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數學小游戲
❶ 有關數學的小游戲
一、《拼圖形》(守恆練習)
目的: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推理能力
材料:用彩紙(視覺上吸引孩子)剪成同樣大小的圓若干,同樣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方形若干
要點:
以圓形為例
(1)取一個圓形圖案放在操作台的左上方當樣本。
(2)將其他等大的圓形沿不同位置一刀剪成2份,將這些混放在一起。
(3)讓孩子從2中的圖形中選出2個拼出1中的圓形圖案,然後與桌子上方的樣本比一比是否一樣大。
(4)家長不要給以過多提示,多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5)可以讓孩子親手剪紙試試,然後孩子再將他們拼好。
(6)請孩子用語言表達一下。
二、《看誰數得對》
游戲目的:
1、使幼兒真正理解1~4的真正涵義;
2、訓練幼兒的聽覺能力、反應能力、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游戲內容:
1、家長准備小貓、小狗、小羊卡片各一張(可自選)。
2、家長先拿出小貓卡片說:你們是小貓,先叫幾下(幼兒會叫「喵、喵」)現在我們做游戲。我說小貓叫一聲,你就叫「喵」,我說小貓叫2聲,你就叫「喵、喵」,依次說到4聲。做完游戲後,家長和幼兒對換角色繼續下去。說完再拿出小狗小羊的卡片依上面的方法繼續游戲,直到幼兒熟練掌握。
游戲指導:
1、游戲時,幼兒叫聲不對,家長可以引導幼兒。不能直接叫所要的聲數。
2、此游戲可以多個小朋友一同進行。
三、《看誰的記憶里強》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數數的能力,強化實物點數的能力;
2、鍛煉幼兒的記憶力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游戲內容:
1、准備1個蘋果,2個皮球、3個梨、4個橘子;報紙若干張(其他幼兒熟悉物品皆可,家長可據情況引申)。
2、家長將准備好的物品散亂的放在桌子上,讓幼兒向後轉,等家長用報紙把這些物品覆蓋起來布置好之後,再請幼兒轉過身來坐好。游戲時,家長對幼兒說「報紙下面覆蓋了許多樣小物品,把報紙掀開之後,很快的看幾分鍾,並要記住這許多物品的名稱和個數」說完後,就打開報紙,讓幼兒仔細觀察約3分鍾,然後用報紙遮蓋起來。
最後讓幼兒把物品一件件的說出來,有幾個同類物品要說出同類物的總數。看是否說得多,說得對。
游戲指導:
1、家長布置物品時,幼兒不許回頭窺看。
2、物品的體積不要太大,以小物品為宜,而且是幼兒認識並能叫出名字的。
3、觀看的物品根據幼兒的反應能力,可多可少,難度提高。比如:兩個蘋果、三個梨、三塊積木、四隻筆。
4、可以請小朋友來家中一同玩游戲。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快。
四、《小貓釣魚》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點數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礎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確的判斷力。
游戲內容:
1、家長先要准備好小貓釣魚的玩具一套。
2、家長告訴幼兒。「你今天扮演小貓,看看你能釣多少條魚?」幼兒拿起釣桿開始釣魚(這種玩具是一直轉動的,而且魚的嘴巴一張一合,可以鍛煉幼兒)當幼兒釣到一條時,家長就問「釣到幾條?」幼兒會回答「1」條。
當幼兒再釣到一條魚時,家長說「一條與再添上一條魚是幾條?」幼兒回答「2條」。第三條時引導幼兒說出「2條魚再添上一條魚是3條魚」 當幼兒釣到第4條魚時,家長問幼兒:一共釣了幾條魚?並且讓幼兒仔細數釣到魚的個數,說出總數,「3條魚加上1條魚是4條魚」。
游戲指導:
1、幼兒釣魚時,家長要鼓勵幼兒不慌不忙的釣魚,鍛煉耐心。對於釣不到魚的幼兒,家長可以手把手的幫助。
2、幼兒在達到游戲目標時,若有興趣,把魚放在裡面重新進行。
五、《卡片數字游戲故事》
游戲目的:
1、 訓練幼兒對數字大小的認知能力。
2、 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內容:
這個數字游戲故事,可以在睡前也可以在飯後散步時。可以和寶寶開始講了: 小蜜蜂,小蝴蝶,小蜻蜓比賽誰飛得快。開始,它們不相上下,分不清誰飛得最快。 突然,小蝴蝶驚叫一聲,摔了下來。 「你怎麼了?」小蜜蜂,小蜻蜓連忙停下來,關切地問。
原來,剛才小蝴蝶不小心撞在一根樹枝上,翅膀受傷了。 小蜜蜂,小蜻蜓替小蝴蝶包紮好傷口,讓它好好休息。 「都是我不好,害得你們也玩不成了。」小蝴蝶不好意思地說。「沒關系,我們在這里也可以玩的。」小蜻蜓說:「讓我們來玩卡片游戲吧。」 小蜻蜓找來四張硬紙,在每張硬紙上分別寫上:1,0,5,2,這樣便組成了四張卡片。「我們怎麼玩呢?」小蜜蜂,小蝴蝶同時問。 小蜻蜓想了想,出了5道題,分別是:
1)用這四張卡片排出一個最大的四位數。
2)用這四張卡片排出一個最小的四位數。
3)用這四張卡片可排出多少個不相同的三位數?
4)用這四張卡片可排出多少個不相同的四位數?
5)和這四張卡片可排出能被2整除的二位數?(這題中的數字任選,看寶寶年齡)寶寶也來和小蜜蜂,小蝴蝶一起來想一想吧,看看你快還是小蜜蜂小蝴蝶快。
游戲指導:
關於這個數字卡片游戲,可根據寶寶的年齡來選數字定難易程度。
(1)語文數學小游戲擴展閱讀:
《擺棋子》(分類練習)
目的:學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
材料:塑料跳棋或玻璃彈子跳棋
要點:
(1)將所有彈子取出放在一個盒子里。
(2)在家長的提示下,請幼兒先取一種顏色的彈子,選一個陣腳開始擺棋子,年齡稍大的可以一邊擺一邊唱數1-10。
(3)依次將六種顏色全部擺完。家長可以同時教孩子顏色的漢字和英語單詞。
(4)可以雙手同時擺,訓練雙手的靈巧性。
❷ 二年級數學游戲有哪些
二年級數學游戲有:游戲棒、猜猜我是幾、填數游戲、倍數游戲、集體競賽、師生一起做猜數游戲、認識相鄰數關系的游戲等等。
1、游戲棒。
由31根不同花式的小棍組成,其中有不同分值:
1支帶螺旋的「米卡多」游戲棒,每支20分。5支中間紅兩邊藍的游戲棒,每支10分。5支三節紅兩節藍的游戲棒,每支5分。10支紅黃藍三色的游戲棒,每支3分。10支紅藍兩色的游戲棒,每支2分。
先用「石頭,剪子,布」的方法,決出輪流玩的次序。第一人開始玩:把游戲棒用手握住豎在桌子上,然後突然放開,游戲棒越是散得開越是對自己有利,最好的就是開的太陽花,是單獨的一根游戲棒最好了,只要用手指慢慢地前後左右移動,只要不碰到其他的游戲棒或者眼睛看不到其他的游戲棒在動就可以,然後還可以繼續。
也可以用得到的游戲棒去挑那些散開的棒,也可以用指尖慢慢輕按棒尖,等棒的另一端翹起一點,就用另一手小心翼翼去拿。那些玩的時候取到的沒動的游戲棒就歸他所有。等到一人玩到棒動的時候,就依次有別的人接著玩。這樣反復直到玩的游戲棒沒有為止才告一段落。最後誰挑到的小棒分數值相加最高誰獲勝。
2、猜猜我是幾。
游戲規則:在猜的過程中猜對得1分。應允許學生有猜第二次的機會。只有在兩次都沒猜對時才予以扣1分。
每組一副寫有1~10各數的撲克。每兩個學生分成一組。同組的兩個學生各自摸兩張牌,一人說出自己手中兩張牌上數字的乘積。另一人猜這兩張牌上的數字分別是幾和幾。同組的兩個學生各自摸3張牌,一人說出3張牌上3個數字兩兩相乘的積,另一人猜這3張牌上的數字分別是幾。
注意在摸兩張牌時,有時答案不是唯一的。如24這個乘積,它可以是24=3×8,也可以是24=4×6;16這個乘積,它可以是16=4×4,也可以是16=2×8。
另外,在猜的過程中,可以有猜第二次的機會。只有在兩次都沒猜對時才予以1扣分。
3、填數游戲。
在九個方格的正方形中,每個方格填入1、2、3三個數中的一個,使豎、橫、對角線上的三個數的和,都等於6。請找出所有的填法:在九個方格中都填上2,是一種填法。別的填法不這么簡單,得好好想一想了。
首先,在正方形的中心,既不能填1,也不能填3。
假設按要求把九個數填好了。現在,把兩條對角線和第二橫線上的數相加得18,再減去第一和第三豎線上的數的和12,差6等於正方形中心數的三倍。所以,正方形中心的數只能是2。
其次,要使三個數的和等於6,只有這三個數是1、2、3或者全都是2才行。所以,在正方形四個角上的數,至少有一個是2。剩下的空格就好填了。
4、倍數游戲。
按座位順序,第一個同學念1,接下來第二個同學念2,第三個同學要拍手(輪到3的倍數拍手)沒拍手或念錯的要罰(隨便罰)。
5、集體競賽。
八張一摸一樣的口算小試卷,分給每排第一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答一題,傳給後面一個人,答完之後再傳給後面一個人,看那一列速度最快。計算出時間。然後排列出名次。
6、師生一起做猜數游戲。
學生心裡想一個數,乘2再加上20,把得數告訴老師,老師馬上知道學生想的是多少。
7、認識相鄰數關系的游戲。
先將牌中的4個「7」並列擺出來,然後三人各取一半牌,雙方輪流出牌,以「7」為中心,按數的相鄰關系接龍,如「7」的上方接「8」,「7」的下方接「6」,每個「7」都可以接龍。每次只能接一張牌,無牌可接就由對方接著出牌,直到把所有的牌都出完,誰的牌先出完,誰就贏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小學數學課堂游戲100例
❸ 數學課上的小游戲有哪些
拿一福拼圖,表演魔術,劉謙就在2011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過的
❹ 分享幾個孩子數學啟蒙小游戲
孩子的數學啟蒙教育越早開始越好,如生活中的飲食、水果、用品,居家環境中的樓梯、格子地板等,都是教導孩子數學的好教材,只要你願意做個教育的有心人,相信你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家庭數學「小」老師。下面跟我一起來看看孩子數學啟蒙小游戲吧,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主題內容】
①擺雞蛋
三歲內的孩子,只要先建立其1到10的數字概念,即可。在教導孩子基本數學概念時,可借數的游戲來進行,如拿幾個雞蛋,教他一一放進蛋盒中,玩一一對應。除雞蛋外,小鈕扣、小豆豆、小方塊等物均可,只要孩子喜歡就好。
②認數字
運用買回來的數字卡,或親自製作數字卡,和孩子玩認數字、找數字的游戲。如果孩子不識字也無妨,你可以先舉起一張數字卡,然後要他找出和你相同的數字,先教會孩子認識數字的「長相」,再慢慢教他了解每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③倒水杯
孩子多半喜愛玩水。在孩子洗澡時,給他一些空罐、空杯,讓他玩舀水、盛水游戲,或在倒汽水、果汁時,試著給他不同大小的水杯,讓他在裝水、倒水過程中,使用不同大小的容器,感受量增減的變化。
④測傢具
家中的空瓶、布尺、圓珠筆、梳子、吸管、湯匙等,任何有規格且「輕而易舉」的小東西,家長都可以拿來當「量尺」,讓孩子進行實物測量,讓孩子建立「量與實測」的概念;同時並教導孩子在沒有尺子時,也能應變地尋求其它度量替代物,為了提高孩子測量時的情趣,父母可於游戲間伴隨故事情節,如將量尺比喻為「魔棒」等。另外還需注意:較小的孩子所持用的量尺宜長些,以免量的次數過於頻繁,孩子算不清楚。
⑤堆積木
積木是幫孩子認識幾何圖形的最佳教材。如兩個三角形並成一個正方形,一個圓形拆成兩個半圓形,切割、合成的立體實例,讓孩子了解幾何圖形的形成、變化情形,而在孩子反復堆疊的游戲過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日後建立「透視」的理念打下基礎。
⑥捏黏土
柔軟度高的.黏土、陶土、面團、水餃皮等,可搓可揉,可任由孩子拿捏成形,無論是方、圓、長形,可變性大,且具為立體圖形,尤其還可以塑膠刀進行切割,建立孩子的等分概念。
⑦分水果
分類是邏輯推理一個很基本的概念。教導孩子分類,可從日常的水果做起,如將幾種水果放在同一個盤中,讓孩子以其大小、顏色、形狀、有無籽、是否要剝皮……等不同「屬性」進行分類。孩子的分類想法或許會比較多,父母沒必要硬要孩子以成人的標准來分類。
⑧配對兒
把幾雙花色、大小或形狀不同的襪子、手套,或任何成雙成對的東西,一隻只分開,混在一起,再讓孩子找出相同的兩只進行配對。這個游戲不但可讓孩子輕松學習配對概念,或許還能幫大人做點家事呢!
⑨蓋圖印
透過孩子生活中粗淺所識的一些東西,和孩子玩蓋印游戲,如以青椒、蓮藕、楊桃等造型特殊的東西,切片後,沾上印泥(自製印泥,可以漿糊調以顏料,上覆蓋紗布即可),就可以蓋出許多奇形怪狀的可愛圖樣,讓孩子體會物體立體轉換成平面,形狀變化的多樣性。同理,瓶罐杯蓋等物,都可加以運用。
⑩做記錄
數學講究分析、歸納、統計,所以,循著孩子成長的脈絡,幫孩子做好學習記錄,亦是數學的重要課題之一。
❺ 小學數學課堂小游戲
學習數學的最好辦法是做數學,玩數學游戲,重在參與,尤其重在操作。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小學數學課堂小游戲,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課堂小游戲(一)
1、 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後。
玩法:兩個人,每人各摸1張牌,算出這兩張牌的和或差,誰算得又對又快,誰就贏,這兩張牌就歸誰。當一副牌摸完後,再比誰手中的牌多,牌多的就獲勝。
2、 學習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後。
對於學生來說,退位減法比進位加法更難一些,所以進行退位減法的訓練就顯得更有必要。
玩法:兩個人,每人各摸一張,一人做加一人做減。比如:一方看到對方的牌是5,而自己摸到的牌是8,但不直接告訴對方,而是把這兩張牌的和13告訴對方,讓對方猜自己手中的牌。如果算對了,這兩張牌就歸對方。摸完後雙方交換再來一次。
3、 學習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後。
玩法:一個人。准備:從撲克牌中選1——9的牌各2張及1張10共19張,這19張牌的各點數之和剛好是100,洗牌後,把各張牌的點數進行連加,加完後的結果剛好是100。也可以做減法,從100開始減各張牌的點數,減完後結果剛好是0。
4、 學習了加減乘除後。
玩法:人數不限。准備:選出1——10的牌各4張。洗牌後摸出4張牌,通過加、減、乘、除的運算使結果是24,先算出的人獲勝,這四張牌就歸他,等一副牌摸完後,看誰的牌多,誰就贏。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逐漸增強,超出了“課標”中提出的要求,而且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小學數學課堂小游戲(二)
5.迷路的人
九個人在山中迷了路,他們所有的糧食只夠吃五天,第二天,這九人又遇到另一隊迷路的人,大家便合在一起。
再算一下糧食,兩隊合吃,只夠吃三天了。請問第二隊迷路的人有多少?
答案:
第二隊迷路的有三人。
6.三人抵擋不過一人
這是一個四人游戲。找一根長棍或竹竿,再用紙做一個靶子放在地上。三人握住棍子,把棍子豎著舉起,一端對准紙靶子,保持50厘米的距離。另一個人趴在地上,手掌對著棍子的下方。現在各就各位:手握棍子的三個人齊心協力直搗靶心;趴在地上的那個人在其他三人使勁時,把棍子輕輕往旁邊推。最後誰贏了呢?是握棍子的那三個人嗎?不是。他們三個人不管怎麼使勁,也抵不過趴在地上的那個人,勁用得再大也無法使棍子頭碰到靶子,不信你試試。
這個游戲說明不同方向的力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把棍子往旁邊推的力和把棍子往下搗的力是相互獨立的。趴在地上的人用的力的方向與其他三個人用的力的方向並非相反,也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他只要輕輕地一推就能使棍子遠離目標。而其他三人使多大的勁,也無法達到目標。
7.次品
有12個外形完全一樣的乒乓球,其中有一個重量不符合要求,不能用來作為國際比賽用球。要求用一台沒有砝碼的天平稱三次,把這個次品乒乓球找出來,並要確定它比正品球重還是比正品球輕。次品在哪裡?你能找出來嗎?
將12個乒乓球分成A、B、C三組,每組4個。取其中任意兩組(比如A、B組),分放在天平的兩個盤中,稱第一次。這有兩種可能:(1)兩邊重量相等;(2)兩邊重量不等(比如A組重一些)。第一種可能情況:A、B重量相等,說明次品球在C組。從C組中取出3個,從A、B組中任取3個(顯然都是正品),在左盤中放2個C組的,再放一個正品球,在右盤中放一個C組的,再放2個正品球,稱第二次。這又有兩種可能:(1)兩邊重量相等,說明C組中剩下的那一個是次品,將它與任意一個正品球放在天平上稱第三次,就能確定次品球比正品球重還是輕。(2)兩邊重量不等;假定左盤重(若右盤重也一樣可以求得)。取左盤中C組的兩個球分別放在天平的兩個盤上稱第三次。假如相等,則右盤上C組的那個是次品,且比正品球輕;若兩邊重量不等,則重的那個是次品。第二種可能情況:A組重,B組輕。這說明C組都是正品。
從A組取2個,B組取一個,放在天平的左盤,再從A、B、C組各取一個放在天平的右盤,稱第二次。結果又有兩種情況:(1)兩邊相等,則次品在剩下的A組的一個和B組的2個中;取B組剩下的這兩個放在天平兩邊稱第三次。若不相等,則輕的那個是次品,它比正品輕;若相等,則A組剩下的那個是次品,它比正品重;(2)兩邊不相等,假定左盤重,則次品球在左盤中A組的2個和右盤中B組的1個中。取左盤中A組的這2個放在天平兩邊稱第三次。若不相等,則重的那個是次品;若相等則右盤中B組那個是次品,它比正品輕。
8.奧妙在哪裡
衛星小學為四年級同學代購179枝鉛筆和179隻筆套。鉛筆8分一枝,筆套3分一隻。去采購的小賀按營業員所開的發票付了款,共計18.69元。在回校途中,他發現營業員算錯了。就返回店裡。果然是營業員少算了一元錢,應該是19.69元。營業員說:“讓你多跑了路,費神一筆筆去算,麻煩你了。”小賀說:“不要緊,我只走到半路,再說,我並沒有進行具體核算,就知道它肯定錯了。”小賀的奧妙在哪裡呢?
一枝筆和一隻筆套的價錢共1角1分,所以錢款應是11的整倍數。而11的整倍數有一個特點:其各奇位(從個位數起)數字之和與各偶位數字之和要麼相等,要麼相差11的整倍數(如11、22等)。1869這個數字元合不符合呢?各奇位數字和8+9=17各偶位數字之和1+6=7,17-7=10,1869不是11的整倍數。於是小賀知道這個金額肯定算錯了。而1969呢,9+9=18,1+6=7,18-7=11,是11的整倍數,所以1969是能被11整除的。
小學數學課堂小游戲(三)
9.幾種砝碼
水果商店裡常常要把一筐筐的蘋果拆開零售。已知每筐蘋果一百斤,為了能用天平分別稱出從1斤到50斤的各種不同的重量,並且為了使用方便,我們限定只能在天平的一個盤子上放砝碼,另一個盤子上放蘋果。請你設計一下,至少要配備多少種不同的砝碼?
只需要6個砝碼,這6個砝碼的重量分別為:1,2,4,8,16,19斤。顯然,這6個砝碼可以稱出從1斤到50斤的各種不同的重量。比如21=16+4+1。
10.猜年齡
你請一位小朋友不要把年齡告訴你,由你來猜。但是你要他把年齡乘以3,再加上3,再除以3,然後把答數告訴你。這時,你再把答數加上2,就是他的年齡了。
例如,那位小朋友的年齡是12(當然,他並沒有告訴你),他只告訴你:
(他自己的年齡×3+3)÷3-3=10
那麼,你就可以猜中他的年齡是10+2=12歲了。
請問,這是什麼道理呢?
這里巧妙的運用了一個恆等關系。
如果x為要猜的年齡,那麼小朋友告訴你的答數就是:
(3x+3)/3-3=x+1-3=x-2。
不管x是多少,小朋友把答數告訴你,就是把x-2告訴你了,你把它加上2,當然就可以算出他的年齡了。
因為x隨便是什麼數,這個恆等關系總成立。所以對方如果要你算他的哥哥、爸爸甚至爺爺、奶奶的年齡,你都能勝任的。
11.分圖書
老師把畫報51冊,連環畫135本,兒童讀物108本,還有315張白紙交給小朱和小李,請他們把圖書和紙平均分給三個班級。小朱問:“如果分不均勻,怎麼辦?”老師沒有回答,小李滿有把握地說:“不會分不均勻,我們去干吧!”小李怎麼知道這些圖書和紙,可以平均分配給三個班級的?
能被3整除的數,其各位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這里5+1=6,1+3+5=9,1+0+8=9,3+1+5=9,都是3的倍數,所以51、135、108、315都是可以被3整除的。小李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知道那些圖書和紙張,可以平均分配給三個班級。
12.小龍買早點
一天,小龍帶若干錢上街買早點。如果他買盡可能多的大餅(每隻3分),要剩下1分錢;如果買盡可能多的油條(每根4分),也要剩1分錢。他至少帶了多少錢?
又有一天,小龍帶若干錢上街買早點。如果買盡可能多的大餅,要多2分錢;買盡可能多的油條,要多3分錢,問這一天他至少帶了多少錢?
❻ 適合小學生的數學小游戲
如下:
1、'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別有2~7的數字;蝴蝶卡數十張,每隻"蝴蝶"上有試題或分解符號及一對數字。把卡片-字排列,幫"蝴蝶"逐一找到與它身上的式題數量相對應"花",每人必須幫5隻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2、母雞'"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雞各一隻,分別標有3~7的數字;"雞蛋"數十個,每個上面標有分解符號及一對數字;把幾只"母雞"按順序排列,按總數與兩個部分數的關系逐一把"雞蛋"送回"母雞"身邊。
3、撒樹葉玩法
雙面樹葉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間有數字和分合符號、卡下面有一組一組的插入袋;1~6數字卡若干。按分解組合卡提供的數字取相應量的實物。把實物(樹葉或果殼)撒在膠板上,然後將其分成兩份,點數每份是多少,分別用數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組數字分法不能相同。
4、小小統計員玩法
先讓幼兒用各種幾何圖形自由拼搭物體,並將其粘貼在統計表左邊的空白處,然後再從數、量、色、形等角度統計拼貼物體所用的幾何圖形片。引導幼兒按開頭統計所用圖形片的數量,並在統計表中填寫;也可增加難度,在統計表左方塗上紅、黃、藍等顏色,然後統計出相應的圖形片數量,如紅色三角形有幾個,黃色圓形有幾個,藍色長方形有幾個等,並用較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統計結果。
5、開火車玩法
提供情景道具,玩開火車的游戲,讓幼兒鞏固練習6以內的序數,正確運用"第幾"表示物體 順序。如:在火車票上寫上數字,幼兒要根據數字上的第幾號車廂找座位。
❼ 數學課堂小游戲
游戲名稱:我見過你
游戲目的:增強孩子對數的認識
使用年級:二年級
游戲道具:一副撲克牌,共計54張牌。
游戲人數:2人或4人。
游戲規則:
(1)兩人合作,洗牌,把撲克牌洗均勻,疊整齊,背面朝上,從上往下翻牌。
(2)第一盤學生A翻牌,兩人搶答。大聲說出撲克牌的名字,要說出花色和數字,如方片3、梅花K、黑桃6等。一副牌用完,這一盤游戲結束,最後各自數出自己得到多少張牌,得牌多者獲勝。
(3)第二盤再由學生B翻牌。每一盤的結果都要記錄。
(7)語文數學小游戲擴展閱讀
小學數學本身講起來就比較枯燥無味,所以教師再講數學課時,盡量穿插一點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數學謎語,吉祥數字等。
❽ 有哪些適合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游戲
鏈接:
《巧虎一年級數學》這個建議給下半年要上一年級的孩子看的,同步一年級書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