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游戲適合小學生
⑴ 有關於心理健康的小游戲
初夏時節,溫帶氣候宜人,帶著孩子在戶外多玩耍,不僅對於孩子的認知、身體靈活度有助益,還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獲得更多的學習能力。
下面幾種游戲大家可以嘗試應用在3-12歲的孩子那裡。
發展想像力的游戲:
心理建構:一些想像力的游戲具有自我確認的效果,孩子們心理層面對自我的認知和理解,會在想像的過程中呈現出來。同樣的,他們對外在環境的感受與需求,也會在想像中呈現出來。
學習能力:我非常喜歡用這種游戲來和孩子對話,引導他們自由聯想,並且發動想像力,把自己的想要表達的說清楚。不僅促使想像力的發展,還對於表達能力進行了鍛煉。
具體操作:帶著孩子出遊在參觀的環境中,看到一些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比如美麗的花朵。可以引導孩子想像自己就是那叢花兒,想一想自己的花朵大不大?是什麼顏色的?有什麼樣的香味?枝條和根的樣子是什麼樣的?這叢花生長在哪裡?身邊都有什麼樣的植物和動物?都是誰在照顧自己?等等問題。
發展自我呈現能力的游戲:
心理建構:水、沙子和泥巴、彩色顏料等藝術類的材質,讓孩子玩起來,具有療愈心理創傷的作用。我們經常在兒童的心理治療中看到藝術治療(比如畫畫、比如沙盤游戲、比如曼陀羅繪畫等)幫助孩子重構自己經歷過的創傷情境、呈現現實、接受並且解決痛苦的感覺、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一個連續性的作用。
學習能力:對於孩子來說,運用畫筆進行塗抹或用泥巴塑造,並不代表什麼藝術,只是在呈現他們自己內在的情緒情感而已。這種呈現方式帶來了應用事物的信心,對於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支持。
具體操作:我們可以在帶孩子外出遊玩時,引導孩子就他所塑造出來的物品進行描述,表達他們的情緒狀態,在這些只言片語中交流,引導孩子自由表達他們內在的感受。
⑵ 適合小學生的班級游戲
班級活動是小學經常組織的,那麼小學生班級室內游戲有哪些好玩的呢?以下經驗由小游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些小學生班級室內游戲大全吧。
一、吸破游戲 :
游戲道具:破數瓶
每位游戲者配備吸管二條,透明膠一卷游戲規則:各位選手齊站於台前,主持人一些令下即可開始吸破但是必須是用透明膠將二條吸管連接起來,誰在最短的 時間內連接好吸管且最快將破吸完的獲勝。
二、殺人
參加人數:8人以上為佳
方式:圍坐一圈
步驟:
1,按人數准備若干紙團,「裁判」一個、「殺手」兩個,剩下的紙團是都寫上「好人」,抽簽,除了「裁判」,其他人都不能公開。
2,夜幕降臨,大家沉沉入睡(在「裁判」的指揮下,大家閉上眼睛)。月黑風高下是殺人時(抽到的「壞人」睜開眼睛,互相悄悄使眼色做手勢,決定哪一天個
「好人」,裁判看在眼裡)。
3、天光大亮,眾人從昏睡中醒來(裁判讓大家睜開眼睛,告之某人被殺的噩耗)。
4、烈士發表臨終遺言(被殺的好人傷感覺判斷誰是「殺人兇手」)。眾人表決(大家依次發表意見,憑對每個人的神情舉止的推理判斷,互相指證,判斷誰最有可能是「兇手」)。
5、對兇手繩之以法(大家投票決定誰是兇手,該「兇手」出示他抽到的紙團,有可能錯殺)。
6、不管錯殺與否,兇手出局,游戲繼續進行。短的一兩輪就可以把殺手就地正法,長的要好幾輪,經至於最後只剩一個好人、一個壞人、一個裁判。
補充說明:殺人游戲鍛煉「好人」的推理能力,也鍛煉「壞人」的表演才能。最初玩時,「壞人」通常會表現得不自然,但多玩幾次後,局面會越來越撲朔迷離,游戲也就越來越有意思了。
三、猜數字
規則:
猜數字(1~100)每猜一次范圍縮小,最後猜中的人倒霉挨罰
先由一個人來寫一個數字,然後大家在1~100間進行猜測。每猜一次范圍縮小,最後猜中的人進行抽簽接受這份大獎。下一輪由受罰者再寫數字,依此循環。
道具:准備三個簽,
1、滿漢全席。那麼每個人都為其夾一份食物,必須吃完。這叫撐死他。
2、替罪羊。這個可真是中頭彩。你再次進行抽簽,那是有每個人名字的簽,抽到誰,那麼你報復的機會就到了。在房間內你可以讓他做一件事情。比如:背你饒一圈等。這叫整死你。
3、打死我也不說。聚會中其實大家都很想互相了解,可是又因為一些原因而無法深入。所以,給你一個機會,抽到此,那麼在座每個人都可以問他一個問題。盡量問吧,必須說實話啊。這可是個好機會啊。
心得:
熱點就是抽到那個「打死也不說的」。大家每個人都可以問問題,其中問的問題有的很尖銳,往往是大家想知道又不敢問的。而滿漢全席的最好之處就是杜絕了剩飯,因為這全都給那位吃了。還有意思的是真中大獎,可以懲罰一個人。你可以盡你所想。任你發揮~
四、貼牌
道具:一副撲克牌(拿走大小怪)
規則:一人抽一張牌,貼在額頭上。自己不許看自己的牌面,但卻能看到周圍人的牌。A最大,2最小,同一個點數,花色從大到小依次為黑桃、紅桃、草花、方塊。此時,大家開始依次根據別人的牌面和表情,猜測自己牌點是不是最小的。如果覺得自己最小,可以放棄,接受輕微懲罰,但不許看牌面,游戲繼續進行。直到大家都不放棄時,亮牌,最小者受罰。
亮點:游戲的關鍵,在於捕捉大家們初次看周圍人牌時的瞬間表情和眼神。當然,如果演技夠精湛,巧妙利用這種心理,反其道行之,絕對可以做到「以眼神害人」。(類似於殺人游戲)
五、猜牙簽
飯桌上的經典游戲。根據參加游戲的人數,准備好同樣數量的牙簽。主持人把一定數量(1根到全部)的牙簽捏在手裡,讓大家依次猜有幾根。不幸猜中者,受罰,並作為下一輪的主持人繼續游戲。
六、我愛你VS不要臉
聽上去有些「曖昧」,實際上是個練反應的好游戲。
規則:眾人圍坐成一圈,規定只能對自己左邊的人說「我愛你」,對右邊的人說「不要臉」。兩人之間只能連續對話3次。一旦有人說錯,即受罰。
亮點:當游戲達到一定速度時,反應跟不上的人,往往會出現「我……不要臉」或「不……我愛你」之類的經典「自白」。
⑶ 適合小孩玩的心理游戲
我來誇誇你 規則:一個同學站在講台前,虛心地聽其他同學根據自己的感受,用語言或一些獨特的方式對其進行誇獎、贊賞。要求多講優點,略提希望。目的: ①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渴望被肯定是人類基本的需要。這個游戲,可以提高自卑的同學的自信心,也可以讓大家體驗到被肯定的滿足感。 角色扮演 規則:根據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些不偷快的事件,創設一個矛盾情境,讓學生扮演矛盾的雙方;然後,讓他們互換一角色表演。目的:小學生遇到事情總是本能地從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不會替別人著想,因此常常引起矛盾糾紛。這個游戲旨在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意識,認識到矛盾沖突的原因,養成與別人友好相處的良好習慣。
⑷ 急!!小學心理健康班會的小游戲
1、生死與共
規則
1.主持人挑選6對選手上台(1男1女為1對,男強壯,女瘦小),助手在每對選手面前的地上鋪開1大張報紙。
2.主持人講解游戲規則,告知最後從報紙上站不住的一對選手即為第一,並與助手示範一次
3.各對選手站到報紙上,主持人計時,數10下,堅持不住者淘汰
4.助手把進入第二輪的各對選手面前的報紙撕掉一半,選手站上去,主持人計時,數10下,堅持不住者淘汰
5.助手把進入第三輪的各對選手面前的報紙再撕掉一半,選手站上去,主持人計時,數10下,堅持不住者淘汰,依此進行,直至產生最後一對堅持住的選手
2、即席聯詩
規則
1.主持人宣布以區為單位,比賽聯唐詩宋詞。
2.主持人講解游戲規則:由主持人先讀出兩句含特定字眼的詩詞,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含「月」字)。接著,各區按照指定的順序,迅速聯上兩句也含該字眼的詩或詞。若有停頓,主持人與觀眾一起喊「5、4、3、2、1」倒計時,完畢後仍聯不上者,遭淘汰。一直堅持到最後的區獲勝
3.主持人宣布獲勝的區,請區主任上台領獎。
4.注意事項:兩句詩詞限唐詩宋詞
5.(此游戲詩詞可換為歌詞
3、心靈相通
規則
1.主持人請各區選派一對選手上台(最好1男1女為1對),助手預先准備好寫有動物的白紙(有幾對選手,就准備幾張)。
2.主持人講解游戲規則,告知由男士先看白紙上的動物,再用形體語言表達給女士看,女士猜出這個動物即為獲勝。強調:男士只准做動作,不準出聲;
3.主持人請第一對選手中的女士面對牆壁站立,助手打開白紙,把成語展示給男士和觀眾看
主持人請男士向女士表演他所看到的,若猜對,請這對選手站到主持人的左側;若猜錯,則站到主持人的右側。第二對、第三對、……,依序進行。
4、誰是最可愛的美女
規則
1.主持人請1名選手上台,請其面牆站立。
2.主持人講解游戲規則,告知選手通過回答一連串二擇一的問題,選出今天職場上最可愛的美女
3.主持人請全體女同事起立,待選手回答問題後,不符合條件的坐下
4.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愛的美女身高超過1.62米,還是低於1.62米?」
5.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愛的美女是長頭發,還是短頭發?」
6.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愛的美女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7.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愛的美女是穿淺顏色衣服,還是穿深顏色衣服?」
8.當只剩下最後一位女士時,主持人停止提問,請選手轉過來,欣賞自己選出來的最可愛美女。
9.主持人請美女上台,與選手並肩面對觀眾而立,給予祝福,頒發紀念品
10.注意事項:主持人結合現場具體情況,不斷提問,直至剩下一位女士為止
5、雞對鴨講--講讓你笑破肚皮的團體游戲
配備:兩個大碗,一本便條簿,一群人。
玩法:最少要有四到五個人玩,人越多越好。每個人發一張紙。每個人在紙上針對另外某個人寫下問題例:小王的頭發為什麼那麼短?)。寫完後丟在一個大碗裡面。每個人輪流抽,如果抽到自己寫的就丟回重抽。隨意想一個答案,寫在另外一張紙上。答案丟在另一個碗里,問題自己留著。問題抽光、答案寫光後,開始玩:每個人輪流,先念出自己手上拿的問題,再從碗里抽一張答案,念出來(抽到自己原來寫的答案就丟回重抽)。這種玩法可以一直重復下去,不會玩膩的。
效果:「命中率」大約百分之七十五,搭對時很爆笑,自己去試試看。
建議:要問「為什麼」型的問題,以「因為」回答。可不要問「是不是」型的問題哦。
6、張冠李戴
5.先用十幾張紙寫上地點,人物,事件 讓被選同學1-3人來抽 抽到什麼就開始表演 主持人也要加進去表演 表演成功就OK 不成功就罰了 如抽到了公園,小攤,借錢 主持人就當小攤的人 被選人來向主持人借錢 看被選人是否成功.
⑸ 兒童心理減壓小游戲
◆《雨點變驟曲》
游戲目的:幫助幼兒釋放壓抑情緒或緩解分離焦慮。
游戲方法:全體幼兒快速搓手,鼓嘴吹氣,表示起風了;變搓手為右手食指和中指輕拍左手手心,嘴裡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表示下小雨了;用右手四個手指慢拍左手手心,嘴裡發出「嗒、嗒」的聲音,表示下中雨了;雙手快速拍,嘴裡發出「啪啪」的聲音,表示下大雨了;在表示大雨的動作中加如跺腳,表示暴雨;再加入口模仿狂風的聲音表示狂風暴雨。
◆《刮大風》
游戲目的: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增進對同伴的了解,特別適用於剛分班的孩子,可以通過游戲幫助幼兒熟悉同伴。
游戲方法:教師說口令「刮大風,刮大風,刮到東,刮到西,一刮刮到……(相同特徵的幼兒,如穿紅衣服的或系小辮子的)」,相同特徵的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自由換位置,沒有相同特徵的幼兒則不動。
⑹ 求適合小學生玩的心理游戲!!1
我來誇誇你
規則:一個同學站在講台前,虛心地聽其他同學根據自己的感受,用語言或一些獨特的方式對其進行誇獎、贊賞。要求多講優點,略提希望。目的:①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渴望被肯定是人類基本的需要。這個游戲,可以提高自卑的同學的自信心,也可以讓大家體驗到被肯定的滿足感。
角色扮演
規則:根據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些不偷快的事件,創設一個矛盾情境,讓學生扮演矛盾的雙方;然後,讓他們互換一角色表演。目的:小學生遇到事情總是本能地從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不會替別人著想,因此常常引起矛盾糾紛。這個游戲旨在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意識,認識到矛盾沖突的原因,養成與別人友好相處的良好習慣。
⑺ 適合低年級學生玩的課堂游戲有哪些
適合低年級學生玩的課堂游戲有《找朋友》、《摸幾何圖形》、《搭積木》、《拼一拼,擺一擺》、《猜猜看》。
一《找朋友》
1、游戲目的:使學生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法.
2、游戲准備:A.若干套1到9的數字卡片。B.每次游戲前發給每個學生1張.
3、游戲過程:
A.把幾套從1到9的數字卡片分別發給全班同學,戴在胸前.全班同學圍成一圈做丟手帕的游戲,捉到誰,誰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來搭救自己.
B.數字湊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兩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還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據找到朋友的人數多少,大家用掌握聲進行獎勵,找到一個朋友,鼓一次掌,找到兩個朋友鼓兩次掌,以此類推.
二、《猜猜看》
1、游戲目的:A.通過游戲使學生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的認識.B.發展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2、游戲准備:每人准備一盒積木。
3、游戲過程:A.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兩名學生.B.將積木放入課桌中,其中一個學生隨便摸出一塊積木(不要讓另外一個學生看到),然後摸的學生說明積木的特徵。
三、《搭積木》
1、游戲目的:A.通過學生接觸不同形狀的積木,熟悉各立體圖形的特徵.B.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2、游戲准備:有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等形狀的積木.
3、游戲過程:
A.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發給一副積木.
B.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搭積木,用不同形狀的積木搭成自己喜歡的事物(如:橋、房子等).
C.將各小組的作品擺在一起,由各小組推舉的一名學生講解自己組擺的是什麼事物,用了那些形狀的積木,並一一指出來.
D.全體學生評判出最優作品.
(7)心理小游戲適合小學生擴展閱讀:
課堂小游戲是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小學生的天性好奇、好動,而且還非常的活潑,注意力不能持久,一般小學生都是憑興趣來學習的。
在開始上課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非常感興趣,這其實就是好奇心的驅使。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教學知識難度的增加,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減弱。這嚴重阻礙了教學計劃的進度,所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⑻ 有哪些小游戲適合在課堂中(低年級)帶孩子玩用來調節課堂氣氛。
游戲1:照鏡子
只需請幾組人上台 , 一個人當照鏡子的人 , 另一個人當鏡子 , 當鏡子的那個人要學照鏡子的人的動作。
游戲2:雙人運球
二人一組,面對面,雙手互搭對方的雙肩,用額頭共同頂住一隻排球。主持人發令後,用側身路的方法 , 從起點跑出 , 至對面標志物後繞過返回 , 將球傳給下一對人做 , 方法同前。看哪小隊完成任務又快又好。 還可以討論:如何協調配合,才能減少失誤取得勝利?
⑼ 有關心理課的小游戲有那些
「松鼠」搬家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競爭和被淘汰的殘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2.開拓學生思維方式,在競爭中體驗雙贏的快樂。
二、活動時間
大約需要10分鍾。
三、活動道具
無。
四、活動場地
室內、室外均可以。
五、活動程序
1.參與者每三人為一組,其中兩人雙手舉起對撐搭成一個「小木屋」,另一個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
2.根據主持人的口令進行變化,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調換到其他的「小木屋」。
「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兩個人分開,尋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
「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變成「樵夫」,「樵夫」可以變成「小松鼠」。
3.主持人可以不斷變化著發出口令,大家作出相應的變化。在活動一開始安排2隻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充當競爭的角色,這樣在變化中必然會有新的「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來。
4.集體分享活動的感悟。
六、注意事項
1.要有足夠大的活動空間,便於「小松鼠」、「樵夫」跑動變化。
2.本活動是人數越多效果越好,出現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和沒有「小松鼠」的「小木屋」均被認為是淘汰。
3.主持人要關注多次被淘汰的「小松鼠」和「樵夫」,可以請他們表演節目或交流被淘汰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七、活動掃描
1.活動點評
「松鼠搬家」游戲是在快樂的笑聲中進行。在激烈動盪的「森林大火」中,機靈的「小松鼠」很快找到了新的家;勤勞的「樵夫」不僅搭好了新「屋」,還熱情地呼喚著「小松鼠」進「屋」,形成了和諧的「松鼠之家」。假如「小松鼠」和「樵夫」沒有主動交往的意識,沒有積極合作的態度,沒有有效競爭的能力,被淘汰是必然的。活動一開始主持人就安排了兩只以上無家可歸的「小松鼠」,所以按一間木屋一隻「小松鼠」來安排,一定有「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來。但主持人發現,有的小木屋裡住著兩只「小松鼠」。是強行登陸還是友情邀請?這時就得請出兩只「小松鼠」問個明白。原來一隻「小松鼠」無家可歸時,溫馨的「松鼠之家」熱情地邀請它加盟,接納與包容使「小松鼠」感動萬分。
雖然游戲規則中要求是一間小木屋中住一隻「小松鼠」,但出現了一屋住雙鼠的情形,主持人對此不是否定而應該肯定,欣賞這種突破規則開放思路的態度,提倡這種「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精神。游戲一方面讓大家感受競爭的壓力和殘酷,另一方面也體驗了溫馨與快樂。
2.活動案例
游戲開始了,兩只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小紅與小黃時刻准備尋找新的「家」,但是「松鼠搬家」、「樵夫砍柴」、「森林大火」一輪下來,小紅還是沒有找到「家」。她獃獃地站在中央,怪可憐的。大家望著小紅心裡既是開心又是擔心。開心的是在競爭中,自己都找到了新的「家」,擔心的是小紅為什麼找不到「家」。第二輪游戲開始了,小紅看準一個機會剛想往裡鑽,但另一隻「小松鼠」捷足先登把她擠了出來。小紅摔倒了,她躺在地上好久沒有起來……主持人以為她受傷了,趕緊跑過去將她扶起來,關心地問:「傷著了嗎?」
「沒有」,小紅輕聲地答道,眼淚流了出來。
主持人驚訝,在一片笑聲的游戲中,為什麼看到的小紅是痛苦的表情及傷心的眼淚。
主持人將小紅拉到身邊,有力的手搭在她肩膀上,輕輕地說:「沒關系,我們可以找到『家』。」
游戲在繼續進行,主持人與小紅一起快速地搭起一個小木屋,並主動出擊套上一隻「小松鼠」,「松鼠之家」建成了,小紅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在集體分享感受時,主持人請小紅談談自己的感受,她不好意思地說:「謝謝老師,我找到了『家』的感覺。」
事後主持人了解了小紅的情況,她是個性格內向,比較自卑的孩子,平時與人交往很少。開始讓她成為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她就感到緊張和擔心。激烈競爭的游戲使她一時無法適應,「獃獃地站在中央」令她更加焦慮與自卑,另一隻「小松鼠」把她擠出「小木屋」的時候她感到委屈和絕望,所以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主持人的幫助,不僅使她找到了「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點自信和自尊。
3.學生感言
•「松鼠」搬家這個游戲,通過「換房子」,讓我感到既緊張又愉快。活動中人人參與,個個心情舒暢。遇到「森林大火」的「松鼠」要搬到「新屋」,當看到有一隻找不到「屋」的「小松鼠」時,作為「松鼠」的我本來是可以搶到「屋子」,但我卻本能地不動,站在「屋子」外邊,想把「屋子」讓給那隻「小松鼠」。但有的「大松鼠」卻把已屋裡的「小松鼠」推了出來,兩個情景形成強烈反差。我想「大松鼠」有生存能力,應該把「屋子」讓給不能自立的「小松鼠」,現實中我做人也是這樣。
•雖然游戲開始之前就有不少人已經商量好,互相調換「小木屋」或「小松鼠」。但是游戲一開始就全亂了,很多人不知所措。這是考驗一個人的適應能力和競爭意識的游戲,當你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就相當於是一隻離開了家的「小松鼠」,必須去尋找一個新家。你必須學會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靠自己個人的力量盡可能快地去適應新環境,找到可遮風避雨的家。這對任務一個人都是一個考驗,要做到這一點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適應環境。
「蜈蚣」翻身
一、活動目的
1.訓練學生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協調性。
2.讓學生體驗競爭與合作帶來的壓力與快樂。
二、活動時間
大約需要15分鍾。
三、活動道具
無。
四、活動場地
室外為宜。
五、活動程序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推薦產生兩位組長,兩路縱隊排好。
2.全組學生把雙手搭在前面同學的雙肩上組成一條「大蜈蚣」,開始練習一下「大蜈蚣」跑動,看看彼此是否協調。
3.接下來開始做「蜈蚣」翻身比賽,要求第一位組員依次從第二、三人拉手處,第三、四人拉手處……一直到隊伍最後兩位的拉手處鑽過去,第二位組員、第三位組員……跟隨前面的組員一直鑽完所有的拉手孔。
4.完成「蜈蚣」翻身用時最少的組為勝。
六、注意事項
1.活動要有一定的空間,使得「蜈蚣」可以「蠕動」起來。
2.要使整條「蜈蚣」順利「翻身」,每個組員都要快速「翻身」和「蠕動」。
主持人宣布游戲規則後,各隊練習5分鍾後再開始正式比賽。
七、活動掃描
1.活動點評
在這個游戲中,涉及到20個以上學生的協作,所以組長的號召力尤為重要,組長的組織能力關繫到整個隊的成功與否。一條「大蜈蚣」要快速「蠕動」、「翻身」,不僅需要每個人都有靈敏轉動的技巧,還要有全組成員的默契配合。
主持人宣布完游戲規則後,組長帶領組員練習5分鍾。在練習過程中,就會形成相互理解、相互認同、相互學習的團隊氛圍。要有意識讓組員們重視合作過程的體驗,而不是比賽結果的獲得。為了增強合作與競爭的體驗,可以按多元分組法分組,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如男女組對抗賽、隨機組對抗賽、自願組合組對抗賽等。從對抗賽的結果中分析成員結構、合作程度、主動性與輸贏的關系,找出取得游戲成功的關鍵因素。
2.活動案例
主持人首先把全班學生隨機分成兩大組,要求每組推薦一名組長。由於組員是被動形成的,所以彼此合作的主動性不強。A組是高強同學自薦擔任組長,B組在好半天推選不出的情況下,由主持人指定翁瓊同學擔任組長。A組和B組經過5分鍾練習,「蜈蚣」翻身比賽開始了。只見兩條「蜈蚣」都完成了「翻身」,但速度都不快,甚至還出現了中途卡住不動的情況。原因是前面的人鑽得比較順利,跑得很快,後面的同學來不及轉身而出現跟不上的情況,在這種時候,有人無法自我解脫而抱怨,有人看到別人卡住而焦急。
前面的同學要反復鑽過二十幾個「孔」,最後一位只需要自己「翻身」即可。所以每個人的工作強度是不同的,但在一個團隊中,積極合作的意義是相同的。A組有一位胖子,體重達100千克,平時走路就不輕松,轉個身就很費力,在游戲中更是顯得笨拙。開始他是排在隊伍中間,所以「蜈蚣」就翻不了身,有人嫌棄他,嘲諷他,他非常難過。
第二輪活動,主持人首先在全班找出兩位「領導人」小凌和小峰,由他們通過「雙向選擇」的機制選拔組員,建立大組。在游戲前,組長與組員進行溝通,確立彼此的信任關系。由小凌和小峰分別到主持人處領取任務,回組進行動員和布置,訓練5分鍾參加比賽。小凌覺得自己要指揮25個人,感到有點困難,他又招聘了2位助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他們3人分別站在1號、8號、16號位置,便於控制「蜈蚣」的身體「蠕動」。體重100千克的胖子是小凌的好朋友,他自然就在小凌組,考慮到胖子靈活性差的特點,把他排在25號位,告訴他一定要主動順著隊伍快速移動。把翻身困難的矛盾轉化成移動,對胖子、對大組來說都是高招。由於小凌組長的領導有方,全組同學的通力合作,一條「大蜈蚣」輕松地完成了「翻身」過程。
最後主持人又嘗試了按性別分組的操作,男生組與女生組開展了一次比賽。在吸取了前兩輪經驗的基礎上,排除合作性因素,由於女生們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較好,「蜈蚣翻身」的速度明顯比男生組要快。
3.學生感言
•這個游戲能培養大家的合作性,讓我們為共同的目標努力,然後一起品嘗勝利的歡樂。老師在這一點可謂用心良苦,而同學們也十分配合。在游戲過程中,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討論得不亦樂乎。只是同學們顯然太聰明了,竟把「翻身」變成了「穿牆」,繼而又把「穿牆」變成了百米賽跑。在游戲中,我們都認真積極配合,希望自己所在團隊能夠獲勝。
•游戲考驗團體合作性和個人的靈敏度。首先,每個人之間的距離要適中,這樣可以讓鑽的人更快地通過。手要伸高,免得把人撞倒。其次,高矮胖瘦編排也要適當。還有當一個人到了之後,怎樣才能讓後一個人在第一時間知道呢?這就是考驗我們每個人的隨機應變能力。
後來,大家找到漏洞,然後開始耍賴。先是一排人全部一前一後站開,游戲變成了轉身賽跑。過了一會兒,我們隊又改進方法,一前一後都向里邊轉,面對面,就好像拱橋一樣,一個個往前跑。
如果還想要的話,給我留郵箱,我給你發過去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