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俗游戏有哪些
① 朝鲜族的习俗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6)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 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毕。
② 关于朝鲜族的民族游戏~~具体点啊~~急死啦!!!!
目前很多朝鲜族传统游戏,如斗牛、斗鸡、石战、尺子游戏、贯钉、打搂、八道棋、对垒棋等已经完全消失。目前,吉林延边地区朝鲜族成员中年长者还可记得小时候玩过的,而年轻人反而对现代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记载,20世纪初延边地区的龙井、图们、珲春等地己有秋千、摔跤、跳板等传统游戏项目;到了60年代初,朝鲜族聚居地方到处可以看到摔跤的场面。如今原来普及和开展较好富有民族特色的秋千、跳板、拔河、摔跤等这些传统游戏,更多局限在大型运动会或节庆假日里才能看到,冰爬犁、转风轮等游戏,虽然偶尔能够见到,但已经处于随时都会消失的境地。
随着社会发展朝鲜族的很多传统游戏已经失去早期的社会功能,具有新的文化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原本很普及的游戏活动也随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生存观念的变化逐渐失去生存空间而逐渐消退、甚至完全消失,如农乐游戏(又称农乐舞、农乐歌)是朝鲜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游戏之一,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反映了农业生产为主的朝鲜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情感。过去朝鲜族成员庆丰收时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常常进行这种农乐游戏,而如今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逐渐失去了普及性。反之,一些游戏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生和生存必要性的加剧重新得到复苏和强盛起来。如前几年销声匿迹的滚铁圈、陀螺等游戏,如今出现复苏的趋势,花图、踢毽子、跳绳、风筝等游戏活动开展得也十分普遍。这也是民族文化一个独特的传播特征。顶水瓮是朝鲜族女性一个独特的技能,过去在朝鲜族聚居区到处可见朝鲜族女性头顶瓦瓮送水或搬运其他物品的景象。目前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些运动会上仍能够看到这种民族传统技艺。
传统游戏的制作、规则和玩规则发生变迁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体育游戏在制作材料的选择和游戏的规则、娱乐时间和节气、人员的配置、玩法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动态。以跳板为例,过去为了不使跳板错位或脱离垫木,常常是由一名妇女横向坐在跳板中间,而现在则用铁轴把跳板固定在垫木上;秋千过去常常设在河边高大的粗大树枝上,如今随着竞技范围的扩大与发展以及场地等因素的原因,大多设在广场或学校的操场等地,且大多用竖立架子的秋千。过去常用粗的木头,现一般用铁管,因为铁管设置和收回方便;过去纸质的花图牌大多由现在的塑质来代替,其图案的色彩和亮度也更加清晰;风筝的材质也不只局限在纸张、还有各种丝织品、高科技面料等大胆用于制作上,更加突出了空中的飘落和色彩等视觉效应。
如今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更加趋向于一种休闲的、降低其技术性和危险性,突出娱乐性和安全性的改进的秋千、跳板等传统娱乐设施,其游戏规则也有了一些新变化。
一些传统游戏在社会娱乐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特征方面也出现了新变化。如花图游戏由过去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娱乐活动,逐渐转向以老年人群体为主的年龄特征,其玩法也随着年龄特征有所不同,总体上老年群体的玩法比其他成年阶层的玩法相对简单易行。如今风筝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游戏,已成为中青年人和老年人放松心情、嬉耍娱乐的活动。
游戏种类越趋丰富多样
朝鲜族游戏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我国多民族共同生存的文化环境,使朝鲜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中一些游戏逐渐变为游戏种类,如扑克、麻将、门球、猜谜语、找宝游戏、对成语、俗语游戏、挂酒瓶、登山等。还有各种积木玩具、游戏角、秧歌舞等,已成为朝鲜族儿童喜欢的游戏内容。朝鲜族游戏发展呈现出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发展趋势。同时朝鲜族的很多传统游戏也已被其他民族接纳和吸收成为多民族喜欢的游戏项目,有些传统游戏还成为我国民族运动会的竞技项目或者表演项目,如秋千。
从朝鲜半岛引进新的游戏种类丰富了自己的游戏内容。如“四物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新型游戏,是指原本在野外进行的农乐游戏转变为舞台艺术形式的一种游戏。据说1978年2月诞生于韩国汉城钟路区的一个空间书廊,因这种新艺术形式是由四个人组成而得名。笔者访谈延边大学南熙哲教授时得知,“四物乐”是由韩国着名的民俗学家沈雨晟先生命名的,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四物乐”中的“四物”是指朝鲜族的长鼓、鼓、锣、擦等四种打击乐器。据调查,吉林延边地区“四物乐”游戏呈现出日趋普及和热涨的态势,且具有不同的社会群体。以延吉市为例,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先用实物来代替乐器进行娱乐,到了大班和学前班改用乐器来进行;中小学“四物乐”己经成为艺术节、庆典等活动的必演节目。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已设有专门的“四物乐”乐队,成为学校各类活动的首选节目。“四物乐”是在朝鲜族独特的艺术感觉和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以朝鲜族勤劳个性为文化象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最初引入“四物乐”时韩国曾选派专业艺术团体的专家、学者到延边地区进行免费讲授,免费提供相应的设备。这些新文化的引进和接纳,丰富了我国朝鲜族游戏内容,成为游戏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在原游戏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游戏种类。如顶水舞是朝鲜族顶水瓮游戏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常在一些大型庆典活动或民俗活动中进行。延吉市六一幼儿园、新苗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都开设了顶水舞课程,每年“六一”儿童节时都进行顶水舞表演。
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新的文化结构与发展模式的动态过程。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自始自终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撞击和影响,具有突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征。朝鲜族在不断完善本民族传统游戏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接纳他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特点。但随着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剧,目前朝鲜族传统游戏发展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一些游戏如不能及时更新和调整,必然面临更大的危机和挑战。要解决这些现实冲突和矛盾,必须要树立各民族共同和谐发展的文化生存理念,坚持文化相对论的发展观和认知态度,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民族文化结构,以使其适应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
(来源:《中国民族》)
③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俗风情大全)
激情舞动老里克。(资料图片)
制作打糕。柳龙锡 摄
延吉市朝鲜族上元节平鼓表演。李军广 摄
图们日光山油菜花海。代黎黎 摄
花甲花车。马景峰 摄
婀娜多姿的长鼓舞。金龙真 摄
1975年至今,延吉市中央小学对发展民族教育、培育民族人才的追求却从未改变,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振兴,得到蓬勃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典范。代黎黎 摄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总人口210.14万,其中朝鲜族人口75.72万,占全州总人口的36.03%,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1.36%。这儿是满族及其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清朝的“龙兴之地”。十九世纪后半叶,朝鲜移民陆续迁入,逐渐在延边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195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12月变更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从此,朝鲜族与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25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在延边的大家庭中,平等相待,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彼此借鉴的文化氛围。
延边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十分突出,是以中国朝鲜族文化为鲜明特色的、多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国文化相交汇的多元融合文化。其中朝鲜族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崇文尚礼,纳新喜乐。当地文化资源、旅游极其丰富,可以归纳为山水风光、边境风貌、古迹风韵和民俗风情等“四风”。
山水潋滟风光好
延边的山水有“大山水”和“小山水”之分。“大山水”是以长白山和图们江为代表,驰名中外、大气磅礴。“小山水”是指八县市都有自己的自然景观,如延吉市的山水以帽儿山、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为代表,珲春市以敬信的湿地、沙丘为代表,图们市以日光山、城子山、图们江为代表,敦化市以六鼎山、老白山、雁鸣湖、牡丹江为代表,龙井市以琵岩山、海兰江为代表,和龙市以仙景台、老里克、海兰江为代表,汪清县以满天星、兰家大峡谷、蛤蟆塘湿地、嘎牙河为代表,安图县以二龙山、雪山飞湖、大戏台河、魔界为代表,山川秀美,各具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延边的山山水水养育着各族人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催生了延边文化。驰名中外的三江之源长白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延边文化的灵魂。它挺拔峻秀,层次分明,变幻莫测,体现的是复杂多样性,属于多元的状态。极负盛誉的图们江,一路奔腾,汇聚了布尔哈通河、海兰江、嘎呀河、珲春河等支流,流入大海,是延边文化的源泉。它绵延千里,蜿蜒曲折,汇聚百川,流入大海,体现的是开放、包容的特点。
最具特点的是,人们传唱热度比较高的延边歌曲当中,都要提及长白山和海兰江、图们江。如《红太阳照边疆》唱到“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唱到“长白千里歌声嘹亮,海兰江畔红旗飞扬”等。充分体现了延边的山水是承载着人们向往寄托的精神家园,是延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边境风貌美如画
延边地处吉林省东部,中、俄、朝三国交界,面临日本海,位于北纬41度59分~44度30分,东经127度27分~131度18分之间,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西邻吉林市、白山市,北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46公里。
中朝边境线从长白山天池开始,沿图们江顺流而下,直到接近入海口,一路山水相伴,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对面的朝鲜滨海、多山、封闭、神秘。中俄边境线从防川村三国交界点到吉黑中俄交界点的红漆桩。这里群峰耸立、谷岭交错、沟壑纵横,有大三角山、五加山、水流峰、张鼓峰等五大主峰巍峨屹立。对面的俄罗斯因跨欧亚两洲,民族风俗、文化迥异,其远东地区属寒带气候,山区、滨海风光,展现的却是欧洲风情。
图们江下游三角洲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人民在此屯田戍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惨烈壮观的战场遗址。已发现的古遗址、古墓4处:六道泡遗址、黑顶子遗址、水流峰长城、圈河古墓群;石碣2处:土字牌、彭玉堂墓碑;战场遗址遗迹4处:回龙峰革命洞、玉泉洞越狱旧址、张鼓峰战役旧址、图们江口。
文物古迹风韵存
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状况。延边地区相继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一些古代文化遗址。古渤海国、东夏国在延边兴盛,满清皇族在这里发祥。
特别是2016年5月在延吉市发现恐龙化石后,把延边的文物古迹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2017年5月,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多名专家初步认定,在延吉市发现的恐龙化石为早白垩纪晚期至晚白垩纪早期过渡类型,距今约8000至9000万年。根据现场地貌研判,初步发现了如禽龙、甲龙、角龙等9种恐龙及龟、鳄类化石。
延边的文物古迹,分古代遗存和近现代遗存。古代遗存方面:遗址主要有“安图人”洞穴、一松亭遗址、永胜遗址、江东“二十四块石”址、渤海旧国等。城址主要有敖东城、西古城“中京显德府”、八连城“东京龙原府”、城子山山城、东古城等。墓葬主要有金城墓群、六顶山墓群、龙头山墓群、贞孝公主墓等。长城、交通道、驿站主要有古“长城”、古城墙、边壕、渤海交通道、清代官道、驿站等。
近现代遗存方面:遗址主要有珲春副都统衙门址、吉林边务督办公署址、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等。碑碣主要有龙虎石刻、土字牌、陈翰章纪念碑、朱德海同志纪念碑等。帝国主义侵华遗址主要有土门口、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旧址、老头沟“万人坑”址等。
百年家园,千年古松,万年石海,亿年恐龙,是延边文物古迹的浓缩景观。
民俗文化显风情
延边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国朝鲜族文化为鲜明特色的多元融合文化异彩纷呈,民族特色鲜明,民俗风情浓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完好,素有“礼仪之乡”“歌舞之乡”“教育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
教育风尚。延边人民崇尚文化、尊师重教由来已久,蔚为风尚,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延边近代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1904年创立了延边第一所公立学校县立北山中学堂(延吉市北山小学前身);1906年创立了中国朝鲜族教育的第一所私立学校瑞甸书塾;1921年创立的大成中学旧址(位于龙井中学院内)至今保存完好;1949年创立的延边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目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边教育由“民办公助”转“公办民助”,由政府主导办教育,并且重视民族教育,在朝鲜族聚居区以办单一的民族学校为主,在民族杂居区开办民族联校,单编民族班,用本民族语言上课。自治州成立66年来,延边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文艺风姿。延边文化艺术以朝鲜族歌舞为主要特色,兼具满汉风情。
经过多年努力,全州共搜集整理出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俗等10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余项,建立健全了全州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实现分级保护。全州共有国家级名录17项,省级名录83项,州级名录112项。
朝鲜族民间乐器主要有伽椰琴、长鼓、洞箫等,音色悠扬欢快,独具特色。传统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象帽舞等,舞姿或柔婉袅娜,或刚劲跌宕,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桔梗谣》《红太阳照边疆》《金达莱》等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明朗。
改革开放后,延边舞台表演剧目方兴未艾,歌舞剧《春香传》《阿里郎》,舞蹈诗、话剧《长白情》《没毛的狗》等都成为辉煌的艺术经典。
近年来,延边歌舞团《放歌长白山》等优秀剧目名扬国内外,新编排的《阿里郎花》获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延吉朝鲜族艺术团《四季如歌》、延边旅游集散中心原创《阿里郎秀—沈清传》已经成为着名文化旅游品牌;以“快乐延吉大舞台”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广场文化极具特色,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体育风采。延边素有“体育之乡”的美名。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跳板、荡秋千、掷柶等。每逢端午、中秋等节日及州庆日(9月3日),各地相继举办运动会,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便轮番上演。
摔跤体现的是力量与智慧的较量,尤为受到人们的喜爱。比赛时,双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立起,激烈角逐,以将对方后背压倒在地为胜。冠军的奖品是一头雄壮的大黄牛,这在过去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如今也沿袭了这个传统,只是黄牛成了道具,事后会按黄牛的价值折算成奖金。
跳板和荡秋千是妇女喜爱的项目,既是竞技,更是表演,展现了惊险刺激、飘逸洒脱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足球是延边的一张亮丽名片。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最早进行现代足球运动的地区之一。1908年,足球运动进入延边。上个世纪30到40年代,延边队曾6次夺得东北足球大会冠军。新中国成立以来,延边队代表吉林省先后夺得第一次全国足球大会冠军、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和全国首个城市运动会冠军;延边青少年队更是19次捧起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冠军奖杯。不仅如此,球类运动、游泳、健身、登山、自行车、马拉松等群众运动项目,延边参与人数众多,溜冰、滑雪等项目魅力十足。
美食风味。延边美食备受追捧,得益于食材优良、加工独特、场所干净。
朝鲜族日常喜食米饭,喝酱汤,吃泡菜,经典美食冷面、狗肉、打糕是朝鲜族的最爱。所做食物大多用清水煮熟后捞出切成块,蘸上用酱油、辣椒面等调料制成的特殊调味品,送入口中,讲究的是原味、营养和清淡。
如今,经过各民族的融合发展演变,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以朝鲜族餐饮为主要特色、各民族食品融会贯通的延边美食,可以分为六大系列美食。
饭系列包括石锅饭、江米鸡饭、米肠等;汤系列包括各种酱汤、肉汤、鱼汤以及参鸡汤等;面系列包括冷面、温面、豆浆面、炸酱面等;烤系列包括烤肉、烤串等;泡系列包括辣白菜、萝卜块等;糕系列包括打糕、米糕等各式糕点。
朝鲜族风俗。朝鲜族在饮食、服饰、居住、礼仪、节庆等方面都很好地保存了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并且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在饮食方面,打糕是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要打制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近年来,每当高考开始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在考场外把打糕粘在学校专门准备的木板上,以此来寓意“打高分”。
在服饰方面,朝鲜族有“白衣民族”之称,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服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
在居住方面,“四面坡、白灰墙”是朝鲜族传统房屋的显着特点,一般为草盖泥墙或瓦盖泥墙,刷白灰。房柱使用方木,抹墙时露出房柱与横带端面,显示出一种几何图形的美。
在礼仪方面,朝鲜族礼节很多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
朝鲜族有独特的家庭节日,如婴儿周岁生日、婚礼、回甲节(六十周岁生日)、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等。
朝鲜族的婚礼分为“女嫁”和“男娶”两个部分,现在通常是两家同时举办。婚礼上有一张很大的长条桌,上面摆放着代表各种寓意的糕点和水果,每家摆放不尽相同,但有两样东西是必备的,一是叼着红辣椒或红枣的整鸡,隐喻着早生贵子;另一样是埋着三个鸡蛋的一碗大米饭。鸡蛋是新郎必吃的食物,但只许吃两个,另一个则留给新娘。在婚礼现场要扔水瓢,新郎新娘一起拿起往地上扔。如果水瓢口朝上就代表生女儿,水瓢口朝下则代表生儿子。婚宴期间男女老少聚集在舞台中央,围绕新郎新娘载歌载舞,为新人送去诚挚的祝福。
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难得一见又非常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延边节日。延边人纳新喜乐的特点极其突出,把各个节日过得欢天喜地、热闹非凡。
岁首节,即春节,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节日来临前,人们就开始紧张忙碌地筹备着,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到了除夕,家家户户准备好丰富的食品,身穿崭新的服装,将房间、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欣喜的心情和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钟声的到来。
上元节,即元宵节。节日期间,朝鲜族全家人在早饭前要空腹喝“耳明酒”、吃药饭。上元节有许多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
九三州庆节,可以跟春节、五一、国庆等同日而语。每逢十周年大庆的时候,自治州政府在体育场里举行大型集会,组织上万人进行集体舞表演,还有上万人翻背景展板,这项活动号称世界第二(世界第一是朝鲜大型团体体操和艺术表演阿里郎)。
延边确定老人节比全国早10年,那是1983年8月15日,每逢这一天,全州各级组织都要组织老年人活动,家家户户也要请老年人吃饭,祝老人们健康长寿。
延边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丰厚的底蕴、鲜明的特色、诱人的魅力,在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中鲜艳芬芳、光彩耀人。
编撰:张伟国 王雨 代黎黎 实习生 张敬源
④ 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荡秋千、跳板以及顶罐走。
荡秋千,是早期朝鲜族节日里的一-种民俗游戏。后来,随着逐渐普及而演化成了一类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如今的朝鲜族中,荡秋千是妇女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也是庆祝节日和运动会时必不可少的项目。
跳板,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项传统活动。关于这一活动形式的来历,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按照风俗朝鲜族的妇女们不能出家门,天长日久便闲闷无聊。于是她们就发明了--种叫做跳板的游戏,名为做跳板游戏,实则是腾跃半空来观看墙外的风光。天长日久,这一形势逐渐演变为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了。
朝鲜族妇女以吃苦耐劳着称,而顶罐走路就是朝鲜族妇女很重要的一种生活习俗。她们从儿时起即开始学习顶罐走路,在长期的锻炼中能作到顶罐不用手扶,走起来自然轻松,大方有节奏。后来,这一生活习俗就逐渐地演化成一种很有特色的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一“顶罐走”。
⑤ 朝鲜族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朝鲜族的春节习俗,主要是守岁、祭祀与游戏,岁妆、岁画、赶夜光鬼等。
1 守岁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
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
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2 贴春联、吃八宝饭
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3 祭祀与游戏
在朝鲜族中,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农历1月1日,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祖先,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这是最重要的活动。朝
鲜族人祭祖有严格的说法,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祭祀的程序也很
严格。祭祀结束后孩子们向大人拜年,大人还礼祝愿。然后家属和亲戚们聚在一起玩掷毂游戏(用4个木块儿玩的朝鲜族传统游戏),跳跳板(姑娘站在长木板两端
轮流地跳的游戏)等游戏。并把有"装福"意思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摸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人们到长辈家去拜过年后,就玩各种民俗游戏,如玩尤
茨,跳跳板等等。孩子们则放风筝、玩陀螺、踢毽子、玩冰车等。
4朝鲜族春节食物
阴历年到来的时候,街道和村庄都披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过年这一天,主妇们摆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丰盛的年饭年菜,全家聚
在一起欢度节日。饭菜中大米年糕、年糕汤、朝鲜八宝饭和江米条是不可或缺的。年糕汤是把年糕切成柳叶状,放入各种作料,用肉汤煮成,味道好,营养丰富,人
人都爱吃。人们往往问孩子吃了几碗年糕汤,就是问他几岁了。
5 岁妆、岁画、赶夜光鬼等:
每年春节一到,朝鲜族妇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从早到晚都要在厨房里忙活,嫁到朝鲜族的外族姑娘也要同朝鲜妇女一样从早忙到晚。中国人春节都要吃年
糕,朝鲜族人春节也有专门讲究吃的食品,统称为“岁餐”。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古代的朝鲜族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
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万物更生复活之际的严肃和清洁。以前做米糕片汤的汤
是用野鸡汤熬成,现在野鸡难得,因此改用牛肉或鸡肉汤代替。有的地区朝鲜族人还喜欢在米糕片汤里加入山鸡肉、绿豆芽、蘑菇和泡菜为馅的饺子。此外,每个家
庭还会准备蜜糯油果、桂皮汤、八宝饭和肉片米糖等食品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
⑥ 朝鲜民族都有什么有趣的民间体育项目
荡秋千,是早期朝鲜族节日里的一种民俗游戏。后来,随着逐渐普及而演化成了一类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如今的朝鲜族中,荡秋千是妇女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也是庆祝节日和运动会时必不可少的项目。
早在13世纪,在高丽史《雀忠献传》一书中,就有“端午忠献设秋千戏于柏井洞宫,宴文武四品以上三日”的记载。到了15世纪,出现了把金铃系在秋千之上,测量腾空直上的高度来定优劣胜负比赛。18世纪时,朝鲜诗人申光洙曾细腻地刻画了朝鲜族妇女荡秋千的动人形象:“青苎裙和白苎衣,端午节日着生辉。桐花院落秋千索,推向空中贴地飞。”历史上,凡是有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就有荡秋千活动,秋千是随着朝鲜族人到各地定居而逐渐发展起来。
早期的朝鲜族荡秋千设置,其秋千绳索往往系在山坡、河岸的大树上,每逢节日,朝鲜族姑娘们成群结队,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轮番比试。随着发展,出现了立架系索的秋千,也就是将两根木杆按梯形竖立,高约10~12米,两柱之间横架一根圆木,称为衡。将合掌心粗细的两条绳索系在衡上,绳索底部放登板。秋千架前的一定距离处竖立两根竹竿,高度5米,两竿项端连上一条长绳,绳中央系上一串铃档,称铃竿。这种设置的秋千比赛方式有荡高和踢铃两大类,其中又分单人荡、双人荡两种。
荡高秋千,是指荡秋千时以荡的高度来取决优胜。计高度的方法是在杆上系高度线,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碰线次数多者为胜。
踢铃秋千,是将铃杆上的铜铃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以荡秋千时碰响铜铃的次数来取决优胜。
随着这一活动的发展和普及,荡秋千的比赛规则不断完善,竞赛的特点也更加趋于力量和技术的较量,并越来越受到朝鲜族甚至其他民族的青睐。1986年始,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首次进行了比赛。
跳 板
跳板,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一项传统活动。关于这一活动形式的来历,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按照风俗朝鲜族的妇女们不能出家门,天长日久便闲闷无聊。于是她们就发明了一种叫做跳板的游戏,名为做跳板游戏,实则是腾跃半空来观看墙外的风光。天长日久,这一形势逐渐演变为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了。
旧时,朝鲜族的跳板活动常在元宵节、端阳节、中秋节中举行,成为节日妇女们的助兴娱乐。现在,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朝鲜族的一项很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跳板一般长5.5米,宽35~40厘米,厚5~6厘米。跳板中央的下面放一“板垫”,用稻草捆或草袋装上上做成,高度30厘米,一人坐在木板中央用身体重量压住。
跳板比赛时一般两人一组,各站在跳板的一端,轮番向空中跳起,落下时用力踏板,将对方弹起至空中,此起彼落,越纵越高。在空中可作各种动作,如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转跳、空翻跳等等。
跳板比赛分“抽线”和“表演”两种。“抽线”是在跳板两端各置一线团,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抽出的线的长度,量出其所弹跳的高度来判定胜负;而“表演”则包括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比赛者的腾跳动作难度和姿势来进行评分。自选动作可手持扇子、花环等,裁判按其所作动作的难度、完成的质量及姿势优美的程度评分。裁判员一般为四人,删去其中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中间平均分数。
顶罐走
朝鲜族妇女以吃苦耐劳着称,而顶罐走路就是朝鲜族妇女很重要的一种生活习俗。她们从儿时起即开始学习顶罐走路,在长期的锻炼中能作到顶罐不用手扶,走起来自然轻松,大方有节奏。后来,这一生活习俗就逐渐地演化成一种很有特色的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顶罐走”。
在如今的朝鲜族聚居区,每逢节日,朝鲜族妇女都身着各色彩裙,举行顶罐竞赛走比赛。顶罐走项目类似竞走,只是竞走时头上要顶着一只水罐。顶罐走分为有80米、100米、200米和400米接力走及障碍走等不同的形式。比赛时可利用田径跑道设起点和终点。比赛开始前,参加者要将水罐放在起跑线上站好位置,发令员“预备”声一落,就将水罐置于头顶,发令员“走”字喊出后,参与比赛者即按规定路线快速前进。其中,在发令员比赛令发出前不得抢行,抢行两次即按犯规论并取消比赛资格。在比赛行走过程中,水从罐中溢出以及水罐跌落等同样也是以犯规论。顶罐走比赛中,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与队形变换来进行表演。
顶罐走这一项目可以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对参与者的腰部和下肢耐力锻炼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这一形势较少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所以便于开展。
铁连极
朝鲜族有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武术活动,且历史已达五百年余年。在朝鲜族武术活动的武术套路中,器械套路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而“铁连极”就是其中一类很着名的器械。
铁连极,类似汉族地区武术活动中的大梢子。其造型是在一根齐肩高的棍端附有一圆环,环上套连着三根并列成放射状的短节,长有尺余。习武者把持铁连极的方法是双手握棍,一旦将其舞动起来,风格勇猛,控制范围大。舞动铁连极有砸、抡、扫、缠、盖、架、格等技法,有时还配以多种身形,更是异常精彩。
⑦ 我们朝鲜族也素有礼仪民族之美称还有什么等很多好玩的民俗游戏
朝鲜族能由李易民族之美沉,并且那里有好多好玩的民俗游戏,比如说在围着火堆跳舞呀,腾腾。
⑧ 朝鲜族民俗游戏花牌的方案怎么写
Gostop是由3个人逆时针方向按顺序出牌,拿走同花而得分的游戏,达到一定分数以后就要选择继续进行(Go),或者结束游戏(Stop),游戏名称也是因此而来。
⑨ 韩国民族的传统游戏、
尤茨游戏是我国朝鲜族地区,及朝鲜,韩国地区,春节期间家人在一起玩的传统游戏,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难度不大但是趣味性很强。可以作为茶余饭后休闲的小游戏。
一,道具
尤茨游戏的道具很普通可以自己制作,包括毂子(尤茨),棋子,棋盘。
1.毂子,朝鲜族地区是将四根约20厘米长的圆木各砍去三分之一,也可以用色子、豆瓣代替,但是用木棍玩的民族特色浓一些,掷的时候四个毂子三扑一翻为1分,两扑两翻为2分,一扑三翻为3分,全翻为4分,全扑为5分。平面叫翻,圆面叫扑。有的人玩时在一个毂子的平面上做一个特别的记号当作是扣一分。
2.棋盘,棋盘一般是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根据自己喜好定,除去四个拐角各边有四个圆点(或双圈),一周共20个圆点即步数,再将对角线连接,中间交点处有一个圆点,之外,每条对角线上各有对称分布的四个点,里外加起来共29步,四个拐角和中间点的圆可以画大一些。
3.棋子,棋子比较随便,木头,石子,都可以,最好用像象棋那样扁的以便走步时摞起来走,每人四个。
二,走法
1,在四个拐角随便找一个当作起点,所有人都从这儿开始
2,每人轮流掷木棍,按所得分走步
3,当掷到4,5分,或是正好走到别人棋子的位置(不是经过)即吃掉别人棋子,都可获得再掷一次的机会。与飞行棋不同,不是经过就吃掉。
4,走步时,如果恰好走到第二个拐角时(包括第一次就掷到5分),就可以转向对角线,走捷径,同样再恰好走到中间的交点,可以直接拐弯转向起点。反之,如果没走到第二个拐角,则就要绕一圈回到起点,没走到中间的圆点,则就要向前多走几步,也可以恰巧走到第三个拐角处拐弯走捷径,必须恰巧走到拐角处。
5,回到起点时,要多走一步才算赢,例如,与起点还差一步,下一次必须掷到>1才能算是走出去。
6,走步时可以将棋子走在一起,摞在一起走,但是被人吃掉则都要回去重走。
7,走步时,要充分用吃掉对方可以多掷一次的规则,搭跳板多走几步,全部走完就算赢。
8,玩尤茨不拘人数,人越多,竞争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