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游戏充钱怎么解决
1. 孩子上网打游戏充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疫情期间教育部下发通知: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全国各地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忙着看直播教学、打卡、交作业,不少家长直接把手机交给孩子。
线上教学有的孩子难进入学习状态
线上教学和课堂上课不一样,没有老师现场监督,有的中小学的家长开始抱怨,孩子在家上课很难进入状态,上网课有吃零食的、玩玩具、抠手、偷玩网络游戏等行为。
江西上饶市一名10岁男童,近日上网课时偷玩手机网络游戏,多次充值累计超1万元。他的爸爸发现后,罚他抄写数字1至1万。目前,他的爸爸正与游戏公司协商退款。
家长怎么预防?
现在的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比一些成年人玩的还要利索,在手机支付安全上,我们怎么防患于未然呢,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微信、支付宝的支付密码建议设置指纹密码或人脸识别。
2、取消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工具的小额免密支付,因为孩子都很聪明,他可能会尝试游戏里各种额度充值,不达目的不罢休。
3、进阶设置,在手机权限管理上关闭游戏的联网功能、短信功能、电话功能,比如苹果手机可以直接关闭APP内购功能。
4、设置好手机的支付安全中心,或下载安装360支付安全管理软件。
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单独购买手机,控制好他使用手机的时间。
社会上类似这样的事情比往常多出了不少。有的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协商解决可以拿回退款;有的却没有那么幸运,钱打了水漂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孩子还耽误了学业。
2. 小孩子玩游戏误充钱怎么办
可以要求对方退钱,协商不成可以起诉。
我国《民法》第十九条规定: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活动。
法条解读
1、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买游戏装备,打赏主播的钱,无论都少钱都可以要求退还。
2、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花了5块钱买游戏装备,一般是不予退还的,因为8周岁的小孩子已经具备了处分5元钱的处分意识和能力。
反之,若8周岁的小孩子花5000元钱打赏主播、买游戏装备,此时小孩子就不再具备相应处分意识和能力,因此可以要求退还。
其他法律法规
原文化部《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16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所以,网络游戏开发公司,也应按规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避免此类纠纷发生。
法官提醒,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特点,决定了该类案件取证时一般比较困难,监护人往往是事后发现。当监护人发现未成年子女存在网络游戏充值后,应当及时对游戏的账户信息、充值记录等予以保存,并及时报案。
3. 小孩从12岁就爱往游戏充钱,两年充了十万,现在还一直问妈妈要钱,妈妈崩溃大哭, 这个孩子应该怎么教
看问题你应该是这个妈妈或者替这个妈妈问的吧。
两年充值10万,一年5万,每月超过4000,孩子是如何得到这笔钱的呢?家长是应该首先反思的。
网络上有句箴言,只要你体会过你就可以明白说的是真的——一时充钱一时爽,一直充钱一直爽!
充钱玩游戏,这不是贪玩问题,这是心理问题,你的孩子对于充钱带来的“快感”已经沉迷无法自拔了,解决问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无非以下几种方式:
1、棒下出孝子或者送去杨永信那里,后者是个玩笑!
我们不应该盲目学习欧美,欧美相对淡泊的亲情和家庭观念就是后果。我天朝自古到现在,虽说棍棒相加太过分,但是该打几巴掌还是应该打的,毕竟我们没有欧美的人文环境,靠嘴说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他是体会不到事情的严重性的。
2、阐明道理 ,循循诱导。
讲道理不用说了,应该多开发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比如篮球、美食、下棋、免费的电子竞技等等,通过转移“快感”,来达成戒掉游戏充值的瘾头,但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这个办法见效理论上会特殊慢,同时一旦他再次发现一个引起兴趣的充值类游戏,特别容易复发。
3、断绝经济来源。
这个不用多说了,但是维持正常需要的还是要给的,同时要提防亲戚、家属等给予钱财,让他只能通过节约自己的生活费用,比如饿肚子等方法才能获得钱去玩游戏。这个见效最快,但是心得硬起来。
4、陪他一起玩游戏。
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他充钱。但相对来说,你需要做到游戏比他玩的好,玩的精,让他逐步的明白游戏是一个休闲娱乐的东西,不能往里面投入超过自己能力的钱,必须合理的充值。这个时间比较中等。
最后说一下,你孩子的这个问题,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们做家长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纵容了这么久,为什么知道后还能维持到“年”的时间。同时也要反思,为什么你们孩子会对一件错事觉得理所当然的可以做。
现在学校修德已经不能指望,如果家长还用工作来做借口,不教育孩子修德,那么是不是其实错误的是你们家长呢?
4. 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充值的钱可以退回吗
可以的。
孩子玩游戏充值的钱可以退。若要追回则需要拿出两个证明,如下:因为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你是孩子的监护人,要证明孩子在玩游戏充钱的时候,不在场;要证明,你的手机的使用和充值,都是由未成年人实施的。
定义
网络游戏区别与单机游戏而言的,是指玩家必须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多人游戏。 一般指由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产品集合。
而单机游戏模式多为人机对战。因为其不能连入互联网而玩家与玩家互动性差了很多,但可以通过局域网的连接进行有限的多人对战。
网络游戏的诞生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游戏服务,提升全球人类生活品质”。
5. 发现孩子玩游戏时充钱,怎么杜绝他这种行为呢
既然他有了这个想法 那么你已经没有办法完全制止,过度的干预只会让问题愈演愈烈。既然偷偷的充值不好 ,那就放心大胆地让他充值。既然是孩子又是偷偷的 所以目前的金额还不会很大,那么索性站出来给他充值。但是充值的金额和次数要控制。
一直充值下去毕竟不是办法。所以你要找到一个更有意思 东西用来代替。只有遇到更好的才会抛弃原来的。
6. 小孩乱充钱玩游戏怎么要回来
法律分析:如果孩子年龄小而且充值金额大,可以要求退款。我国法律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同意、追认。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7. 孩子玩游戏,往里面充值了很多钱,家长该怎么办呢
引言:现在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到了网络游戏当中,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些比较严重的呢,直接在里面充了很多的钱,要知道这些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往游戏里面充了钱之后就一定要做一些补救措施,否则的话这个钱就真正的没了。
8. 如果4岁孩子玩手机充游戏了找客服不给退怎么办
你可以起诉他们若要追回则需要拿出两个证明,如下:
1、因为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你是孩子的监护人,你要证明孩子在玩游戏充钱的时候,你不在场。
2、你要证明,你的手机的使用和充值,都是由未成年人实施的。这两点都比较难以做到。(8)孩子玩手机游戏充钱怎么解决扩展阅读:根据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20条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所以,小学生的充值行为,肯定是无效的,游戏公司也应该退钱,但实际上,退钱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