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问答 » 幼儿园假想游戏有哪些

幼儿园假想游戏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26 00:54:34

1. 适合幼儿园玩的游戏有哪些

1.木头人

游戏规则: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边走边念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看谁坚持一分钟"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所有幼儿摆出造型不动。老师说时间到才能动,游戏反复进行。

2.丢手绢

游戏规则:幼儿围成一个圆圈,一名幼儿一边唱着歌一边在小朋友们的后面跳,当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幼儿就马上把手绢放在一个小朋友的后面。如果这个小朋友发现我把手绢放在他后面时,他就要立刻拿起手绢来追我,幼儿呢就马上跑,当跑到这个小朋友的位置前,我就蹲下。然后请没追到我的小朋友来玩。如果被追到了,那么被追到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哦。

3.红灯绿灯停

游戏规则:大部分幼儿站在起始线后做好准备,一名幼儿在场地的另外一头发号施令,游戏开始,幼儿开始走步,发号施令的幼儿背对幼儿念"红灯绿灯停"念到停时转身,此时走步的幼儿不能动,动的幼儿暂停一次游戏,游戏重复进行,直到发号施令的幼儿被走步的幼儿拍到。

4.切西瓜

游戏规则:大部分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儿做"切西瓜"边念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并做"切西瓜"的动作,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身边两位幼儿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被切开的两名幼儿则必须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达原位的即为再次游戏的"切瓜人"。

5.粘泡泡糖

游戏规则: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念儿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头顶上,儿歌说粘到哪就粘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为增加趣味兴趣,可让幼儿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6.捉尾巴

游戏规则:准备彩绳若干条,在场地上画出四散跑的范围。幼儿两人一对,各自在后腰上系上彩绳当尾巴。游戏开始,四散跑开,每一对幼儿要想办法捉对方的"尾巴",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抓到对方"尾巴"为胜。

7.把球踢出圈外

游戏规则: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两个人进到圆圈内.其他的人站在圆圈外,连续不断地把球投进圆圈内。圆圈内的人则要迅速地把球踢出圆圈。如果留在圆圈内的球超过了三个,则圆圈外的一方获胜。也可以考虑其他适合的规则。

8.夹球接力跑

游戏规则:游戏的人分成两队,不是进行普通的接力跑,而是用膝关节处夹球跳着跑。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为犯规,要返回出发地重跑。为了夹球方便,不要使用过大的球。

9.同心协力

游戏规则:场地中有5个不同颜色的圆圈,每个圆圈都不是很大。游戏规则是每个圆圈中要站满5个小朋友,这5个小朋友除了脚以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不能着地,同时所有小朋友的脚必须踩在圆圈里面,身体可以露在外面。看哪个圆圈中的小朋友通过集体协作,能共同配合完成游戏。

10.编花篮

游戏规则:3-6人参加,参加者伸出右脚,勾住前人,形成一个编出的圈,一手搭住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边念儿歌,边单脚往前跳,直至儿歌念完。

2. 幼儿游戏有哪些

3. 幼儿园的游戏简单好玩的游戏有哪些

亲子游戏的4个基本特点

1、能启发智慧

游戏应该符合该参与儿童的年纪,可以让参与儿童发挥他的能力,又具有开发潜能的作用。

2、参与者身份平等

这是游戏,不是教育课堂,父母参与在游戏活动中,应该以平等对的方式和宝贝相处,不能摆着架子。

3、游戏具有趣味性

在游戏全程中,应当让小朋友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父母也能从其中感受到与孩子互动的乐趣。

4、团队精神,自然启发能力

游戏设计要合理,让宝贝自己积极地向父母寻找帮助和配合,在这个配合的过程中,父母就可以寓教于乐了。

但是很多父母嫌麻烦,很多时候,直接就扔个手机或者iPad,让孩子自己玩,殊不知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亲子时间,也增大了孩子近视的可能。今天推荐50个有趣又容易上手的游戏,父母多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他们自然会忘掉那些没有感情的电子设备!

50个有趣又容易上手的幼儿园游戏

1、蚂蚁搬豆

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

设置一定的距离,在终点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请“蚂蚁”从起点到终点,再返回,比赛搬豆,看谁搬得快。

2、贴鼻子

玩法:将家长的眼睛蒙上,原地转三圈,请小朋友用语言指挥家长将鼻子贴到动物的准确位置即获成功。

规则:家长要将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儿只能用语言指挥。

3、我的宝宝在哪里

准备:布带若干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相应的家长蒙上眼睛站在圈内,幼儿手拉手边唱歌边绕着家长转,唱完歌曲立定,然后请家长去寻找自己的宝宝。

要求:幼儿不能发出声音,去找父母,父母通过触摸找到自己的宝宝。

4、我给爸爸(妈妈)穿鞋子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首先让幼儿认识家长的鞋子,然后让家长将鞋子脱下后放入圆圈内,老师将鞋子打乱,游戏开始,幼儿从圆圈内找出自己爸爸(妈妈)的鞋子,并帮家长穿好,先穿好的为胜利者

5、踩气球

准备:气球若干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老师给每个家庭发一个气球和一根细绳,请家长将气球吹大绑在自己的脚腕,身背幼儿。听到老师的口令游戏开始,家长就背着宝宝踩其他家庭的气球,气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谁是冠军。

6、小脚踩大脚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幼儿双脚踩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幼儿手拉手,听到口令后,家长带着幼儿向前跑,幼儿双脚不能离开家长的脚,看看谁先到终点。

7、揪尾巴

准备:尾巴若干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家长将孩子抱在怀里,在幼儿的屁股上挂一条尾巴,听到口令后开始游戏,在保护好自己的尾巴的同时将别人的尾巴揪下来。

4. 幼儿园游戏的类型有哪些它们的概念和特点是分别什么

一、 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 (一) 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此类游戏的分类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它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是目前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认的分类方法。但容易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带来误区。 (二) 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朱邓丽娟等:《幼儿游戏》(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1 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以下四种: (1) 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大肌肉活动,如需手脚协调的攀、爬、抛、捉等动作;小肌肉活动,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图等,需运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进行。 (2) 建造性游戏:儿童利用大小积木或拼插玩具来制作房屋、桥梁或其他物品。 (3) 创作性游戏:需要儿童用心去创作、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作力。一切美工活动、玩沙、玩水游戏均属于此类。 (4) 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2 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三) 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宫再英:《幼儿园自选游戏成果发布会》,《学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 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 此两类游戏的分类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手段性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而目的性游戏则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自由参加游戏。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操作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流于形式。 (四) 游戏的三维度分类法 方展画(1990)方展画:《幼儿游戏的类型》,《幼儿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应从三个维度来对游戏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包括:个体--社会维度、生理--心理维度、认知--情绪维度;其中又分为五类:满足型游戏、适应型游戏、运动型游戏、认知型游戏、情感型游戏。

5. 幼儿园100种游戏简单有哪些

1、废墟寻宝

准备用具:闪卡

游戏解析:将闪卡洒落在地上,请幼儿在众多卡片中找出教师指定的闪卡。最快找出的获胜。或者找到最多的获胜。

注意事项:可配合句型“Where is the -----?”




2、躲猫猫

准备用具:无

游戏解析:教师任意说出一连串的单词,第二次说的时候故意遗漏掉一个单词,请幼儿快速说出丢失的单词。

注意事项:可遗漏掉1-3个单词,增加游戏难度。

游戏延伸:可改为教师出示闪卡,之后取走其中一张,请幼儿快速说出躲起来的闪卡。

3、 丢手帕

准备用具:手帕

游戏解析:全班围成一个圈,一个幼儿拿着手帕,绕圈走,边走边说句子,任意将手帕丢在一个人的背后,被丢到的人应该立刻捡起手帕去追丢的人,追到就拍他一下,丢的人要尽力绕一圈跑到被丢的人的位子上坐下,输的人必须到前面做下一个丢手帕的人。

注意事项:注意跑的方向必须与当初绕圈的方向一致才行,两个人要同个方向跑。

游戏延伸:可将手帕改为闪卡,走动的时候全体说闪卡上的单词。

4、钓鱼游戏

准备用具:磁铁数个,拴上绳子,绑在筷子上, 回形针数个别在闪卡上

游戏解析:请2组幼儿分别展开钓鱼比赛,轮流派人上前听教师指令钓鱼“Catch
the__、”幼儿根据指令用自制鱼竿钓起闪卡,先完成的那一队就得分,以此类推玩下去。

注意事项:未参与的幼儿需在位置上重复说教师指定的单词。

5、纸箱寻宝

准备用具:两个大纸箱,两组同样单词闪卡

游戏解析:将全班分成两组,将闪卡分别放在两个纸箱内,但纸箱内分别放一些撕碎的纸,将闪卡藏在碎纸内,两组轮流派人出来比赛,按照教师的指示找出正确的闪卡的就得分,以此类推玩下去。

注意事项:其他同组的幼儿不能帮忙找,必须保持距离。

6. 适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游戏有哪些

1、心心相印

准备:呼啦圈3个

玩法:幼儿跳入自己前面的呼啦圈,然后将圈从脚下到头上取出,再次放到前面跳入,再取出,以此类推直至终点,在终点等候的老师与幼儿一同钻入圈中,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用身体的力量撑住呼啦圈,不准用手拿,跑至终点,先到者获胜。

7. 以假象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有几种形式

讲述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独特的结构,教师遵循下列程序;第一、观察理解,讲述对象;第二、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第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第四、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讲述活动的教育要求;作者:周兢余珍有来源:《幼儿园语言教育》上传时间;讲述活动久已有之,过去曾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方;一、讲述活动的作用;讲述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语言水平,同时对幼儿的认;1.培养幼儿讲述能

讲述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独特的结构,教师遵循下列程序来设计安排活动:

第一、观察理解,讲述对象。无论是看图讲述,实物讲述还是实物讲述和情境表演讲述,都要先以引导幼儿观察入手,帮助幼儿学会观察图片、实物和情境的顺序方式,理解需要讲述的内容。例如:看图讲述中教师提问是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的基本方法,教师问题的顺序,是幼儿看的顺序、想的顺序和讲的顺序。帮助幼儿对图片的整体有所了解,搞清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如生活经验讲述,最初可进行幼儿共同生活经验讲述。这种讲述与观察后的谈话相似,教师可适当引导幼儿的发现,记忆起最清楚、最感兴趣部分。

第二、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在幼儿初步理解讲述内容之后,给予幼儿运用已有语言经验充分表达和锻炼机会。让幼儿分组一对一地讲述,大胆自由的说出自己见解。开始可以是简短几句话,但重要的是教师在幼儿刚刚起步时的鼓励。这是幼儿讲述能力,是否很好发展的关键时期。例如,看图讲述开始可以是讲图中有什么?在做什么?用最短语言说清楚就可以,逐渐再增加修饰性的图片以外的联想。

第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通过前两个层次的铺垫,教师可以根据本次活动目标要求,帮助幼儿学习新的讲述经验。有了开始的鼓励,幼儿可以信心百倍的自由讲述。最初,可以让幼儿随意讲述,不必注重主题,让幼儿按照他的想象组织语言,任意述说。最终引导幼儿注意讲述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想象。《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讲述的积极性是教师组织讲述活动的重点。

第四、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在教师用隐性或显形的示范。归纳方法向幼儿展示了新的讲述经验之后可以让幼儿用同种思路方法说一说别的内容,进一步巩固迁移所学的新的讲述经验。

讲述活动的教育要求

作者:周 兢 余珍有 来源:《幼儿园语言教育》 上传时间:2007-05-25 08:00:00 关键词:讲述活动,语言教育

讲述活动久已有之,过去曾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方式。已有的研究认为,讲述活动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言语的目的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连贯性,对幼儿的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中,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根据新的教育观念,重新思考了讲述活动的特点以及活动目标,重点探讨了讲述活动组织的过程,力图使这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更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幼儿园的讲述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正式的语言运用场合,要求幼儿依据一定的凭借物,使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来表达个人对某事、某物或者某人的认识,进行语言交流。可以说,讲述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别的作用。

一、讲述活动的作用

讲述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语言水平,同时对幼儿的认知、社会化发展等方面也产生良好的影响。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作用。

1.培养幼儿讲述能力

在讲述活动中,幼儿需要独立构思讲话内容、讲述的顺序、讲述重点和中心,考虑怎样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话,等等。例如:在讲述活动“丰富可爱的自然角”中,幼儿讲述前需要思考讲述自然角中哪些物品,先讲述什么,再讲述什么,重点讲述自然角里的哪些物品,用什么样的词

汇来描述。所以,讲述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掌握讲述的一般和特殊方法,使幼儿连贯、完整、清楚地讲述某一事物。

2.锻炼幼儿独白语言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讲述活动中着重培养的独白语言是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一部分。在讲述活动中,幼儿有机会逐渐学习在集体面前独立讲述自己的想法,把一事、一物、一个人物讲清楚,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在教师指导下,幼儿所讲的内容逐渐达到完整、清楚、符合逻辑等要求。

3.教给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

幼儿在讲述之前,要认识所讲的事物,通过讲述活动,幼儿能够学习认识事物的顺序和方法。以讲述活动“菊花”为例,幼儿自己先要认识菊花的特征,学习认识花的各个部分,认识的顺序,如名称──颜色──花瓣形状──味道──叶子──用途──开放时间──赞美的话,使自己的讲述给听的人一个完整清楚的印象。

4.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能力

讲述活动中,幼儿需要观察分析事物的特征、事件的发生原因和顺序,领会人物在不同状态下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看图讲述时,图片中的人、事、物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或者前后顺序存在。幼儿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判断、分析,才能认识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表述出来。此外,在看图讲述中,幼儿要对画面以外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这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讲述活动的特点

讲述活动以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因此,讲述活动具有几个主要特征。

1.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

幼儿园的讲述活动,一般有一定的凭借物。这里所说的凭借物,指讲述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或幼儿自己参与准备的图片、实物、情景等。教师通过提供讲述活动的凭借物,给幼儿划定讲述的中心内容,使他们的讲述语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例如:教师提供图片,让幼儿讲述“快乐的星期天”,幼儿则按照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叙述星期天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主人公如何做的、怎样感到快乐的,等等。可以说,在讲述活动中,一定的凭借物往往成为幼儿讲述的客体,对幼儿的讲述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述有一定的凭借物,是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独特之处。在讲述活动中出现凭借物,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需要。

第一,符合幼儿讲述学习的需要。我们知道,成人讲述一件事或一个物体,可以凭借当时出现在眼前的实物、情景,也可以凭借脑海中存留的记忆进行。由于受已有经验和表象积累不足

等实际情况的限制,在讲述活动中,幼儿不可能完全凭借记忆进行讲述。否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或者幼儿因记忆中材料不够而无法按照要求讲述,或者幼儿因集中注意搜索记忆中的经验,而忽视讲述内容的组织以及正确表达方式的使用。因此,幼儿在讲述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凭借物。

第二,幼儿园讲述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无论这个活动参与人数多寡,幼儿都要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因此,我们组织的讲述活动需要有一种集体的指向,要求幼儿就相同的内容构思表述个人的见解。讲述活动出现的一定凭借物,就为幼儿指出了讲述的中心内容。幼儿可以从每个人具体的认识角度去讲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并且产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2.讲述活动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与其他几类语言教育活动相比较,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学习和运用比较正式的语言的场合。要幼儿既能在宽松的气氛中与别人交谈,又要能够经过比较严密的组织、使用比较正规的语言来表达个人对某物、某人或某事的认识,就需要培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能力。

有关语境(即语言情境)的问题,当代应用语言学已有较多的研究。从交际场合的角度来看,言语交际的实质是利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当语言被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时,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反过来说,不同的语言环境也要求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一定场合中说话,说什么和怎样说,既与这个场合下所说的内容有关,也与这个场合参与说话的人有关,还与这个场合里其他人说话的方式方法有关。人们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说话范围、说话方式和说话风格,以期适应这一特定场合的要求。如果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交际场合,参与说话的人就应当感受到这一语境的特点,以相对严肃的内容、方式和风格说话。

总之,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学习运用较正式的语言进行说话的场合。幼儿在讲述活动中不能像谈话活动中那么宽松自由地交谈,要慎重考虑后才能发表个人见解;幼儿说话不能有很大的随意性,应该经过较完善的构思,有头有尾地说出一段完整的话来;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尽量注意正确性、准确性,合乎规则。例如:同样是说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可以随便地谈论“我看到小草发芽了,才露出一点点绿的颜色,嫩嫩的,有一点好闻。”而在讲述活动时,幼儿则要根据图片内容说:“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小草透出了一点点绿色,柳树发出了新芽。春风轻轻地吹过??”总之,讲述活动必须根据语言环境要求,针对具体的言语凭借物的实际,组织口语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运用正规的语言风格说话,这是讲述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3.讲述旨在锻炼一种独白语言

讲述活动是幼儿语言交际的一个场合,幼儿要学习的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独白,顾名思义,需要说话的人独自构思和表达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在谈话活动中,幼儿的语言交流是双向或多向的,交谈的对象是明确的,交谈的话语是简短的并相互紧扣连接的。而在讲述活动中,幼儿的语言交流对象是不明确的,往往由一个人讲给多人听,说话的话语相对较长,彼此所说的一段话并不需要上下紧扣,而是相对独立、各成篇章的。

讲述的独白语言特性,要求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

立完整发码。所谓独立完整编码,即幼儿按照所要表达的内容选择词语、组成话语。讲述活动的独白是要求幼儿独自完成一段完整话语的过程。例如:在讲述“快乐的星期天”时,幼儿要依据图片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大致要打一个“腹稿”。同时幼儿还要在活动中独立完整地发码,即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以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自己构思的讲述内容说出来。以现代信息论看待讲述的言语交际过程,完整编码在于把认知的信息变换成一连串有意义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符号,发码又是将这些成串成段的符号准确无误地发送传递出去。这个过程对于幼儿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在幼儿园里,幼儿要在谈话活动和日常交谈中发展自己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要逐步具备一定水平的讲述能力。讲述活动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它有别于其他各类语言教育活动,有它存在的独特价值。

三、讲述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根据讲述活动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在讲述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三方面的能力。

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在儿童语言发展范畴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根据要求而表达的发展内容。幼儿不仅需要学会说自己的想法,也要学会按照主题要求去构思和说话。这就需要幼儿懂得积极地感知理解“要求说”的内容,讲述活动就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良好途径。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获得有关讲述内容要求,是一个综合信息汲取过程。它不仅要求幼儿听懂指示,还要观察讲述对象──凭借物,然后通过运用概念、想象、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活动,获得一定的认识。这个过程并非简单地听和说,还有各种语言和语言之外的认知,如社会能力的参与、加工和协调工作。因此,将活动的目标之一放在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把握获得有关讲述内容要求方面,将有益于幼儿不断增强这种综合信息汲取的能力,这对幼儿语言和其他方面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

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独立构思和清楚完整表述的好场所。通过这类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1)在集体场合自然大方地讲话。3岁幼儿萌生了在集体面前讲话的意识,但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话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得到提高。比如,许多幼儿在集体场合讲话音量很小,完全不像在游戏活动或个别交谈时那样大方。通过教师指导,幼儿可以在讲述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地讲话。在集体场合自然大方地讲话,包括这样几点要求:一是勇于在许多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是乐于跟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积极地说话;三是在集体面前说话不忸怩作态,不脸红害羞,不胆怯退缩;四是用大于平时讲话的音量和正常的语调、节奏在集体面前说话。

(2)使用正确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进行讲述。幼儿处于语言学习过程之中,他们的表达还会出现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错误。但是通过尝试错误,错误可以不断得到修正,一步一步地向正确的方向靠拢。讲述活动要求幼儿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这就要引导幼儿不断地纠正错误,提高

使用正确语言内容和形式的水平。

(3)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地讲述。在讲述活动中要求幼儿使用独白语言,以发展幼儿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地说话的意识和能力。有中心地讲述,要求幼儿敏锐地感觉说话范围,在讲述时不“跑”题,不说与中心内容无关的事;有顺序地讲述,教幼儿学习按照一定逻辑规律来组织表达自己的口语语言,增强他们说话的清晰度、条理性;有重点地讲述,要求幼儿抓住事件或物体的主要特征,传达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讲话时漫无目的。幼儿在讲述活动中,独立进行构思和清楚完整表达的语言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述行为水平,促进语言发展。

3.培养幼儿掌握对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

心理语言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在学习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长个体对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从总体上说,这种调节技能是针对交往场合中各种主客观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个人使用语言关系的敏感性而言。幼儿有必要通过讲述活动学习获得这种语言运用技能。在讲述活动中,幼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对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

(1)增强对听者特征的敏感性。根据听者的特征来调节说话的内容和形式,使听者能理解和接受,这是保证交流信息清晰度的一个方面。按照皮亚杰的观点,4岁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互交流,即使在一起游戏他们也常常各说各的话。每个儿童在讲到自己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情时,既不注意别人在说什么,也不关心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说。因此,他们对听者的特征是不敏感的。

但是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可逐步提高语言交流清晰度的调节技能。幼儿园的讲述活动,要求幼儿在所处的集体中说话、交流,并且这种说话有共同指向.的内容。这样的活动可促使幼儿关注别人的言谈,以及自己所说与别人所说内容之间的关系,努力使听众对自己所讲内容产生兴趣,并能为他们所理解。于是,他们就可能渐渐学会去把握听者的特征,提高这方面的敏感性。

(2)增强对语境变化的敏感性。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保证交流信息的清晰度,促使听者理解的一个方面。

幼儿园的讲述活动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语言交往的环境场合,所以要求幼儿使用不同于其他场合的语言进行交流。即使在讲述活动范围内,每一次给幼儿提供的语言环境也不尽相同,例如:讲述“春天的阳光”与讲述“有趣的星期天”不一样,看图讲述和情景表演讲述也有差异。可以说,每一次具体的讲述活动,都对幼儿提出了感知语境变化的具体要求,幼儿在学习讲述的过程中,逐步锻炼自己对语言变化的敏感性,培养能随语言环境变化而调节自己表述方式的能力。

(3)增强对听者反馈的敏感性。在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时,幼儿需要学习根据听者所作出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这是保持语言清晰度和交流效果的又一种语用技能。

8. 帮助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游戏

1、改编故事
当我们在给宝宝讲故事时,可以讲到某一个精彩的情节时停下来,试着问宝宝:“主角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做这件事呢?”“如果你是主角,你会怎么做呢?”让宝宝发散思维,说出自己的想法,越多越好。
2、角色扮演
宝爸宝妈们小时候一定也有这种经历:把床单、蚊帐披在身上,幻想自己是电视剧里面的某某角色,并给这个故事演个“续集”。这种游戏其实是非常培养孩子连贯的想象力,爸妈们可以尝试和宝宝一起角色扮演哦。
3、拼贴画
趁着放学或周末的时间,陪孩子收集一些零散的小东西,比如细绳、毛线、彩纸片、包装纸,或者去室外采集各自形状和颜色的羽毛、树叶、贝壳等。将这些小东西粘在纸上,可以用浆糊也可以用胶带粘。任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创造,怎么摆都行,最后构成一幅图画
4、涂鸦
爸妈们可给宝宝在家里准备一些纸和笔,让宝宝在纸上信手涂鸦,不要刻意追求宝宝的作品达到某种水平,而在于通过画画活动,唤起宝宝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

9. 幼儿园游戏假想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与真实的生活活动相比,游戏总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开展的,用幼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假”的,是“装”的,不是真的。
幼儿对游戏的假想表现在:
1.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
幼儿在游戏中必须凭借想象,把自己想象、装扮成某个角色,并接受游戏伙伴所想象、装扮的角色。如在“红绿灯”游戏中,扮演“交通警察”的幼儿要把自己想象成交通警察,同时也要把别的幼儿想象成为汽车司机、行人等;又如,在“医院”游戏里,扮演“医生”的幼儿要有医生的动作、语言、表情,并能体会“病人”的疾苦,关心“病人”,为“病人”看病。
2.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游戏材料。有的材料较接近于真实的事物,如布娃娃、玩具汽车、玩具餐具等,幼儿在运用这些游戏材料时,需要把这些玩具想象成为真的娃娃、汽车、餐具,并对其施加类似成人的真实动作,甚至把它们想象为别的类似的东西;有的材料则和真实物体有较大的差异,是纯粹的替代物,这时幼儿要把这些物品想象为和这些物品相似的东西,如有的幼儿用粉笔当香烟、针、枪,把半个皮球当成锅、帽子,把纸剪成长条形当成面条等等。
3.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
幼儿在以人代人和以物代物的基础上,通过动作把自己目前的现状想象成生活中的某一情景。如幼儿在“娃娃家”的“床”上两手合拢作“枕头”,想象天黑了“睡觉”,如果过一会儿幼儿真的睡着了,那时幼儿已不是在游戏了。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821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1240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1700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1803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1131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26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2147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1333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1201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