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年游戏是怎么统一的
A. 儿时游戏 红灯绿灯小白灯的游戏规则
童年时代玩过红灯绿灯小白灯的游戏,现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
一般玩家在五个人以上,多多益善。那么先进行单拨,出正反手单出逮的一(“鬼”)。“鬼”面对着墙站着,或者是有一条终点线,面对着终点线背对着其他人站着。起点线距离终点线的距离是50米到100米之间。其他的人站在起点线上,准备着往终点线跑进攻“鬼”。
“鬼”喊“红灯绿灯小白灯”,节奏可快可慢,然后其他的人就从起点往终点方向移动。“鬼”喊完之后马上回头去看,这个时候其他所有的人都要马上静止,身体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动。“鬼”仔细审查一下,如果发现谁动的话,那个人就必须回到起点线重新再往终点线跑。
这样每次循环,然后直到有谁打到“鬼”,算是目标完成,然后大家一起往起点线回跑。“鬼”马上跑着去抓这些人,先抓到谁谁下次就做“鬼”,然后上次的“鬼”就转变成人。但是如果等所有人都跑会起点线,“鬼”一个人都没有逮到的话,那么对不起来,下一轮“鬼”还有当“鬼”。
这个游戏需要迅速的反应能力和急敏的速度,作为“鬼”的一方要善于通过喊“红灯绿灯小白灯”的节奏来找出进攻人的破绽,迫使位置靠前的人往返回起点线;作为人的一方要善于在“鬼回头”的瞬间马上保持静止,这也很需要好的身体身体协调能力。总之呢,乐趣无穷,乐在其中。
(1)中国童年游戏是怎么统一的扩展阅读:
童年游戏是指童年时代玩过的游戏。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代人童年的游戏各有不同,70后打弹珠、丢沙包;80后打游戏、玩玩具枪;90后玩网游、抓人、躲避球;00后玩pad、撕名牌等。
躲避球起源于英国,随着欧洲移民新大陆并在1900年左右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新兴球类运动。在大陆,新中国政府也广泛开展包括躲避球在内的各种新兴球类的体育项目,并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已有许多躲避球地方球队和俱乐部。
B. 70后80后的那些童年游戏都是怎么玩的
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着大点的孩子屁股后头看他们玩。找一根约十厘米左右,直径二厘米左右的树枝(一般用柳枝,因要柳枝有硬度,分量也较重,能打远),两头像削铅笔一样把它削尖,这就是“苏”,另外找一根再粗一些、长一些的树枝,最好有点弧度,用来打“苏”。游戏规则:两人“告吃”,赢的先打,在地上画一个一米见方的方框,把“苏”摆在方框里,要尽量摆个“好翘”,然后用那根长点的棍对准“苏”的尖头部分轻轻一敲,待“苏”腾空而起还没落地时,就像打棒球一样使劲把他打出去,能打多远打多远,另外一个则要把“苏”重新扔回到方框里。
C. 小时候玩的游戏是怎么做到全国统一的
那个时候玩的游戏大家都是一个传一个的,所以说有一个地区的人玩通过人员的流动,别人也就知道了,因为小的时候游乐项目本身就比较少,这样一传大家都会玩,所以说全国玩的游戏也都差不多。
D. 中国的传统游戏有哪些
捉迷藏:小时侯每天晚上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我们也叫它“藏猫猫” ;
跳皮筋:女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小时侯和小伙伴们天天跳。;
踢毽子:小时候踢的鸡毛毽子都是自己做。三根公鸡毛,一个大铜钱,就能做一个毽子;
扔沙包:小时侯经常玩,课间十分钟也要跑到教室外边玩一会。
E. 儿时游戏是如何做到全国统一的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是如何传播过来的
因为儿时的游戏较少,好玩的更少,好玩或有一定特点的游戏自然玩的人就多。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那为数不多的几个游戏也差不多是全国统一。
F. 儿时游戏有哪些
滚圈圈:又名滚铁环,旧时儿童游戏,流行于中国各地。男孩手捏顶头是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等。
G. 下列童年游戏中,通常需要2个小朋友一起玩的是
翻花绳。
翻花绳,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
翻绳游戏,最常见、最快意的玩法是两人轮流翻,每人翻一次,就能出一现一个新的花样。这种玩法多是由喜欢玩翻绳的孩子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是促进孩子主动交往、自愿合作、扩大交往面的有效手段。
翻花绳游戏的发展状况
21世纪孩子不屑一顾的破绳子,但在20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如果女孩子能够找到一根好绳足可以拿来炫耀半天,天天揣在裤兜里,下课、春游,全天候、即时性地娱乐一番。
在世界上大多数部落或种族的人中,线绳翻花都是非常普遍的玩意。已经发现了几千种翻法,其中有些还非常复杂。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很难理解,那些用线绳翻出的造型对于古早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其实那些造型曾经和宗教、神话甚至魔术、占卜联系在一起。
H. 为什么儿童的童年是以游戏计算的
你问的是为什么儿童的童年是以游戏计算的吗。
童年游戏是指童年时代玩过的游戏。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代人童年的游戏各有不同,70后打弹珠,丢沙包,80后打游戏,玩玩具枪,90后玩抓人,躲避球,00后撕名牌等。
I. 童年玩过的游戏介绍
丢沙包、滚铁圈、跳绳、角斗士、攻城等等。
1、丢沙包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沙包
规则说明:打仗扔石头的变种。要三个人玩,非常训练敏捷性。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着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刑满释放”。这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及锻炼反应能力,又有较大的运动量。
2、滚铁圈
人数要求:1人
场地要求:任意空地,但不能太小
道具要求:铁圈和推手
规则说明:用竹竿推着铁环在地上转,叫做滚铁环。
简介: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
3、跳绳
跳绳(多人型)
人数要求:3人以上
场地要求:小型空地
道具要求:绳子
规则说明:两个人分别拿着绳子的两端,甩出一个梭形空间,另外一个人找个合适时机钻进去跳,看谁跳得多。这也是一种运动,但是比起单人型,多人型又有了一点游戏的特点,对时机的把握要特别好。
4、角斗士
人数要求:5人以上
场地要求:平滑的墙面,墙面长度不少于4M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分为两组,分别站在墙的两侧,由力量较大者往中间开始与对方进行身体对抗,不能用手,单纯以身体力量。双方组员要同时加入,以保持相互之间的公平。中间的人被挤出去之后,人数少于4人时决出胜负,剩余人数多的一方胜利。
5、攻城
人数要求:2人以上
场地要求:比较空旷的平地,”己“字形的对抗划线。
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游戏以推,拉等身体对抗为主要手段
规则说明:游戏前约定游戏总人数并分二组;各从大本营出发,以一方脚踩入对方大本营的”三角划线区“为胜。区域划分:我方城池,对方城池,城外。双方队员,不可直接从一方城池进入另一方城池,以脚触地为判定依据,违者,当离开此局,不可再帮助本方人员。
可相互对抗区域:城内对城内,城内对城外。城外的人不可对同处城外的人进行身段对抗。当城外的人与城内的人正处于对抗中,”城外人对城外人不能对抗“的规则失效。从大本营出发到城外,有二个直线位置,是游戏的主要对抗区域。也是游戏中对抗强度比较大的地方。危险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