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癮小游戲
1. 羊了個羊為啥每次都得從第一關開始
這是游戲設計的成癮機制的一部分。
其實,只要你敢玩」羊了個羊「,就百分之一百逃不掉。
所有參與的玩家都能發現,它的第一關真是特別簡單,幾乎閉著眼睛都能過,堪稱低智級別的消消樂,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教程。
但當你一秒過關時,你就已經掉大坑裡了。
從生理結構上說,人的腦部十分特殊,能夠自我產生多種化學物質,以作為獎賞或懲罰,刺激人的各種心理反應。
一般來說,當我們完成既定目標後,腦部會自動分泌多巴胺,從而讓人覺得心情愉悅。
那麼,任何人去玩」羊了個羊「第一關,都能很快通過獲獎,腦部自然產生了多巴胺,但由於難度較低,量相對也會比較少。
因此,他在玩第二關時,就會不知不覺地有期待感,想再次成功通過,以獲得更多的多巴胺,從而讓自己情緒更「嗨「。
這從原理上來說,其實跟吸毒差不多。
每一個吸毒者,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他最謹慎的時候,吸的量都不會多,也不會一下子沉迷進去。
但當他的身體得到了刺激,就會開始渴望那種感覺,並且越要就越多,產生了所謂戒斷反應,不知不覺中就入了吸毒者的坑。
你玩」羊了個羊「,不也是這樣么?
所以有玩家曾經抱怨,為什麼每次玩這個游戲,都必須從低智的第一關開始?游戲設計者是不是傻,怎麼不注重遊戲體驗?
很明顯,這是沒有理解對方的用意。游戲設計者絕對不傻,相反簡直聰明的不得了。
他們不僅深通人性,而且了解自然科學。通過反復讓你玩第一關,去習慣並期待更多的多巴胺,在不知不覺中染上」毒癮
2. 關於禁毒的課件!
失色的花季—透視青少年吸毒
http://www.scxxt.com.cn 2003-05-09 15:21:50
視點導讀
16歲的男孩小華雖然從小愛玩好動,但學習成績還算不錯。這個年紀的孩子,愛打游戲機的挺多,小華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戲機房裡,小華認識了一群「哥們」。他們掏出一種白色粉末,圍坐在那裡吸,一副「飄飄欲仙」的樣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華的好奇。當「哥們」慫恿他嘗一口時,小華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後來,為了弄錢吸毒,小華開始學會說謊,學也沒心思上了,甚至騙起低年級同學的錢。
這個小小年紀的「癮君子」讓我們在嘆息之餘,更為他對毒品的不設防而痛心。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2年底,全國累計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達到100萬人,其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約佔74.2%,16歲以下的超過1萬人,在校學生約2000多人。
追求刺激「試試看」
「吸食毒品猶如玩火。」上海市自願戒毒中心門口張貼著這樣一句宣傳語。在這里,我們見到了一個「玩火自焚」的青年,前一天剛剛入院,20出頭的他已顯出40多歲才有的蒼老。「我是看見別人吸,出於好奇才沾上了海洛因。一開始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後來我發現離了這玩意,就渾身不舒服,上班也打不起精神。」因為頻繁地吸摻有「白粉」的煙,他的手指變得蠟黃,「最近半年,每隔一個小時,我就忍不住要吸,否則沒辦法工作。」
戒毒中心的負責人趙敏醫生告訴我們,小夥子剛入院的時候,眼淚鼻涕的,沒個人模樣。這樣的年輕人,趙醫生已經見得太多。中心歷年來收治的戒毒者中,年輕人佔了近八成,其中20%——30%的人第一次吸毒在18歲之前,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杜冷丁、搖頭丸,毒癮短的幾個月,長的達十幾年。趙醫生也親眼目睹了許多家庭悲劇——
這是一個「奇怪」的家庭,4年來,一家人都被「白粉」所支配,各奔東西,連過年也難在一起吃頓團圓飯,而他們的最終團聚卻是在勞教所里。
這原本是一個富裕的三口之家,父母經營一家工廠,錢越掙越多,精神上卻日漸空虛,5年前,為了追求「刺激」,一家之主找到了通往「極樂世界」的途徑——「白粉」,後來,妻子也初嘗「白粉」的「樂趣」,於是他們在吸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漸漸的,他們連錢都懶得去掙,所有的積蓄不到2年便揮霍一空,連女兒的學費都繳不出。16歲的女兒被迫輟學,失意至極,女兒投奔了自己的男友,哪想到男友也是個「癮君子」,善良無知的她也慢慢被「白粉」吞噬了。為了享受毒品帶來的感官刺激,她不惜出賣肉體、靈魂……最後就有了一家三口勞教所「重逢」的一幕。
「吸毒與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吸毒者每個月起碼耗費的毒資在1萬元以上,而且一旦成癮,劑量還會越來越大。吸毒者為購買毒品耗盡收入,繼而變賣家產,甚至偷竊、搶劫、拐騙、賣淫、殺人,禍及家庭、危害社會。」從事戒毒工作多年的趙敏醫生痛心不已。
無知好奇惹麻煩
我們從上海市禁毒辦獲悉,上海35歲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占總數的50%以上。那麼,是什麼讓青少年甘願與毒品「親密接觸」?市禁毒辦副主任周偉航為我們找出了「罪魁禍首」——
好奇無知是青少年接觸「白色幽靈」的主因。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完全成熟,與此同時,他們又樂於探索一切新鮮事物,再加上不了解吸食毒品的危害性,毒品便順勢打開了缺口。「可悲的是,有的青少年覺得搖頭丸之類的根本不是毒品,甚至把吸毒看成『時尚』、『有個性』,更有甚者,一些女孩子居然聽信吸毒有助減肥、美容而『毅然下水』,殊不知吸毒是違法行為,是在往絕路上走!」
上海市自願戒毒中心的陸光華醫生治療過不少青少年吸毒者,他告訴我們,有的年輕人自以為不會上癮,或者認為自己有堅強的意志力,即使成癮了與別人不一樣,是能戒的。還有的抱著「你說危險我偏做」的逆反心理,不少人就這樣成了毒品的俘虜。「誰又能絕對保證吸了第一口,就肯定沒有第二口?」
上海某名牌大學的一個四年級學生,已經進入畢業實習階段,然而在一次聚會中,他終究沒能頂住朋友「這個東西抽了很舒服,要不要試試看」的誘惑,沾上了毒品。第一次,他吐得厲害,但朋友們「孜孜不倦」地勸導他,多吸幾次就好了。當他終於找到那種「飄逸感」的時候,「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他。
周偉航指出,交友不慎也是不少青少年誤入歧途的重要原因。再者,不少年輕人精神空虛也讓毒品找到了可趁之機。「成長的煩惱」誰都避免不了,成績下降、家庭矛盾、早戀受挫……於是,為了尋找安慰、排遣煩惱,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毒品。此外,家教不當也在吸毒誘因中佔有一席之地,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過寬都可能引發悲劇。
蛛絲馬跡早發現
小雲從小聰明伶俐,4歲開始學鋼琴,5歲學跳舞,並多次在市裡比賽獲獎。上學後,小雲一直是班長、大隊長、學生會主席,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大學畢業後,小雲在一家外資企業獲得了一個滿意的職位,收入十分可觀,成為街坊鄰居眼裡的楷模。
可是,有一陣子,父母發現小雲的生活變得沒有規律,有時經常不回家,有時又幾天不上班。她還常帶幾個「朋友」回家,躲在房間里不知幹些什麼。父母問她幾句,小雲總是很不耐煩或敷衍幾句,還常常發脾氣,吃飯也沒什麼胃口。小雲還經常跑到父親的公司去問父親要錢,說要買衣服首飾,每次都是上千元,但從沒見她買什麼東西。
一次,小雲說要出差一段時間,問家裡要了些錢。一個星期過去了,小雲沒回來;一個月過去了,小雲還是沒回來。2個月後,小雲回來了,但父母幾乎不認識她了,面色灰暗,嘴唇發紫,衣著邋遢,身體消瘦,雙目無神。小雲稱去了深圳與朋友開公司,結果公司倒閉了,這趟回來小雲還學會了抽煙。第二天,小雲又向父母要錢說要去旅遊散散心,此後又是一去十多天沒有音信。直到有一天,小雲的一個好朋友告訴小雲父母小雲在吸毒的事情,他們難以置信,乖乖女竟會走上這條路。
「三好學生」的蛻變也讓我們產生警惕:遠離毒品,預防為先。上海市自願戒毒中心的趙敏醫生提醒家長,吸毒是一種隱蔽性很強的行為。從開始接觸到被旁人發現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但如果仔細觀察,家長也能發現青少年「癮君子」種種異常的地方。
「吸毒者愛犯困、食慾不振,身體往往會明顯消瘦,金錢支出也會有突然增大的跡象。如果孩子總愛長時間關在自己房裡,或者突然學會抽煙,家長們都應該提高警惕,仔細看看家裡有沒有可疑的錫箔紙,或者孩子手臂上是否出現以往不曾有的針眼。另外,一旦吸毒,人的性格也會發生改變,比如暴躁、愛發脾氣、動不動砸東西。」
禁毒教育不容忽視
「以往我們工作的重點是打擊販毒者。現在則更多地放到了預防上。」市禁毒辦副主任周偉航說。
去年12月,國家禁毒委發通知,要求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二年級開展系統的禁毒教育。以往僅在思想課、歷史課上「點到即止」的禁毒內容將變為正式教材,專門的禁毒課將列入學生的課程表。
「讓青少年遠離毒品更需要全社會的合力。」周偉航說,「作為學校,禁毒教育應當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不容忽視;作為家長,對孩子過於嚴厲或過於溺愛都是要不得的,一旦發現孩子吸毒成癮,千萬不能怕家醜外揚而延誤挽救的時機;作為社會,正確對待青少年吸毒消除偏見也很重要,那些青少年『癮君子』既是違法者,更是受害者。我們應當把青少年吸毒者當作病人一樣,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早日擺脫毒癮。」(本報記者錢瀅瓅 實習生孫昱)
來源《新民晚報》
--------------------------------------------
青少年吸毒誘因
2005-01-28 信息亭採集
誘因1 無知好奇
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但他們對事物缺乏全面的認識,防範及判斷是非的能力也比較差。一項調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況下吸毒成癮的。抱著「找一下吸毒的感覺」、「抽著玩玩」、「嘗嘗新鮮」、「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麼回事、「吸一口不要緊」等心態,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懸崖邊抬腳試崖底有多深一樣危險。
誘因2 上當受騙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毒販誘騙而吸毒的。毒品販子為了掩人耳目,同時為了「以販養吸」,往往設下一些陷阱拉人下水。這些陷阱有花言巧語、請客吃飯、誘騙服用摻有毒品的食物、飲料等。
誘因3 追求享樂
有些青少年認為吸毒時髦、氣派,是高檔消費和富有的象徵。他們不知道再有什麼能滿足個人享受了,帶著「好吃的也吃過了,好玩的也玩過了,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游的,只要有賣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見識了,得,抽就抽點兒吧,也不枉來世上一遭」的念頭嘗試毒品。可這一抽上,就把父母辛苦積攢的家業很快抽光,並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誘因4 逃避現實
一些青少年由於父母離異、家庭缺少溫暖、學習壓力大、師生關系緊張、高考受挫以及待業等不順心的事引起精神苦悶、情緒低落,想以吸毒麻醉自己。這種混沌的心態,只能使自己搭上死亡的快車。
誘因5 逆反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長忽視、冷落之時,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以企盼得到家長的關注。家長不讓他與那些有不良習性的青少年玩兒,他偏要賭氣與那些素有劣跡的青少年廝混在一起,一塊兒抽煙、喝酒乃至吸毒。
3. 一款2019年以後出的單機游戲,玩家操控二戰時期的一個小隊,回合制,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問題,晚上夜談
盟軍敢死隊?
4. 開心消消樂毀我睡眠,如何戒掉開心消消樂的「毒癮」
手機關機,強迫自己去睡覺,睡不著就假寐,一會就睡著了。
5. 有什麼關於吸毒的小故事
阿榮:14歲開始吸毒阿榮今年15歲,外表似乎和同齡人沒有多大差別:未經梳理的短發,害羞的表情,在陌生人面前有意壓低的嗓音——如果呆在學校的話,他應該才讀初二。
阿榮不愛讀書,小學二年級就輟學了。同齡人大多還呆在學校里,所以他平時都是和比自己大的玩。
玩得最要好的幾個二十五六歲的朋友,大都是吸毒者。那些人在一起打麻將時,經常會輪流注射毒品。
阿榮回憶,去年五六月的時候,一個叫阿飛的朋友邀請他也「搞一針」,剛開始他沒有同意。
連續幾天去找朋友玩,阿飛都向他發出邀請。後來,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他決定試一次。
朋友們很熱情地張羅起來,用繩子幫阿榮紮好左手腕,讓手背的青筋凸出來,然後用注射器把稀釋好的海洛因吸進針筒,交給阿榮。
據阿榮稱,因為經常見那些朋友「打針」,自己第一次就熟門熟路,只試了兩三下就把針頭插進了手背的靜脈。
大約10分鍾後,毒品發作了,阿榮只感到昏昏沉沉,便到房間里的床鋪上躺下睡覺。兩三個鍾頭之後,他才醒了過來。
此後,阿飛經常打電話問他:「還要嗎?」為了和這些比自己大的朋友打成一片,他沒有拒絕。於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這樣,阿榮迅速成了一個「癮君子」。當他主動開口討要毒品時,朋友們開始向他收錢了,一般50元一次。
「原來他們只是想賺我的錢而已。
」阿榮此時已陷入毒品的泥沼中無法自拔,每天至少要注射一次。
阿榮的父親在柳江縣基隆開發區做建材生意,他幫父親幹活每個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但這些錢只能維持幾天的吸毒開支,他只好向父親要。父親知道他拿錢去吸毒後,除了責罵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最多是要錢的時候不給罷了。阿榮就會趁父親不在家時,把自家門面的鋁合金等建材偷賣給附近的同行,錢到手就立即跑去找朋友買毒品。
去年8月的一天,阿榮到姐姐家玩,又躺在床上吸毒,民警聞訊趕來,送他去強制戒毒。本來阿榮半年前就可以離開戒毒所回家了,但家人要求他在裡面呆夠一年,阿榮說自己也同意。
「我不願回家,我怕再見到那幫朋友。
」據戒毒所民警介紹,出去後復吸的起碼在80%以上,因為一回到以前的環境,人很難擺脫其他吸毒者的影響。像阿榮這樣的未成年人,意志更薄弱,更容易復吸。
阿梅:女兒跪著求她戒毒在柳州市戒毒所里,阿梅是年紀最大的一個,今年42歲。
按照阿梅的說法,她的家庭條件很好,丈夫做生意,自己開計程車,兩女一子個個聽話、乖巧,而且工作後收入都不錯。惟一的缺憾就是她10年前開始吸毒,最後活也不幹了,丈夫也和她離婚了,好好的家變得四分五裂。
阿梅留著短發,一副樂呵呵的樣子,說話大咧咧的,與記者以前所想像的吸毒者形象差別很大。她說其實自己以前也偏瘦,體重只有45公斤左右。
在戒毒所里呆了大半年,體重已增至60公斤。
阿梅的「第一口」,也是在朋友的慫恿下開始的。那是1994年,一幫開計程車的朋友經常在一起打麻將,賭錢。有人跟她說,「吃」了毒品好睡覺,她覺得自己平時睡不好,就想試試。
吸了第一口,阿梅感到很不好受,嘴巴苦,想嘔吐,頭昏欲睡。她說其實直到現在她都覺得吸毒很難受,但不吸的時候更難受,渾身上下不自在,喉干、骨癢,「寒毛管都豎起來了。
」阿梅不得不一直吸下去。兩年後,她乾脆連計程車也不開了,和一幫粉友天天混在一起。
阿梅說吸了毒後精神狀態很萎靡,開起車來很危險。有一次她搭朋友到武宣港坐船,半路上糊里糊塗就翻車了。沒辦法,她只好放棄這份收入不錯的職業。
10年來,阿梅一直採用口鼻吸食的方法吸食海洛因,不敢搞靜脈注射。
「那是會死人的,」阿梅瞪著眼睛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和一幫朋友到廣州賭錢,其中一個毒癮大的朋友連續坐了10幾個鍾頭車,被毒癮折磨得受不了,到賓館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衛生間注射海洛因,不知何故竟一頭栽倒在浴缸里,等大家發現的時候那人已經被淹死了。
阿梅覺得自己最對不起3個子女,因為他們都為她吸毒的事不知哭過多少次,大女兒還曾跪在她面前求她戒毒。但是如果和子女發生爭執,阿梅會像頑童一樣惡作劇,故意當著子女的面吸,「氣他們。
」去年夏天,阿梅在家裡吸毒的時候,兒子忍無可忍,直接打電話叫來民警,把母親送進了戒毒所。
已經25歲的大女兒來探望她,她總會催女兒快點結婚生個小孩,然後交給她帶,這樣她就不會因覺得空虛無聊而吸毒了。
阿旺:三進三出為戒毒目前呆在柳州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員中,阿旺來的次數最多,從1997年起至今已來過3次。吸毒8年以來,他有一半的時間用在強制戒毒上,但始終沒有成功。
「我想做警察。
」記者問阿旺出去後想做什麼,他的回答讓人覺得十分突兀。他解釋說,這是因為自己「老毒鬼」的經歷很有代表性,如果有機會做公安,他可以以身說法,教育其他人。
「我想讀書。
」這是阿旺對上面那個問題的補充回答。接受采訪時,他的手中一直拿著一本《禁毒知識讀本》,他說自己爭取全部背下來,好參加戒毒所為迎接國際禁毒日開展的知識搶答賽。
28歲的阿旺身材瘦小,但顯得很機靈,說話速度快,思路清晰。他說自己就是因為太聰明,小小年紀便賺了不少錢,為追求刺激才走上吸毒之路的。
1996年,阿旺才20歲就和朋友一起開電子游戲室,錢來得快,每個月都有好幾萬元收入。有錢之後,他和多數年輕人一樣,總想玩點「刺激」的,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手裡的錢還是花不完。那些來玩游戲賭博的人,經常把一包包海洛因放在游戲室的桌面上,玩久了就吸一下。見得多了,他也有點動心:「毒品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剛開始他不好意思問,就從顧客放在桌上的毒品中偷走一點,躲到自己的房間里學吸。一天試一點,一個月之後阿旺向熟悉的顧客公開:我也上癮了。
於是,顧客和他這個老闆就打成了一片,經常向他提供毒品。今年5月初,阿旺打電話給妹妹,說自己要到廣州,想向她借一點錢。他按照約好的地點在雙馬三角地等她,卻等來了公安人員。原來妹妹知道他要錢無非是想買毒品,索性向公安報了案。經過尿檢後,證實阿旺是吸毒人員,公安人員把他送去強制戒毒。妹妹來看他的時候,他曾埋怨妹妹「不成熟,不懂事」。但進來一段時間後,他理解了妹妹的苦衷,他說其實他們兄妹感情一直很好,他不怪妹妹,只怪自己不爭氣。
阿凱:自己走進戒毒所6月22日記者采訪阿凱時,他才剛進戒毒所不到一天,是最新的一個成員。此前的一天,阿凱經歷了29年人生中的一次大蛻變。
21日上午,阿凱一個人呆在家裡,望著空空盪盪的家,心裡頓感凄涼。他10年前開始吸毒後,家裡的景況一天不如一天,父母的錢被他全部花在購買毒品上了,「家裡有時連買菜的錢都沒有」。
阿凱有一個念頭:男人到了30歲還沒有「搞」,這輩子就完了。所以,在這一天,他戒毒的念頭出奇地強烈,他決定馬上到戒毒所戒毒。
10年來養成的惡習,要一朝拋棄談何容易。阿凱身上只有200元錢,他決定拿出大部分「犒勞」自己,最後狠狠地過一回癮。於是他花180元向粉友買來毒品,一個人躺在床上連續「享受」了幾個小時。中午的時候,他起床用5元錢買了一包煙,又用10元錢買了一包零食。
然後又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家裡,繼續想問題,「享受」最後的「快感」。
直到下午5時,因擔心戒毒所工作人員要下班了,他才起床匆匆忙忙收拾好一些生活用品,然後走出家門。他來到自家所住巷子的巷口,對一個「摩的」司機說:「送我到戒毒所!」據阿凱說,那司機當時用怪異的眼神望了他一眼,接過他手中的5元錢就開車了。來到桂柳路旁的戒毒所,阿凱「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身無分文地開始了自己的戒毒生活。據戒毒所的民警稱,為了鼓勵吸毒人員走向新生,他們可以免費接納一定數量的自願戒毒者,這樣的人目前在所里有六七個。
阿凱高高瘦瘦的,如果不開口露出兩顆發黑的爛門牙,可以稱得上是「玉樹臨風」的帥哥。采訪的女記者還憑女性的敏感注意到,阿凱有一雙「漂亮」的手,膚色白皙,手指細長。很明顯,這雙手大多數時候是閑著的,所以才「保養」得那麼好。阿凱坦然承認,自己長這么大了,幾乎什麼活都沒干過。
阿凱把自己的墮落歸咎於居住的環境不好。他家就在柳州市有名的谷埠街大同巷,曾有一段時間,這里被稱為「白粉巷」。
「那裡的年輕人很少有不吸毒的。
」阿凱的說法當然有點誇張,但他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初中畢業後就呆在家裡,身邊的玩伴大多是「吸毒鬼」。在這樣的氛圍里,他自然而然就和大家一樣了。阿凱的父母曾以賣服裝為生,生意好的時候一家人也不愁吃穿。
但自從阿凱吸毒以後,經常向父母要錢買毒品。父母覺得賺多少錢都填不平這個無底洞,做生意的心機也沒有了,後來乾脆什麼也不做。一家人過一天算一天,10年來家裡幾乎沒添置過什麼值錢的東西。這就是阿凱後來看到「家徒四壁」,悲從中來的原因。
阿凱說他現在最發愁的是,如果戒毒成功重新回到社會上,自己沒有任何技術,父母也沒有了做生意的本錢,到時候做什麼呢?「你還有一雙手啊,」記者提醒他。
阿凱望著自己那雙白皙而細長的手,沉默不語。
6. 學生禁毒內容
一、什麼是毒品?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內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二、什麼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違反國家和國際有關禁毒法律、法規,破壞毒品管制活動,應該受到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
三、我國《刑法》規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第347條);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條);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條);
4、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第349條);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條);
6、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第350條);
7、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條);
8、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第352條);
9、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第353條);
10、強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條);
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條);
12、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罪(355條)。
四、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為: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
1、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問題誘發其他違法犯罪,破壞正常的社會和經濟秩序;
3、毒品問題滲透和腐蝕政權機構,加強腐敗現象;
4、毒品問題給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五、染上毒癮的人一般有哪些跡象?
1、在家中或單位偷竊錢財、物品,或突然頻頻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錢;
2、長時間躲在自己房間內,或遠離家人、他人,不願見人;
3、外出行動表現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縮的瞳孔,在不適當的場合佩戴太陽鏡;
6、面色灰暗、眼睛無神、食慾不振、身體消瘦;
7、為掩蓋手臂上的注射針孔,夏季穿著長袖襯衣;
8、情緒不穩定、異常的發怒、發脾氣、坐立不安、睡眠差;
9、經常無故出入偏僻的地方與吸毒者交往。
六、導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導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是:
1、好奇心驅使,逐漸發展成癮;
2、思想空虛,尋找刺激;
3、不相信吸毒上癮後戒不了,結果不能自拔;
4、因不知情被欺騙、引誘吸毒
7. 關於禁毒的順口溜20字左右
關於禁毒的順口溜20字左右
1、大清朝,無能奈,泱泱大國受毒害。
2、膠州燈,壽州斗,膠東煙民不離手;煙桿子,煙盒子,膠東煙民命根子;白銀流,國家衰,病夫形象真悲哀。
3、新中國,立場堅,三年禁毒寫新篇;共齊心,禁毒戰,從此毒品不再泛;毒販子,為了財,毒品再次卷土來;黨中央,發號召,截流堵源起成效。
4、沾上毒,事不明,眾叛親離毀家庭;滅自己,害社會,中華美德最可貴;愛生命,遠離毒,頭腦千萬莫糊塗;禁毒品,創和諧,合家歡樂盡開顏。
搜狗問問
(7)毒癮小游戲擴展閱讀:
禁毒工作
「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方針。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國務院設立國家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的禁毒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設立禁毒委員會,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國家鼓勵對禁毒工作的社會捐贈,並依法給予稅收優惠。」
「國家鼓勵開展禁毒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的緝毒技術、裝備和戒毒方法。」
「國家鼓勵公民舉報毒品違法犯罪行為。」
一、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問題誘發其他違法犯罪,破壞正常的社會和經濟秩序;
3、毒品問題滲透和腐蝕政權機構,加強腐敗現象;
4、毒品問題給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染上毒癮的人一般有哪些跡象
1、在家中或單位偷竊錢財、物品,或突然頻頻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錢;
2、長時間躲在自己房間內,或遠離家人、他人,不願見人;
3、外出行動表現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縮的瞳孔,在不適當的場合佩戴太陽鏡;
6、面色灰暗、眼睛無神、食慾不振、身體消瘦;
7、為掩蓋手臂上的注射針孔,夏季穿著長袖襯衣;
8、情緒不穩定、異常的發怒、發脾氣、坐立不安、
9、經常無故出入偏僻的地方與吸毒者交往。
三、導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好奇心驅使,逐漸發展成癮;
2、思想空虛,尋找刺激;
3、不相信吸毒上癮後戒不了,結果不能自拔;
4、因不知情被欺騙、引誘吸毒;
5、親友間的相互影響;
6、精神苦悶,情緒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脫苦惱;
7、因治療疾病,長期服用某種產生依賴性的葯物而成癮。
四、怎樣正確對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違法者,也是受害者。從醫學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雙重身份。要正確地對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當作犯罪分子歧視他們,又要區別於一般病人,嚴格管理,依法科學戒毒。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禁毒
8. <猜火車>片名的由來
「猜火車」本是一種游戲,指無所事事的人在火車經過的地方,即興打賭猜測下一班火車經過的時刻和目的地,藉此打發時間。影片以此為名意義深遠,當火車狂嘯過站時,不知要將主人公們的命運載往何方。影片呈現給觀眾的是蘇格蘭愛丁堡文化的一個最真實的面貌,青少年們或許會在其中獲得共鳴,並能從中確定自己存在的位置。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以及它所流露出的冷漠、無政府狀態、非主流群落對主流社會的抵制與反抗,給了在常態社會中生活的人們極強的沖擊。
《猜火車》是一部帶有寫實性質的電影,它帶給我的感覺是震撼的,那裡面表現的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是驚世駭俗的,其間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如吸毒、暴力、濫交、搶劫等都值得人們深思。
導 演:丹尼·博伊爾
主 演:伊萬·麥格雷戈
凱文·麥凱迪
凱莉·麥克唐納
·第四十九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一九九六年英國最具時代活力的影片
·對當代青年產生巨大影響的十大影片之一
《猜火車》又名《迷幻列車》,僅用了49天就拍攝完成,是一部成本為250萬美金的小製作影片。本片描述了蘇格蘭愛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現狀,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充滿現代感的聲畫處理使之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影片對吸食海洛因而產生的快感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述,同時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及所表現出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和爭論,因而影片一出爐便成為輿論的焦點。
《猜火車》里呈現的都是青春期的或者剛過青春期的年輕人的生活和思想,只是不是現實中的我所過的日子。我停留在想的層面,而他們已經身體力行,我不敢說哪一種更好,但是我想終究平淡和瑣碎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而所有的煩惱,不滿,叛逆都是因為對這種平淡和瑣碎的掙扎,難道不是嗎�
——藤井樹
有人說《猜火車》就像一個發霉的麵包,讓人心裡發毛、惡心……其實《猜火車》用頹廢來形容還是不夠的,因為裡面還有對現實的厭惡與對未來的不確定和逃避。《猜火車》里是另一個世界,在那裡只有沉淪,而只有沉淪沒有希望的世界是不真實的。
總之,如果你堅持帶著傳統禮教的心態或無聊地抱了一堆零食去看這部電影,那麼你一定會在半場就憤而離席。如果你想去看看所謂朋克文化所謂頹廢主義,那麼《猜火車》就變成一部好玩的電影了。它的確是特別的,帶著反叛。
——網友 貓 兒
馬克·瑞頓住在蘇格蘭的愛丁堡,是個年齡不大但毒癮不小的吸毒者,他同3個朋友住在一起,他們是自負的西蒙,綽號「病孩」;傻乎乎但挺可愛,人稱「土豆」的丹尼爾;還有一個叫愛麗森的少女,她小小的女兒多恩是她和這3人當中的一個所生,但他們誰也搞不清到底誰是這孩子的父親。同他們經常往來的朋友還有湯米和貝格比:湯米是個活潑健康的小夥子,他不吸毒,正在和麗茲熱戀;貝格比則是一個有精神障礙病的暴力狂。
這幾個人都是街頭的小混混,他們整天無所事事,吸毒、打架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實在無聊的時候,他們就靠「猜火車」來打發時光。
馬克在迪斯科舞廳里結識了年輕性感的戴安,她把馬克帶回家過夜。第二天早晨,馬克見到了她的父母後感到有些後怕,因為他得知戴安才14歲。湯米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中,因為麗茲懷疑他把兩人做愛的錄像帶賣給了別人,因此決定同他分手,但實際上這事是馬克乾的。
馬克是這樣一種人,一方面他沉迷於毒品帶給自己的快感,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了解毒品給自己帶來的危害。他發現經常性地吸食海洛因使自己的性慾下降了,而他又非常羨慕那幫狐朋狗友的性能力,於是他嘗試著戒毒,但最終還是抵不住誘惑,惡習依舊。為了買海洛因,馬克和丹尼爾結伙行竊,又與貝格比搶劫遊客,結果丹尼爾被抓進了監獄。湯米由於女友麗茲的離去一蹶不振,也沉湎於毒品之中,身心俱毀。
由於缺乏精心的照料,愛麗森的小女兒突然暴斃在床上,這件事給了馬克很大的刺激。受到打擊的他吸食了過量的海洛因,因而昏迷不醒,被送進醫院搶救。這時,馬克的父母出現了,他們把馬克帶回家,強迫他戒毒。馬克終於醒悟到安定平凡才是生活的真諦,於是他克服了一切困難戒了毒。為了重新開始,馬克離開愛丁堡,也離開了他的夥伴們,到倫敦的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工作。
誰知馬克的新生活剛開始不久就被打斷了,先是貝格比在一次搶劫後為逃避追捕來到倫敦,然後西蒙也接踵而至,他想在倫敦安頓下來,以拉皮條為生,馬克對他幾乎忍無可忍。這時傳來了湯米死於艾滋病的噩耗,他們一同返回愛丁堡參加了葬禮。
貝格比從俄國海員那兒弄來了價值4000英鎊的海洛因,然後同馬克等人(包括已出獄的丹尼爾)一起到倫敦倒賣,以16000英鎊的價格出手,賺了一大筆錢。當天夜裡,馬克把丹尼爾的那份留在了他的衣箱里,然後趁大家熟睡時拿走了所有的錢,准備到國外去開始他的新生活……
迷幻與墮落
繼六七十年代的「憤怒青年」之後,世紀末的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現了年輕一代的精神塌陷,《猜火車》即為表現這種題材的代表影片,它被視為「1996年最令青少年感動,甚至讓放浪形骸、孤苦無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電影」,較之他們的前輩,當今的迷途青年們更為頹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更為理性。他們天良未泯,但卻自甘墮落。在《猜火車》中,吸食毒品作為一種無可選擇的選擇成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沉迷又痛苦。馬克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喊著:「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puppy)
後現代社會的夢魘
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影評很好的。
參考資料:http://iask.sina.com.cn/b/3261805.html
9. 電腦游戲(網路游戲)的危害以及怎樣戒除網癮
我是一個網路少年這里有我自己的見解(原創)
網路的危害就就像毒癮一點沒錯,和毒癮太像了我認為除了方式不同其他就是一樣的。
但是網癮這個東西說起來可怕復雜,其實要是換個方法理解就不然了。根源是什麼?----電腦,隔絕就沒事了,他就這點比毒品好,沒有使你的身體遭受本質上的傷害。精神上的事有時候就是一念之間。重要的是要付出於行動.
怎樣戒除
1、樹立一個意識,就是網路游戲只有一個意圖就是要你的錢,不沖錢游戲就會越來越沒意思,你就會討厭他。但是如果你沖了錢用就把錢轉換為別的東西或者不花,只要你忍下來了,網癮就沒了一半。如果忍不住就----------------------2、多去旅遊我說的不只是去很遠的地方,只要是沒有電腦的地方,讓你上不了網連續幾天,你的感覺就不明顯了。---3、在任何時候少想或者不想網游內容,多觀察生活,生活中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動作你想想他的原因,一樣物件他的構成---4、盡量少接觸電腦多接觸陽光,陽光給你的不是灼熱而是溫暖。------5、把游戲變成一個廢物,你要想它影響你的生活干擾你的生活因為他你什麼事都沒干成你要有後悔的情緒。--6、家長加強監督,但是不要太嚴厲,要和藹
最後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就一直~!玩一個(不能換)~!游戲玩七八個小時不換就會煩第二天在來七八個小小時等他不想玩了就帶他去個沒有電腦的地方(最好風景秀麗)數天。應該就差不多了。提醒你一點無論如何不要去接觸網癮學校!!!!!!不然你會後悔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