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幼儿游戏状态低怎么办

幼儿游戏状态低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2-06-20 08:42:37

❶ 幼儿园小小班新生状态不好,不参与游戏活动,还不适应家园该怎么处理呢

这就考验幼儿园的老师的亲和力一般来说老师对孩子们温柔以待时间久了他们也愿意跟你成朋友

❷ 幼儿回到活动室,仍处于游戏状态,作为教教师你怎么办

这时候老师要想办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放首他们都会唱的儿歌,老师起头开始唱,慢慢吸引更多幼儿一起跟着唱,最终他们行动就一致了。

❸ 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总是笨手笨脚,怎么办

幼儿园里,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但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好像始终都“赶不上趟儿”,他们动作缓慢笨拙,身体严重不协调,不是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就是很容易被地上摆放的游戏器材给绊倒。这些孩子也是老师眼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因为一不小心,他们可能就会出事故,甚至破皮流血。当然,他们的家长也很头疼,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笨手笨脚什么都做不好?

对啊,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那么笨手笨脚?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变得灵活协调呢?老岳今天的文章,就为你解决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孩子笨手笨脚的原因:

导致动作迟缓,身体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点:

1.因为家长太忙无暇照顾,或者保姆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使得孩子在婴儿期很少有机会被抱起来或斜躺或坐着,缺乏肌肉活动;

很多家长看到刚出生的婴儿,软弱无力,懵懂无知,所以就不敢碰触,长时间把他放在小床上让他睡觉,以为只要吃好睡好就够了,殊不知,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需要在清醒的时候时常交替着仰卧与俯卧,甚至斜躺或倚靠在大人身上锻炼颈部肌肉,为之后进一步锻炼全身的肌肉张力打好基础。

2.因为孩子缺乏俯卧经验和长时间缺乏肌肉关节运动觉的刺激,导致躯干动作发展缓慢,肌肉张力不足;

当婴幼儿的颈部逐渐有力之后,还要继续多多练习坐爬站走等动作,才能锻炼好全身的肌肉张力。否则,父母保护过度限制过多,无法满足孩子主动尝试动作的欲望,就容易在日后出现各种行为动作障碍。

3.因为孩子爬行不足(没有爬够800个小时),缺少四肢协调活动的经验;

孩子在爬行时所保持的独特姿势,所作出的手脚并用四肢协调运动的动作,是最好的训练身体力量,四肢协调能力的方式,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因为担心不卫生,或者想让孩子早点学会走路,不让孩子爬,或让孩子爬的很少,结果当然就会导致他们缺少四肢活动的经验。

4.因为剖腹产、家长保护过度等,导致孩子触觉学习不足,出现触觉敏感,不愿意参加活动,从而使得练习四肢协调活动的次数更少;

触觉敏感的孩子,不喜欢参加活动,失去了很多锻炼身体协调的机会,而身体的协调性,属于本体觉发展的范畴,本体觉的发展又是后天锻炼的结果,孩子缺少锻炼,协调性当然不好。

5.因为孩子的整体感觉统合失调,比如,孩子的前庭,触觉,视觉,动觉等感觉系统反应迟钝,或各个神经系统之间统合不良,导致动作协调不好;

孩子做任何动作,都是感觉统合的结果,大脑接受各种各样的感觉信息,做出整合处理,才能给身体下达各种各样的动作指令,但是,如果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障碍,都会影响到最后的动作输出。

6.因为孩子的神经反应迟钝或过于敏感,致使信息产生不足或不正确;

所有的感觉信息和动作信息都是通过神经网络进行传导的,所以,神经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必然会影响到动作反应的速度和质量。

7.因为孩子大脑双侧分化不全,身体双侧统合不良,空间概念不好,动作技巧不佳或动作顺序没有组织。

我们人体的眼睛,耳朵等感官,以及手脚等肢体全都是左右对称的,而大脑,也分为左右两侧的大脑半球(以下简称左脑、右脑)。其中,左手、左脚触摸到东西产生的感觉信息最终会传到右脑,而右手,右脚碰到东西产生的感觉又会传到左脑。然后左右脑才会把信息交互分享,进行统合,之后再发出命令,执行动作,依然是左边身体执行右脑发出的命令,右边身体执行左脑发出的命令。所以,左右脑分化越好,处理感觉信息,发出动作指令的效率就越高,人的身体也就越灵活越协调,反之,则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就越差。

知道了原因,接下来老岳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怎么样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

小时候剖腹产,怀抱太多,俯趴经验少,爬行不足,这些既定的事实当然已经无法改变,不过这并不代表孩子就只能这么“笨”下去了。因为,前面老岳已经说过,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属于本体觉的范畴,本体觉是后天锻炼的结果。只要在12岁之前,也就是孩子的大脑网络没有固化之前,做好充分的锻炼,一切都还来得及。接下来,老岳就推荐两个锻炼孩子身体协调性的小游戏,家长可以平时多带孩子玩一玩。

1.山洞障碍

训练目标:强化身体灵活度、健全本体觉、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适合年龄:4_8岁。

活动准备:可以让孩子当山洞玩的物件。

操作方法:

将木板架在矮椅子或箱子上面,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让孩子俯卧或仰躺由木板下方钻过去。或躺在小滑板上钻过去。大人也可以横躺在地上,让较小的幼儿由侧面爬过大人的身体,孩子在爬的时候,大人可以保持安静,也可以稍做移动,以增加其难度。也可以弓起身体,做出一个山洞状,让孩子从底下穿过,或是爸爸妈妈握紧双手搭一座桥,让孩子坐在上头,抬高、摇晃他。

游戏时间:15_20分钟。

注意事项:山洞不可过高也不可太低,太高起不到训练效果,太低不要让孩子碰到头。

延伸活动:指导孩子携带绒毛玩具、大洋娃娃或球类来进行以上游戏,或指导孩子跑过去给妈妈抱,爸爸则在中间,用各种动作阻挡他,看孩子如何闪过爸爸,到妈妈身边。以更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附注:此游戏每次进行时间15_20分钟,每周可做一至二次。

2.谁是大力士

训练目标:强化本体觉、理解身体和感觉变化的各种关系。

适合年龄:4_7岁。

活动准备:旧报纸。

操作方法:

用旧报纸揉成大小同纸团,或做一些沙包。教导孩子认识远近、长短,它们和用力之间的关联。在划定的投掷线内将纸团或沙包,向指定方向用力丢出。大人可先示范,再让孩子尝试,比赛谁丢得比较远。

游戏时间:10_15分钟。

注意事项:做这项游戏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能丢什么是不可以的哦!

延伸活动:拿较笨重的枕头或软性玩具,指导孩子表达丢东西的感受。

附注:此游戏每次进行时间10_15分钟,每周可做二至三次。

_THE END_

(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老岳讲感统】)

❹ 如何提升大班幼儿的游戏能力

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弱,因此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只能以游戏为主要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的学习各种行为规范,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3-6岁的孩子正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是非观念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3-6岁也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黄金时期,而游戏一般都制定了游戏规则,幼儿可从中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道德的最初启蒙。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的“娃娃家”每次都是孩子们的抢手游戏。每到区域活动时,大家都争着要去“娃娃家”,由于空间角色的限制,娃娃家区域只能去4个小朋友。于是我制定了了一个规则:早上来的时候就请小朋友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上插上游戏卡,先来的先插。而后来的小朋友看见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名额已满只好另选它处了。为了让孩子懂得礼貌待人,互相帮助,我会利用游戏时间让特别想去娃娃家而没有去成的小朋友去娃娃家作客,并让孩子们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作客、待客之道。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表现,在角色游戏中常会发生争抢角色等现象,而他们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当孩子由于经验缺乏,无法满足游戏意愿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到游戏中,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给予引导和帮助,引导孩子想法满足自己和同伴的游戏意愿,在产生好法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游戏规则。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是四五个人守着一个孩子,这就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了很多自私自利的潜在因素,因此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融入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之间的交往是频繁的。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同伴的反馈往往非常直接而坦率。你发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的作为,同伴便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而如果你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的消极行为,则会被同伴厌恶和拒绝。所以,帮助幼儿增强合作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需要合作的机会很多,特别是大型的结构活动,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可以很好的利用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自控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社会化教育中幼儿充其量只能做到模仿和预演,由此感知社会角色和社会规则,体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社会情感,最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区域游戏模拟小社会游戏“儿童医院”、“娃娃家”、“美发屋”、“爱心超市”、“如皋大剧院”、“如皋水绘园”、“长寿园”等,就起到了如上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轮流扮演他们所喜欢的角色,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幼儿没有压力,因为他们总能找到适合的角色去扮演。在这些模拟的小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和主动的地位,幼儿也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与别人的交往和沟通,并通过了解别人的想法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着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着把社会要求纳入自我概念,初步体验各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对社会成员的约束。通过小游戏,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做人习惯。为孩子成长播下健康的种子,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敢于创新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创造是浅显的、简单的和初级的,他们的任何创新都是在相应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幼儿的创新不可能脱离知识经验而单独存在。如在自选游戏中多数幼儿对“娃娃家”、“儿童医院”等游戏非常感兴趣,这些都是孩子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增长孩子的见识,让孩子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创新。教师的积极诱导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创造,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孩子活动时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潜能,设法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其潜能发展的活动材料,场地等等,引导幼儿从问题出发,自己主动发现知识,不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在平常中找到异常,在熟悉中找到陌生,使幼儿不易形成游戏中“熟视无睹”的心态。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它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而有时老师对游戏的观察、适时引导与积极参与能有效地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会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些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产生快乐情感的催化剂,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经验,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所产生的良好教育效应,正是我们幼儿教育所期盼的。

❺ 中班幼儿在玩游戏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怎么办

你可以跟幼儿园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或者你可以先给孩子看故事动画片,如果你实在觉得孩子这样会影响未来,你可以带孩子去早教中心寻求帮助

❻ 如何提升幼儿自主性游戏水平

四门课程实施中,游戏比较难,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游戏是我们幼儿园工作中的基本课程。
我们在区层面成立了游戏的课题,研究如何让游戏更自主。
游戏前:
1、孩子对于主题、角色、情节的自主选择。(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
每个班反思自己班上孩子是不是自己选择的,现在有个矛盾,来园就玩孩子无法选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活动的前一天就可以做好这件事情,第二天可以根据选择游戏。
鼓励能力差的孩子扮演主要角色,比如让孩子讨论是否让比较矮小的孩子做“妈妈”。
2、环境准备。怎样的环境,丰富还是单调,可以调动孩子的自主性。
比如:托小班的娃娃家放一个电脑,和大班比起来,大班更合适。低结构的材料提供更能丰富孩子的游戏。
另外角色装扮物的提供能够支持孩子开展游戏。
游戏前这两件事完成了孩子能够玩好游戏,此外,游戏前经验的丰富,可以结合生活,让游戏更加丰富。
游戏中:
要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要做到如下几点:
1、 鼓励孩子履行自己角色的职责。
角色意识孩子从小班开始就比较容易建立,而角色的职责需要老师帮助孩子强化,年龄越大职责更接近成人。可以让孩子讨论“游戏中,客人还没来干什么?”
2、 鼓励孩子交往。
游戏是建立在交往之上的。比如:娃娃家有客人来了,只会招待客人坐下,喝茶,还能如何交往呢?老师可以以角色身份引导孩子交往。交往使孩子的能力更加丰富。
3、 鼓励孩子合作。
游戏是大家共同的游戏,和伙伴在一块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有利于孩子的自主性。
4、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游戏中,要不断挑战孩子的能力,游戏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交流:
1、 交流什么?
交流的内容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首先,感兴趣的事就是能够发展孩子能力的事。其次,能够促进游戏进一步的发展。
2、 怎样交流?
交流是孩子游戏的一个环节,引发孩子生生互动。如何引发?孩子互相交流他们各自的经验。互相提建议,互相补充,互相评价,等等,都可以引发孩子交流。
除了以上的关键点,还有四方面也会影响孩子游戏自主性的发展:
1、 老师与孩子的关系,是否尊重儿童,是否平等,有比较好的儿童观、教育观。平时在各个环节中都要和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
2、 老师和孩子要“真玩”。真玩才能让游戏发展下去。
3、 老师要用“夸张”的语言、表情鼓励孩子,让孩子获得满足感、成功感。
4、 在以后的游戏中,要力图引发孩子、鼓励孩子利用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抓住以上几点,再结合“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交流”,我想游戏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我讲的这些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❼ 如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

有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或萌发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能力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幼儿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自然也就成为了每个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而创造潜能的挖掘就在于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和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为此我进行了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尝试。
一、克服模式化,发展创造力
在平时的游戏当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指导中存在着成人化、真实化、功利化的倾向。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图代替幼儿的意愿,过分追求游戏内容和替代物的真与像,而忽视幼儿象征性行为的发展。如有的孩子把雪花片向上抛或向下掷,教师就认为这是不爱护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的煤气灶拆了,教师就认为这是“破坏”行为,轻者给与批评教育,重者禁止游戏。我通过观察,了解了孩子们是用抛雪花片代替“放鞭炮”,用掷雪花片代替“种花”,予以肯定,然后引导他们在地上围上“栏杆”。以后,孩子们发挥了更大的创造性,不仅在地上围上“栏杆”,还分别用替代物做“一串红”、“花瓶”、“花篮”。可见,孩子们在赋予物品以象征性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拓宽游戏主题,为再创造作准备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应,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所以幼儿所处的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的直接来源,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主题内容。如明明在玩汽车时,嘴里不断发出“呜——”的呼啸声,我经过了解发现,明明最近刚坐过火车,火车上的汽笛声音和感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将坐火车的感受和经验用到了开汽车上。总之,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经验的再现。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我经常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和了解身边的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熟悉的成人的职业及生活方式,使幼儿对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为角色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为再创造打下基础。
三、自制游戏材料,培养创新意识
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与其生活经验及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丰富的玩具材料,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品、材料开展游戏。因此,我经常组织幼儿一起动手搜集、制作游戏材料。如,新开设的“理发店”缺少各式发型,于是我便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发型”。接着我们一起分工合作,在画、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发挥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最后在大家的精心设计下,一个个精美漂亮的发型就被制作出来了。
四、采用内指导,拓宽创造空间
开展角色游戏,要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的指导方式有助于实现这两者的结合。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境中的指导。它虽然不是直白的传递教育意图,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游戏的特征和幼儿的意愿,能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的尊重,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当观察到某个游戏主题单调、重复、缺乏新意时,可设计某些新的诱发情节,以引发幼儿进一步开展游戏,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或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我扮演乘客,要求“公交车”买票并报站,以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正确评价,画龙点睛
不管何种游戏,我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纲要》指出,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方式很多,有时全班进行,有时分组,也可让幼儿自评,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为幼儿下次游戏埋下创新的伏笔。如“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再玩时应怎样改进?”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自发、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因为它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它可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增长幼儿学习的兴趣,得到能力的培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自己设定目标、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表达了孩子的思想和感情体验。同时,角色游戏又十分强调想象和创造的应用。我深感在游戏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游戏计划、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实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❽ 小班幼儿游戏水平低处于什么和什么游戏阶段,中班幼儿游戏水平处于什么阶段

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行为经验缺乏等原因,在游戏中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控制力差、攻击性强、独立能力弱、不会与同伴交往合作等的特点.由于幼儿入园时间比较短,认识的新伙伴也不多.在生活中还不能清楚地认识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所以合作性水平比较低.游戏大多数是以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中班幼儿在和同伴一起玩游戏时,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他们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在集体活动中他们能逐渐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中班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游戏伙伴,在游戏中坚持性和合作性也开始逐渐增强,较少出现攻击性行为.在游戏中幼儿开始逐渐懂得了分享、合作、协商.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逐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开始萌发.在游戏中学会交往,亲社会行为逐渐增强

❾ 幼儿不爱参加游戏怎么

方法:
1、选择有趣的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与幼儿进行交谈,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让幼儿参与,切勿强迫幼儿;
3、游戏之前,要讲清楚游戏的规则;
4、做好游戏前的准备,使幼儿熟悉游戏内容;
5、行为激励,对于表现好和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要加以表扬;
6、对于在游戏中出错的幼儿不要加以责备,要耐心指导,态度要和蔼可亲。

❿ 小班幼儿对个别区角游戏不感兴趣怎么办

1.说明该区角的材料,幼儿不感兴趣 2 教师没有引导幼儿游戏。譬如:讲解游戏玩法,带领幼儿游戏。用某一个契机激发孩子游戏兴趣。 办法: 1替换部分材料,让每一个材料物尽其用 2 提供低结构材料,孩子可操作的部分才多,才能玩得起啦 3 提供多种游戏玩法建议,可以教师建议,或者幼儿自由讨论游戏玩法。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476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914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1373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1463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823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105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807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994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871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