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类别 » 游戏可以做到自律吗

游戏可以做到自律吗

发布时间: 2023-03-26 06:21:22

❶ 游戏自律什么意思

玩游戏要有节制。
用一段很通俗的话来表述,就是:我很喜欢打游戏,但是我还是提醒自己要抽时间去看看书,学点东西,以保证我在几年之后,还能够拿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继续开开心心地打游戏。
我很喜欢吃东西,但是我还是提醒自己要保持每天运动的习惯,以保证我在十几二十年之后还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身材,可以继续开开心心地吃东西。
所以说,打游戏不可怕,也没必要内疚担忧,重点是要有意识地去寻找“满足短期欲望和追求长期欲望之间的均衡”。

❷ 你拒绝不了游戏,拿什么来自律呢如何变得自律

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都爱打游戏,没提醒的话,他们都可能打上一整天。但是给他们都调好提醒的闹钟,区别就体现出来了,自律的人闹钟响了就停止打游戏了,不自律的人掐死闹钟,继续打游戏。

不久后你会发现,跑步也罢,学英语也罢,除了得到健康与知识,更重要的是,事先承诺,自我激励这机制设立起来了,你像一个被告知要聪明的聪明人,再也不会浪费自己的聪明。

当然了,最重要的都是开始,效果一万条好,不开始,都是白说。成功的最大敌人,不是不知道成功的好,而是没有开始。

立刻行动吧。

❸ 玩游戏的孩子也自律

我家儿子上初二,也玩游戏,但是从来不耽误上课和学习。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大力支持孩子玩游戏。

我儿子喜欢看B站上的视频,也喜欢自己剪视频,还喜欢玩模拟开飞机游戏,他制做的视频很多都跟飞机有关。每当他视频上新,告诉我点击量是多少,现在他的粉丝是多少时,我都鼓励他祝福他,我说你剪辑的视频里有你的创意和构思,你是个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

后来他想在电脑上玩游戏,我家电脑太旧了还是xp系统,为此我专门换了最高配置的电脑,儿子自己在淘宝上买来飞机操纵杆,买游戏软件,游戏插件,他的游戏需要很多插件,正版的都很贵,他自己想办法在网上淘,安装时各种bug,他想尽办法去一个个克服,每当他装上一个插件,他就很有成就感,我会说太棒了,你又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困难,没有困难能打败我儿子。

前几天,我说儿子我发现你特别有钻研精神,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逃避,妈妈很欣赏你这样的品质,有这样品质的人都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马云就是这样的人。他最近也经常跟我说,妈妈,我觉得自己好棒呀,我发现没有我想不到的办法。我说儿子,你怎么这么棒,我有你这样的儿子太幸福了。

孩子通过玩游戏,提升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是自律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是去认可欣赏他玩游戏,而是认可欣赏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所以我家孩子玩游戏自己规定时间,到点就收工,偶尔也会时间长,我会提醒他注意保护眼睛,他就会很快收工。

当然如果孩子能在运动,学习,读书,其他爱好中找到自我价值感就更好了,孩子会将在这些活动中找到的自我价值感和好感觉平移到学习上来,他自然就会协调好学习和游戏的时间,也会自律。

另外,我支持孩子玩游戏,最重要的前提是亲子关系良好,假如亲子关系有问题,要先建关系。所以说,教育孩子没有灵丹妙药,只有对症下药,没有成功捷径,只有独辟蹊径,只有父母学习成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才能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❹ 以游戏的态度生活,看透游戏的本质:父母的水平,决定孩子的发展


对待事物的态度,常常可以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出发,便可窥见一个人整体的态度。比如,父母对待孩子" 游戏 "的态度。大多数家庭里,父母对待 游戏 的态度是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层次的:从父母的本意上讲希望"一刀切",孩子不玩 游戏 才好,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种愿望又很难实现,所以在现实中大部分是这样的:父母和孩子一天到晚为了玩不玩 游戏 、玩多长时间 游戏 明争暗斗、鸡飞狗跳,但有时候父母觉得麻烦,尤其不想让孩子烦扰自己的时候,也会默许甚至主动让孩子去玩会 游戏 。

在父母对待 游戏 的态度上,孩子感觉到的是拧巴和分裂。所以,孩子也因此变得分裂。

" 游戏 "这个概念,其实有很多的层次,如果父母能够高屋建瓴,站在不同的层次去理解它,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将这些人生观灵活的应用到亲子教育中,效果可能会更加不同。

这这篇文章里,我将围绕" 游戏 "这个主题,就对 游戏 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展开讨论,阐述电子 游戏 成瘾背后的根本原因,最终落实到 游戏 和人格之间的关系。希望这篇文章对于父母对 游戏 的态度,有所启发。


学心理的人,常说"玩"心理,这让很多初学者颇为恼火,觉得在"玩"这个词汇之下,有一种轻佻怠慢的感觉。对待"玩"这个词如此反感,其实也反应了不少人对待" 游戏 "的态度。

人们之所以把 游戏 和玩物丧志相关联,是因为我们对待 游戏 ,有太多的误解。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 成年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从孩子身上观察到 ,所以成人是来源于孩子的, 对于孩子来说, 游戏 是他们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容 ,但是,很多成人在脱离儿童阶段之后,对于 游戏 的理解反而变得越来越狭窄,认为 游戏 仅仅是一种 娱乐 ,并经常把 游戏 和学习树立为对立关系,家长经常和孩子说:你必须做完作业才能玩——这样的态度,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越来越厌恶学习,沉迷 游戏 。

我们可以尝试脱离这种对 游戏 狭窄而偏颇的认知,重新认识 游戏 。 游戏 到底是什么呢?法国着名思想家蒙山说:" 不应该把孩子的 游戏 仅仅视为 娱乐 ,而应看作是孩子们最认真的行动 。"

在 游戏 的过程中,儿童通过 游戏 表达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运用 游戏 去试图解决并驾驭生活中曾经遇到的和正在面临的极其复杂的矛盾 。所以从某种程度说, 游戏 是儿童的" 工作 "。儿童的 情感 表达和规则树立,常常是在 游戏 中被构建的。所以, 游戏 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更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将 游戏 对于儿童的意义延展开来,放到人生的宏观构建中,人的出生到死亡,本质上也是一场 游戏 。有开始,有结束,中间有很多心得体会,也有很多障碍困难,如果带着 游戏 的态度看待人生,会发现人生是一条连绵不断的轴线,那些成绩不值得夸赞,困难也不值得放大——因为它们都只是人生构建的一小块拼图而已。

带着 游戏 的态度看待人生,会感觉轻松很多。 当父母自己从对于 游戏 和玩乐的紧张和警惕中解脱出来,不再苦大仇深,认为人生皆苦,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而自由

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制造麻烦的原因,看待问题的态度才是。 以 游戏 态度看待人生以及人生中的困难,本质上是以轻松和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樊登曾有一次反省:我们给孩子的玩具是不是准备的太多了?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家庭的现状。物质的丰富和家长的期许,使得家长给孩子准备了太多的玩具,在这些由玩具构建的 游戏 当中, 孩子面临太多的玩具,会产生茫然和选择焦虑,更会容易跟着 游戏 制造商的设计,掉进 游戏 的陷阱

大道至简,大音声稀,大行至朴...所有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好的。 一些简单的玩具材料 ,比如泥土、面粉、水等,看上去简单朴素,但实际上却 能极大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让他们用有限的材料制造出无限的变化 而一些复杂的玩具 ,无论看上去怎么精巧,实际上都在出厂前经过了设计师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对于这件玩具,它 可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一切都在已有设计的范围之内

玩具如此, 游戏 也是一样。一些简单的 游戏 ,比如去大自然直接和自然接触,家长不打扰孩子的 探索 ,孩子的 每一个细胞便都处于 探索 和思考之中 ,通过 探索 ,孩子的认知范围得到了扩展,心情得到了放松。相比之下,一些有标准答案但却披着 游戏 外衣的所谓寓教于乐,常常因为目的性太强,标准过于单一,而让孩子很快失去了 探索 的兴趣。

孩子是很感性的动物,家长的很多目的并不需要通过语言便能被孩子真实的感知 ,比如家长用小卖部买东西的方式教孩子算数,本质上是一种很好的 游戏 方式,但是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家长太过急于求成,目的性太明显,而且总使用同一种方式,那么孩子就会很快厌倦。

说到底, 好的 游戏 ,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帮助孩子增加 探索 世界的兴趣 。从这个角度说, 游戏 不仅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比如读书,本质上也属于一种 游戏 ,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增长见闻,也是他们 探索 世界的一种方式。

如果家长能对于 游戏 的理解更加深刻,就会明白" 人生处处是 游戏 ",这样的家长会允许孩子抱着 游戏 的轻松态度,在各种形式的 游戏 当中获得成长。

在众多 游戏 形式中,电子 游戏 是最令家长忧心忡忡的,关于电子 游戏 的权力之争也无时不刻不在家庭中上演。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玩电子 游戏 会玩物丧志,因为沉溺电子 游戏 的孩子会明显表现出上瘾的症状,所以家长全力制止。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电子 游戏 特别容易上瘾?它最大的害处在哪里?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帮助孩子从成瘾性质的电子 游戏 中解脱出来。

电子 游戏 不同与实体 游戏 ,它会剥夺孩子的真实体验 。电子 游戏 最大的特点是 魔幻化 。拿所有人都知道的《俄罗斯方块》这个 游戏 来讲,把横的、竖的等各种形状摆放在一起,就能控制堆积的高度。在玩 游戏 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是自己的能力达到的这个效果,但实际不是,是 游戏 的精心设计 达到的效果。

电子 游戏 给人以"意念到手指",就能大功告成的幻觉 。但实际上,所有的模块、道具、场景都是设计好的,只需要大脑发号司令到手指,就能收获 控制感和成就感 通过这种魔幻的方式获得的镜映,本质上是水中的月亮,经不起打捞

当孩子通过 游戏 ,误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便轻松获得成功,就不会再想要回到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再使用复杂的方式获取成功 ,所以,这才是电子 游戏 最大的害处,当孩子使用简单而虚幻的方式累加对自我的认知,就会构建出一个虚弱的自我,这种虚假的自我经不起现实的检验和真实的挫折。

所谓 成瘾,实际上是沉溺于幻境而不愿自拔的表现

家长看到的是外在的行为,但是对于 游戏 的害处仍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有的家长虽然嘴上不允许孩子玩 游戏 ,但是常常又会将电子 游戏 当做对孩子的 奖赏甚至诱饵 ,这种行为本身,其实是没有真正认识电子 游戏 对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的害处所做出的行为。家长用自己的行动,无声的告诉了孩子自己的态度: 表里不一 。所以 孩子也会在这种无声的暗示之下,对电子 游戏 更感兴趣 。这一点,是值得家长注意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对于 游戏 能够做到自律,而有的孩子则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接近于问题的本质。

当孩子在其他方面没有获得相应的心理支撑,就容易对某一件东西产生依赖性的成瘾行为 。这其中最深层次的缺失,来源于 孩子与父母之间依恋关系建立的不够 。依恋关系构建于人的早年,如果在母婴关系中没有构建比较充分的安全感和依恋关系,那么孩子就容易在后天的发展中向外寻求这种支撑,反之,如果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对孩子的陪伴质量较高,能给到孩子较强的心理支撑,并培养出丰富的兴趣爱好,那么孩子就很难对一件东西成瘾。所以, 当父母看到孩子对手机成瘾的现象时,应该首先反省的是自己对于孩子的陪伴质量 ,自己在养育过程中是不是对孩子的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建立的不够。

因为依恋关系建立的不够,内在的安全感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孩子在 探索 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逃避挫折的现象 ——换言之,遇到挫折,安全感充分的孩子会想办法尝试挑战,而安全感构建不足的孩子则倾向于逃避,逃到哪里呢?自然是虚幻的世界。

如前文所示,在电子 游戏 构建的虚幻世界中,人能够实现动动手指就取得成功的快感,所以,这就让那些习惯于逃避现实的孩子很容易沉溺其中。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家庭关系中依恋关系构建不足,沉溺 游戏 的孩子被送到一些强制戒除网瘾的学校,情况反而变得更加糟糕的原因,他们即使迫于军事化管理而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一旦脱离那种环境就会马上复发,甚至更加严重。

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只单纯依靠外部强制来约束行为,这种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 加剧摧毁孩子的内在安全感 ——他在被父母送走的时候,感觉到的是深深的被遗弃感。所以,这种方法注定治标不治本。

只有从依恋关系的角度去理解 游戏 成瘾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有人会陷入困惑: 游戏 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其实 游戏 的态度和具体的 游戏 是两个概念,而对待 游戏 的态度,本质上反应出来的是家长的人格和认知水平。

第一, 游戏 的态度,本质上是轻松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忧心忡忡的家长恐怕很难展开笑颜,同理,一个总是警惕孩子过分放松的家长,就会不由自主对孩子实施控制和监管,在这样氛围下成长的孩子,自然也很难有一个轻松积极的态度去笑对人生。

所以,一个人是否会"玩",有没有好好玩的本事,实际上反应出来的是他内在的人格底色。

第二,是谈 游戏 色变,还是因势利导,取决于家长的认知水平。

思维方式越单一的父母,越习惯于用一刀切的态度看待事物。对待 游戏 也是如此,一味的禁止,反应出来的是父母认知的狭窄和教育方式的单一。孩子是一个复杂的个体,父母对待孩子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做出相应的调整,从来就没有简单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这中间的细微差别,需要父母的认真揣摩。

第三,对待已经出现问题的解决态度,取决于父母的人格水平。

对于已经出现 游戏 成瘾,厌学逆反的孩子,很多家长表现出来的是忧惧,并因为忧惧而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控制,结果适得其反。

其实出现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常常是给了自己"自省"的机会。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父母需要做的是反思自我,看看自己的教养方式出现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企图改造孩子。

所以,出现问题从来就不是真正的问题,而遇到问题而仍不能自省,才是真正的问题。

第四,家长应该认识到: 游戏 不是问题,是孩子和 游戏 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把一切问题都放在"关系"的框架内进行理解,就会看得更清楚很多。与 游戏 同理,孩子的学习不好,本质上是孩子与学习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孩子与学习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本质上是因为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投射了太多对父母的恨意 ,比如对父母控制自己的反抗,对父母入侵自己边界的对抗,对父母过分强调学习,过分功利的对抗等等。同样, 孩子与 游戏 的关系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本质上,仍让是孩子和父母关系的投射,孩子在父母这里不能获取足够的安全感和依恋关系,于是转向了更轻松获取这些内容的地方,这便是 游戏 。从这个角度说,孩子沉溺 游戏 ,实际上是对现实残酷的逃避。

所以, 当从关系的视角去看待这些现象时,就会发现一切关系,都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的对外投射。

所以, 真正需要修补和改造的,不是学习,不是 游戏 ,而是亲子关系的质量 。很多家长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却用错了地方。

所以, 关系好了,一切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 。也可以这样说:所有外显的行为,不过是一个人内在关系的镜像投射。所有, 游戏 其实是背了亲子关系的"锅"



写在最后

本质上说,我们看待任何一件事物的态度,反应出来的都是内在人格。包括认知,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等等。

之所以写 游戏 这个话题,是因为现实中因为 游戏 产生了太多的问题,而太多的家长在这个问题上虽然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但是却没有真正看透它,读懂它,自然也就很难产生真正有效的工作。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纠缠于 游戏 到底该不该打,能不能玩的家长,有一些启发。


❺ 关于自律坚持的游戏

自律是打破一些坏习惯坚持好的习惯。自律实际上就是自我约束机制,自律实际上又是自我的克制和忍耐,自律实际上又是意志坚强!
自律游戏包含时间、心理、生理及对事物的做法和重复。
时间的约束,联众游戏、对战、对抗游戏最难控制。好比如玩游戏手游及端游。已经答应了自己要玩最后一把最后一把,然而一把把的直到凌晨四五点钟,当然时间上尽管是充沛的,可能不上班也可能休假也有可能还在读书,但是自律跟年龄无关。通过时间的克制过程,中间是有一个心理上的问题,对事物的执着问题上,寻求心理的平衡和刺激,以至于达到自己向往的结果。事物本身就有得有失,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玩游戏就玩了10个小时,12,15个小时,那么一天只能玩游戏,只剩下劳累的身心,什么都不能做,这是亚健康的。

❻ 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

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

你知道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吗?很多孩子的自律性差都跟成长环境有关系,引导孩子变得自律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1

1、与孩子一起制定约束的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想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就要让他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一个具有较强规则意识的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他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才能保证将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约束的规则,让他学有所循,行有所依,这样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在生活中以规则为行为准绳。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可以制订约束的规则,比如孩子回家要先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不可以做其他事情,书桌上不准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写完作业要认真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

无论孩子是遵守了制订的规则,还是违反了制订的规则,我们都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通过我们的表情、语言、动作,孩子就会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慢慢地,他就会坚持遵守规则,自控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2、通过游戏训练孩子做到自律

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他最喜欢的活动,而且游戏本身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性,遵守游戏规则是参与者的基本条件。

如果我们经常和孩子玩游戏,就可以让他懂得游戏的规则,并且遵守规则,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提升自律性。

3、教给孩子自我控制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行动前,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孩子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动,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因此,为了提升孩子的自律性,我们应该教给他自我控制的`方法,让他学会“三思而后行”,先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管不住自己,经常做小动作,时不时说几句话。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让他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的后果,会不会带给自己和他人不好的影响。

当孩子认识到这样是不对的,会打扰老师的上课,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时,他自然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

渐渐地,孩子的自我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就能管住自己认真上课了。

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2

一、帮助孩子做出人生规划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名人故事,然后在询问孩子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孩子自己做出人生规划。

并鼓励孩子,告诉他未来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让孩子自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现在有许多家长都喜欢“包办”孩子春隐的未来,家长认为让孩子学什么好,就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不管孩子的感受,到最后孩子没兴趣,学了也没学进去,钱白花了不说,时间还都浪费了。

家长不妨试着“放手”给一些让孩子做选择的权利,有困难自己学着面对,最后什么结果自己承担责任。

二、设定具体的目标

让孩子作出规划之后,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并分析要达成这个目标自己要有哪些前提条件,然后自己再把这些前提条件一一落实,如果太难还可以再次将条件拆分,这样落实起来就很容易。

要注意开始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定一个特别“远大”的目标或者理想,而是要一步一步来,这样才不会给孩子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当这一目标达成后,就可以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三、利用兴趣去引导孩子

孩子缺少自律性,很大程度可能是对这件事不感兴趣,那么家长就可以利用兴趣来引导孩子。

三、利用兴趣去引导孩子

孩子缺少自律性,很大程度可能是对这件事不感兴趣,那么家长就可以利用兴趣来引导孩子。

例如孩子不喜欢数学,那么家长就可以利用数缓森正学游戏、数字游戏、思维逻辑游戏来锻炼孩子,虽然孩子不喜欢数学,但一定不排斥这类游戏。

这样既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一举两得。

自律也是习惯的一种,只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孩子自然就会变得自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不自律的“问题”。

好的行为习惯越早培养越好,这都我们做父母的都知道,如果在孩子十多岁在想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非常难了。扰悔因为那时的孩子性格与习惯都已经已经成型了,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

❼ 提高幼儿自律意识的游戏有哪些

角色游戏。幼儿提供不同层面的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有交往的媒体。 游戏材料是幼儿赖以想象的物质基础,它间接体现了教师的影响因素。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并体现材料的创造性,为幼儿交往的必然性提供良好的中介物。 1、 整套的塑料厨具、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等成品玩具。购买的这些成品玩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对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些角色游戏玩起来必然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协调,才能正常运作。 2、 以物代物,妙用废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收集起来摆放在活动区,再经过孩子们的想象,可妙作他用,丰富游戏内容。如纸牛奶盒,在“娃娃家”中可当茶杯;在“动物园”中可当小狗的狗舍;在“小剧场”中可当魔术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学习,极大刺激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的交流提供极好的话题。 3、 幼儿参与制作并大胆尝试游戏材料新的组合方法。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游戏,情绪会格外高涨,游戏效果自然就好。利用性质相差较大的材料进行组合(如餐具与泥沙、水的组合),幼儿想象的空间增加,游戏的复杂性、趣味性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相应增多。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025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409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931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954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387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671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281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541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427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