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游戲無憂什麼意思
Ⅰ 無欲則無求 無求則無憂是什麼意思
「無欲則無求 無求則無憂」的意思是:沒有慾望就沒有所求,沒有所求就沒有憂愁。
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欲,無欲則無求。——老子《道德經》意思是:「無為」,不折騰,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如此,人就沒有私心,沒有私心,就產生不了私慾,沒有私慾就沒有需求。
(1)眾生游戲無憂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
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朴、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這三個層面構成了《道德經》的主題,同時也使得《道德經》一書在結構上經由「物理至哲學至倫理至政治」的邏輯層層遞進,由自然之道進入到倫理之德,最終歸宿於對理想政治的設想與治理之道。也就是從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會秩序的光明正道。
Ⅱ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是什麼意思,求指教。
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有了愛,所以有了牽掛,所以就有了憂慮和恐慌。心中沒有愛時,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
出處: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摩柯枷葉問: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即為離於愛者。
摩柯枷葉問:世間多孽緣,如何能渡?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摩柯枷葉問:此非易事。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摩柯枷葉問:何為?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2)眾生游戲無憂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這是一句出自佛經的話。講的是佛道修行、是人的七情六慾,貪嗔痴念。我們的一切畏懼、一切憂愁、一切恐怖都是源於愛,因為愛是一種慾望。
2、人的喜怒哀樂都是由慾望而起,若舍掉慾望,四大皆空,就身心皆明。之所以會不斷的產生各種憂愁恐怖,罪魁禍首便是一個愛字。只要是動了情執,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受制於他人,事實上是受制於自己的那一念愛染和貪執。
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什麼意思
意思是: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憂愁,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恐懼。若是放下愛,就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恐懼.
這是一句佛家經文,是說人的喜怒哀樂都是由慾望而起,若舍掉慾望,四大皆空,就身心皆明。
佛陀說,人因為有了愛之後,「故」就是「所以」,才會生出擔憂來。
我愛一件事情,就會擔心它。所以佛陀說「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因為你愛過頭了,你就會害怕它。
世界上很多事情,當你對它越來越愛的時候,你就會怕它變化,就會產生害怕、恐怖。
「若離於愛者」,如果你們暫時先把這個愛離開,「無憂亦無怖」,不會有憂愁,也不會有恐怖。
佛陀講的這幾句話,因為我們貪,所以我們才會產生恐怖。
眾生之所以會不斷的產生各種憂愁恐怖,罪魁禍首便是一個愛字。
世間有一句自嘲的話說,你愛了,你就先輸了。
只要是動了情執,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受制於他人,事實上是受制於自己的那一念愛染和貪執。
(3)眾生游戲無憂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們的一切畏懼、一切憂愁、一切恐怖都是源於愛,因為愛是一種慾望。要想一個人,你要跟他白頭到老,你要跟他結為夫妻,等等,這都是有一種欲求的,你怕不能成功,兩個人結合了你又怕不能白頭到老,怕他變心等等,所以有了愛就有了擔憂,有了愛就有了恐懼。
因為有了愛,所以有了牽掛,所以就有了憂慮和恐慌。心中沒有愛時,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
Ⅳ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什麼意思
意思是:一切的恩情愛戀因緣際會,都是無常的,難以得到長久。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恐懼害怕的事情,而生命的短暫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轉瞬即逝。
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憂愁,擔憂所愛之物不能長久為自己所有,擔憂所愛之人不能永久陪伴自己;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害怕會失去所愛。如果人能夠心無所愛,就不會有憂愁和恐懼了。
(4)眾生游戲無憂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無憂無怖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原句為:「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如能如佛陀般不假外求,想必自然不受一切法,可世人皆為凡胎俗子,皆有七情六慾,人世間的諸多愛恨情仇,又豈是我們可以隨意拋棄掉的枷鎖。想要無憂無怖,到底要如何修煉,又要經歷怎樣的悲歡離合與生離死別後方可頓悟。
天地之寬廣,歲月之悠長。我們流連於凡世間,歷經幾代輪回,卻依舊是一樣的結局。那些曾經的鶯鶯燕燕,恩恩愛愛,海誓山盟,天長地久,就似一個個美好的夢境,終將歸於破滅與虛無。
可我們的心念卻始終未滅,循環往復,永無止盡,這些心念牽引著我們,控制著我們,於是,每時每刻,我們都活得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網路-無憂無怖
Ⅳ 人生非樂土,眾生皆有苦什麼意思
人間非樂土,眾生皆有苦。
意思是說人世間不是天堂,大家都可以無憂無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暗示他自己有一些苦惱和挫折。
Ⅵ "絕學無憂"是什麼意思
絕學無憂,意思是與文化學問斷絕,才能免於憂患。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意思是每天學習能夠一天一天的增長學識,而求道卻要去情、欲,貪、憎、痴、顛倒夢想等等一點點損掉。
絕學無憂語出春秋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章,選段原文如下: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白話文釋義:與文化學問斷絕,才能免於憂患。應諾與斥阿,都是一種聲音,起初只有恭慢之分,能有多少差別?可是其發展,後來則有善惡之別,這相差應該有多大?人們所怕的罪惡,我也不能不怕,這從遠古以來已如此,這風氣還不知何時方休!
眾人的生活是那樣的其樂陶陶,好像參加盛典,多麼的欣喜激動,好像春和景明之時登臨亭台,多麼的暢意。只有我,淡漠處事,無動於衷,像未開口笑的嬰兒一樣無知無識;疲勞啊,竟似無處可歸。眾人都有多餘的東西,而我單單好像什麼也不足。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語出春秋老子的《道德經》四十八章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白話文釋義:每天學習能夠一天一天的增長學識,而求道卻要去情、欲,貪、憎、痴、顛倒夢想等等一點點損掉。乃至損到無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而「無為」而無所不為。治理國家要常清靜不擾攘,至於那些政治繁苛,就不配治理國家。
(6)眾生游戲無憂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絕學無憂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論,也是充滿哲理的諷刺詩。絕學無憂意在說明不要跟學當時走紅的顯學,以免擾攘天下。在老子看來,從「唯」與「阿」的小差別發展到「善」與「惡」的大對立,都是擾攘的結果,人們害怕這控制不住的發展,我也不能不害怕。
所舉「眾人熙熙」、「眾人皆有餘」、「眾人皆有以」三組人,與我對比,都是反話。最後點出自己看重的與俗人看重的過眼煙雲不同,自己貴得「道」,從而表明獨立的價值觀。
而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中,老子闡述了為學只能增長知識,添加私慾,因此就會虛偽百出,憂煩眾生。而求道則損知去欲,內心清靜虛懷若谷,外在的自然也就無為無事了。不是不學,而是要向自然學習。
為學指探求外物的普通的求知活動,所追求的是關於形而下的具體事物的知識,這種知識通過感覺經驗即可獲得,它貴在增益,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所以說「日益」。
為道亦稱聞道,指通過玄思或體驗去領悟和把握最高的大道。為道則不同於為學,道是形而上的,它「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因為超感覺超經驗,所以用認識具體事物的方法是不可能獲得的,經驗知識的積累不僅無助於為道,而且搞得不好還易於產生成見、偏見甚至慾望、智巧,反而會妨礙對大道的認識。
Ⅶ 無憂無慮的意思和造句 無憂無慮的意思和造句是什麼
1、無憂無慮的意思是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2、無憂無慮造句(1)夏天到了,皂莢樹長得鬱郁蒼蒼,皂莢樹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經常在皂莢樹的下面無憂無慮地做著游戲,可高興了。皂莢樹長出了許多小皂莢,小皂莢像一個彎彎的月亮。
(2)沒有了獵人和豹子的威脅,動物們在這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日子非常快樂
(3)我渴望我是一隻小鳥,插上一雙自由的翅膀,在藍天上翱翔;我渴望我是一股清泉,唱著歌兒歡快的流動;我渴望我是一棵小草,在大草原中,無憂無慮,茁壯成長,我渴望……
Ⅷ 無憂無怖的意思
意思是: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憂愁,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恐懼。若是放下愛,就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恐懼.
眾生之所以會不斷的產生各種憂愁恐怖,罪魁禍首便是一個愛字。世間有一句自嘲的話說,你愛了,你就先輸了。只要是動了情執,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受制於他人,事實上是受制於自己的那一念愛染和貪執。
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8)眾生游戲無憂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妙色王求法偈》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Ⅸ 眾生平等皆無相,雲何懷憂乎是什麼意思
1、就是說,無相之相還是相,無憂之懷還在懷。唄。
其實呀,眾生平等皆是相,本然如如超有無。有憂無憂都在懷,執著有無迷夢懷。呢。
2、直接的、明了的說,「眾生平等皆無相,雲何懷憂乎」,是句發臆子的夢話,解釋個啥呀,qie!!
3、想要知道
「眾生平等皆無相,雲何懷憂乎」的含義呀,睡醒了就自然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