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兔賽跑的體育游戲怎麼做
㈠ 大班音樂活動《龜兔賽跑》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樂活動《龜兔賽跑》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音樂活動《龜兔賽跑》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慣用京劇西皮短促、拖長腔、婉轉的方法演唱歌曲《龜兔賽跑》。
2.遷移朗誦兒歌的經驗,在熟悉過門、旋律的基礎上,學習對唱並體驗歌曲中的京腔特點。
3.懂得在鍛煉的過程中要堅持到底,不能驕傲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慣用京劇西皮短促、拖長腔、婉轉的方法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學習對唱並體驗歌曲中的京腔特點。
活動准備:
1.幼兒有講「龜兔賽跑」故事的經驗。
2.教學掛圖、課件、烏龜和兔子的圖片。
3.節奏圖兩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師幼問好。
2.教師談話引出課題。
你們都知道有關兔子和烏龜賽跑的事情嗎?故事裡是怎樣說得?今天我們學慣用京劇的唱法把龜兔賽跑的故事唱出來。
3.發聲練習
1=F
1 6 2 ︳1 3 ︳2 1 6 2 ︳1 0 ︳1 6 2 ︳1 3
隆 里格 隆 咚 里格 隆格 隆, 隆 里格 隆咚
2 1 6 2 ︳1 0‖
里格 隆格 隆。
二、基本部分
1. 教師播放京劇《龜兔賽跑》,幼兒欣賞。
提問:
(1)這首歌跟你們平時唱的歌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2)歌曲里你聽到得最多的一句是什麼?
(3)前奏欣賞:(前奏是唱歌前的准備)
(1 6 2 ︳1 3 ︳2 1 6 2 ︳1 0 ︳1 6 2 ︳1 3 ︳2 1 6 2 ︳1 0‖)
(4)節奏訓練。(可加過門的唱詞。)
2∕4 X XX ︱X X ︱X X X X︱ X O ‖
X X X ︱X X X X︱X. X X X ︱ X O ‖
2.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跟唱過門。
提問:
(1)歌里除了繞著唱,還有什麼不一樣?
(2)教師講解念白的概念,並引導幼兒邊說念白邊做動作。
3.出示掛圖,學說歌詞,理解動物的心理。
①教師看圖示範朗誦一遍歌詞。
②教師教幼兒看圖朗誦歌詞內容,用整體法朗誦。
4.整體學唱歌曲。
①教師教幼兒學習唱新歌,用整體唱法教唱。教孩子用自然聲音唱歌,學會聽琴聲,做到不走調。
②幼兒練習唱新歌,教師指導,要求幼兒吐字清楚,唱出京劇的味道來。
③教師伴奏幼兒完整的演唱歌曲。
5.教師和幼兒一起玩對唱遊戲。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對幼兒進行思品教育,今天小朋友表現的非常棒,學會了一首京歌,還會邊唱邊說邊表演,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向小烏龜學習,堅持、努力,就會勝利的。
2.角色表演。
大班音樂活動《龜兔賽跑》教案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用肢體語言和沙錘打擊表示音樂節奏的快慢。
2、通過趣味的音樂游戲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3、培養幼兒對音樂和節奏的感知。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准備:
PPT課件《龜兔賽跑》、奧爾夫音樂、沙錘
活動重難點:
1、嘗試用肢體語言模仿龜兔賽跑的快慢。
2、根據音樂節奏變化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1、引導部分:教師出示課件,向幼兒講述龜兔賽跑的故事
2、教師通過手偶表現故事情節,請另一位老師在一旁敲打手鼓進行故事情節變化的表現(鼓聲慢且低沉表示烏龜,快而響亮表示兔子),故事講到中途停止
3、教師再次敲打手鼓,提問幼兒哪個聲音是烏龜聲音?哪個聲音是兔子聲音?
師:剛才的老師在講故事時小朋友有聽到什麼聲音嗎?(有,沒有則再次敲打)敲打慢節奏問幼兒這音樂是慢還是快?(慢)送給慢吞吞的烏龜,並一起用拍手學慢吞吞的烏龜,敲打快節奏並詢問幼兒快慢?(快)送給跑的很快的兔子寶寶,並跺腳學兔子快跑。
4、幼兒在原地根據音樂表現烏龜與兔子的聲音(慢聲時慢慢拍手,快聲是快速跺腳)
師:現在,烏龜和小兔子邀請大家一起去參加比賽,可是比賽之前我們要進行一個小小游戲,表現最棒的小朋友,烏龜和兔子就會邀請他!在不同節奏出現時詢問幼兒誰來了?
5、教師出示樂器,向幼兒介紹樂器名稱,並指導幼兒進行快與慢的拍打。(教師講好樂器使用規則)
師:來到烏龜和小兔子家,可是烏龜小兔子說我們還不能和他們比賽,為什麼?我們一起問問(為什麼?),原來她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玩具,想請小朋友用玩具再表演一次,如果表演很棒的話,就讓我們參加,好嗎?想知道是什麼嗎?(想)
6、教師帶領幼兒自由行走,根據音樂節奏,慢時學烏龜在地下爬。快時學兔子快速跑動。
師:剛才小朋友都表現得特別棒!給自己掌聲!好了,現在我們呢要去找烏龜小兔子比賽了!
結束部分:
比賽結束了,請小朋友猜一猜結果怎麼樣?原來小兔子摔了一跤,它的腳受傷流血了,而小烏龜呢,善良的它幫助了兔子,背著兔子一起跑到了終點,互相幫助真了不起!
1、給所有的勝利者頒發小禮物(愛心貼紙)
2、用掌聲為勝者慶祝,讓我們用一起鼓掌為它們慶祝勝利!
大班音樂活動《龜兔賽跑》教案3
大班音樂:京歌《龜兔賽跑》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理解《龜兔賽跑》故事,懂得堅持到底,不能驕傲的道理。
2、感受京腔京韻的味道,樂於學唱京歌《龜兔賽跑》。
3、積極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創編動作,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故事掛圖(四幅) 2、音樂磁帶 3、小鼓、鼓錘 4、製作頭飾的材料
【活動過程】
1、提問,引發幼兒回憶,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裡面有兩個可愛的小動物,你覺得誰更值得我們學習?
2、觀看掛圖,請幼兒講述。
請幼兒觀看掛圖,並逐一講述圖畫里的內容,最後教師小結。
3、教師范唱歌曲《龜兔賽跑》,讓幼兒感受京歌唱腔的不同。
師:小朋友是否聽出這首歌的曲調有什麼不同?像中國的哪種戲曲?
4、幼兒分多種形式練習演唱,逐漸熟悉掌握歌詞。
5、幼兒和老師一起創編動作,積極體會表演的樂趣。
師: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給這首京歌編出動作,大家來玩角色游戲表演。
【活動延伸】
1、製作《龜兔賽跑》頭飾,繼續玩音樂角色游戲。
2、繪制《龜兔賽跑》意願畫,將作品張貼在繪畫區。
附歌詞:
森林裡,真熱鬧,兔子和烏龜來賽跑。
兔子在前,跑得快,烏龜在後面慢慢爬。
兔子想,烏龜爬的`慢,讓我來好好睡一覺。
烏龜不停的往前爬,一步一步超過了它。
小動物,看見了,都為烏龜喊加油,加油!加油!耶!
免子和烏龜一並出發了
中途貪睡的兔子和努力前進的烏龜
烏龜最終取得勝利
音樂活動設計:懶惰蟲和勤快人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學唱歌曲,感受和表現歌唱中的弱起節奏。
2、藉助歌唱,動作表演和人際交流,體驗和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3、大膽仿編歌詞,產生對「懶惰蟲」的否定情緒,知道要做勤勞的孩子。
活動准備: 歌曲的圖譜、一些幼兒勞動的圖片若干、歌名
活動重點: 能用詼諧有趣的的情緒、動作表現歌曲
活動難點: 根據歌詞內容能用不同情緒、節奏等表現歌曲。
活動過程:
一 、進場律動《趕小鳥》——入座律動
二、 創設情境,引出懶惰蟲的形象。(布置好亂糟糟的場景)
師:這是怎麼了?伸出我們勤快的小手,來整理一下吧!
這里剛才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變成這樣了呢?一定有個懶惰蟲,讓我來找找吧!
二、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清唱二遍,邊唱邊逐個指點幼兒,點到最後一幼兒問:「你是不是懶惰蟲?」
2、引出歌曲的圖譜。
師:看來這個懶惰蟲不是你們,那是誰呢?她藏在哪裡呢?……哦,找到了,原來在這里呢!
三、看圖譜學唱歌曲
1、出示圖譜,清唱歌曲一遍
提問:歌曲里唱了些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歌聲回應)
2、我再來唱一遍,你們仔細聽一聽,然後告訴我聽了這首歌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
(教師用肢體語言,邊唱邊表演有趣的動作)
提問:誰來告訴我你聽了這歌,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有點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3、幼兒看圖譜學唱
4、看譜慢速唱一遍(懶惰蟲很懶,我們唱懶惰蟲的時候應該快些還是慢些呢)
5、邊表演邊唱,選擇幼兒自己創造的動作來演(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這個懶惰蟲吧!)
四、學習創編歌詞:
1、提問:你是懶惰蟲嗎?那你在家會幫爸爸媽媽做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2、嘗試創編第二段:我是勤快人
(教師選擇幼兒的一種回答,出示圖譜)
看圖譜跟唱:
師:剛才×××說,她會洗手帕,我覺得她是個勤快的人,我要來唱唱最這個勤快人。
×××小朋友還會掃地,我們也來唱一唱會掃地的勤快人吧。
邊動作邊唱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做一做這些勤快人吧。
3 、 幼兒創編、表演
師:除了洗衣服、掃地,你還會做些什麼?讓幼兒嘗試把說的唱進歌曲里。
●選一名幼兒嘗試 : 我會擦桌子,我會擦桌子,我把桌子擦乾凈。(我會自己擦桌子)
● 你還會做什麼能乾的事,直接把它唱出來吧(個別幼兒——集體跟學——上來表演)
五、完整歌唱,用不同情緒、動作表現歌曲。
1、大家可真能幹,本來這首歌是唱懶惰蟲的,我們又給它編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們就把這首歌取個《懶惰蟲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兩段連起來唱一唱,隨琴聲完整唱一遍。
懶惰蟲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們怎麼樣唱才能表現出他們的不一樣呢?( 懶惰蟲 :唱的慢一些,懶散一些、滑稽一些; 勤快人 :唱的快些、有力些、高興點)
3、集體表演:
(1)要求前奏做簡單的動作,隨音樂一起表演(提示:表現出不同的速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據要求動作做)
(2)繼續游戲:教師用動作告訴幼兒第二段唱什麼。
(3)邀請爸爸媽媽、客人老師一起表演。
大班音樂活動:包餃子
大班音樂:包餃子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擀麵皮、包餃子、煮餃子等過程中「餃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戲規則,體驗在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 :
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擀麵皮、包餃子、煮餃子
難點 :
在韻律活動中合拍的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演動作。
活動准備:
已有知識經驗,圖片,《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哇!是一盤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呀!」
你們吃過餃子嗎?那有誰知道做餃子的過程是怎樣的?
(擀餃子皮、包餡兒、煮餃子)。
二、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欣賞《喜洋洋》曲子。
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講的就是做餃子的事情。
1,聽聽有幾段,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樣的?
三、分別學習三段曲子的動作及創編。
1,把自己變成一個小面團,把自己身體部位和餃子一樣桿的薄薄的。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2,餃子皮變薄了後,張開餃子要包餡兒。
(張開餃子皮,包起來)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多表揚,有創意的,和別人動作不一樣的小朋友。
3,餃子包好了還要。。(煮)
餃子在鍋里煮的時候好像在干什麼呢?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游泳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跳舞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如果老師倒一碗冷水進去,會怎麼樣?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創編的舞蹈進行游戲。
請幼兒牽手,圍成一個小鍋子。
不能黏在一起,餃子會破掉、(聲明紀律)
破了的餃子,老師會把它撈起來放回碗里。
五、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餃子。
大班音樂《放風箏》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放風箏》公開課教案
動作建議:
1、A段八拍一個樂句,樂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動作,後四拍則變一個造型。
2、教師在B段中的示範動作盡量要優美。用教師自己的體態去感染孩子。
3、教師B段音樂中,做前、後、左轉、右轉吊線暗示,教師鼓勵幼兒理解後應盡快按暗示的方向變化身體位置和姿勢。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出放風箏的情景。
【活動准備】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播放P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隻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爺爺都做了哪些風箏呢?」
2、感受A段音樂,學習變風箏造型。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並發現教師變造型的規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變風箏造型。
3、感受A、B段音樂,初步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l)繼續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後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的線他們怎麼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
4、和幼兒一起玩放風箏的游戲,完整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游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按節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並請其示範。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游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美、是否有節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5、出示中國龍的圖片,引導幼兒如何集體合作變中國龍風箏。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扎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傢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慣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范唱,了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范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里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著圖譜跟著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了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為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么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准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范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范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製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大班音樂欣賞:採茶撲蝶
一、活動目標: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2. 學習採茶舞的基本動作,樂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情感。二、活動准備:1. 樂曲:《採茶撲蝶》2. 能表現採茶情景的圖片或音像資料三 活動過程:1.請幼兒欣賞樂曲《採茶撲蝶》,說說聽完之後的感覺。2.結合有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講述舞蹈動作及其所表現的採茶情景。3.示範採茶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採茶、拔樹枝、背著茶籃回家等情景。4.在教師的提示下,想像蝴蝶出現的情景,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如蝴蝶飛得高,蝴蝶停下來,蝴蝶有飛走了等)5.鼓勵幼兒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蹈。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並在最後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並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並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隻手腕花。
2、經驗准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隻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隻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麼做?
3、初步感受音樂,並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麽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範。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麼做的?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他的手是怎麼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麼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麼換?
師:做什麼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麼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麼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採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並游戲,最後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㈡ 龜兔賽跑教案大班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龜兔賽跑教案大班範文集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龜兔賽跑教案大班範文集合4篇1
一、設計思路
多通道參與原則是當今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改革所提出的一項重要原則。因此,我藉助音樂欣賞《龜兔賽跑》來嘗試實現這一原則。在幼兒已經熟悉「龜兔賽跑」這一故事的前提下,傾聽音樂,通過辨別、表演讓幼兒更好的感受音樂,更好的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從而使孩子們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所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感受和分辨音樂表現的不同形象,並嘗試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操作材料來表現音樂。
2、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所帶來的快樂,並懂得驕傲必敗的道理。
三、活動准備
1、龜兔賽跑樂曲、動畫課件、圖譜、操作材料。
2、知識准備:熟悉「龜兔賽跑」故事。
四、活動過程
1、聽「快樂曲」進活動室。
①幼兒拍肩踏步進場,說一說對樂曲的感覺,用一個詞形容(曲子由慢到塊,越來越快)。
②動作來表示:越來越快、越來越慢。
2、聽分段音樂。
①聽「兔子」的音樂,說有什麼感受?心情怎樣?感覺像誰在干什麼?(歡快、跳躍)還有誰的音樂是歡快、跳躍的。邊聽邊表演。
②聽「烏龜」的音樂,說有什麼感受?心情怎樣?感覺像誰在干什麼?(緩慢、沉重)還有誰的音樂是歡快、跳躍的。邊聽邊表演。
3、完整欣賞音樂。
①第一遍,邊聽邊表演。
你在音樂中聽到了誰在干什麼,就用動作表示出來。
②第二遍,看動畫課件,感受音樂故事。
老師把這個音樂做成了一個動畫片,你們想看嗎?老師有個要求:你們要認真看,然後給這段音樂取個名字。
提問:誰和誰在干什麼?結果兔子為什麼輸,烏龜為什麼會贏?你要向誰學習呢?
③幼兒看圖譜,感受音樂故事。
④教師與幼兒共同用色塊做簡單圖譜。
幼兒自由選擇不同色塊所代表的不同音樂形象,聽到誰的音樂,擺出相應的色塊。
⑤幼兒操作,邊聽音樂邊用操作材料表現音樂。
4、幼兒表演音樂故事「龜兔賽跑」。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嘗試分角色表演。
龜兔賽跑教案大班範文集合4篇2
活動目標:
1、根據幼兒熟悉的故事《龜兔賽跑》,創設新的思路,以《龜兔第三次賽跑》為題,分正、反兩方展開辯論,引導幼兒多角度考慮問題,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培養幼兒思維的批判性、發散性。
2、會用「因為……所以我認為……」和「假如……就會……」句式進行連貫、完整的辯論,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論據,培養幼兒思維的流暢性、求異性和創造性。
3、通過鼓勵幼兒大膽推理,論述自己的意見,培養幼兒的挑戰性、競爭性、合作性。
4、培養幼兒專心傾聽別人講述的良好習慣。
5、通過讓幼兒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辯論,知道事情發展的可變性,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情節、結果,培養幼兒的獨創性、自主性、興奮性。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
1、幼兒已熟悉故事《龜兔賽跑》,知道龜兔兩次賽跑,第一次是小兔因驕傲而輸了;第二次小兔吸取了教訓,獲勝了。
2、會流暢地使用復句表達自己的觀點。
物質准備:漢字卡:正方、反方、輸、贏、我認為……假如……就會……字條。問題:龜兔第三次賽跑,誰輸誰贏?為什麼?烏龜、小兔頭飾各一;錄音機及磁帶《龜兔賽跑》、龜兔賽跑活動圖片一套,投影儀。
場地准備:安排好正反兩方幼兒座位。
活動過程:
(一)由故事《龜兔賽跑》引起爭論。
1、提出問題:龜兔第二次賽跑,結果如何?第二次呢?為什麼?
2、如果舉行第三次賽跑,你認為誰輸誰贏?為什麼?提示幼兒用「因為……所以我認為……」句式完整地講述。
3、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確立自己的觀點,引導幼兒大膽地根據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
①師:跑步的速度能決定勝負嗎?假如……就會……所以……(引導:從龜與兔的性格特徵分析有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情況,龜兔遇到小蝴蝶等,龜兔會作出不同的反應)
②師: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取勝?(引導:讓幼兒思考自然環境條件等方面)
③教師小結:龜兔賽跑,只要付諸行動,充滿信心,堅持到底,勝利的成果並不重要,贏要贏得開心,輸也輸得精彩。
(二)各領域滲透
藝術:放錄音《龜兔賽跑》,幼兒分角色創造性自編表演,正方扮演小兔,反方扮演烏龜,感受音樂情節。根據音樂,引導幼兒按自己的辯論方法進行創編動作。
生活中滲透: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不事事依賴別人,要多動腦筋,取得勝利。
環境中滲透:在畫廊里展出以「龜兔賽跑」為主題的幼兒作品。
家庭中滲透:家長在家裡選主題,讓幼兒參加正方或反方的辯論,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龜兔賽跑教案大班範文集合4篇3
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熟悉故事,創設新的思路,啟發幼兒創編出「龜兔第二次賽跑」的不同情節;
引導幼兒能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多角度考慮問題,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外,培養幼兒思維的批判性、發散性;
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及交往合作能力,能用心傾聽他人的講述。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熟悉故事「龜兔賽跑」,會流暢講述故事;
物質准備:
1、電腦軟體(自製)音樂「龜兔賽跑」
2、幼兒分組操作學具:動物、花草樹木、積木、房子等
A建構組沙盤組
C桌面操作組D台偶組
活動過程:
以「小動物來做客」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觀看教學軟體,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龜兔第一次賽跑,結果如何?(烏龜贏了,小兔子輸了)
小兔子跑得那麼快,為什麼沒得第一名?(小兔子驕傲,看不起烏龜,睡懶覺)
小兔子沒得到第一,心裡是怎麼想的?(小兔子想改正缺點,還想和烏龜進行第二次賽跑)
烏龜是個怎樣的烏龜?(不驕傲,堅持到底)
引導幼兒創編龜兔第二次賽跑。
提問引起幼兒思考:
A小朋友想一想,烏龜和兔子在進行第二次賽跑時會發生什麼事?啟發幼兒互相商量、討論;
B兔子改正了缺點,不驕傲了,有沒有可能得到第一?
啟發幼兒分組創編故事。
A建構組沙盤組
C桌面操作組D台偶組
指導:
幼兒協商分配扮演故事中角色,從各方面思考創編故事,如:自然環境條件、烏龜和兔子性格特徵分析有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情況等展開;
2、要求幼兒語言連貫、思路順暢講述,教師巡迴指導。
故事分享:
請個別幼兒邊操作學具邊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教師小結:
龜兔賽跑,只要付諸行動,充滿信心,堅持到底,勝利的成果並不重要,贏要贏得開心,輸也輸得精彩。
延伸活動:
音樂游戲:幼兒分角色創造性自編表演;
美工活動:「龜兔賽跑」主題畫;
小小辯論賽:「龜兔第三次賽跑」
龜兔賽跑教案大班範文集合4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注意觀察故事圖畫來尋找故事發展的原因。
2、明白成功過與失敗之間的關系及含義,能夠初步總結成功所需要的簡單條件。
3、引導結合自身問題,嘗試改正壞行為習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白成功過與失敗之間的關系及含義,能夠初步總結成功所需要的簡單條件
2、引導結合自身問題,嘗試改正壞行為習慣。
活動准備
故事影碟、故事情節發展掛圖一套、龜兔的手偶各一個、龜兔頭飾個一個、
故事場景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1)認識主人公:烏龜、兔子(出示手偶)
(2)告訴幼兒今天將由這兩只小動物表演一個故事節目,名字叫《龜兔賽跑》。
(3)播放《龜兔賽跑》故事影碟,要求幼兒認真的傾聽故事。
(4)提問:這場比賽誰贏了?誰輸了?那又是為什麼呢?
(5)讓幼兒帶著疑問傾聽老師出示故事掛圖指引式的再把故事復述一遍。
(6)故事講完後,引導幼兒思考,發現並說出兔子輸了,是因為他依仗自身的優勢太過於驕傲了,一點都看不起烏龜,不把烏龜放在眼裡;烏龜贏了,是因為他面對自己的`弱勢不氣餒,始終堅持,在整個比賽中全力以赴、積極、認真。
2、活動繼續
(1)將出示故事情景掛圖,讓幼兒戴上龜兔手偶來進行《龜兔賽跑》的故事展示,老師在旁指導。
(2)討論:讓幼兒再次找出龜兔之間的不同與問題,並學習進行總結。
(3)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演示。老師提議將進行《第二次龜兔賽跑》,老師把教室簡單的布置成故事情景,在孩子從中選舉烏龜和兔子兩個主人公角色的扮演者,剩餘的幼兒充當拉拉隊。讓幼兒們上演自己討論出設想的第二次龜兔賽跑,引導幼兒表演出兔子發現自己的錯誤和積極改正後賽跑的結果:兔子不再驕傲,努力奔跑,從起跑點——山頂,到山下終點——大樹旁,兔子終於戰勝了烏龜並取得了勝利,烏龜也為兔子高興,並友好與它擁抱表示祝賀。
(4)提問:這次的比賽是誰贏了呢?為什麼?大家有什麼話要告訴給兔子的嗎?烏龜怎麼樣了?它氣餒了嗎?烏龜輸了但又為什麼沒有垂頭喪氣?大家猜猜烏龜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5)啟發、引導幼兒發現,並說出兔子沒有被失敗打到,而是虛心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最終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烏龜雖然輸了,但它嫩夠勇敢的面對,並能真心的祝賀兔子,沒有嫉妒、抱怨,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6)結合自身,談談生活中的實例。
提問:咱們班的小朋友平時有沒有和在故事中第一次比賽,兔子和烏龜的舉動呢?在面對挫折與失敗了又將是怎樣處理與解決的呢?引導幼兒發現失敗與成功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成功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上。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處理問題;要謙虛的面對成功,勇敢的面對失敗;失敗不可怕,怕的是在失敗中跌倒就沒有勇氣站起來。
3、活動擴展
(1)現場共同編排上演《第三次龜兔賽跑》。為幼兒提前規定出故事的結果——兔子和烏龜都贏了。在此前提下讓幼兒學習大膽創編故事。培養幼兒有集體精神,共同討論合理的故事情節,表演要豐富化。
(2)表演結束後結合自身,談談生活中的實例。
提問:做一件成功的事情容易不容易?你在平時生活有沒有自己單獨做事成功的時候?如果失敗了又將怎樣?總結出:面對失敗和困難要樂觀、積極地對待,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4、活動延伸
戶外游戲——龜兔賽跑
目標:培養幼兒認真、堅持的態度,勝利不驕,失敗不餒;總結找出配合更加默契的辦法。
准備:跑步比賽的跑道;幼兒將分成四個組進行比賽;勝利小旗若干個。
教學反思
「教育活動既要符合幼兒現實需要,又要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這是《綱要》中明確指出的。幼兒教育活動中,素質教育應該放在各項教育的首位,而素質教育中,心理素質教育是重中之重。我本著於幼兒是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老師只是引導者的理念來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不懼怕困難的心理素質,為幼兒提供發揮自己優勢、勇於戰勝困難、善於爭取成功的機會。在這一節課里,讓幼兒通過學習、理解故事來出現教學的過程:學習故事、發展故事、表演故事、創編故事。從這些中發現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內在關系,並結合自身生活中的問題,改進不足,獲得社會知識。充分體現出幼兒在興趣中學習、玩樂中學習的教育理念,我想這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需要的。
㈢ 龜兔賽跑的道具都有什麼
龜兔賽跑的道具都有充氣氣球。
利用提供的「龜/兔」充氣氣球道具,每組派出10名隊員6男4女,面面相站,起點5名隊員3男2女雙手提起「龜兔賽跑」完成50米賽程後,交於另外5名接力隊員3男2女,雙手拉起「龜兔賽跑」共同前進。以時間多少排名。
游戲規則是龜兔賽跑游戲賽程為50米,到達對面線後(必須是5名隊員全部通過交接區的線以後),將充氣龜兔賽跑游戲道具交給另外5名隊員,接到充氣龜兔賽跑游戲道具的5名隊員以相同方式返回。過程中器材裡面的人不能倒下,以各參賽隊所用比賽器材觸及終點線所在垂直平面為計時停止,用時少者為勝者。兩個隊互相PK ,5人一組站在充氣烏龜中,從起點出發越過多個障礙物到達終點再返回起點後換本隊下一組接力進行,看哪個隊最先接力完畢回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