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数学游戏大全
㈠ 4一10岁儿童数学游戏
4一10岁儿童数学游戏
4一10岁儿童数学游戏,孩子到了四岁以后是需要对脑子进行提升的,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培养孩子学好数学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数学类的游戏。下面看看4一10岁儿童数学游戏。
4一10岁儿童数学游戏1
1、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别有2~7的数字;蝴蝶卡数十张,每只"蝴蝶"上有试题或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卡片-字排列,帮"蝴蝶"逐一找到与它身上的式题数量相对应"花",每人必须帮5只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2、母鸡"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鸡各一只,分别标有3~7的数字;"鸡蛋"数十个,每个上面标有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几只"母鸡"按顺序排列,按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逐一把"鸡蛋"送回"母鸡"身边。
3、撒树叶玩法
双面树叶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间有数字和分合符号、卡下面有一组一组的插入袋;1~6数字卡若干。按分解组合卡提供的数字取相应量的实物。把实物(树叶或果壳)撒在胶板上,然后将其分成两份,点数每份是多少,分别用数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组数字分法不能相同。
4、小小统计员玩法
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
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5、开火车玩法
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顺序。如: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4一10岁儿童数学游戏2
儿童学数学游戏
1、倒述数字
倒述数字要求儿童将大人口授的一串数字以相反的次序倒述出来,如口授123时倒述为321。在倒述数字时不容许看写出来的数字,或自己用毛将口授的数字用笔写下来。这要求儿童十分注意听,马上将数字记忆
同时要用心去想即是通过逆向思维将数字的次序倒着背出来。1987年调查中发现有8、5%的4岁儿童和72、5%的5岁儿童中能倒述2位数;有7、4%的5岁儿童,有74、5%的70个月儿童,有98、5%的76个月时能倒述3位数。1995年发现4岁时有82%人能倒述2位数,有25%人能倒述3位数
还有10、2%人能倒述5位、3、4%能倒述6位数。比内L-M量表要求7岁倒述3位,9岁倒述4位,12岁倒述5位,只有高智商成人才能倒述6位数。韦氏1950年指出,复述和倒述数字是一种测定智力的方法。如果成人不会复述5位数和倒述3位数,有90%的可能性诊断为智力低下和记忆缺陷,他们不能集中精力来完成任何艰苦的工作。
2、倒数数
倒数数就是从大到小倒着数数,如54321。学过用儿歌倒数的儿童从3岁半就能倒数10-1。儿歌押韵,顺口:123,321,1234567,7654321。先学会背熟7-1,往上加10,9,8就很容易了。倒数的关键在10-9上,如重点练习100-99,90-89,70-69……
经过练习的儿童都能从自己背数的最大数倒数到1。1987年普查未经训练的儿童,在44个月时有7、4%的儿童,在54个月时有75、6%的儿童能倒数5-1。在46个月时有10、5的儿童,64个月时有76、4%的儿童能倒数10-1。在48个月时有7、2%的儿童,74个月时有25、6%的儿童、80个月时有95、6%的儿童能倒数20-1
4岁儿童中有5、4%的孩子能倒数30-1,76个月时则有72、3%的孩子能倒数30-1。66个月时有8、2%的人会倒数50-1,其中有4、8的人会从100倒数到1。比内1916年量表将20倒数到1安排到8岁,国外许多专家认为7岁之前不可能从20倒数到1。
比内L-M1972年量表将此项取消,作者认为中国儿童之所以能倒数数因为中文数字是单音,易于学习和背诵。尤其从11-20没有规则的变化,所以较容易学会倒数数
3、分左右
我国儿童学会分清左右是因为早拿筷子,几乎所有会拿筷的孩子都知道拿筷子的手是右手。个别左利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用左手拿筷子,所以从26个月就认识自己的右手了。家长经常同孩子在镜前做游戏,孩子就会快速指自己的左眼、右耳、左肩、右膝、右夹肢窝,左肘等部位。
孩子分清鞋的.左右最早是23个月,多数是33个月,仅有个别独立能力被剥夺者才拖到52个月。国外无论比内量表或格塞尔量表都认为儿童应在6岁时才能分清左右,连1978年麦卡锡的儿童游戏量表也规定5岁才作分左右的游戏测试。
分左右是认识空间方位的感知觉。住在北京和其他古老的有城墙的城市,孩子比较容易分清东南西北,几乎4岁就分清楚了。在殖民地城市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即使许多成年人也未必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空间方位的认知受地域的影响。
4、知道自己几岁
从10个月起,如果大人问“你几岁?”时,宝宝会竖起食回答,到15个月时就会自己说“1岁”。说话较迟的宝宝到28个月时就会自己说“两岁”。但是比内量表和格塞尔量表都认为应当5岁才能正确回答自己折年龄。
5、画正方形
3岁左右的儿童画出的正方形要求至少有一个是直角。我国儿童从30个月就可以学会画下方形,较迟的也在44个月学会了。因为许多汉字是正方形的,孩子们从阅读中看惯了正方形文字
有些家长也让两岁半前后的宝宝学写汉字,所以画正方形对我国儿童来说,比较容易。学画正方形的年龄比内量表规定为5岁,格塞尔规定为4岁半,平时筛查用的DSST量表(旨兰克伯格1967)定为4-5岁。
6、认识硬币和找钱
在50个月时有74、6%的儿童会认3种硬币,到53个月时有76、8%的儿童会用1和2分凑成5分,或1角,5角凑成1元。有78、2%的5-6岁儿童学会用硬币做买卖的游戏。
比内规定6岁时能认4种硬币,美国有1分,5分,1角,25分四种。比内L-M量表规定在9岁时学会找钱,即从35分之内找钱。我国钱币10进制,可能较容易,不过提前3-4年也很可观了。
4一10岁儿童数学游戏3
儿童学数学游戏
一、玩积木
积木是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的最佳工具。通过搭建积木、拼装积塑,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立体意识。
提 示:
1、在和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向孩子提出要求,比如“我要那个正方形的积木”,“不,这个短了,我要那个长方形的……”并和孩子一起动手搭建,由此来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建立空间意识。
2、可用积木搭出各种立体造型,然后引导孩子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并利用想象能力,和孩子一起将造型拼补完整。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空间想象力。
二、搭火柴棒
火柴棒是家庭中的普通之物,但当你用它来“玩”数学时,你就会发现它的神奇之处。它可以搭出很多美丽的图形,也可以搭出一些数字。通过搭数字的游戏,能让孩子灵活掌握数字间的变化特征,加深孩子对数字的印象。
提 示:
1、家长可先用火柴棒搭出0~9一共10个数字,孩子出于好奇也会跟着一起搭。然后家长可通过移动数字中的一根火柴棒的位置,把这个数字变成另外一个数字,比如,把左边下面的火柴棒移到右边的上面,结果6就变成9。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往往会玩得兴致勃勃。
2、引导孩子用火柴棒搭出各种图形。比如用4根火柴棒可以搭出“伞”、“酒杯”等图形。家长可以移动火柴棒,使它变成另外的图形。比如,用6根火柴棒可以搭出一只展翅飞翔的小燕子,移动图形中的2根,就可以让小燕子往相反的方向飞。
三、学数数
教孩子学数数,应该帮助他建立数的概念,知道数字所代表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让他唱歌似的背出来。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结合实物进行教育是个很好的办法。
提 示:
1、生活中随时可以引导孩子数数,比如爬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晚饭后分水果,让孩子拿削好的水果,一片片分发,同时还要让他大声说出数量。
2、很多孩子数到10后就拐不过弯,家长可以结合实物帮助孩子“拐弯”,比如拿一堆小棒,和他一起数,经过几次反复,孩子就能接着10往下数了。
四、折纸
手的动作与脑的发育是密切相关的。折纸不但可以训练孩子手和大脑的活动,让他认识几何图形,而且折纸过程的剪剪折折,也可让孩子认识图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培养逆向思维。
提 示:
1、家长可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然后打开,让孩子数正方形的数量;还可以将正方形对折出两个三角形,如此对折下去,引导孩子数三角形的数量。
2、利用剪刀,让孩子设法把长方形的纸剪成大小形状相同的纸,引导孩子找出多种方法。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其实正蕴藏着数学教育的契机。家长只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把数学随时变成游戏,那么孩子的学习热情便会格外高涨,训练他的数学思维便是件轻松和快乐的事情了。
㈡ 小学一年数学家庭小游戏大全
一年级就这么烦?深深感到自己很幸运呢
㈢ 有哪些数学游戏非常适合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玩(可以
数独、扫雷。
数独(shù dú)是源自18世纪瑞士的一种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玩家需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粗线宫(3*3)内的数字均含1-9,不重复。
数独盘面是个九宫,每一宫又分为九个小格。在这八十一格中给出一定的已知数字和解题条件,利用逻辑和推理,在其他的空格上填入1-9的数字。使1-9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宫中都只出现一次,所以又称“九宫格”。
起源:
既然“数独”有一个字是“数”,人们也往往会联想到数学,那就不妨从大家都知道的数学家欧拉说起,但凡想了解数独历史的玩家在网络、书籍中搜索时,共同会提到的就是欧拉的“拉丁方块(Latin square)”。
拉丁方块的规则:每一行(Row)、每一列(Column)均含1-N(N即盘面的规格),不重复。这与前面提到的标准数独非常相似,但少了一个宫的规则。
㈣ 儿童数学智力游戏
导语:儿童数学智力游戏除了能够培养宝宝基础的数学能力外,也可以帮助宝宝把观察力变得更为敏锐,并学习通过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下面就由我给大家带来儿童数学智力游戏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游戏1:什么东西比较重?
游戏方法:
1、准备几个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车、球等等。但请注意避免大的东西就一定比较重,以免造成宝宝错误的认知。
2、然后请宝宝分别用手拿拿看这些东西。
3、接着问宝宝哪一个比较重。
4、还可请他由重到轻把物品排列出来。
游戏目的:通过真实的轻重感受,宝宝比较容易建立轻和重的认知概念。另外,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大,如泡棉,但是实际上却很轻,有些东西虽小,但却比较重,可以将这些情况一并提出来跟宝宝讨论,帮助宝宝理清轻重大小的概念。
游戏2:高楼比一比
游戏方法:
1、爸妈和宝宝分别迭积木,并计时1分钟。
2、再各自拿出自己迭好的积木比比看。
3、请宝宝说出是谁迭的积木比较高。
游戏目的:通过迭出不同高度的积木,宝宝可以明确感受到“量”的变化。经过实际比较后,可以“眼见为凭”确认高矮的概念。
游戏3:创意手印画
游戏方法:
1、游戏前请先准备好一张白纸及彩色笔。
2、爸妈和宝宝可以在白纸上分别描绘出自己的手掌。
3、请宝宝比比看谁的大。
4、如果宝宝有混淆或是不确定的情形时,也可以两人手掌对手掌,实际去看两人手掌的大小差异。
游戏目的: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比对,帮助宝宝建立大小的.概念。爸妈还可以活用身边的物品,如杯子、碗、鞋子等,让宝宝去比较爸妈的鞋子和宝宝鞋子的大小、大汤碗和小饭碗的大小,帮助宝宝在生活中建立量的概念。
游戏4:谁的手比较长?
游戏方法:
1、请爸妈准备好两条长线,最好是不同颜色的线,大人一种颜色,宝宝一种颜色。
2、以长线分别量宝宝和爸妈的手臂长度,并将测量结果剪下来。
3、利用剪下的线来比较谁的手臂较长。
4、然后再请宝宝拿着与自己手臂等长的线,比较家中的物品,如书或是桌子等,看看是自己的手长还是物品比较长。
游戏目的:利用实际的测量及观察,可以帮助宝宝建立长短的概念,同时了解测量的意义。
游戏5:数数乐
游戏方法:
1、先请宝宝随意捡拾小石头,然后放在桌子上。
2、接着再请爸妈另外拿一些,放在桌子的另一边。
3、请宝宝目测,哪一边的石头比较多。
4、等宝宝说完之后,邀他一起数一数,两边的石头各有几颗,并把数字写下来。
5、再来印证先前目测的答案是否正确。
6、还可再问宝宝:“多的那一边多几个?”
游戏目的:让宝宝先以目测的方式,感受量的变化,然后借由实际的数字,确认量的多少,帮助宝宝建立清楚的数量概念。除了小石头之外,爸妈也可以利用其它物品,例如积木块、红豆来进行这个游戏。当然,这个游戏在户外也可以玩。
游戏6:谁是不一样的?
游戏方法:
1、在一堆相同的东西中,放置一个不同的物品,例如:一堆书籍中,放置一辆玩具小车。
2、请宝宝拿出里头不一样的东西。
3、当宝宝把东西拿出来的时候,请宝宝试着说明为什么要拿出这个东西。
4、爸妈在聆听完宝宝的理由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宝宝建立“异、同”的概念。
游戏目的:找出相同点或是相异点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宝宝熟练“分类”概念的基础。爸妈可以多运用生活中的东西和宝宝进行游戏。
爸妈还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状况,提高这个游戏的难度,比方说一堆苹果中放一个橙子;在一堆一元硬币中,放一个一角硬币,让宝宝能够区别细微的差别,同时也可以让他了解,苹果、橙子虽然形状、颜色、香味不同,但都是水果,有共同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游戏7:数数乐找伙伴
游戏方法:
1、请妈妈先在白纸上涂上红、蓝、绿等几种颜色。
2、然后拿出相同颜色的彩色笔或蜡笔。
3、请宝宝把笔放在一样的颜色下面。
4、如果宝宝没有放对,可以请宝宝用笔再画一次,观察画出的颜色,然后再进行一次配对。
游戏目的:利用操作的方式,让宝宝思考颜色和笔的关系,观察相同点,学习配对。
游戏8:玩具要回家
游戏方法:
1、请宝宝收拾玩具的时候,也是帮助宝宝学习分类的最佳时机。
2、例如问宝宝:“玩具和书可以放在一起吗?剪刀和车子呢?”
3、请宝宝把玩具、书等物品分类放好。
游戏目的:分类概念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而宝宝更往往会有让爸妈意想不到的分类方式,爸妈和宝宝进行游戏的时候,也不妨听听他们的理由。
游戏9:请照顺序排好
游戏方法:
1、准备大小不同的积木或是娃娃。
2、请宝宝依照大中小排成一列。
3、一开始排序的物品不要太多,可以先从3个开始,请宝宝先比较其中两个并依序排好,再拿第三个和前两个比较。可根据宝宝的能力来增加排序的数量。
游戏目的:排序是重要的数学基础,帮助宝宝发现即使是相同的东西,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刚开始,宝宝多半是依照物品的物理性质排序,如大小、粗细等。
游戏10:下一个轮到谁
游戏方法:
1、准备几个积木、车子等宝宝生活中经常有的玩具。
2、然后爸妈一边念着“车子、积木、车子、积木……”并将物品依序排出。
3、请宝宝按照排好的物品顺序,念出他们所看到的物品。
4、然后问宝宝积木的下一个应该是什么呢?再下一个呢?
5、可以请宝宝重复多念几次,察觉出次序感。
游戏目的:相同型式是数学的概念之一,也是语言、听觉甚至是动作的训练,通过眼、耳及语言的方式,能帮助宝宝更清楚认识“型式”。
㈤ 说一说知道哪些可以启蒙小宝宝数学的家庭小游戏
我最爱的就是乐高,也就是玩积木了。积木是所有玩具中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的最优选择。如两个三角形并成一个正方形等等,提高动手能力。
㈥ 4一10岁儿童数学趣味游戏
4一10岁儿童数学趣味游戏
4一10岁儿童数学趣味游戏,为了使游戏对孩子身心键康达到好的效果,可把游戏与启迪孩子思维结合起来,在游戏过程中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思考在这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来看看4一10岁儿童数学趣味游戏有哪些。
4一10岁儿童数学趣味游戏1
1、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别有2~7的数字;蝴蝶卡数十张,每只"蝴蝶"上有试题或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卡片-字排列,帮"蝴蝶"逐一找到与它身上的式题数量相对应"花",每人必须帮5只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2、母鸡"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鸡各一只,分别标有3~7的数字;"鸡蛋"数十个,每个上面标有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几只"母鸡"按顺序排列,按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逐一把"鸡蛋"送回"母鸡"身边。
3、撒树叶玩法
双面树叶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间有数字和分合符号、卡下面有一组一组的插入袋;1~6数字卡若干。按分解组合卡提供的数字取相应量的实物。把实物(树叶或果壳)撒在胶板上,然后将其分成两份,点数每份是多少,分别用数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组数字分法不能相同。
4、小小统计员玩法
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
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5、开火车玩法
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顺序。如: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4一10岁儿童数学趣味游戏2
一《找朋友》
1、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游戏准备: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3、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二、《摸几何图形》
1、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2、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3、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三、《搭积木》
1、游戏目的: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3、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四、《拼一拼,摆一摆》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A.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B.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3、游戏过程:
A.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B.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C.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D.谁的作品和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五、《猜猜看》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B.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2、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3、游戏过程:A.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B.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的活动。可以发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或天赋。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确的'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陪孩子玩。
在孩子一年级期间,我们经常和他玩各种数学游戏,不仅培养了他的数学思维,还由此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玩积木:积木是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的最佳工具。通过搭建积木、拼装积塑,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立体意识。
4一10岁儿童数学趣味游戏3
儿童玩的益智游戏大全
游戏一:反口令
游戏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你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你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你说“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后退……总而言之,孩子要和你“反着来”才行。如果他做错了就算输了。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游戏哦!
游戏二:反义词
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你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你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你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游戏三:奇怪的时钟
游戏目的:在认识时钟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和判断力。
游戏准备:自制一个可以拨动时针和分针的时钟,并准备一面镜子。
游戏玩法:让孩子看着镜子,你拿着这个自制的时钟站在他的身后,并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孩子看着镜子里时钟的影像,说出是几点钟。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镜子中的景象与实景是相反的,如果他伸过左手,镜中的他则是伸出右手……
游戏四:抓虫子
在墙上贴一些小虫贴纸,高度是孩子踮脚伸手能拿到的位置,有的可以高一些、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害虫,孩子今天要把它们全部捉下来,扔进垃圾筐里。让孩子踮脚伸手去抠贴纸。如果高的地方抠不到,让孩子想办法。当孩子用凳子垫高时要注意安全。捉害虫锻炼孩子踮脚尖,锻炼孩子手指尖的力量,也让孩子动脑子向办法完成工作。
游戏五:物品归类
把苹果、衣服、纸、笔、小伞、积木、鸡蛋、碗、勺子、袜子、鞋、杯子、洋娃娃、饼干等东西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分别把能吃的东西拿出来,再把孩子穿的东西拿出来,最后剩下的问孩子做什么用的。在孩子能区分是,再增加一些玩具,3—4种类型的物品让孩子学者分类。吃、穿、用、玩等,增加孩子的生活常识。
游戏六:手指的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㈦ 三年级着名趣味数学游戏有哪些
1、8字游戏
做法:数出8个跳棋子让孩子数完,告诉他:“妈妈在书房里有好吃的等你去吃,不过你要去先敲8下门,进了门走8步,妈妈就给你吃。”和孩子说清后,妈妈进书房准备8粒小饼干或葡萄干。
当孩子敲对8下门,再让他进来,如不对,开门后再让他重敲。进门后走8步(要自己数),这时要表扬,把8个小饼干放在干净的盒子里让孩子数,数完大人说:“这是多少块饼干?给妈妈一半吃吧。”让孩子分开,如不会大人帮一帮。
㈧ 小学趣味数学活动有哪些
小学趣味数学活动有哪些
数学家常说数学十分有趣,可是对于尚未入数学大门的 人而言,实在很难体会艰深数学中蕴含的趣味。对初学者来 说,先从与数学有关的游戏中领略一番其中的奥妙,体验一 下其中的乐趣,倒不失为迈进数学大门的一种手段。
学习数学的最好办法是做数学,玩数学游戏,重在参与,尤 其重在操作。 在参与和操作的过程中, 才能领会到它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揭示数学游戏中的趣味,除了必要的操作,更要 去思索去创造。希望每一位读者在做这些游戏的过程中能独 立思考,举一反三,创造一些新的数学游戏。以下是小学经 典趣味数学游戏的部分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
小学经典趣味数学游戏大全
【挑次品】 【小小测绘员】 【最佳对策】 【生活中的估 算】 【抛硬币】
【数学家的遗嘱】 【三人抵挡不过一人】 【高僧下棋】 【长 方形剪纸】
【迷路的人】 【猜年龄】 【分图书】 【仪仗队】 【药房 里的故事】
【几种砝码】 【奥妙在哪里】 【小龙买早点】 【次品在 哪里】 【小林几岁】
课外活动时,同学们最喜欢李老师给他们做数学游戏。这些 数学游戏都很有趣, 既可以增长知识, 又可以培养思维能力。
㈨ 数学游戏有哪些
一、数独
数独游戏的规则如下,用1至9之间的数字填满空格,一个格子只能填入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在每一行只能出现一次;每个数字在每一列只能出现一次;每个数字在每一区只能出现一次。
二、算24
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利用加减乘除使最后得到的答案为24。
三、21点
一副牌(52张)中,两人依次抽三张牌,将三张牌的点数加起来,谁的最接近21谁获胜。
四、生命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
1、在一个格子世界里,每一个格子里最多可以长一个细胞。细胞根据规则,一代、一代地存活、繁殖或死亡。
2、每个细胞的存活或死亡规则:相邻的细胞等于2个或3个,将活到下一代;相邻的细胞大于或等于4个,将因为过度拥挤而死;相邻的细胞小于或等于1个,将由于孤独而死。
3. 细胞的繁衍规则:如果某个空格周围有3个细胞,那么这个空格里就可以生长出一个新细胞。
五、2048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需要控制所有方块向同一个方向运动,两个相同数字方块撞在一起之后合并成为他们的和,每次操作之后会随机生成一个2或者4,最终得到一个“2048”的方块就算胜利了.
㈩ 简单有趣的数学游戏有哪些
1、数字涂色
材料:卡纸、圆规、马克笔、涂色笔。
做法:在卡纸上画上圆圈,并写上不同的数字。
玩法:指定一个数字,然后让幼儿把卡纸上的这个数字涂色;下一步还可以来规定彩笔的颜色来增加难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