿的新鞋被弄臟了。

觀察分析:

活動中發現嘉嘉的自製能力比較差,上課時容易受環境、身體等外界的干擾分散注意力。這種表現說明嘉嘉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傾聽習慣。

指導措施:

1.在平時的集體活動中注意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多多提醒幼兒注意對老師和同伴講話的傾聽,也可以通過一些傾聽游戲來培養幼兒對注意傾聽的興趣。

2.與家長及時交流,給注意給幼兒穿的衣服鞋襪等都要盡量減少影響幼兒注意力的因素。

3.通過同伴互助的方式讓幼兒喜歡看書並樂意講述故事中的對話,讓能用故事中的對話來講述故事內容,提供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對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進步表現進行及時而具體的表揚,讓幼兒逐步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控能力。
(1)、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六篇) (2)、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分析表範文(兩篇) (3)、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五篇) (4)、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表(三篇) (5)、幼兒園中班區域益智區活動教案設計 (四篇) (6)、幼兒園中班區域游戲活動教案範文(三篇) (7)、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 (8)、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策劃教案設計(四篇) (9)、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及活動反思(五篇) (10)、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範文(四篇)
【篇四】大班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目的:在戶外活動中是否專心玩玩具,還是瞎追逐。

觀察實錄:

這天,戶外活動時婷婷選取了閃光跳。開始她把閃光跳套在了腳上,然後用手將閃光跳甩了一下,另一腳提了起來。她嘗試了幾次之後,沒有成功,於是婷婷停了下來。她看見旁邊的佳依玩得很熟練,停了下來看佳依玩。佳依一邊示範一邊說:「像我這樣玩。」婷婷說:「好的。」又嘗試了幾下。佳依走開了,到其他地方去玩了。婷婷又玩了一小會兒,她跑到了放玩具的筐子前,把手裡的閃光跳放到了筐子去,拿了一根繩子玩了起來。她跑到場地的中間,用手摔動繩子,摔到前面的時候她的腳碰到了繩子,於是停了下來。悅悅走了過來,婷婷說:「悅悅,你來拉著我的繩子!」悅悅拉住了婷婷的繩子,兩個人玩起了拉馬車的游戲。玩了一會兒,她把繩子放在了一邊。又換了一件玩具玩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時間到了,她把玩具放會了筐子里。

狀況分析:

1.從以上的狀況中,能夠看出婷婷在戶外活動是能夠比較專心地玩玩具,不是在瞎追逐。

2.在玩的時候婷婷的運動技能還是比較薄弱的,她不會玩閃光跳,於是她換了繩子,但是繩子也不會跳。

教育措施:

1.教師在戶外活動時間對她單獨輔導,手把手的教,慢慢地增強她的運動技能。

2.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力量,讓孩子在家裡和爸爸媽媽一齊跳跳繩,一齊運動運動,從而增強她的運動技能。 ;

❹ 幼兒活動區域觀察記錄表怎麼寫

貴陽市第十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觀察分析表
時間2011、3、7、班級各個班級觀察項目區域游戲觀察情況觀察後的情況說明:說明1、基本上全部都做好了區域游戲的標記
2、大四班做好幼兒進區域進行游戲的標記分析後要求1、周三開始,區域活動每天都正常進行,不間斷2、區域游戲材料我們要看到有一個明顯的增添3、教研組長要緊緊的把此項工作抓在手上,每周至少細查2次。時間2011、3、7、班級各個班級觀察項目周工作安排觀察情況1、及時完成情況說明大班:除了大二班未能及時貼出之外,其餘均及時貼出來了。
中班:中三班及時貼出,中一和中二沒有。
小班:除小三班未能及時貼出之外,其餘班級都按時貼出來了。
2、完成的質量情況
普遍計劃不夠細致,特別是晨間活動的重點指導和游戲的安排。區域游戲的指導也也寫的比較馬虎。分析後要求要求:1、周計劃要求在本周五完成下周的周工作計劃2、教研組長每周對周計劃都要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指導,並做好相關記錄,對於指導後仍然沒有變化要在業務學習或是教研學習時嚴肅的指出來。3、把周計劃完成的及時程度和質量做好量化考核的一個指標內容。

❺ 大班戶外活動觀察記錄表分析與措施是什麼

大班觀察記錄:是否專心玩玩具

觀察目的:在戶外活動中是否專心玩玩具,還是瞎追逐。

觀察實錄:

這天,戶外活動時婷婷選取了閃光跳。開始她把閃光跳套在了腳上,然後用手將閃光跳甩了一下,另一腳提了起來。她嘗試了幾次之後,沒有成功,於是婷婷停了下來。她看見旁邊的佳依玩得很熟練,停了下來看佳依玩。

佳依一邊示範一邊說:「像我這樣玩。」婷婷說:「好的。」又嘗試了幾下。佳依走開了,到其他地方去玩了。婷婷又玩了一小會兒,她跑到了放玩具的筐子前,把手裡的閃光跳放到了筐子去,拿了一根繩子玩了起來。

她跑到場地的中間,用手摔動繩子,摔到前面的時候她的腳碰到了繩子,於是停了下來。悅悅走了過來,婷婷說:「悅悅,你來拉著我的繩子!」悅悅拉住了婷婷的繩子,兩個人玩起了拉馬車的游戲。玩了一會兒,她把繩子放在了一邊。又換了一件玩具玩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時間到了,她把玩具放會了筐子里。

狀況分析:

1、從以上的狀況中,能夠看出婷婷在戶外活動是能夠比較專心地玩玩具,不是在瞎追逐。

2、在玩的時候婷婷的運動技能還是比較薄弱的,她不會玩閃光跳,於是她換了繩子,可是繩子也不會跳。

教育措施:

1、教師在戶外活動時間對她單獨輔導,手把手的教,慢慢地增強她的運動技能。

2、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力量,讓孩子在家裡和爸爸媽媽一齊跳跳繩,一齊運動運動,從而增強她的運動技能。

寫好作文的技巧

1、好的文章源於生活,寫你的所見、所聞;寫你的親身體會;寫出你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

2、寫作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對當今的應試教育,你不妨學會一些技巧。比如,平時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開頭及結尾。以備考試用之。

3、多讀書,用心讀,學會借鑒。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4、確立新穎、獨特的文章標題。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❻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20篇

中班區角觀察記錄(一):

1、區域名稱:手工區。

2、觀察對象:嵐嵐。

3、記錄者:顧麗亞。

4、觀察重點:樂意與同伴交往。

5、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嵐嵐是個很內向的女孩子,喜歡到手工區做一些安靜的區角游戲。

今日我看到她拿著自我的進區卡來到了區域角,我看到她從進去後就一向坐著看旁邊的小朋友折紙,我想她肯定沒紙,所以沒辦法折,這時我走過去輕輕的問她怎樣了她過了好久才回我一句很輕的話我沒有紙。

聽完我告訴她你拿不到能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下讓他們遞給你就好了。她點點頭,我發現她愣在那還是不折,我又問她怎樣了這次被我一問她的眼淚都快要出來了,用發抖的聲音告訴我,我不會折。這時我看到旁邊的嵐嵐我說:

「嵐嵐你教下好嗎」,

當我再次看她們時她們成為了好朋友。

6、行為分析:

嵐嵐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子。平時與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就不是很多,所以她的語言交流本事很差。遇到事情她只會坐在那裡看而不會主動地與別人交流。

在這時教師在旁邊去引導讓旁邊語言交流本事強的幼兒去帶動她,讓她在其他幼兒面前敢說敢做,做一個勇敢的小朋友。

7、教師後續的支持:

多鼓勵她多和同伴交流,肯定她的提高,讓孩子自信,並願意與別人交流。

中班區角觀察記錄(二):

1、區域名稱:生活區。

2、觀察對象:昊昊。

3、記錄者:顧麗亞。

4、觀察重點:能安靜參與游戲,有良好的游戲習慣。

5: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昊昊和幾個要好的同伴在活動室的一角玩。玩著玩著有一個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別的地方去了。昊昊一看急了趕過去想把她拖回來。

那個孩子見昊昊追來急忙快速躲閃,一來一去結果變成了你追我逃,她們倆在孩子中竄來竄去好幾個孩子差點讓她們撞倒。

見此情景我忙阻止了她們,要她們注意安全,聽了我的話她倆又到一邊玩去了,於是我就設法轉移她的注意力。

6、行為分析:

也許是昊昊覺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許是剛才玩得還沒有盡興,總之一會兒昊昊又提議玩起追逃的游戲來,看來今日她對捉人的游戲發生了興趣。

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評都不是好辦法,孩子可能會口服心不服,說不定還會產生逆反情緒。

7、教師後續的支持:

昊昊各方面本事較強,我在表揚陽陽是教師的小幫手的同時,向她指出剛才奔跑的不足,並請大家討論,室內為什麼不要奔跑,室內奔跑會有什麼後果,昊昊聽了連連點頭。

教師注意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孩子在愉快理解的同時不露痕跡地投入與另一個活動中去,孩子不但能愉快的理解,還能在以後都做的很好。


中班區角觀察記錄(三):

1、區域名稱:建構區。

2、觀察對象:小琸。

3、記錄者:顧麗亞。

4、觀察重點:觀察幼兒與他人的交往情景。

5、幼兒活動情景: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是很感興趣的,在本次的區域活動中,我選擇了軟體積木、雪花片等積木讓幼兒進行拼搭。

這次我讓小琸也玩積木,小琸平時在這方面本事比較弱,所以我安排他多動手拼搭來鍛煉自我的本事。在活動中,他跟往常一樣一個人開始拼搭。

看著其他幼兒能夠跟自我的同伴一齊拼搭,但文博卻常常一個人,不會主動和同伴一齊拼搭,就算不會拼搭了,也不會主動和同伴一齊拼搭。

6、行為分析:

孩子們對建構是很有興趣的,但在活動中,由於小琸年齡較小,並且膽子也比較小,所以缺少與同伴合作的機會。對於他的要求不能過高,應當慢慢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本事。

7、教師後續的支持:

在任何活動中要及時地引導幼兒合作,鼓勵幼兒合作來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本事。

中班區角觀察記錄(四):

1、區域名稱:表演區。

2、觀察對象:小雨。

3、記錄者:顧麗亞。

4、觀察重點:能否進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有必須的交往本事。

5、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異常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

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我,然後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

這時,小雨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6、行為分析: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

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小雨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齊游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7、教師後續的支持:

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6)體育區游戲活動觀察表擴展閱讀:

總結:

區域活動充分的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的活動和游戲的需要,更好的促進了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的成長。

幼兒園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區域游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滿足了孩子的認知,情感,動作,技能和社會性發展的需要。

在自由,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體驗快樂,體驗成長。有效的把環境創設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模式的構建要素,從不同方面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❼ 幼兒園小班區角游戲觀察記錄表(沙池、建構區)

目標:

1、通過鏟沙,拍沙等動作,促進幼兒上肢動作的發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3、在玩沙中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准備:l、幼兒每人一頂帽子,一雙拖鞋。

2、玩沙工具(鏟子、小桶)

3、每人自製插塑小樹若干。

過程:

(一)引題

1、師講故事:小鳥住在樹木林里很快活……,後來樹林被人砍光

了。

2、提問:樹被砍完了,小鳥能生活在樹林里嗎?

3、激發幼兒再造樹林的願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鏟子要小心,顧前又顧後,鏟子別舉太高,以免沙子揚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丟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請老師幫忙。

3、玩好以後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兒玩沙,教師 指導

1、鼓勵幼兒自由結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種堆沙山的辦法,如鏟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緊緊的,不會塌下來。

3、在造好的山上種樹木,變成樹林。

(四)結柬部分

1、表揚幼兒的造樹林行為,體驗為小鳥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著回教室。

❽ 幼兒園小班區域游戲觀察記錄表

親子游戲是家庭內父母(包括血親關系的親生父母與擬血親關系的繼父母與養父母)與孩子之間,以親子情感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活動,是親子之間交往的重要形式。幼兒園小班關於區域游戲的觀察記錄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收集的相關信息,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觀察目的:

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觀察對象:

第三組玩「娃娃家」的五位幼兒

小萌、姜文煦、謝雨、王梓彥、程傳捷

觀察時間:

20xx年3月14日

8∶30——8∶50區域活動時間

觀察地點:

小一班教室——「娃娃家」區域

觀察實錄:

今天是第三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五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孩子們進區後,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才不想當奶奶了」,原來是小萌和姜文煦小朋友都爭著當媽媽了,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戴好了角色牌,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

我蹲下身子問小萌和姜文煦:「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小萌搶先回答:「因為我平時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姜文煦也說:「我也喜歡當媽媽,當奶奶不好玩。」

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就對娃娃家的寶寶說:「那我們先來朗誦剛學過的《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兒歌吧!」孩子們馬上大聲的念起了兒歌,兒歌念完,我馬上問:「為什麼說是幸福的家呀?家裡有些什麼人呢?」一旁的「爺爺」王梓彥說:「有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爸爸」謝雨也在一邊補充道:「還有小朋友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小萌點點頭說:「我也覺得。」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裡,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三個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說:「爺爺、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小萌和姜文煦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小萌來當『媽媽』,姜文煦當『奶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奶奶』當的好?可以嗎?」通過調節和勸說,小萌最終當上了「媽媽」,姜文煦當上了「奶奶」。剛開始「奶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奶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三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裡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乾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奶奶」的角色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選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選角色牌。其實孩子們對於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裡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念兒歌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並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麼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的投入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並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克制自己,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願、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470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906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369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455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816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99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99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86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864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