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是指什么
㈠ 幼儿游戏的含义是什么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游戏是孩子释放天性的途径之一,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家长们并不清楚幼儿游戏的定义,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游戏的定义
幼儿游戏的定义
幼儿游戏的定义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幼儿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游戏又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从事多年教育的老师认为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捉迷藏……这些耳熟能详的童年游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团结协作、友爱互助,能愉悦儿童身心,是发展多种才能的综合锻炼活动。但现在传统游戏在学习压力下已经没有太多的存在空间,家长、老师一门心思培养学习尖子,忽略了在传统的幼儿游戏中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教育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让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儿童时代的身心健康往往与长大成人后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联系在一起。应该多带孩子们到户外,更多地参与那些充满童真的游戏,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孩子们度过快乐而美好的童年。
幼儿游戏的定义
通过以上幼儿游戏的定义,家长们了解了吗?游戏对孩子而言是不仅是一种快乐的经验,也是一种自然的学习途径哦。
内容导航
开展幼儿游戏的意义
幼儿游戏的定义
幼儿游戏的种类
幼儿游戏的特点
㈡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种类
(一) 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此类游戏的分类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它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二) 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1.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
2.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三) 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
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
(四) 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
方展画(1990)方展画:《幼儿游戏的类型》,《幼儿教育》,1990年第12期。
提出应从三个维度来对游戏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包括:个体——社会维度、生理——心理维度、认知——情绪维度;其中又分为五类:满足型游戏、适应型游戏、运动型游戏、认知型游戏、情感型游戏。
㈢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两者的含义:
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的特点是集中性和统一性,即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并有统一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
2.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学习目标是隐含的,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的特点。
㈣ 幼儿游戏活动有什么
一、火车呜-呜-呜 准备:呼拉圈1个 玩法: (1)两人一组,套上呼拉圏后,一人唱“火车快飞”,一人发出呜的声音,然后起动。 (2)家里各个房间,就是上下车的站点,全家一起玩,全家更快乐更开心! 二、抓尾巴 准备:报纸数张 玩法: (1)将报纸卷成条状,塞入背后裤头处,当成尾巴。 (2)亲子面对面,假装是有尾巴的动物,职:小狗、小猫等,谁能捉住对方的尾巴谁获胜。 三、抓星星 准备:手电筒、黑色纸、橡皮筋 玩法: (1)在黑色纸上戳些小洞,然后再用橡皮筋固定在手电筒上 (2)将房间弄暗,将手电筒的光线投射在墙壁上,即呈现星星状的光影。 (3)大人慢慢地移动光线,让幼儿“抓星星”。 四、挖宝 准备:空盒一个、绿豆、任何可当宝物的小物件。 玩法: (1)将绿豆铺满空盒。 (2)将糖果、纽扣等小物件藏在绿豆中,藏好后,就可请幼儿来挖宝了。 五、脑筋动一动 准备:无 玩法: (1)先由大人设定主题,如:什么东西尖尖的,然后亲子轮流说一项符合条件的答案,一直到对方说不出来为止。 (2)此活动可随时随地进行。 六、戳洞比赛 准备:茶杯、卫生纸、橡皮筋、牙签、5角硬币。 玩法: (1)用卫生纸封住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住。 (2)将5角硬币放在卫生纸中央。 (3)玩猜拳游戏,输的人必须拿牙签在卫生纸上戳一个洞。 (4)以此类推,最后卫生纸因破洞太多而使硬币掉进杯里,最先让硬币掉下去的人就算输了。 七、臂力大挑战 准备:卫生纸卷筒1个、小胶带圈4个、塑胶绳2条。 玩法: (1)将2条塑胶绳的一端分别绑在小胶带圈上,套入卫生纸卷筒后,再将另一端也绑在小胶带圈上。 (2)两人一组,各持一端的小胶带圈,互相拉来拉去,看看谁的臂力更强。 八、记忆大考验 准备:各类小玩意儿不限 玩法: (1)大人把随手可得的物品,如糖果、小瓶盖、积木等三四种物品,排列在桌上,让幼儿观看20秒。 (2)请幼儿背对大人,大人从中抽出一样物品,请孩子转身并说出少了哪样物品。 九、跳跳报纸棒 准备:报纸数张、胶带 玩法: (1)将报纸卷成长棒状,用胶带固定。 (2)大人蹲在地上,将纸棒左右摆动(离地约20厘米左右)。 (3)可视情况交换角色。 十、怪兽恰恰 准备:购物袋数个。(大小能套在头上就可以了) 玩法: (1)先用纸袋比照脸部,大约量出眼睛、鼻子的位置后,在这些位置挖洞。 (2)利用彩色笔、彩色纸等材料,一起和幼儿在纸袋上装饰图案,扮成怪兽。 (3)播一段轻快的乐曲,亲子一起扮成怪兽跳跳唱唱吧!
㈤ 什么是幼儿游戏
第一,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通过游戏,儿童体验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也就理解和体验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都是跟儿童周围的生活条件密切联系的,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样。
但是,游戏又跟劳动、学习这些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不完全一样。
首先,游戏跟劳动不同,劳动要生产物质财富,而游戏并不生产什么。其次,游戏也跟学习不同,学习虽然也不创造什么财富,它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例如,要回答课题或完成作业,而游戏则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
因此,游戏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一方面,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另一方面,它又像劳动和学习活动那样是一种社会义务。在某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游戏是在假想或想象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形式。
学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情况,由于心理发展上的特殊矛盾,即一方面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经验能力又差,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以游戏作为主导活动,而不能以劳动或学习作为主导活动。这也就是说,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第二,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游戏不但是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活动形式,而且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在正确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首先,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儿童担任游戏中某一角色的任务,必须努力去完成,他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而身体的运动器官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其次,在游戏中,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个性品质也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研究表明:社会游戏与角色游戏之间有密切相关。假装游戏有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社会扮演(角色)游戏的频率与各种承担能力存在显着的正相关。不管什么年龄、性别、智商和活动性水平的幼儿,经常与同伴进行假装游戏的,比其他幼儿更易与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会技能更强。
必须指出: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跟成人特别是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成人一方面要关心、组织、指导儿童的游戏,同时,也不要流于包办代替,更不要随意打断儿童的游戏。教师更应该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有计划地把游戏作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㈥ 什么是儿童游戏
儿童游戏(children’s sports and games)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儿童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受社会历史、地理、习俗、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影响。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能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引导儿童认识客观世界,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是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有力手段。中文名儿童游戏,外文名children’s sports and games运动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影响因素历史、地理、习俗、文化、道德代表游戏老鹰捉小鸡、捏橡皮泥、拼图填色。培养技能动作控制力、想象力、交际能力
㈦ 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什么活动 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1、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2、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但目前,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游戏的开展很难取得应有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效果。
㈧ 幼儿园游戏活动有哪些
幼儿园游戏活动如下:
1、粘泡泡糖
所有的孩子围成一个圆圈,边拍手边说:“粘泡泡糖,粘泡泡糖。”孩子问:“粘哪里?”老师说:“粘肩膀(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孩子马上两人一组互相碰肩膀。
2、天气预报
老师说:“下大雨。”孩子说:“不怕。”老师说:“下雪。”孩子说:“不怕。”当老师说下冰雹时,孩子们立刻蹲下抱住头,慢者被淘汰。
3、搭三角形
孩子分成若干组,每组6个小朋友,搭成三角形的样子,听老师的口令向左,“三角形”一起向左走三步,老师说向右(向前,向后),三角形一起向右(向前,向后)走三步。
4、老鼠笼
班中三分之二的孩子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做成老鼠笼,其余的孩子扮演老鼠,游戏开始,所有的孩子一起说:“老鼠老鼠坏东西,半夜出来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抓住你。”扮演老鼠的孩子则围圆圈跑,当说到抓住你的时候,一起把手放下,在圈中的孩子即被抓住。
5、人枪虎
孩子分成人数相等两队,面对面站好,每队选出一个队长,然后队长统一队里的动作,(两臂屈肘胸前交叉为人,双手在胸前做射击状为枪,两臂屈肘两手上举于头的两旁,五指张开为虎。人可以拿枪,枪可以击虎,虎可以吃人)。
老师说1,2,3开始,两队立刻同时做出自己队的动作,胜队立即追负队,被抓住的孩子加入胜队,游戏重新开始,结束时以人多的队为胜。
6、萝卜蹲
孩子围成一个圆圈,一个孩子开始说:“xx蹲,xx蹲,xx蹲完,xx(说另一个小朋友的名字)蹲。”(xx代表小朋友的名字),被点到名字的小朋友开始游戏,依次类推。
7、斗鸡
孩子用手扳住一条腿,游戏开始,孩子互相撞击,最后,没有摔倒者为胜利。
8、运彩蛋
2个小朋友为一组,将手绢拉平,放一个海洋球在上面,从起点到终点,每次只能运一个,规定时间内运得多者为胜。
9、双棍担球
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人拿一根棍子平行放好,将皮球放在棍子上,从起点运至终点,快者为胜。
10、围圈踢球
5-10人为一组,小朋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互相踢圈中的皮球,若球滚出圆圈,则圆圈一起移动直至球在中间,游戏继续。
㈨ 幼儿园游戏的基本活动形式有哪些
幼儿游戏活动有自由游戏、区域游戏、主题游戏等类型。   1.自由游戏自由度高。自由游戏是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游戏,不受外力约束,幼儿按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自发展开的。以获得自我满足和愉悦为目的的活动。游戏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游戏的难易是多层次的,游戏的材料是多种类的,游戏的玩法是多变的,游戏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游戏占据的空间是多方位的,其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操作材料都比较分散,随意性较大。幼儿的自由度高,完全由自己做主,幼儿游戏性最强,教师对游戏的干预最少。   2.区域游戏选择性大。区域游戏是教师按照幼儿每一阶段的学习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创设游戏活动区,如益智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角色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美劳游戏区、运动游戏区等。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幼儿可以任意选择并开展游戏,教师也可以给幼儿建议活动内容、形式等。其组织形式较松散,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控制,把握游戏的方向。区域游戏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丰富的材料等:同时更注重了个体发展的差异。为发展较快和相对迟缓的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内容。引导幼儿间的横向交流。   3.主题游戏综合性强。主题游戏是教师根据教学意图创设游戏条件。让幼儿在游戏中或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这样的游戏活动有着一般游戏和日常生活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与价值,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综合了各种游戏活动因素,活动时间比例最大。主题游戏虽然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控制之下,但不是使幼儿的学习受到强制。因其选用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能使幼儿在学习中从心理上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来,带给幼儿游戏般的快乐和体验。主题游戏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围绕某个领域教育目标进行整合的领域主题游戏;二是对幼儿园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目标进行整合的综合主题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