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喜欢什么游戏
‘壹’ 谁知道少数民族的体育游戏,最好带规则的
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叼羊活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参加叼羊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可以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比赛分两队。比赛开始,主持人首先祈祷。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后将主持人献上的一只两岁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杀,割去头和蹄,扎紧食道,放置于开阔的草坪上。宣布比赛开始后,参赛者蜂拥而上,马快的抢先一步将羊俯身拾起,夹在蹬下或驮着,慌不择路地奔跑。其他骑手不甘示弱,紧追不舍,飞马上前争夺,夺得难解难分。有时会有数百骑围作一团,左拥右挤。在比赛中,经反复多次较量,小羊数易其主。最后,得胜者在鸣金声中怀抱战利品,在坐骑的长嘶声中和观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冲出赛场。之后,得胜者当场将羊烤熟,邀众骑手共享,将此肉称为幸福肉。获胜的小伙子一般都会成为漂亮姑娘的示爱对象。这是除了羊肉之外的另外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奖赏。■
草墩象棋
更有意思的一种原生态体育是草墩象棋大赛,这种运动在云南较为流行,经常会在民族运动会上看到,比赛是用白布画的线,用草墩做的棋子,在20多米见方的场地上,两位象棋高手展开对弈,动脑的同时还要身体力行亲自搬动棋子。一盘棋下来,两位高手颇有些华山论剑的感觉,不仅耗费了脑力,体力也经受了考验。据说这是最原始的象棋比赛,在锻炼脑力的时候体力也一起得到了锻炼。不过让人好奇的是,当棋手都在忙碌着如何搬动笨重的旗子时,脑子里还有没有运筹帷幄的空间了?不管怎样,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快乐。■
跳火绳
跳火绳是大凉山彝族古老的、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游戏之一。跳火绳的场面极为壮观,火绳有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比赛的距离没有严格要求的规定,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间。
火绳用1根长约3米左右的藤条拧成,在藤条的中段绑上浇有菜油、松油、煤油或香油的布条和棉纱后点燃。在场内两端画上起跑与终点线,比赛者站在起跑线后,手执燃烧的火绳,待号令一发,便双手紧握火绳的两头,像单人跳绳一样,摇荡火绳,直线跳跃着前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持火绳跑步和走跑都判为犯规,不计比赛成绩。■
滑溜索
很多体育项目源自古老祖先的生存技能,比如独龙人的溜滑比赛。
在先民的各种生产活动中,采集虽然是最原始简单的生产方式,却需要高超的运动技能。爬树、爬竿、爬绳、攀岩等,是原始先民在最初的采集生产活动中锻炼出的劳动技能。为了掌握这些生存技能,独龙族人从小就必须训练。如今虽然生活环境改善很多,但是为了保持这种生存技能,成年人也常带孩童练习滑溜索,攀悬崖,帮助他们掌握要领,提高身心素质。
如今,滑溜索就逐步发展成了比赛。这样的比赛,最初的目的只是考核人的生存技能,逐渐地比赛加进了技巧性、审美性。人们在过溜索时不是为了运载货物过江,而是比谁的姿势优美,比谁的技艺惊险动人;在攀藤比赛时,目的也不是能采到燕窝、果实,而是为了比赛谁爬得又高又快,能够技压群雄,获得心上人的青睐等。■
磨秋
不过更多的原生态体育以休闲快乐为主——磨秋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得荡秋千,荡秋千是满族人民的传统节目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在满族聚居的村落和堡子里,农闲时节将秋千架竖在打谷场上,或拴两条绳子在老榆树枝上,上系木板,秋千就架好了。年轻人常常举行荡秋千比赛,以荡的高低论胜负。哈尼族在过苦扎扎节时必定要玩磨秋。过节的后三天是打秋的日子,不能下地劳动。人们自动地组成一支支串寨队伍,参加各村的撵磨秋活动。每到一个秋场,便要进行比赛,以争高低。除此之外,荡秋千如今也是很多学校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
‘贰’ 朝鲜族的民俗游戏有什么(带介绍)(例如:跳板,斗鸡)
1、摔跤
使用腿带,是朝鲜族摔跤的特点。腿带长3米,用麻布或白棉布制作,缠在右大腿上。
比赛时,双方先蹲着,身躯略往前倾,右膝着地,左膝弯曲,足掌轻扣地面,互相搂住右肩,各用右手抓对方的腰带,左手抓住对方的腿带。裁判员哨声响起,双方起身进行比赛。
比赛过程中,不许扭对方的脖子和胳膊,不准用头或手击打对方,一旦选手故意伤害对方,裁判当即发出警告制止,情节严重者,勒令其退场。
摔跤技巧有内勾、外勾、背独自摔倒等多种。这是一种小伙子们比气力、比技巧的剧烈运动。一般采取三战两胜决定胜负。
2、荡秋千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欢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荡秋千一般有单人荡和双人荡。比赛时,最初是用树枝或花枝吊起来作为目标,以脚尖踢着或用嘴叼着为优胜,后来发展为以碰铜铃争高低,即在秋千架正前方竖两根竿子,竿子间系一条绳索,绳索中央挂上一只铜铃。
离地面高约五米,以此测量比赛者荡的高低,谁碰铜铃次数多,谁就是优胜者。
3、尤茨
尤茨是根据丢掷东西的翻扑来决定分数,按分数走棋(相当于中国的掷十二象游戏)。
过去,尤茨游戏只从年末到正月初进行,现在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比赛项目。尤茨是用四根短木块做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半圆形。
丢掷尤茨的记分形式为,三扑一翻为1分,两扑两翻为2分,一扑三翻为3分,全翻为4分,全扑为5分。棋盘由25步组成,传说是按星座的位置制成。
哪方的棋子先走完所有步数就算取胜。此外还有用栗子和豆瓣玩的尤茨。
4、拔草龙(拔河)
拔草龙(拔河)绳是用稻草和葛藤搓成的,分主干绳和分支绳,主干绳又分雄索和雌索。
雄索的头插入雌索头部,然后插进替木来牢固地连接上。
在主干绳上每隔1-2米处栓上若干分支绳。
绳索的粗细长短视参赛人的多寡而定。
上千人参加的拔河绳一般要半米粗,长度300米左右。
赛前,在农乐队的带领下,参赛者抬着拔草龙(拔河)绳,绕村一周,然后直入赛场。
将双方的拔草龙(拔河)绳用木棒连接牢固后参赛者各就各位,接起分支绳,笛声吹响后,双方在领队指挥下,一边拼命拉着绳索,一边齐声喊着“嗨唷!”“嗨唷!”。
哪方先把绳索拉过分界线就能取胜,一般采取三战两胜决定胜负。
5、跳板
跳板的跳法多种多样,多姿多彩。有直跳,即蹬离板后两腿伸直跳;屈腿跳,即人体腾空后弯屈大腿跳;
剪子跳,即腾跃后将腿伸直前后分开跳;
空翻跳,即腾跃后向前或向后空翻一周跳。跳板长五点五米、宽三十五至四十厘米、厚五、六厘米,大多用木质坚硬又极具弹性的水曲柳木板制成。
跳板中央的下面放“板垫”,使木板两端可以上下活动。“板垫”多用稻草捆,用草袋装满土亦可,高度以三十厘米为宜。
跳板中间有一个支点,跳时两人分别站在两端,轮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弹力把自己和对方弹向空中。这样反复地一起一伏,奋力向上跃起,不断增加腾空的高度并做出各种花样动作。
跳板靠两人协调合作,有时边跳边唱,一人唱,一人和。
‘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
1、角抵
击鞠(也就是现代的马球)亦称打毬或击毬,唐代较为盛行。游戏者必须乘坐于马上击球,击鞠所用的球有拳头大小,球体的中间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种质地轻巧且柔韧的木材,球的外面还雕有精致花纹。
‘肆’ 荡秋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A朝鲜族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民间游戏,每逢节日聚会,人们便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朝鲜族妇女,聚集在参天的大树下,或高耸的秋千架旁。
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在人们的欢呼、叫好声中荡起了秋千,她们一会腾空而起,一会俯冲而下,尽情地欢乐,长长的裙子随风飘舞,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朝鲜族妇女荡的秋千,不仅高,而且还很飘,有的秋千几乎都荡平了,真可谓是触目惊心。荡秋千比赛分为单人和双人两种。
(4)少数民族喜欢什么游戏扩展阅读
朝鲜族清明祭
除了在野外“寒食”,朝鲜族的寒食节还要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如踢足球、荡秋千、踏跳板、踢毽子、放风筝、赛跑、摔跤等。朝鲜族认为,了却了对亲人的思念后,要展示自己生存的精神和能力,于是进行体育活动。
这和朝鲜族能歌善舞有一定联系,这些户外活动都是一些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都是身体和能力的展示。野外“寒食”不仅祭祀了亲人,而且促进了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
在这个节日里,踢足球和荡秋千是最为普遍的运动。仪式结束后,大家在田野里踢足球。也有的在回去的途中或在自己家的地边架一个秋千,这是一种简易的体育活动,都是为了释放心情。
有时,一些街道和社区也会组织专门的踢球和荡秋千活动,从而把朝鲜族的寒食节内涵与民族体育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朝鲜族特色鲜明的清明祭习俗。
‘伍’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游戏拜托了各位 谢谢
秋千 跷跷板 朝鲜族的
‘陆’ 新疆少数民族的民间游戏有哪些
新疆各民族民间的竞技与游戏活动很多,游牧民族多为骑马在草原上进行竞技,参与性很强,如赛马、叼羊、姑娘追、马上拔河等;农业民族的娱乐活动多以观赏性为主,如达瓦孜、斗狗、斗鸡等。
①赛马。赛马是以牧业为主的民族酷爱的体育活动。每逢秋高马肥、节日喜庆期间,人们都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活动。牧民的孩子七八岁就开始骑马,常年的马上生活练就他们强健的体魄和精湛的骑术。哈萨克草原上的赛马尤为壮观,参加者多为男女少年,一般选择在辽阔平坦的草地上。届时,身着盛装的牧民从四面八方涌来观看。比赛开始后,骑手们扬鞭催马向前冲,观众欢呼雀跃,喝彩声和冬不拉急骤的琴声混成一片,气氛极热烈。赢得第一的骑手得到奖励,夺得冠军的骏马也深受追捧。
②射箭。射箭曾经是狩猎者和战士的基本技能,锡伯、达斡尔、蒙古、哈萨克等民族普遍都有跑马射箭的历史传统,锡伯人尤爱射箭。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闻名全国的“箭乡”,锡伯族也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当地锡伯人家多备有弓箭,许多人自幼拉弓练射。逢年过节,经常举行射箭表演和比赛。锡伯族射手曾屡次在国际和国内箭场获得奖牌,为祖国、家乡赢得了荣誉。
③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语,即“高空走绳”,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杂技艺术,极受欢迎。场地上拉起几十米高的绳架,大绳绷紧后,形成一个由低向高、坡度不同的直线。表演者手持一根3米多长的横杆,用以保持身体平衡,在唢呐和大鼓的伴奏下,轻快地走上绳索,直达绳架顶端。行进中要做各种表演:侧身、倒退、腾跳、倒立,以及蒙眼走绳、高空坠人等,极为惊险,观众紧张得发出阵阵惊呼声。以前,此项活动只有男子才能参加,现在也有女子上场。新疆吾守尔家族从事达瓦孜表演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第六代传人、被誉为“高空王子”的阿迪力?吾守尔,以其高超的技巧和无畏的勇气曾连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使达瓦孜艺术广为世人知晓。
④摔跤。摔跤是一种展现个人体力和耐力的运动,为各民族男性共同爱好。摔跤的形式多种多样。蒙古人的摔跤通常在盛大的节日举行。身着“昭德格”(摔跤衣)的选手分两队,依次各出一人比赛,以双肩着地者为输。哈萨克人每逢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举行摔跤活动。过去摔跤是在氏族部落间举行,哪个部落取胜,荣誉就属于哪个部落。摔跤手一般都赤裸上身,系腰带,头上缚以彩带或戴帽,得胜者有奖。哈萨克族有一种有趣而古老的摔跤形式:摔跤手两腿套在一只麻袋里,彼此用上肢进行较量,以不跌倒者为胜,一般采取三局两胜制。还有马背上的摔跤。比赛时,两马相交,骑手互相扭拉对方,先离马落地者,或被擒到对方马上者为输。维吾尔人的摔跤多为节庆、婚礼中的助兴活动,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当裁判。不同区域的维吾尔人摔跤形式也有不同,如阿图什一带盛行抓腰带摔跤,哈密、吐鲁番等地盛行抓腿摔跤,等等。
⑤叼羊。叼羊是牧民们在马背上进行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每逢喜庆(节日、婚娶)和集会时举行。哈萨克牧民把叼羊看作是一种祈求幸福的仪式。叼羊在开阔平坦的草地上举行,参加者在马上争抢一只宰杀并处理好的公山羊,以抢上者为胜方。参加叼羊者人数不受限制,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分为两组,过去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现在多以地域为单位。有“对叼”和“群叼”之分,前者是单人竞争,后者是群体作战。大型叼羊活动时,骏马飞奔,骑士抢夺,观众助威、欢呼声四起,场面极为壮观。
⑥姑娘追。“姑娘追”是哈萨克族民间青年男女在马背上的一种游戏,也是哈萨克人节庆或集会时经常举行的娱乐活动之一,现在已发展成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姑娘追”在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参加游戏的青年男女,先各自物色好追赶的对象(一般是不同氏族部落的人),骑马并行前往指定地点。一路上,小伙子可以向姑娘说各种俏皮话,或表白倾慕之情,姑娘不能生气。到指定地点后,小伙子立即返身先跑,姑娘紧迫不放,并可举鞭抽打,以报复刚才对方的调笑,小伙子不得有反抗行为。游戏活动场面热烈,妙趣横生,也是年轻人彼此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古就受到内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因地处边陲,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数量众多,而显示出与内地汉文化明显差异的异域色彩,别具魅力。继承、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希望,也是新疆发展可以凭借的巨大的文化资本。对各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将对新疆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责编:艾吉尔古丽
·新歌唱新疆——新楼兰姑娘
·新疆歌舞——花开满枝头
·新疆歌舞——蓝色心情
·亚新之都—乌鲁木齐
·琴弦上的博尔塔拉
·西部热土——独山子
·
‘柒’ 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有趣的游戏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过去主要是男子参加,近年来一些地方也组织了女子足球队。摔跤的方式较独特。
打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是妇女的体育运动。她们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飘、悠、巧、柔、美、欢。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顶坛竞走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活的体育项目,坛或罐中都装有水或米,规定一定的距离,参赛者甩开双手潇洒走一回,先到终点而滴水不洒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