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的特点有什么
⑴ 幼儿园音乐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德国着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每颗种子都发芽,而音乐游戏则是促使每颗种子都发芽的有效手段。一个高质量的音乐游戏能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有助于幼儿掌握音乐知识以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音乐游戏的特点 (1)音乐性。音乐是幼儿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幼儿音乐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会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 (2)游戏性。好玩、好动是幼儿的特点,因而音乐游戏必须具有游戏性。一方面音乐游戏材料要形象生动、幽默而夸张,能吊起幼儿的“胃口”,另一方面音乐游戏玩法要富有变化和新意,以确保幼儿的兴趣能够持久。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游戏性”这两大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创造性以及趣味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 2.音乐游戏的类型 (1)节奏训练类音乐游戏。例如“宫格”游戏,可以依据幼儿接受能力分为六宫格或八宫格,是几宫格就拿出几张扑克牌。扑克牌背面朝上(背面表示空拍),教师可任意把扑克牌翻到正面(正面表示拍手),教师再以固定节拍从头到尾指向扑克牌。这有助于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对节奏的认识。 (2)音准训练类音乐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很多和音高有关系的小旋律。教师可根据幼儿接触到的音高来设置音乐游戏。例如“纱巾”游戏:准备两条纱巾,由两名幼儿分别抓住纱巾的两头,一个纱巾在上一个纱巾在下,分别规定两个不同的音高,一般都是以5和3开始,因为这两个音比较容易掌握。上面的纱巾为5,下面的纱巾为3。教师请幼儿轮流当指挥,小指挥指到哪条纱巾其他幼儿就唱哪条纱巾所代表的音高。幼儿不仅能准确地掌握音高,而且也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 (3)培养音乐感受力的音乐游戏。例如“涂鸦”游戏,播放一段旋律起伏较大的音乐,让幼儿准备好纸和笔,在纸上画出所听到音乐的旋律线,由于每名幼儿的音乐感受不一样,因而幼儿的涂鸦也会有所不同。这既能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又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的音乐游戏。例如“律动”游戏,就是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让幼儿用肢体表示出来,如拍手、拍腿、跺脚以及打响指等。 3.音乐游戏的运用 (1)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兴趣需要等来挑选适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游戏,再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适当的筛选或改编。比如,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A为大班幼儿选择了音乐游戏“小狗抬花轿”。由于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合作能力.且他们对“八只小狗抬老虎”的游戏情节很感兴趣,因而他们表演得非常投入。通过该音乐游戏,教师提高了大班幼儿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分组合作的个性品质。 (2)创造良好的音乐游戏环境。要让幼儿对音乐游戏产生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环境至关重要。让幼儿从一开始就置身于音乐游戏所表现的意境之中,往往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引领幼儿满怀兴趣地参与音乐游戏。比如,在玩小班音乐游戏“捉小鱼”前,教师B提前将活动场地布置成带有一片水草的小鱼的家,并和幼儿一起戴上小鱼的装饰。在《捉小鱼》的音乐背景下,幼儿很快就被周围的氛围感染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 (3)找准介入音乐游戏的时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度,又要尽量避免过于指导而影响幼儿游戏的自由度。一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违背游戏规则而使音乐游戏无法进行时予以指导,二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遇到困难而依靠自已或同伴帮助而无法解决时予以指导,三是在幼儿对音乐游戏已毫无兴趣时教师要及时丰富音乐游戏形式和内容。比如,幼儿对传统音乐游戏“开锁”的玩法渐无兴趣,为此,教师C进行了创新:单圈上幼儿两两相对扮演“锁”,一边唱歌一边合作歌表演,先相互对拍手,在唱到“咔嚓咔嚓”时,在胸前拉起对方的手,表示上锁,在唱到“哪一把?哪一把?”时每人都向前走一步交换朋友,一名幼儿扮演“开锁的人”,在圈外绕圈行进走,同样在唱到“咔嚓咔嚓”时,要停下来做两次开锁动作,最后唱完后的规则同传统玩法。
⑵ 说说音乐游戏有哪些教育意义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
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
1、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很容易产生好奇心,在幼儿教学中加入音乐游戏的成分,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且音乐游戏能够制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游戏中更加有效的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充分调动起幼儿自身的思维意识,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提升幼儿的意志力。
2、增强幼儿获得知识的效果。音乐游戏本身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并且将知识融入其中,而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在课堂上就极易调动幼儿接受音乐游戏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爱好特点,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还能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小伙伴合作,克服一些孩子的社交恐惧心理,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和与人协作,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学习的乐趣,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在娱乐中轻松达到教学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交流是教师对幼儿传授知识的重要部分,而幼儿大多还没有足够的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
但是,运用音乐游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交流模式,用一种孩子能够接受并适应的方式,让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这样就能扩大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空间,推动整体教学的进步。
⑶ 什么是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有些音乐游戏有一定的主题、情节或角色,如《老鹰捉小鸡》、《小鸟捉虫》等。也有些音乐游戏没有一定的主题、情节或角色,但往往有竞赛和舞蹈的因素或队形的变化,如《找朋友》、《抢椅子》等。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⑷ 什么是 游戏音乐 游戏音乐有那些特点和作用
游戏音乐通俗来讲就是游戏中的音乐,有以下的作用和特点:
1、完善游戏背景
没有背景音乐的哑巴游戏总是不被玩家喜欢,少了些许韵味,游戏背景音乐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着不同的衬托效果,比如副本和主城的音乐有着天壤之别,用背景音乐为游戏画面说话。
2、贴合游戏场景
不同的游戏场景有着不同的背景音乐,场景内的背景音乐结合游戏场景的画面,让玩家通过背景音乐来感受画面的优美亦或是场景的凄凉,给予玩家最真实的游戏感受。
3、暗示作用
当某种情景或者是人物出场的时候,象征性的音乐慢慢响起,给玩家一定的暗示作用,从而也体现出了游戏的精巧。
4、感染玩家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游戏中的各种音乐和音效都会对玩家的情绪和心里状态产生影响,各种氛围的营造和游戏的新鲜感和真实感的体现都需要音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