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问答 » 角色游戏有哪些观察方法

角色游戏有哪些观察方法

发布时间: 2022-04-22 03:10:44

A. 教师如何正确的观察幼儿游戏

实施指导,观察先行。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知道幼儿游戏的空间、时间、玩具材料伙伴、游戏内容等情况,才能决定是否需要介入游戏。游戏最常用的有三种观察方法:

一、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如教师想了解全班幼儿游戏中开展了哪些主题、每个幼儿选用了什么主题、扮演了什么角色、使用了什么材料等。通过扫描观察,就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幼儿的情况。

二、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树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一般多在游戏过程中使用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某一个主题的开展情况,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使指导能有的放矢。

三、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事先确定一到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这种方法适合于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情况,了解其游戏发展的水平,获得更详细的信息。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到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

B.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是什么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分析小班角色游戏特征入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戏特征
1. 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 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 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 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依据小班角色游戏特点,结合小班角色游戏目标,我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角色扮演、情节发展的前提条件。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愿望。丰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因为小班角色游戏主题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照顾。所以我通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说的话,及爸妈对自己的关心,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其次,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在生活中细致观察,获得感知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便已向家长阐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意义及即将要开展的游戏主题。引发家长随机带幼儿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周围的生活。为本班开展系列主题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启发生活,归纳生活印象。通过晨问启发谈话: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过开心的事情:如爸爸带一家到XX地方旅游、拍照;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等。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最后,渗透情境化的小游戏。如:情境教学“小猫做客”,为丰富游戏情节,提高语言交往埋下伏笔。孩子们把情境游戏中学会的动作敲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接客运用到了角色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反映“做客”的情节,这就是教学小游戏为他们引发“做客”反映。幼儿在游戏中也倒邻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礼貌待客。运用做客,请喝茶,推动游戏情节,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
(二)创设温馨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材料,萌发进入游戏的愿望。
1.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设温馨、有意境而又丰富的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小班幼儿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们伴有恐惧、依恋家的心情。他们需要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情感安慰。因此,小班的游戏环境不仅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戏环境的人文性,即游戏环境的情感倾向。以“幼儿熟悉,能给他们带来温馨、有意境感觉为原则,创造能够吸引幼儿,又让幼儿感到温馨、安全、萌发介入的丰富的游戏环境。如:教室里设置4个和区域整合的、充满意境而又温馨的娃娃家。每个娃娃家因地制宜显得既宽敞又温馨:有置电脑、电视,配备逼真形象键盘、遥控,铺着整洁鲜艳床罩的小床和茶几,迷你而大方的煤气灶台、可爱迷人的梳妆台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每个孩子着迷。他们每天都会走进娃娃家去看一看摸一摸,随意摆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场景,从而不断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
2.有针对性的投入适宜小班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
鲁迅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虽然游戏情节简单,喜欢重复而简单的动作,但是逐渐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主题之间也开始联系。所以,我供给小班孩子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玩具的体积较大、颜色鲜艳、形态迷你逼真。还有许多现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几等,使孩子见了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产生对游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满足每个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例如娃娃家游戏时,我为孩子们提供每个一个绒布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孩子扮演角色的必须材料,它激起孩子想扮爸妈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学抱娃娃,学哄娃娃。然后,再逐渐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洗菜盆、刀。这些自制的玩具都比较大而鲜艳、摆放平稳,便于孩子操作。这样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就表现出来了。由于环境的温馨、意境、宽敞而丰富,我班的孩子也能表现出系列的操作动作。如洗菜的系列动作:如开水龙头——洗菜——切菜——下油下锅——炒菜——上锅。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除了大大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还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游戏质量。
(三)把握有效时机介入,关注幼儿活动,促进游戏开展。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是比较弱的,游戏目的性较差,操作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低。他们虽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确应该如何去做,在游戏过程中还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角色。教师应该围

C. 幼儿观察策略有哪些

有效的指导是建立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知道幼儿游戏的空间、时间、玩具材料、伙伴、游戏内容等情况,才能决定是否需要介入游戏。游戏最常用的有三种观察方法:
一、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如教师想了解全班幼儿游戏中开展了哪些主题、每个幼儿选用了什么主题、扮演了什么角色、使用了什么材料等。通过扫描观察,就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幼儿的情况。
二、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一般多在游戏过程中使用。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某一个主题的开展情况,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使指导能有的放矢。
三、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事先确定一到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这种方法适合于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情况,了解其游戏发展的水平,获得更详细的信息。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到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
1.小班
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2.中班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游戏情节较小班复杂,中班幼儿处于角色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3.大班
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增前,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并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要真正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中所面临的挑战,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自己的观察,适时地给与幼儿支持、帮助与引导,从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D. 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摘要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E. 角色游戏可以从那些维度进行观察、分享与评价

摘要 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背景,语言

F. 角色区域中怎样选有价值的观察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观察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观点已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接纳,教师在理念的认识层面优于实践层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

  1. 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缺乏

  2.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在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忙碌地穿插于活动空间之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之中,象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

  3. 2.观察缺乏目的性

  4. 绝大多数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经常不是带着问题去观察,不知道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这是由于教师活动前没有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有效的观察策略,必然造成教师的指导显得比较茫然,不知所措,这样就不能有效地组织注意力,不能完整和清晰地反映观察对象,难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分析、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造成观察的效果不佳。

  5. 3.观察技能的缺乏

  6.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实效性。

  7. 二、优化教师实施观察中的对策

  8. 根据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教师有必要对自己在科学的观察方法、适宜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的具体策略方面有所思考,从而提高教师观察的有效性。

  9. (一)灵活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

  10. 1、叙事式观察记录:详细周密,以讲故事形式记录人的行为包括分析背景、动机、结果、反馈。重在现象和人的行为记录,应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记录要客观准确。。

  11. 操作提示:信息较全面,但现场记录比较困难。

  12. 2、表格式:用于对一个幼儿长期行为的观察,常采用符号作标志,根据预设的观察任务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如观察孩子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等。

  13. 操作提示:简洁明了,便于统计、便于现场记录,但缺乏足够的信息。

  14. 3、照片式 :运用于幼儿寻常时刻,在照片旁边加以说明在干什么,并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对其行为的见解。

  15. 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 但捕捉有价值的寻常时刻比较困难,信息不全。

  16. 4、作品式:凸现幼儿个性,可以用文字将幼儿口述记录,也可以将幼儿表征作品记录下来教师再根据幼儿作品进行客观分析。

  17. 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 但信息不全。

  18. 5、实录式:全面、客观,用摄象机加以记录之后进行客观分析。

  19. 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信息全面。但现场拍摄与指导两者无法兼顾。

  20. 以上五种观察记录的呈现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这些记录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观察方法、现场的情景进行适宜的选择,如环视扫描法适宜表格式记录,简单、方便;蹲点法适宜采用作品式、实录式,使观察更深入、具体。

  21. (二)实施有效的观察策略

  22. 1.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

  23. 在游戏观察时,我们应该将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每次观察前要有目的、有重点,它是提高观察成效的主要方法。由于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自由度较大,有时教师预设的观察内容可能出现没人玩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视幼儿游戏情况,随时调整观察重点,一旦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便可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

  24. 2.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相结合

  25. 有效的观察必须关注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相结合,从游戏的主体来看,指全体幼儿,也指个别幼儿;从游戏的主题来看,指全部的游戏主题,也指个别的主题,包括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等。前者观察时间较短,注重观察的广度,后者观察时间相对较长,注重观察的深度。

  26. 个别观察是角色游戏观察的重点,虽然占用的时间较多,但观察的内容也更有价值,对游戏的交流和讨论、对材料和目标的提供与调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操作过程中要善于融会贯通,相互转换,做到个别观察时兼顾全面,全面观察时捕捉个别,合理分配,有效结合。

  27. 3.单次观察和连续观察相结合

  28. 幼儿游戏水平发展要受到场地、材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观察应在确保幼儿在彼此熟悉、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所谓的连续观察指注重观察的过程性、递进性。在角色游戏中,不能单单靠一次观察,教师就能对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孩子是游戏的主人,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成问题的主要场所,如果当教师看到预期目标达到时,观察活动也就停止了。那么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强调要求教师注重观察的过程性和连续性,将单次观察和连续观察相结合,使观察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从而确保记录的是孩子的典型行为,获得幼儿游戏行为的准确信息。

  29. (三)确立多元的观察视角。

  30. 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在教育过程中的职能,不应是教室中忙碌的穿梭者、发号施令的权威者,不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应站在幼儿的背后耐心地观察,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获得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提供之间的互动信息,因此从多元视角即一般视角和特殊视角两方面的观察是我们所力求的。

  31. 所谓的一般视角具体可从十个要点入手,如游戏空间、游戏材料、主题确定、游戏经验、材料运用、同伴交往、游戏语言、角色扮演、游戏情绪、游戏常规。

  32. 观察要点一:游戏空间

  33. (1)活动空间的安排是否设置合理,促进游戏互动

  34. (2)活动室是否有幼儿生成新游戏的空间

  35. 观察要点二:游戏的材料

  36. (1)游戏材料投放数量是否适宜

  37. (2)游戏材料的种类是否丰富

  38. (3)游戏材料投放是否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

  39. (4)游戏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儿主题的兴趣

  40. 观察要点三:主题确定

  41. (1)幼儿是否能在同伴与成人的影响下选择游戏

  42. (2)幼儿是否自主参与现成游戏内容,进入游戏情景

  43. (3)幼儿是否能想象新游戏主题开展游戏

  44. 观察要点四:游戏经验

  45. (1)幼儿是否具备游戏主题的相关经验

  46. (2)幼儿是否能利用经验开展与丰富游戏

  47. (3)幼儿是否能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游戏中的冲突与矛盾

  48. 观察要点五:材料运用

  49. (1)幼儿是否运用实物的玩具进行游戏

  50. (2)幼儿是否能创造游戏需要的角色与情节需要的替代物

  51. (3)游戏材料是否能符合游戏主题的要求变化玩

  52. 观察要点六:同伴交往

  53. (1)游戏中是否乐意与他人交往

  54. (2)游戏中是否能主动和其他幼儿一起玩

  55. (3)游戏中是否能用自己的想法影响游戏

  56. (4)游戏中能否把别人的想法纳入自己的游戏中

  57. 观察要点七:游戏语言

  58. (1)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

  59. (2)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

  60. (3)是否能用语言大胆的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61. 观察要点八:角色扮演

  62. (1)是否有重复个别动作

  63. (2)是否有系列动作

  64. (3)是否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模仿角色的动作去游戏

  65. (4)是否能分配角色,协调角色之间的关系

  66. 观察要点九:游戏情绪

  67. (1)幼儿参与游戏是否积极主动

  68. (2)幼儿是否能有目的、专注的参与游戏

  69. (3)幼儿是否有游戏的成功感满足感

  70. 观察要点十:游戏常规

  71. (1)在游戏中,是否能在成人提醒下遵守游戏的规则

  72. (2)幼儿是否能自觉遵守游戏的规则,爱护玩具

  73. (3)幼儿是否能行为有序,及时收放材料,做到物归原处

  74. 所谓观察的特殊视角:即各年龄段重点观察的视角,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由于他们的教育目标、显性要求不同,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能力发展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自己的侧重点。

  75. 小班幼儿主要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重复操作,摆弄玩具,因此,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76. 中班幼儿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幼儿间的交往容易出现冲突。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的交往能力。

  77. 大班幼儿随着能力的不断增强,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因此观察的重点是幼儿创造能力、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

  78. 观察专题的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观察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观察技能。教师观察时采用的手段丰富了,方法多样化,观察时不再盲目,能根据观察要点有针对性的记录分析,尤其在对观察视角进行了梳理与罗列后,帮助一线教师更容易把握观察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准确地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使教师的视角更多转向了幼儿,转向研究孩子是怎样学,教师凭借观察去发现问题,去积累判断决策的依据,从而提高了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观察也为教师进一步分析幼儿的发展进程和个性特点积累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素材,为制订个别化教育提供依据,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了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这些都与二期课改的精神相符合的。

  79.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的研究,对教师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方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实际困难:(1)师幼比例较高,给教师的观察带来了难度。(2)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生成点较多,常使教师的观察顾此失彼。(3)缺乏简便易行的观察工具。虽然班级幼儿人数多是当前的国情,它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对幼儿个体发展需求的关注。提高教师的观察力是教师为儿童提供适宜性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G. 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可以观察记录到幼儿哪些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

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可以观察其落到幼儿的智力方面,还有他的创造性方面的发展水平。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游戏中,孩子们的行为要与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从角色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学会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

为了使角色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们之间就先要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性动作;游戏中常常要改变计划,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时,在游戏中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7)角色游戏有哪些观察方法扩展阅读

1、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

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确地使用听诊器,会出现病人说头痛则听头,说肚子痛则听肚子,说脚痛则听脚;有时幼儿还会病人哪里痛就给哪里打针;也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

在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儿会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车站,1元1人,请快上车”等等。又如当幼儿了解了交通规则后则会玩交通警察的游戏,坐公交车遇到售票员态度不好,在游戏中幼儿也会对乘客很凶。

还有,教师的孩子喜欢“当老师”,医生的孩子喜欢“当医生”等。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2、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想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如扮演妈妈、老师、司机、经理等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儿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与体验。

二是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如用纸条当“面条”,用小积塑片当“饭”,用冰棒棍当“筷子”等。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如积塑条可以是老爷爷的“拐杖”,可以是火车的“铁轨”,可以是护士的“注射器”,还可以是警察叔叔的“警棍”等。

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幼儿常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动作和想象,将游戏情景进行浓缩或转换,如玩娃娃家,妈妈一摸孩子额头,“呀!小孩发烧了,送医院吧。”结果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走一圈回来了,说打针了,孩子病好了。

H. 大班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如何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活动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定点观察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某一个活动的开展情况,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使指导能有的放矢。

在一次探索游戏中,我按幼儿的水平设置了多组活动,每组活动又有不同的层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各组的活动,其中阳阳和笑笑选择了第三阶段的称圣女果并记录的活动。活动开始,阳阳将8 颗圣女果放进秤盘。由于秤是用木棒自制的,比较粗糙,再加上阳阳打秤杆时动作较大,秤砣要么放得太外面,要么太靠里,秤杆一直往上翘。阳阳开始还是笑眯眯的,可是试了很多次还没有成功后,焦急的情绪写在了脸上。看到老师过来,他慌忙在记录纸上写了个记号。我看在眼里,轻轻对他说:“阳阳,你先称,称好了再记,你的秤不能保持平衡,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啊?”阳阳装做思考状,眼睛不住地看老师。“你先看笑笑怎么做的吧。”阳阳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看笑笑的操作,笑笑也显得格外认真,不久阳阳也学会了调节平衡的方法。

I.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哪些观察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方法

意大利着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当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时,观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区域游戏目标的前提,因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才能有目的地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当然观察决不是教师随便看看,而是在活动前要想想今天要看什么,在活动后回顾今天看到什么,有哪些要继续看,有哪些要补充看,前思后省,体现了观察的连续性和目的性。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观察方法,才能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我们大体上把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观察分为三个方面。

一、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主要是为了解各个区域中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中幼儿的情绪、规则的遵守以及物品的整理等。常用的方法是扫视和巡视,所花费的时间较少。在区域游戏的起始和结尾两段,教师常采用整体观察,因为活动开始时经常会有幼儿对操作要求不了解和对自己活动目的不明确,教师要对全体幼儿逐一蜻蜓点水式地关心一下,即可了解幼儿的活动状况了。活动结束时,也应整体了解一下,以便确定结束的时间,并注意个别幼儿的活动进程,以帮助他们做好结束活动的心理准备。

二、局部观察
1、局部观察的主要内容。
1)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或特别弱的幼儿。留意他们学习的动机、目标和困难,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如:幼儿在美工区中做帽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掌握不好帽子开口大小和头围的关系。面对幼儿的困惑,教师请幼儿尝试桌上的工具和材料,能力强的幼儿有的用双面胶在开口反面的地方粘住,有的用胶水涂在纸条上把开口大的地方粘小一点,还有的用小订书机把开口的两头订掉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大部分是模仿别人的做法,也有小部分孩子会请求他人的帮助。教师细致、深入的观察,适时的引导,使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2)对新投放的操作材料。观察孩子操作材料的情形是否和教师的预计相符,进展的步骤、递进的层次是否和计划相同,尤其要对那些意料之外的现象进行收集。如:在家政区活动中小朋友自己制作奶油蛋糕。奶油是新投放的操作材料,当然要作为教师局部观察的重中之重。在观察中发现,虽然教师示范时强调手要捏在三角包的最上面往下挤奶油,可是大部分孩子由于的手劲不够,都捏在中间挤,使奶油从三角包的上面溢出,这是教师在活动前没有考虑到的。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及时调整了操作材料,把三角包的顶端用牛皮筋扣紧,这样孩子操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奶油就会溢出来。解决了后顾之忧后孩子的创造更大胆了,他们有的在蛋糕上裱出了漂亮的花纹,还有的裱出了小兔、娃娃脸、小猫等动物形象。
3)对和最近主题教育教学目标紧密相扣的活动内容。区域游戏活动往往受到阶段主题活动内容的影响,会爆发出一些共同的关注热点,所以教师一旦发现,即可注意观察有可能作为讲评或讨论内容的素材。如:有一阶段开展“化装舞会”的主题活动,美工区中动作快的小朋友做好帽子、服装后自己拿了彩色纸条串成项链戴到了脖子上,有的孩子见了还模仿着做手链,当教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后,在讲评时组织幼儿讨论:“我们除了做帽子、服装,还能怎样装扮自己呢?做好这些服饰后又可以玩些什么游戏呢?”小朋友提出可以做包、串项链、手链,做腰带等,还有的小朋友说我们待会儿把这些做好的东西卖给别人或者装扮好区小舞台表演吧。于是教师调整了环境,根据幼儿的谈论热点和创造性的建议,投放了相关的各种材料,供幼儿下一次游戏使用,并且鼓励幼儿和小舞台、超市等其他区域进行互动。

2、局部观察的主要方法。
1)旁观:教师不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不给予指导、建议,只是观看孩子的操作过程或静听孩子的交谈,必要时可进行书面记录。
2)参与式观察:教师以观看孩子的活动为主,在孩子需要时才给予指导。
3)实验式观察:教师有目的地布置一定的场景,在其中施加一定的持续、稳定的影响,以观察某些材料或因素的作用,或观察某种教学手段的效果。

三、作好观察记录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必要延续。教师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从中可以获得新的观察发现。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隐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师生互动过程中所达成的理解。这既可以帮助教师检验活动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相符合,又可以看到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幼儿在活动中有无创新等等问题。观察记录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要采用的记录形式有: 1、按记录结构分:★开放的日记式(表格记录):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对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判断。★轶事性记录(个案记录):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敏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随机进行跟踪了解。 2、按观察的时间分:★现场记录:这使我们所获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常用拍照、录像、表格记录等方法。★事后记录:由于教师采取深入的参与式观察,要求完全投入到当前的事件中,不能分心去做观察记录,或为了避免对记录对象产生不必要的干扰,事后记录下一些突发事件、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幼儿创造性活动的事例。★现场和事后相结合 在区域游戏中观察是最直接地了解幼儿、研究幼儿的最有效的办法。

教师只有沉下心来,通过实施整体观察、局部观察、作好观察记录,来思考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不同状态,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并分析目标、计划的可行性,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调整,才能真正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398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839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1297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1383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746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037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719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916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95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