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构游戏
1. 结构性游戏是什么
积木游戏 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晶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空心或实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这种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较早,也较为普遍。 积竹游戏 指将竹子制成各种大小、长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们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积竹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还可建“桥梁、公园”,构造出的物体同样栩栩如生,富有情趣。我国南方盛产竹子,积竹游戏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积塑游戏 用塑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
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如楼房是有层次的,房顶有尖的、平的,也有圆的,桥梁是桥面和桥墩组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引导幼儿掌握结构造型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结构造型的能力
①识别与使用材料的技能引导幼儿认识结构玩具,识别结构元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会选用结构元件去构造物体,会灵活使用材料。
②结构操作技能引导幼儿学会积木的排列组合(平铺、延长对称加宽加长加高围合,盖顶、搭台阶等),积塑的插接、镶嵌(整体连接、交叉连接、端点连接、围合连接等),以及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技能。这是幼儿构造物体的基础。
③设计构思能力引导幼儿整体构思构造计划,使幼儿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构造活动。在构造实践中能根据需要修改、补充,以取得结构成功。
④掌握结构分析技能使幼儿学会看平面图纸,能把平面结构变为立体结构,会评议结构物。
⑤集体构造的技能引导幼儿在集体构造中学会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 结构游戏是什么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沙,雪等)进行各种建筑和构造活动,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结构游戏的主要类型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构造游戏、拼棒游戏、拼图游戏、玩沙水雪石等自然材料游戏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游戏无论从材料、玩法还是在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塑料接插,金属螺丝结构等等,结构游戏的概念扩展了。幼儿园常用的构造材料有积木、积塑、积竹、金属材料、泥、沙、水、雪等等。一般可根据结构游戏中运用的材料来确定构造游戏的类型,当然某种结构游戏往往不止用一种材料,在区分时不能绝对化。
(2)什么是建构游戏扩展阅读
幼儿园里的结构游戏可以分为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区角游戏或晨间游戏中的桌面结构游戏,另一种是创造性游戏中的地面结构游戏。
一般在玩桌面结构游戏时,地面结构游戏区不会开放;玩地面结构游戏时可能会开放桌面结构游戏,幼儿的作品将送到地面结构游戏区作为材料的补充。教师心目中的结构游戏更偏向于地面结构游戏,桌面建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过渡环节和增加小班幼儿自由练习的机会,因而在玩桌面结构游戏时,教师往往忽略对游戏的评价和指导。
在地面结构游戏中,幼儿往往建筑师的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搭建,而教师也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评价和指导游戏。因此在地面结构游戏中,有角色游戏的成分,但根据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能够区分出它究竟是结构游戏还是角色游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结构游戏
3. 如何指导幼儿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小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小班幼儿在建构中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但他们一般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嬉戏性较强,作品结构较为简单。
指导要点:1.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纸盒等材料,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2.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4.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学习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延展向整体布局过渡。例如,搭建楼房和小区。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但是建构作品大部分不讲究对称和平衡。
指导要点: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3.教师可尝试提供作品构造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纸搭建。4.教师可要求中班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例如,三名幼儿合作搭建公园、停车场等。
三、大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大班幼儿能够搭建出有场景、有情节的较高水平的建筑群且其建构作品多为立体结构,讲究对称和平衡,比较形象。
指导要点:1.在中班搭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转向、穿过、平式联结和交叉联结等建构技能,搭建复杂的三维物体。例如,搭建立交桥、拱形门等。2.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整齐对称、平衡的构造,尝试整体布局,学习选择使用辅助材料。例如,在公园里搭建相呼应的前门和后门,在住宅区里搭建左右对称的凉亭、路边的花草等。3.教师引导大班幼儿在搭建前学习商讨、分工,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例如,经过商讨后大家分工,有的搭建楼房,有的搭建停车场,有的搭建花园,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围墙,形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区。4.引导幼儿建造有一定主题和情节发展的、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群。例如,让幼儿根据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主题情节的发展,搭建池塘、磨坊、鸡舍、篱笆以及蜜蜂房等,有了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幼儿的兴趣往往会更加浓厚,有助于幼儿搭建出结构更为复杂的建筑群。
4. 建构游戏属于什么领域
建构游戏属于教育领域。
主要的目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孩童的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当如何适当的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简介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指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沙,雪等)进行各种建筑和构造活动,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结构游戏的主要类型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构造游戏、拼棒游戏、拼图游戏、玩沙水雪石等自然材料游戏等。
5. 建构游戏包含哪些构成要素
结构游戏的要素包括:
1.选择游戏材
2.假想建构物
3.搭建造型
4.对建构物的利用。
6. 建构游戏基本遵循的思路是什么
建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
7. 什么是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沙,雪等)进行各种建筑和构造活动,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结构游戏的主要类型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构造游戏、拼棒游戏、拼图游戏、玩沙水雪石等自然材料游戏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游戏无论从材料、玩法还是在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塑料接插,金属螺丝结构等等,结构游戏的概念扩展了。幼儿园常用的构造材料有积木、积塑、积竹、金属材料、泥、沙、水、雪等等。一般可根据结构游戏中运用的材料来确定构造游戏的类型,当然某种结构游戏往往不止用一种材料,在区分时不能绝对化。
(7)什么是建构游戏扩展阅读
幼儿园里的结构游戏可以分为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区角游戏或晨间游戏中的桌面结构游戏,另一种是创造性游戏中的地面结构游戏。
一般在玩桌面结构游戏时,地面结构游戏区不会开放;玩地面结构游戏时可能会开放桌面结构游戏,幼儿的作品将送到地面结构游戏区作为材料的补充。教师心目中的结构游戏更偏向于地面结构游戏,桌面建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过渡环节和增加小班幼儿自由练习的机会,因而在玩桌面结构游戏时,教师往往忽略对游戏的评价和指导。
在地面结构游戏中,幼儿往往建筑师的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搭建,而教师也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评价和指导游戏。因此在地面结构游戏中,有角色游戏的成分,但根据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能够区分出它究竟是结构游戏还是角色游戏。
8. 建构游戏属于规则游戏吗
建构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
要素包括:1、选择游戏材
2、假想建构物
3、搭建造型
4、对建构物的利用。
9. 结构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建构游戏是指幼儿操作各种结构材料(积木、积塑、辅助材料等)进行物体造型的游戏。在建构游戏中,幼儿既可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形态,又可以把自己思维中想象的物体具体化, 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对幼儿的认知、空间感知和审美、身体大小肌肉、社会性等各个因素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我园在建构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探索出了不同的指导方法。
一.不同年龄段的建构水平
1.小班幼儿搭建特点
小班幼儿的搭积木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搭建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小班在建构中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自己也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因此小班儿童的积木游戏嬉戏性较强。小班幼儿的建构作品所用的材料数量少,结构较简单,多为竖直条状结构(即由基本块层层垒高而成)。
2.中班幼儿搭建特点
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搭建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对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对建构的坚持性也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搭建向整体布局过渡,例如:搭建楼房和小区。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再现和创作,合作意识开始萌发,但是建构作品大部分不讲究对称和平衡,缺少经验。
3.大班幼儿搭建特点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掌握一定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大班幼儿的建构作品多为立体结构,讲究对称和平衡,比较形象。能够搭建出有场景、有情节的较高水平的建筑群。
二.不同年龄段建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幼儿在建构游戏时教师采取的主要指导方法有:当幼儿遇到建构技能的困难时给予指导、教一定的构造技巧、使用示范讲解方式教幼儿搭建一些物体、提供建构作品范例供幼儿参考等。
1.小班搭建区的指导要点
(1)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引起他们对积木游戏的兴趣,激发他们搭建物体的热情。
(2)教师积极鼓励他们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他们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
(3)教师引导幼儿主要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例如小班幼儿在建构区可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
(4)教师引导幼儿建立搭建积木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并学习收拾整理积木的方法。
2.中班搭建区的指导要点
(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积木搭建不同的物体。
(2)在小班搭建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3)教师可尝试提供积木构造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纸搭建。
(4)教师可要求中班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比例如三个幼儿合作搭建公园、停车场等。
3.大班搭建区的指导要点
(1)在中班搭建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转向、穿过、平式联结和交叉联结等建构技能,搭建复杂的三维物体,例如搭建立交桥、拱形门等。
(2)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整齐对称、平衡的构造,尝试整体布局,学习选择使用辅助材料。例如,在公园里搭建相呼应的前门和后门,在住宅区里搭建左右对称的凉亭、路边的花草等。
(3)教师引导大班幼儿在搭建前学习商讨、分工,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例如,经过商讨后大家分工,有的搭建楼房,有的搭建停车场,有的搭建花园,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围墙,形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区。
(4)引导幼儿建造有一定主题和情节发展的、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群。例如根据图画书《母鸡萝丝去散步》,幼儿根据主题情节的发展,搭建池塘、磨坊、鸡舍、篱笆、蜜蜂房,配上相应的辅助材料等,有了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幼儿的兴趣更加浓厚,搭建出结构更为复杂的建筑群。
总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搭建水平不同,呈现的作品特点不同,教师的指导也要有所不同。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获得了各种经验,这些经验帮助孩子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10. 幼儿建构游戏的内容来源于什么
来源于生活总结和发现啊。
建构游戏:指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 作建构物体或材料, 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思维和创作塑造物体形象、创造性反 映周围生活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