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類別 » 最早電腦網路游戲

最早電腦網路游戲

發布時間: 2023-05-15 11:03:58

① 世界上最早的網路游戲是哪個國家哪一年誰創造的

世界上最早的網路游戲是哪個國家哪一年誰創造的?

一、第一代網路游戲:1969年至1977年
背景:由於當時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尚無統一的技術標准,因此第一代網路游戲的平台、作業系統和語言各不相同。它們大多為試驗品,執行在高等院校的大型主機上,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弗吉尼亞大學,以及英國的埃塞克斯大學。
游戲特徵:1、非持續性,機器重啟後游戲的相關資訊即會丟失,因此無法模擬一個持續發展的世界;2、游戲只能在同一伺服器/終端機系統內部執行,無法跨系統執行。
商業模式:免費 頂級游戲。
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游戲可追溯到1969年,當時瑞克·布羅米為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SpaceWar)的游戲,游戲以八年前誕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款電腦游戲《太空大戰》為藍本,不同之處在於,它可支援兩人遠端連線。
PLATO是歷史上最為悠久也是最著名的一套遠端教學系統,由美國伊利諾斯州厄本姆的伊利諾斯大學開發於上世紀60年代末,其主要功用是為不同教育程度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遠端教育,它具有龐大的課程程式庫,可同時開設數百門課,可以記錄下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PLATO還是第一套分時共享系統,它運行於一台大型主機而非微型計算機上,因此具有更強的處理能力和儲存能力,這使得它所能支援的同時線上人數大大增加。1972年,PLATO的同時線上人數已達到1000多名。
二、第二代網路游戲:1978年至1995年
背景:一些專業的游戲開發商和發行商開始涉足網路游戲,如Activision、Interplay、Sierra Online、Stormfront Studios、Virgin Interactive、SSI和TSR等,都曾在這一階段試探性地進入過這一新興產業,它們與GEnie、Prodigy、AOL和CompuServe等運營商合作,推出了第一批具有普及意義的網路游戲。
游戲特徵:1、網路游戲出現了「可持續性」的概念,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成年累月地在同一世界內不斷發展,而不像PLATO上的游戲那樣,只能在其中扮演一個匆匆過客。2、游戲可以跨系統執行,只要玩家擁有電腦和調變解調器,且硬體相容,就能連入當時的任何一款網路游戲。
商業模式:網路游戲市場的迅速膨脹 *** 了網路服務業的發展,網路游戲開始進入收費時代,許多消費者都願意支付高昂的費用來玩網路游戲。從《凱斯邁之島》的每小時12美元到GEnie的每小時6美元,第二代網路游戲的主流計費方式是按小時計費,盡管也有過包月計費的特例,但未能形成氣候。
1978年在英國的埃塞克斯大學,羅伊·特魯布肖用DEC-10編寫了世界上第一款MUD游戲——「MUD1」,這是一個純文字的多人世界,擁有20個相互連線的房間和10條指令,使用者登入後可以通過資料庫進行人機互動,或通過聊天系統與其他玩家交流。
特魯布肖離開埃塞克斯大學後,把維護MUD1的工作轉交給了理查德·巴特爾,巴特爾利用特魯布肖開發的MUD專用語言——「MUDDL」繼續改進游戲,他把房間的數量增加到400個,進一步完善了資料庫和聊天系統,增加了更多的任務,並為每一位玩家製作了計分程式。
1980年埃塞克斯大學與ARPA相連後,來自國外的玩家大幅增加,吞噬了大量系統資源,致使校方不得不限制使用者的登入時間,以減少DEC-10的負荷。80年代初,巴特爾出於共享和交流的目的,把MUD1的原始碼和盤托出供同事及其它大學的研究人員參考,於是這套原始碼就被流傳了出去。到1983年末,ARPA上已經出現了數百份非法拷貝,MUD1在全球各地迅速流傳開來,並出現了許多新的版本。如今,這套最古老的MUD系統已被授權給美國最大的線上資訊服務機構之一——CompuServe公司,易名為「不列顛傳奇」,至今仍在執行之中,成為運作時間最長的MUD系統。
MUD1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多人互動網路游戲,它可以保證整個虛擬世界的持續發展。盡管這套系統每天都會重啟若干次,但重啟後游戲中的場景、怪物和謎題仍保持不變,這使得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可以獲得持續的發展。MUD1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它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台PDP-10計算機上執行,而不局限於埃塞克斯大學的內部系統。

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是哪個名族創造的

沒法搞清那個是最早,說不定早就滅絕了,也說不定只有那個原始部落掌握不為人知。
現存的最早的,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猶太教。

世界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創造的哪一種文字

楔形文字:在今伊拉克東南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誕生了最早的文明—蘇美爾、古埃及文明。該文明的早期居民為蘇美爾人。約在公元前三十世紀出現過一些奴隸制城邦,彼此長期混戰,先後稱霸。公元前二十四世紀中期,烏瑪國王盧伽爾-扎吉西(約公元前2373-前2349年)征服南部各城邦,建立蘇美爾國家,定都烏魯克城。約在公元前二十四世紀末為阿卡德所滅。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早期文化的創造者。首先創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可考證的文明。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是由以下哪個國家製造的

二戰時期,德國研製的V1型是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導彈;而其同期研製的V2型是世界上第一枚彈道導彈。從發射時間看,是V2早;而從對當時的影響和名氣來講,是V2。

最早地導彈是德國地V1導彈。V-1導彈的主要引數如下: 翼展:5.4m (17尺8寸) 總長: 8.3m (27尺4寸) 全重: 2160公斤(4760磅) 彈頭重:850公斤(1870磅) 速度:645公里/小時(400哩/小時,350節) 射程:260公里(160哩,140里)
1944年6月13日,第一枚V-1導彈對著倫敦發射了。在這一天只向倫敦發射了10餘枚導彈。發射基地的司令官接到的命令是發射所有的在基地的導彈,但是其並沒有做好全部發射的准備工作。所以當他接到發射命令時只發射少量的導彈遍又開始其准備工作了。

德國

世界上公認,首先研發導彈並投入實戰的是德國

二戰中的V1導彈是最早投入實戰的

導彈是 20 世紀 40 年代開始出現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首先在實戰中使用了 V-1 和 V-2 導彈,從歐洲西岸隔海轟炸英國。V-1 是一種亞音速的無人駕駛武器,射程 300 多公里,很容易用殲擊機及其他防空措施來對付。V-2 是最大射程約 320 公里的液體導彈,由於可靠性差及彈著點的散布度太大,對英國只起到騷擾的作用,作戰效果不大。但 V-2 導彈對以後導彈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先驅作用。

最早的慣性制導的導彈是德國製造的

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首先在實戰中使用了 V-1 和 V-2 導彈,從歐洲西岸隔海轟炸英國。導彈之父-馮·布勞恩生於1912年,德國貴族後裔。受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博特影響,專注於火箭製造。二戰中是德國黨衛軍高階軍官,是二戰中德國V2火箭計劃的主要創造者。二戰結束後,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計劃。參與探險家一號(美國首顆衛星)計劃,以及後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也是其事業的顛峰。

② 世界上第一款網路游戲和單機游戲分別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款網路游戲和單機游戲分別是什麼?

最早的電子游戲是「乒乓」,最早的網路游戲是韓國的「風之國度」,當然網游說的是圖形網游,文字mud式的網游出現時間基本不可考

世界上第一款單機游戲是什麼

這游戲叫PONG(乒乓)到現在快40年了
:imgsrc../ke/pic/item/fcbbb151e8b6d5968c5430a6.jpg
紅白機最早的是大金剛 吃豆在紅白機發售2年後才有

世界上第一款電腦單機游戲是什麼

pong 乒乓吧

世界上第一款游戲

SpaceWar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可娛樂性質的電子游戲,今年這款游戲將迎來50周歲的生日。1962年,時任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Steve Russell和他的幾位同學一起設計出了一款雙人射擊游戲——《Space War》。

世界上第一款RPG游戲

Atati2600的經典大作是游戲史上第一款圖形方式表現的RPG/AVG游戲
以下這些都是是搜來的.
家用機RPG的鼻祖
說起第一款家用機RPG,多數人想到的恐怕都是ENIX的《勇者斗惡龍》。1986年這款由中村光一、高橋兄弟等二十餘人打造的「新形態」游戲,為RPG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為自己獲得了日本「國民級RPG」的稱號。然而正如電腦平台的RPG一樣,家用機RPG同樣並非日本人首創,第一款可稱得上RPG的游戲早在雅達利時代便已問世。這就是由瓦倫·洛賓尼製作的ATARI 2600版《Adventure》。
作為早期的家用機游戲,《Adventure》不可避免的帶有濃厚的動作游戲元素,這也就是不少人認為該作並非RPG的理由之一。然而這款游戲中收集道具、迷宮探險、中世紀背景設定、情節要素等的存在,尤其是游戲中濃厚的冒險感覺又確實是RPG的特點所在。更加有趣的是,這款游戲還開創了「隱藏要素」的先河。在早期,游戲還只是一些簡單的小程式,本身內容並不豐富,而「隱藏要素」更是無從談起。在70年代末雅達利明令禁止製作人員在游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說在游戲的開頭和結尾根本沒有製作人員表,游戲製作人一直都在幕後默默的工作。不少游戲製作人對這種制度十分不滿,當時的雅達利員工瓦倫·洛賓尼就想出了一招在游戲中偷偷加入自己名字的做法。樂於探索的玩家們在《Adventure》的迷宮中將會發現一間隱藏的屋子,進去之後螢幕上就會出現「Created by Warren Robint」的字樣。游戲中放置一些隱藏的「復活節彩蛋」的做法從此流傳開來,在如今的游戲中恐怕沒有哪一款是沒有隱藏要素的吧!
當然,將《勇者斗惡龍》作為家用機RPG的鼻祖並無不妥之處。畢竟這款游戲制定了如今RPG這一型別的整體框架,而以DQ為代表的日系RPG也可說是家用機RPG的主要特徵。當任天堂以一部FC將電玩產業重鎮從美國搬到日本之後,日本人豐富的想像力在這部夢幻主機上不斷滋生,而全日本最受歡迎的游戲型別也從此一步一步的走向顛峰……
1985年在崛井雄二的建議下,ENIX加入了FC軟體陣營。面對充斥市面的動作、射擊等型別游戲,以電腦游戲起家的ENIX想到了西方根據「龍與地下城」等紙上游戲規則發展起來的RPG。在當時RPG僅是電腦游戲的專利,而電腦游戲本身影響力有限,多數是程式設計人員們自娛自樂的產物。要將這種新形態游戲發揚光大並不容易
為了自己的第一款游戲能夠取得成功,ENIX幾乎集合了全社之力打造這款新作,總共二十人的創作陣容在當時絕對是超白金大作才有的待遇。崛井雄二還請來了當時十分活躍的漫畫家鳥山明擔當游戲形象設計,其後具有濃厚鳥山明畫風的DQ人物形象頻頻在《周刊少年跳躍》上出現,該雜志數百萬的讀者們開始發現,原來電子游戲也有漫畫般的故事情節。
1986年5月,家用機RPG迎來了第一道曙光——《勇者斗惡龍》發售了。事實證明,ENIX在漫畫雜志上宣傳游戲的做法是十分成功的,如今不少大作選擇在《少年跳躍》等雜志上公布新作(包括DQ8)或許也是因為ENIX的成功經驗吧!《勇者斗惡龍》最終銷量突破150萬套,RPG一時之間成為日本游戲業界最熱門的話題。一款沒有動作、畫面粗糙、節奏拖沓的游戲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呢?唯一的解釋就是RPG的獨有魅力
參考資料::games.tom./zhuanti/rpg/index.
最好的RPG是什麼?這個問題恐怕有太多不同的回答,在下認為,從1993年起至1996年,在超級任天堂(SFC)主機上出現了一批的高質量RPG,並在許多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進步,許多作品更是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和超時代的水準,堪稱RPG的黃金時代。這些RPG就是:
1、里程碑《最終幻想6》(《FINAL FANTASY Ⅵ》)
著名系列的第六作,SQUARE出品,24Mbit

第一款24Mbit的RPG,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款游戲仍然是偉大的傑作。游戲講述的是以地球為藍本的異世界的故事,以傳說的生物「幻獸」為中心,十六位經歷不同,立場各異的主人公為打破帝國的野心上演了一場場情義交織,令人回腸盪氣的活劇。

在這款游戲中使用了許多新鮮的系統,如ATB(即真實時間戰斗系統,雖然不是最早使用的,但卻更為完美),並首創了必殺技輸入系統,魔石系統和召喚魔法,分組作戰系統,還有就是大量的迷你游戲。另外,每名角色都有自己獨門的特技,這也給游戲帶來了樂趣。

對於人物的刻劃,SQUARE做的無疑非常成功。女主角蒂娜是幻獸和人類的混血兒,對自身充滿懷疑和否定,但最後還是鼓起勇氣,為了朋友而戰;男主角洛克,看似玩世不恭,甚至有些滑稽,其實卻有著悲傷的過去和堅強的性格;還有落魄的帝國女武官莎莉絲;貴為領主,同時又是機械天才和 *** 的艾德;豪爽的武術家,艾德的孿生弟弟馬修……幾乎為每個人都可以寫一個故事--而這是其它媒體幾乎不可能做到的。

游戲的音樂也是一大經典,蒂娜的主題那略帶傷感的曲調,悠揚地奏出了命運的無奈,生死的無常;加源的主題讓人感到壓抑的怒火和澎湃的熱血;洛克的主題則輕松中帶著熱情;其中最令人稱道的就是游戲中的愛情主題--也就游戲中是那部歌劇的音樂了,那感人的旋律相信每一個玩過《FF6》的人都不會忘記。由於以上所說的這些方面是如此的出色,因而畫面就顯得相對薄弱了--但這只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在當時,《FF6》的畫面絕對是無出其右的。現在看來,《FF6》在劇情,系統和音樂方面仍然是極為優秀的,超過了絕大多數的電腦游戲和次世代游戲。在當年的SFC作品評選上,《FF6》幾乎囊括了所有與RPG有關的獎項。
2、「異類」的《時空勇士》(《LIVE A LIVE》)

新型別RPG,SQUARE出品,16Mbit

與傳統RPG有著很大的不同,游戲一開始分為六個部分,故事互不相關,分別是:原始篇、功夫篇、西部篇、幕末篇、現代篇、近未來篇和科幻篇。時間背景從原始時代一直到未來,空間背景從中國深山一直到宇宙星空。在六個故事完成後就可以進行第七個故事--中世紀篇。這款游戲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各個故事無論是在劇情,畫面,音樂和風格上都有本質的不同,甚至連系統都不完全一樣,但每個故事又都能敘述得完整而感人。而且對於氣氛的營造也有其獨到之處,例如在原始時代沒有文字,人物的交流和思想都用圖畫的形式表現。

游戲系統上採用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設計--戰斗中生命力(HP)的減少只要戰斗結束就能完全回復,而特技也不需要消耗任何如MP之類的數值,隨便就能用,唯一重要的就是時間,不論移動還是用強力特技都要耗時間,所以人物升級時行動速度是最要注意的數值。

《LAL》在推出後就受到極大的歡迎,傳說要在PS上出其續作,但在下一直都沒聽到訊息。
3、日本本土的《鬼神降臨傳》

原GB上「ONI」系列的正統RPG,BANPRESTO出品,16Mbit

通常RPG的世界都是以西歐中世紀時代為基礎的,但這款游戲卻不折不扣是完全的日本貨。畫面、音樂、角色、特效,游戲的各方面都努力營造出日本平安時代的氣氛,而且做得極為成功。劇情和系統都是相當典型的正規RPG,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畫面。游戲中的戰斗畫面可以說是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著名的《FF6》,其中的魔法稱為「神降」,施用時天地色變,極具魄力(就當時而言)。雖然算不上是非常出色,但由於其獨樹一幟的風格,還是一款相當不錯的RPG。
4、又一經典《龍戰士2》(《BREATH OF FIRE Ⅱ》)

「龍戰士」系列的第2作,CAPCOM出品,24Mbit

是CAPCOM唯一的系列RPG,由於前作很受歡迎,於是推出了這一續作。基本上還是較為正統的作品。大約說的是具有龍族血統的主人公的冒險故事,劇情以喜劇為主,內容輕松幽默。但其中需要玩家作若乾重要的選擇,一旦選擇出錯就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游戲中有許多迷你游戲,如釣魚、捕獵等,更使游戲變得輕松。

游戲採用了很簡潔的系統,每人有相當於魔法的特技和一項特殊能力,沒什麼特別復雜的,比較適合初學者。對於人物個性的刻劃很成功,每個角色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如那個青蛙王子,相信玩過這款游戲的人對它的形象和行為一定記憶猶新。其他方面如畫面、音樂都屬於中上水平,還是很令人滿意的。這款游戲一推出就獲得了一致的好評,甚至有相當數量的玩家認為其是系列中最好的。(超過了已於97年在PS上推出的《龍戰士3》)
5、飛躍!《時空之旅》(《CHRONO TRIGGER》)

仿「FF」系列的RPG,SQUARE出品,32Mbit

可以說是繼《FF6》之後的又一個里程碑,第一款32Mbit的RPG,在畫面上有了質的飛躍。游戲講述了主人公克羅諾的冒險故事,情節跌盪起伏,懸念叢生,而且內容緊湊,毫無托蹋冗長的感覺。雖然沒有《FF6》那樣巨集大,但其中緊張和感人的效果卻毫不遜色。而且首創了時空的概念,使冒險不再是2D或3D,而是4D,玩家打聽一個事件或人物,問的不是「在哪裡?」而是「在什麼時代?」。這一切都帶來全新的感受。

系統上主要模仿《FF6》,使用了ATB,並使之更為完善,更能體現出真實時間戰斗的緊張感。另外,游戲還使用了不切換戰斗畫面和多人組合技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系統,使正規RPG中一向被忽視的戰術的比重大大增加。游戲人物是由鳥山明設計的,所以除了外形,連性格都接近其作品中的人物。看過鳥山明作品的玩家一定一眼就看得出。

前面已經說過,畫面是《時空之旅》的最大優點,其實這是一目瞭然的。那樣細致的地形描繪,那樣艷麗的色彩,絕對已經超出了SFC的水準。也正是這樣才能使不切換畫面的戰斗完全不顯得粗糙。音樂也很優秀,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主題。克羅諾的慷慨激昂,瑪爾的柔和動人,露卡的歡快輕松……其實在下最喜歡的還是魔王的主題,陰森恐怖。:)

這款優秀的游戲在95年度評選中囊括除了最佳音樂獎的所有RPG獎項,雖然這款游戲的音樂也很不錯,但還有更好的,那就是--
6、新A-RPG《聖劍傳說3》

著名A-RPG系列的第3作,SQUARE出品,32Mbit

雖然型別被分在A-RPG中,但其中「A」的比重卻不高,而且如劇情也超過了許多正統的RPG,所以這款游戲改變了許多人對A-RPG的看法。游戲 *** 有6位主人公,玩家可以從中任選3人進行冒險。每個角色都有獨特的性格和攻擊方式以及特技,而且不同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和結局也略有差異,這就大大增加了游戲的耐玩性,通常玩家都會玩上兩三遍。系統上又有了創新,新增加了轉職系統,雙打系統,氣力槽和超必殺技。而且A-RPG中一向難以設計的魔法也在這款游戲中有了出色的體現。並且有很多體貼玩家的設計,如戰斗可以不用手動控制,而交由電腦戰斗。

畫面秉承了SQUARE的一貫作風,極其華麗,美麗的村莊、絢爛的原始森林、大魄力的魔法都是一流的。游戲的音樂上的確有其獨到的優勢,尤其是片頭曲。在序章後,出現主人公踏上冒險之途的過程,同時螢幕下方滾動出現「聖劍傳說3」的字樣,這時背景音樂就是那首著名的片頭曲,以進行曲的節奏,雄壯有力,讓人感到主人公那破除一切障礙的決心,使人熱血沸騰。游戲的中期音樂也很有特色,而且多樣化,詳細的在下也難以一一道來,有興趣的玩家自己去品味吧。

用一句話概括,《聖劍傳說3》是一款不象A-RPG的A-RPG,因為它克服了所有A-RPG的缺點。
7、真A-RPG《天地創造》

正統A-RPG,ENIX出品,32MBit

與淡化操作要求的《聖劍傳說3》相比,《天地創造》顯然更為注意動作的要素。感覺中規中矩,單一的主人公,完全自由的動作操作……非常正統,所以這款游戲可以說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的結果。(不愧是ENIX)劇情比較有新意,說的是主人公創造異世界的過程。先是象《聖經》中的「六日創世」那樣創造大地和各種生命,之後再發展文明,隨著文明的發展,主人公的力量也會日益提高。總之是讓人聞所未聞的怪異情節。

前面已經說過,這是正統的A-RPG,所以系統方面當然就沒什麼太大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操作感極佳,爽快無比。畫面顯然是ENIX精心策劃過的,一改簡陋的作風,變得絢麗多彩。其中對一些動物角色的刻劃尤其傳神。(如那個小獅子,簡直就是「辛巴」的翻版)音樂以清脆悅耳為特色,感覺十分「透明」,令人心曠神怡。

作為正統,這款游戲無疑是成功的,雖然在系統上失之古板,但其新穎的劇情卻彌補了系統的不足。
8、浪漫的世界《浪漫傳說3》(《ROMANCING SAGA 3)

著名系列的第3作,SQUARE出品,32Mbit

有著許多怪異系統的RPG,雖然一開始讓人感到不習慣,但熟悉了後就會迷上這種浪漫的魅力。一般RPG的劇情都是由一條或數條主線加若干分支劇情所組成的,但這款游戲不同,它完全是由分支劇情構成,具有極高的自由度。玩家對主人公們下一步的行動有充分的選擇,如果玩家覺得某一部分的故事太難完成,不妨先去進行別的故事,等獲得了經驗和強力裝備後再說。所以游戲難度雖高,但卻不容易被「卡住」。

系統上也讓人有古怪的感覺。與《LIVE A LIVE》一樣,採用了戰斗後HP完全回復的系統,但由於敵人的強大且敵人會隨主人公們的級別提高而提高能力,所以難度非但不降低反而提高。還有被稱為「POINT MOVE」的系統,就是在城市或其他重要地點之間只要用游標點到就能「瞬間移動」而無需步行,雖然感覺怪異,但也使是游戲更為簡練。說到最了不起的還是戰斗系統,游戲的戰斗系統十分復雜,每個角色都有「技」和「術」兩種特殊能力,其中"技"是類似武技巧,以武器的不同而分類,依靠在戰斗中的隨機領悟而成長;"術"則是魔法之類的技巧,以屬性分為六大類,依靠購買獲得,兩者的威力都隨著相應熟練度的增加而提高。而且還有獨創的"司令官模式",在這個模式中能使用最多五人的組合技或組合術,效果絕佳。

與系列的前兩作一樣,游戲中的角色(仲間)很多,都各具特色,有的還具有獨門的特殊能力,如吸血鬼伯爵。這款游戲在畫面和音樂上倒並不很出色,比不上之前的幾部經典。總的說來,《浪漫傳說3》雖然不是非常的突出,但其波瀾壯闊的劇情,和獨到的系統也使之有很多擁護者。
9、正統的王者《勇者斗惡龍6》(DRAGON QUEST Ⅵ)

著名系列的正統RPG,ENIX出品,32Mbit

在銷量上唯一能與SQUARE的「FF」系列相抗衡的就是這個系列了。「DQ」和「FF」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多年,兩著以不同的方向發展,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價值。與以往一樣,《DQ6》的劇情還是那麼復雜,氣勢相當巨集大。而且本作還加入了獨特的雙重平行世界,使游戲的故事更加曲折離奇。游戲系統上也有了新的發展,其中之一就是多達16種職業的轉職系統;另一點就是除了魔法,角色還能用特技,這就使以前只會普通攻擊的戰士系角色更具有魅力。

盡管劇情和系統相當不錯,但事實上被它感動的玩家卻並不多,相信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畫面的簡陋。雖然與以往幾作相比,《DQ6的畫面不能不說是有了相當大的進步,不過與同時代的其它作品一比,缺點馬上就暴露無遺了。地圖畫面還不錯,角色形象也還勉強合格,但戰斗畫面就實在太……早就過時的主視角戰斗,簡單的特效畫面,大量的文字說明……都給人一種疲倦的感覺。這樣的畫面甚至影響到了劇情的表達。在下一向認為,游戲最重要的是平衡性,顯然《DQ6》在畫面這一點上失去了平衡。

ENIX在音樂上還是有相當的實力的。「DQ」系列一向以交響樂式的BGM為自己的風格,本作也繼承了這個傳統,並利用SFC的機能和大容量將其發揮得更是淋漓盡致。

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似乎並沒有影響《DQ6》的銷量,在96年度SFC軟體評比上還是獲得了大量獎項和高度評價。也許「DQ」系列吸引人的並不是游戲本身,而是它那種正統的象徵。
10、鬼神再現《幕末降臨傳》

ONI的系列的正統RPG,BANPRESTO出品,32Mbit

在四周大作名作的包圍下仍然閃閃發光,BANPRESTO的PANDORA'S BOX創意小組的絕作,《鬼神降臨傳》的續集。與前作一樣,這款游戲同樣日本味十足,但由於容量增加了一倍,所以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故事背景不再是古老的平安時代,而是日本幕末和維新運動的時期,主人公「大和丸」與夥伴們斬妖除魔的故事。游戲中出現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如新撰組的近藤勇、土方歲三、沖田總司等。當然人物雖是歷史人物,但故事本身卻絕對是虛構的,使人有一種怪怪的感覺。另外,游戲後期還有出海去美國的劇情,PANDORA'S BOX的製作精神實在讓人佩服,因為在美國的風格完全不再有日本味道,取而代之的是相當正宗的西部片感覺。

系統則是前作的發展,角色除了「神降」,還有「法術」和「劍術」兩種特技,而且畫面華麗,使戰斗更吸引人。由於運用了32Mbit的大容量,所以畫面和音樂上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游戲中那充滿日本味的主題曲做得相當出色。

在SFC的後期,RPG世界中幾乎都是SQUARE和ENIX的天下,這款游戲的出現不能不說是帶來了一股新風。
11、驚異!《神秘的約櫃》(《MYSTIC ARK》)

正統RPG,ENIX出品,32Mbit

令人吃驚,游戲中最突出的優點居然會是ENIX最為薄弱的戰斗畫面。游戲講述的是主人公為拯救世界,分別前往八個不同空間進行冒險的故事。本身還是相當老套的,但由於這是第一部完美地加入AVG要素的RPG作品(之後這類游戲最好的應該是PS上的《寄生前夜》),所以在情節上顯得曲折異常,從而也使難度大大增加。

系統上ENIX並沒什麼創新,用的是相當「勇者」的系統。也許ENIX覺悟到要與SQUARE競爭不在畫面上下功夫不行,所以游戲畫面可以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八個不同世界的氣氛營造得極好,背景也相當細致。而最突出的就是戰斗畫面了,模擬人的角色設計,逼真的光影效果,人物生動的動作,華麗的特技,都讓人有「電影」的感覺。

音樂上……(不好意思,在下忘了,不過既然沒印象,恐怕也不是特別的好。)總之還是相當值得一玩的作品,但AVG的要素相當大,謎題百出,玩家要有心理准備呀。
12、逝去的輝煌《勇者斗惡龍3》(《DRAGON QUEST Ⅲ》)

著名正統RPG的復刻阪,ENIX出品,32Mbit

來源自FC上最受歡迎游戲之一,在原基礎上進行了很大的強化,加入了游樂場等新場所。在劇情和方面與FC版基本一致,即勇者洛特的後代進行冒險並打倒魔王的故事,是洛特三部曲的終章。系統也是沒什麼太大的分別,只是融入了《DQ6》的一些要素,增加了一些特技和一個新的職業——小偷。

畫面和音樂可謂是強化了不少,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FC與SFC的機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並且游戲在這方面還超越了《DQ6》。就在下認為,ENIX出這款游戲完全是沒有意義的,過去的最好在現在則不一定能再創輝煌,反而有炒冷飯的感覺。客觀地來說,《DQ3》還是不錯的,追求正統的玩家還是不應該錯過。
後記
1.在下在SFC上還玩過好一些RPG,但其水準不能與上述作品相比,所以在下也沒收入。
2.都說評論要客觀真實,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對游戲熟悉,上述游戲在下大多都CLEAR了,另一些也至少有80%的完成度,所以上述應該是沒什麼失實。
3.其實還有《宿命傳說》和《星海傳奇》聽說是極好的RPG,但那時在下的SFC已經......

世界上第一款網路游戲在哪年發行的

是美國的,叫網路創世紀,哪家公司不記得了!
世界第一款網路游戲——太空大戰
:fubusi. 2005-4-22 9:30:00
許多玩家都誤認為網路游戲始於1994年或1995年Doom和魔獸爭霸的興起。多數人都認為直到1993年網際網路蓬勃興起和1994—1995年游戲開發商在計算機游戲中開始新增網路連線之後,網路游戲才逐漸浮出水面。但事實並非如此,網路游戲的興起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的60年代末。1969年,一名叫瑞克·布羅米的美國人為PLATO遠端教學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的游戲,該游戲以誕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款電腦游戲《太空大戰》為藍本,可以支援兩人遠端連線。可以說,SpaceWar是現在所有形形 *** 、品種繁多的網路游戲的鼻祖和雛形。

世界上第一款單機游戲是什麼時候推出的?

第一個製作後拿出來賣的電腦游戲是《最早的冒險》(OriginalAdventure),那是1981年。

世界上第一款格鬥游戲是什麼

是老式掌擊上的能玩俄羅斯方塊的那個掌機
那個上有個格鬥游戲
是兩個打拳擊的
做的是爛了點不過可是最早的格鬥游戲哦~~~~

世界上第一部網路游戲是什麼?

1969年,一名叫瑞克·布羅米的美國人為PLATO遠端教學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的游戲,該游戲以誕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款電腦游戲《太空大戰》為藍本,可以支援兩人遠端連線。

世界上第一部單機游戲是什麼?

是一個撞球的游戲
就是兩邊各有一個板子可以上下移動
中間有一個球,互相推這個球。

③ 世界上最早出現網路商業游戲是在哪個

題主是否想談明詢問「世界上最早出現網路商業游培旅戲是在哪個年代」?1969年。網路商業游戲是指把游戲進行商業化,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游戲可追溯到1969年,當時瑞克·布羅米為PLATO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的游戲,游戲以八年前誕生於麻配侍凳省理工學院的第一款電腦游戲《太空大戰》為藍本,不同之處在於,它可支持兩人遠程連線。

④ 大家玩的最早的一部網路游戲是什麼,當時又迷戀到什麼程度呢

我覺得應該是有魔域了,我回憶回憶先。 大概那時候基本都是戰士,沒有啥法師。然後好像最厲害的練級的地方是80 還是100來級的一個什麼監獄吧。我就記得當時都是帶那種法師寶寶,然後刷怪的話就是用法師寶寶扔那個什麼技能好像升級後可以打全屏,就一直按著技能鍵不鬆手這樣打。然後弄個戰士型寶寶合體。 等威力(還是叫什麼來著)滿了就可以用那范圍技能一直打(好像也差不多是全屏吧),然後大家都是買好多好多隨機傳送卷軸這樣靠這個技能刷怪練級。那時沒有錢氪金,就是個弟弟。每天練級都被人追殺,隨機傳送練級的時候不小心 傳到有人的地方直接GG 被別人無意一個法師寶寶技能秒殺。然後那個時候戰士們有一本飛天斬就很牛掰了。飛天連斬都是那種大佬才有的。 咱那時想去刷個飛天斬天天有人蹲在那裡,一過去就被別人直接乾死。後來還是花了好幾百塊買的。那時飛天連斬都是上千塊了。那時雖然是個弟弟但是算是迷戀的很早的 游戲 之一了。後來這個 游戲 私服開始滿天飛,於是去私服體驗了一下,完成了我那時想弄的寶寶和技能。後來就是刷刷刷各種pk啥的,大神們都是直接把守衛乾死。無視在城裡pk。

其他最早的 游戲 還有很多。《超級舞者》後來手殘實在玩不過了。《冒險島》可還記得全民吸怪外掛。《夢幻西遊》玩到十級,卻發現要錢繼續玩的無力感。《各種空間小 游戲 》qq農場每天守著種菜偷菜可還記得。《街機模擬器系列》那時的 游戲 幣1塊錢4枚,可是去網吧就可以1塊錢一個小時打97,恐龍快打,三國,西遊,雷霆戰機等等。《qq幻想》那時候玩不起直接轉戰qq自由幻想,一個翅膀幾百金幣就是幾百塊錢的無力感。

其他還有很多很多曾經迷戀過的,其實想想也不是很迷戀,主要是有小夥伴們一起玩。一個人玩的話估計就沒有迷戀這一說了。

本人不是很會玩電腦 游戲 ,所以我就說說我最開始喜歡玩的一款手機網游。

世界ol 是廣州谷得網路 科技 有限公司製作發行的一款角色扮演、回合戰斗類 游戲 ,被稱為是一款自由而奔放的世界回合手機網游。 游戲 的玩法也很簡單,出了新手村就要開始自己的冒險。很多的副本可以選擇,不過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比較單一的, 游戲 內也有著組隊功能,有各種各樣的 游戲 體驗。

自己有一座城市記載著自己的強大,可以加入國家一起組隊,閑著的時候聊聊天,那時間我只是個平民玩家就一直刷地圖刷經驗,混隊過高級圖,一直玩了很久自己的裝備也好了,爆了一個免一次技能傷害的傳說戒指賣了換了一個好的寵物自己也能一個人刷刷 小高級圖了
最後放棄的理由也是因為學習加上 游戲 內的朋友們一個個的都選擇了退游甩號,一款這種類型的 游戲 最大的樂趣也就是很朋友們一起在 游戲 內廝殺才是最大的快樂吧。

當時玩的是直板手機上冒泡社區的魔力世紀和幻想三國,對魔力世紀的印象是最深的,因為是第一個玩的 游戲 。魔力裡面職業有戰士、刺客、法師、聖騎士,可以說職業非常豐富了,然後可以擺攤、也有個人商店,幾乎任何道具都能自由定價出售,裝備品質有普通、強化、精緻、無暇、稀有、史詩、傳說、逆天……同一種裝備可以有這么多不同的屬性。除了這些,這 游戲 的採集系統非常完善,各種植物、礦物、以及打怪掉的動物皮毛,另外副業還有廚師、葯師、鐵匠。當時除了下副本打怪就是採集東西然後放到個人商店賣,低買高賣讓人無法自拔。最後一點就是這 游戲 有完善的結婚系統,當時在 游戲 里就在情人節的前幾天認識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人,我們很談得來,每天一起打怪一起做東西,後來暑假過去我們都很久沒玩了,再後來我上線了一次看到她給我留言她要退遊了,把QQ給了我,我用本子記了下來可是一直都沒有加,想想挺遺憾的。

應該是魔獸世界了,相信很多70年代的玩家都已經老了,當時玩的時候入魔的程度怎麼形容呢!一個boss我們打了4個小時,硬是給打過去了,為了老虎刷了一年,為了風劍刷了半年!還有人說我這已經是運氣很好了!

傳奇。。。沒有免蠟燭 沒血條 沒助跑的時代 那種冒險體驗真的是牛逼 傳奇補全了暗黑2 沒有多人 PK的缺點。。可惜暴雪自己太傲 要是暗黑二 可以像傳奇一樣 MMORPG 絕地可以像WOW一樣巨火。

石器時代,每月 游戲 充幾十,網費500+,電話都打不進來,剛好adsl出來,初裝費1500,我媽一狠心,給我裝了

我玩的最早一款網游就是魔獸世界,從05年開始,沒少花錢充點卡,至於迷戀到什麼程度嘛,我能說我直到現在還在玩兒。。。

天龍八部有玩的嗎?07年四月開始玩的,一直玩到現在,先後投了1500多元,只為圖個樂。

魔力寶貝~撥號24小時掛機你懂的~!

當時迷戀魔域這款 游戲 ,戰鬥力600多 後來打年出來就不想玩了

⑤ 世界上第一款網路游戲是什麼

《太空大戰》。

《太空大戰》是大戰196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生史蒂夫·拉塞爾(Steve Russell)設計出了"Spacewar!" 太空戰模擬游戲,是運行在電腦上的第一款互動式打字游戲。

這款游戲運行在PDP-1(編成數據處理器-1)上,當時電腦技術還相當有限,空間大戰必須使用新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來顯示畫面。太空大戰是一個簡單的游戲,它通過示波鏡產生圖像,在上面2個玩家可以互相用激光擊毀對方的太空船。


(5)最早電腦網路游戲擴展閱讀:

游戲特點

《電腦空間》為了能讓更多的人便捷甚至便宜的玩到最早可以跟「非生物」互動的游戲,布希內爾花了七年的時間嘗試重新製作可以在更小的,更便宜的計算機上運行的太空大戰,從而使它成為一個投幣游戲。

布希內爾努力實現這個計劃,甚至因此辭掉了在Ampex的工作,將更多的時間花到這上面來。他最終在1971年被完成,布希內爾的變種太空大戰 (被稱為 「電腦空間」)被投幣游戲廠商NuttingAssociates發布。

不過雖如悄然其游戲在當年樂趣十足,但是因為其操縱相對復雜卻不得不面臨失敗的結果。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游戲也剛好源自「飛行射擊游戲」。

1969年,當時瑞克·布羅米為灶橡巧PLATO(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Teaching Operations)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 》(SpaceWar)的游戲,游戲誕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款電腦游戲《太空大戰》為藍本,不同隱鍵之處在於,它可支持兩人遠程連線。

⑥ 早期網路游戲有哪些

易の愛 ← 標准90後 鑒定完畢 給你個比較標準的答案``我也是在網上找的`我是從金庸開始玩的`呵呵`
中國最早的時候網游情況

1995年3月14日,《東方故事2》架構的天神(Admin)Annihilator在中文MUD史上第一份系統性的管理者指南中寫下了以上的內容,當然這份指南的出現已經是在第一個MUD誕生16年之後。1979年,在英國塞克斯大學(Essex)的DEC system-10主機上,運行著Richard Barthl和Roy Trubshaw開發的第一個可供多人參與的純文字界面的游戲,他們將這個游戲稱為MUD1,剛開始這個游戲只允許在校學生參與,隨後發展到在家也可以使用數據機連接至伺服器參與游戲。而從MUD1中進化出的LPmud系統在未來20多年的時間中支持了上千種語言MUD游戲的運行,雖然現在已經無法統計到有多少人參與過MUD,更無法統計到從MUD的開發和管理過程中誕生了多少程序員和平衡設計師,但筆者可以在此斷言:正是這些早期接觸過MUD的程序員和平衡設計師們造就了今天網路游戲產業,如果說網路游戲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那麼他們就是冰山隱藏在水中的巨大部分,支持著人們所看到的網路游戲產業。
中文MUD游戲的發展步伐非常緩慢,主要的原因還是硬體方面資源的缺乏,一個網路環境首先只能是在科研單位、學校或者電信部門產生。當MUD被漢化後,首先是在美國的華人學生將它們放置在學校供使用漢語的同學使用,在這個時期主要誕生了概念型MUD游戲《東方故事》、《東方故事2》和在後來被廣為流傳的《風雲》系列、《西遊記》系列等。然後這些游戲的源代碼開始流傳到我國台灣省和香港等院校網路設施較為發達的地區,隨後再被廈門大學等內地院校的愛好者進行簡體中文化和在校園內部網路測試後,再逐步散發到電信部門的愛好者手中。說來話短,但玩家們只要想到這些一步一步傳輸的過程都需要通過9600bps的數據機來完成的時候,就知道是多麼不容易了。到1998年後內地的MUD游戲才逐步發展起來,以《俠客行》為主的MUD游戲開始大量採用金庸、古龍等大師小說中的人物、場景、武功、情節等贏得了大量玩家的青睞。隨著國內互聯網接入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到MUD的潮流中,並給MUD取了一個帶有中國氣息的名字「泥潭」。所謂泥潭一入深似海便是當時MUD游戲的寫照。
比現在網路游戲練功更枯燥千百倍的MUD在游戲性上並沒有什麼長處。其純文字加ASCII代碼的表現形式也談不上什麼美感,操作基本上依靠英文指令也讓玩家不容易上手。但在當時QQ尚不流行,網路聊天室人滿為患的情況下,MUD卻成了一個玩家們發泄自己情感,相互交流的場所。隨著玩家的增多,MUD逐漸有了自己的文化。從現在網路游戲的角度來看,關於玩家道德水準的爭論,拉幫結伙闖天下,玩家間的感情交錯等等都在每個MUD伺服器上的玩家身上展現,而對於PK這個敏感的話題,在MUD的世界更是一刻都未曾停止。在2000年後,MUD在國內並沒有發展幾年就被圖形化網路游戲所取代。MUD在中國的網路游戲雖然只佔有短暫的史前部分,但圖形網路游戲並不能算是MUD的下一代,而是成長起來的MUD。國內網路游戲在MUD時期屬於呀呀學語的童年,目前的圖形網路游戲則是屬於朝氣蓬勃的青年。MUD時期所積累下的人才,電信方面的運作經驗都在這個階段被充分利用起來,而MUD時期所遺留下來的沒有解決的問題,還沒有結果的爭論同樣在這個階段延續著。
無論你是否聽說過MUD,或者你對網路游戲的歷史是否感興趣,但是當你在圖形網路游戲中體會著快樂的同時,也應該感謝當年那兩位天才,因為正是他們的發明才讓網路從單一的科研教學功能中解放出來,成為民眾的娛樂方式之一。

公元1998年,一名在中國軟體史上頗有名氣的技術人員離開了公司。這時的他除了有點名氣外,什麼都沒有。這個有點小名氣的人叫鮑岳橋。鮑岳橋本人不怎麼愛玩游戲,可是天意弄人,不喜愛電腦游戲的鮑岳橋卻和兩個朋友辦了中國最大的大眾游戲網站——聯眾游戲網。
和鮑岳橋一起搞聯眾的朋友叫簡晶、王健華。1996年,他們三人就開始上網,當時,文字MUD吸引了很多中國的第一代網民。鮑岳橋喜歡下圍棋,對MUD沒有興趣,而簡晶喜歡玩MUD。玩了兩年的游戲後,1998年簡晶提出做在線棋牌游戲。三人說干就干:寫程序,買伺服器架網。三人用了2個月時間,在NT平台上設計了聯眾的框架。1998年2月,鮑岳橋他們拼裝了一台8千多元的伺服器,將伺服器架設好之後,聯眾游戲網算是正式誕生了。
1998年初,剛誕生的聯眾沒錢打廣告,而且由於當時網路線路不好,造成打牌的玩家經常玩著玩著就斷錢,所以剛來時聯眾吸引的用戶並不多。到6月18日,東方網景在首頁給聯眾做了一條新聞,一些新聞媒體也開始報道聯眾。同年12月,聯眾同時在線人數突破一千人。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當時微軟Zone的同時在線人數有五六千人,台灣宏基一千多人同時在線。後來除了微軟,其它類似的站點都沒有聯眾發展得那麼好。
1998年9月,馬曉春、方天豐等圍棋名人在聯眾下棋,結果造成當時的比賽氣氛相當濃烈。從那時起,鮑岳橋他們認識到名人對聯眾的重要性。名人在聯眾下棋,能使聯眾人氣興旺,大家再口碑相傳,到聯眾下棋的人自然就多了。
1999年5月20日,已經一年半沒有給自己開工資的鮑岳橋們,將聯眾作價500萬,將79%的股份賣給了中公網。在度過艱難的兩年後,2000年、2001年聯眾開始形成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當正統的大型電腦網路游戲開始興起發展之時,聯眾已經在這個領域里默默地耕耘了數載。
今天,聯眾的注冊人數已經高達9000萬人,用戶在聯眾上能選擇多達20多款游戲。聯眾已經成為世界上知名的棋牌游戲網站。
聯眾不是通常意思上我們所指的網路游戲。但是在中國的游戲發展進程中,誰都無法忽視聯眾的存在。電腦游戲玩家知道它,不是電腦游戲玩家的普通人也知道它。記者很多剛學會用電腦上網的親戚朋友,第一個接觸的游戲娛樂網站便是聯眾。網上還能玩橋牌、圍棋和麻將!隨時隨地都有對手參與棋局,這對喜歡棋牌的普通大眾來說是一種難以抵抗的誘惑。論同時在線之多,注冊會員之多,最熱門的網路游戲《傳奇》也難與聯眾相比。
在網站燒錢的時代,在所有人都重視門戶網站的時代,在還沒有多少人意識到網路游戲娛樂能帶來贏利的時代,聯眾作為一個另類頑強地生存下來。聯眾能生存下來是靠鮑岳橋等三個創始人的倔強,搞技術的鮑岳橋他們一開始就認定游戲網站能吸引用戶,圍棋、橋牌這類游戲也會長盛不衰。
聯眾一開始是完全免費的,吸引到足夠的人後開始推出收費服務。這種經營模式和現在的網路游戲並無二致。網路游戲也是先免費公測,讓玩家先玩,等到參加公測的玩家到達一定數量時就開始收費。2000年6月,聯眾開始收取會員費,會員可以接受專業人員指導下棋。聯眾發展起來後,還與其它大型門戶網站合建棋牌頻道,收入分成。以前聯眾上的banner廣告較廉價,現在這一塊廣告收入也很豐厚。從弱小到強大,聯眾模式讓後來的網路運營商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聯眾是一個另類的,與眾不同的在線游戲娛樂運營商。當聯眾歷經磨難在2000年找到贏利模式後,一款名叫《萬王之王》的網路游戲同年開始進入中國大陸。從那時起,聯眾不再被人視為不能贏利的游戲網路。在線網路娛樂市場的淘金時代開始到來了。

時光不知不覺已經跨入了1999年,此時的中國網路游戲雖然還是以文字MUD為主,但是文字MUD的缺點已經顯得越來越突出。純文字的MUD雖然能夠滿足玩家們一時的連網游戲的需求,但時間一長就難免變得乏味起來,於是國際化的圖形MUD大潮正迫不及待地湧入中國。就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出現時,一款介於文字MUD與圖形MUD之間的游戲出現了,這就是當年曾紅遍全國的准圖形MUD——《笑傲江湖之精忠報國》。
1999年4月,樂鬥士工作小組在北京正式成立,笑傲江湖游戲網也於同期正式推出。一個月之後,樂鬥士工作小組推出了國內第一款簡易的圖形文字MUD游戲——《笑傲江湖之精忠報國》。在這款游戲中,製作者將抗擊倭寇和江湖門派的概念較好地引入游戲之中,並設定了較為公正的NPC系統和PK系統,使得游戲的發展掌握在玩家手中。此外,這款游戲還以其簡便的操作系統和直觀的游戲界面吸引了眾多網路游戲玩家的加入。到2000年2月25日為止,已經有10萬名玩家在《笑傲江湖之精忠報國》中注冊,這個成績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謂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這個全世界互聯網行業瘋狂膨脹的年代(同時也是中國網路游戲行業挖到第一桶金的年代),《笑傲江湖之精忠報國》的開發小組獲得了來自海虹集團的強大資金支持,在很短的時間里先後獲得了一千萬元人民幣的投資,並迅速組建成為笑傲江湖網站控股公司。2000年5月1日,「笑傲江湖會員卡」正式發售。以此為標志,《笑傲江湖之精忠報國》終於步入了收費階段。
客觀地講,雖然這款游戲仍然以文字作為與玩家互動娛樂的主要方式,但它的出現的確使中國文字MUD的水平提升了一大步,但這時的MUD游戲仍然以文字為主要游戲方式,直到國內一些MUD玩家開始架設UO的模擬伺服器,才正式宣告文字MUD歷史的終結。
1999年7月,90年代最重要的網路游戲——《網路創世紀》(國內簡稱為UO)民間模擬伺服器終於在國內出現了。在1999年那個酷熱的夏夜裡,不知有多少人在下載著那個600MB的UO客戶端程序。要知道在那個Modem一統天下的年代,把一個600MB的游戲Down下來是個什麼概念!緊接著,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先後出現了大量的模擬伺服器,盡管在一些具體的伺服器設置規則和人為的伺服器管理上與UO的正式版本還有著顯著的差距,但是它已經足夠讓國內的玩家們一睹UO偉大的風采。展現在玩家們面前的,是一個如此色彩斑斕的網路游戲世界。在UO的世界中,玩家們可以親身體驗真正的圖形化網路游戲的虛擬社會生活,也讓國內玩家們明白了網路游戲里還有行業工會這么個東西,明白了打打殺殺並不是網路游戲的全部。直到現在,當年的那股強烈的UO風潮依然勢頭不減,時至今日,仍然有大量的玩家沉醉於發展日益成熟的UO模擬伺服器之中,久久地不能自拔。
不過在經歷了最初的火爆之後,UO在中國也顯現出了一些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弊端。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游戲GM的素質問題了。UO的世界是一個由玩家所組成的世界,而國內幾乎所有UO伺服器上的GM都是由伺服器的架設者和一些資深玩家所組成的。這種非專業的GM編制很快就暴露出它的問題,GM濫殺無辜、以權謀私現象十分嚴重,游戲中玩家怨聲載道。由於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來監管GM,這個問題始終難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不錯,UO本身就是一個完完整整的虛擬社會。站在今天的高度回望那段在UO中度過的燃情歲月,相信很多老玩家都會感慨萬千。多少快樂的回憶,多少辛酸的往事,都歷歷在目。UO的出現本身就是對國內網路游戲的一針強有力的催化劑。從那時起,網路游戲在中國內地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

2000年應該算得上中國內地網路游戲產業的元年,其標志就是國人自製的大型圖形網路游戲《萬王之王》正式現身北京。華彩軟體在北京長城飯店舉辦的那場聲勢浩大的《萬王之王》發布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為網路游戲在中國內地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萬王之王》的引入,為網路游戲的運營模式開創了一套基本的雛形。作為一門新興的高科技娛樂產業,免費提供游戲程序客戶端,而通過對接入服務進行收費的理念使整個內地的游戲業界為之振奮不已。各大媒體紛紛驚呼嶄新的運營模式將一舉肅清長期籠罩在游戲產業上空的盜版陰雲,為游戲產業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事實上,縱觀這三年多來網路游戲從產生、發展直至成熟的過程,每年數十億元的高額利潤無不脫胎於《萬王之王》開創的這一基礎模式。
《萬王之王》圖形版的原形是台灣非常著名的同名文字MUD,在經過圖形化之後在台灣正式推向市場並開始商業化運營,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當時的內地網路游戲市場完全處於空白階段,沒有一款正式運營的圖形網路游戲,僅有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網路游戲UO在中國內地還只是以非官方伺服器的形式存在,可以說當時這塊處女地蘊藏著巨大的發展前景,華彩軟體帶著雷爵的《萬王之王》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
拋開《萬王之王》特殊的歷史地位不談,就其游戲自身品質來說,《萬王之王》的許多游戲設定哪怕拿到今天來也絲毫不比現今流行的一些網路游戲遜色。由三種基本職業經過兩次進階轉換發展出的27個職業,每種都是形象突出特色鮮明。經驗轉換成等級和技能的能力提升模式在文字MUD時期就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而多種多樣的解謎任務使得游戲進程更加豐富多彩,座駕騎乘,飼養寵物等模式直到現在有許多游戲還以之為誇耀的特色,在《萬王之王》中早已融合在了各職業的特點中了。《萬王之王》最大的特色是其城邦系統,在自己的城邦里玩家也成了游戲製作人,可以規劃構建自己的王國。各種高級武防道具只有通過高級城邦才能製作出來,職業的轉職進階也只有在城邦里才能完成,城主和大臣甚至可以自己創建練功和打錢用的NPC。這種方式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創舉,困擾許多網路游戲的練功搶怪糾紛問題通過這個非常合理的方式得到了完善的解決。而大規模的城邦戰爭更是隨時可能爆發,讓整個游戲通過動盪和膠著達到游戲樂趣和商業價值的最高平衡。
但是在《萬王之王》開始商業化運營後之初,玩家們顯然對這種交費玩游戲的模式還不能完全適應。在他們心目中單機游戲的痕跡還非常重,他們認為游戲軟體本身應該是通過光碟作為載體來提供的可見有形的商品,花了錢就應該能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加上「互聯網=免費」這種觀念在當時根深蒂固,所以在玩家中展開了一場具有洗腦意義的網路游戲收費模式大討論。
大部分玩家對網路游戲的商業運營模式持著非常理解和贊同的觀點,認為在游戲運營公司的伺服器上玩網路游戲,就和到電影院看電影以及到卡拉OK唱歌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支付一定的費用換來的是進行娛樂的場所和器材,收獲的是精神生活的豐富和滿足。不過少量玩家對這種模式還是不能太適應,而且《萬王之王》的行銷渠道方面出現的缺陷使得玩家在購買游戲月卡和點卡時出現了極大的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萬王之王》的推廣。
事實上,在《萬王之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成為了後來幾乎所有網路游戲都要面對的普遍問題。

話說網路游戲步入圖形化時代,一時間眾玩家紛紛加入到這個浪潮中。然而當時國內的網路狀況實在不佳,ISDN用戶為數尚少,更多的玩家只能通過「貓」來撥號上網。即使是在網吧上網,網吧的配置和網路狀況也很不盡如人意。加上《萬王之王》基於MUD內核開發,本身對網路的要求就很高,眾玩家長此以往地在「卡」的環境中游戲,實在是有些忍無可忍了。
話說兩頭,這種情況其實各廠商也很清楚,此時介入網路游戲市場實乃絕世良機。首先抓住這一機會的就是智冠公司。智冠是國內游戲廠商的龍頭企業,實力雄厚,此次他們攜重磅炮彈《網路三國》殺入這片市場,大有一統網路游戲江山的豪氣!
2001年,此時的玩家正在尋找著出路,《網路三國》的出現等於給了他們一根救命草,於是乎眾多玩家紛紛登上此船,扮演起了三國英豪。
就在智冠在感嘆市場良機的時候,另外一路諸侯也悄悄登陸了,這就是華義。華義作為在2000年改變中國台灣游戲產業生態環境的兩家公司之一,憑借著在網路游戲市場的卓越成績,在2000年的中國台灣游戲市場業績排名中坐第三把交椅。正是藉助著這股強勁的東風,華義國際帶著它代理的《石器時代》在2001年的內地游戲市場上登陸了。
《石器時代》的出現,為剛剛興起的內地網路游戲市場刮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其可愛的人物造型,輕松幽默的背景設定,充滿愉悅感的PK都令眾多玩家欣喜不已。一時間,中國的圖形網路游戲市場變成了兩雄並立的局面。
但這種局面沒有持續多久,因為《石器時代》吸引了大量MM玩家的加入,從而也刺激了男性玩家的數量飆升。很快,《石器時代》的同時在線人數突破了6萬,把《網路三國》遠遠地甩到了後面。從此《石器時代》便一支獨秀地霸佔了內地網路游戲市場。
也許是《石器時代》的人氣太高了,從一開始就遇到了不少風波,玩家維權事件就是最典型的。2001年2月27日,北京華義公布了游戲的收費制度,該制度與游戲說明書中承諾的游戲時間不符,同時扣點的方式也與其之前承諾的不同,為此玩家紛紛表示不滿,但是華義卻絲毫不為所動。矛盾開始進一步激化,各地的玩家開始向當地的消協投訴。很快,華義又發表了一份聲明,鄭重向購買《石器時代》的消費者道歉,同時允諾在3月13日前正式注冊的玩家都將獲得50個游戲小時的追加。至此,維權事件以玩家達到目的而告一段落。這些問題給了我們很多思考,但是最深刻的認識就是現在的玩家已經成長起來,在游戲的同時他們更需要服務,而這也是游戲公司應該思考的問題。
2001年,在網路游戲火爆的同時,它的伴侶——外掛也逐漸成長起來。可以這么說,《石器時代》是伴隨著外掛一起成長的,如果沒有外掛,《石器時代》將不會有今天的輝煌。隨著《石器時代》的每一次更新,外掛也會進行更新換代。從最開始的不遇敵、原地遇敵,到後來的快速戰斗、快速料理、掛機等,《石器時代》的外掛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玩家已經無須親自登錄就可以進行游戲了。而這些外掛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了以後其他網路游戲的外掛製作。
而對於外掛,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廠商對之深惡痛絕,而玩家卻把其當成救世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句,外掛的製作者是最先盈利的網路一族,而且還是暴利。
隨著《石器時代》的火爆,原先對這個市場本不報希望的廠商和媒體都把目光轉向了這里。各路諸侯紛紛殺向這塊被號稱是「網路最後一塊蛋糕」的市場。其意圖非常明顯,無非就是撈錢。於是乎,各種游戲層出不窮,網路游戲市場進入了戰國紛爭的時代。

放眼當今國內的網路游戲市場,由韓國公司所開發的網路游戲毫無疑問地已經占據了大半江山。面對這個不爭的事實,我們不禁感到了太多的失望與無奈。但如果回過頭來看看前文中所評述的那些風靡一時的網路游戲,你就會很驚訝地發現它們當中竟然沒有一款是來自韓國的!那麼如雨後春筍般湧入中國網路游戲市場的韓國網游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國內市場的呢?
事實上,韓國人早在2000年11月就曾嘗試進入國內網路游戲市場。作為先導官的乃是韓國獨資企業宇智科通,它帶來的產品是《黑暗之光》。
韓國人對市場的估計似乎過於樂觀,《黑暗之光》在當時根本就是一款未開發完成的半成品。國內的玩家雖然對網路游戲這一新鮮事物充滿了熱情,但玩慣了精品單機游戲的他們顯然不能接受《黑暗之光》各個方面拙劣的表現。更糟糕的是,韓國人似乎完全沒有維護和改進《黑暗之光》的打算,於是在運營之初的廣告攻勢之後,這款游戲很快被人們淡忘了。
直到2000年底,國內網路游戲市場依然給游戲廠商們保留了無數的機會,而這期間進入國內網路游戲市場的幾家游戲公司所取得的成績卻差得很。
國內玩家們非常熟悉的智冠公司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嘗試開發、運營網路游戲的。2000年9月,《網路三國》在國內推出了。這款智冠公司針對國內網路游戲市場所推出的試探性作品竟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在今天看來,這和「三國」這一題材對玩家一貫的吸引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網路三國》的在線玩家數量大幅上漲之時,初戰告捷的智冠公司並沒有放慢新產品的研發速度。在《網路三國》上市後的第二年(2001年)春天,智冠公司又在國內推出了《金庸群俠傳Online》。客觀地說,單從游戲的角度來講,《金庸群俠傳Online》實在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甚至有許多玩家感覺那根本可以算作是一款未開發完成的半成品。然而《金庸群俠傳Online》與當年一敗塗地的《黑暗之光》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擁有「金庸」這個千萬武俠迷們無法抗拒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智冠公司在市場宣傳上對這款游戲空前重視,不惜巨資撒下了天羅地網似的一張宣傳大網。在這多重因素的推進下,《金庸群俠傳Online》很快擁有了一批固定的玩家群體,並在玩家的熱情和廠商的努力下逐漸成熟起來,直到今天依然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
2001年5月,由三星聯網科技所運營的《碰碰i世代》上市。游戲著重強調了「休閑網路游戲社區」的概念,力圖藉此吸引一批群體較為穩定的網路游戲玩家。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款來自韓國的休閑社區類網路游戲並沒有取得預期中的成績,在線人數始終維持在較低靡的水平。
同年3月,由北京中文之星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自行開發的《第四世界》也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與《碰碰i世代》如出一轍的是,《第四世界》也是一款休閑社區類網路游戲。由此可見,在這個時期里,國內的網路游戲玩家們對這種輕松、休閑風格的社區類網路游戲似乎並不感冒,畢竟冒險和PK更符合人們尋求刺激的心理。
然而這款並不能算成功的游戲並沒有影響韓國人的新一輪攻勢,因為就在同一年,由亞聯代理的《千年》在經過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後終於上市了。以武俠為背景的《千年》很快得到了玩家們的認可,而亞聯隨後推出的科幻色彩濃郁的《紅月》同樣沒有令他們失望。雖然是2001年初的作品,但這兩款游戲幾乎可以概括直到今天依然不變的韓國網路游戲的特點:直觀、易上手、畫面優良,當然,還有PK自由。
另一款必須提到的游戲,就是第三波戲谷代理的《龍族》。歐洲風格的「劍與魔法」的背景設定、精緻的畫面和音效、類似於《網路創世紀》的系統設計,《龍族》吸引了太多的國內網路游戲的老玩家。這是一款即便今天看來依然出色的2D網路游戲,而在當時稱為同批韓流游戲的中堅也並不為過。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2001年初的國內網路游戲市場充滿了機遇。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韓國網路游戲產品敲開了國內網路游戲市場的大門。韓國人的成功進駐並非偶然:韓國政府對於本國游戲產業非常扶持,並且大力推進海外市場的拓展,中國內地就是他們的拓展重點之一。2000年,韓國的游戲銷售總額達到8359億韓元,摺合人民幣60餘億元。韓國電腦游戲產業已經非常發達,擁有一批品質較高的產品。與此同時,韓國的文化背景與中國有不少相通的地方,與歐美網路游戲相比,韓國網路游戲作品更容易被大多數中國玩家接受。
國內網路游戲市場就此迎來了她的戰國時代。那時網路游戲公司的生存條件比現在要好許多:它們幾乎不用像現在的廠商那樣,考慮怎樣才能在初期吸引大量玩家——那時候的網路游戲,只要不是做得太差,從來都是不愁玩家數量的。廠家們關心的問題大都是:這么多玩家同時上線,要怎麼保證連線質量?而玩家們那時對網路游戲唯一的責難就是:「拜託,請不要這么卡行不行?」
在各式各樣的人們為網路游戲帶來的快樂或金錢瘋狂的時候,各運營商的服務差異開始顯現。因售後服務不好而令游戲銷售陷入困境,這在以前是很難想像的。然而由於網路游戲相較單機游戲的特殊性,「服務」這個幾乎被國內游戲廠商忽略的名詞卻逐漸開始在這場網路游戲市場大戰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這里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提到《龍族》這款當時擁有王者資質的游戲。2001年8月底,《龍族》各伺服器發生了大規模的玩家暴亂,人們瘋狂地砍殺屏幕上一切陌生的玩家,然後自己再被他們和警衛NPC砍殺……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運營公司為解決「封包」帶來的種種問題,對幾乎所有玩家進行了回檔。很顯然,這對眾多自覺抗擊外掛和封包的老玩家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辛辛苦苦練就的等級,歷盡艱險打出的裝備,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官方的解釋是對作弊者進行嚴打,並且回檔結果不會改變,然而這樣粗暴的手法的確傷透了很多人的心。更嚴重的是,《龍族》的外掛和封包並沒有像運營商希望的那樣就此消失,最後的結果是:作弊的玩家很快又恢復了元氣,而無數的老玩家則黯然離開了《龍族》。雖然後來《龍族》並沒有因為外掛和封包的問題而被市場淘汰,但正是因為運營商在服務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它再也沒能成為一款能夠影響國內網游市場的游戲。
回首這段已經離我們遠去的日子,真可謂國內網路游戲市場的黃金年代啊。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投入到這場搶奪游戲市場的戰爭中來。由於自主研發能力有限,再加上韓國游戲製作公司所具備的種種有利條件,國內大部分代理運營公司都選擇了花大把美元引進韓國游戲製作公司所開發的網路游戲,然後再在國內玩家身上收回幾倍、幾十倍的投資回報的贏利模式。而這種「曲線救國」的操作方式也成為了當時國內網路游戲公司的一種標准運營方式,並一直延續至今。
2001年春,一個由於外方撤資從而導致項目陷於癱瘓狀態的落魄商人出現在中國網路游戲大潮的浪尖上。此時的他正惴惴不安地將最後的30萬美元投入了一款韓國二流網路游戲的代理運營中。在當時那樣一個網路游戲商家們廝殺得熱火朝天的年代,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個不起眼的小商人的存在。沒有一個人會想到,甚至包括那個商人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竟然在幾個月之後就創造了國內網路游戲業界的一個不朽的傳奇。
是的,這就是陳天橋和他的《傳奇》。

⑦ 最早的電腦游戲是什麼

最早的電腦游戲可以追溯到1972年,那一年一個叫Will
Crowther的傢伙用當時最流行的DEC的PDP-10主機編寫了一段簡單的FORTRAN程序。在這個程序里,Crowther設計了一張地圖,地圖上不規則的分布著陷阱,游戲者必須尋找路徑避開陷阱。這個程序在後來被認為是最早的電腦游戲程序。
網路貼吧
ps3吧

⑧ 當年玩過的經典網路游戲,你還記得多少(1995-2000)

網路 游戲 對當前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熟悉而普及程度又非常高的事物了,當今的大部分 游戲 多多少少都會跟網路沾點邊。然而對於上世紀90年代的人們來說,「網路 游戲 」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神秘而又遙遠的新鮮玩意。那個年代,就不必說網路 游戲 了,就連電腦這種東西對很多家庭來說都算得上是絕對的奢侈品,電腦上網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了。我相信很多和我同齡的80、90後的小夥伴第一次接觸「網游」都是在網吧或是有錢同學的家裡吧,因為當時大部分家庭真的真的不具備這個條件[驚呆]。

網路 游戲 ,又稱 「在線 游戲 」,簡稱「網游」。指以互聯網為傳輸媒介,以 游戲 運營商伺服器和用戶計算機為處理終端,以 游戲 客戶端軟體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實現 娛樂 、休閑、交流和取得虛擬成就的具有可持續性的個體性多人在線 游戲 。 中國的網路 游戲 起步較晚,直到1995年「網路 游戲 」才在我國出現,第一款國產網路 游戲 《俠客行》還僅僅是沒有畫面的文字 游戲 ,可在那個年代已經是常人無法觸及的奢侈品了。但後來隨著我國迅猛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短短26年後的今天,「電腦」、「手機」、「網路」等當年的天花板級事物,已經是我們觸手可及的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事物了,因此「網路 游戲 」變得平民化了許多。

今天就讓我們分時代,盤點那些當年我們玩過的、讓我們難以忘懷的「網游」吧,通過回憶,也共同見證網游在20幾點的發展歷程吧。

1、《俠客行》(1996年)

1995年受到《東方帝國2天朝帝國》的硬影響,還在海外留學的 方舟子(沒錯,就是你腦子里想的那個方舟子)決定與 翔少爺、時空、丁、草魚組成五人團隊,抱著「我行我也上」的樸素心態策劃並研發了武俠題材的Mud 游戲 ——《俠客行》。因為方舟子手上有幾本金庸小說,於是由他來寫策劃書,翔少爺與方舟子寫全局,時空和方舟子編寫了第一個城市揚州城和第一個門派 武當派 ,翔少爺編寫了 丐幫 ,丁編寫了華山村和第一個謎團,草魚編寫了星宿派,就這樣,一個全新的事物、國產網游 游戲 中開山劈地的作品誕生了。1995年11月,《俠客行》的策劃書被這個小團隊貼在了當時全球唯一一個中文站點ACT(alt Chinese text)上,這款參考了金庸故事的全新MUD 游戲 引起了留學生的興趣。迄今為止,這份策劃書依然可以在網上找到,直到2006年這一款 游戲 仍在運行……

雖然這只是一款沒有 游戲 畫面的文字類網路 游戲 ,但其誕生意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打響了日後眾多國產網路 游戲 不斷涌現的第一槍。

2、UO網路創世紀(1997年)

1997年9月24日,由Origin公司開發的《網路創世紀Ultima Online》可以說是第一款市面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圖形化MMORPG,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都架設了伺服器,但可惜的是由於各種不為人知的緣由,這個 游戲 並沒有由官方引進中國,但是當時已經有了不少民間伺服器(沒記錯的話,第一個伺服器應該是出現在廣東, 游戲 人數很快就突破了10萬), 以今天的標准來看,他們只是不起眼的私服。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依靠老一輩玩家的激情和努力,才造就了中國大陸第一批真正的網路 游戲 玩家,使UO的 歷史 在中國得以延續。

3、《 聯眾世界 》 (1998年)

「聯眾 游戲 ——快樂每一天」。北京聯眾互動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眾)成立於1998年,自創業之初,聯眾就獨辟蹊徑,專注於為玩家提供在線棋牌休閑 游戲 ,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棋牌休閑 游戲 互聯網服務商。聯眾致力於中華傳統棋牌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並積極推動國際化智力競技運動的發展,秉承「快樂每一天」的服務宗旨,為用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與服務,致力成為中國第一的棋牌休閑社區。

《聯眾世界》 游戲 大廳,可以說是現在所有棋牌 游戲 大廳的鼻祖,我家是2000年開始撥號上網,記得當時玩的第一款網游就是《聯眾世界》,包括我的父母,發現竟然有個電腦 游戲 能和真人打牌、打麻將,還能互相說話,當時就震驚壞了。即便是後來出了《QQ 游戲 大廳》、《博弈 游戲 》等眾多棋牌類 游戲 大廳,家裡電腦現在唯一存在的棋牌 游戲 還是《聯眾世界》,總感覺這個味才是最正宗的。

4、《石器時代》(1999年)

《石器時代》是一款由日本JSS公司開發(後轉入華義國際)的2DMMORPG網路 游戲 ,於1999年發行。該作最初在中國由華義國際代理,也是中國早期網路 游戲 的代表,曾經達到萬人空巷的火爆地步。在中國的運營時間長達8年之久,然而由於版權爭奪等問題,最終於2008年停服,後由版權持有商Digipark授權勝思網路(大陸)和陶朱 科技 (台灣)全權代理,石器時代得以再度開服。2016年4月08日,勝思網路正式停運《石器時代》。

5、《 萬王之王 》(2000年)

《萬王之王》是由雷爵開發的中國第一款圖形網路 游戲 。該作於2000年07月在大陸正式上市。同名文字MUD(文字 游戲 )在台灣開放於1996年12月底,開發者是台灣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的一對夫妻博士生陳光明和黃於真。

可以說《 萬王之王 》 在中國的地位相當於《 UO網路創世紀 》在世界網游史上的地位。 這個中國 歷史 上第一款圖形化網路 游戲 ,它不僅首開先河地敲開了中國網游市場的大門,也引領我們這第一代網遊玩家走向了一個全新的 游戲 世界。這款 游戲 標志著中國網路 游戲 正式進入到了圖形化時代,其開發商雷爵也成為中國第一家應用圖形化MUD技術於商業消費市場的網游研發公司。

6、《網路三國》(2000年)

《網路三國》是一套互動式角色扮演 游戲 ,是2000年智冠推出的一款 網游 。 游戲 的主題是 玩家 相當感興趣的三國故事作為 背景 ,這是中國 歷史 上第一款三國 線上 游戲 。(不得不說,那個年代開先河的網游實在是太多了[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雖說是以三國為背景的 游戲 ,但實際 游戲 可以選八個國家。在2000年沒有太多 游戲 可選擇的情況下,《網路三國》頂著「三國」這個大頭銜的到來,還是受到了很多玩家青睞的。雖說這已經是一款接近於上世紀的 游戲 了,但是直到2018年12月才停服,可見其生命力之強盛。雖說《網路三國》不像當時《萬王之王》和《石器時代》有如此大的名氣,但絕對是一款值得稱道的好 游戲 ,這也讓 智冠在後來熱衷於製作武俠類網路 游戲 ,比如後來的《金庸群俠傳Online》(這個我們後面介紹)。

好了小夥伴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因為95到2000年出品的網路 游戲 實在是少得可憐,也可能是我見識有限,這個年代的網路 游戲 就總結到這里。後面我還會不斷分享每個年代帶給我們快樂的不同的經典網路 游戲 。

最後,我又要重復那句話了,經典網路 游戲 實在太多,如果我把您心中的經典遺漏了或說錯了,還望您多多指正!

⑨ 最早的網路游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1961年

⑩ 世界上最早的網路游戲是什麼

石器時代,這個游戲是最早的了,沒有比這個早的了,QQ剛出的時候這個游戲就有了,可以說是網路游戲的鼻祖了!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404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43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303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89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54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45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27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24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801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