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種類 » 風控小游戲

風控小游戲

發布時間: 2022-10-28 14:17:29

㈠ 騰訊財付通推出《錢包保衛戰》宣傳反詐知識

騰訊財付通推出《錢包保衛戰》宣傳反詐知識

騰訊財付通推出《錢包保衛戰》宣傳反詐知識,近年來,財付通開展了不少反詐宣傳,財付通表示,一直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務,騰訊財付通推出《錢包保衛戰》宣傳反詐知識。

騰訊財付通推出《錢包保衛戰》宣傳反詐知識1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前夕,在國家反詐中心指導下,騰訊財付通推出反詐主題微信小游戲《錢包守衛戰》,以真實詐騙案例為基礎,助力提升公眾的反詐意識,通過微信搜一搜「錢包守衛戰」小程序即可體驗。

《錢包守衛戰》融合了日常生活中「殺豬盤」、投資詐騙、網購詐騙等網路詐騙場景,讓用戶通過答題闖關、趣味互動等多種方式,模擬體驗與詐騙分子鬥智斗勇的過程,從中深入了解電信網路詐騙知識,有效提升防騙意識。

通過微信小游戲開展反詐宣傳,有助於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提升公眾參與度,強化公眾的防範意識。近年來,財付通持續開展公眾喜聞樂見、形式創新的反詐宣傳,此前已通過微信朋友圈公益廣告、線上反詐專區、線下社區宣傳等多元化形式,打造全民參與的反詐宣教矩陣,助力構建「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格局。

財付通表示,一直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務,高度重視電信網路詐騙、跨境網路賭博等違法活動打擊治理工作,通過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的立體化風控體系,有效打擊涉詐涉賭賬戶,並取得良好成效。

在事前環節,通過全方面的風險管控舉措打擊涉詐涉賭賬戶與異常交易行為,營造良好的.支付環境;在事中環節,及時告知用戶風險情況,通過「微信支付人工客服語音電話提醒」功能勸阻欺詐交易;在事後環節,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構建「柔性關懷處理「機制,妥善解決用戶遇到的難題。

騰訊財付通推出《錢包保衛戰》宣傳反詐知識2

在國家反詐中心指導下,騰訊財付通推出反詐主題微信小游戲《錢包守衛戰》。該游戲融合了日常生活中「殺豬盤」、投資詐騙、網購詐騙等網路詐騙場景,通過答題闖關等方式,提升用戶防騙意識。在微信搜一搜「錢包守衛戰」小程序可進入游戲。

近年來,財付通開展了不少反詐宣傳,此前曾通過微信朋友圈公益廣告、線上反詐專區、線下社區宣傳等形式,打造反詐宣教矩陣,以強化公眾反詐意識。

而在電信網路詐騙、跨境網路賭博等違法活動打擊治理工作中,據介紹,財付通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的立體化風控體系。其中,在事前環節,通過風險管控舉措打擊涉詐涉賭賬戶與異常交易行為;在事中環節,通過「微信支付人工客服語音電話提醒「功能勸阻欺詐交易;在事後環節,面向未成年、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構建「柔性關懷處理」機制,以解決用戶遇到的難題。

㈡ 有哪些比較好玩的解密類小游戲值得推薦

前幾年免費玩過the room(未上鎖的房間)的前兩部,最近新出的第三部收費28元錢直接就買下來了。游戲風格很復古,大都是暗暗的場景,解開道具箱子,還有巧妙的利用鏡中世界找到線索。玩通關一遍還是回味無窮的感覺。

㈢ 芝麻信用分700就難再漲了,這是真的嗎

是真的。因為芝麻信用分700以後,就已經意味著信用極為優秀了,這個時候上漲的空間就會小很多。隨著芝麻信用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芝麻信用分。芝麻信用分最開始只是一個評估個人信用標準的分數而已,後來被支付寶推廣了出去,現在很多APP都會借鑒芝麻信用分來評估一個用戶的信用程度,所以才會有這么多人開始關注芝麻信用分。
拓展資料:
芝麻信用的主要應用:
1、為方便用戶了解身邊朋友的信用水平,芝麻信用設置了類似「信用PK」的小游戲,可以和朋友一比高下。如果對方授權同意,還可以直接查看對方的芝麻分值。芝麻信用在公測期間已與租車、租房、婚戀、簽證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夥伴談定了合作,即將提供試驗性的服務,例如未來當用戶的芝麻分達到一定數值,租車、住酒店時將有望不用再交押金,網購時可以先試後買,辦理簽證時不用再辦存款證明,等等。
2、2015年9月,偉業我愛我家集團旗下全新長租公寓品牌「相寓」聯合芝麻信用和房司令,推出基於「個人信用」的房租分期服務,開啟了中國房屋租賃市場的「信用租房」新時代。「信用租房」服務根據租客的芝麻信用分評級,由相寓和房司令提供不同程度的押金減免和房租月付服務,部分芝麻信用分高,信用記錄良好的租客,還可以享受到「0首付0押金0利息,房租月付,先住後付」的租房「特權」。
3、2016年5月,光大銀行宣布與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正式合作,引入芝麻信用全產品體系,在取得用戶授權後,將借鑒芝麻分作為在線發卡、風控的依據。芝麻信用評分、信息驗證服務(IVS)、行業關注名單等芝麻產品作為貸前產品,已在光大信用卡風控體系中得到應用。

㈣ 又能玩小游戲又能聊天什麼軟體

微信就可以玩,他可以添加各種小程序。嗯,使用搜索功能就可以。

㈤ 芝麻信用最高可以達到多少分

芝麻信用分的滿分是950分,其中350分—550分表示用戶信用較差,550分—600分表示信用中等,600分—650分表示信用良好,650分—700分表示信用優秀,700分—950分則表示信用極好。
目前支付寶大多數信用極好的用戶芝麻分數大多在800多分,在900分以上的用戶很少。
拓展資料:
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旗下獨立的第三方徵信機構,通過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客觀呈現個人的信用狀況,已經在信用卡、消費金融、融資租賃、酒店、租房、出行、婚戀、分類信息、學生服務、公共事業服務等上百個場景為用戶、商戶提供信用服務。
芝麻信用是依據方方面面的數據而設計的信用體系。
芝麻信用分是芝麻信用對海量信息數據的綜合處理和評估,主要包含了用戶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系五個維度。
芝麻信用基於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數據和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數據,並與公安網等公共機構以及合作夥伴建立數據合作,與傳統徵信數據不同,芝麻信用數據涵蓋了信用卡還款、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住址搬遷歷史、社交關系等等。有用。信用芝麻修復逾期成功的作用就是可以將用戶在支付寶的守約記錄進行更新,可以將用戶在支付寶的中對應守約記錄裡面的逾期記錄給修復成功。
但是並不是所以的逾期記錄都可以修復,只能修復2019年後產生的逾期時間在30天以內、逾期金額在1000元以內的花唄和備用金逾期記錄,並且是已經結清的逾期記錄。
拓展資料:
1、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旗下獨立的第三方徵信機構,通過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客觀呈現個人的信用狀況,已經在信用卡、消費金融、融資租賃、酒店、租房、出行、婚戀、分類信息、學生服務、公共事業服務等上百個場景為用戶、商戶提供信用服務。
2、技術依據
芝麻信用是依據方方面面的數據而設計的信用體系。芝麻信用分是芝麻信用對海量信息數據的綜合處理和評估,主要包含了用戶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系五個維度。
芝麻信用基於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數據和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數據,並與公安網等公共機構以及合作夥伴建立數據合作,與傳統徵信數據不同,芝麻信用數據涵蓋了信用卡還款、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住址搬遷歷史、社交關系等等。
3、「芝麻信用」通過分析大量的網路交易及行為數據,可對用戶進行信用評估,這些信用評估可以幫助互聯網金融企業對用戶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做出結論,繼而為用戶提供快速授信及現金分期服務。
本質上來說,「芝麻信用」是一套徵信系統,該系統收集來自政府、金融系統的數據,還會充分分析用戶在淘寶、支付寶等平台的行為記錄。
安全機制
芝麻信用方面表示,不管是機構還是他人,要查看芝麻信用分,都必須獲得用戶本人的授權,加上信用評估是直接以分值的形式呈現,以保護個人的具體信用信息和隱私。
主要應用
為方便用戶了解身邊朋友的信用水平,芝麻信用設置了類似「信用PK」的小游戲,可以和朋友一比高下。如果對方授權同意,還可以直接查看對方的芝麻分值。
芝麻信用在公測期間已與租車、租房、婚戀、簽證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夥伴談定了合作,即將提供試驗性的服務,例如未來當用戶的芝麻分達到一定數值,租車、住酒店時將有望不用再交押金,網購時可以先試後買,辦理簽證時不用再辦存款證明,等等。
「芝麻信用」通過分析大量的網路交易及行為數據,可對用戶進行信用評估,這些信用評估可以幫助互聯網金融企業對用戶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做出結論,繼而為用戶提供快速授信及現金分期服務。
本質上來說,「芝麻信用」是一套徵信系統,該系統收集來自政府、金融系統的數據,還會充分分析用戶在淘寶、支付寶等平台的行為記錄。
安全機制:
芝麻信用方面表示,不管是機構還是他人,要查看芝麻信用分,都必須獲得用戶本人的授權,加上信用評估是直接以分值的形式呈現,以保護個人的具體信用信息和隱私。
主要應用:
為方便用戶了解身邊朋友的信用水平,芝麻信用設置了類似「信用PK」的小游戲,可以和朋友一比高下。如果對方授權同意,還可以直接查看對方的芝麻分值。
芝麻信用在公測期間已與租車、租房、婚戀、簽證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夥伴談定了合作,即將提供試驗性的服務,例如未來當用戶的芝麻分達到一定數值,租車、住酒店時將有望不用再交押金,網購時可以先試後買,辦理簽證時不用再辦存款證明,等等。
2016年5月,光大銀行宣布與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正式合作,引入芝麻信用全產品體系,在取得用戶授權後,將借鑒芝麻分作為在線發卡、風控的依據。
芝麻信用評分、信息驗證服務(IVS)、行業關注名單等芝麻產品作為貸前產品,已在光大信用卡風控體系中得到應用。

㈥ 為什麼下載小游戲會被風控

有病毒。
可能是因為你下載游戲里的游戲有病毒,這種時候你只要打開手機管家清理一下,應該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不過也有可能是這個游戲中的游戲廣告太多了,所以才會顯示風險,不過一般有這種情況不下載比較好,因為容易讓自己手機卡住。

㈦ 如何快速漲芝麻信用分

1.積極完善個人資料,如駕駛證,公積金,住房信息等。

2.在支付寶有很多守約行動,如螞蟻花唄按時還款,借唄按時還款,不要逾期。

3.多購買支付寶中的理財產品,比如餘利寶,余額寶等,余額寶資金越多,芝麻積分越高。

(7)風控小游戲擴展閱讀

芝麻信用的應用:

為方便用戶了解身邊朋友的信用水平,芝麻信用設置了類似「信用PK」的小游戲,可以和朋友一比高下。如果對方授權同意,還可以直接查看對方的芝麻分值。

芝麻信用在公測期間已與租車、租房、婚戀、簽證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夥伴談定了合作,即將提供試驗性的服務,例如未來當用戶的芝麻分達到一定數值,租車、住酒店時將有望不用再交押金,網購時可以先試後買,辦理簽證時不用再辦存款證明,等等。

2016年5月,光大銀行宣布與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正式合作,引入芝麻信用全產品體系,在取得用戶授權後,將借鑒芝麻分作為在線發卡、風控的依據。

目前,芝麻信用評分、信息驗證服務(IVS)、行業關注名單等芝麻產品作為貸前產品,已在光大信用卡風控體系中得到應用。

㈧ 拼多多好用嗎

  • 還不錯。

  • 拼多多是國內目前主流的手機購物APP。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商品。旨在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東西,體會更多的實惠和樂趣。

  • 2016年,拼多多在騰訊應用寶發布星APP榜5月綜合榜單中,一舉斬獲榜眼位置,與唯品會共同成為5月榜單中兩大電商類APP。

㈨ VC炒股是一種什麼體驗

由於一級市場的投資有很多保密義務,我想主要用我個人的股票投資來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資業績圖。下圖中紅色線的是「凈利潤」,藍色線是我的本金的變化,另外我還加了一個綠色的「標普500指數線」 用做業績比較基準。

為什麼他們會「鬆了一口氣」然後賣掉呢?核心原因就是他們受到了一種「非理性的情緒」的影響—— 「被套了」,有點郁悶,期盼著趕緊「解套」。但公司的長期股價走勢是取決於業務基本面的,和這種情緒沒有邏輯關系。

我在Facebook上市38美元的時候也買了一點,之後價格跌了又繼續買,在跌到19美元的時候重倉買入,之後歷經許多起伏都沒有賣,一直到我擔心WhatsApp對它的威脅才賣掉,在它並購了WhatsApp之後我又把它買回來了。我的邏輯見知乎貼"facebook社交網站會受到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響嗎?"。

股價的波動也會影響我的情緒,但是我的投資決策是依據自己的獨立觀察和對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判斷,每當股票價格波動或者我有交易的沖動的時候,我都會去看看有沒有新的我沒有掌握的信息,重新審視一下它的基本面(例如用戶增長、黏性、變現潛力),如果我的判斷沒有改變,而股價僅僅是因為市場情緒的波動而下跌,我反而會有「暗自慶幸」的喜悅,繼續買入。

另外一個情緒影響決策的典型例子是「佔便宜思維」。有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讓我推薦股票,我說「好未來」不錯,我從23塊開始一直在買進。他說對啊我也特別喜歡這家公司。然後他把這家公司深刻而准確地分析了一下。我問他,那你買了嗎,他說沒有,主要是市場一直不給他機會,這只股票一直在漲,從來沒有調整過。這種「佔便宜」的心態,讓他不理性地去等待一個價格調整,結果反而錯失機會。

我有一個「基本世界觀」,就是「純理性的判斷」是最高效的,只要「情緒」參與了決策,決策的效率就會降低。然而大量例子證明,人類的本能不擅長在做決策時抵抗情緒的干擾。不但如此,它還常常「偷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怎麼「偷懶」。



三. 理解真實世界需要「用力思考」,而人類的本能總是傾向於「偷懶」



先分享一個我犯過的錯誤。朋友推薦過一隻股票給我,QIWI。這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俄羅斯公司,是「俄羅斯的支付寶」。我去找了一些投行的研究報告,發現它無論是交易金額,市佔率,活躍用戶數都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並且差距還在繼續拉大。而且它還有17萬個線下終端(相當於ATM和「村淘」的電商代下單終端),壁壘很高。當時的公司股價22美金,市值大約是10億美金,而且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我覺得它被嚴重低估,於是買入了。買入之後3、4個月就漲了近50%,於是我心中暗喜,又抓到一隻「十倍股」。

沒過多久,QIWI就開始跌了。我很奇怪,於是研究了一下,發現是因為石油和俄羅斯盧布對美元的匯率大幅下跌。我想,兩個貨幣的匯率短期取決於消息導致的供需變化,長期取決於購買力平價,而購買力平價的變化是很緩慢很痛苦的,所以俄羅斯盧布肯定會回升。於是我繼續買入。之後俄羅斯盧布果然回升了,我又心下暗喜。可是沒過多久,股價又跌了,而且這一次跌個不停。我再去找各種報告,也沒找到原因,於是繼續持有,又過了很久,我才發現除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還有兩個別的問題1)俄羅斯出了個新政策,導致QIWI的17萬個線下終端有一部分會被迫關閉,直接影響交易量;2)俄羅斯的年輕人中用QIWI的比例在降低,更多人開始用銀行卡直接支付。

看到這兩個新信息之後,我就斬倉了。不但全部利潤回吐,而且還虧了1/3。這個公司可能其實還是一個很優秀的公司,但是我真的不足夠了解,而且我也沒有時間去了解。說實話,這兩個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我其實並不知道。回頭來看,除了一些人口、電商滲透率等統計數字,我對俄羅斯幾乎一無所知。為什麼我在買入和持有期間,覺得自己很懂這個公司呢?是什麼東西給了我這種虛幻的安全感呢?

簡單地總結,就是「偷懶」是人的本能,而我的本能把我給騙了。在這里,我總結幾個本能「偷懶」的例子。

1. 人的本能總是喜歡偷懶地依賴間接的信息,而不擅長獨立觀察、獨立思考。

形式會給人虛幻的安全感。我找到的投行的報告用了大量的繪制精美的圖,數據很豐富,分析很詳實,很「平衡」地指出了許多風險點,而且很「厚」。這些形式上的完美,讓直接相信了它的結論,也讓我更加自信,而忘了我做投資決策的重要原則:我應當有信心比基金經理們更了解一家公司,否則就不要碰它。這個報告的結論本身是一個間接的信息,而它的「形式」也是一個間接的信息。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各種規則和知識,這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因為「直接學習經驗」比「自己總結經驗」要高效太多。然而,這種便利也讓我們習慣於依賴間接的信息來了解世界。比如,我們會根據一個人的穿著、聲音、相貌來判斷他是否值得信賴,會根據一個公司(銀行)的辦公室的地段和裝修來決定是否和它合作,也會因為滿城人沒戴口罩在外面走來走去覺得「霧霾也沒什麼大不了」。同樣原因,我們會常常簡單地相信 「那麼多人都這么想,那總錯不了」或者「這么多年了都是這么做的,那總錯不了」。

我在這篇文章之初,提了幾個「投資大師」的名字,目的就是讓讀者覺得「這些人很牛,所以這個作者應該也很牛,所以他說的東西應該也很有道理」。這種提供「間接信息」的策略通常很有效(你就承認了吧),但是其實沒有邏輯的必然性,這些大師很牛不代表我牛,更加不能代表我說的有道理。

2. 一切的溝通都是低效的溝通,人的本能會高估語言文字的信息傳遞效率。

我後來發現,QIWI的2013年的年報的「風險揭示」部分,白紙黑字地寫了這兩個風險點(參見[i]和[ii]),但是我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完全沒有看到。不是我沒看它的年報,而是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這些信息,即使我看到了這些文字,也不會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因為所有的招股說明書和公司年報裡面都有類似的關於監管風險和用戶行為變化風險的提示。

事實上,人類語言的信息傳遞效率是非常低的。一個人在把事實轉換成語言的時候,就丟失了很多信息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另一個人在把語言轉換成事實時,又加入了自己的想像同時也會遺漏很多信息。問題在於,我們對此總是過於樂觀。而且,現代社會治理、公司管理中的很多制度和規則,也是基於「語言能完美傳遞信息」的假設來設計的。

3. 人們決策所依賴的,是大腦中的一個「真實世界的投影」,這個「投影」其實大部分都是憑空想像,但是人的本能無法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想像。

我在中國、美國、歐洲和新加坡都生活過,但是從來沒有在俄羅斯生活過。我在做研究的時候,看到很多類似人口、互聯網、電商相關的數字,腦子里實際上在同步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往裡「補充」,以形成一個完整的「俄羅斯的模型」,而這些經驗大量地來自於我對於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和企業的觀察。我其實無法分辨這個「俄羅斯的模型」中哪些來自我的想像。(順便說一句,人的記憶其實也是這樣,你無法分辨哪些是真的記憶,哪些是大腦根據別的記憶拼湊出來的東西。)

4. 人類的本能會偏向過於自信。

在QIWI這個例子上,股價上升的時候我覺得是因為我判斷准確,股價下跌的時候,我就去尋找股票被市場誤判的證據。我的這種心態,導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選擇性地忽略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波動對這只股票的影響,更沒有想到要去關注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復盤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買入之後的第一次股價上漲也主要是由於俄羅斯盧布匯率的驅動。

許多研究證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實,選擇性地忽略和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實。然而,人總是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但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人類的本能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別的「偷懶」的方式,例如它常常被「錨定效應」影響,它不喜歡用統計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在《思考·快與慢》裡面有深入的闡述。想克服本能偷懶的毛病,就要養成「用力思考」的習慣,用一雙「懷疑一切」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和錯誤,並時刻警惕自己在決策時被情緒和無關動機影響。

有些讀者看到這里,可能覺得膽戰心驚,人類本能有這么多缺陷,那我還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來管理吧,他們好歹是一個機構,一群人做決定,總比一個人做決定要更客觀、更理性吧。然而,這可能是個誤解。接下來我們聊一聊「集體決策」的話題。



四. 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人類本能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



我發現,在需要「用力思考」的情況下,一群人來做決定更加難以做到客觀、理性,人越多越難。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做個思維小游戲(純屬虛構)。請你想像一個場景,有一個五口之家決定要買一套房子。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在總價差不多的兩套房子之間猶豫不決:A——交通方便,但面積較小,單價較貴,而且小區有點舊;B——樓盤比較新,面積比較大,單價便宜,但在遠郊交通不方便,周邊配套也不太成熟。

爸爸是個理性派,考慮因素是交通便利、性價比和升值潛力,選A。媽媽是個感性派,主要考慮樓盤檔次、舒適度,喜歡B。兩個人意見不一致,於是媽媽提議全家討論一下。外婆一看價格,說A的單價那麼貴,還是選B吧。外公不太關心這事情,說隨便你們吧,但是媽媽說不行,必須選一個,於是外公說,那我就選A吧,離我打麻將的伙計們比較近。又是平局,氣氛緊張了。於是爸爸問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寶貝,說,上次我們全家去看了兩套房子,我們搬到第一套(A)去好不好?小寶貝說,不要啊我不要搬家。爸爸說,不行哦,我們現在的房子住不下了必須得搬家,你選A還是選B呢?小寶貝眨了眨眼說,B。

三比二,最後買了B。搬進去以後,外婆就後悔了,每天早高峰的時候要陪著外孫坐一個小時公交車去上學,然後坐車回來,下午還要去接,每天兩個來回要花四五個小時。小寶貝也覺得很痛苦,於是吵著著要搬回去。爸爸就說,這可是當時你選的,你當時為啥要選B呢。小寶貝大哭,說,那天來看房子的時候樓下有一隻狗狗很可愛,可是搬過來以後,就再也沒見到它了!

一群人做投資的決定,和這個場景其實非常像。我來總結幾個特徵:

  • 支持或者反對的「人數」、亮點或風險點的「數量」,常常起到決定性因素,但是往往影響結果的一兩個關鍵因素的權重遠遠超過其他因素,而集體討論的時候,大部分人無法按照這個思維模式來思考。

  • 「用力思考」需要花時間,一群人討論的時候「停頓」是很失禮的,只能依靠直覺快速而膚淺地思考。而且很多人只有自己獨處的時候才能正常思考,面前有一個人,就開始有點緊張,有兩個或更多人,尤其是裡面有職位比自己高的,就完全無法正常思考了。還有些人在開「電話會議」的時候思考能力會下降。麻煩的是,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來。這種人在人群中比例多大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就算一個(工作十幾年了,現在好一點)。在很多集體討論、電話會議中,我覺得自己沒有想明白,就會保持沉默,有時候還會因此遭到誤解。

  • 鼓勵「contribute」,是一種被普遍認同的文化,但其實有很大的副作用,因為術業有專攻,對任何一個行業和一個公司有深入觀察的總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們要麼並不認為自己不懂,或者即使不懂也裝懂。但是,他們的意見的權重是一樣的。

  • 「什麼樣才是好公司」,「股價現在是貴還是便宜」,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所以大家表態的「基準」並不一樣,綜合的結論其實沒有意義。

  • 很多看上去像事實的觀察,例如「產品很受歡迎」,「管理團隊很優秀」,其實都沒有統一標准。一個人發言說的觀察和論點,其他人聽到耳朵裡面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

  • 「和稀泥的中立派」總是聽上去更加客觀、更加正確。

  • 大多數人其實是跟風的。

  • 直接反對,是傷面子的。

  • 總之,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而人類本能喜歡「偷懶」。

    有的朋友可能想說,不對啊,市場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並不是「投票」來決定股票買賣的,就是基金經理決定的。

    確實是,但是每個人都在一個「力場」中身不由己,每一個「力場」其實都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集體決策。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反身性力場」。股市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投票機器」。只要大多數人(資金)相信一件事(比如漲或者跌),這件事情就會發生。所以每一個參與者,都在一邊觀察和預測其他參與者的行為,一邊影響其他參與者(用「買」和「賣」來投票)。這種思維方式在短期非常合理,但是長期來看是完全不理性的,一個公司的長期價值取決於行業特性和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和人們相不相信它的股票會漲是基本沒有關系的。人很難完全逃脫這個「力場」的束縛,我也做不到。

    「投資人手銬力場」。有一次我和一個管理了30億美金的基金經理聊天。他說,我真羨慕你們做風險投資的,可以有這么長期的資金。你別看我管了30多億美金,但是只要一個季度業績不好,就有投資人開始撤退,有些老客戶合作了十幾年了,我幫他們賺了好幾倍,但他們撤退起來毫不含糊。有些同行好的時候一片風光,不行的時候瞬間就完蛋。所以我50多歲了還要如履薄冰,天天盯著這些公司下一個季度的財報,一有風吹草動就得趕緊跑路,即使我知道一個公司長期的前景很好,也不敢長期持有。

    「職業經理人力場」。很多基金經理看上去是手握重權,但是其實他們也有老闆,可能還不止一個,比如類似「首席投資官」、「首席風控官」之類的。基金越大,各種「官」就會越多,誰都得罪不起。基金經理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潛意識中需要考慮很多和投資回報本身不相關的東西。

    「勝利者的墳墓力場」。一個基金做得不好則已,如果做得好,必然會越來越大,資金規模大了,就需要投資更多的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的「小基金經理」和分析師來研究這些公司,大基金經理就只能靠「投資研究報告」來了解這個世界,但是他又不敢相信這些「投資研究報告」,就變得很焦慮(自己未必能發現)。怎麼解決焦慮呢?多問幾個人的意見吧,最好大家集體討論一下。

    「文化和人性力場」。其實我們從出生開始已經處於這種力場之中了。對於權力的追求和表達自我的慾望是人的本性。你今天看了我這篇文章覺得我講得有點道理,也同意「集體決策」不能完全理性,但是過兩天你們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里如果有人說「以後你們大家所有人都要聽我的」,你還是會投票把他趕下台。如果在一個落後的部落,說不定這個人會被打死。在一個基金裡面也是一樣,一旦一個基金形成了「集體決策」文化(甚至制度),就再也改不回來了。

    讀到這里,有些讀者可能心都涼了:似乎人類沒救了啊,一個人決策效率不高,因為很難抵抗情緒干擾而且本能會傾向於「偷懶」,然後一群人決策效率也不高,因為群體決策傾向於依靠本能,而本能又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這怎麼辦啊,你們藍湖資本是怎麼弄的呢?誰實話,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實踐和摸索中。一方面我們限制了投資團隊的人數(目前只有6個,以後也會在個位數),以降低溝通成本,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進行大量的線下一對一的溝通。我統計過,我們投的十六七個項目裡面只有一個是在集體開周會的時候做的決策,其他都是「offline」決策的。

    按照慣例,最後還是給創業者們一些建議:

  • 保持自省,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常常「用力思考」而不簡單地依賴於經驗和直覺,讓「對抗本能」成為你的本能

  • 不要輕易相信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報告」,利用數據和親身體驗來了解你的客戶、員工

  • 設計組織機構的時候,要避免「群體決策」,避免關鍵崗位的決策受到無關動機的影響

  • 相信年輕人,重用有良好思維習慣的年輕人

熱點內容
絕地求生未來之役比賽為什麼進不去 發布:2023-08-31 22:07:08 瀏覽:1397
dota2位置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2:00:04 瀏覽:836
lol電競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3-08-31 21:58:40 瀏覽:1296
絕地求生八倍鏡的那個圓圈怎麼弄 發布:2023-08-31 21:58:31 瀏覽:1382
lol龍龜一個多少金幣 發布:2023-08-31 21:55:07 瀏覽:745
王者如何改游戲內名稱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036
游戲主播打廣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18
絕地求生如何免費拿到ss7賽季手冊 發布:2023-08-31 21:52:13 瀏覽:914
pgg是哪個國家的戰隊lol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93
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游戲很沒意思 發布:2023-08-31 21:49:24 瀏覽: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