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类别 » 可以让孩子放下手机的游戏

可以让孩子放下手机的游戏

发布时间: 2022-09-24 16:27:20

A. 孩子沉溺手机游戏,父母不打不骂,该如何让他轻松放下手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的孩子一边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而另一边又沉溺于手机游戏。作为父母,怎么才能在不打不骂的情况下让孩子轻松放下手机呢?我觉得有如下的这些措施。

总的来说,放下手机也不是那么困难的,只要父母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找到生活当中的乐趣,多发现好玩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也会慢慢戒掉对手机的依赖。父母也不要过多地苛责孩子,偶尔让孩子放松一会。

B. 打骂无用,家长用这3招,孩子乖乖放下手机,不再沉迷游戏

导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电子产品,尤其是 手机 。我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许多孩子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 低头族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随处可见。尽管手机的出现确实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便捷,但对孩子而言,手机玩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暑假的到来,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玩儿手机、打 游戏 ,父母也非常着急于孩子对手机沉迷。

还有一些孩子拿着父母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在 游戏 中买装备,或是打赏某些主播等。有个新闻报道说,一个做环卫工人的母亲辛辛苦苦攒下四万元钱,却被自己年仅12岁的孩子 挥霍一空 ,就为了打赏一个网络主播。 这表明长时间玩儿手机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真的想 解决问题 ,帮助孩子放下手机,必须先找到问题产生的 根本原因

1、父母的影响

实际上,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下意识地 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举止 ,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玩儿手机,那孩子也会这样。 长此以往的沉迷玩儿手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导致视力下降,还会使得孩子不爱思考,思维缓慢,学习也会跟不上。

实际上,现在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如果父母有较强的家庭教育的观念,就会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读书看书, 为孩子树立榜样

如果父母无法避免在家里长时间玩儿手机,那一定要明确让他知道你用手机在做什么, 引导孩子 健康 地使用手机

2、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上有太多诱惑,也因为小孩子 自我控制能力差 ,就会无法避免这种诱惑。如果同新闻报道的那个孩子一样,花掉了家里的积蓄,这会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孩子的认知能力不足,他们的金钱观念并不明确。但手机是一把 双刃剑 ,如果使用得当,将对孩子大有裨益,但如果使用不当,孩子就会毁了。

用独特的教育方式,着名主持人倪萍让自己的孩子从 游戏 迷逆袭成学霸

倪萍的儿子虎子从小就对 游戏 很痴迷,在学校为此经常被叫家长。 但没想到倪萍会对儿子说:我们不上学了,回家玩去吧!

倪萍不仅 没有指责 自己痴迷 游戏 的儿子,还让他不受限制地在家里玩。她也放下工作和儿子在家开心地玩了三天 游戏 。

谁也没有料到,就这样过了几天后,虎子 主动 告诉倪萍他 想上学 。有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但是不得不说倪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成功。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平时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玩儿手机, 多读书 或者 和孩子一起做 游戏 、玩耍

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一直玩儿手机,孩子的 好奇心 会让他觉得手机上有非常好玩儿的东西,也想拿着玩儿,一步步的孩子就会沉迷手机。

另外,在孩子看到自己其他的朋友、同学已经有手机,想让家长也买给自己的时候, 父母一定要拒绝 。别人都有的东西未必是对自己好的。一旦孩子痴迷玩儿手机,想要戒掉就会很困难。

2、告诉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当孩子对手机产生兴趣时,父母先不要用打他或骂他的方式制止他,而是应该正确引导他。首先, 告诉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比如查询学习资料,玩益智 游戏 等, 让孩子知道手机最重要的用途是学习知识

3、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通常导致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原因是在家里没有其他的 娱乐 活动,或是父母看到孩子玩手机没有正确引导。父母平时一定要带孩子多进行 户外活动 ,踏青、 旅游 等等。这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身体 健康 。

这个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并不是每个父母都像教育家一样会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如果父母总是爱用评判、讲道理、甚至是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效果差,也会越来越困难。

结语 孩子的生活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父母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用正确且适当的教育方式,避免陷入教育误区。

C. 让孩子放下手机的方法

和孩子一起运动(游戏)。这样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和孩子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之间的接触、视线交流以及彼此之间无拘无束的笑,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能够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和孩子一起阅读。大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看书,但阅读习惯不是一下就可以强迫来的,而是从小的潜移默化形成的。从小的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其实也是一种良性互动,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和孩子一起接触大自然。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听听鸟儿枝头叫,虫儿草中鸣。看看蝴蝶丛中舞,鱼儿水中跳。闻闻泥土的芬芳,尝尝溪水的甘甜。放放风筝,听听耳畔的风声。生活不仅是城市喧嚣,还有大自然的宁静。

让孩子练一门才艺。比如练舞蹈、弹钢琴、学唱歌、下下围棋。这种对孩子进行的高雅艺术熏陶,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注意力、协调力与自信力。这三种能力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

陪孩子一起练书法。孩子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主要是训练了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从而使它们更加协调和灵活。经常有规律的训练,更有益于有益于大脑的生长发育。和孩子一起练,孩子书写的欲望会更浓烈。

给孩子讲伟人故事,树立远大理想。中外名人故事很多。无论是古代的“胡服骑射”“曹冲称象”,还是近代老一辈革命家故事,体坛明星故事。都可以讲给孩子听。“志当从高远”,从小树立远大目标,自觉远离手机游戏。

D. 家长只要学会哪2招,就能让沉迷手机的孩子乖乖放下手机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若是再这么玩下去,以后可就废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其实想让孩子改掉沉迷手机游戏的坏习惯,家长只需要学会这4招就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

1、转移孩子注意力

有些家长比较省钱,不愿意给孩子买玩具,认为玩具这东西玩一会儿就丢了,买几天就不用了太浪费。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想法,对很多孩子来说,玩具的吸引力远比手机要大,家长可以通过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别让孩子一直沉迷于手机游戏。



但是要注意,家长赞扬孩子的时候不能太敷衍,也不要太笼统,这样孩子才会主动放下手机和家长沟通交流,也会变得越来越出色。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可以买一些育儿的书籍来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哦。

E. 三个技巧,教你帮孩子放下手机,远离游戏

四定法:

确定学员受众:

对于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感到困惑、迷茫、无助的父母们。

确定学员痛点:

我们大多数父母対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而感到困惑、迷茫、无助,竟不知道如何下手对孩子进行教育。

确定本课目标: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我们最应避免的错误做法以及我们通过三个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帮孩子放下手机,远离游戏。

确定核心方法:

1.做榜样引导法

2.转移注意力法

3.赚取使用权法

【片头】

大家好,我是一米阳光。

【上期回顾】

上节课我们分享了XX

【课程引入】

作为父母,我想你一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1.我们的孩子只要看到手机就开始玩游戏,视手机为生命,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被动应付学习。

2.我们的孩子原来学习成绩很好,自从有了手机,沉迷游戏,成绩大幅度下滑,不再有上进心。

3.我们的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一提到学习就脾气暴躁到歇斯底里,不想去学校,甚至严重到想辍学。

心理学家阿德勒那句话:“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都全力以赴地爱着孩子,而大多数的父母却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更不会通过科学有效地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有些父母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部分父母养而不教、教而无方。因此,关于孩子各种教育的问题也随之就出现了。特别是现在,我们的大多数孩子越来越迷恋手机,沉迷游戏,这让很多父母陷入迷茫与焦虑之中,甚至有些时候感觉措手不及,惶恐不安。

其实,孩子在叛逆期不管有什么样的状态和表现,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叛逆期有高度的认识,而且要格外重视,意识到这是孩子在不断地成长,绝对不能忽略对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的正面引导和教育。那么,今天我就教你通过三个方法帮孩子放下手机,远离游戏,让其快乐成长。

【课程预告】

今天这节课,我会教你通过三个方法,科学而高效地帮孩子放下手机,远离游戏,释放你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帮助孩子树立和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励孩子积极向上。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我们最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第二部分,三个方法帮孩子放下手机,远离游戏,快乐成长。

学完这节课,相信你会正确对待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这件事情,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会再迷茫,再害怕,再无助。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我们最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课程主体】

一、 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我们最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

1.说教、唠叨式教育

现在的孩子对手机格外痴迷,看见手机,就十分欢喜。只要手机到手,就开始毫无节制地玩,不管有学习任务,还是没有学习任务,更不管周内还是周末,他们此时心里就一个念头:天不大,地不大,唯有手机最大。我们这些父母真可谓是苦口婆心,好话坏话一遍又一遍就像复读机一样,给孩子说光说尽,千言万语足以汇成汪洋大海,淹没孩子,不仅没有把孩子叫醒,而是一次次把孩子推向深渊,最终孩子对我们的说教与唠叨选择了自动屏蔽。

我们只注重了说教的时机与次数,而根本没有注意说教的质量与结果。孩子対于我们的说教与唠叨早已产生了免疫力,最终只能是置若罔闻,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越陷越深,而给我们带来的却是焦躁不安。

2.包办、妥协式教育

我们大多家里现在最多两个孩子,要么就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孩子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到穿什么衣服,小到应该玩什么玩具,更不要提洗袜、洗鞋子这些简单的活儿,就包括上下学的书包要么在我们的肩上,要么就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一切我们给包办的妥妥的。他们就像一个个木偶一样,在我们的宠爱中生活。

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形成了,孩子只要哭闹发脾气,我们就会无条件地妥协,一方面可能是我们家境优渥,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我们耳根清净,这两种息事宁人的无底线的妥协,会让孩子形成一个意识:只要使招,父母就得妥协。所以,才有了今天孩子手机拿在手里玩游戏,我们三令五申说教他们根本不会理会,若我们强制没收,他们就会选择儿时的把戏“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却步了。

3.批评、打骂式教育

我们这一代很多人接受的就是以暴制暴式的教育,有的父母总是喜欢用贬低、威胁的方式教育孩子。我们深受父母思想的影响,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理论,再加我们上平时工作的忙乱、压力大等原因,教育孩子越来越没有耐心,更不会选择精细化的教育方式,只要遇到孩子犯错就会大发雷霆,不是骂就是打,若孩子拿手机玩游戏屡教不改,定会把手机摔个支离破碎,这样的粗放的教育方式,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批评教育孩子是可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就事论事,不能动不动就破口大打骂,棍棒伺候。我们教育孩子目的是为了解决出现的一些不良的问题,而不是给孩子增加没必要的负担。这样教育的时间长了,孩子在我们面前会越来越无言,宁愿沉迷游戏之中,也不会和我们交流沟通。

二、巧用三个方法,帮孩子放下手机,远离游戏。

1.榜样引导法

教育界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问题,要改的是原件!”

我们下班回家及时放下手机,要么夫妻双方一起进厨房,要么一起打扫家,孩子学习时,我们也能够放下手机,进入学习状态,与孩子一起学习。即使我们不再说教,孩子认为爸爸妈妈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会更努力。相反,如果我们在孩子面前整天手机不离手,甚至有些时候因为我们看到一些搞笑的情境,跟着一起说笑,孩子的好奇心会更重,这样孩子就不会专注于学习,他要么坐着左顾右盼,要么会跑过来和你一起看,时间长了,他会对手机慢慢上瘾,认为手机这么好,无须学习,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孩子对学习不专注,无心思,而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结果。

其实,孩子就是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放下手机,孩子放心上,做好孩子的榜样,奠定孩子美好未来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比自己更优秀的孩子!

2.转移注意力法

当孩子的注意力一旦全部集中在手机上,这处理起来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即使你把手机藏了,他会翻箱倒柜找;手机摔地上了,他会想尽办法再弄一个。如果他实在没有办法可想,他可能会正面和你挑战,轻则,我们还能适应,万一重了,后果不可想象。因为,他对手机有瘾了,这个时候我们再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其实,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平时多带孩子出去一起玩,带上孩子和要好的同学打打球,游游泳,看看电影,骑车兜兜风,组织孩子们来一场轮滑比赛等等活动。时间一长,孩子活动的习惯就会慢慢形成,孩子就不会那么痴迷手机,他们自己会主动要求你带着他出去。

这种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不仅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释放学习上的压力,还有娱乐性,同时也能享受到亲情和友情,令人身心舒畅,对身心都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效果。

3.赚取使用权法

“无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这句话同样适应于教育孩子。

当我们的孩子过分痴迷手机时,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干家务活、读书、提高成绩、在家与学校的表现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来一一赚取一定的积分,根据积分的多少,然后兑换成玩手机的具体时间,而玩手机的这个时间一定是每周的周末、假期,要求必须定时、定点、定量,其它的时间一律不允许玩,孩子按规定时间玩完,一定要把手机交到我们的手里,我们平时也一定要把手机管理好。如果定了这样的规矩,一定要约法三章,严格执行,不能孩子稍微说两句好听的话或因为你忙,就把手机甩给孩子,这样的话,前面所做的努力就都半途而废了,后果会更严重。

孩子大多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平常惯的,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耐心引导,相信用这个方法,孩子会慢慢疏远手机,在学习与生活上会更积极向上。

【本期小结】

我们总结回顾一下今天的课程,我们在第一部分探讨了孩子迷恋手机,沉迷游戏,我们最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第二部分探讨了具体的解决方案。1.做榜样引导法;2.转移注意力法;3.赚取使用权法。我们通过这三个简单而高效的方法来帮孩子放下手机,远离游戏。相信以后,当孩子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不会再退缩和害怕,一定会充满勇气和力量!

【下期预告】

好啦,本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为你分享.......。

【片尾】

我是一米阳光,咱们下节课见!

F. 家长难题,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游戏

让孩子放下手机关键在家长,家长平时多注意观察,一旦孩子拿手机就要对他监督、限时,即便查阅学习资料这样正当的理由,也要限时,绝不能让孩子成瘾。过度玩手机对学生危害极大,家长需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老师也要经常教育学生不玩手机,不在手机上布置作业……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促使孩子真正放下手机。

总之,平时给孩子多买些书,买些开发智力的玩具,陪孩子阅读,做手工,画画,运动,亲子节目等给孩子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多往学习方面引导,父母必须树立更高更好要求,从小培养,从小抓起,相信孩子一定能有改变!



G. 可以控制孩子手机的的软件有哪些

在不良信息泛滥的当前,未成年沉迷手机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家长想要对孩子的手机加以管控已经成为目前很普遍的现象,在家长之间似乎达成了共识。

目前市面上的管控软件有不少,家长真正了解的却很少。熊孩宝、格雷盒子、爱熊宝这三个软件都具备让家长合理管控孩子手机的功能。虽说出发点是一样的——控制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机,但功能和体验和体验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里小编进行了一个横向测试,对这三款软件进行比较,分析每款软件的优势、劣势,精益求精的帮助家长们寻找最合适的监管软件。

一、限制功能

1.熊孩宝、格雷盒子、爱熊宝这三款软件都具备应用限制功能。
2. 而控制网址的功能熊孩宝和格雷盒子有这样的限制功能,爱熊宝暂时没有。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上图。

3. 亲情号码设置,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三款软件都可以设置亲情号码防止陌生电话带孩子的打扰。但使用下来的感受格雷盒子的电话拦截方面还需要改进。

二、监控内容

家长通过熊孩宝软件和孩子的手机进行绑定,进而就可以获取到孩子的活动记录。可以被家长获取的内容有孩子使用的软件、网页以及每个软件、网页的使用时长。格雷盒子对这个监控内容同样可以获取使用的软件、网址及各项使用时长。爱熊宝因为没有对网站进行限制的功能,监控内容这也不存在网址的记录。

三、防沉迷功能

熊孩宝的防沉迷设置按星期设置,每天可以使用的时长,一天中可以使用的时间段都有设置,设置比较灵活。相比格雷盒子和爱熊宝的一键管控给家长的选择要多一些。

四、内容资讯
这个板块目前爱熊宝相对熊孩宝和格雷盒子来说有已经有一定的架构,熊孩宝在这各方面还需改进。这个内容资讯还是看家长们的诉求,就我个人使用而言还是功能实用偏重要一点。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476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914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1373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1463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822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105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807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994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871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