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与哪些理论有关
❶ 心理沙盘解读
沙盘游戏 ,亦称箱庭疗法,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 ,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 (玩具 )的架子上 ,自由挑选小模具 ,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 (沙盘)里 ,创造出一些场景 ,然后 由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去分析来访者的作品。[1]沙盘游戏治疗以心理分析之无意识理论为基础,注重共情(Empathy)与感应, 在“沙盘”(Sandtray)中发挥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 实现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的综合效果, 便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特征。
沙盘游戏治疗是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2]
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已一个多世纪了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 ,人们便试图用各种理论去对它做出解释 ,精神分 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是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四 种理论。以它们为基础创立的各种治疗方法 ,一直产生着广泛而强有力的影响。 但随着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 ,他们发现由于心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的言语交流 ,而语言并非是儿童最擅长的表达工具 ,而且其语言的理解力水平也较低 ,所以 ,谈话治疗就比较困难。于是 ,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儿童较擅长的沟通媒介来与之交流 ,儿童游戏的价值便凸现出来了。游戏是一儿童探索周围环境的积极的活动 ,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 ,且具有趣味性、具体性、虚拟性等特点 ,能适应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所以 ,心理学家就开始将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治疗的沟通 具 ,游戏理论也就逐步应运而生了 ,精神分析学派的个性化说(荣格)便是其中的一种。 荣格的学生 Kalff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分析心理学技术—— 沙盘游戏。[1]
沙盘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其最初创意来源于1911年Wells的“地板游戏”; 1929年 , Low enfeld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游戏王国技术”; 1966,Kalff将“游戏王国技术” 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 ,同时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创造出一种更为成熟的心理治疗的技术 ,并最终以“沙盘游戏” 来命名。此后,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 ,目前 ,在欧美及日本 ,沙盘游戏已成为最为时髦的心理分析技术之一 ,治疗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儿童 ,而是广泛应用于成人心理治疗中 ,一 些临床家也将该方法应用于非临床人群。如: 在学校、家庭、企业和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中的应用,整合了格式塔、催眠、角 色扮演等方法。还有一些治疗师在阿德勒自我心理学、家庭系 统治疗理论的背景下使用沙盘 ,使之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自范红霞1997年在国内发表第一篇关于沙盘游戏的论文 ,这一技术逐步被引入我国。经过近 10年的发展 ,沙盘游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性研究已取得到了一定的成 果,先后在南北一些高校建立了沙盘游戏室 ,长期应用于心理咨询实践 ,在心理治疗、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多拉·卡尔夫(D.Kaoff) 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瑞士。1944年,通过孩子之间的交往,卡尔夫认识了荣格的女儿莱格特(Get Jung-Baumann),并保持着终生的友谊。通过格莱特的介绍与安排,卡尔夫认识了荣格。1949年,作为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卡尔夫开始了她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6年的学习,并由荣格的夫人爱玛·荣格为其进行心理分析。[3]
多拉 卡尔夫
1954年,卡尔夫参加洛温菲尔德在苏黎世的讨论,深受启发,希望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于是,卡尔夫决定去伦敦跟随洛温菲尔德学习其“游戏王国技术”。
1956年,完成了苏黎世荣格研究院所有课程与要求的卡尔夫,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不能获得荣格心理分析家的资格。于是,卡尔夫写信给洛温菲尔德,开始了她的“游戏王国技术”的学习。在此期间,卡尔夫还从师于维尼考特一段时间。英国的荣格心理分析家,以其儿童发展理论而着称的麦克尔·弗德汉姆,承担了对卡尔夫的指导。一年后卡尔夫从英国返回瑞士,她把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也致力于把东方的思想融会以更为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实践中。为了区别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卡尔夫用了“沙盘游戏”来命名自己的理论与实践。
❷ 沙盘游戏是什么意思
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学校和幼儿园,它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在大学和成年人的心理诊所,它也深受欢迎。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进而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其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灵性与自性化的)发展。
❸ ,如果你成为了一名沙盘游戏师,你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是什么
摘要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沙盘游戏疗法由多拉·卡尔夫(DoraKallf,1904-1990)创建,在前期“地板游戏”、“世界技法”技术铺就下具备操作形式,融合分析心理学、东方文化及哲学作为心理学与哲学架构,帮助解决儿童成长、成人关系、团体沟通、游戏与教育等领域诸多实际问题。
❹ 团体沙盘游戏是什么
即团体的沙盘游戏,而沙盘游戏亦称箱庭疗法,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 ,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 (玩具 )的架子上 ,自由挑选小模具 ,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 (沙盘)里 ,创造出一些场景 ,然后 由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去分析来访者的作品。
沙盘游戏治疗以心理分析之无意识理论为基础,注重共情(Empathy)与感应, 在“沙盘”(Sandtray)中发挥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 实现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的综合效果, 便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特征。
(4)沙盘游戏与哪些理论有关扩展阅读:
来源:
沙盘游戏治疗是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
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已一个多世纪了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 ,人们便试图用各种理论去对它做出解释 ,精神分 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是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四 种理论。以它们为基础创立的各种治疗方法 ,一直产生着广泛而强有力的影响。
但随着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 ,他们发现由于心理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的言语交流 ,而语言并非是儿童最擅长的表达工具 ,而且其语言的理解力水平也较低 ,所以 ,谈话治疗就比较困难。
于是 ,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儿童较擅长的沟通媒介来与之交流 ,儿童游戏的价值便凸现出来了。游戏是一儿童探索周围环境的积极的活动 ,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 ,且具有趣味性、具体性、虚拟性等特点 ,能适应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所以 ,心理学家就开始将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治疗的沟通 具 ,游戏理论也就逐步应运而生了 ,精神分析学派的个性化说(荣格 )便是其中的一种。 荣格的学生 Kalff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分析心理学技术—— 沙盘游戏。
❺ 什么是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是心理分析的一种形式,但它本身也包含着心理分析之“安其不安:医心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安心与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与心性发展”的三种水平的意义和作用。因而,“沙盘游戏”的操作或运作,是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分析之“无意识原则”、“象征性原则”和“感应性原则”,都仍然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关键。
❻ 沙盘游戏是什么为什么能够治愈心灵
沙盘游戏能够治愈人的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长和发展?似乎很“玄乎”。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有趣问题,不仅学生在问,心理分析学人也在问,甚至出现在博士入学考试的试卷上。心理分析家和沙盘游戏治疗师们在实践和思索中感受着沙盘游戏的“魔力”,却很难找到最终的“正确答案”。 可我感觉,这个问题本身的意义要远远多于它的答案。就像人们常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活着”,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想法和感悟不一而足,而没有一个终极的正确答案,可是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深深体验着、获得着意义。沙盘游戏,以及心理分析就像生活本身一样耐人寻味,但真的很难被分析出其中发生的机制、产生作用的原委。 不过,沙盘游戏毕竟是生发于荣格的心理分析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土壤,所以,在思索与探寻中,同样生活在这方土壤中的心理分析家们的确敏感地发现了一些因素的作用。沙盘游戏中有以下几个显而易见的方面,我就从这几个角度来把这些因素分类介绍。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这些点点滴滴可以为继续的思考和感受抛砖引玉。 1,来访者 (1)内在儿童与积极想象 荣格比弗洛伊德走得更高更远一些,发现了集体无意识及原型,内在儿童就是原型之一,这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生发性的心灵能量,每一个人都拥有它,但是却往往忽视它。荣格也是在十分困顿和窘迫的时候才想起他来——1911年左右,荣格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但分手并不等于结束。荣格感到好像失去了重心和立足点,迷失中又充满压力。这时他想到,既然意识什么办法也没有,那就干脆听从无意识的召唤,这时浮现于恼海的居然是他儿时搭积木游戏。于是,他开始做那些看起来很幼稚的事情:捡石头、搭塔楼。 荣格一定是听到了内在儿童的召唤,于是就一起“玩”了起来。积极想象也就在这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中发生了。无意识自主地发生着,荣格是在跟着无意识的意愿和内在儿童的想法做着具有创造性的“幼稚的游戏”。荣格真的做到了——他做到了有意识地观察和“顺从着”无意识内在儿童的引领。外界的塔楼在一点点建设起来,内在的无意识在一点点地整合起来,之前的窘迫迷失、混乱无序终于涌现出另一番世界。荣格说:“这一刻是我命运的转折点”。 (2)治愈者原型 外在的治愈者我们通常称之为“医生”,其实内在的心灵世界也有医生。在西方,太阳神阿波罗与林中仙女考妮思所生的儿子阿斯克勒庇奥被视为医神,他母亲擅长草药治疗,他则不仅擅长草药,还擅长手术。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健康女神许格雅,另一个是医药女神潘娜希。他们一家世代为医。于是,阿斯克勒庇奥就成了西方的治愈者原型。 我们东方也有,比如神农尝百草,据说他可以很自然地找到以毒攻毒的妙药。还有天医星,据说天医星下凡为人,就会成为神医,可以助人起死回生。事实上,我们也常听说这样的现象,比如梅花鹿吃的植物都是草药,都是对生命非常有益的,所以它自己也全身都是宝;如果我们十分想吃某种食物就说明我们身体缺乏这种元素,由于身体自身自我保护和治愈的能力,我们才想吃这些食物的。也许这种“自救”行为都是内在治愈者原型在起作用。所以,心理治疗的作用之一就是治疗师内在的治愈者唤醒了来访者内在的治愈者,于是来访者可以自救了。 (3)自性 自性(Self)是人心灵世界的整合性的、主导性的能量的原型,他的作用使心灵整体保持平衡和完满,内在的结构、能量都协调运作。就像一个生态系统是“活的”,能够做自我调节和运动,无意识也是“活的”,是自主的、有生命的,自性正是这个“活体”的自组织性的运行机制。心理问题往往产生于意识自我对于自性统合力的偏离,或者其它某些部分的分离、无序。而在心理分析及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来访者意识与无意识能够实现积极的对话,自性的能量激活了起来。 2,沙盘游戏 (1)意象及象征意义 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作用就像能源一样,既要被保护又要被发掘。我们要保护它,就不能任意侵犯它继承于无意识的自主性,无论在沙盘中还是在梦中或积极想象中,我们对意象的理解和感受,都是平实而朴素的,不能被横加判断和解释;我们要发掘它,是要领悟它所承载的象征意义,这是无意识要表达的意思。一幅心灵的沙画中,一个个沙具和一个个情景,都成为了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访者就是通过沙盘游戏来呈现、体验、领悟这些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实现对无意识乃至对整体心灵的沟通,达到治愈与发展。 (2)游戏治疗 真正的游戏是自由自在自然进行着的,游戏者充分投身于游戏中,全身心地享受着,没有目的,只在乎过程。否则不是游戏。同样,人在这样的自由自在自然状态下才身心平和、轻松愉悦,那么,可以想见,游戏的治疗作用由此发生。哲学家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中国一位近代哲人也说,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而过着心灵生活的一种人。游戏之于人具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这便是游戏的治愈力和“魔力”。 (3)艺术治疗 要想描述沙盘游戏,有几个词语必不可少(虽然还远远不够),沙盘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性的、艺术性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体系,因此它当之无愧是一种艺术及艺术疗法。对于艺术治疗因何能治疗人,这里不予赘述。但是这一点再次提醒我们,沙盘游戏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而是艺术。所以掌握沙盘游戏不是仅仅靠操作和联系,而需要更多。下面就是对沙盘游戏分析师的提示。 4,治疗师 (1)人格 弗洛伊德和荣格都强调,要做一个心理分析师,首先自己要先做病人而接受分析。这不仅可以让分析师体会来访者的感受,更是为了处理分析师自身的问题——自我、情结等等。分析师了解了自己,调整了自己,使自己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所谓知己知彼,分析师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与来访者一起工作。 (2)态度 人格发展的同时,也是分析师自身的修为、修养的提高,这里不仅仅是说道德伦理上的自我提升,更是作为自然人的心理态度的“功夫修炼”。我想说的是,社会人靠“超我”控制自己,而自然人靠的是人原本的天赋。 比如我们说,对来访者的态度是包容和接纳,接纳他一切,包括他的意识、无意识、言行和他的症状。所以,这时运用法律、道德、伦理等规范来评判他是没有用的,他需要的是一位心理分析家的接纳,而不是评判。(“接纳”也不是“悦纳”,我觉得,对来访者的态度是不偏不倚的接纳,而不需要喜欢。) (3)理论与技术 一定的理论背景和技术技巧是需要的,但显然是不够的,更不可依赖这些外在的东西来做心理分析工作。 3,治疗的关系及气氛 (1)自由与保护的空间 在一个自由的又受到保护的空间里,你的心灵最想做什么?将会发生什么?对于多拉·卡尔夫而言,这是她的经验的总结,她发现,病人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放松下来,真正地享受沙盘游戏带来的感受,体验着心灵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其实,正如我们所可以感受到的,这是一个小婴儿在母亲怀里所能享受到的“待遇”,那么,为病人提供了这样的待遇,他们就得到了自己发展的条件。 (2)共情与共鸣 共情是心理治疗中被公认的重要因素,无论哪个学派哪位治疗师,都充分相信,对来访者的共情是必须的。沙盘游戏也不例外。 可我一直在想,共情到底为什么就起作用了?类似“我们是一样的”“你的痛苦是人类共有的”这样的话又起到什么作用? 我想到了两部影片,《心灵捕手》和《越狱》。《心灵捕手》里医生尚恩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他的完整句子是“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我能够理解你的心理。”马侯姆想杀掉瓦特时,道劝阻他,马侯姆问“你失去过儿子吗?”道说:“是的,我的儿子和我的太太一起被庸医害死了。”这完整的句子也类似,“是的,所以我完全能够理解你。” 所以,问题似乎是在于——被理解。 这种感受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可以打开威尔的心结,能够剿灭马侯姆的怒火(即使是暂时的)。而在心理分析和治疗中,这被理解的感觉可以起到治愈的作用。 那么,被理解又是怎么样起作用的呢?这我实在是不知道了。我会慢慢体会。 在共情的时候,分析师能感同深受地体验到病人,这是一种共鸣的状态,因为病人的“情感震动”激起了分析师相同的“情感震动”。同理,当分析师内在自性的整合力、治愈原型的治愈力和内在儿童的创造力、生发力能够激发起病人内心的这些相同的力量,那么,病人就会自愈,不是吗? (3)感应与转化 感应是极具中国文化和中国基因的一个概念。它又不仅仅是个概念,因为仅仅靠概念学习、认知推理是无法理解它的。还需要体验和感受。感应这个东西的意思很模糊,这是西方人逻辑的追求确定性的理性难以接受的,于是他们也更加难以理解它。可是我们是东方人有先天的气质和领悟力适于理解“感应”的意义。 如果说共鸣是线性的、二元之间的关系,那么,感应是超越性的、复杂性系统的现象。 其实,关于“沙盘游戏为什么能够治愈心理、发展心灵”的上述讨论,都说明,其中的“奥秘”不是线性关系的,一定是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感应是过程,也是因素,更是内在的运作机制,当潜在的感应发生了,转化也就在发生着,而我们所见的显在的现象就是心灵的治愈和发展。 知无不尽,但仍是不足以的。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继续理解与体验。 编辑推荐:性高潮时,大脑在想什么?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测试推荐:失恋的阴影会围绕你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