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有哪些游戏
Ⅰ 70后童年的经典游戏有哪些
1、丢手绢: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如果最后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比如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Ⅱ 我是零零后,我是2000年的,请问一下,你们七零后八零后和九零后小的时候都喜欢玩什么游戏
我是八零后的
1.跳皮筋,这个不管南北方的八零后应该都不陌生,记得小时候下课后的十分钟都会抓紧时间玩一会,有时候男生也会加入,三个人,五个人,八个人,跳着笑着,欢乐着。同款游戏还有跳绳。
2.踢毽子,这个也是南北都玩的游戏,分好组,一个毽子,只要是平地就可以,各种踢法上阵,比谁多,定个数额比谁先到,也是男女生可以一起玩的游戏
3.谈弹珠,就是那种小的玻璃球,现在的孩子很少看到玩了,不过八零后小时候这个游戏一般都是男生的最爱,或蹲或趴的找角度,比精准,有时候也会弄的一身土,即使会遭家长批评,仍然乐此不疲
还有很多写不完的。
Ⅲ 80年代的游戏有哪些
1,《魂斗罗》
《魂斗罗》(Contra)是由Konami于1987年推出的一系列卷轴射击类单机游戏。该游戏的故事背景是根据着名恐怖片《异形(Alien)》改编。
2,《推石小子:宝石》
《推石小子:宝石》(Boulder Dash : Rocks)游戏由德国1010TACLE STUDIOS AG工作室制作,是游戏史上具有相当长历史的电子游戏之一。游戏拥有众多可爱的人物角色。
3,《吃豆人》
《吃豆人》(Pac-Man)是一部由同名街机游戏移植至Atari 2600平台的游戏,最早由南梦宫公司于1980年在街机上推出,后由雅达利公司于1982年3月中旬发售Atari 2600版。
4,《洛克人》
《洛克人》(Rockman)是由Capcom开发的系列动作类电子游戏。于1987年发行。适用于家用机FC、SFC、Wii、PS2,掌机GB、GBA、NDS、3DS、PSP等。
5,《银河战士》
《银河战士》(METROID)是任天堂开发的一款动作游戏,于1986年在日本发行。首次在传统横版动作过关游戏的基础上加入可自由探索的2D沙盘地图,装备、道具和能力升级等RPG要素。
Ⅳ 70后的游戏有哪些
超级玛丽、魂斗罗。
70后玩的游戏是以前的游戏光盘,里面有超级玛丽、魂斗罗、冒险岛等游戏。
玩家控制游戏人物用各种方式消灭敌人或保存自己以过关的游戏,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设计主旨是面向普通玩家,以纯粹的娱乐休闲为目的,一般有少部分简单的解谜成份,操作简单,易于上手,紧张刺激,属于“大众化”游戏。
Ⅳ 70后童年100个经典游戏有哪些
1、跳皮筋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Ⅵ 80/90后那些年玩过的童年游戏有哪些
小时候和同学一起跳橡皮筋,然后自己做个铁环滚铁环,还有自己做一个小的沙包,然后许多小朋友一起丢沙包,还有把玉米粒穿成一串儿,然后扔着玩。
Ⅶ 七十年代常玩的游戏有哪些
1、打弹珠
又叫“弹玻璃球”、“弹球儿”、“打珠子”、“打玻璃珠”,一种流行于20世纪下半叶的儿童游戏。弹玻璃球,是一项世界性儿童游戏,各国儿童都会玩儿。
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
2、摔泥炮
随便挖一团黄泥,在屋檐下的石阶前,或者村里的晒谷坪上,用小手抹干净一块地方,再用嘴吹一吹,然后往那儿一蹲,就抓着泥巴揉起来。是把一团泥巴做成小碗状,然后用力反摔到地上,比赛谁摔出的响声大,谁摔出的洞大。
3、跳房子
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相当普遍,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有跳房子的位置。有时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亦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
4、扔沙包
3个人就可以玩,用有点重量而没有边角的东西(例如一小包瓜子)作为“投杀”武器。在规定场地内两边都用沙包投掷站在中间的人,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则下场,只要用手接住“打手”们扔过来的沙包就能多一条命。
5、跳皮筋
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
Ⅷ 回忆童年系列玩具——7080后6种经典玩具,再回不去的时光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
流行于二十世纪六七八十年代,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洋画的纸牌的形状及大小都不一定,台湾以直径约4~5cm并带有花边的圆形居多,香港则以长方形居多,材质则以2mm左右的厚纸板为主。纸牌上面通常印有各式各样色彩丰富的图案,图案的美观及稀有是儿童评判该纸牌价值的依据之一。其游戏型态相当丰富,而且因为对抗性和搜集性强,特别受到男童的喜爱。在电子游戏盛行前,和弹珠、竹枪等同被儿童视为“宝物”,经常随身携带,也是儿童在同侪间显现地位的象征之一。
泡泡胶就是一个小盒子,里面有吹管以及一卷胶,将胶涂在吹管的一头,另一头用嘴轻吹,一个胶做成的泡泡就形成了。
1982年日本将专业竞技用的无线电摇控赛车加以缩小,去掉转向及摇控装置,成功制造了第一台微型的四轮驱动 的赛车,英文的“MINI”,中文是微型的意思。其谐音乃“迷你”于是人们喜欢将微小的东西都叫“迷你”。迷你赛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仿真、新颖的外型、强大的动力,闪电般的速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风靡了全球。
《俄罗斯方块》是一款由俄罗斯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于1984年6月发明的休闲游戏。由小方块组成的不同形状的板块陆续从屏幕上方落下来,玩家通过调整板块的位置和方向,使它们在屏幕底部拼出完整的一条或几条。这些完整的横条会随即消失,给新落下来的板块腾出空间,与此同时,玩家得到分数奖励。没有被消除掉的方块不断堆积起来,一旦堆到屏幕顶端,玩家便告输,游戏结束。
END
生命太短,没有时间留给遗憾;
若不是终点,请微笑一直向前!
toy酱为90后小生
爱阅读爱旅游爱思考爱创作爱交友爱toys。
Ⅸ 八零后和九零后们还能想起小时候玩过的哪些游戏
80/90后长大了。忆起童年时代,宛若一场清梦,久久不愿醒来。睁开眼睛看看这飞驰的时代,华丽而耀眼,但是却无法找回那个伴着蝉鸣和蛙叫走过的一个又一个夏天。 这里为大家搜罗整理了80后在童年时期经常玩耍的民间 游戏 ,以纪念那些消逝的美好时光。让这些熟悉的画面带我们一起重温儿时的珍贵记忆吧。
2.打沙包: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这个原本是女孩子的专利咯,不过慢慢的男孩子也来玩了,好像是很少抗议男女合作的 游戏 ,分好多种,图上的这种最有意思,还记得丢沙包的喊“吊弹”然后对面的人快速接到沙包然后就有机会快速“斩杀”中间的一个队员,如果中间的小朋友接到包,还可以多获得一条“命”自己用或者救一个已经下场的队员。
3.骑马打仗:
怀旧指数:★★★ 生命力:★★★★运动指数:★★★★★首先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 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
4.攻城: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需要一块较大的场地,一种玩伴需6人以上,另一种仅限8人玩。把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在地上划好“城”,一方攻,一方守。守城方只能在划好的通道里行动,进攻方必须一层层通过这些“要塞”,防守方可以用手、身体去接触进攻方,只要摸到身体,对方就“死”了出局,防守方踩线也要出局。最终只要有人胜利到达终点, 游戏 就结束。
5.丢手绢: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开始前,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 游戏 开始,大家一起唱起《丢手绢》歌谣,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在歌谣唱完之前,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讲故事等。 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
6.捉迷藏:
怀旧指数:★★★★★ 生命力:★★★运动指数:★★★★★
首先选定一个范围,大家经过猜拳或一定规则之后,选定一个人先蒙上眼睛或背着大家数数,可长可短,而其他人必须在这段时间找到一个地方躲藏,时间到后那个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为下一轮找的人.没有被找到,且最后回到出发点没有被寻找者发现的人,将不参与第二局的猜拳,直接成为躲藏者。 游戏 可反复进行。
7. 跳房子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它们告诉我,那里是我永远的家。我也愿找回自己的童真,重新回到他老人家的怀抱。毕竟这个世界太让人累心了,我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放松下来。处在一种安静的环境中,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无论之前的荣耀有多高,有多少,它最终都会化为乌有。唯有这生活,只有自己体验过才知道他的美好。
相信许多九零后的小伙伴小的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就靠着那种带手柄的 游戏 机过活了,今天我就来盘点小时候玩过的 游戏 机,满满都是回忆!
当年一句“小霸王其乐无穷啊”是多少孩子的梦想,真的是做梦都想拥有的神器!两个人打 游戏 ,七八个人围观,那种感觉真的是很难再找到了!比如经典的《超级玛丽》《魂斗罗》《双截龙》《坦克大战》《赤色要塞》《绿色兵团》《沙罗曼蛇》《冒险岛》等等还有很多很多,真的是童年的乐趣。每每上学放学的时候大家讨论每一关该怎么怎么打。
我们那时候也叫黑卡 游戏 机,因为不知道具体应该叫啥,只能用颜色来区分。相对于红白机,黑卡机的 游戏 感要提升很多了,毕竟世嘉公司在当时还是很有实力的。比较经典的 游戏 比如《幽游白书》《战斧3》《惩罚者》《怒之铁拳》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不过黑卡机就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费得起了。基本上都是花几块钱再外面的小房子玩,零花钱不多的小孩子就凑凑,然后倒着玩。
我们也称为碟机,感觉 游戏 机用光盘玩,简直不可思议,那画面太精致了,真的是完美!从来没见过 游戏 还能这么玩。第一次玩PS机时候,真的是道都走不动了,就直勾勾的站在那看人家玩,而且还看得津津有味。PS机真的是消费不起,连凑凑的钱都不够~~允许我此处做一个悲伤的表情…比较经典的有《拳皇97》《铁拳3》《足球》《古惑狼3》《勇者斗恶龙》系列《恶魔城》系列《合金装备》等等,也是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是真真切切的第一次接触网络 游戏 ,我还依稀记得当年放学后,大家伙儿一股脑的都跑去网吧场景。那个年代电脑真的是稀罕物件,谁也没见过,用现在话说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网吧也没有年龄限制谁都可以去,只是后来才不让未成年人进。又扯远了,回忆真是太美好,说说经电脑 游戏 吧。最经典的我猜你们会说《cs》《星际争霸2》《石器时代》《魔力宝贝》《传奇》《千年》《红警》《95红警》等等,不过在当时最火的全网吧所有人都玩的《半条命》,真是火遍了大街小巷,之后才有了经典中的经典《cs》。
科技 发展的今天,各种 游戏 机也都有了,但是却没有了当年玩 游戏 的玩伴,以及我的热血和激情,虽然依旧保留着曾经的 游戏 梦,但却只能留下怀念,怀念啊我们的青春,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首先分一下“战场”
街机厅:《恐龙快打》《吞食天地》《西游释厄传》
索尼厅(小时候玩PS2和Xbox的地方):《鬼泣》系列、《三国无双》系列、《吉他英雄》系列、《光环》系列、《战争机器系列、《忍龙》系列、《实况足球》系列。
网吧:《劲乐団》、《劲舞团》、《跑跑卡丁车》、《DNF》、《CS》、《CF》、《魔兽世界》、《魔兽争霸3》。
家中小霸王 游戏 机:《魂斗罗》、《超级马里奥》、《马戏团》、《双截龙》、《忍者神龟》。
嗨呀,真是满满的回忆。
丢沙包,男生们的最爱之一,总是希望能够多抓住几个,续几条命! 每个大概有半斤重,非常考验臂力 弹玻璃球,时常需要爬在地上,衣服经常脏的全是土 那时候地上全是土,只为赢一两个玻璃球 抓石头小手被磨得红红的 石子也是小朋友的好玩伴 这也是女孩子很喜欢的 游戏 跳方格,也叫跳格子,跳飞机,里边时常放一块石头,踢来踢去 小女孩绝对是这个 游戏 的霸主 纸飞机,飞在空中的纸飞机 翻绳,总有翻乱的时候 玩弹弓,打鸟是弹弓的用武之地 滚铁环,那时候女生是很少玩的,速度可快可慢 经常在一起比赛,谁滚的远谁赢
Ⅹ 80、90后玩过哪些游戏
虽然80、90年代的孩子没有网络,但童年依旧过得有滋有味。丢沙包、跳皮筋、捉迷藏等等这些游戏对于80、90这一辈的人,可以说是相当亲切。在这个物欲横流,到处充满钢筋水泥的时代,不免会让人有些怀念。
那个时候的一年四季好像都充满着欢声笑语,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地奔跑。
春天的时候大地复苏,柳树抽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成片的工厂和水泥建筑,有大片的麦地可以供孩子们撒花。几乎把整个寒假都过成了从家到麦田的两点一线生活,无忧无虑,尽情奔跑,别提多开心了。即使寒假开学也会意犹未尽,每天下午放学赶紧扔下书包,趁着春天的尾巴,再让自己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尽情飘扬一阵。
从前没有网络,自然没有现在的生活这么便捷。但是以前的快乐好像更纯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从来不需要考虑什么充值办卡,也不用追究输赢,只需要敞开了去玩就好,相信80、90的一些小伙伴都非常想念那个时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