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世界大战德国怎么打
① 求一款以二战德国为背景的单机游戏!最好是枪战的,其他也行!
战地1942,美,苏,德,日,意都能选。枪战
轴心国与同盟国,美,英,苏,日,德。战略
闪击战,根据各不同版本有德,苏,美,其中《燃烧的地平线》是专讲德军的。战略
二次世界大战——愤怒之刻,欧洲所有国家都有,包括美,伊拉克,波斯等。战棋
枪战的还真不多,不过二战的战略游戏一般都有德军,可以到游戏网站去搜。
② 有没有什么二战单机射击游戏是以德国人为主角的
钢铁前线.解放1944
游戏背景;1944年夏天的波兰南部,苏联红军的步兵和坦克部队对纳粹德军发起猛烈反击。这场战役是历史上两大着名坦克 - 德军的“虎王”与苏军的JS2首次交锋。
玩家扮演一位苏军或德军步兵,利用团队合作、战术技巧和真实的战争机器来赢得战斗胜利。德军战役的重点在于拖延苏军的推进,而苏军战役的重点在于突破对方的抵抗。每个战役都有8个任务关卡。不过,玩家也不必完全使用步兵作战,可以控制坦克,包括着名的德军四号坦克或虎王坦克,苏军的“斯大林”坦克JS2;也可以使用诸如德军福克伍尔夫190、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或者佩特利亚科夫PE-2之类的战斗机作战。最新DLC 新打法新武器《钢铁前线:解放1944》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战术游戏,玩家们可以从游戏中体验到二战期间同盟军与德军在诺曼底大战的情景。玩家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如:美国大兵、飞行员、坦克手等,为了法兰西的自由,与希特勒军团在诺曼底开展。此外,新增加的武器也不少,比如:“M1加仑德来福枪”、“BAR机械步枪”等,杀伤力都很强。而在战场上,重型机甲军团也是必不可少:“P-47雷电战斗机”可以作为很好的空军援护部队,而“Sherman坦克”则能够有效地牵制敌军的行动。当然了,作为唯一敌人的德军,自然也增强了他们的装备,比如“虎I坦克”也是十分强大的,你也可以.这个游戏的亮点就是.你可以在德军和盟军或苏联军队中任选一个作战.与其他单机游戏不一样.你选德军就是为元首和帝国而战,盟军就是把欧洲从德国侵略军手中解放,苏军,为了祖国展开与德国军队的斗争,伟大的卫国战争.③ 世界大战游戏德国怎么才能不变成四国分土地
首先观察一下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发现旁边城市多,但基本全是协约国,所以先加协约,买法国枪,然后退协约,保持中立。这样就不变成四国分土地。
世界大战(The War) 是一款城防类安卓游戏。游戏的时间跨度很大,从石器时代一直到核时代的“战争”,而目的很明确——摧毁你的敌人基地。
每消灭一个敌方单位,便可得到相应的金钱,利用这些金钱,去制造更多的战士,从而攻破敌方的基地。
④ 游戏《世界大战》如何创造新的武器,如何攻打别的城市 世界大战如何进攻别人的城市
你说到这个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如果创造了新的武器的话,那么其实它想要去攻打别的省市还是需要组队可以的。
把造好的兵移动到敌对方军队所在的地方,自动交战首先是德国。德国主要优势:军事实力强,周围城市多,易于发展。
⑤ 有谁知道英文版单机游戏二次世界大战之斯大林格勒德军的攻略
游戏中,按下 [~] 或 [^] ,输入@Password( "Panzerklein" ) 激活密集,输入
SetIGlobalVar( "Cheat.Enable.Chapters", 1 ) - 等级选择
@God( 0, 1 ) - 上帝模式
@Win( 0 ) - 等级跳跃
PS:在(后, 和)前保留空格
⑥ 二战,德国要怎么打才能赢
二战,德国根本打不赢,除非德国在英法发出保证波兰领土安全的外交声明后“悬崖勒马”见好就收。当然,这样一来也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1938年全球工业“五强”排序是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法国,1913年全球工业“五强”排序是美国、德国、英国、俄国、法国。这说明1938年德国比起1913年的德国其实国际优势要弱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德国就面临英法联军与俄军“东西夹击”,马恩河会战一结束,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就向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汇报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说明只要是英法俄联手,德国必败。
1939年德国是在苏联“中立”、美国“观望”、英法“静坐战争”的情况下击败波兰,然后是在美国与苏联作壁上观、英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情况下击败法国。德国的“辉煌战绩”是建立在波兰、法国等国对“闪电战”不熟悉与美国、苏联“不出力”、英国“坑队友”的情况下取得了。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就不是英国那样“出工不出力”,而是“全民总动员”打一场生死之战。在德国进攻苏联那一天开始,德国的失败已经不可逆转,美国人只会“下注”到胜利者一边。莫斯科保卫战进入反攻前夜,美国的第一批战略物资刚刚运到北冰洋港口摩尔曼斯克,苏联人是在没有美国援助的情况下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几天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日本宣战,德国向美国宣战,美国向德国宣战,德国彻底陷入美苏英“群殴”之中,败局更是不可改变。
德国不可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除非不打世界大战。
⑦ 二战德国怎么打才能赢
从经济的角度说,纳粹是怎么都打不赢。
纳粹德国发动二战及二战爆发前各种骚操作,根本原因都是大危机。小胡子上台后大力发展军工和基建,确实暂时缓解了人民就业问题,但这些都是要钱的,而当时由于全球危机德国又不能通过外贸或对外投资赚外汇,德国又不像英国那样有大片殖民地可以薅羊毛,结果到1936年德国财政就扛不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小胡子估计只能扛半年。所以摆在小胡子面前只剩下一条路——抢。
然后德国就被纳粹绑上了世界大战的战车,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为了抢钱去侵略别国,发动战争后又消耗大量军费导致入不敷出,然后又需要发动新的侵略继续抢……所以为了弥补战争的损失,一旦发动战争就根本停不下来了,如果德国能一直赢下去,那倒还好说,但德国国力又有限,导致其战争能力与边界也是有极限的,欧洲像法国、丹麦这样一个星期就投降的弱鸡毕竟屈指可数,等德国在不列颠吃瘪,德国的战时经济就维持不下去了,停是停不下来的,停下来也是经济崩溃,继续打也是崩溃,但继续打万一赢了就赚大发了,所以德国就抱着赌徒的心态走上了打苏联的不归路……
所以纳粹唯一的赢面就是,把美国拉过来,得到美国的贷款支持继续发动战争,事实上在二战全面爆发前美国国内纳粹势力也是猖獗一时,很多美国财团都与纳粹德国勾结,向其不断输血,所以二战前德国日子还比较滋润,美国当时也差点成了法西斯国家,如果国防部长没有坚定地支持罗斯福总统而是勾结大财团发动兵变的话。但从当时英美两国的紧密联系来看,美国支持纳粹德国的可能性也很小,在珍珠港被炸后这种可能性就成了零。至于苏联,大林子一直对纳粹保持十二分警惕,能跟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就不错了,大林子是绝对不可能为纳粹四处侵略提供资金支持的,而德国走投无路也必然侵略苏联。
日本军国主义如何疯狂走上侵略战争之路与德国纳粹同理,可以说,幸亏有了日本和意大利这两个猪队友,纳粹总归是败了
⑧ 二次世界大战之斯大林格勒游戏怎么玩怎么操作
首先你要懂得坦克的应用,把坦克括起来,编为一队,然后排好阵型,尽量密集一些,保证集火。其次根据每关的不同决定有没有飞机,有飞机的话用飞机侦察敌人的阵地,然后找出敌人大炮和坦克的所在位置,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对你的坦克造成威胁。当然敌人也有反坦克步兵,但是在一定范围外,你可以无视他们。其次当你的坦克群发起冲锋的时候,注意找寻敌人的大炮或者坦克,然后集火干掉他们。总体来说德国的3型4型坦克要优于T34,所以德军剧本更简单些。还有就是苏军的大炮可以打很远的范围,有远程大炮的话优先打掉敌人的远程大炮和迫击炮。查看攻击范围是Alt+R,坦克坏了找修理车修理。弹药车是补充弹药和拖拽大炮的。步兵的使用方法就是散开,然后集群冲锋。他们也可以打坦克,但是伤亡比较大。
游戏就是按照一个一个任务组成的,地图上的红箭头就是任务点,也有保卫阵地任务,还有攻陷阵地任务,占领机场和村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苏军一开始就有KV-1重型坦克非常难对付,德军的3型4型坦克都打不动他,除非你绕到他侧面,因为他侧面装甲很薄。历史上德国入侵苏联初期,有一辆KV-1守在桥上,德军一个装甲师在损失了100多辆坦克都未能过桥,而KV-1毫发无损的撤走了。所以打KV-1需要用坦克歼击车或者是步兵集群近距离投弹以及76mm以上口径的炮去轰他。
⑨ 钢铁雄心2德国攻略
攻略说明
这篇攻略详细介绍了德国从1936年开始到1941年为止这六年时间的方方面面,是写给了解历史,喜欢在游戏中重温第三帝国扩张史,弥补德意志的战略失误,对游戏玩法有初步了解的玩家的。那些喜欢追求游戏难度,并不遵守历史的超级玩家们就不必看了。
既然要遵守历史,那就一定要触发所有的史实事件,比如全力备战、慕尼黑协定、闪击波兰等等。同时游戏难度和敌人进攻性都设为中等好了。
个人认为第三帝国的战略失误有三。一是两线作战,在没有灭亡英国的基础上贸然进攻苏联;二是与日本结盟对抗中美;三是认错了海军的发展方向,放弃航母,主攻战列舰和潜艇。
二、德国的战略
1.总战略。德国的总战略方向可以定为统一整个欧洲和北非,这需要通过领土占领、建傀儡政府和结盟三种手段来逐步蚕食欧洲各国,征服顺序可以定为波兰-法比荷丹-英国-北欧-巴尔干半岛-伊比里亚半岛-苏联,要把苏联定位为终极目标,在1941年之前不开战,同时双中等难度的苏联也是不会轻易宣德国的。
2.情报方面。金钱宝贵,不宜在情报上多做文章,只要先在德法英美四国派满10个间谍,然后德国国内不断反谍,直到德国国内没有外国间谍就可以了。苏联方面只要维持1936年伊始的那几个间谍就可以了,不要再派新间谍,那会损失两国关系的,得不偿失。注意对一国的情报工作每十天左右才能进行一次。
3.国内政策方面。国内政策每年才能调整一次,一定要珍惜机会。主要调整方向是由“自由市场”向“中央计划”方向,以获得最为宝贵的产能值(IC),最多可以加25%的产能,产能是德意志战争机器的根本。
4.部长任命方面。一定要任命那位IC+10%的部长,安全部长人选方面,初期可以定为“消费品需求-20%”,以减少消费品对IC的占有率;占领了英法后可以改为“外国IC+15%,消费品需求+10%”的那位,以获取更多的国外IC值。其他部长不必更换了。注意每更换一次部长,国内不满度会提高1个百分点。
5.外交方面。必须保持和苏联的关系。把大量的剩余金钱用于迅速提高苏德两国关系上来,不断影响苏联的政治倾向,直到上限200为止。这么做一举两得,一可以减少苏联宣德的概率,二可以降低与苏联贸易的价格。不向苏联加派间谍也是这个目的。
6.产能分配方面。可以设为自动分配,优先考虑升级和补充。
7.贸易方面。德国是严重的资源瘸腿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体现在游戏中就是能源一项十分富裕,但是钢铁、稀有金属和石油却总是入不敷出,尤其是石油资源基本没有。今后随着IC的增长和战争的深入,资源消耗量将会不断增加,贸易的效率同时会降低,那时这些贫乏资源将更为棘手,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早作储备。一定不要自动发起贸易,要手动进行。初期选择保加利亚和丹麦两国作为交易对象,用能源换取金属、稀金、石油和少量金钱,这两国的价格相对较低,资源实在紧缺也可以卖一些补给,但仅限于1936年,因为之后再卖补给会占用大量的IC,从而抑制了生产和升级。有了这点富裕的金钱就可以影响苏联的政治倾向,迅速把苏德关系提升至200,交易价格就到了最低点,这时苏联就成为了德意志战争机器的资源仓库。把所有的富裕能源都用来和苏联交易,换取稀金、石油和金属,最好把苏联的所有供交易的稀有金属全部买下,这么做即满足了自己的稀缺资源储备,同时也能减少后期最大的敌人--苏联的一项重要战略储备,使之发生资源偏科的现象,从而抑制其生产。总之从1937年开始至1939年9月战争打响这段时间里,必须时刻保持金属、稀金、石油三项贫乏资源的正增长,为战争做好储备,同时控制苏联的稀有金属储备,使之无法出现正增长。
8.科研方面。影响科研时间的因素有四:一是科研小组特长与项目要求的吻合程度,二是科研项目的历史出现时间(最好不要提前一年以上进行研究),三是是否有蓝图,四是科学家的能力高低。德国的科研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国内汇集了各方面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研单位。如何合理调配他们的科研进程?这真是一项既复杂又享受的事。首先必须保证在任何的时间段里都没有闲置的科研位置,五个科研位置随时都在工作,这很需要玩家的细心。其次是科研顺序问题,按照工业研究-兵种-学说的顺序比较有利。再次是科研重点问题。在科研方向上要突出重点,不可以全线杀入,1941年以前的重点科研项目是:农业生产系列,机器装配工艺系列(可以减少武器的生产时间),步兵系列(包括步兵、摩步、山地、陆战队、炮兵),坦克系列(重点在中型),航母和战列舰及相关学说(不包括早期航母),飞机系列(重点依次为战术、截击、支援、护航、空运及相关学说)后勤补给学说。下面简要剖析这样选择的原因:
(1)农业生产系列。兵源是德国的绝对弱势,必须优先发展,我倾向于在1936年就开始研究那个发明于1945年的“先进农业”,虽然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但是反正前三年的科研位置不紧张,而且在1939年就实现了“兵源+5%”目标,对今后的战争大有裨益。
(2)机器装配工艺系列。该系列发明于1940年左右,但是由于优势太明显,我倾向于在1939年就开始研究,这样时间损失不大。
(3)步兵和坦克。这是必备技术,也是德军赖以成名的根本。鉴于英法陆军以步兵师为主,我倾向于加强炮兵的研究,而放弃反坦克系列,以获得对步兵的更大杀伤力。至于防空,我认为应该以动态防御代替静态防御,即使用截击机,而不用防空旅和地面防空炮。
(4)航母和战舰。开始我就说过,放弃航母主攻潜艇是德国的历史失误,幸好游戏中有了这样的弥补机会。有人说航母很垃圾,这我不能赞同。举个实例来说,我曾经在1840年6月与英国在北海西部展开了一场空前大海战,英国的实力是3航母-13战列-3战巡-15重巡共70艘舰艇加一定量的空军,我只有4航母-2战列-2战巡-4重巡共27艘舰艇加上6战术-2截击-2支援的强大空军,海战持续了20多天,战果是我损失2航母1战列2战巡,还剩15艘,空军无损;而英军基本上损失殆尽,所有主力舰全部沉没,只剩下19艘小型舰仓皇逃命。我方剩余的两艘航母全部升至五星,击沉记录上写满了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的名字,那个爽啊!这种航母+战术+支援的组合在海战中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5)飞机系列。战术轰炸机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轰炸可以制空,作战距离远,用途广泛。比较有争议的是支援和截击。有人觉得这两种飞机的作战距离短因此放弃了它们,改为发展海轰和通用机,这个观点我不赞同。武器赖以成名的基础是杀伤力,AK-47、B-52的长久不衰极好的说明了这点。英伦空战中不断击落皇家空军飞机的德军飞机是什么?就是梅赛施密特(Me-109)截击机;苏德战场上令苏军闻风丧胆,趴伏地面不敢动的轰炸机是什么?没错,就是斯图卡,学名叫作容克87(Ju-87)系列近距支援俯冲轰炸机。他们是德意志空军的骄傲,在游戏中也是如此,攻击力大,通用性好,唯一缺点就是作战距离短,但这点在机场密布的欧洲战场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把截击和支援作为仅次于战术的空军科研重点,个人认为既符合历史,又有很好的价值。
(6)后勤补给学说。越到后期战线越长,补给就成了大问题,应当未雨绸缪,才不至于发生莫斯科城下的悲剧。
有些费时费力又效果很小的科研项目是应该放弃的,比如原子弹系列、战略轰炸机系列等。
9.生产方面。生产的秘诀在于前瞻性,就是今年生产明年要用的东西,近期用不着的东西就暂不生产。有那么多东西可以生产,可是供生产用的IC就只有区区100多点,这是1936年的德国遇到的一大障碍。由于战争要到1939年下半年才会打响,我们有充足的准备时间,那么大量造工厂迅速提升IC值就成了最有长远眼光的做法,要知道每个工厂代表1点IC值,如果算上部长和政策的加成,将获得1.3以上的IC值!下面是1936年至1941年的生产简述:
1936年----在所有已有工厂的省份兴建新的工厂,兴建数目是:已有1-5个的地区建1个,已有6-10个的地区建2个,已有11-15个的地区建4个,柏林建10个。这么做既增加了工厂数目,又使工业区更加集中,便于防守。全年下来就会新建20来个工厂,同时也不会有剩余的IC值干别的了。
1937年----随着新建工厂步伐的减慢和IC的增加,已经有了用于扩军的IC值了,这时扩军的最好选择是海军主力舰。因为它们耗时最长,就同时造4航母2俾斯麦吧,剩余的IC都用来造战术轰炸机。
1938年----对奥地利和捷克的吞并进一步扩大了IC,现在应该有300多点了吧,终于到了扩充陆空军的黄金时节。大量出装甲师、步兵师和飞机。
1939年----进入了升级的密集年份,可用于生产的IC变少了很多,但是生产任务依然繁重。主要集中到卫戍师、炮兵旅、宪兵旅、陆战队、运输船的建设上来,积极准备占领波兰、法比荷后的维持工作和登陆英伦。
1940年----在进行吞并英法和北欧的作战同时,要开始积极准备对苏作战的陆空军了,要知道苏联有190多个师啊。
1941年----又是一个升级的密集年份,但我们的IC值已经达到了500多点,超出苏联一倍以上,但这时我们的兵力被大量牵制于英伦的反游击战中,实力不足以和苏联抗衡。因此这一年的生产目标还是陆空军。考虑到一旦和苏联开战,苏联一下子从资源仓库变成了对手,我们的石油会严重告急,因此先拿下罗马尼亚的那个日产37石油的省份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主要战役攻略
1.闪击波兰。1939年8月末发生了德国与盟国开战的事件,世界大战打响了。东线的首要目标就是迅速灭亡波兰,腾出实力支援西线战场。闪击波兰非常简单,只要有两个装甲军团加少量空军采取钳形攻势,步兵师及时跟进的战术,将波兰的边境守军20个师合围在边境地区并加以歼灭就可以了,勿使他们撤回华沙。歼灭了波军主力,华沙唾手可得。吞并波兰,1个月足够了。两个装甲军团的编制,建议北集团为2指挥部-5装甲-5摩步,南集团为1指挥部-6装甲-5山地,别忘了带上工兵旅,以加快渡河速度。
2.吞并法国。根据历史,德国在闪击波兰、攻略北欧期间,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在“绥靖政策”的引导下,西线发生了“静坐战争”的现象,法国战役直到1940年4月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进军色当才正式开始。但在游戏中似乎不是这样,从1939年9月开始,西线战争就没有停止过,法军趁着我们的主力在东线闪击波兰期间从马奇诺防线大举出击,进攻德国的西部工业区。然而这时我们在西线的兵力比较少,只有20-30个步兵师和少数坦克师,不妨仿效主席的“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包围歼灭”的战术,集结重兵在斯图加特、萨尔布吕肯工业区,而放空工厂稀少、防御薄弱的的弗莱堡至慕尼黑一线,法军就会脱离马奇诺防线而大举涌入这些地区,这等于放弃坚城,钻进了我们的口袋,南面的瑞士由于没有参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包围入侵法军的南路军。当大量法军进入了德国南部后,我们就可以集中斯图加特军团这一西线最强生力军抢占弗莱堡,切断法军退路,随即派大量空军袭击失去补给的入侵法军,往来两三次,法军在马奇诺的有生力量就所剩无几了。运气好的话可以直接突入占领马奇诺,但我更倾向于尊重历史,用歼灭完波兰主力的两个装甲兵团回师西线,绕过马奇诺灭亡法国。
3.登陆英伦。这是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但在游戏中我们就可以让它发生。历史上德国未能登陆英伦,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与英国抗衡的舰队,没有制海权,登陆也就无从谈起,只好把空军投入到不列颠空战这一无底洞中去。游戏给了我们翻盘的机会,就是早早开始海军的建设,把战略目标首先放在夺取制海权上来,通过海战消灭皇家海军主力,空军放弃对伦敦的战略轰炸,转为全力协助海军作战。消灭了皇家海军主力,登陆英伦才顺理成章。早早下手组建以航母为首的海军和以战术轰炸机为主的空军,在法国战役期间海军成型,吞并法国后马上把所有海空军集中起来在德国近海与英国决战,前面的实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灭掉了海军主力,空军进入休整,海军开始炮击距离伦敦最近的诺维奇登陆场。选择诺维奇作为登陆场有四大好处。一是离德国近航程短;二是紧挨着伦敦、谢菲尔德、伯明翰、利物浦四大工业区,而且与伦敦之间并无河流阻隔;三是从中部斩断英伦,可以使南北失去联系和补给;四是该地区有一个仓库,可以使登陆部队迅速得到补给。因此诺维奇省是英国的真正软肋,是不折不扣的最佳登陆点。等到空军恢复完毕,登陆战开始。空军全力攻击诺维奇守军,随即派出第一登陆梯队,以陆战师为主,另外配有装甲师和炮兵,以加强登陆场的防守,防止被其他几面的英军赶回大海,很顺利拿下诺维奇登陆场。登陆艇马上运来第二波陆军,海军转为炮击谢菲尔德省,空军开始轰炸四大工业区。第二波登陆成功,马上进攻工业区。攻击工业区的顺序,有人建议先打伦敦外围,而后包围伦敦以取得围攻效率,在我看来这不是好选择,只要我方登陆兵力是伦敦的4倍以上,就可以全力进攻,损失在所不惜。如果把伦敦周围的兵力都赶到城里,让他们聚拢成团防守坚城,时间势必拉长,补给会出问题的。由于英伦本土陆军不多,加上诺维奇的仓库储备不充足,因此上岛的部队数量只够突击伦敦就可以了。占领区的游击队活动十分猖獗,因此后期上岛的步兵最好是带宪兵旅的卫戍师。占领了四大工业区,英国就被拦腰斩断了,这时再派陆战队从爱登堡登陆,截断英军主力从谢菲尔德的北上退路,随即歼灭英国中部的英军主力,这时诺维奇的补给就基本告罄了,英伦战役也基本进入了打扫战场的阶段。要注意英伦的每个省都必须有部队占领,这样既可以反游击,还能够防止英国从加拿大和非洲调援兵重新登陆。英国本土沦陷后,英法两国的IC加起来都不到100点了,后续战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