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些什么游戏
❶ 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小时候玩的游戏有滑冰车、挤油渣、编花篮。
1、滑冰车
姑娘家最喜欢编花篮了,编花篮最好是四个人参加,A曲弯向后抬起一条腿,把脚架在B的手上,C也如势抬起一条腿,将脚架在A的膝弯处,D则将脚架在C的膝弯处,B再将自己的脚腕架在D的膝弯处,并将手擎的A的脚小心架到自己的膝弯上,然后将各自的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右肩上,左手则叉在自己腰间,如此一个错落有致的花篮就编好了。
❷ 儿时游戏都有哪些游戏
经典儿时游戏有很多,比如:丢手绢、丢沙包、打弹珠、抽陀螺、老鹰捉小鸡、斗鸡、东南西北、滚铁环、踢毽子、拍纸块、骑马打仗、跳房子、跳大绳、跳皮筋、打弹弓、纸飞机、打水漂等等。
1、丢手绢
若干个小朋友席地围坐成圆圈,另一人手拿一个手绢从小朋友的背后经过,并悄悄地丢在其中一个人的背后然后跑开。待背后有手绢的人发现后,立即拾起手绢去追赶丢手绢的人。待丢手绢的人回到追赶之人空出的位子坐下后,追赶之人就变成了丢手绢的人,于是又开始下一轮的丢手绢游戏。
2、丢沙包
“沙包”即装满沙子的小布袋,丢沙包可以训练身体的敏捷性及反应能力。丢沙包至少要三个人玩,先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两人在圈外两端一定距离互相丢沙包,要打中站在圈中的人,圈中的人可以躲闪,但脚不能出圆圈。直到圈中的人用手抓住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出圈成为丢沙包的人,丢沙包的那人则替换为圈中的人。
3、抽陀螺
别看现在仍在抽陀螺的大多是老年人,当年抽陀螺的可全是小孩哦。抽陀螺也可以进行比赛,即双方各自将自己的陀螺抽向对方的陀螺,如将对方的陀螺撞倒即获胜。当年我们挥舞绳鞭抽起陀螺,听见鞭声“叭叭”直响,看见陀螺“嗡嗡”旋转,心中的那个高兴劲就甭提啦!
4、打弹珠
“打弹珠”又称“打玻璃珠“,它不仅是咱中国人的游戏,还曾风靡全世界。因打弹珠时必须爬在地上,常常会使手上、身上沾满了泥土,因此爱干净的女孩们不屑此举,于是变成了男孩的“专利”。弹珠者将自己手中的玻璃珠弹出射中对方的玻璃珠为羸,输者的玻璃珠便归赢者了。
5、老鹰抓小鸡
老鹰抓小鸡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游戏。游戏时一人当“老鹰”,另一人当“母鸡”,其余的就是“小鸡”了。“小鸡”们一个接一个地拉着前人衣襟紧紧跟在“母鸡”的背后,“老鹰”要想方设法抓住“母鸡”背后的“小鸡”,“母鸡”则要伸开双手拼命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老鹰”抓住。小孩们在游戏中不仅充满了欢声笑语,而且充分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❸ 盘点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
盘点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儿时里无拘无束的生活、高高兴兴的岁月也有和朋友们一起玩得游戏,长大以后再追忆儿时的游戏,浓浓的全是喜悦和追忆。一起来看看,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有哪些,80和90后经典童年游戏大盘点。
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有哪些
1、跳房子
跳房子也许属于世界性的儿童游戏,这游戏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一时间便风靡了整个欧洲,据说爱因斯坦也会“跳房子”。在中国,清朝时期“跳房子”就是非常火的游戏了,它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还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款非常优质的游戏。
2、跳皮筋: 跳皮筋,三人至五人一起玩的游戏,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你还会跳皮筋吗?
3、丢手绢: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如果最后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比如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你还会唱那首丢手绢的童谣吗?
4、打弹珠
打弹珠可以说是一项世界性的游戏啦,也是少数不多全国儿童都会玩的游戏。关于打弹珠也有许多玩法,最出名的就是“打老虎洞”了。当时兄弟男生都非常喜爱这类游戏,玩的时候还经常互相攀比,看看谁的弹珠最多,要知道在当时谁的弹珠多是有多让人羡慕。
5、扔沙包
扔沙包的游戏规程非常简单,两个人负责扔沙包,其他人负责躲沙包和接沙包,相信总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躲,而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一直在接沙包。在80年代几乎全国都流行玩这个游戏。大家都想成为那个接沙包最厉害的人。
6、老狼老狼几点了
5人,用石头剪子布找出一个人背对大家趴在墙上当老狼,其他人在几米外划定一条线并站在线外,开始喊“老狼老狼几点了”,当老狼的人从“一点了”开始回答并且可以回头看。在他回答的时候其他人可以趁机往前跑,但在老狼回头看时就得停下来,如果被老狼看到你还在跑的话,那么老狼就该换人了。(到老狼回答五点为止)相反老狼还是老狼。
7、跳山羊
跳山羊,是民间一种模拟山羊跳跃的儿童游戏,简单易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果断决事的能力,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在奥运会体操项目里叫“跳马”。没想到我们童年时候也在接触体操项目啦!
8、翻花绳
翻花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在马来西亚,翻绳用的绳子一般是橡胶圈(橡皮筋,河南东南部就把该游戏称为”开胶“),国外的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
9、滚铁环
滚铁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直到九十年代末完全消失。
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小时候推着铁环一路小跑,转得飞快,叮叮咣咣。那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光。
10、摸瞎子
摸瞎子,又叫“瞎子摸”,是由一个人蒙上双眼扮演“瞎子”的角色,然后去摸他人。当眼睛被蒙上时,周围一片漆黑,要用触觉代替视觉是要有点勇气的。
想当年,听歌是用MP3,谁有一个MP3立刻就能收获满满的关注,大家都有自己的歌词本,记载着自己喜欢的歌。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通讯越便捷,但是和朋友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每天被工作,家庭和应酬占据,曾经的好友又有多久没联系了呢?
❹ 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1、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❺ 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有:
1、老鹰捉小鸡: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❻ 儿时游戏有哪些
儿时游戏如下:
1、弹弹珠,有好些玩法,有进洞、碰珠等。
2、纸叠牌,两张纸卷起来,大小不一,比赛谁能把地方用力“掀翻”。
3、摔泥碗,用泥巴捏出碗的形状,摔在地上,比赛谁破的洞大,揪对方的泥巴补洞。
4、克拐,斗牛的一种,群体vs群体,也可以solo,比赛谁先把对方“撞”得放下腿。
5、推铁圈,一根硬铁丝弯个钩,靠摩擦力,推着一个铁圈跑。
❼ 小时候经常玩的小游戏
回忆美好的童年,我们肯定伴随着很多好玩的游戏,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打弹珠
先在地上画一条线段,在远处的地上掏出一个或者几个洞,然后玩家们一次将弹珠从画线处弹出。当玩家依次将弹珠弹进所有洞后,这个弹珠就可以去撞其他的弹珠。如果撞到其他弹珠,此玩家获胜;被撞到的弹珠的持有者落败。有的地方就是以弹珠为赌注,每次一个。
丢手绢
常规玩法:选出一个丢手绢的小朋友,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唱起《丢手绢》歌谣,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或跑步。在歌谣唱完之前,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讲故事等。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
老鹰捉小鸡
玩法: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老鹰捉小鸡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
丢沙包
常规玩法:先在晒坪或空地上划好一个大圆圈,将参与者按抽签的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一组站在圈外,一组站在圈内。毫无疑问,圈内的人已被团团围困。圈外的人一声令下,纷纷将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内的人。如果击中圈内的人的脚部,被击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须走出圆圈。直到最后一个人被击中淘汰为止,最后两组互换。
跳皮筋
女生最喜欢的游戏,有单人跳、集体跳两种,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皮筋晃啊晃,女孩子就慢慢长大了!记忆最深的就是那首:“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也不知道这算术怎么学的……
跳房子
一般玩法: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
历史起源: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镶嵌地面上就曾经发现类似跳房子的图案。
滚铁环
玩法: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制成,然后用一个半圆的钩作“车把”,讲究者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滚铁环悦耳的声音。比谁跑得快时,几个人同时出发,滚着铁环拼命往前跑,快者胜;比谁慢时,停在原地不动,必须保证铁环不倒,时间长者胜。
贴膏药
玩法:学生站成,双层圆圈,左右间隔两臂,前后学生身体靠近。先由两名学生开始,一人圈内为追人者,另一人站圈内为被追者。被追逐者可利用圆圈上的双层人墙作障碍,且挡住追逐者,也可沿圈外奔跑。当被追的人即将被摸到活着不再想要逃奔时,从外圈钻入内圈,并以自己背部紧贴任何一组学生的身前,临时造成三人重叠的一组,此时这三人重叠的最外层的人应立即代替贴在前面的人成为被追逐者。
凡在被追逐者已经组成三层小组之前未被摸着者,原来的被追者为安全,追逐者必须开始追最外层的另一人(即第三人),使圆圈上的双层队伍始终保持双人。凡以手摸到被追者即为追上,此时追与被追者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跳山羊
玩法: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再站直。
骑马打仗
一般玩法: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倒,对方这一队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队都不剩。
木头人
玩法:就是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123,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摆个姿势就不动了,谁能坚持住到最后谁就是胜者。
挑棍
玩法:把所有挑棍抓在手中,垂直于桌上,放手。棒棒撒开后,然后将挑棍一根根地挑起来收回,但不能动到或碰到别的小棒。失手者,换另一玩家提取。谁挑回的小棍越多,收集的分数越高,谁就是赢家。
❽ 童年游戏有哪些
童年游戏有跳绳、捡石子、田字游戏、单脚撞膝、五子棋、捉迷藏、蒙眼喊定、丢沙包。
1、跳绳
小时候,只要有女孩子在的地方,都少不了跳绳,而且跳绳的花式特别多。单人跳、双人跳、站定跳等等。
2、捡石子
这个游戏要求手要灵活,手掌够大,这样才能抓住更多。而且这个游取材也比较方便。
3、田字游戏
也不能说是田字了,应该是一个口字加一个井字。每人六个子,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子打掉一个子,最后全部打死对方或者封住对方无路可走,即赢。
4、单脚撞膝
单脚撞膝是男孩子的最爱了,显示自己威武神勇的时刻就是击倒对方。
5、五子棋
你攻我守,守中进攻,五子棋一玩就可以玩一下午的,男孩子展现自己的智谋时刻到了。
6、捉迷藏
这个游戏只有人多的时候比较好玩,而且总有那么一两个捣蛋鬼,中途回家吃饭。
7、蒙眼喊定
在一定区域内一两个人蒙上眼镜,其他人开始活动,蒙眼人喊定的时候,大家都不能动,抓到谁了,摸摸,被认出来了,你就是下一个蒙眼人了。
8、丢沙包
每队4人,男女不限。比赛中丢沙包对派两人分别站在两头丢沙包,接包队4人就在中间躲避。
❾ 大家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游戏呢
今天见吧里有个写童年时 游戏 的文章,于是触贴生情,也想写个关于童年各种 游戏 的文章,以下就以我从学前班至大学的经历为主线叙述 游戏 ,不过有的年代太久远,我描述的可能不太准确,有知道的可以补充或自己举例。毕竟这些 游戏 让我们的童年有那么一种盼头,让我们单调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为了纪念逝去的纯真童年。
(一)弹玻璃球,这个是我上学前班时玩的,也是我印象中玩的第一个 游戏 ,就是几个人一人几个玻璃球,地上挖几个洞,互相弹,先把对方的弹到洞中为胜,输的要把玻璃球给对方。这个 游戏 是技巧型的,很讲究力道。当时的小卖部总有个罐子放满了五颜六色的玻璃球,就等着你买呢,我当时就看那些球漂亮买了好多,也不贵,一毛钱买好几个(当时一毛钱能买很多东西啊),回去就和别人弹,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我不是技巧型选手,全败光了,不过这 游戏 也没兴盛多长时间就逝去了,有个新的 游戏 在悄然取代它,这个就算是我们童年 游戏 的一个小小前奏吧
(二)洋人儿(儿话音),我们这是这么叫的,就是那种硬的革纸做的,一毛钱一大张,里面包括很多小张,买回去要用剪子一小张一小张剪下来,每张也就几厘米长宽,上面画着各种人物图案,我记得的有西游记的变形金刚的,不过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看,纯属收藏,但别人却由此想出了一种玩法,相当昌盛,但许多年后我才知道这种玩法的昌盛还只是一个开端
(三)打元宝,拿张旧报纸,叠成有两个对角线的正方形形状,就像扁平的元宝,然后两个人你拿你的元宝打我的,我用我的打你的,这有个学名叫撇,谁先把对方的元宝从一面撇翻到另一面谁赢,这个要求要有劲,奈何我天生体质瘦弱,玩几次后我才相信除非上天能在我打的时候刮阵风,否则我不可能赢的。后来人们觉得光打元宝似乎并不过瘾,又打洋人,但人们总喜欢玩点带彩头的,想赢些东西,于是又引出了小虎队和小浣熊两大巨头的 游戏 之争
(四)弹球,此球是一种比玻璃球大一倍的球,里面是橡胶做的,仍到地下就能弹起来,使的劲越大弹的越高,那种收放自如一切尽在只掌中的感觉很让人享受,可那时我的好奇心又上来了,它怎么会弹起来呢?于是拿把刀一辟两半,我大眼瞪小眼看了半天,结果自然是没结果
(五)甜味圈的赠品,甜味圈是一种零食,自从小虎队的营销招数大获成功后,许多奸商都在跟风,甜味圈是其中之一,它的赠品也较吸引人,是一种能拼装的塑料小玩具,我记得我有个小狮子玩具的,它最后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缺胳膊少腿的厄运。这种玩具只能自娱自乐,缺乏收集性和对抗性,所以也没风行起来,写到这我又想到了一种波波星的零食(包装袋上画着个老巫婆)
(六)逮石子,从路边找五个石子,第一关,把石子扔地上,从中选一个往上扔,然后迅速拣起地上的一个石子,同时要接住刚才抛出的石子,这样才算成功,第二关就是要同时抓住两个石子再接住抛出的石子,依次类推,越后面难度越大,其中选什么样的石子,扔什么样的石子都很有讲究,但仍不乏同关的高人,象这么高技巧的 游戏 ,我一般只有看热闹叫好的份
(七)跳马,第一关,一个同学蹲着,其他同学从他身上跳过去,第二关是半蹲着再跳过去,最后一关,那个当马的同学几乎就是站起来了,谁跳不过去就是下一个当马的同学。我当时心软啊,生怕把撞着当马的同学出什么事,于是我经常当马
(八)雉鸡翎,抗大刀。大群孩子分成人数相等的两拨儿,这一拨儿轮流抽出一人到另一拨儿中间去挑人。方法是挑人者站在土堆上或粪堆上,被挑的一方手拉手站成一排让在土堆下,挑人者口中大声喊着:“雉鸡翎(雄野鸡的尾羽),扛大刀,你的人马由俺挑!挑谁呢?”然后小眼滴溜乱转,在坡下的队伍中“搜索”,既挑选对方薄弱环节,也给对方施加精神压力,等选中目标,就冲向手拉手的链条。如果冲开,就将对方被冲断处的一人带回自己的队伍中,如冲不断,那就只好被人俘虏,留在了人家队列中,加长了对方的队伍。这样双方互换角色,直到有一方成为“孤家寡人”。
(九)炮打司令部,也是先画几横几竖当棋盘,在棋盘上画个田字格当司令部,四个人各用一个石子,从棋盘最底下往上走,谁先走到司令部谁就是司令,第二个到司令部的就是士兵,要服从司令命令抓还没到司令部的人,那些没到的人就要和士兵斗智斗勇,在甩开士兵的同时,到达司令部推翻司令统治,才是成功。每人走几步是猜拳决定的,比如我出包袱你出拳,那么我赢了我可以走五步而你不能走,所以其中也有一定运气成份
(十)哄哄恰,两人 游戏 ,各自拍手,并说哄哄,边说边猜拳,赢的可以说龟派气功或洞洞波,是为存上一个波,如果下一次猜拳又赢了,可以说发波,如果对方没有在以前赢的时候存防御罩,那他就真输了
以上就是暂时能想的到的小 游戏 了,欢迎评论,说出你童年的小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