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给游戏差评
① steam最难懂的游戏95%好评,还有5%的玩家因为看不懂给了差评!
大家好,这里是正惊 游戏 ,我是正惊小弟。
2017年11月,知名杂志《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17年年度十大 游戏 ,排在首位的是《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第二名是《超级马里奥:奥德赛》, 第三名则是一款不那么有名的 游戏 《艾迪芬奇的记忆》。
这款只输给任天堂两款最伟大的 游戏 ,到底是靠什么征服玩家?出于好奇,小弟查阅了很多关于《艾迪芬奇的记忆》的评测,发现几乎篇篇吹爆,目前该作在Steam依然保持着好评如潮的评价。
《艾迪芬奇的记忆》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芬奇家族一直背负着神秘的诅咒,家中每一个人好像都是“易死体质” ,除了曾祖母活了93岁,其他人都因意外或生病早早离世了。
在主角艾迪芬奇年少时,她的妈妈带她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宅,而后几年中,她的妈妈也因病去世,整个家族就剩下了艾迪芬奇一人。
游戏 开场,女主角艾迪芬奇从外地回到了老宅里, 此时她已经怀有22周的身孕,但她才仅仅17岁……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回老宅, 游戏 最后会有解释,小弟就不剧透了。
《艾迪芬奇的记忆》是一款“步行模拟” 游戏 ,全程没有任何难度,你只需要跟随着提示在老宅中 探索 就好。 游戏 时长两小时,权当看了一部沉浸式电影。
这里不得不说,老宅的设计是真的牛啤,各种暗道夹层,仿佛一间秘密城堡。房屋还依山傍海,景色迷人,就是太容易死人了,估计大家也没人愿意去住吧。
游戏 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 探索 老宅,老宅中每一个人的房间都会有一本笔记或一张纸,记录着房间主人生前最后一日发生的事情。当你阅读笔记的时候, 游戏 就进入了第二部分:化身成自己的家人,重新经历将死之日。
体验每一个人的死前经历,是这款 游戏 的精髓。
死亡是可怕的,但《艾迪芬奇的记忆》却把这种恐惧溶解在奇妙的臆想里,让整个过程美丽又神秘。
比如开头小女孩茉莉(按辈分排,她是艾迪芬奇的祖姑母)的死前记忆,因为总是感到饥饿,她先是把屋子里能吃的东西都吃了,甚至把牙膏也吃了。这时看到窗外的飞鸟,渴望吃掉美味小鸟的她突然变成了一只猫!然后她仿佛二郎神附体(对不起破坏气氛了),先是变成猫头鹰逮兔子,又变成鲨鱼追海豹,最后变成了某种怪物吃人……最后,她吃掉了她自己,茉莉的故事结束。
小弟猜测她只是因为太饿乱吃东西食物中毒了。
这种幻想式的叙事手法贯穿全程,并在艾迪芬奇大哥“路易斯”的故事中达到高潮,路易斯在一家鱼罐头厂干活,干着铡鱼头的枯燥工作。
路易斯一直有幻想症,每天工作的时候总在幻想进行异世界冒险。此时 游戏 界面分成了两部分, 一是现实中的机械性工作,二是脑中的幻想世界。
随着幻想症日益严重,幻想世界在屏幕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完成了从2D到3D的转变,最终变成一个宏大的异想世界。最终,路易斯在他脑中的世界里封王加冕,就在带上王冠的瞬间……请大家自己在 游戏 中体验吧!
制作组巧妙的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虽然全程没有多少旁白,但能让玩家深刻的感受到幻想症的威力(或者说危害)。其他人的故事同样出彩, 这也让《艾迪芬奇的记忆》在2017年斩获《时代》年度 游戏 第三名,同年也获得了号称“ 游戏 界奥斯卡”的TGA的最佳叙事奖。
最后小弟不得不吹一波 游戏 的字幕,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 游戏 的字幕只承载着“看字”的作用, 但在《艾迪芬奇的记忆》里,字幕成为了 游戏 的一部分,它是融入在场景中的。
比如开头你回到老宅,字幕就呈现在远方的天上。
当你打开信箱,字幕就呈现在信箱里。
当你用锤子砸墙,字幕也呈现撞击的模样。
当你的家人都离你远去,字幕也好像淹没在时间的虚空里。
当你手拿一朵蒲公英,想说的话,都随风而去。
这样的字幕不仅让旁白更有代入感,也起到了引导作用,让玩家能根据字幕的位置了解下一步要去哪里,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艾迪芬奇的记忆》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它最终也没有告诉玩家芬奇家族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又好像已经把一切都摊在你面前,只是你看不清楚而已,希望你能在 游戏 中获得独特的感悟。
一个正惊问题:你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② 如何看待Steam游戏因为没有中文,而被打差评的行为
Steam平台游戏,由于没有中文而被玩家打差评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的讨论,其实已经有好多年了。囧王者记得在2016年期间,曾经有一次大范围的讨论。包括不限于PC端游戏圈,主机端游戏圈和手机游戏圈的玩家,都参与了这次讨论。
消费者购买了游戏后,游戏好玩,我玩的开心,我就给好评;游戏Bug多,不好玩,我不开心,我就给差评。开心的理由有很多,不开心的理由也很多。而厂商没出中文,结果被购买了的消费者无脑刷差评,这难道说不是一种对游戏的热爱?
最后囧王者想说的是,评价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但是时代变了,我个人真的觉得玩家因为没有中文,而给在国区发售的游戏去刷差评,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这个游戏热爱,游戏厂商应该重视。你们觉得呢?
③ 《尼尔:机械纪元》steam版遭差评轰炸,老游戏为何突然引发抗议
《尼尔:机械纪元》作为一款已经发布多年的游戏,在玩家中收获了许多赞许和支持。但是这款游戏在这个平台的版本一直以来存在着的问题就没有得到过修复,这让很多玩家耿耿于怀。在这款游戏从其他的平台上线之后玩家们很快发现,明明是同一款游戏在这些平台却有着比steam版本强上许多的画质,这显然让忍耐许多的老玩家们感到无法忍受。除了画质的问题之外,其他平台上的游戏还有着相当高的流畅度,完全没有steam版本那种被漏洞折磨无数次的糟糕游戏体验。这种非常直观的差别待遇对于同样是花钱购买游戏的老玩家们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所以他们选择了通过抗议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关于抗议的具体原因归纳如下。
一、平台不作为作为一个游戏发行的平台,对于游戏本身存在的问题置之不理,丝毫不顾及玩家的游戏体验。这种不尊重玩家的态度已经让老玩家们积怨已久,爆发出来也是早晚的事,而其他平台《尼尔:机械纪元》的上线就是导火索。
你认为steam应该做出怎样的补救措施呢?
④ 《最终幻想8重制》Steam多半差评 被批毫无诚意
《最终幻想8:REMASTERED》已在Steam平台开售,不过玩家反响并不太好,目前前该作的Steam玩家评价显示为多半差评,好评率仅有39%。
玩家吐槽的点主要集中在 游戏 不够“Remastered”上,例如画面显示为4:3, 游戏 为30FPS但战斗中会降到15fps,角色模型更新了,但过场动画没变,背景图像和很多NPC也没有进化,显得有些模糊。
不少已购入的玩家在评价中都劝大家如果你已经有了《最终幻想8》,那这次的Remastered版就不用买了…
《最终幻想8:REMASTERED》国区售价125元,复刻版Steam目前并不支持中文。
【微信关注"太平洋 游戏 网"(pcgames_com_cn)有意外惊喜等你。。。】
【微信搜索" 游戏 都市"(e10j_cn)领取粉丝福利。。。】
⑤ 这游戏曾在手游登顶,上架Steam却被玩家狂喷,仅2周差评超一半
从去年开始,一大批像是《太吾绘卷》、《中国式家长》这样的国产独立 游戏 登陆了Steam并且取得成功。如今,《月圆之夜》也跟随着前辈们的脚步,登陆了Steam还有Wegame这些大型平台。
其实早在登陆Steam前,《月圆之夜》这个 游戏 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比起常见的“Rougelike”这一描述,我更喜欢用“DBG”这个称呼来形容这个 游戏 。
DBG,全称“Deck Building Game”,即牌库构筑 游戏 。 玩家需要按照 游戏 规则,一边打牌一边构筑自己的牌库。而《月圆之夜》就要求玩家在冒险中通过宝箱,铁匠铺和商店构筑自己的卡组。
至于“Rougelike”常见的随机生成和无法存档这些要素 ,在《月圆之夜》里也有所体现。同时只能保留三种事件的规则也强迫玩家必须做出取舍。
在发售之后,《月圆之夜》爬到了ios收费榜的第二位。后来《月圆之夜》还推出了各种“扩展包”,甚至在新版本更新时登顶过收费榜。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一个在国内手游市场混的如鱼得水,在玩家里口碑十分正面的 游戏 , 在登陆Steam之后收到的好评却不超过一半呢?
在体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认为Steam版本《月圆之夜》并没有改变这个 游戏 本身最大的问题: 游戏 体验曲线不好。
更进一步的说,《月圆之夜》对于新手来说有一定的上手门槛。摸不到套路的话可能就会因为连续的死亡而感到挫败,在体验到 游戏 乐趣之前就退坑。
但对于已经摸到了 游戏 套路的老手,《月圆之夜》的整体难度又相对不高。如果以通关作为目的,《月圆之夜》的挑战性其实比《杀戮尖塔》这样的前辈要低一些。
而这两个问题,在《月圆之夜》登陆Steam之后,都集中爆发了。
先说新手体验。在登陆Steam之后,《月圆之夜》因为本体免费获得了比需要收费的手机版更高的曝光度,也吸引了很多本来没接触过这类 游戏 的玩家。
根据我的观察,我周围就有很多萌新买了《月圆之夜》,然后因为“玩不懂”而得体验不到DBG和Rougelike的乐趣,马上就被劝退了。
而对于摸透了套路的老玩家而言,《月圆之夜》本身的难度又不高,很容易就可以通关。这个时候,老玩家最迫切需求的就是“新职业”或者其他新东西。
可惜的是,Steam版的《月圆之夜》在 游戏 内容上可以说照搬了手游版,而付费DLC也和手游一样,并没有添加什么新的 游戏 内容。 老玩家“没有诚意圈钱”的评价大概就来自于此。
关于《月圆之夜》本体的内容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我想针对一件事情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手游登上Steam是带着原罪的,这种困境并不是《月圆之夜》独有。
因为相对于端游来说, 绝大多数手游的玩法都是瞄准“碎片时间”的 ,也刚好切合手游用户“没事玩两把”的心态;但是Steam上的很多玩家都是奔着“一杯茶一包烟,一款 游戏 打一天”去的。
这种先天的需求冲突,让Steam上的PC玩家对于手游玩法的接受度就很低。尤其是一些在手机上人气很高的 游戏 ,到了Steam玩家眼里就是“名不副实”。
而对于 游戏 公司来讲,把手游搬上Steam也同样面临问题。如果仅仅是做一个移植,除了Steam玩家有意见之外,体验不到新内容的手游老粉丝肯定也不高兴。
但反过来说,如果要为PC版本加入新内容的话, 厂商又如何避免手游玩家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的问题呢?
所以在我看来,《月圆之夜》算是一个生动的“教学案例”。要如何平衡不同平台玩家之间不一样的需求,这会是所有手游厂商想要发展壮大面临的共同问题。
⑥ 腾讯最创意的游戏steam上线94%好评,还6%因玩不过瘾就给了差评
大家好,这里是每周一更新的《图个好 游戏 》,我是正经小弟。又到了我们看图挑 游戏 的日子,废话不多说,上动图!
《疑案追声》:腾讯这款复读机 游戏 ,竟如此有趣
游戏 平台:PC
《疑案追声》作为腾讯NEXT Studios的新游,绝对是那种能够让你眼前一亮……不,应该是“耳旁一亮”的 游戏 ,实际上 游戏 一上架steam就上了全球热销榜第二的好成绩。94%的好评源于创意,6%的差评只因玩家玩的不过瘾。
和很多以美术风格吸引玩家的 游戏 不同,《疑案追声》的玩法展现出了一套和传统品类完全不同的关卡设计思路,并衍生出了一套前所未有的反馈乐趣和叙事体验。
要想对案件全盘掌握,我们就必须反复重放各种声音,并随时根据不同角色的谈话内容来推测“音源”的身份,然后进行标记。最后根据各处所获取的关键信息,理清出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获得最终真相。
《忍者大师 闪乱神乐:NEW LINK》:史上最“凶”女忍者 游戏 !
游戏 平台:手机
《忍者大师 闪乱神乐:NEW LINK》作为《闪乱神乐》的手游,相信福利大家都有所了解。在 游戏 中,玩家将化身老师,调教多为胸怀大志的忍者少女们,为争夺忍界最高荣誉展开波涛汹涌的战斗! 游戏 现在台服正式上架,终于可以玩到中文版的忍者啦!
除了基础玩法套用了魔灵召唤的卡牌系统, 游戏 还设计了特殊玩法New Link,这是一种以一定概率发生的终结技,属于提高关卡掉落率的设计。除此之外,换装体系、角色互动体系、角色育成、场景收藏体系等方面,都充分地保留了系列前作的风格,可在换衣室……大家都懂的!!
《绝地飞车》:如何当一名“老司机之王”
游戏 平台:PC
《绝地飞车》是一款 汽车 吃鸡类 游戏 ,它包含了吃鸡 游戏 一贯的经典开场——高空跳伞,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从人变成了战车。也因为是 汽车 吃鸡有很大一部分操作被限制了,比如快速切枪,灵活转弯,以及视野问题。
游戏 降落的位置同样是一片巨大的开放世界地图,而且也有“缩圈”的设定。玩家可以选择呆在空地或者飞车上屋顶,然后通过收集武器来战斗,能否成为“老司机之王”就看你的实力了。不过可惜的是,这款 游戏 上线就被玩家的差评刷爆,好评率仅有38%,最大的原因在于 游戏 画质低、操控性差,而且一旦翻车就翻不回来了……
《雨中冒险2》:手感极佳令人惊喜的Roguelike
游戏 平台:PC
《雨中冒险2》可以说是2019年至今为止最令人惊喜的Roguelike 游戏 。《雨中冒险2》继承了前作大量的经典设计,比如随机出现的关卡和永久死亡的设定,都意味着玩家必须珍惜每次机会,而且重新来过的时候,就要面临新的危险。
不过,和魂系 游戏 不同的是,你在 游戏 里得到的物品是可以保留的,因此,尽管角色会永久死亡,但Game Over带来的挫败感没有那么强烈。 游戏 支持四人开黑联机,因此十分推荐和朋友一起玩,乐趣更多!
《Gigantic X》:画面超酷炫的科幻机甲战斗!
游戏 平台:手机
《Gigantic X》是一款快节奏的射击 游戏 。不得不说不愧是刀锋战记的厂商的作品,这次 游戏 的画面表现力依旧不错。题材选择科幻机甲,有点主机风格,场景的刻画更是 游戏 的优点,我们将扮演太空行者,征服星系,并且打爆所有来犯的敌人!
游戏 有三个人物可以选择,他们擅长的攻击方式各不相同,可以应对不同场景关卡。除此之外,每个人物都有两套攻击体系,灵活切换,可以瞬间扫清战场,画面也相当绚丽。
《北欧女神:起源》:经典北欧女神系列手游
游戏 平台:手机
《北欧女神:起源》作为SE出品的《女神战纪》系列手游,是一款以北欧神话作为舞台,交织出神与人之间的浓厚故事的奇幻RPG作品。本作由制作《女神侧身像》工作室担任制作,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图中有很多大家所熟悉的UI和按钮,战斗的节奏也与前作差不多!
游戏 的战斗挺有创意,随着上场英雄的变化,连击变得不一样,也影响每次战斗结算所得。日服已经上架多时,现在台服也将上架,终于有中文可以看了。
《超级龙珠英雄:世界使命》:龙珠迷千万不能错过的龙珠卡牌 游戏
游戏 平台:PC/NS
《超级龙珠英雄:世界使命》源自万代南梦宫街机厅的热门 游戏 《超级龙珠英雄》。现在这款 游戏 正式移植到了Switch与PC平台。 游戏 收录多达1160张卡牌, 游戏 的参战人数更是历代《龙珠》系列 游戏 中最多的,多达350位以上,可以说是《龙珠》系列粉丝的终极福利。
玩家在 游戏 中将会扮演一位名叫Beat的男孩,体验主角Beat第一次邂逅《超级龙珠英雄》,随后在经历了重重难关后最终成为新的“英雄”的旅程。 游戏 支持最多7v7的卡牌战斗 游戏 ,而玩家需要从数量众多的卡牌中挑选合适的卡牌组成自己的队伍,战胜所有的对手成为最强。
⑦ 《崩坏3》上线STEAM,玩家特意下载游戏给差评,米哈游为何惹众怒
火遍全球的《原神》,作为背后的 游戏 开发商,米哈游因此进入全球玩家的视野,身价更是因此暴增。作为全球玩家最多的STEAM平台,米哈游把自家的得意之作《崩坏3》发布到了STEAM平台。
玩家为了打差评特意下载 游戏 ,差评如潮的《崩坏3》
事与愿违,上线STEAM的《崩坏3》没有得到玩家的好评,更别说期待更高的好评如潮。许多玩家纷纷跑到STEAM平台,特意下载 游戏 并给了差评,接近90%的差评率,让《崩坏3》得到了“差评如潮”的评价,甚至有玩家嘲讽没给差评的玩家为“色盲”!
被如此“喷饭”的《崩坏3》,到底是哪里得罪玩家?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米哈游本身诸多问题,二是 游戏 上线steam本身的问题。
长久以往的恩怨,米哈游与玩家的对抗路。 隐藏物品掉落的概率,最后被罚;违背不随意修改装备属性的承诺,修改装备数值;文案侮辱玩家,拒不道歉,敷衍了事;硬刚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出阴间元宝活动,清明节出送钟活动;外服与国服福利严重不对等等还有许多让玩家气愤不已的事件,玩蛋就不在这一一叙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吃吃瓜。
STEAM上线《崩坏3》并没有玩家期待的内容,尤其是外观“欣赏”内容,这触怒了一群LSP,纷纷 转做“羊人” 。先前的米哈游曾推出许多擦边球的“颜色”内容,由于政策等多方面原因米哈游都一一收敛,而这次上线steam却没有想象中的内容出现,难免会让部分玩家感到失望。
上线STEAM后《崩坏3》包含的内容
手游做单机,尝到太多《原神》甜头的米哈游,可以说是暴力移植了《崩坏3》。直接照搬照用的从手机端拿过来,最糟糕的是 数据并不互通 !
QTE连招,女武神的魅力
《崩坏3》最亮眼的内容要数女武神的养成,其他方面略显次要。就 游戏 本身体验来说,《崩坏3》的动作打击感达不到3A大作的水准,却也有不俗的表现力,华丽的技能连招,二次元大招既视感都非常亮眼。
女武神养成,也可谓是米哈游“吸金”的源泉。夸张到比彩票还低的抽奖率,抽到又还得碎片合成的路数(这是从NDF学到的?还是传授给NDF的?),角色抽完了还有武器,圣痕等,米哈游可谓是“抽卡吸金”的宗师级大前辈!
游戏 剧情,声优的号召力
给 游戏 角色配音,可以说是现在国产手游的标配。《崩坏3》上线STEAM平台后,把那一套华丽的手游端声优阵容也挪了过来,非常原汁原味。
内置小 游戏 ,野心开放世界
这或许是一次米哈游的尝试,手游直接移植端游,丰富的内置小 游戏 ,诸如跑酷、射击、飞机大战等。把这些内容和元素融合,在把地图搞大,增加一些场景互动,做成开放世界,这不又妥妥的另一个“原神”。想想成功以后,那不是一堆手机 游戏 套层壳,摇身一变都成端游了。
多人联机战斗
就是传统的组队打副本,不过稍微改变一下就又变成卖点了。由于《崩坏3》是以舰长为单位的“家族式” 游戏 个体,玩家组队打副本变成了“家族集合”式,美其名曰组建专属战舰。
结语
《崩坏3》上线STEAM,米哈游如果能加入更多端游特有的内容元素,用心做好 游戏 优化,放下和玩家的大量对抗,玩家也少一些成见,相信《崩坏3》会变得更精彩!
⑧ steam差评多少可以下架
steam差评70%可以下架。steam官网是可以查到评价机制的,steam上面的评价机制,当差评超过70%,就会被下架,自steam上架以来没有一款游戏被下架,因为随着游戏的发布时间和销量的增加,很难做到超过50%的差评。steam平台是Valve公司聘请BitTorrent(BT下载)开发者布拉姆·科恩亲自开发设计的游戏和软件平台。steam平台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发行平台之一。
⑨ steam给差评有什么用
除了独立游戏或者小公司的游戏以外基本上没啥用。
就像这次的使命召唤13,哪怕差评如潮我也会照样买,因为我知道再差也比其他公司的作品好玩。而且这些大作一般早早就宣传造势,想买的早就准备好了一切,不想买的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独立游戏或者小公司的游戏就不一样了,它们缺乏宣传,口碑基本上靠商店的评价和玩家之间口口相传,偶尔碰上哪个主播拿来直播,瞬间爆火,但那只是个例。一旦摊上差评,基本上就没人买了。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最近很火很流行的:没中文给差评,逼迫厂商让步。。。。。。实例参照上面,大公司基本不鸟,小公司。。。。。也不鸟。。。。。不给就不给,反正中文区本身就没多少销量。。。。。不在乎。
其实给差评还不如直接给开发商写反馈信沟通更直接
⑩ 你咋看待Steam游戏因为没有中文而打差评的行为
我们国内玩家也并会会仅仅因为没中文而打差评。一些真的用心制作的好游戏,我们国内玩家就表现出了很好的素质。依然会给出大大好评,只是最后会善意的提醒一句“we need Chinese”。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值得提倡呀,该发声的收就要发声,让一些游戏厂商重视玩家的问题,重视中国的游戏市场,这样的做法完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