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种类 » 毒瘾小游戏

毒瘾小游戏

发布时间: 2022-10-05 05:28:18

1. 羊了个羊为啥每次都得从第一关开始

这是游戏设计的成瘾机制的一部分。
其实,只要你敢玩”羊了个羊“,就百分之一百逃不掉。
所有参与的玩家都能发现,它的第一关真是特别简单,几乎闭着眼睛都能过,堪称低智级别的消消乐,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教程。
但当你一秒过关时,你就已经掉大坑里了。
从生理结构上说,人的脑部十分特殊,能够自我产生多种化学物质,以作为奖赏或惩罚,刺激人的各种心理反应。
一般来说,当我们完成既定目标后,脑部会自动分泌多巴胺,从而让人觉得心情愉悦。
那么,任何人去玩”羊了个羊“第一关,都能很快通过获奖,脑部自然产生了多巴胺,但由于难度较低,量相对也会比较少。
因此,他在玩第二关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有期待感,想再次成功通过,以获得更多的多巴胺,从而让自己情绪更“嗨“。

这从原理上来说,其实跟吸毒差不多。

每一个吸毒者,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他最谨慎的时候,吸的量都不会多,也不会一下子沉迷进去。

但当他的身体得到了刺激,就会开始渴望那种感觉,并且越要就越多,产生了所谓戒断反应,不知不觉中就入了吸毒者的坑。

你玩”羊了个羊“,不也是这样么?

所以有玩家曾经抱怨,为什么每次玩这个游戏,都必须从低智的第一关开始?游戏设计者是不是傻,怎么不注重游戏体验?

很明显,这是没有理解对方的用意。游戏设计者绝对不傻,相反简直聪明的不得了。

他们不仅深通人性,而且了解自然科学。通过反复让你玩第一关,去习惯并期待更多的多巴胺,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毒瘾

2. 关于禁毒的课件!

失色的花季—透视青少年吸毒

http://www.scxxt.com.cn 2003-05-09 15:21:50

视点导读
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学也没心思上了,甚至骗起低年级同学的钱。
这个小小年纪的“瘾君子”让我们在叹息之余,更为他对毒品的不设防而痛心。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74.2%,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在校学生约2000多人。
追求刺激“试试看”
“吸食毒品犹如玩火。”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门口张贴着这样一句宣传语。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个“玩火自焚”的青年,前一天刚刚入院,20出头的他已显出40多岁才有的苍老。“我是看见别人吸,出于好奇才沾上了海洛因。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我发现离了这玩意,就浑身不舒服,上班也打不起精神。”因为频繁地吸掺有“白粉”的烟,他的手指变得蜡黄,“最近半年,每隔一个小时,我就忍不住要吸,否则没办法工作。”
戒毒中心的负责人赵敏医生告诉我们,小伙子刚入院的时候,眼泪鼻涕的,没个人模样。这样的年轻人,赵医生已经见得太多。中心历年来收治的戒毒者中,年轻人占了近八成,其中20%——30%的人第一次吸毒在18岁之前,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杜冷丁、摇头丸,毒瘾短的几个月,长的达十几年。赵医生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家庭悲剧——
这是一个“奇怪”的家庭,4年来,一家人都被“白粉”所支配,各奔东西,连过年也难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而他们的最终团聚却是在劳教所里。
这原本是一个富裕的三口之家,父母经营一家工厂,钱越挣越多,精神上却日渐空虚,5年前,为了追求“刺激”,一家之主找到了通往“极乐世界”的途径——“白粉”,后来,妻子也初尝“白粉”的“乐趣”,于是他们在吸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渐渐的,他们连钱都懒得去挣,所有的积蓄不到2年便挥霍一空,连女儿的学费都缴不出。16岁的女儿被迫辍学,失意至极,女儿投奔了自己的男友,哪想到男友也是个“瘾君子”,善良无知的她也慢慢被“白粉”吞噬了。为了享受毒品带来的感官刺激,她不惜出卖肉体、灵魂……最后就有了一家三口劳教所“重逢”的一幕。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吸毒者每个月起码耗费的毒资在1万元以上,而且一旦成瘾,剂量还会越来越大。吸毒者为购买毒品耗尽收入,继而变卖家产,甚至偷窃、抢劫、拐骗、卖淫、杀人,祸及家庭、危害社会。”从事戒毒工作多年的赵敏医生痛心不已。
无知好奇惹麻烦
我们从上海市禁毒办获悉,上海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占总数的50%以上。那么,是什么让青少年甘愿与毒品“亲密接触”?市禁毒办副主任周伟航为我们找出了“罪魁祸首”——
好奇无知是青少年接触“白色幽灵”的主因。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完全成熟,与此同时,他们又乐于探索一切新鲜事物,再加上不了解吸食毒品的危害性,毒品便顺势打开了缺口。“可悲的是,有的青少年觉得摇头丸之类的根本不是毒品,甚至把吸毒看成‘时尚’、‘有个性’,更有甚者,一些女孩子居然听信吸毒有助减肥、美容而‘毅然下水’,殊不知吸毒是违法行为,是在往绝路上走!”
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的陆光华医生治疗过不少青少年吸毒者,他告诉我们,有的年轻人自以为不会上瘾,或者认为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力,即使成瘾了与别人不一样,是能戒的。还有的抱着“你说危险我偏做”的逆反心理,不少人就这样成了毒品的俘虏。“谁又能绝对保证吸了第一口,就肯定没有第二口?”
上海某名牌大学的一个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然而在一次聚会中,他终究没能顶住朋友“这个东西抽了很舒服,要不要试试看”的诱惑,沾上了毒品。第一次,他吐得厉害,但朋友们“孜孜不倦”地劝导他,多吸几次就好了。当他终于找到那种“飘逸感”的时候,“白色幽灵”已牢牢擒住他。
周伟航指出,交友不慎也是不少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再者,不少年轻人精神空虚也让毒品找到了可趁之机。“成长的烦恼”谁都避免不了,成绩下降、家庭矛盾、早恋受挫……于是,为了寻找安慰、排遣烦恼,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毒品。此外,家教不当也在吸毒诱因中占有一席之地,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宽都可能引发悲剧。
蛛丝马迹早发现
小云从小聪明伶俐,4岁开始学钢琴,5岁学跳舞,并多次在市里比赛获奖。上学后,小云一直是班长、大队长、学生会主席,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大学毕业后,小云在一家外资企业获得了一个满意的职位,收入十分可观,成为街坊邻居眼里的楷模。
可是,有一阵子,父母发现小云的生活变得没有规律,有时经常不回家,有时又几天不上班。她还常带几个“朋友”回家,躲在房间里不知干些什么。父母问她几句,小云总是很不耐烦或敷衍几句,还常常发脾气,吃饭也没什么胃口。小云还经常跑到父亲的公司去问父亲要钱,说要买衣服首饰,每次都是上千元,但从没见她买什么东西。
一次,小云说要出差一段时间,问家里要了些钱。一个星期过去了,小云没回来;一个月过去了,小云还是没回来。2个月后,小云回来了,但父母几乎不认识她了,面色灰暗,嘴唇发紫,衣着邋遢,身体消瘦,双目无神。小云称去了深圳与朋友开公司,结果公司倒闭了,这趟回来小云还学会了抽烟。第二天,小云又向父母要钱说要去旅游散散心,此后又是一去十多天没有音信。直到有一天,小云的一个好朋友告诉小云父母小云在吸毒的事情,他们难以置信,乖乖女竟会走上这条路。
“三好学生”的蜕变也让我们产生警惕:远离毒品,预防为先。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的赵敏医生提醒家长,吸毒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行为。从开始接触到被旁人发现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但如果仔细观察,家长也能发现青少年“瘾君子”种种异常的地方。
“吸毒者爱犯困、食欲不振,身体往往会明显消瘦,金钱支出也会有突然增大的迹象。如果孩子总爱长时间关在自己房里,或者突然学会抽烟,家长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仔细看看家里有没有可疑的锡箔纸,或者孩子手臂上是否出现以往不曾有的针眼。另外,一旦吸毒,人的性格也会发生改变,比如暴躁、爱发脾气、动不动砸东西。”
禁毒教育不容忽视
“以往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打击贩毒者。现在则更多地放到了预防上。”市禁毒办副主任周伟航说。
去年12月,国家禁毒委发通知,要求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开展系统的禁毒教育。以往仅在思想课、历史课上“点到即止”的禁毒内容将变为正式教材,专门的禁毒课将列入学生的课程表。
“让青少年远离毒品更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周伟航说,“作为学校,禁毒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不容忽视;作为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都是要不得的,一旦发现孩子吸毒成瘾,千万不能怕家丑外扬而延误挽救的时机;作为社会,正确对待青少年吸毒消除偏见也很重要,那些青少年‘瘾君子’既是违法者,更是受害者。我们应当把青少年吸毒者当作病人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早日摆脱毒瘾。”(本报记者钱滢瓅 实习生孙昱)
来源《新民晚报》

--------------------------------------------
青少年吸毒诱因

2005-01-28 信息亭采集

诱因1 无知好奇

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防范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差。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诱因2 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了掩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一些陷阱拉人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

诱因3 追求享乐

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他们不知道再有什么能满足个人享受了,带着“好吃的也吃过了,好玩的也玩过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卖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见识了,得,抽就抽点儿吧,也不枉来世上一遭”的念头尝试毒品。可这一抽上,就把父母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诱因4 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高考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以吸毒麻醉自己。这种混沌的心态,只能使自己搭上死亡的快车。

诱因5 逆反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长忽视、冷落之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企盼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不让他与那些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玩儿,他偏要赌气与那些素有劣迹的青少年厮混在一起,一块儿抽烟、喝酒乃至吸毒。

3. 一款2019年以后出的单机游戏,玩家操控二战时期的一个小队,回合制,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问题,晚上夜谈

盟军敢死队?

4. 开心消消乐毁我睡眠,如何戒掉开心消消乐的“毒瘾”

手机关机,强迫自己去睡觉,睡不着就假寐,一会就睡着了。

5. 有什么关于吸毒的小故事

阿荣:14岁开始吸毒阿荣今年15岁,外表似乎和同龄人没有多大差别:未经梳理的短发,害羞的表情,在陌生人面前有意压低的嗓音——如果呆在学校的话,他应该才读初二。
阿荣不爱读书,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同龄人大多还呆在学校里,所以他平时都是和比自己大的玩。
玩得最要好的几个二十五六岁的朋友,大都是吸毒者。那些人在一起打麻将时,经常会轮流注射毒品。
阿荣回忆,去年五六月的时候,一个叫阿飞的朋友邀请他也“搞一针”,刚开始他没有同意。
连续几天去找朋友玩,阿飞都向他发出邀请。后来,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他决定试一次。
朋友们很热情地张罗起来,用绳子帮阿荣扎好左手腕,让手背的青筋凸出来,然后用注射器把稀释好的海洛因吸进针筒,交给阿荣。
据阿荣称,因为经常见那些朋友“打针”,自己第一次就熟门熟路,只试了两三下就把针头插进了手背的静脉。
大约10分钟后,毒品发作了,阿荣只感到昏昏沉沉,便到房间里的床铺上躺下睡觉。两三个钟头之后,他才醒了过来。
此后,阿飞经常打电话问他:“还要吗?”为了和这些比自己大的朋友打成一片,他没有拒绝。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这样,阿荣迅速成了一个“瘾君子”。当他主动开口讨要毒品时,朋友们开始向他收钱了,一般50元一次。
“原来他们只是想赚我的钱而已。
”阿荣此时已陷入毒品的泥沼中无法自拔,每天至少要注射一次。
阿荣的父亲在柳江县基隆开发区做建材生意,他帮父亲干活每个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但这些钱只能维持几天的吸毒开支,他只好向父亲要。父亲知道他拿钱去吸毒后,除了责骂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多是要钱的时候不给罢了。阿荣就会趁父亲不在家时,把自家门面的铝合金等建材偷卖给附近的同行,钱到手就立即跑去找朋友买毒品。
去年8月的一天,阿荣到姐姐家玩,又躺在床上吸毒,民警闻讯赶来,送他去强制戒毒。本来阿荣半年前就可以离开戒毒所回家了,但家人要求他在里面呆够一年,阿荣说自己也同意。
“我不愿回家,我怕再见到那帮朋友。
”据戒毒所民警介绍,出去后复吸的起码在80%以上,因为一回到以前的环境,人很难摆脱其他吸毒者的影响。像阿荣这样的未成年人,意志更薄弱,更容易复吸。
阿梅:女儿跪着求她戒毒在柳州市戒毒所里,阿梅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今年42岁。
按照阿梅的说法,她的家庭条件很好,丈夫做生意,自己开出租车,两女一子个个听话、乖巧,而且工作后收入都不错。惟一的缺憾就是她10年前开始吸毒,最后活也不干了,丈夫也和她离婚了,好好的家变得四分五裂。
阿梅留着短发,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说话大咧咧的,与记者以前所想象的吸毒者形象差别很大。她说其实自己以前也偏瘦,体重只有45公斤左右。
在戒毒所里呆了大半年,体重已增至60公斤。
阿梅的“第一口”,也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的。那是1994年,一帮开出租车的朋友经常在一起打麻将,赌钱。有人跟她说,“吃”了毒品好睡觉,她觉得自己平时睡不好,就想试试。
吸了第一口,阿梅感到很不好受,嘴巴苦,想呕吐,头昏欲睡。她说其实直到现在她都觉得吸毒很难受,但不吸的时候更难受,浑身上下不自在,喉干、骨痒,“寒毛管都竖起来了。
”阿梅不得不一直吸下去。两年后,她干脆连出租车也不开了,和一帮粉友天天混在一起。
阿梅说吸了毒后精神状态很萎靡,开起车来很危险。有一次她搭朋友到武宣港坐船,半路上糊里糊涂就翻车了。没办法,她只好放弃这份收入不错的职业。
10年来,阿梅一直采用口鼻吸食的方法吸食海洛因,不敢搞静脉注射。
“那是会死人的,”阿梅瞪着眼睛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和一帮朋友到广州赌钱,其中一个毒瘾大的朋友连续坐了10几个钟头车,被毒瘾折磨得受不了,到宾馆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卫生间注射海洛因,不知何故竟一头栽倒在浴缸里,等大家发现的时候那人已经被淹死了。
阿梅觉得自己最对不起3个子女,因为他们都为她吸毒的事不知哭过多少次,大女儿还曾跪在她面前求她戒毒。但是如果和子女发生争执,阿梅会像顽童一样恶作剧,故意当着子女的面吸,“气他们。
”去年夏天,阿梅在家里吸毒的时候,儿子忍无可忍,直接打电话叫来民警,把母亲送进了戒毒所。
已经25岁的大女儿来探望她,她总会催女儿快点结婚生个小孩,然后交给她带,这样她就不会因觉得空虚无聊而吸毒了。
阿旺:三进三出为戒毒目前呆在柳州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员中,阿旺来的次数最多,从1997年起至今已来过3次。吸毒8年以来,他有一半的时间用在强制戒毒上,但始终没有成功。
“我想做警察。
”记者问阿旺出去后想做什么,他的回答让人觉得十分突兀。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自己“老毒鬼”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如果有机会做公安,他可以以身说法,教育其他人。
“我想读书。
”这是阿旺对上面那个问题的补充回答。接受采访时,他的手中一直拿着一本《禁毒知识读本》,他说自己争取全部背下来,好参加戒毒所为迎接国际禁毒日开展的知识抢答赛。
28岁的阿旺身材瘦小,但显得很机灵,说话速度快,思路清晰。他说自己就是因为太聪明,小小年纪便赚了不少钱,为追求刺激才走上吸毒之路的。
1996年,阿旺才20岁就和朋友一起开电子游戏室,钱来得快,每个月都有好几万元收入。有钱之后,他和多数年轻人一样,总想玩点“刺激”的,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手里的钱还是花不完。那些来玩游戏赌博的人,经常把一包包海洛因放在游戏室的桌面上,玩久了就吸一下。见得多了,他也有点动心:“毒品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刚开始他不好意思问,就从顾客放在桌上的毒品中偷走一点,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学吸。一天试一点,一个月之后阿旺向熟悉的顾客公开:我也上瘾了。
于是,顾客和他这个老板就打成了一片,经常向他提供毒品。今年5月初,阿旺打电话给妹妹,说自己要到广州,想向她借一点钱。他按照约好的地点在双马三角地等她,却等来了公安人员。原来妹妹知道他要钱无非是想买毒品,索性向公安报了案。经过尿检后,证实阿旺是吸毒人员,公安人员把他送去强制戒毒。妹妹来看他的时候,他曾埋怨妹妹“不成熟,不懂事”。但进来一段时间后,他理解了妹妹的苦衷,他说其实他们兄妹感情一直很好,他不怪妹妹,只怪自己不争气。
阿凯:自己走进戒毒所6月22日记者采访阿凯时,他才刚进戒毒所不到一天,是最新的一个成员。此前的一天,阿凯经历了29年人生中的一次大蜕变。
21日上午,阿凯一个人呆在家里,望着空空荡荡的家,心里顿感凄凉。他10年前开始吸毒后,家里的景况一天不如一天,父母的钱被他全部花在购买毒品上了,“家里有时连买菜的钱都没有”。
阿凯有一个念头:男人到了30岁还没有“搞”,这辈子就完了。所以,在这一天,他戒毒的念头出奇地强烈,他决定马上到戒毒所戒毒。
10年来养成的恶习,要一朝抛弃谈何容易。阿凯身上只有200元钱,他决定拿出大部分“犒劳”自己,最后狠狠地过一回瘾。于是他花180元向粉友买来毒品,一个人躺在床上连续“享受”了几个小时。中午的时候,他起床用5元钱买了一包烟,又用10元钱买了一包零食。
然后又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家里,继续想问题,“享受”最后的“快感”。
直到下午5时,因担心戒毒所工作人员要下班了,他才起床匆匆忙忙收拾好一些生活用品,然后走出家门。他来到自家所住巷子的巷口,对一个“摩的”司机说:“送我到戒毒所!”据阿凯说,那司机当时用怪异的眼神望了他一眼,接过他手中的5元钱就开车了。来到桂柳路旁的戒毒所,阿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身无分文地开始了自己的戒毒生活。据戒毒所的民警称,为了鼓励吸毒人员走向新生,他们可以免费接纳一定数量的自愿戒毒者,这样的人目前在所里有六七个。
阿凯高高瘦瘦的,如果不开口露出两颗发黑的烂门牙,可以称得上是“玉树临风”的帅哥。采访的女记者还凭女性的敏感注意到,阿凯有一双“漂亮”的手,肤色白皙,手指细长。很明显,这双手大多数时候是闲着的,所以才“保养”得那么好。阿凯坦然承认,自己长这么大了,几乎什么活都没干过。
阿凯把自己的堕落归咎于居住的环境不好。他家就在柳州市有名的谷端口街大同巷,曾有一段时间,这里被称为“白粉巷”。
“那里的年轻人很少有不吸毒的。
”阿凯的说法当然有点夸张,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初中毕业后就呆在家里,身边的玩伴大多是“吸毒鬼”。在这样的氛围里,他自然而然就和大家一样了。阿凯的父母曾以卖服装为生,生意好的时候一家人也不愁吃穿。
但自从阿凯吸毒以后,经常向父母要钱买毒品。父母觉得赚多少钱都填不平这个无底洞,做生意的心机也没有了,后来干脆什么也不做。一家人过一天算一天,10年来家里几乎没添置过什么值钱的东西。这就是阿凯后来看到“家徒四壁”,悲从中来的原因。
阿凯说他现在最发愁的是,如果戒毒成功重新回到社会上,自己没有任何技术,父母也没有了做生意的本钱,到时候做什么呢?“你还有一双手啊,”记者提醒他。
阿凯望着自己那双白皙而细长的手,沉默不语。

6. 学生禁毒内容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三、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0、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355条)。

四、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1、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2、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3、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6、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夏季穿着长袖衬衣;

8、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9、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六、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导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

1、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

2、思想空虚,寻找刺激;

3、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

4、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

7. 关于禁毒的顺口溜20字左右

关于禁毒的顺口溜20字左右
1、大清朝,无能奈,泱泱大国受毒害。
2、胶州灯,寿州斗,胶东烟民不离手;烟杆子,烟盒子,胶东烟民命根子;白银流,国家衰,病夫形象真悲哀。
3、新中国,立场坚,三年禁毒写新篇;共齐心,禁毒战,从此毒品不再泛;毒贩子,为了财,毒品再次卷土来;党中央,发号召,截流堵源起成效。
4、沾上毒,事不明,众叛亲离毁家庭;灭自己,害社会,中华美德最可贵;爱生命,远离毒,头脑千万莫糊涂;禁毒品,创和谐,合家欢乐尽开颜。

搜狗问问

(7)毒瘾小游戏扩展阅读:
禁毒工作
“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一、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1、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2、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3、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6、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夏季穿着长袖衬衣;
8、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
9、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三、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
2、思想空虚,寻找刺激;
3、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
4、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
5、亲友间的相互影响;
6、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
7、因治疗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而成瘾。
四、怎样正确对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身份。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当作犯罪分子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病人,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禁毒

8. <猜火车>片名的由来

“猜火车”本是一种游戏,指无所事事的人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打赌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刻和目的地,借此打发时间。影片以此为名意义深远,当火车狂啸过站时,不知要将主人公们的命运载往何方。影片呈现给观众的是苏格兰爱丁堡文化的一个最真实的面貌,青少年们或许会在其中获得共鸣,并能从中确定自己存在的位置。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它所流露出的冷漠、无政府状态、非主流群落对主流社会的抵制与反抗,给了在常态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极强的冲击。

《猜火车》是一部带有写实性质的电影,它带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那里面表现的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是惊世骇俗的,其间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如吸毒、暴力、滥交、抢劫等都值得人们深思。

导 演:丹尼·博伊尔

主 演:伊万·麦格雷戈

凯文·麦凯迪

凯莉·麦克唐纳

·第四十九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一九九六年英国最具时代活力的影片

·对当代青年产生巨大影响的十大影片之一

《猜火车》又名《迷幻列车》,仅用了49天就拍摄完成,是一部成本为250万美金的小制作影片。本片描述了苏格兰爱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现状,其冷静的喻讽口吻,真实的叙述态度,贯穿始终的黑色幽默感及充满现代感的声画处理使之成为另类影片中的经典。影片对吸食海洛因而产生的快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述,同时片中所充斥的堕落情绪及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争论,因而影片一出炉便成为舆论的焦点。
《猜火车》里呈现的都是青春期的或者刚过青春期的年轻人的生活和思想,只是不是现实中的我所过的日子。我停留在想的层面,而他们已经身体力行,我不敢说哪一种更好,但是我想终究平淡和琐碎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而所有的烦恼,不满,叛逆都是因为对这种平淡和琐碎的挣扎,难道不是吗�

——藤井树

有人说《猜火车》就像一个发霉的面包,让人心里发毛、恶心……其实《猜火车》用颓废来形容还是不够的,因为里面还有对现实的厌恶与对未来的不确定和逃避。《猜火车》里是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只有沉沦,而只有沉沦没有希望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总之,如果你坚持带着传统礼教的心态或无聊地抱了一堆零食去看这部电影,那么你一定会在半场就愤而离席。如果你想去看看所谓朋克文化所谓颓废主义,那么《猜火车》就变成一部好玩的电影了。它的确是特别的,带着反叛。

——网友 猫 儿

马克·瑞顿住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是个年龄不大但毒瘾不小的吸毒者,他同3个朋友住在一起,他们是自负的西蒙,绰号“病孩”;傻乎乎但挺可爱,人称“薯仔”的丹尼尔;还有一个叫爱丽森的少女,她小小的女儿多恩是她和这3人当中的一个所生,但他们谁也搞不清到底谁是这孩子的父亲。同他们经常往来的朋友还有汤米和贝格比:汤米是个活泼健康的小伙子,他不吸毒,正在和丽兹热恋;贝格比则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病的暴力狂。

这几个人都是街头的小混混,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吸毒、打架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实在无聊的时候,他们就靠“猜火车”来打发时光。

马克在迪斯科舞厅里结识了年轻性感的戴安,她把马克带回家过夜。第二天早晨,马克见到了她的父母后感到有些后怕,因为他得知戴安才14岁。汤米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中,因为丽兹怀疑他把两人做爱的录像带卖给了别人,因此决定同他分手,但实际上这事是马克干的。

马克是这样一种人,一方面他沉迷于毒品带给自己的快感,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了解毒品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他发现经常性地吸食海洛因使自己的性欲下降了,而他又非常羡慕那帮狐朋狗友的性能力,于是他尝试着戒毒,但最终还是抵不住诱惑,恶习依旧。为了买海洛因,马克和丹尼尔结伙行窃,又与贝格比抢劫游客,结果丹尼尔被抓进了监狱。汤米由于女友丽兹的离去一蹶不振,也沉湎于毒品之中,身心俱毁。

由于缺乏精心的照料,爱丽森的小女儿突然暴毙在床上,这件事给了马克很大的刺激。受到打击的他吸食了过量的海洛因,因而昏迷不醒,被送进医院抢救。这时,马克的父母出现了,他们把马克带回家,强迫他戒毒。马克终于醒悟到安定平凡才是生活的真谛,于是他克服了一切困难戒了毒。为了重新开始,马克离开爱丁堡,也离开了他的伙伴们,到伦敦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了工作。

谁知马克的新生活刚开始不久就被打断了,先是贝格比在一次抢劫后为逃避追捕来到伦敦,然后西蒙也接踵而至,他想在伦敦安顿下来,以拉皮条为生,马克对他几乎忍无可忍。这时传来了汤米死于艾滋病的噩耗,他们一同返回爱丁堡参加了葬礼。

贝格比从俄国海员那儿弄来了价值4000英镑的海洛因,然后同马克等人(包括已出狱的丹尼尔)一起到伦敦倒卖,以16000英镑的价格出手,赚了一大笔钱。当天夜里,马克把丹尼尔的那份留在了他的衣箱里,然后趁大家熟睡时拿走了所有的钱,准备到国外去开始他的新生活……

迷幻与堕落

继六七十年代的“愤怒青年”之后,世纪末的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现了年轻一代的精神塌陷,《猜火车》即为表现这种题材的代表影片,它被视为“1996年最令青少年感动,甚至让放浪形骸、孤苦无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电影”,较之他们的前辈,当今的迷途青年们更为颓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更为理性。他们天良未泯,但却自甘堕落。在《猜火车》中,吸食毒品作为一种无可选择的选择成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沉迷又痛苦。马克的伙伴在空寂无声的铁道边大喊着:“苏格兰,苏格兰,这是全世界最丑陋的地方。”其他人则对他大肆嘲笑——这就是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他们在梦魇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树立任何意义上的精神之父。(puppy)

后现代社会的梦魇

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影评很好的。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b/3261805.html

9. 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的危害以及怎样戒除网瘾

我是一个网络少年这里有我自己的见解(原创)
网络的危害就就像毒瘾一点没错,和毒瘾太像了我认为除了方式不同其他就是一样的。
但是网瘾这个东西说起来可怕复杂,其实要是换个方法理解就不然了。根源是什么?----电脑,隔绝就没事了,他就这点比毒品好,没有使你的身体遭受本质上的伤害。精神上的事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重要的是要付出于行动.
怎样戒除
1、树立一个意识,就是网络游戏只有一个意图就是要你的钱,不冲钱游戏就会越来越没意思,你就会讨厌他。但是如果你冲了钱用就把钱转换为别的东西或者不花,只要你忍下来了,网瘾就没了一半。如果忍不住就----------------------2、多去旅游我说的不只是去很远的地方,只要是没有电脑的地方,让你上不了网连续几天,你的感觉就不明显了。---3、在任何时候少想或者不想网游内容,多观察生活,生活中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你想想他的原因,一样物件他的构成---4、尽量少接触电脑多接触阳光,阳光给你的不是灼热而是温暖。------5、把游戏变成一个废物,你要想它影响你的生活干扰你的生活因为他你什么事都没干成你要有后悔的情绪。--6、家长加强监督,但是不要太严厉,要和蔼

最后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一直~!玩一个(不能换)~!游戏玩七八个小时不换就会烦第二天在来七八个小小时等他不想玩了就带他去个没有电脑的地方(最好风景秀丽)数天。应该就差不多了。提醒你一点无论如何不要去接触网瘾学校!!!!!!不然你会后悔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点内容
绝地求生未来之役比赛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3-08-31 22:07:08 浏览:1397
dota2位置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2:00:04 浏览:837
lol电竞是什么样子 发布:2023-08-31 21:58:40 浏览:1296
绝地求生八倍镜的那个圆圈怎么弄 发布:2023-08-31 21:58:31 浏览:1382
lol龙龟一个多少金币 发布:2023-08-31 21:55:07 浏览:745
王者如何改游戏内名称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036
游戏主播打广告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718
绝地求生如何免费拿到ss7赛季手册 发布:2023-08-31 21:52:13 浏览:915
pgg是哪个国家的战队lol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93
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现游戏很没意思 发布:2023-08-31 21:49:24 浏览: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