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电影华谊投资多少
‘壹’ 华谊兄弟上市以来净利首次负增长是怎么回事
华谊兄弟 (300027)3月27日晚间率先公布年度成绩单。凭借出售 掌趣科技 等实现的投资收益,公司2016年实现营收35.03亿元,净利8.08亿元,在利润规模上仍有望领跑影视类上市公司。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签约项目16个。
影视主业受挫之下,投资收益大大平滑了华谊兄弟业绩波动风险。2016年,公司投资收益为11.19亿元,同比增长78.54%。期内,公司与拥有大量二次元IP库的上海童石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合作,参与北京剧角映画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D轮融资等,参股的英雄互娱业绩良好,公司根据持股比例确认相应投资收益1.09亿元。华谊兄弟通过出售所持掌趣科技部分股份取得投资收益10.14亿元,为公司期内主要利润来源。另外,公司进一步扩大华谊系版图,期内主要参股控股公司已多达103家。
‘贰’ 八佰华谊投资比例
华谊兄弟在《八佰》中的投资比例约为49%~58.6%。
华谊几日前发过关于电影《八佰》票房的公告,截至 2020年8月25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2.05-2.45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8月25日当天《八佰》总票房11.55亿元,片方分账约4亿元,华谊来自该片的营收2.05-2.45亿元,分账占比约50%-60%。如果最终净分账票房达到30亿元片方分账达到约11.67亿元,那华谊能拿到5.84-7亿元。
(2)魔兽电影华谊投资多少扩展阅读:
灯塔专业版显示,《八佰》背后出品发行公司高达29家,随着《八佰》票房的一路走高,众多资方也或多或少能分得一杯羹。
近日,联合出品之一的光线传媒也披露了《八佰》票房信息。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8月27日24 时,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人民币14.34亿元。光线传媒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 区间约为人民币3000万元至人民币3600万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大致推算出光线传媒在《八佰》中的投资比例约为5.78%~6.94%。按此投资比例计算,如今《八佰》票房达23亿元,光线传媒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4800万元~5800万元。
‘叁’ 华谊兄弟都投资过外国的哪些电影
刀锋剑客,惊涛飓浪,回到火星,英伦对决,魔兽,耐撕侦探,硬核,亨利狂怒,疾速,追杀,谍海风云,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等等
‘肆’ 《八佰》冲过27亿!华谊急忙连发18部片单能否自救
对于华谊兄弟的全线亏损面来说,这些钱仍然是杯水车薪的
近期最受欢迎的系片是《八佰》。作为今年秋天最大的黑马,《八佰》的票房已经突破27亿,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华谊兄弟看到好的局面后,纷纷争相发行18部单曲,试图摆脱其亏损的局面,顿时蒙蔽了所有人的双眼。但华谊兄弟能否自救,不得而知。毕竟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八佰》取得30个内地票房单日冠军,比同期上映的电影票房成绩要高很多。自从8月21日正式上映之后,《八佰》的口碑就是只增不减,在猫眼平台上评分高达9.2,不少观众表示《八佰》值得更高的评价。
数据显示,华谊兄弟目前仍面临连续亏损、现金流告急等压力,《八佰》上映以来股价下跌超19%;另一方面,2020上半年公司亏损有所收窄。《八佰》会成为华谊兄弟下半年业绩扭亏的转机吗?
Wind数据显示,8月21日《八佰》上映当天,华谊兄弟股价报6.80元,8月25日股价最高点为7.2元。8月21日至9月21日,华谊兄弟股价下跌约19.12%,截至9月21日收盘报5.50元/股。
从往期财报来看,2020年上半年,华谊兄弟实现营收3.24亿元,同比减少69.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31亿元,同比收窄39.00%。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收21.86亿元,净亏损39.60亿元,同比亏损扩大262.32%,亏损值为上市以来最高。
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并非华谊兄弟独家赞助,而是华谊兄弟投资,占比近40%。所以从票房收入来看,华谊兄弟能分得6亿元,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但是,对于华谊兄弟的损失,钱还是杯水车薪。也许这就是华谊兄弟急于上映另外18部电影的原因。
‘伍’ 华谊兄弟为什么失守电影市场
多头均衡发展策略,可以更大应对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的电影行业票房泡沫破裂的风险。
近日,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盈利2.52亿~3.78亿元,净利润下滑25%~50%。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光线传媒等几大影视公司业绩都同向上升。此番华谊兄弟业绩骤降也被业界解读为公司“去电影化”战略导致主业发展不利。
自2014年华谊兄弟宣布“去电影化”开始,华谊兄弟开始多元化布局,电影、游戏、实景娱乐成为其“三驾马车”。 对此,许多业界评论均认为这是其在自己起家的根据地电影领域出现失利的原因所在。对此,笔者和《中国经营报》记者石英婧进行了一番交流。
票房盛世!为何华谊反而在撤退?
华谊兄弟在报告中其称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电影《天降雄师》《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较好的票房成绩。另外,公司参投于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兽》创造了人民币14.7 亿元票房收入,但因参与全球分账,确认收入时间较长,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账收入。
愚以为,在票房盛世的大背景下,华谊兄弟不升反降,除了上半年没有主力作品这一内因外,更主要是来自外部竞争加剧,来自互联网领域和各种影视创业型机构的大量入侵,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大涨的票房形成了“分账”效应。
当然,因为泛娱乐化下,确实华谊出现了对电影投入不比从前的状态。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华谊兄弟的投入不高,更多的表现在其对当下电影行业重磅投入IP的趋势上并没采取跟随策略。它反而选择了将经营模式分散到影视、综艺乃至网剧等多个领域,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表现为投入不高和精力分散。但实质上,这种多头均衡发展策略,可以更大应对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的电影行业票房泡沫破裂的风险。
华谊用没有分账来解读自己的“失利”,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包含了有意遮掩它们多元布局的战略意图,继续误导外界将其简单定义为一个不务正业的电影公司。
电影下滑,营收却是第一?
单纯把华谊兄弟定义为一个电影主业公司未免过于简单。选择多元布局,本身也是因为IP被重视后,电视剧集、网剧以及多平台播出的综艺节目因此大爆发的时间点上,国产电影反而显得不 温不火的大背景下。所谓票房盛世,也大多是在给好莱坞大片贡献票房。因此,华谊的主业其实并没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费更多资金,因此显得业绩不佳。这只是短线问题,从长线角 度,仍然大有可为。毕竟,电影这一块,在整个泛娱乐产业中,目前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并不最强的一环。
华谊兄弟电影业务营收不佳,但营业总收入却占据上市影视公司第一的位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这部分来源或许是来自于投资,特别是对游戏、互联网娱乐等泛娱乐领域的成功投资。
而随着国内电影票房泡沫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崩裂,下半年,预计华谊继续深耕泛娱乐,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新兴泛娱乐板块,将逐步让华谊兄弟有更多的收益入账,因此下半年走势并不会差。
去电影化其实就是要玩好电影
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会被字面意思所蒙蔽。比如华谊的去电影化,大家就都以为它是要离开电影市场了。这其实只是文字游戏。
真正意义上的去电影化,个人以为,在华谊的动作中,可以看做是在内容供给上,不像新晋的影视公司那样押注在IP这个大起大落的风险项上,而是更多的注重对编剧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后晋影视人才的培养上,其实就已经是在给华谊兄弟培养真正活的IP,而非简单的购买、改编和被束缚的IP。这些活IP一旦注入到华谊兄弟当下的多元化布局中,将用专业化的角度颠覆那些新兴、但内容还在UGC向PGC过渡上挣扎的那些泛娱乐领域,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泛娱乐板块。
尤其是今年年初,原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加入华谊。叶宁的进入,目标是逆转发行上的颓势,而且更多的是借住叶宁的人脉,进入正在越来越强大的万达影院体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线输出。但仅仅靠人脉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其实更多的时 候,反而是逆传统发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活动推广的更多形态,打破国内电影行业总是发布会、首映礼、红地毯的营销僵硬形态。
‘陆’ 华谊和魔兽电影的分成比例大概是多少
传奇影业(万达)、腾讯、中影、华谊兄弟四大投资方。
分成比例不知道 哈哈
‘柒’ 《魔兽》电影是怎样营销的
借势营销:玩家粉丝猛刷电影《魔兽》银幕的热情之时,许多品牌借势营销争先恐后纷纷登场。也许青岛啤酒借势“魔兽”营销的案例,在诸多品牌借势营销案例中特别值得一提。他推出的纪念罐——经典1903“魔兽”电影纪念版,现已在天猫青岛啤酒官方旗舰店全面发售。他不仅得以借势大卖,还成功地运作互联网营销,缩短了年轻玩家粉丝与品牌的距离,真可谓名利双收。
在这营销的时代,如果没有营销特长,在好的酒也怕巷子深啊!当写到此处时不禁惆帐起来,我明明有志于珠宝行业,致力于向广大网友推荐优惠的珠宝,可现在竞争如此激烈,每当想到自己壮志未酬就会不由自主的愁眉苦脸。因为不会喝酒也不懂借酒消愁,所以常常上网充实自己,喜欢关注一些互联网发生的热点,希望通过关注与分享热点让大家认识、了解我。鉴于我的文字功底这么弱,还敢这么执着于写文章,实在是难能可贵吧?在此,我厚着脸皮希望有朋友能加QQ为好友的。QQ:1163292228。魔兽期待:《魔兽世界》这款伟大的游戏,早就像一粒种子般深藏于千万玩家心中,它有了生命并且发芽生根了,生命力是何其强大!光芒是何其荣耀!电影《魔兽》就是他的金枝玉叶。谁能阻止粉丝们对《魔兽》的喜爱呢? 坐拥庞大的玩家粉丝群的超级IP《魔兽》,具有天然优势,本该票房超级大卖。然而实事上,《魔兽》潜在能力在北美地区尚未充分发挥,若非中国内地粉丝营销得力,《魔兽》电影团队必败矣!
《魔兽》在北美的力有未逮,隐约中让人不禁感叹到万事万物都有盛极必衰的规律,突然间又惊叹中国粉丝很强大!中国电影市场很强大!中国营销很强大! 最后,期待《魔兽》能进一步发力,创作出更高水准的续集奉献给广大玩家、粉丝及影迷们。
‘捌’ 《魔兽》2天票房6亿 腾讯影业这个"新兵"做了哪些事
首映前就以1.2万场的预排片刷新影史纪录,首映日65.4%的排片率又把《X战警:天启》挤压到17.8%让人心疼。
零点场票房5200万,险些超过《速度与激情7》的5247万成为新的零点场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就是《魔兽》。
6月8日凌晨,十年跳票王《魔兽》电影版终于在内地正式上映了,于是整个世界都不淡定了。
截至发稿,《魔兽》上映不到两天,票房已近6亿。
万达院线零点场预售票房达1000万元 腾讯影业却称拍电影不为赚钱
如此惊艳的成绩背后,都有哪些投资方呢?——传奇影业(已并入万达院线)、环球影业、腾讯影业、中影集团、华谊兄弟、太合娱乐。
《魔兽》作为一部有着十年积累的大IP,背后再站着万达、腾讯、华谊等大咖,真是想不火都难。其中,万达、腾讯对于《魔兽》的助力备受市场关注。
今年1月,万达宣布以230亿收购传奇影业100%股份,成为了《魔兽》背后的大金主。其对《魔兽》的院线支持自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映日65.4%的排片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万达院线。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万达在国内拥有影院292家,2557块银幕。
在首映前的两小时,万达院线零点场的预售票房已达到1000万元,占到全国《魔兽》零点场预售份额的22%,其中,仅IMAX厅的预售票房就达到了443万。
你见过这样的凌晨三点的万达影城吗?连影院座椅也是充分考虑到了部落和联盟“势不两立”的格局:
光大证券称,除联合制作方传奇影业的收益,万达院线还可能获得一半票房收入,外加5%-7%的发行佣金。因此,有媒体评论,《魔兽》大卖,万达院线或成最大赢家。
从收入上来讲,万达院线或许会是最大赢家,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腾讯影业也可以称得上是大赢家。
“我们参与到《魔兽》这个项目中的初衷,坦白讲不是通过它赚钱。”腾讯影业《魔兽》项目负责人张思阳对《首席娱乐官》表示。其实,相比于腾讯互娱的营收来说,电影的确不值得一提。腾讯游戏一天的流水可能就是几千万的级别。(当然,万达集团的地产帝国跟影视产业相比更是不差钱呐!)
那么腾讯影业为什么会成立,又为什么要深度参与到《魔兽》中来?张思阳称,“我们需要探索IP的塑造过程,了解学习通过游戏改编电影来打造泛娱乐的方式与路径需要经历哪些东西。”
从游戏改编成电影的维度讲,极少有成功的案例。
作为一个强大IP的影游联动案例,《魔兽》对于腾讯影业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据了解,腾讯影业也在考虑将《英雄联盟》影视化。
张思阳称,“做电影只是我们对于品牌IP的一种塑造手段。这一个价值可能跟经济价值没有关系,但是它背后所带来的一些未来的泛娱乐价值却不可估量。”
众所周知,在欧美地区,一部电影只有30%左右的收入来自票房,而中国恰巧相反,票房收入占到电影总收入的70%以上。因此,像漫威、迪斯尼那样,对于一部IP的全产业链开发往往能创造更大的更长远的价值。这也是腾讯影业在“泛娱乐”战略的背景中成立的原因。
但不同于万达院线在国内已经成为院线一哥的稳固地位,腾讯影业作为影视行业的新兵,更加需要多个优质项目的成功运作来汲取经验,并向市场证明自己的实力。
腾讯影业投资电影的经验很少,第一部是《火影忍者》,第二部就是《魔兽》了。很明显,相较于前者,《魔兽》无论从群众基础、市场影响力、案例的典型性、票房规模上,都更具有说服力。因此,通过这次对于《魔兽》的投资和深度参与,腾讯影业势必会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
互联网+泛娱乐 四类用户,精准营销
在“不差钱”的电影行业,如果只是追求按照传统的方式做电影,那么互联网公司的加入便毫无意义。因此,当腾讯决定做电影的时候,就必须发挥它特有的基因优势:
1、泛娱乐:腾讯影业一直宣称“不会孤立地做电影”,而是通过泛娱乐的渠道来塑造完整的IP产业链。
2、互联网:腾讯影业背靠有着数亿活跃用户的腾讯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整合大数据、资源和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助力电影的制作和宣发。
在电影《魔兽》项目刚开始时,就需要用到大数据的分析。腾讯互娱的强势本身就在于游戏平台,因此在游戏相关的宣传和营销的大数据上,也有着很精准的基础。同时,传奇影业在北美也有自己的一支大数据团队。
当时腾讯影业与传奇影业合作,通过数据分析,最终把《魔兽》的目标用户分成四类:核心用户、认知用户、活跃用户、机会用户。
1、 核心用户。
最核心的用户自然是游戏《魔兽世界》的粉丝。
腾讯在2015年9月份就与传奇影业一起做了粉丝平台,即《魔兽》微信公众号和QQ公众号。通过这两种方式建立粉丝平台,针对内容运营组建微信群、QQ群,组织各种活动和调研,持续跟平台上的活跃用户进行互动。
同时,核心粉丝也是最有意愿购买正版衍生品的群体。而魔兽的衍生品授权独家给到了时光网,因此,腾讯的粉丝平台就专门给时光网开了菜单栏,可以买到魔兽的衍生品,同时给予粉丝平台的用户一些优惠活动,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对于核心粉丝的良好运营,可以使《魔兽》在首映前后即可曝出良好的口碑,进而影响后面的三种细分用户。
2、 IP认知用户。
这部分可能虽然称不上是《魔兽世界》的忠实粉丝,但是也被《魔兽世界》的强大光环所影响,对于“魔兽”这个IP很熟悉。
他们可能更多地在腾讯游戏平台上,本身可能就是游戏玩家。因此,腾讯影业会与腾讯游戏平台进行内部联动,通过数据分析,在游戏平台上进行精准的营销活动,让这一群泛游戏的用户对《魔兽》这部电影印象更深。
3、活跃用户。
这些人每个月都有一到两次的观影习惯,他们会看大片,对时下热点敏感。
对于活跃观影人群,腾讯网、腾讯视频可能对他们影响更多。在腾讯内部,腾讯影业牵头成立了一个项目组,腾讯网络视频也在其中(值得一提是,腾讯视频旗下的企鹅影业也是《魔兽》电影的参投方之一。)
比如6月6日上午,腾讯视频中NBA总决赛的第二场,同时在线人数过千万,腾讯在其中就投放了一支《魔兽》的广告。
4、 机会用户。
也就是一般的普通用户,去不去电影院看心情。
只有对上述前三种人群做好推广和口碑营销,才能形成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影响到机会用户,与之前《大圣归来》的模式类似。
当然,对于普通用户更直接的方式就是硬广以及大量曝光。所以腾讯在这一次的《魔兽》项目上也结合了腾讯体系里面能结合的一切资源,比如微信、QQ、腾讯视频、QQ空间、QQ浏览器、电脑管家、手机管家、钱包、兴趣部落等多个产品。
1-4线覆盖193个城市 互联网公司做地推或成影视业趋势?
互联网进入电影行业,不仅带来了大数据,还有强大的“地推军团”。
线下方面,腾讯架构下有一个平台营销部,在全国29个重点城市都有自己团队。同时,腾讯在全国建立有上千家的代理商体系,地推资源覆盖了全国1-4线甚至于县级的193个城市,拥有3000多名以上经验丰富的线下推广人员,对于线下活动有着成熟的运作流程,丰富的的线下营销经验,推广场景可以应用到网吧、社区、高校、卖场及区域的媒体等。
他们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跟几大推广场景结合,做一些地面活动,比如跟厦大之间合作的“校花带你观影”,以达到宣传和促票的作用。
此外,腾讯影业还与各大院线合作,在针对核心粉丝的整个营销体系中达成线上到线下的闭环,把通过线上运营的粉丝释放到线下影院。
比如,腾讯影业根据线上平台上整体粉丝的布局情况,在全国十个城市做了十场粉丝场观影,以此来针对核心粉丝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动;与大地院线、A站合作了《魔兽》弹幕场……对于《魔兽》这个十年大IP,怎么可能不打情怀牌?曾经通过“开黑”建立深厚感情的好基友们,现在早已散落天涯,不太可能坐在彼此的旁边,来一起看一场电影,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电影。所以,大地院线还在6月8日晚的同一时间排了同一场《魔兽》电影。
可以说,从这次《魔兽》在三四线的下沉能力,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做发行的巨大潜力。
未来互联网公司做地推,会不会成为电影行业的一大趋势?
总而言之,《魔兽》的出品方之一腾讯影业正在用一系列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鲜玩法,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启示。从这个角度讲,腾讯影业也可以称得上是《魔兽》背后的大赢家。
‘玖’ 魔兽票房为什么在中国那么火而在国外票房惨淡 求专业详细回答(暴雪情怀)
1、电子游戏改编电影在北美几乎没有赢过。
2、在中国票房好并不是因为片子拍得有多好,而是情怀。
3、《魔兽》档期不适,前后大片夹击。
在中国《魔兽》票房如此之火爆,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因为片子拍得有多好,而是情怀。很多魔兽玩家,把这部电影当做自己青春的记忆,去电影院看得也不仅仅是电影,而是青春。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好多烂得不行的青春片也一样大卖的同样原因。大家会去电影院缅怀自己的青春。
之所以《魔兽》可以成为中国玩家的青春,首先因为这款游戏确实非常优秀,大家都爱玩;其次国内的其他游戏都太差。所以大家只对《魔兽》情有独钟。再加上《魔兽》电影上映时,在中国同档期上映的电影里,无竞争对手。因此《魔兽》电影的票房在中国火爆是必然的。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数据看到,《魔兽》的票房经过了第一轮的空前火爆之后,这两天也开始逐渐疲软,这就是第一批狂热粉丝狂欢过之后,后续无法吸引大众观众所以导致的必然结果。
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美国人就不会缅怀自己的青春了吗?事实上美国的娱乐产业是多元化的,大家选择的可能性繁多。无论游戏还是电影。
《魔兽》这款游戏是款好游戏,在美国受众也很大,但是这些受众,在玩《魔兽》的时候也会去玩类似于《战神》、《刺客信条》、《神秘海域》这类的游戏(当然这些游戏中国也可以玩到,但在这些游戏都属于家用机游戏,中国对家用游戏机的禁令直到2014年才解除,所以造成在中国并没有养成家用机游戏的传统,因此这些游戏无法成为中国的主流)。
他们对好的游戏选择性很多,所以就不会在自己的青春时期只对一款游戏钟爱。由于“精力被分散了”所以《魔兽》对于他们来说,无法成为青春的情怀。
同时美国娱乐产业的多元化在电影上也同样适用,这也就是造成《魔兽》电影北美票房惨淡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从档期上来看,光是跟《魔兽》北美同一天上映的电影,就有被称之为年度最佳恐怖大作的《招魂2》以及影迷期待度很高的《惊天魔盗团2》。
再加上,提前两周上映的《X战警:天启》和《忍者神龟2》,还有马上就要上映的《海底总动员2》和《独立日2》,都属于《魔兽》电影档期的劲敌。观众选择多样化之后,也就不会出现扎堆看《魔兽》的现象了。这也是《魔兽》电影在北美票房惨淡的关键因素。
而我们反观中国市场,魔兽同档期的电影也只有《X战警:天启》和本周即将上映的《海底总动员2》,竞争压力一下轻了好多。虽然《惊天魔盗团2》、《独立日2》以及《忍者神龟2》也会在中国上映,但前两部要等到本月24号、最后一部要到7月才会上映。这个档期对《魔兽》已经无法照成威胁。
拓展资料
幕后花絮
2009年暴雪娱乐找到传奇影业作为制片方,后因暴雪娱乐不满意剧本,合作告吹。
2013年继续与传奇影业合作,重写第二稿剧本,项目重启。
为了塑造迦罗娜这个女汉子式的硬角色,宝拉·巴顿进行了地狱式体能训练,每天二个半小时,每周六天,同时配以每天两小时的特技训练,学习剑法、刀法与棍法。
在拍摄期间,宝拉·巴顿几乎每天都在嘴里戴着兽牙,甚至回家也是如此,为的就是让自己适应角色说话的方式。
山姆·雷米原定为该片导演,但是他的构想无法与暴雪娱乐服务粉丝的理念达成一致。于是在2012年中期退出了项目[12]。
当邓肯·琼斯加入时,剧本仍然倾向于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作为正面人物,兽人作为反面人物。
扮演奥格瑞姆的罗伯·卡辛斯基是《魔兽世界》游戏的忠实粉丝。他的游戏排名曾一度跻身全球前十,当他第一次走进剧组搭建的王宫大殿场景时,立刻热泪盈眶。
《魔兽》电影里准备了给游戏玩家们的彩蛋,另外还有一个彩蛋是献给该片最初的导演人选萨姆·雷米。
暴雪游戏设计师担任了影片顾问,很多暴雪概念艺术家都参与了影片的场景、道具设计。
《魔兽》剧组专门请来运动专家,用了六周的时间训练演员,直至每个人都适应了兽人的行动方式。
该片剪辑版时长为2个小时40分钟,但考虑到将近3小时的片长很可能会让观众觉得疲乏,为了向市场妥协,又删减了40分钟。