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類別 » 夏之前一樣有很多游戲可以玩

夏之前一樣有很多游戲可以玩

發布時間: 2023-05-17 10:56:49

① 在海邊沙灘可以玩的團隊游戲有哪些

在海邊沙灘可以玩的團隊游戲有:

  1. 坐地起身。坐地起身,是一款體育游戲。游戲規則是:四人一組,圍成圈,背對背坐在地上。然後,四人手 "橋" 手,一同站起來。人數越多,難度越大。

  2. 沙灘排球。沙灘排球,簡稱"沙排",是現在風靡全世界的一項體育運動。沙灘排球比賽場地包括比賽場區和無障礙區。

  3. 拔河。拔河為雙方各執繩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屬於中國的傳統運動項目。

  4. 盲人方陣。盲人方陣 所有隊員先戴好眼罩,並在40分鍾內,把培訓師給的繩子圍成一個面積最大的正方形,所有人相對均勻地分布在這個正方形的四邊。

  5. 真心話大冒險。通過不同游戲方式選擇真心話還是大冒險。

  6. 狼人殺。狼人殺是一款多人參與的,以語言描述推動的、較量口才和分析判斷能力的策略類桌面游戲。通常的版本需要8-18人參與。

  7. 撲克牌。是一款紙牌來玩的游戲,稱為撲克游戲,一副撲克牌有54張牌,其中52張是正牌,另2張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8. 成語接龍。成語接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字游戲。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還是體現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一個縮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

② 適合夏天玩的游戲有哪些

適合夏天玩的游戲有哪些

適合夏天玩的游戲有哪些,夏天是美好的季節,雖然天氣比較炎熱,但是還是有很多的美好的風景值得我們去看,有些事是在這個夏天非做不可的,要不就真真枉費了這大好夏日時光,以下分享適合夏天玩的游戲有哪些呢?

適合夏天玩的游戲有哪些1

1、水上樂園。找安全正規的游樂項目,水上樂園中比較多,不僅讓孩子開心也能消暑。

2、圖書館。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是既能消暑,又能學到知識,更是玩樂的好地方。現在的圖書館設備先進,各類書籍齊全,電子查詢便捷,待一天都不會覺得枯燥。

3、游泳館。夏天學游泳是最合適的。強身健體,還能學會一項技能。一舉多得。唯一要注意的是,夏天學游泳的多,一定要找一個正規,水質好的游泳池。

4、打水仗。簡單方便,約上幾個好友,幾把水槍,幾個水桶,就能晚上大半天。絕對很嗨。規則自由,怎麼開心怎麼玩。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對著眼睛。有些水槍水柱還是很猛的。

還有戶外一些公園活動都可以,注意防蚊防蟲就好。

大人們可以逛商場、喝咖啡、聚餐。夏天都是在空調環境中。

環保一些的,可以參加森林徒步。注意穿上合適的服裝,特別是鞋子。

最後,不推薦,各種網路游戲。要消暑,還是建議下棋之類凈心一點的游戲吧!

適合夏天玩的游戲有哪些2

夏天孩子適合玩什麼:畫影子

游戲目的:擴展思維

游戲玩法:晴天的時候帶寶寶站在路邊或草地上。父母在紙上畫出寶寶影子的輪廓。再讓寶寶擺出各種有趣姿勢,畫出他的輪廓。畫完以後可以再讓寶寶把大人的影子也畫出來,再在影子的輪廓內塗上顏色。

還可以帶寶寶到戶外,在地面或牆上指出樹、葉、花、樹枝及灌木叢的影子,當影子映在一個平面時,可讓寶寶在紙上畫出它的輪廓。稍微移動紙張,畫出疊影。回到家中,再塗色,掛在牆上欣賞。

夏天孩子適合玩什麼:捉蟲子旅行

游戲目的:教孩子認識那些能叮咬或蜇人的昆蟲,並幫助孩子識別無害的昆蟲

游戲玩法:領孩子去公園或樹林里,帶上小罐子、鑷子、夾子等工具,一邊走一邊找蟲子(尤其是在石頭底下,如螞蟻、蜘蛛、蚯蚓、蝸牛等)。用鑷子、夾子或用手指及手套輕輕夾起,放入帶蓋的罐中。教孩子認識那些能叮咬或蜇人的昆蟲,並幫助孩子識別無害的昆蟲。

夏天孩子適合玩什麼:樹皮特寫鏡頭

游戲目的:幫助孩子認識樹皮,激發對於大自然的興趣

游戲玩法:帶孩子去觀察住所附近的各種樹,仔細用放大鏡觀察樹皮的紋路。讓孩子閉上眼睛,用手去摸不同樹的紋理,並用語言描述出來。

用紙將樹皮的紋路摹印下來:將紙貼緊樹皮,用蠟筆摹印下樹皮的紋路。在紙上摹印出不同的.樹皮,比較它們的紋理。注意不要將樹皮剝下,以免將樹木無保護的內層組織暴露在空氣中,影響樹的生長。

夏天孩子適合玩什麼:太陽公公和小水點

游戲目的:練習蹲起和上下躲閃能力。

游戲玩法:爸爸或媽媽扮演"太陽公公",幼兒扮演"小水點"。游戲開始,幼兒圍著家長邊走邊聽家長說兒歌:"小水點、小水點,跟著太陽公公走一走,走一走,看一看,誰是可愛的.小水點。"說到最後一句話"小水點"時,幼兒迅速站好。看到家長要擁抱自己時,"小水點"要快速原地蹲下。

適合夏天玩的游戲有哪些3

01 夏日,聽一場颯爽的雨

濕潤的風混著透明的雨,穿過樹梢,飛進窗欞,仰起臉便是涼意迎面……

夏天,悶熱的空氣里驟然下一場傾盆大雨,雨過天晴後泥土的芬芳,樹葉上的水珠,陽光的五彩斑斕,只有懂的人才會去欣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劉禹錫《竹枝詞》

風驅急雨灑高城,雲壓輕雷殷地聲。

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

——〔明〕劉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我喜歡夏天的雨,

是因為夏天的雨隨心所欲,

一切無所顧忌,說來就來、說去就去。

來則興致勃勃、氣勢滂沱,

去則心滿意足、艷陽高照,

全沒有半點陰霾。

——朱偉《夏天的雨》

02 夏日,靜賞夏花之絢爛

它們開在仲夏夜裡,用芬芳浸透我們的想像;它們開在驕陽之下,用色彩璀璨我們的慾望。

夏花,無疑是這個季節最美的風物。香得最熱烈的花是梔子花,開得最璀璨的花是荷花,最撩人心弦的花是玫瑰花……

「我從遠方趕來 赴你一面之約 痴迷流連人間 我為她而狂野」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唐〕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唐〕高駢《山亭夏日》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我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敗,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

樂此不疲。

——泰戈爾《生如夏花》

03 夏日,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夏天來了。對於這個季節的願望,來得簡單又直接,那便是,天氣涼爽一點,瓜 吃起來甜一點……

夏天,是兒時眼饞的冰棒,是清涼解暑的綠豆湯,是過了水的炸醬面,是一杯接一杯的「透心涼」,是鮮嫩多汁的荔枝……

「人生忽如寄,莫辜負茶、湯和好天氣。」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

綠樹陰垂畫檐。

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元〕白樸《天凈沙 · 夏》

在夏天,我們吃綠豆、桃、櫻桃和甜瓜。

在各種意義上都漫長且愉快,日子發出聲響。

——〔瑞士〕羅伯特·瓦爾澤《夏天》

走夜路,最怕遇到燒烤店,

就像有人安排好了,

這種考驗意志力的誘惑,總能碰上。

第一次,必有一番「天人交戰」,

吃得糾結,下不為例;

第二次,就卸下包袱,放飛了自我;

第三次,已經熟門熟路,配合默契。

青春歲月已老,而我們,還在吃燒烤。

——《人生一串》

孩子小心地揭開棒冰紙的一角,

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

毒辣的陽光威脅著棒冰脆弱的生命,

所以孩子知道要盡快地跑回家,

讓家裡人能享受到一種完整的冰冷的快樂。

——蘇童《夏天的一條街道》

③ 在海邊沙灘可以玩的團隊游戲

在海邊沙灘可以玩的團隊游戲有:

1,坐地起身。坐地起身,是一款體育游戲。游戲規則是:四人一組,圍成圈,背對背坐在地上。然後,四人手 "橋" 手,一同站起來。人數越多,難度越大。

2,沙灘排球。沙灘排球,簡稱"沙排",是現在風靡全世界的一項體育運動。沙灘排球比賽場地包括比賽場區和無障礙區。

3,拔河。拔河為雙方各執繩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屬於中國的傳統運動項目。

4,盲人方陣。盲人方陣 所有隊員先戴好眼罩,並在40分鍾內,把培訓師給的繩子圍成一個面積最大的正方形,所有人相對均勻地分布在這個正方形的四邊。

5,真心話大冒險。通過不同游戲方式選擇真心話還是大冒險。

6,狼人殺。狼人殺是一款多人參與的,以語言描述推動的、較量口才和分析判斷能力的策略類桌面游戲。通常的版本需要8-18人參與。

7,撲克牌。是一款紙牌來玩的游戲,稱為撲克游戲,一副撲克牌有54張牌,其中52張是正牌,另2張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團隊游戲簡介:

團隊游戲一般是第一人稱游戲,如跑跑卡丁車、CS、CF、NBA LIVE、街頭籃球、之類的游戲是靠團隊協作完成任務或比賽的。團隊游戲也可分為MOBA游戲,如DOTA、LOL、DOTA2、D10等多人在線戰術競技游戲。

團隊由若干獨立成員共同組建,有臨時與長期之分。團隊要為某一共同目標而奮斗,這需要團隊成員貢獻各自不同的專業特長。對團隊的管理不同於上下級關系的管理,是橫向的交流與溝通而不是縱向的命令與服從。

團隊合作是指一群人為相同目標而組成團隊合力工作的概念。團隊合作一般被認為比獨自工作更有效率,因此招聘員工時,通常會要求應征者具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④ 六一兒童節有什麼游戲可以玩游戲

游戲1:打保齡球

游戲准備:彩色礦泉水瓶3組(每組10個,在瓶子上貼上祖國各地地名);皮球幾個(依據情形而定)。

游戲玩法:幼兒在指定地位,用力轉動皮球,將礦泉水瓶子擊倒。(可嘉獎小粘貼一個或在其賣碰手臂上蓋一個小印章。)

游戲2:畫五官

游戲准備:黑板一塊,上面畫有娃娃頭兩個;粉筆;眼罩兩個。

游戲玩法:幼兒在間隔黑板適合的位置,戴上眼罩,由教師或家長引領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的娃娃頭中填畫上娃娃的五官漏舉。畫得好的嘉獎小粘貼或在其手臂上蓋一個小印章。

游戲3:我是小小領路人

游戲目標:培養幼兒與成人的合作能力。

游戲准備:雪碧瓶或鮮橙多瓶10個,給瓶子罐好水,間隔著擺成兩條,紅綢帶兩條。

游戲玩法:爸爸或媽媽和小朋友站在起點處,游戲開始,爸爸或媽媽用綢帶蒙好眼睛,小朋友牽著爸爸或媽媽的手繞著瓶子走s路線返配碧。走到終點後瓶子不倒下為勝。

游戲4:快活呼啦圈

游戲准備:小動物木偶若干、呼啦圈

游戲玩法:地上擺放若干小動物木偶,每個木偶之間的間隔為20厘米,游戲者站在規定的地方,才幹向木偶扔圈圈,以扔中多少獲得不同的禮物。

游戲5:玩報紙

游戲准備:報紙

游戲玩法:親子站在起點,游戲開端家長把兩張報紙依次展在地上,讓幼兒從報紙上走到對面,以速度快慢獲得不同的禮物。

游戲6:運西瓜

游戲准備:西瓜球若干、棍子4跟、裝求的紙箱一個、大的可樂瓶6個。

游戲玩法:媽媽(爸爸)與幼兒在指定的地位,兩人拿著棍子夾好西瓜球准備,兩人夾著西瓜球繞過汽水瓶然後沿路返回,誰最快回來的那組為勝。

(4)夏之前一樣有很多游戲可以玩擴展閱讀:

小游戲是幼兒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藉助各種物品,通過身體和心智的活動,反映並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活動。

心理學的解釋:認為游戲是調節外部輸入的信息和機體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使機體與外界保持平衡。

游戲的動機來源是情感的需要;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它本身;游戲的結果不是物質性的東西;游戲的對象是玩具;游戲的手段是虛構性的,即想像性行為。

游戲的心理體驗構成成分有:

1.興趣感。游戲是為外界刺激物所捕捉、占據的活動,是一種情不自禁地被捲入或被吸引的狀態。

2.自主感。兒童是游戲活動的主人,不能由成人決定幼兒該做何種游戲,所以,幼兒園玩具櫃應向兒童敞開,由幼兒自己選擇玩具。

3.成就感(勝任感)。兒童在游戲中可以體驗到自己的力量,比如在玩沙水游戲中,當幼兒自己修建一個水庫成功時,會像一個工程師完成一項設計一樣興高采烈。

4.幽默感與愉快感。這兩種心理體驗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⑤ 開場前有什麼互動游戲

殺人游戲

參加人數:8人以上為佳 方式:圍坐一圈 步驟:

1,按人數准備若干紙團,"裁判"一個、「殺手」兩個,剩下的紙團是都寫上「好人」,抽簽,除了「裁判」,其他人都不能公開。

2,夜幕降臨,大家沉沉入睡(在「裁判」的指揮下,大家閉上眼睛)。月黑風高下是殺人時(抽到的「壞人」睜開眼睛,互相悄悄使眼色做手勢,決定哪一天個「好人」,裁判看在眼裡)。

3、天光大亮,眾人從昏睡中醒來(裁判讓大家睜開眼睛,告之某人被殺的噩耗)。 4、烈士發表臨終遺言(被殺的好人傷感覺判斷誰是「殺人兇手」)。眾人表決(大家依次發表意見,憑對每個人的神情舉止的推理判斷,互相指證,判斷誰最有可能是「兇手」)。 5、對兇手繩之以法(大家投票決定誰是兇手,該「兇手」出示他抽到的紙團,有可能錯殺)。

6、不管錯殺與否,兇手出局,游戲繼續進行。短的一兩輪就可以把殺手就地正法,長的要好幾輪,經至於最後只剩一個好人、一個壞人、一個裁判。

補充說明:殺人游戲鍛煉「好人」的推理能力,也鍛煉「壞人」的表演才能。最初玩時,「壞人」通常會表現得不自然,但多玩幾次後,局面會越來越撲朔迷離,游戲也就越來越有意思了。

我沒做過的事

規則:眾人圍坐,每人輪流說一件只有自己沒做過,別人都做過的事情。例如:我從沒放過女朋友「鴿子」。如果在場有人這么做過,就必須接受懲罰。

亮點:這個游戲,需要參與者百分百的誠信。如果你恰巧知道某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這個游戲就是當眾「揭發」他的最好機會!

扮時鍾

游戲規則:

1、在白板或牆壁上畫一個大的時鍾模型,分別將時鍾的刻度標識出來;

2、找三個人分別扮演時鍾的秒針、分針和時針,手上拿著三種長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時鍾的指針)在時鍾前面站成一縱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牆壁,扮演者看不到時鍾模型);

3、主持人任意說出一個時刻,比如現在是3小時45分15秒,要三個分別扮演的人迅速的將代表指針的道具指向正確的位置,指示錯誤或指示慢的人受罰 4、可重復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時扮演時鍾的分針和時針,訓練表演者的判斷力和反應能力。

點評:該游戲非常適合在晚會上或培訓課程的休息時間進行,可以活躍氣氛。

⑥ 從前那些在地板上玩的游戲 比如 狼吃羊 憋茅坑之類的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成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編輯本段]臘八節傳說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一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一說,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還有一說,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臘八節習俗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 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 、司嗇神�後稷 、農神�田官之神 、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 、貓虎神、坊神堤防 、水庸神�水溝 、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編輯本段]臘八節食俗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以下列舉幾種有名的配方:

《雞肋篇》所記配方:「寧州(今遼寧復縣一帶)臘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於上以林栗之類,染以眾色,為花鳥象,更相送遺。」
《金瓶梅》所記配方:「(蘇周)粳米投著各樣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兒。」
《明宮史》所記配方:「(明宮內)前幾日將紅棗搗破泡湯,至初八早,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於佛聖前,並於房牖、園樹、 井灶之上,各分布所煮之粥。」
《清嘉錄》所記配方:「(蘇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調之臘八粥;或有債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紅樓夢》所記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種菜果(紅棗、栗子、花生、蒙用、香芋)。
宋朝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游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日,東京開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寶五味粥,即「臘八粥」。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各個寺院送七寶五味粥讓門徒斗飲,稱之為「臘八粥」,又稱「佛粥」。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也說的是臘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雲:「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里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江米、桂圓,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滌器,技夜經營,至天明時則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並用紅棗、桃仁等製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頗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芸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陝北高原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里雜草多。陝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人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人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海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山東「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里當差們喝的。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江蘇地區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煮法一樣。只是鹹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浙江人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咸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卜、胡蘿卜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嘗,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
河北臘八粥製作方法:將大白雲豆提前(最好頭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發至胖大;白蓮子用熱水漲發,去綠色芯,同白雲豆先下入煮鍋煮20分鍾,再加入大米、糯米、麥仁、葛仙米、小棗及飯豆,栗子去掉硬殼和內衣。將上述原料洗凈,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鍾,至粥稠豆糯、棗爛時止。 粥熟後加蜜桂花、紅糖(或先將紅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勻即成。
從營養功效看,臘八粥具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之功,並有禦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補佳品,故能傳承百代而不衰。
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准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胡同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為什麼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麼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裡咯噔一下,怎麼街上還有喊著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麼過。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冷盤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泡臘八蒜為什麼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實,泡出的蒜脆香。
泡臘八蒜為什麼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過蒜色澤發黑,蒜瓣也不夠綠,口感較差,尤其是熏醋,略帶糊味,也許這正是它的特色,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粥選料有講究
如今超市裡有配好了的臘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獨具特色。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谷類,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類是「臘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黃豆、赤小豆。黃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營養十分豐富,並且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種惡性腫瘤、預防骨質疏鬆等多種保健功能。赤小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中醫認為本品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之功,對於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不可小看「臘八粥」中果仁的食療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長生果」的美稱,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種功能。核桃仁具有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的作用,還能夠增進食慾、烏須生發,核桃仁中所含的維生素E更是醫葯學界公認的抗衰老葯物。
如果在「臘八粥」內再加羊肉、狗肉、雞肉等,就更使臘八粥營養滋補價值倍增。對於高血壓患者,不妨在粥里加點白蘿卜、芹菜,對於經常失眠的患者,如果在粥里加點龍眼肉、酸棗仁將會起到很好的養心安神的作用,何首烏、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對血脂也有輔助的調節作用,是老年人的食療佳品。燕麥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食用燕麥後可減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麥後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對於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並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點燕麥。大棗也是一種益氣養血、健脾的食療佳品,對脾胃虛弱、血虛萎黃和肺虛咳嗽等症有一定療效。
[編輯本段]臘八節詩話
臘八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爭相詠頌臘八節,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清·顧夢游——《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雲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閑游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發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晉·裴秀——《大臘》
晉時河東聞喜人裴秀,由魏仕晉,不覺又到歲終臘日,提筆揮毫寫出《大臘》詩一首:「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豐裎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穆穆我後,務蕾蒸黎。宣力菑畝,沾體暴肌。飲饗清祀,四方來綏。充仞郊甸,鱗集京師。交錯貿遷,紛葩相追。摻袂成幕,連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餚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協調,降祉白天。方隅清謐,嘉祚日廷。與民優游,享壽萬年。」詩中描述了古代臘祭時,祭祀百神,向百神報告「年豐物阜」的好年景,感謝百神保佑萬事成功的場景。
北齊·魏收——《臘節》
詩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寫出了寒凝大地、數九隆冬時節,人們在桌上擺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的福佑,抒發久已宿居於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臘日》
詩曰:「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而當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詩人高興之餘准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此時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宋·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詩曰:「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葯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詩中寫道,雖是隆冬臘月,但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柴門里草煙漠漠,野河邊有許多牛經過的痕跡。臘日里人們互贈、食用著佛粥(即臘八粥),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
清·李福——《臘八粥》
清代《清嘉錄》引用了李福的《臘八粥》一詩:「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飢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凄惻。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去虛莫償,嗟嘆復何益。安得布地金,憑杖大慈力。倦然對是的,趾望丞民粒。」這首詩詳盡地描述了臘八粥的起源和製作方法,同時還反映了舊時荒政歉收、百姓飢餓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內容極為深刻。
清·道光帝——《臘八粥》
清代,朝廷於臘八這天,有賜粥的風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可以想見,施散臘八粥和皇家食用臘八粥必然是萬頭攢動,人涌如潮。
清·夏仁虎——《臘八》
詩曰:「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詩中描寫道,臘八一到,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吃,而朝廷乃當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宮煮粥奉佛並賜大臣、諸王、宮妃等。據文獻記載,清代雍和宮有四口煮粥的大鍋,鍋最大的直徑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數擔。熬粥時,第一鍋粥是奉佛的,第二鍋粥是賜給太後和帝後家眷的,第三鍋粥是賜給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鍋粥是賜給喇嘛的。
[編輯本段]臘八節民風
相傳「臘八節」起源於遠古時的「臘祭」,傳說每年臘日,古人要舉行祭祖,祭諸神活動。另據宗教界所傳,農歷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稱為「成道節」。自周代將農歷十二月定為臘月,南北朝時此月要舉行重大祭祀活動,以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平安。據說「臘祭」有八種神,於是便將初八確定為固定祭日,後來相沿成俗。
有關「臘八粥」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也演繹出許多有趣的典故。據傳為了感念佛祖臘月初八成道之日,各寺院僧侶在這一天集會紀念、誦經演法。並把從八方化緣來的米、麥、豆、谷雜糧,及採集的棗、栗、核桃等乾果匯集在一起,用大鍋熬成粥做供品,祭祀佛祖,然後眾僧共享修道成果。遇有進香者,寺院以粥施捨。後來此舉逐漸成為善事,被流傳至今。隨著佛教的不斷傳播,這種活動由寺院傳到世俗民間,熬「臘八粥」漸漸演變成民俗習慣。到了宋代,「臘八粥」廣泛盛行。不論是朝廷、官府、平民百姓乃至寺院,必在此日熬粥祭佛敬祖,並合家團聚共用,或饋贈友人,以此祈求吉利平安。「臘八節」不僅成為民間重要傳統節日,喝「臘八粥」民俗也被世代相傳下來。

⑦ 幼兒園夏天的活動有哪些

幼兒園夏天的活動有哪些

幼兒園夏天的活動有哪些,夏天的時候只想待在空調房裡面的,夏日炎炎,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場挑戰。可是火辣辣的太陽抵不過孩子們好玩的天性。下面看看幼兒園夏天的活動有哪些。

幼兒園夏天的活動有哪些1

1、紙盤小烏龜/紙盤火花

材料:一次性紙盤、顏料、繩子、水槍

做法:非常簡單,剪切幾個長橢圓形貼在一次性紙盤上,然後紙盤背面簡單分割塗色,就是一隻小烏龜了。多做幾只用繩子串起來,找個有水的公園掛起來,給娃一隻水槍,就可以玩了。

滅火游戲同理,更簡單,畫點火花就可以了。

2、紙杯乒乓球

材料:一次性紙杯、乒乓球、水槍

做法:這個就更簡單了,把紙杯間隔擺開,把乒乓球放在上面,孩子隔遠站,用水槍把乒乓球打落即可。

這個看似簡單的小游戲,對於小寶寶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但是家長准備起來難度系數為0。我們在旁邊的公園玩,吸引了幾個大孩子過來嘗試。

3、紙杯疊疊樂

材料:一次性紙杯、水槍

做法:把紙杯疊起來,用水槍打倒。打在不同的位置,打掉的紙杯數量是不同的,需要孩子自己去體會。

4、會運動的杯子

材料:一次性紙杯、圓規、繩子

做法:用圓規在一次性紙杯下打孔,盡量靠近中間,到繩子上,孔盡量大一些,杯子才能動起來。把繩子掛在樹上,用水槍噴紙杯向前移動。

5、紙盤小船/紙盤烏龜

材料:一次性紙盤、水槍

做法:兩個一次性紙盤,其中一個中間鏤空,然後把兩個紙盤對著用熱熔膠槍粘起來,中間做一根桅桿,貼個小旗子就是一艘小船了。貼上四肢就是烏龜了,放到湖裡,用水槍噴著向前跑,非常好玩。

很多媽媽都非常羨慕別人家會做手工、會做游戲的媽媽,可以輕松地給孩子做出好玩的小游戲,而自己呢,則屬於「手殘黨」,做出來的東西不僅不美觀,而且孩子不喜歡。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非常羨慕會做精緻手工的媽媽,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有做手工的天賦,也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有大把的時間去做高難度的手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陪孩子玩手工游戲了,因為有很多小手工其實是非常簡單又好玩的。

幼兒園夏天的活動有哪些2

噴水的.大可樂瓶

夏天可是玩水的好時節,沒有哪個孩子會拒絕它。

找幾個空的大可樂瓶,在瓶身上扎若干個小孔,倒入清水,天然的噴水玩具就創造出來了,這個小創意雖然簡單,但絕對會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水槍比賽

水槍是夏天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玩具,舉辦一場驚險刺激的水槍比賽吧,可以幾個小玩伴或者全家一起參與,將幾個一次性紙杯疊放在一起,看看誰能擊倒更多的水杯?

擊打水球

你只需要藉助於漏斗將水灌入氣球內,就能自製出五顏六色的水球,找一些軟質地的長棍做球棒(泡沫棒或者直接用紙板捲成長條),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尤其是當汽球開裂,水灑在身上時,那感覺一定爽極了。

神奇的流水裝置

用大可樂瓶或者瓶瓶罐罐改造成的流水裝置,觀察水的流動與變化,這是多麼有意思的過程。

冰保齡球比賽

看著就很清涼,礦泉水瓶和自製的冰球,來個家庭保齡球比賽,涼爽襲人啊!

幼兒園夏天的活動有哪些3

運水

游戲目的: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游戲准備:4大箱水,4個大盆,籮筐。

幼兒操作材料:盆、桶、瓶、針管、薄膜紙、塑料袋、盒,有洞的盆、瓶、桶,沒蓋沒底的礦泉水瓶,白紙、塑料膜、有小洞的塑料袋、小籮筐、漏斗、漏網、橡皮泥。

輔助材料:皮筋、各種大小的瓶蓋、橡皮泥、塑料紙、透明膠、剪刀、毛線、泡沫、布等。

游戲玩法:

(1)准備游戲:家長說:「這里有一些材料,咱們來玩一玩,試一試它們能不能裝水不漏出來。」然後,把可以裝水的放在一邊,不能裝水的放在一邊,每一種材料都要去試一試。

(2)提出要求,引導孩子再次探索。

A:提出問題。

家長:「為什麼這邊的桶、盆不能裝水呢?」

孩子回答:「桶上有洞,會漏;塑料袋是破的,水都漏出來了……」

水上比賽

游戲目的:觀察和思考

材料:小木棒、樹葉、樹枝

游戲方法:找一條小溪,或流動的水,在上游選定起點線,在下游選定終點線。將能夠漂浮的物體(木棒、樹葉、樹枝等)放在水中起點線處,看哪些物體能夠先到達終點。如果水是從橋下流過或流經通道,那麼,在入口處將木棒、樹葉、樹枝等漂浮物投下,然後跑到另一端等待,看哪些物體先到達終點。寶寶很快就會發現哪些物體在水中漂流得更快。

水槍大戰

游戲目的`:愉快的情緒

游戲方法:炎熱的夏天,爸爸媽媽和寶寶用水把對方身體潑濕或者用水槍相互射擊,一定讓寶寶開心得大笑不止。在院子里提一桶水跟小夥伴一起潑水玩的樂趣也是沒什麼能比的。

特別提示:玩水一定要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玩完水,要擦乾身體,換上干凈的衣服,以免著涼。要購買正規玩具廠家生產的水槍之類的玩具,一定不能有稜角、太尖銳的那些,以免寶寶使用不慎戳傷自己或其他寶寶。玩耍後要告訴寶寶,玩潑水和水槍要先徵得對方的同意,否則就成了惡作劇。

水中蹺蹺板

游戲目的:初學游泳

游戲玩法:1、爸爸或媽媽與寶寶手牽手在齊腰的水中站立;2、兩人按節拍分別一站一蹲,像在玩蹺蹺板;3、蹲下去時,頭部需浸沒在水中。

游戲說明:和寶寶一起玩這個游戲,可以讓寶寶初步感受悶水的感覺。

水兒清又清

游戲目的:初步認識水的基本特徵:無味、無色;學會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

游戲准備:玻璃杯、酒、醋、清水、牛奶、硬幣等。

游戲玩法:

(1)嗅覺游戲。家長把裝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孩子面前,請孩子來聞一聞,判斷哪個瓶子里裝的是清水。

(2)味覺游戲。家長讓孩子嘗一嘗,說說哪個瓶子里裝的是清水。

(3)家長對孩子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你仔細來觀察。」

(4)家長拿出兩個玻璃杯,在一個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個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5)家長把兩枚硬幣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請孩子觀察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看不見,而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能夠看見。

(6)家長總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放在裡面的東西我們看得見。

家長:「能不能想想辦法讓它們可以裝水而且不漏水呢?這里還准備了一些材料,說不定它們可以幫我們的忙呢!多試幾種材料,多想幾種辦法,看看哪個辦法行得通,把你改裝成功的工具放在籮筐里,一會兒我們一起比一比。」

B:孩子和家長一起操作

C:彼此展示改裝成功的作品,交流介紹自己的好辦法。

(3)用自己改裝的工具運水,體驗成功的快樂。

⑧ 夏天可以玩什麼游戲

1、游泳

游泳運動是男女老幼都喜歡的體育項目之一。古代游泳,根據現有史料的考證,國內外較一致的看法是產生於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帶的古代人。他們為了生存,必然要在水中捕捉水鳥和魚類作食物,通過觀察和模仿魚類、青蛙等動物在水中游動的動作,逐漸學會了游泳。

2、沖浪

沖浪是以海浪為動力的極限運動,沖浪者在海里有適宜海浪的地方俯卧或坐在沖浪板上等待,當合適的海浪逐漸靠近的時候,沖浪者調整板頭方向,俯卧在沖浪板上順著海浪的方向劃水,給沖浪板足夠的速度使沖浪板保持在海浪的前面;

當海浪推動沖浪板滑動時,沖浪者站起身體,兩腿前後自然站立,兩膝微屈,利用身體重心、肩膀和後腿控制沖浪板的走向。

3、水槍大戰

撕名牌的一種特殊模式(內奸水槍不算),在一個建築或地方,藏有多把水槍,其中只有少數水槍是有效的,隊員們需要找到水槍,使對方的名牌變色,率先將對方所有隊員OUT的隊伍,獲得勝利。

夏天游泳注意事項:

1、防紅眼病

游泳後眼睛發紅刺癢,這是眼睛的結膜受刺激,局部充血的原因;若同時感到有怕光、流淚、眼屎增多等症狀,這就是急性結膜炎,也就是常說的「紅眼病」,是由於污染有細菌的水進入眼內造成。可用0.25%氯黴素或0.5%金黴素眼葯滴眼,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滴。

2、防中耳炎

游泳後若出現耳朵疼痛,重則發燒、流膿,是因游泳時含有細菌的水灌入耳朵,導致中耳發炎。所以,游泳後一旦耳痛,應用復方青黴素或氯黴素甘油滴耳液滴耳,每天3次,每次二三滴。若游泳時耳朵進了水,要把耳中的水倒出來。除了用消毒棉簽進入耳道內將水吸出外;

還可以採用如下方法:將頭偏向有水的一側,用手掌壓緊進水耳朵,屏住呼吸,然後迅速提起手掌,反復幾次,將水吸出來;或站在岸邊,將頭偏向進水的一側,以該側的腿支持身體,原地連續跳幾次,使水從耳內流出。

3、防鼻竇炎

跳水及潛水會帶來更大的樂趣,但也易引起鼻腔進水,將水帶入與之相通的鼻竇。若水質不潔凈,就可能引起鼻竇炎。感到鼻腔已進水,可輕輕的擤擤鼻涕,或將頭偏向左右各2~3分鍾,使鼻竇里的水流出,若點幾滴消炎葯則更好。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404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43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303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89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54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44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26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23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801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