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混班体育游戏的好处
1. 孩子做的运动游戏好处多,都有什么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是非常喜欢做游戏,家长平时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也能够陪孩子做游戏。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尽量多陪孩子做一些运动游戏,因为运动游戏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增强孩子肌肉的力量,还能够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塑造孩子的性格。
三、促进孩子良好的性格成长
让孩子去做一些运动游戏,还能够促进孩子的性格成长,因为孩子在做运动游戏的时候,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锻炼大脑,锻炼孩子的意志和性格。当孩子在游戏里面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这对孩子的意志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在游戏成功之后,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能够倍增,孩子也会变得更加优秀。
2. 幼儿混龄班教育的好处
幼儿园混龄班的好处
1、提供不同年龄幼儿的交往环境
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混龄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能让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年龄大的幼儿充分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照顾帮助别人。这些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不易学到的。
2、加强独生子女情操培养
独生子女往往存在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等个性问题。混龄班的活动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儿童交往环境的缺陷,有效抑制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特征的产生。
3、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具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幼儿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语言上更明显地表现了想说、愿说、敢说,并喜欢共同感受说的快乐。在这一时期,若进行有效的混龄教育,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影响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确实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4、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3. 混龄班教育的好处是什么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孩子(3-6岁)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更主张采取开放式的、个别化的教育,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学习,充分地思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混龄班教育的好处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孩子在团队中的角色转变——从跟随者到领导者
孩子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的对象逐步成长为照顾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在身体发育、心理及“社会角色”上不断发生变化。尤其对于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他们可能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将不利于孩子发展集体意识。
童童妈妈和我们分享了一则童童在混龄班里的小故事:有一天,童童从幼儿园回来和我说:“妈妈,今天我帮助了我们班的一个小妹妹穿衣服,老师表扬我了”。童童妈趁机表扬童童已经是一个大姐姐了,要多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她很高兴地回答我:“我最喜欢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了,我是一个好姐姐。”
二、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一起成长
观察、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混龄班里,年龄小的孩子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大一点儿的孩子学习,得到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
孩子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孩子,与他们一起活动而得到益处。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研究发现,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的儿童有正向的影响。他们由于帮助了别人,又得到成人的赞扬,会更加善于互相帮助。
三、可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混龄教育因其混龄编班,扩大了孩子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孩子交往,班级即是社会的雏形。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小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跟着大孩子学会许多知识和本领,大孩子会在与小孩子的交往中学会关心、帮助、宽容、谦让等品质。
混龄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教育孩子之外,要充分地运用“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如同龄促进、异龄促进、角色换位等,使每个孩子身心同步成长。
混龄教育对教师和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混龄教育中,教师必须在同一个空间面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这些都对教师的素养、能力、智慧提出了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龄教育又不同于偏远地区小学的复式教学,更需要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从课程上来说,混龄教育更需要班本课程,需要教师拥有更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更适宜课程的开发和更巧妙的教育设计,其要求之高、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拓展:
论全托园开展混龄班教育管理的意义论文
摘要:
混龄班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高低混龄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寄宿制全托园所中的混龄班级教育模式本身的特点就具有天然的优势,在生活中孩子们不仅是和自己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幼儿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促进了幼儿情感、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混龄班这个新的教育形式下,家园合作也要创新思路,探索新的模式,充分发挥家园双向互动教育作用,在合作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沟通中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
全托;混龄班;社会性;教育模式
1、混龄班级教育对全托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意义
1.1为幼儿交流间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
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史与周围环境产生作用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在一起,每个幼儿的发展阶段不同,相互交流中,低龄的幼儿或及外籍幼儿通过模仿高龄幼儿的语言,将会更快地学会语言,高龄幼儿用过日常生活中纠正低龄幼儿的错误而提高自我的'语言水平,达成共同进步。
1.2混龄班教育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间的情感交流
在全托园所中混龄班级的幼儿生活与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环境的变化,以前的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幼儿的角色随着变化,促进他们不断接受新角色和适应新朋友的加入,这样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为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空间。
1.3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认识的发展
通过各阶段时间的教育观察发现,同龄间的幼儿在一起生活与游戏容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因为模仿是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很重要的原因,没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间不像成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混龄班级的幼儿在一起生活活动时候,高龄的幼儿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识行为,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高龄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并从中学会观察、模仿,更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在混龄班级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依赖性、独立性及交往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认识的发展。
1.4促进幼儿相互间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利于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全托园混龄班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和游戏,幼儿相互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榜样习得交往与合作。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不同的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实践,各阶段幼儿充满自信心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1.5对二胎政策后具有补充作用
如今国家实行二胎计划生育政策,应该说,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和异年龄段幼儿的交往对现在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教育课程,混龄班的教育对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启赋意义,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混龄班教育对于教师的发展与要求
混龄班级教育应该向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切能让儿童有效地达成愉快、和谐发展的形式都是值得提倡的,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和制度都是有价值的,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形式都是值得提倡的,因此,在更新家长关注家庭教育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完善和提升教师的素质,并不是会教育幼儿的教师一定能教育好幼儿,混龄班级的幼儿教育需要特殊的素养,尤其是以母性之爱为核心的情感素养。
2.1从“教育者”变成了“引导者”
在混龄班级里,各年龄段的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喜欢活动区域和材料,主动学习。混龄班级的教师需要更敏锐的捕捉和引导孩子的微妙丰富的情绪感受,与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借助“学习故事”这一先进理念和做法的引入学习,引领教师创设一个基于儿童需要的主动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儿童在这个环境中却自主地探索和游戏。
2.2从实际出发
混龄班级的儿童教育如果背离了儿童的成熟水平和儿童的需要,如果融入了太多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就会异化幼儿教育,过度夸大混龄班级的教育可能性,因此,要研究混龄班级的儿童教育,要从实践出发,深入地、系统地关注儿童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进程,让幼儿间真正的过上适宜自我的教育生活,真正有效地促进混龄班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混龄班级的教育环境中,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式丰富多彩的,对每个幼儿来说这种互动都在不断更新发展,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2.3改变自己
首先,改变的是老师的教育思想,老师们不再过多地注重教学结果,不再要求所有的孩子同一水平地掌握教学内容,理解孩子之间的发展差异性。混龄教育活动使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重过程与重结果的中心转移。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小组研究、同伴互助、个性表达和表现的机会。生活课程、游戏活动、体育锻炼这种混龄班集体活动,孩子们感兴趣,各自经验的累积更是有利于各年龄段的孩子各取所需的达成自我发展。
3、混龄班要努力做好家园合作
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混龄教育是一种新的实验性的形式,从自身利益出发,家长们是抱有期望和焦虑的复杂心态,只有获得父母的参与和支持,达成家园合作,才为重要。
3.1明确理念,找准定位,激发兴趣
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表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重要性,了解家长的需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3.2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注重实效
混龄班级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了解家长的基础上设计好每一次的家园互动的活动,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学会正确对待幼儿的自我发展。
3.3拓展思维,换位思考,双向反思
要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教师了解家长、理解家长,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不断从教师和家长的两方面去反思,拓展自我的思维方式,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不同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加强对混龄班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了解混龄班级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教授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技巧,还可以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经验或走出去学习的机会等,对混龄班教师给予恰当的期望,给予教师工作上的及时反馈和适当的建议,接纳教师的“失败”,允许他们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总之,幼儿园为混龄班的教师提供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教师才可以放下包袱,消除挫折感、增加信任感,进而积极的参与到混龄班教育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洪霞.答新手幼儿教师120问:怎样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积极[M].
[2]刘晓颖.发现儿童的力量[M].
4. 幼儿园混龄班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
摘要 幼儿园混龄班的好处
5. 幼儿园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有哪些方面
1、、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有助于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人的健康在于运动”,相信这句话你一定不陌生。同样,幼儿的健康更是如此。
2、幼儿身体的各机能发展还不完全,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幼儿需要得到不断的体能训练及提升,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长。因此,运动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
3、体育活动不是机械的训练,而是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融入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之中。幼儿在游戏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动作。
4、中班幼儿玩“小马运粮”游戏,让幼儿穿上“马蹄”,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更容易进入游戏的情境,在穿越不同障碍的同时,锻炼了幼儿走、跑、钻、平衡等综合技能。
(5)混龄混班体育游戏的好处扩展阅读:
幼儿的许多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通过虚拟情境,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了解社会交往的手段。
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通过多种方法,利用游戏规则和玩法诱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参与行为。
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了与同伴间沟通、互动的机会,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能以发展。借助体育游戏这个平台,大大提高了幼儿间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
6. 体育游戏对学生的作用有哪些
具有良好的增强健康的效果;
体育游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育游戏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7. 幼儿园混班教育的优缺点
优点:混龄教育更加接近于真实的社会,可以弥补同龄兄弟姐妹的缺失,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智力水平.
不足:对幼儿园老师专业素质要求高,大龄儿童容易出现争强好胜现象等
望采纳啊。
8.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游戏活动中的混龄互动,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选择,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但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在社会性游戏中模拟现实生活,感知社会角色关系、角色规则,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孩子最喜欢玩的就是角色游戏,他们都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我来当妈妈”“我来当爸爸”“我是医生”“我要当生病的孩子”。在混龄班的孩子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配各自的角色,大的孩子乐于指导小的孩子,而年龄小的孩子也愿意效仿大孩子的行为。例如: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公共汽车上等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如同在劳动中一样,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思维。”角色游戏是由混龄幼儿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大一点的幼儿能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研究发现,在混龄幼儿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中,随着孩子们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容日益丰富,幼儿间的情感更加深厚。无论是在幼儿园的走廊里,还是在操场上,他们只要相互遇到,就会兴奋不已,热情拉手拥抱,自然地坐在一起聊天。幼儿的认识、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的对象、内容丰富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户外活动中的混龄互动,激发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在混龄活动中,我们利用幼儿混龄互动培养幼儿之间交往的主动性。在混龄活动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他们最喜欢的活动。这种自发的、内在的活动和游戏会让幼儿之间消除最初的陌生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例如,在户外混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大型器械、海洋球、扭扭车、攀岩、小桥、皮球等各种好玩的器械,小班的孩子们在与中大班孩子共同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拓展自己的游戏经验、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在自然地状态下与中大班的孩子自由交流,体现出一种生态的、和谐的交往美。有些孩子在中大班孩子的带领下在大型器械上玩警察的游戏、玩妈妈送宝宝上幼儿园的游戏,在这种活动中既发展了小班的角色意识,又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体育活动中的混龄互动,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体育活动是幼儿喜欢并且参加最多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我们以“大带小、小促大”进行混龄体育活动,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克服困难,学会本领,让他们产生一种喜悦心情,感到自己很能干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孩子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运西瓜”,活动规则要求幼儿两人一组,不能用双手,只能利用肚子夹紧西瓜(皮球)横向走动,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在游戏中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相互结成了对子,一开始球老是掉下,后来经过观察,交流,学习,终于成功了,游戏中幼儿不但能夹紧球而且行走的速度比较快。在这些活动中,中大班幼儿共同活动,大班幼儿照顾弟弟妹妹,保护好他们,让他们先玩后自己再玩,而中班幼儿喜欢也愿意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使大班幼儿有了自豪感和自信心,更乐意和弟弟妹妹交往了。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大年龄的孩子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小年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龄大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助和启迪,大年龄孩子能在小年龄孩子羡慕、崇拜的目光中感受自己的力量,也能从中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所带给他们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小年龄孩子也会从大孩子身上学到关心别人,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并且也会逐步树立自己的一份自信心和责任感。活动中,合作成为幼儿的真正需要,孩子们在多种探索中悟出了合作游戏的意义,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在合作中增强自信心,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区域活动中的混龄互动,增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作为混龄教育的载体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同龄、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
根据本园的特点,各班围绕一个内容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如围绕“周围的人”主题,设置“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人”、“我的全家”等活动内容,围绕生活活动,设置“美食城”、“我来做导游”等内容。教师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新型的、趣味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幼儿积极操作,反复实验,自由交往,不懂的、不会的就主动去请教同伴,不管是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都会乐意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相互适应,相互欣赏,在相互磨擦中解决矛盾,达成一种构识,正是由于这各学习和磨擦使幼儿学会了适应,学会了社会公德,逐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幼儿变得聪明,能干变得自信,大胆。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又是幼儿愿意交流、愿意倾诉的亲密朋友,孩子们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大家庭式的混龄环境中,不仅主动获得了多种知识经验和技能,而且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幼儿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等社会性发展,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幼儿通过和同伴群体进行交往学会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亲社会行为,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